Workflow
饮料
icon
搜索文档
漩涡中心的宗馥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1 12:12
家族继承与权力交接 - 宗馥莉作为娃哈哈集团继承人,过去一年持续强化对公司的掌控,但2025年7月因三位"同父异母弟妹"提起21亿美元(约150亿元人民币)遗产纠纷诉讼陷入危机[1][4][5] - 宗馥莉于2024年8月正式接手娃哈哈集团29.40%股份并出任董事长,但此前同父异母弟妹宗继昌、宗婕莉已在沈阳、南京等多家娃哈哈子公司担任董事职务[7] - 2024年7月宗馥莉曾短暂辞职,但经股东协商后收回辞呈,最终完成股权与职务交接,形成宗馥莉持股29.40%、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持股46.00%、工会持股24.60%的三方架构[17][18] 业务结构调整 - 公司关停18家分厂生产线,包括深圳、重庆、陕西等地工厂,同时通过宏胜饮料关联公司在天津、怀化等地布局18条高速水线[10][11] - 宏胜饮料承担娃哈哈集团超三分之一代工业务,宗馥莉通过将西藏、青海等市场经销商转签至拉萨宏胜销售公司等方式整合营销资源[8][23] - 代工合作方今麦郎披露与娃哈哈合作周期为2024年5月至2025年5月,反映生产体系调整的过渡性[9] 管理改革与内部冲突 - 宗馥莉接班后实施激进改革:更换董事会成员(如洪婵婵等宏胜系高管进入)、合并数十个部门、将员工合同转签至宏胜饮料[21][22] - 研发端裁撤机电研究院,研究中心总监李言郡离职,销售端调整涉及13个区域市场的经销商合作模式[24] - 宗庆后弟弟宗泽后公开批评宗馥莉改革"锋芒毕露",同父异母弟妹诉讼后指责其"不够厚道"[26][27] 企业战略转向 - 宗馥莉早期主导品牌年轻化策略,包括更换代言人王力宏、推出AD钙奶月饼等跨界营销[14] - 改革聚焦供应链控制权转移,通过宏胜系公司替代原有生产体系,被解读为"左手关厂右手开厂"的主动布局[12] - 公司回应内部争议称其为"合规化改革的短期阵痛",但遗产纠纷可能影响股东与家族关系平衡[27][28]
21特写|漩涡中心的宗馥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1 10:33
家族继承与权力交接 - 宗馥莉自2024年8月起正式接手娃哈哈集团29.40%股份并出任董事长,实现全面掌控 [5][13] - 2024年7月曾因股东质疑短暂辞职,后经协商恢复职务并最终完成接班 [11][13] - 宗庆后弟弟宗泽后公开批评宗馥莉改革过于激进,称其"刚易折" [12][19] 家族遗产纠纷 - 三名自称"同父异母弟妹"的宗继昌、宗婕莉、宗继盛在香港高等法院起诉宗馥莉,涉及21亿美元(150亿元人民币)遗产纠纷 [2][3] - 宗继昌和宗婕莉已在娃哈哈体系内担任多家子公司董事职务 [5] - 纠纷案件于2025年1月3日开庭审理,但未公开细节 [3] 业务结构调整 - 公司2024年初起陆续关停18家分厂生产线,涉及深圳、重庆、陕西等地子公司 [8] - 同步在天津、怀化等地布局18条高速水线,由宗馥莉控制的宏胜饮料关联公司运营 [8] - 宏胜饮料独立于娃哈哈集团但承担其超三分之一代工业务 [7] 管理架构改革 - 董事会大换血,吴建林等资深高管退出,宏胜饮料核心人物洪婵婵等进入 [15] - 人力资源、财务等数十个部门人员被替换为宏胜饮料体系人员 [15] - 研究中心机电研究院解散,研发总监李言郡辞职 [17] 销售体系调整 - 2025年度西藏、青海等市场经销商转由拉萨宏胜销售公司对接 [16] - 黑龙江、北京等12个市场经销商转签至杭州宏胜销售公司 [16] - 两家销售公司均为宏胜饮料实际控制 [16] 代工合作变动 - 今麦郎2024年5月开始为娃哈哈代工纯净水,合作原定2025年5月终止 [8] - 代工合作背后是公司生产线关停与产能转移 [8] 企业历史背景 - 娃哈哈创立38年,宗庆后将其发展为国内饮料行业龙头 [19] - 宗馥莉2007年起独立执掌宏胜饮料,2018年进入娃哈哈集团主导营销变革 [6][10] - 2021年12月出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开始全面接管日常事务 [10]
全球私募股权巨头频出手 资本竞逐中国消费市场
中国证券报· 2025-07-21 04:17
消费投资热度回升 - 消费投资重新成为热点 大型私募股权机构明显感受到行业热度提升 [1] - 国际巨头近期频繁出手 涉及汽水、咖啡、冰淇淋等细分领域中国业务收购 [1] - KKR收购大窑饮品股权 星巴克中国业务竞购 通用磨坊拟出售哈根达斯中国业务等事件引发资本关注 [1] KKR收购大窑饮品案例 - KKR通过特殊目的公司Dynamo亚洲控股间接收购远景国际85%股权 交易已获批准 [2] - 远景国际2024年成立 通过关联公司在中国经营饮料业务 碳酸饮料市场份额达5%-10% [2] - 大窑饮品实控人为王庆东 公司回应称经营团队稳定 全国化及年轻化战略不变 [2] 消费领域并购机会 - 本土餐饮品牌崛起(瑞幸、蜜雪冰城、霸王茶姬)导致外资品牌销售额下滑 创造PE投资机会 [3] - 星巴克中国竞购方包括高瓴、KKR、春华资本等PE机构及腾讯、华润等企业 交易或涉及多家投资者 [3] - 哈根达斯中国出售传闻处于早期谈判阶段 通用磨坊尚未确定出售比例 [3] 外资品牌在华挑战 - 哈根达斯中国门店数量从2024年初400多家缩减至370家 客流量两位数下滑 [4] - 通用磨坊通过扩大零售、电商渠道分销应对线下挑战 [4] - 春华资本曾成功投资百胜中国 凯雷集团参与麦当劳中国经营权收购 具备本土化经验 [4][5] 投资机构战略价值 - KKR收购大窑饮品、星巴克中国竞购等案例将成为全球机构布局中国消费市场的重要参考 [5] - 大型投资机构在团队和本土化运营方面具备优势 可帮助品牌整合资源、提升供应链效率、拓展下沉市场 [5]
品牌观丨“宗氏兄妹”信托之争的启示:创始人品牌是否需要与企业品牌分离?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0 21:09
企业家评价 - 宗庆后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代企业家的杰出代表,具有开拓精神、创新精神、实干精神和家国情怀 [2] - 宗庆后掌舵37年期间,娃哈哈总营收逾9000亿元,利税突破2000亿元,其中上交税收超过800亿元 [2] - 企业家精神体现在改革勇气、市场洞察与乡土伦理的混合体,以实业为根基、以渠道为血脉、以员工为本 [3] 品牌战略 - 宗庆后将个人品牌与企业深度捆绑,打造"布鞋首富"形象,使娃哈哈成为国民情怀载体 [3] - 个人品牌与企业品牌深度捆绑是娃哈哈30多年长期发展的结果,而非"宫斗剧"产物 [4] - 宗馥莉曾预警"不希望创始人等于企业的形象代言人",指出消费者可能因对创始人的好恶影响购买决策 [3] 治理结构 - 宗庆后晚年未做好接班安排,导致身后股权纠纷、信托迷局、控制权混战接连爆发 [4] - 治理结构存在传统治理的封闭性,留下传承弊端 [3] - 其他民营企业家可从中吸取教训,需考虑创始人品牌与企业品牌分离及接班安排问题 [4] 商业成就 - 首创"联销体"模式,掀起渠道革命,构建覆盖全国乡镇的销售网络,比"下沉市场"概念早20年 [2] - 推行"不开除45岁以上员工"政策,为员工提供住房、子女教育补贴的"家文化" [2] - 对抗国际资本,拒绝达能收购,守住品牌控制权,发展民族品牌 [2]
Coach母公司投资Gen Phoenix;蜜雪冰城云南新设两家子公司
搜狐财经· 2025-07-20 20:39
投资动态 - Coach母公司Tapestry集团加大对再生皮革材料公司Gen Phoenix的业务投入,2023年进行初始投资后,最新一轮1500万美元融资由Material Impact领投,资金将用于拓展产品类别、扩大英国工厂生产基础设施及加快循环皮革解决方案开发 [3] - 美国鹰嘴豆泥品牌Little Sesame完成850万美元A轮融资,由InvestEco Capital领投,资金将用于提升生产能力、产品开发和人才招聘,该品牌有机新鲜鹰嘴豆泥系列产品在美国近3000家商店有售 [5] 品牌扩张 - 雅诗兰黛集团旗下高端护发品牌Aveda在上海新天地开设中国首店,提供50余款头皮头发护理及身体护肤产品,并打造全新体验空间 [6][8] - 斯凯奇Skechers开设全新Youth概念店,专为青少年打造潮流社交空间,并携手涂鸦艺术家Gone Goose构建潮流艺术空间 [11][12] - Onitsuka Tiger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开设全球旗舰店,推出特别版Mexico 66鞋款及首个香氛系列,由知名调香师Mark Buxton打造 [14] 供应链布局 - 蜜雪冰城旗下大咖国际在云南成立两家新公司,分别注册资本2500万元和5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涵盖食品生产与销售,可直接介入咖啡、柠檬等核心原料种植端 [17] - 太古可口可乐在越南西宁省落成1.36亿美元大型饮料生产厂,年产能达10亿升,为可口可乐在越南规模最大且首座LEED金级认证工厂 [20][21] 产品创新 - Uniqlo将与设计师Clare Waight Keller合作推出2025秋冬系列,融合Heattech保暖科技与羊绒面料,部分新品将于7月21日抢先上市,全系列9月8日发售 [22][24] 财务表现 - 历峰集团第一财季销售额同比增长6%至54亿欧元,其中卡地亚、梵克雅宝等珠宝品牌实现两位数增长,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11% [25][27] 人事变动 - H&M前首席执行官Helena Helmersson加入Mango董事会,将推动创新与可持续发展,Helmersson拥有超过20年时尚行业经验 [28][30]
整合异业联盟营销,博士茶馆哲宁老师营销兵法。
搜狐财经· 2025-07-20 20:19
整合异业传播渠道 - 线上线下融合:传统线下渠道如门店、户外广告与线上渠道如社交媒体、电商平台协同发力 优衣库通过线下展示产品质感与试穿体验 线上推广新品、发布穿搭建议 支持线上下单门店自提 实现无缝对接[2] - 多元线上渠道整合:微博利于信息快速传播与话题讨论 小红书以种草分享吸引年轻消费者 美妆品牌在微博发布新品与明星代言 在小红书邀请博主分享使用心得 精准触达目标群体[2] 整合营销内容 - 保持一致性:产品包装、广告宣传到公关活动需保持风格与核心信息一致 可口可乐围绕"畅爽、分享"理念设计广告与文案 强化品牌认知 避免消费者混淆[5] - 个性化定制:母婴品牌在微信公众号推送育儿知识与产品场景介绍 在抖音制作动画短视频吸引年轻父母 满足不同需求 增强互动[5] 整合目标受众 - 精准细分受众:运动品牌针对户外爱好者推出功能性装备 对城市白领设计时尚轻便服饰 集中投放资源提高效率[7] - 构建受众画像:互联网金融品牌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年龄、收入与风险偏好 向年轻用户推荐高收益产品 对保守型中老年用户主打稳健产品 提升满意度[7] 整合营销团队 - 跨部门协作:市场调研、创意策划、广告投放与销售部门需紧密协作 新品上市中各部门分工明确 打破壁垒实现信息共享[10][11] - 外部资源整合:与广告公司合作打造优质广告 与公关公司协作策划活动 咨询机构提供战略建议 弥补内部不足提升效果[11][12]
一周重磅日程:谷歌、特斯拉开启Mag 7财报季、日本上院选举结果、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华尔街见闻· 2025-07-20 19:44
经济指标 - 中国7月五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3.5%,一年期LPR为3% [2] - 欧元区7月综合PMI初值为50.6,欧洲央行边际贷款利率2.4%,主要再融资利率2.15%,存款便利利率2% [3][8] - 美国6月耐用品订单环比初值预期-10%,前值16.4%,创2014年7月以来最大增幅 [9] - 中国1-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1.1%,5月单月同比下降9.1% [10] 财经事件 - 日本第27届参议院选举结果公布,执政联盟需拿下至少50席以保住参议院过半数优势,首相石破茂内阁支持率跌至20.8% [12][13][14]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在监管会议上致欢迎辞,市场已定价美联储7月不降息,特朗普持续施压美联储降息 [16][17] -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7月26日至28日举办,展览面积超7万平方米,800余家企业参展,3000余项前沿展品亮相 [18][19] - 首届上海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7月23日至26日举行,同期举办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等活动 [20]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交通强国建设成效 [21] - 第二十四届中国互联网大会7月23日至25日召开,主题为"数驱新质·智创未来",聚焦AI、5G-A/6G等技术 [22] 财报 - 谷歌预计Q2营收939亿美元(同比+11%),EPS 2.17美元(同比+15%),受益于数字广告主导地位和生成式AI [24][25] - 特斯拉预计Q2营收228.3亿美元(同比-10.46%),调整后净利润15.33亿美元(同比-15.38%),能源存储业务营收或同比+100% [26] - 其他公布财报公司包括SAP、洛克希德·马丁、可口可乐、通用汽车等 [27]
食品饮料行业周报:白酒报表侧出清开启,关注山姆、水饮侧布局机遇-20250720
招商证券· 2025-07-20 19:3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部分白酒公司发布业绩预告,二季度行业实际需求降低明显,部分公司业绩可视作反映行业实际动销与报表出清的先行指标,各酒企多维尝试有望降低主品量增压力、为全年业绩增长带来重要补充;大众品板块山姆选品后续有调整应对,对重点上市公司影响有限;饮料板块看好头部水企抢占市场份额;零食板块部分企业短期业绩受成本和费用拖累,建议关注下半年新品与净利率改善;宠物板块中宠回调带来布局窗口 [1][18] - 建议关注四类标的,包括中报有望超预期的公司、中长期逻辑清晰的成长品类、新消费布局良机的公司、具备安全边际的白酒龙头和需求恢复的大众品公司 [10][1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核心公司跟踪:白酒预告整体承压,成本及费用投入拖累部分零食企业 - 贵州茅台:各省经销商拟成立平台公司开发本省文创茅台酒,有望补充全年任务缺口、为经销商带来利润、降低主品量增压力 [2][12] - 水井坊:25H1 收入/净利润同比 -13%/-57%,销售量小幅增长,Q2 收入下滑因去库存和政策冲击,利润转负因加大买赠力度 [2][13] - 酒鬼酒:25H1 净利润降幅高于收入,因经销商回款不及预期和加大投入,25H2 将推进扫雷行动降低渠道库存,与胖东来合作产品已上市,预计贡献收入增量 [3][14] - 海天味业:海外预计快速增长,通过渠道加密提升份额,未来毛利率努力平稳,餐饮复苏后净利率有望修复 [3][15] - 洽洽食品:25H1 净利润同比降低 71%-76%,因原料采购价格上升和销售费用增加,预计 25H2 成本回归正常、费用可控 [4][15] - 甘源食品:25H1 净利润同比降低 55%-56%,因收入规模下降、成本上升和费用增加,25H2 将提升新品及核心单品销售规模 [10][16] - 佳禾食品:25H1 净利润同比下降 77%-85%,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营销费用增长 [10][17] - 周黑鸭:25H1 利润同比 +55%-95%,因单店销售规模提升、原材料价格下行和销售费用率优化 [10][17] 投资建议:白酒报表侧出清开启,关注山姆、水饮侧布局机遇 - 白酒行业二季度需求降低,酒企多维尝试有望补充业绩,建议关注酒企调整节奏,逢低配置龙头;大众品山姆选品调整影响有限;饮料板块看好头部水企;零食板块关注下半年新品与净利率改善;宠物板块关注中宠下半年估值切换 [1][18] - 建议关注四类标的,包括中报有望超预期的农夫山泉等、中长期逻辑清晰的西麦食品等、新消费布局良机的中宠股份等、具备安全边际的白酒龙头和需求恢复的大众品公司 [10][19] 行业重点公司估值表 - 报告给出了众多食品饮料行业重点公司的估值表,包含市值、归母净利润、PE、分红率、股息率、PS、PB 等数据 [20][21]
周观点:业绩分化持续,饮料正当旺季-20250720
国盛证券· 2025-07-20 17:2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业绩分化持续,饮料正当旺季,建议关注白酒和大众品投资机会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投资建议 - 白酒建议关注“优势龙头、红利延续、强势复苏”三条主线,优势龙头包括贵州茅台、五粮液等;红利延续包括今世缘、迎驾贡酒等;强势复苏包括泸州老窖、水井坊等 [1] - 大众品重点关注优秀成长个股,高景气或高成长逻辑的有盐津铺子、东鹏饮料等;政策受益或复苏改善的有青岛啤酒、海天味业等 [1] 白酒 - 6月社零总额同比增长4.8%,餐饮收入同比+0.9%,烟酒类零售额同比 -0.7%,表现承压 [2] - 茅台拟推进省级经销商联营公司计划,承担飞天茅台价格维稳职责并获得本省定制文化茅台开发资格 [2] - 2025年以来白酒头部企业持续推动渠道变化,此次茅台推进渠道变化有利于平稳批价、强化渠道信心,板块有望逐步筑底企稳 [2] 啤酒饮料 - 6月中国啤酒产量同比 -0.2%,受同期基数和餐饮终端场景影响,建议关注旺季板块销量和结构表现,优选燕京啤酒、珠江啤酒等标的 [3] - KKR拟收购大窑汽水85%股权,大窑推新加速,饮料板块高景气但竞争激烈,建议优选渠道网点领先且有大单品增长潜力的企业 [3] 食品 - 周黑鸭优化门店运营带动店效提升,好想你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扭亏,甘源、洽洽、良品利润表现承压 [4] - 良品铺子控股股东转让股份,若交易完成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长江国贸,实控人变更为武汉国资委 [4]
吴京代言的国产汽水,要被外资收购了
商业洞察· 2025-07-20 14:01
核心观点 - 内蒙古汽水品牌大窑从区域小厂发展为年销32亿的国民品牌,现即将被美国私募巨头KKR收购85%控股权,反映国产汽水品牌在资本与市场夹缝中的生存困境与突围野心 [1][2][5] - 公司态度从"绝不卖外资"转变为接受控股,主要因面临全国化扩张资金压力、产品单一风险、上市受阻及国际巨头竞争等挑战 [4][9][10][11][12][13] - KKR入主后将加速南方市场渗透、推动产品健康化转型及品牌升级,但外资控股可能影响消费者对"国民汽水"的认同 [14][15][16][17] 公司发展历程 - 发源于内蒙古的区域品牌,凭借520ml大玻璃瓶+餐饮渠道的差异化策略崛起,终端售价5-6元,出厂价仅35%,经销商毛利超20% [6] - 2021年聘请华与华设计"大汽水喝大窑"口号,2022年签约吴京代言并密集投放广告,强化餐饮场景联想 [6] - 2022年营收突破32亿元,85%来自中小餐饮渠道,北方部分省份市占率超10%,全国有糖汽水市场份额达2.42%位列第三 [7] 交易细节 - KKR通过特殊目的公司间接收购远景国际85%股权,该公司董事姓名与创始人王庆东拼音一致,交易预计2025年内完成 [4][6] - KKR管理资产达6640亿美元(2025Q1数据),曾成功投资海尔、蒙牛等中国企业,擅长业务梳理与主业强化 [13] 发展瓶颈 - 全国化需突破500公里玻璃瓶运输半径,仅陕西生产线投资12.6亿元,而2022年全年营收才32亿元 [10] - 经典橙味汽水占比过高,无糖系列市场表现平平,高糖产品面临健康趋势挑战 [11] - 原计划2025年赴港IPO募资5亿美元未果,A股对盈利稳定性要求严格 [12] - 可口可乐(60.28%份额)和百事可乐(29.37%份额)正加大餐饮渠道投入围剿国产品牌 [7][13] 收购后战略方向 - 渠道方面:加速南方渗透,可能整合冰峰、北冰洋等区域品牌构建全国网络 [15] - 产品方面:推动无糖系列发展,拓展即饮茶等新品类突破复购局限 [15] - 品牌方面:保留"国民汽水"底色但进行国际化、年轻化升级,强化IP可塑性 [15] - 资本方面:未来可能推动上市或引入更多战略投资者 [15] 行业影响 - 反映国产汽水品牌普遍面临的规模瓶颈、资金短板、创新不足等问题,未来行业或现整合潮 [16] - 冰峰、北冰洋、天府可乐等区域品牌虽具特色但均面临类似挑战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