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设计

搜索文档
3年累计亏损4.9亿元 力积存储拟赴港交所上市
巨潮资讯· 2025-06-12 16:55
目前,力积存储是一家内存芯片设计公司及AI存算解决方案供应商,拥有从SDR到DDR4的完整内存产 品线。公司专注于利基DRAM市场,涵盖8Gb DDR4及更早代际的产品,下游应用包括消费电子及网络 通信(如Wi-Fi路由器及智能家用电器)、物联网设备、汽车电子、能源及工业控制设备。 6月11日,据港交所披露,浙江力积存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力积存储)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 请,中信证券(香港)有限公司担任独家保荐人。 力积存储的历史可追溯至2020年,当时其控股股东应伟认识到DRAM的潜力,并收购Zentel Japan的大 部分股权,由此传承了Zentel Japan的"Zentel"品牌。 力积存储最初成立时,龙芯中科曾参投,而龙芯中科的实际控制人正是应伟的弟弟胡伟武。 后续经过多轮增资及股权转让,龙芯中科已不在公司股东之列;而鼎晖投资旗下的多个投资主体曾参与 投资力积存储。在2025年3月的股权转让中,公司的估值为12.35亿元。 截至招股书披露日,应伟、AdvanceFaith Investing Limited、游猎资本有限公司、宁波游猎、宁波鹰溪、 杭州鼎辕、田垣力积、鹰溪一号、杭州鹰溪、鹰溪 ...
广东:全力支持深圳加快构建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快讯· 2025-06-12 11:20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支持 - 全力支持深圳加快构建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1] - 支持深圳加强产学研高效协同 优化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模式 [1] - 健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转化机制 [1] - 支持深圳统筹推进育人方式 办学模式 管理体制 保障机制改革 [1] - 支持深圳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机制 [1] 具体改革措施 - 省级层面已明确具体改革要点和落实措施 [1] - 优化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模式改革 完善国家实验室运行体制 [1] - 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出题人"作用 [1] - 建立省市共担的在粤国家实验室保障机制 [1] - 创新重大科技项目选题机制 [1] - 支持企业参与芯片设计与制造等重大科技攻关任务 [1]
兆易创新(603986):存储龙头多元布局,深度受益AI+国产替代
国盛证券· 2025-06-12 09:5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兆易创新“买入”评级 [5][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兆易创新布局存储、MCU、传感器三大领域,2024年存储收入占比超70%,NOR Flash全球市占率第二,SLC NAND有份额,DRAM业务有望增长;产品出货量达43.62亿颗创历史新高,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回升 [1]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3.6、114.6、135.5亿元,同比增长27.3%、22.4%、18.2%,实现归母净利润14.6、19.4、23.8亿元,同比增长32.5%、33.0%、22.4%;当前股价对应2025 - 2027年PE分别为56、42、34X,明后年估值有优势 [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芯片设计龙头企业,全方位布局存储与MCU 公司全面布局“存储+MCU+传感器”,产品线持续深化扩展 - 公司为IC设计企业,采用Fabless模式,专注集成电路设计等环节,将制造等环节外包 [19] - 发展历经初创积累(2005 - 2008年)、上市多元化(2009 - 2019年)、体量维稳创新(2020年至今)三阶段,2008年发布首颗SPI NOR Flash芯片,2016年上市,2024年推高性能微控制器 [20] - 产品布局存储器、微控制器、传感器三大方面,存储器含NOR Flash、NAND Flash、DRAM,微控制器为32位通用MCU,传感器有触控和指纹识别芯片 [22] - 2024年产品出货43.62亿颗,同比增39.72%,各产品营收和出货量增长,车规闪存累计出货超2亿颗;创始人朱一明持股6.89%为实控人,股东持股分散 [24] - 高管经验丰富,朱一明创立公司并任董事长,曾任多家公司工程师或主管 [25] 利润端回暖显著,增长动能不断 - 2023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下降,2024年行业需求回暖,营收73.56亿元,同比增27.69%,归母净利润11.03亿元,同比增584.21%;2025Q1营收19.09亿元,同比增17.32%,归母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14.57% [30] - 2020 - 2024年存储芯片营收占比超59%,2024年存储、MCU、传感器营收分别为51.94、17.06、4.48亿元 [35] - 2023年受行业周期影响,毛利率、净利率下降,2024年回暖至38%与14.97%;2024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5.04%、6.68%、15.26%、 - 6.02%,研发费用占比最大且总体呈上升态势 [38] - 2020 - 2024年研发费用总额从5.41亿增至12.56亿,2024年末有1059项授权专利,新增101项 [43] 利基存储格局优化,端侧AI推动定制化需求增长 NOR Flash:兆易市占率第二,端侧AI助力市场规模提升 - NOR Flash聚焦编码应用,非运算功能强,数据读取效率高,适用于多领域;2028年全球NOR FLASH市场规模有望达34.95亿美元,2023 - 2028年CAGR为9.17%,端侧AI带动需求增长 [59][61] - NOR Flash竞争格局优化,CR4达76%,华邦市占率第一,兆易创新第二达23%,有望受益国产替代 [65] - 兆易创新NOR Flash产品矩阵完善,覆盖512Kb - 2Gb容量,支持多种供电类型,有多个产品系列;2024年重点产品有低功耗和车规级系列,车规级获ISO 26262:2018 ASIL D认证 [66] SLC NAND:竞争格局优化,大陆厂商崭露头角 - NAND分SLC、MLC、TLC、QLC四种类型,SLC每位存一位,P/E循环约十万次,耐久性高,适用于关键任务;MLC每位存两位,价格低、位速率高;TLC每位存三位,容量高、成本低;QLC每位存四位,用3D NAND技术,降低单位成本 [72][73][77] - 2024年SLC NAND市场规模12亿美元,海外大厂转战略,竞争参与者减少,市场空间释放;国内华邦和旺宏主导,兆易创新(2024年市占率4%)等大陆厂商崭露头角,国产替代空间大 [75] - SLC NAND Flash主流工艺以2xnm制程为核心,国内厂商量产突破,市占率提升;三星减少MLC NAND现货销售,中低容量MLC NAND萎缩,工控等市场需提前应对 [76] - 兆易创新38nm和24nm制程量产,以24nm为主,容量1Gb - 8Gb,有高速等特点,SPI NAND Flash全品类覆盖,38nm车规级产品提供更多车用机会 [82] DRAM:原厂逐步退出DDR3&DDR4,端侧定制化助力行业发展 - 利基型DRAM涵盖DDR3、小容量DDR4及低功耗产品,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达596亿元;三星等原厂计划2025下半年终止DDR3和DDR4生产,国产厂商制程成熟,兆易创新技术覆盖度提升 [4] - 定制化存储成端侧AI优选,华邦CUBE有高带宽等特性,预期应用于国外穿戴设备;南亚科定制化存储目标2025年底验证、2026年量产,应用于多领域;兆易创新与燧原合资成立公司,采用3D堆叠技术,定制化存储研发进度正常 [9] MCU&传感器:国内龙头厂商,产品矩阵完善 国内32位MCU领导厂商,多元化布局应用广 - 2023年全球MCU市场规模229亿美元,预计2023 - 2028年CAGR为5.3%,2028年超320亿美元,新能源汽车是核心增长引擎 [10] - 兆易创新是中国32位Arm®通用型MCU第一供应商,产品矩阵庞大完善,率先推出并量产基于RISC - V内核的32位通用MCU,是国内首款M7内核高性能MCU缔造者,车规MCU发展快 [10] 传感器:触控、指纹均处国内领先地位 - 2022年全球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418.6亿美元,预计2025年达572.5亿美元,北美、欧洲、日本占超九成份额,亚太发展快 [11] - 兆易创新触控芯片含自容和互容品类,用于人机交互领域;指纹识别芯片有多种类型,已商用多种方案,是主流方案商之一 [11] 盈利预测 业务拆分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3.6、114.6、135.5亿元,同比增长27.3%、22.4%、18.2%,实现归母净利润14.6、19.4、23.8亿元,同比增长32.5%、33.0%、22.4% [12] 投资建议 - 公司明后年估值相对于可比公司更低,有一定估值优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2]
兆易创新:存储龙头多元布局,深度受益AI+国产替代-20250612
国盛证券· 2025-06-12 09: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兆易创新“买入”评级 [5][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兆易创新布局存储、MCU、传感器三大领域,2024年存储收入占比超70%,NOR Flash全球市占率第二,SLC NAND有份额,DRAM业务有望增长;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明后年估值有优势 [1][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芯片设计龙头企业,全方位布局存储与MCU 公司全面布局“存储+MCU+传感器”,产品线持续深化扩展 - 公司为IC设计企业,采用Fabless模式,发展历经初创积累、上市多元、体量创新三阶段,2008年发布首颗SPI NOR Flash芯片,2016年上市,2024年推高性能微控制器 [19][20] - 产品布局存储器、微控制器、传感器三类,存储器含闪存和DRAM,微控制器基于ARM和RISC - V内核,传感器有触控和指纹识别芯片 [22] - 2024年产品出货43.62亿颗,同比增39.72%,各产品营收和出货量增长,车规闪存累计出货超2亿颗;创始人朱一明持股6.89%为实控人,股东持股分散 [24] - 高管经验丰富,董事长朱一明和副董事长何卫有相关行业任职经历 [25][28] 利润端回暖显著,增长动能不断 - 2023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下降,2024年因需求回暖、客户备货,营收73.56亿元,同比增27.69%,归母净利润11.03亿元,同比增584.21%;2025Q1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30] - 2020 - 2024年存储芯片营收占比超59%,2024年存储、MCU、传感器营收分别为51.94、17.06、4.48亿元 [35] - 2023年受行业影响毛利率和净利率下降,2024年回暖至38%和14.97%;2020 - 2024年研发费用率上升,2024年研发费用12.56亿元 [38] - 2020 - 2024年研发费用总额增长,2024年末有1059项授权专利,新增101项 [43] 利基存储格局优化,端侧AI推动定制化需求增长 - 半导体存储器分易失性和非易失性,易失性含DRAM和SRAM,非易失性含NOR Flash和NAND Flash等 [46] - 2024年DRAM和NAND Flash销售收入1669.79亿美元创新高,四季度存储市场规模环比增4.2%;预计2029年DRAM、NAND市场规模达1340/930亿美元,2023 - 2029CAGR分别为17%/16% [51][54] - 兆易创新2015 - 2024年存储收入CAGR约26%,2024年存储收入51.9亿元,同比增27%,毛利率40.3%创2015 - 2024年度新高 [2][57] NOR Flash:兆易市占率第二,端侧AI助力市场规模提升 - NOR Flash聚焦编码应用,有快速读取等优势,适用于多领域,相比NAND Flash数据读取效率高 [59] - 预计2028年全球NOR FLASH市场规模增至34.95亿美元,2023 - 2028年CAGR约9.17%,端侧AI和新兴场景带动需求增长 [61] - 华邦NOR Flash市占率第一,兆易创新第二达23%,产品矩阵完善,覆盖多容量和供电类型,有多个产品系列;2024年重点产品有低功耗和车规级SPI NOR Flash [65][66] SLC NAND:竞争格局优化,大陆厂商崭露头角 - NAND分SLC、MLC、TLC和QLC四种,SLC耐久性高,适用于关键任务;MLC价格低、位速率高,是优选 [72][73] - 2024年SLC NAND市场规模12亿美元,海外大厂战略转移,市场竞争减少,国内华邦和旺宏主导,兆易创新(2024年市占率4%)等大陆厂商崭露头角 [75] - 兆易创新38nm和24nm制程量产,以24nm为主,容量覆盖1Gb - 8Gb,SPI NAND Flash全品类覆盖,38nm车规级产品提供更多车用机会 [82] DRAM:原厂逐步退出DDR3&DDR4,端侧定制化助力行业发展 - 2024年全球利基DRAM市场规模达596亿元,三星等原厂计划2025下半年终止DDR3和DDR4生产,国产厂商制程成熟,兆易创新技术覆盖度提升 [4] - 定制化存储成端侧AI优选,华邦CUBE有特性,南亚科定制化存储有计划,兆易创新与燧原合资成立公司,定制化存储研发进度正常 [9] MCU&传感器:国内龙头厂商,产品矩阵完善 国内32位MCU领导厂商,多元化布局应用广 - 2023 - 2028年全球MCU市场规模CAGR为5.3%,2028年有望超320亿美元,新能源汽车是增长引擎 [10] - 兆易创新是中国32位Arm®通用型MCU第一供应商,产品矩阵完善,率先推出并量产相关产品,车规MCU发展快 [10] 传感器:触控、指纹均处国内领先地位 - 2022 - 2025年全球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从418.6亿美元增至572.5亿美元,亚太发展快 [11] - 兆易创新触控和指纹传感器国内领先,触控芯片含两类,用于人机交互;指纹识别芯片多种方案商用,是主流方案商之一 [11] 盈利预测 业务拆分 - 预计2025 - 2027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3.6、114.6、135.5亿元,同比增长27.3%、22.4%、18.2%;实现归母净利润14.6、19.4、23.8亿元,同比增长32.5%、33.0%、22.4% [12] 投资建议 - 当前股价对应2025 - 2027年PE分别为56、42、34X,明后年估值有优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2]
深圳华大北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拟在港交所上市:2024年GNSS芯片与模组出货量达1607万件营收8.4亿元
金融界· 2025-06-12 08:48
上市计划与市场地位 - 公司拟发行H股并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定位为中国领先的空间定位服务提供商,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赋能 [1] - 在导航定位芯片设计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提供支持北斗及全球主要GNSS系统的导航定位芯片和模组,并在芯片级双频高精度定位技术、低功耗技术、高集成度一体化SoC设计技术等方面具备显著领先优势 [1] - 2024年GNSS芯片及模组出货量达16.1百万件,全球市场份额为4.8%,是全球第六大GNSS空间定位服务提供商,国内企业中位列第二 [1] - 在双频高精度射频基带一体化GNSS芯片及模组领域表现更为突出,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达10.5%,是全球第四大提供商,国内企业中位列第一 [1] 财务表现与业务增长 - 收入从2022年的人民币698.0百万元略减至2023年的人民币645.1百万元,但2024年大幅增至人民币840.3百万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达9.7% [2] - 研发投资仍占总开支的主要部分,突显对技术突破的长期承诺,随着业务规模扩大并提高成本效益,预期未来几年收入将进一步增长 [2] - GNSS芯片及模组销量从2022年的5.4百万件增长至2024年的16.1百万件,复合年增长率高达72.4% [2] - 标准精度芯片及模组销量从2022年的3.4百万件增至2024年的10.9百万件,复合年增长率达78.2%;高精度芯片及模组销量从2022年的2.0百万件增至2024年的5.1百万件,复合年增长率为61.7% [2] 产品矩阵与应用场景 - 提供全面覆盖多领域应用的GNSS芯片、模组及相关解决方案组合,产品矩阵涵盖约60种导航、定位及监测产品 [3] - 产品广泛应用于共享单车、智能驾驶、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物联网、气象探测及形变监测等领域,可实现精确且高效的导航定位、位置追踪、位移监测和卫星通信功能 [3] - 业务主要分为两大板块:GNSS芯片、模组及相关解决方案业务(包括标准精度产品、高精度产品及北斗短报文产品)和综合芯片及模组业务(包括通信基带芯片、存储芯片模组及射频芯片) [3] 技术创新与行业荣誉 - 在GNSS技术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研发团队专攻一体化SoC设计、芯片级双频高精度定位技术、超低功耗技术、AI集成定位算法及多源融合导航技术 [4] - 率先推出单芯片多频定位、动态抗干扰滤波及超低功耗解决方案等关键技术,芯片支持多个卫星系统(北斗、GPS、GLONASS、Galileo、QZSS及NavIC),确保全球覆盖及卓越精度 [4] - 获得多项荣誉,包括"中国专利优秀奖"、"卫星导航定位科学技术奖—卫星导航定位创新应用奖金奖"、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香港工商业奖:科技成就优异证书",并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4] 未来发展战略 - 未来发展战略聚焦五大方向:加强导航及通信技术的整合、丰富下游应用场景、升级集成GNSS芯片产品、开拓国际市场、寻找优质收购目标纵向整合产业链 [5] - 随着北斗系统在中国及全球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以及高精度导航定位需求的快速增长,公司有望继续保持强劲的业绩增长势头,巩固其在GNSS芯片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5]
中科院团队自研大模型,自动设计超强芯片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12 08:41
核心观点 - 提出全新处理器芯片软硬件全自动设计系统QiMeng,包含底层大型处理器芯片模型(LPCM)、中间层硬件/软件设计代理和顶层应用的三层架构 [1][9] - LPCM通过多模态架构、跨阶段协作训练和反馈驱动推理三大创新设计,解决知识表示缺口、数据稀缺、正确性保证和巨大解空间四大挑战 [10][23] - 硬件设计代理采用双循环机制实现从功能规范到物理布局的端到端自动化设计,软件设计代理实现基础软件无缝适配和性能优化 [11][39] - 已实现自动化前端设计、HDL生成等应用,其中QiMeng-CPU-v2性能达到Arm Cortex A53水平 [59][60] 技术挑战 - 制造工艺接近7纳米以下物理极限,量子隧穿和短沟道效应使传统性能扩展方法失效 [4] - 传统设计流程需要大量专业知识和验证迭代,导致开发周期长、成本高昂 [4] - RISC-V等开放指令集带来组合爆炸问题,软件生态适配复杂度呈指数级增长 [50] - 32位CPU设计解空间达10^10540量级,远超传统方法处理能力 [7] LPCM创新设计 - 多模态架构同时处理文本和AST/DFG/CFG等图数据,通过GNN编码和对比学习实现特征对齐 [26][27] - 跨阶段协作训练通过级联单阶段模型自动生成TB级跨阶段对齐数据,缓解数据稀缺问题 [28][29] - 反馈驱动推理集成功能正确性验证(准确率99.99999999999%)和性能优化双循环机制 [33][34][36] 硬件设计代理 - 外部性能优化循环通过模块分解将解空间降低4个数量级,内部验证修复循环确保功能正确性 [45][47] - 采用二进制推测图(BSD)表示电路,通过香农展开实现错误节点自动修复,验证精度渐近收敛至100% [59] - 已实现400万门规模的QiMeng-CPU-v1和1700万门超标量QiMeng-CPU-v2,后者性能达Cortex A53水平 [59][60] 软件设计代理 - 外部循环采用LLM引导的蒙特卡洛树搜索优化性能,内部循环通过SMT求解器保证功能等价 [52][53] - AutoOS方法在1天内完成Linux内核15000个配置项的优化,性能提升最高达25.6% [71] - QiMeng-Xpiler实现CUDA到国产AI芯片的程序转译,平均准确率95% [77] 应用成果 - CodeV系列模型在Verilog生成任务上pass@1达81.9%,超越GPT-4和专用开源模型 [63][69] - QiMeng-GEMM生成的矩阵乘法算子在RISC-V平台性能达OpenBLAS的2.11倍 [80] - QiMeng-Attention在NVIDIA T4平台生成的注意力算子性能为cuDNN的3.04倍 [84]
禾盛新材拟2.5亿元投资芯片设计公司熠知电子;美利云股东中冶纸业被申请破产重整|公告精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1 22:10
并购重组 - 禾盛新材拟以2.5亿元增资熠知电子,增资后持股10%,熠知电子为高端服务器处理器芯片设计公司,其TF7000系列性能达国内先进水平,覆盖人工智能、云计算、边缘计算多场景 [1] - 兴森科技拟以3.2亿元挂牌底价参与购买子公司兴科半导体24%股权,若其他意向方报价高于底价可能放弃优先购买权 [2] - 鼎龙股份拟以2.4亿元受让控股子公司鼎汇微电子8%股权,持股比例由91.35%提升至99.35%,旨在优化治理结构并增厚归母净利润 [3] 增减持 - 海特生物董事严洁拟减持不超过18万股,占总股本0.14%,减持原因为个人资金需求 [4] - 超捷股份三股东计划合计减持不超3.73%股份,其中泰州誉威减持0.85%、泰州文超减持0.5%、宋毅博减持2.38% [5] - 中集车辆持股5%以上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过1200万股,占总股本0.64% [6] 风险事项 - 美利云股东中冶纸业被申请破产重整,其持股11.38%且全部被司法冻结(50%质押),但公司称生产经营正常 [7] - *ST亚振因股价26个交易日累计涨幅107.83%触及异常波动,自2025年6月12日起停牌核查 [8] - 北矿科技静态市盈率40.69及滚动市盈率40.27均高于行业水平(行业静态29.57、滚动28.92),公司称经营正常且无重大未披露事项 [9]
佳缘科技(301117) - 301117佳缘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11
2025-06-11 18:42
公司2024年度经营状况 - 实现营业收入33,679.98万元,同比增长48.11% [1] -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44.54万元,同比上升313.82% [1] -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后净利润330.37万元,同比上升120.29% [1] 2025年公司业务发展规划 网络安全方向 - 技术应用聚焦各专业装备研发、平台研发、基于新技术的编码技术研究等,挖掘市场需求、开发产品形态,增加安全平台产品使用场景 [2] - 航天领域聚焦卫星网络安全等核心领域,发展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的各型安全计算平台产品 [2] - 航空领域解决低功耗和高算力的能力瓶颈,提升产品性能与稳定性,增加航空安全平台产品使用场景 [2] SIP芯片设计方向 - 拓展基于网络安全编码应用技术的专用芯片业务,推动标准功能模块电路的小型化研发 [2] - 完成两款SIP100及SIP400项目的研发、样品试制、正样生产、形成销售 [2] 医疗数据方向 - 已完成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管理系统2.0等系统研制 [2] - 持续推进医疗+大数据项目研发,完成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管理系统3.0等系统研制,拓展医疗+AI应用方向 [2] 医疗+AI方向 - 解决AI工具和数据对医疗场景的业务支撑和再优化,针对不同医疗机构痛点提供医疗智能体一体化解决方案 [3] - 基于一站式大模型开发平台,打造垂直专业一体机解决方案,满足不同等级医院需求 [3] - 2025年一季度完成AI服务器集群建立与满血版本的本地化部署,加快本地数据训练模型调优,持续收集医疗数据,训练并优化本地化AI模型,采用联邦学习技术保护数据隐私并实现模型共享 [3] 公司网络安全产品相关情况 - 聚焦编码理论和人工智能研究、商用密码产品与系统研制,航天、航空和地面安全终端设计开发等 [3] - 面向国防军工等重点行业客户,提供以自研编码学应用技术为核心的网络信息安全相关产品 [3] - 产品单品设备价格因种类、型号、应用场景、质量要求等不同而有所不同 [3] 电子病历质控智能一体机情况 - 基于华为根技术,以鲲鹏+昇腾算力为算力底座,搭载国产伶俐操作系统,融合多个混合AI大模型,提供电子病历质控场景一体化解决方案 [4] - 解决病历质控“深度与效率”双重难题,实现全流程管理和全面自动化,质控效率较人工模式提升数倍以上 [4] - 市场拓展按计划推进,预计今年内形成订单 [4]
伦敦谈判落幕!特朗普7字坦言中美交锋,稀土博弈暴露美国软肋?
搜狐财经· 2025-06-11 12:58
中美稀土博弈 - 中国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直接影响美国军工、新能源、半导体产业,这些产业对稀土的依赖度高达60%以上 [1] - 全球超80%的稀土加工产能集中在中国,5月中国恢复部分稀土磁铁发货,但实际到货量仅占美国企业需求的15% [1] - 稀土管制导致美国F-35战机生产线因钐钴磁体短缺面临停工 [9] 美国施压措施及失效原因 - 美国打出三张"施压牌":AI芯片禁令升级、C919发动机断供、留学生签证设限,试图切断中国AI产业命脉和阻断科技人才交流 [4] - 单边施压加速"去美国化"进程,暴露美国霸权逻辑的致命漏洞 [6] - 美国对华技术封锁导致其本土企业损失超1200亿美元,中国在芯片、航空发动机等领域的国产化率年均提升15个百分点 [10] 中国反制与产业链重构 - 华为昇腾芯片国产替代率突破85%,C919订单量不降反增,国产CJ-1000A发动机进入量产倒计时 [9] - 日本住友、德国巴斯夫转向非洲、东南亚寻求稀土供应,但提炼技术差距导致成本飙升300% [9] - 中国提出"稀土产业链共同体"概念,与东盟、欧盟共建资源-技术-市场闭环 [13] 产业格局变化与战略优势 - 中国构建从稀土开采到高端制造的产业闭环,美国无法绕过 [14] - 中国芯片自给率从16%提升至35%,体现"封锁什么就突破什么"的战略定力 [14] - 非洲、中东、拉美国家成为中国技术、资本、市场的"新支点",美国"脱钩断链"策略失效 [14]
信创引领自主可控与国产替代大时代
天风证券· 2025-06-11 11: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信创产业引领自主可控与国产替代趋势,在政策和资金推动下市场加速增长,带动相关公司业绩提升,中证信创指数具备投资价值,华夏信创ETF是跟踪该指数的优质产品 [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信创引领自主可控与国产替代重大趋势 - 信创产业是基于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基础设施技术创新,涵盖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和信息安全四大类别,国际环境变化推动其发展 [10] - 信创产业发展历经萌芽、起步、试点实践、规模化推广和深化落地阶段,目前已形成中科院系、中国电子系和华为系等主要派系 [13][20] - 2023年以来信创替换按“2+8+N”节奏推进,2024年特别国债有望提供需求支撑,信创市场增速有望再提速,2023年市场规模约15388亿元 [2][26][30] - 海光信息和达梦数据在信创推动下业绩高速增长,海光信息2020 - 2024年营收CAGR达73.04%,达梦数据同期营收CAGR达23.42% [2][42][45] 中证信创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 中证信创指数选取不超过50只信创产业上市公司证券为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反映信创产业整体表现 [50] - 截至2025年6月5日,指数成份股市值分布较广,流动性良好,行业集中度高,主要分布在计算机和电子行业 [53][56][58] - 指数前十大权重股权重集中度适中,平均总市值921.18亿元,盈利水平良好 [60] - 指数2024 - 2027年预期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速较高,具备发展潜力 [61] - 以2019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5日为样本期,指数总收益34.61%,年化收益率4.22%,业绩优于沪深300、中证500和中证1000 [65] 基金产品 - 华夏信创ETF于2024年4月30日上市,跟踪中证信创指数,是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ETF产品,有2只联接基金 [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