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

搜索文档
盘州税务:“三举措”为市场注入诚信动能
搜狐财经· 2025-06-20 12:01
诚信纳税生态体系建设 - 盘州市税务局通过"选树标杆、畅通修复、深化协同"三项创新举措构建诚信纳税生态体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1] - 组建"诚信纳税宣传先锋队"由税务骨干和A级企业代表组成,开展点对点精准宣传,带动100余家企业提升纳税遵从度[1][3] - 贵州政通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建立严谨税务内控体系,连续3年获评A级信用,成为行业标杆案例[1] 纳税信用修复机制 - 实施"线上+线下"双轨辅导模式,为38户企业量身定制信用修复方案[4] - 盘州拓达供应链有限公司因系统误采税源信息导致信用扣分,经税务局核查协调后成功恢复A级信用[4] - 修复后企业可在发票领用、融资贷款、留抵退税等环节享受政策红利[4] 跨部门信用联动机制 - 与银行、市场监管、财政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信息共享平台,推动信用评价结果应用于金融信贷、政府采购等场景[5] - 中国建设银行盘州支行通过"银税互动"模式为1370户企业发放3.4亿元信用贷款[5] - 诚信纳税企业在招投标、商业合作、财政补贴等领域获得优先支持[3][5] 纳税服务优化措施 - A级纳税人享受涉税业务优先办理、绿色通道等便利服务[3] - 先锋队结合企业特点定制纳税遵从提升方案,帮助企业优化内控流程[3] - 税务部门持续深化"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提升服务效能[6]
天星数科深挖供应链金融 以数字科技助力新质生产力
搜狐财经· 2025-06-20 11:53
行业背景 - 构建安全稳定、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对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国家综合竞争力具有战略性意义 [1] - 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在支持高风险、长周期的科技创新项目时存在局限性 [1] 公司定位与战略 - 天星数科作为深耕产业领域的金融科技企业,秉持数字科技赋能理念,聚焦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 [1] - 公司依托小米集团"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坚守技术立业定位,持续提升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能力 [4] 产品与服务 - 推出领先的产融数字平台,实时跟踪企业生产和销售全流程,为小微企业提供及时资金支持 [1] - 运用数字科技手段将产业实体的生产行为、经营风险等转化为金融属性,帮助金融机构评估风险 [1] 业务成果 - 已为5000多家产业实体提供累计超过1000亿元的信贷支持 [2] - 为中小企业平均降低2个百分点的融资成本 [2] 行业认可 - 被评为"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30强" [2] - 入选《中国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实践报告(2021)》作为"中小企业数字化"典型案例 [2] 未来方向 - 持续沉淀供应链金融和产业数字化领域的实践经验,激发中小微企业发展潜能 [4] - 助力培育摆脱传统增长路径、塑造新动能的新质生产力企业 [4]
厦门:创新供应链 链出新动能
中国发展网· 2025-06-20 10:59
供应链现代化发展 - 厦门已孕育超2.3万家供应链相关企业,总体规模接近4万亿元,培育出建发、国贸、象屿三家跻身世界500强的行业龙头 [1] - 厦门供应链企业从传统贸易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型,整合集采销、仓储、物流、金融、信息等多元服务 [2] - 厦门国企在全球设立120余家境外机构,构建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合作网络 [2] - 厦门推出"建发云钢""国贸云链""象屿智慧物流平台"等数智化平台,设立300亿元供应链协作基金强化金融服务 [3] 供应链赋能实体经济 - 国贸以钢材一体化供应链方案助力厦门地铁钢材配送提速至24小时内 [2] - 建发搭建"浆纸一体化"模式精准匹配造纸企业产销需求 [2] - 象屿打造粮食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涵盖"种、收、储、运、销、加"全环节 [2] - 厦门供应链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整合关键技术,如建发托管祥光铜业获得"旋浮铜冶炼"技术 [4] 创新机制与产业升级 - 厦门首创"研发准备金+考核加回"机制,2025年市属国企研发投入预算同比增23.6% [5] - 推进职务成果赋权改革,科研人员可持有最高80%成果所有权 [5] - 撬动参股基金规模超4000亿元,过半投向战略性新兴与未来产业 [5] - 厦门锚定"4+4+6"现代产业体系,聚焦新材料、新能源等六大重点领域 [6] 全球资源整合 - 厦门三大国企联手国际矿业巨头,打通铜资源从矿山开采到港口运输的一体化通道 [6] - 建发采用"托管经营+重整投资"模式盘活祥光铜业,近三年实现产值700亿元 [7] - 象屿以铝产业链为基础打造象屿铝业,推动全产业链向绿色、高附加值升级 [7]
“一业一策”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 到2030年我国将培育100家左右全国领军企业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20 06:00
数智供应链发展目标 - 到2030年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数智供应链建设和发展模式,在重要产业和关键领域基本建立深度嵌入、智慧高效、自主可控的数智供应链体系 [1] - 培育100家左右全国数智供应链领军企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1] - 推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培育一批数智供应链领军企业和供应链中心城市 [1] 数智供应链重要性 - 数字化和智能化相融合的数智化已成为加快供应链创新的重要动能,是推动供应链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2] - 数智化有利于打造更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增强供应链透明度、可视化水平,提升需求预测、智能决策、风险感知、自我修复等能力 [2] - 数智化有利于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打破数据孤岛和信息壁垒,促进全链条数据互联、业务互通,减少中间环节和资源浪费 [2] - 数智化有利于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技术、组织、模式、流程、场景全面创新,形成上下游更紧密的供应链合作共赢生态 [2] 重点发展领域 - 提升农业供应链组织水平,发展智慧农业,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支持发展农产品供应链服务商 [3] - 促进制造业供应链智能化发展,协同打造一批智能工厂和智慧供应链,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 [3] - 增强批发业供应链集成能力,为上下游客户和产业集群提供原料采购、仓储物流、产品营销、供应链金融等综合服务 [3] - 优化零售业供应链供给水平,支持零售企业采用数智技术整合全渠道信息,加快消费端信息反馈速度,引导开展"个性定制﹢柔性生产" [3] - 推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推广智能立体仓库、自动导引车、无人配送车等设施设备,支持贸港航一体化发展 [3] 主要任务 - 培育数智供应链领军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转型 [4] - 推动供应链管理服务业数智化转型,促进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4] - 加快数智供应链对外开放合作,支持与跨境电商、海外仓储物流协同发展 [4] - 建设数智供应链控制塔,实现实时洞察、运行分析和智能响应 [4] - 创新数智供应链底层技术,推进数智技术商业化应用 [4] - 完善技术服务标准体系,推动一批契合产业和行业发展需要的标准制修订 [4] - 探索推进供应链数据交易,强化企业数据资产属性 [4] - 保障供应链数据流动安全,避免信息泄露 [4] - 建立供应链协调推进机制,统筹推动重要产业链供应链数智化建设 [4] - 加强数智供应链人才培育,鼓励建立首席供应链官、首席数据官制度 [4] 行动计划特点 - 突出领军企业带动,鼓励领军企业以大带小、以点带链,建设数智供应链统一公共服务平台,赋能链上中小企业 [5] - 突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依托现代数智技术对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进行改造升级,促进要素重组、流程优化、结构升级 [5] - 突出系统化全方位发力,强调政府各部门协调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发力,促进数据和信息在供应链全链条顺畅流动 [5] 后续计划 - 培育一批数智供应链领军企业和供应链中心城市,指导地方积极探索,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 [6] - 推动全国数智供应链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为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优化消费供给水平提供支撑 [6]
迈步高质量发展 上市闽企打造投融资良性循环
中国证券报· 2025-06-20 04:30
公司业绩与资本运作 - 宁德时代2024年全年收入3620.13亿元,研发投入186.07亿元,盈利507.45亿元,分红253.72亿元,2025年5月完成港股IPO融资356.57亿港元 [1] - 宁德时代自2018年上市以来累计融资超千亿元,产能从2017年的17GWh提升至2024年的676GWh,连续8年位居全球动力电池使用量第一,2024年全球市占率37.9% [3] - 厦门象屿自2011年借壳上市后通过四次资本运作实现跨越式发展,从区域性贸易商发展为大宗商品供应链综合服务商 [2] - 福建高速2001年上市以来累计股权融资35.83亿元,实现净利润141.61亿元,现金分红67.13亿元 [5] 资本市场赋能 - 上市不仅拓宽融资渠道,还推动治理规范化、品牌价值提升、国际化拓展及竞争力增强 [2] - 福耀玻璃1993年成为首家福建A股上市公司,通过技术引进与全球化布局实现全球汽车玻璃市场占有率第一 [2] - 境内上市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1.98万亿元,净利润5.22万亿元,4036家公司盈利,其中2194家正增长,553家盈利增幅超100% [3] - 福建省2024年末A股上市公司172家,总市值3.57万亿元 [3] 分红与投资者回报 - 慧翰股份2024年度权益分派方案为每10股派现25元并转增4.9股,拟2025年半年度或第三季度再次分红 [4] - 兴业银行自2007年上市以来累计分红2161.03亿元,2024年派现224.33亿元 [5] - 厦门象屿近5年现金分红比例维持在50%,厦门钨业承诺2025年中期分红比例不低于30% [5] - 厦门钨业上市以来累计发放现金股利超38亿元,强调提质增效重回报 [5] 政策与市场生态 - 新"国九条"提出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严格再融资审核、提高股息率及增强分红稳定性 [6] - 2024年A股市场分红和股份回购金额创历史新高,2025年春节前分红、季度分红案例增多 [7] - 中信证券表示新"国九条"系统性重塑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投融资协调与投资者保护的市场生态逐步形成 [8] 高质量发展共识 - 上市公司需通过高质量发展连接投资与融资,形成"融资—发展—回报"良性闭环 [7] - 宁德时代等公司实践表明经营、研发、分红、融资并行不悖是价值创造与股东回报的关键 [7] - 厦门国贸强调上市后资本市场支持对企业业务发展和社会价值创造的赋能作用 [2]
事关深圳前海、河套!这场发布会,信息量很大→
证券时报· 2025-06-19 21:27
深圳高水平对外开放进展 - 深圳加快推进前海合作区、河套合作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等重大战略平台落地落实,以更大力度扩大制度型开放 [1] - 前海合作区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8.8亿元、同比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1691亿元、同比增长10.1%,进出口7066.5亿元、同比增长42.4%,实际使用外资266.5亿元、同比增长7.4%、占全市60.4% [2] -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设立10年来,进出口总额从2015年712亿元跃升至2024年5367亿元、年均增长25%,累计实际使用外资382亿美元、占广东自贸区67%,海关备案企业数量超过1.1万家、较成立之初增长5.7倍 [7] 前海合作区战略定位与举措 - 前海被赋予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深港深度融合发展引领区、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高地"四大战略定位,实施"比特区还要特"的先行先试政策 [2] - 前海将为香港创新主体提供专利快速预审服务,建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加快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 [3] - 前海将聚焦新兴金融、跨境金融、供应链金融、科技金融,推出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打造赴港上市培育基地,发展壮大耐心资本、大胆资本 [3] - 前海加快发展人工智能,联手龙头企业共建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发挥深港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灵巧手专业园区等平台作用 [3] - 前海将巩固运输、金融、电信等优势行业,发展游戏出海、软件外包、知识产权、跨境旅游、国际会展等业态 [4] 河套合作区建设成果与规划 - 河套合作区取得"12345"初步成果:1项科研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集聚200多个高端科研项目,汇聚3个国家实验室分支机构,集聚440余家高水平科技企业,集聚全球仅有的5家由我国主导建立的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 [5] - 河套合作区将从四个方面重点着力:打造教育科技人才高地、打造要素便捷流动"窗口"、打造制度型开放创新体系、打造国际一流创新环境 [5][6] - 河套合作区探索内地和香港创投资本共同设立创投基金,组建跨境双币早期母基金,创新国际性产业和标准组织管理制度 [6] - 新皇岗口岸预计2025年投入使用,深港两地通关时间有望压缩到5分钟以内 [6]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未来方向 -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将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新评估体系,围绕59个评价点建立开放型市场准入体系 [8] - 进一步畅通资金要素跨境自由流动,深化推进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QFLP和QDIE试点 [8] - 推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加快发展,巩固电子信息产业出口优势,培育先进制造、新型储能、生物医药等出口新动能 [9] - 在服务贸易方面落实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允许境外符合条件个人从事证券投资咨询、期货交易咨询等业务 [9] - 在数字贸易方面扩大增值电信开放,吸引外资企业落地全资互联网数据中心、内容分发网络及应用商店 [9]
前海将打造赴港上市培育基地 布局保税维修等新业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9 21:05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解读 政策核心内容 - 中办国办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要求深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提升服务贸易 [1] - 前海作为核心区域,已落地17项改革举措,2024年GDP达3008.8亿元(同比+8.6%),进出口7066.5亿元(同比+42.4%),实际使用外资266.5亿元(占深圳全市60.4%) [1] - 重点部署四大改革任务: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金融技术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健全法治化治理模式 [2][3][4] 金融与科技领域举措 - 前海将聚焦新兴金融、跨境金融、供应链金融、科技金融,推出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打造赴港上市培育基地 [1][3] - 已推出"科技初创通"信贷,落地深圳首家险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牌照,设立"专精特新"专板 [3] - 科技体制改革方面,前海将提供专利快速预审服务,建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服务香港大学等机构科研成果转化 [2] 贸易与开放政策 - 货物贸易领域首创"一次检测、一次认证、一体通行"模式,发展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新业态 [3][4] - 服务贸易将实施跨境负面清单和CEPA开放清单,推动运输、金融、电信等优势行业,拓展游戏出海、软件外包等新业态 [3][4] -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2024年进出口5367亿元(同比+52.3%),综保区进出口3752.5亿元(同比+49.9%) [5] 数字与数据产业布局 - 上线深港数据跨境验证平台,启动全国首个数据经纪人创新中心,建设国际数据产业园 [3] - 扩大增值电信开放,吸引外资落地全资互联网数据中心、内容分发网络,开展互联网接入服务 [6] - 支持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软件开发,搭建游戏出海服务平台,拓展文创数字贸易 [6] 人才与法治环境 - 已实施入境签证、永久居留等便利政策,将深化深港联合引才机制,便利港澳专业人士执业 [2] - 率先落地"港资港法""港资港仲裁",完善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集聚商事调解机构 [4]
怡 亚 通: 关于召开2025年第七次临时股东大会通知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9 19:21
股东大会召开基本情况 - 公司将于2025年7月7日(周一)14:30召开2025年第七次临时股东大会,网络投票时间为同日9:15至15:00 [1] - 会议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和互联网投票系统(http://wltp.cninfo.com.cn)提供双重网络投票平台 [1] - 会议召开依据为第七届董事会第四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议案,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规定 [1] 会议审议事项 - 唯一审议提案为《关于公司控股股东向公司及其子公司提供借款的议案》,属于需回避表决的关联交易普通决议事项 [2][3] - 提案需获得出席股东所持表决权1/2以上通过,关联股东需回避表决 [3] - 提案详情参见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披露的董事会决议公告 [3] 股东参会登记方式 - 法人股东需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等材料,自然人股东需持身份证及股东账户卡,委托代理人需额外提交授权委托书 [3][4] - 异地股东可通过信函、邮件或传真于2025年7月2日17:30前完成登记,登记地址为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李朗路3号 [4] - 会议联系人吕品、常晓艳,联系电话0755-88393181,电子邮箱002183@eascs.com [4] 网络投票操作流程 - 网络投票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或互联网投票系统进行,投票时间为2025年7月7日9:15-15:00 [4][5] - 互联网投票需提前办理数字证书或服务密码认证,流程参见http://wltp.cninfo.com.cn指引 [5] - 表决意见分为同意、反对、弃权三类,非累积投票制 [5] 备查文件及附件 - 会议备查文件为《第七届董事会第四十五次会议决议》 [5] - 授权委托书模板明确标注提案编码、表决选项及委托人/受托人信息 [6][7]
怡 亚 通: 关于公司控股股东向公司及其子公司提供借款的关联交易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9 19:21
证券简称:怡亚通 证券代码:002183 公告编号:2025-059 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公司控股股东向公司及其子公司提供借款的 关联交易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 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一、关联交易概述 公司的业务发展,做大做强供应链业务,公司控股股东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深投控")向公司及其子公司提供借款,本次借款金额不超过人民 币 15 亿元,借款期限不超过 12 个月。 规定,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票赞成、0 票反对、0 票弃权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控股股东向公司及其子公司 提供借款的议案》,关联董事姚飞先生对本议案回避表决。此项交易尚需获得股 东大会的批准,与该关联交易有利害关系的关联人将回避表决。 产重组,无需经过有关部门批准。 二、关联方介绍和关联关系 公司名称 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企业性质 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3007675664218 法定代表人 何建锋 注册资本 人民币3,358,600万元 企业地址 深圳市福田区福田街道福安社区深南大道4009号投 资大厦18楼、19 ...
供应链科技革新赋能实体 万亿“沉睡”资产唤醒进行时
搜狐财经· 2025-06-19 19:17
政策推动与行业变革 - 监管持续推动动产融资以盘活企业存量资产,拓宽融资渠道,为实体经济注入新活力[1] - 2024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发布通知,鼓励商业银行利用供应链"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支持中小企业开展动产质押融资业务[1] - 存货融资从"货权模糊"向"秒级融资"转变,法律法规和基础设施完善推动行业变革[1][3] 市场发展数据 - 2021至2023年6月末,62家银行动产和权利融资授信客户数从14.14万户增至19.22万户,增幅35.96%[4] - 同期授信余额从5.07万亿元增长至5.61万亿元,增幅10.76%[4] - 中仓登服务覆盖全国20余省市特色产业,截至2025年6月已服务超600家企业[8] 技术创新与应用 -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区块链存证等技术嵌入货权管理全流程,实现货物状态、权属、价值的实时在线化[6] - 中仓登2024年推出全流程货权管理解决方案,融合工业互联网标识、区块链、物联网技术,从物、价、权三维度构建信用体系[7] - 人工智能自动化校验证据点,提升审核效率并降低人为错误风险[7] 企业实践与成效 - 中仓登模式使企业融资成本降低3-5个百分点,接近中小企业净利润水平[6] - 通过货权管理系统与价格监控平台联动,成功盘活农产品存货价值[6] - 技术驱动的存货融资模式在地方特色产业中初见成效[5] 风控体系构建 - 存货融资风控核心四维度:货物真实性、权属清晰性、价格可追溯性、处置有效性[9] - 工业互联网标识与物联网结合实现实时监控,区块链存证与司法鉴定所保障权属合法有效[9] - 地方政府深度介入产业数据整合,提供价格评估依据并推动数据标准化[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