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品
icon
搜索文档
从“管高价”到“管低价”:如何提振核心
东吴证券· 2025-06-12 17:16
核心观点 - 提振核心CPI可促进经济供需健康,服务消费补贴或额外提升核心CPI约0.3个点,带动其增速回升[1][8] CPI调控思路 - 今年两会将CPI增长目标从3%调至2%,调控思路从“管高价”转向“管低价”[1][7] CPI与核心CPI走势 - 今年2 - 5月CPI同比增速均值为 - 0.25%,食品贡献 - 0.24个点,能源贡献 - 0.29个点,核心CPI贡献 + 0.28个点[1][8] 核心CPI趋势变化 - 2021年上半年核心CPI偏高,2024年下半年偏低,2022 - 2024年和今年回归稳态,稳态或在0.5 - 0.7附近,促消费政策或提升稳态水平[1][12] 核心商品价格 - 供给端产能压力大,“以旧换新”补贴涨价效应超降价效应,家用器具价格同比增速在2025年3月从 - 3.3%升至 - 0.3%,交通工具价格同比增速从2024年7月的 - 5.6%回升至 - 3.8%[14][15][19] 居住服务价格 - 2022年以来居住服务价格下行拖累核心CPI约0.4个点,本轮市场修复中房租更有韧性,未来房租或稳定在0附近[1][21][34] 其他服务价格 - 服务消费存在“供给扩大 - 价格上升”逻辑,价格与全社会工资变化密切相关,教育、医疗、旅游服务对整体价格影响大[39][42][47] 下半年核心CPI趋势 - 预计核心商品价格先高后小幅回落,居住服务价格在0附近波动,其他服务价格有上升空间,下半年核心CPI同比增速将回升,9 - 10月触及1.0%左右后或小幅回落,在0.6% - 1.0%区间[1][55] 提振核心CPI策略 - 服务消费补贴政策可提升核心CPI约0.3个点,对冲居住服务价格下降大部分拖累,其他服务占核心CPI约35%[1][55][56] 风险提示 - 价格权重测算有误差,房地产超预期下行或使居住服务价格下跌,宏观政策变化影响价格形势[1][67]
ST金比“易主”涨停:新东家真能力挽狂澜?
环球网· 2025-06-12 15:38
公司控制权变更 - 6月12日公司股价开盘即一字涨停报6.47元/股 因控制权变更事项取得新进展 [1] - 元一成物将成为公司控股股东 陈珂如将成为实际控制人 [1] - 控股股东林浩亮拟转让6.82%股份 林若文拟转让6.48%股份 合计转让13.3%股份 转让价格7.34元/股 转让价款合计3.46亿元 [1] - 第一次股份转让完成后元一成物将持有13.3%股份 原控股股东将放弃剩余股份表决权 董事会将由元一成物推荐的董事占多数席位 [1] - 第二次股份转让完成后元一成物将持有28%股份 原控股股东仍放弃剩余表决权 元一成物实际控制人继续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 [1] 公司经营状况 - 公司创办于1996年 是国内较早从事母婴消费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的企业之一 核心业务为运营管理"拉比""下一代"及"贝比拉比"三大自有品牌 [4] - 2024年度公司利润总额7076.93万元 净利润4968.67万元 但扣非后净利润-4531.68万元 且扣除后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 触发退市风险警示 [4] - 2024年一季度公司营收7606.33万元 同比增长74.85% 但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53.03万元 同比由盈转亏 [5] 控制权变更影响 - 公司表示若事项实施完成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将发生变更 但元一成物暂无向公司注入资产的计划 [5] - 若新股东实力强劲 可通过资产注入、债务重组等方式提升营收和利润 甚至剥离不良资产 [5] - 若变更仅停留在资本运作层面 缺乏实质性业务改革 公司仍可能因2025年财务数据无法达标而退市 [5]
《2025年中国购物者报告,系列一》:2025年“消费平替”趋势延续,中国快消品市场全力以赴促增长
凯度消费者指数· 2025-06-12 13:18
市场整体表现 - 2024年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整体销售额增长0.8%,销量增长4.4%,但平均售价下降3.4%,呈现"消费平替"趋势[2] - 分季度看,2024年Q1和Q2销售额分别增长1.5%和1.8%,Q3下降0.6%,Q4增长0.4%[2] - 2025年Q1销售额同比增长2.7%,延续增长态势,主要受益于宏观经济改善、消费政策刺激及春节消费[2] 区域与城市层级差异 - 三四线城市消费增速超过一二线城市,成为新的消费增量市场[3][4] - 2020-2023年二线城市曾引领市场增长,但2024年消费重心向新线城市转移[4] 品类表现 2024年全年 - 家庭护理类目销售额增长2.4%,领跑市场;包装食品和饮料类目分别增长2.0%和1.5%[4] - 个人护理类目下降2.3%,仅牙膏品类因高端产品需求实现增长[7] - 婴儿纸尿裤销售额因出生人口减少下滑,医美行业冲击护肤品和彩妆市场[7] 2025年Q1 - 家庭护理类目增长6.1%,增速最快;包装食品增长3.2%,饮料类仅增0.5%[7] - 个人护理类目扭转下滑趋势,销量推动销售额增长4.0%[7] 渠道动态 - 线下渠道中,杂货店和超市/小超市(含折扣店)表现优于整体,增长动力来自三四线城市[8] - 电商渠道中抖音快速扩张,其他平台趋缓;非食品品类电商渗透率提升,食品品类因安全顾虑渗透率下降[8] - 即时零售O2O渠道2024年销售额下降10.0%,社区团购平台受折扣店冲击明显,垂直类电商增长26.0%[9] 品牌竞争格局 - 超半数品类的前五品牌丢失市场份额,新锐品牌通过健康属性和创新抢占传统品牌市场[9] - 本土品牌市场份额持续攀升,2024年达76%,27个品类中近半出现本土品牌替代外资品牌现象[10] 消费行为趋势 - "消费平替"趋势显著,消费者转向经济实惠产品以提升购买量[13] - 高端果汁、冲泡咖啡、牙膏和卫生巾通过产品创新实现超品类增速[13] - 高端面巾纸、瓶装水、彩妆等品类因白牌和自有品牌崛起导致销售额下滑[14] 战略建议 - 品牌需在高端市场与大众市场间做出战略选择,建议通过"价值要素金字塔"模型精准定位消费者需求[14]
持续释放“两新”政策效能
经济日报· 2025-06-12 06:15
政策效果 - 一季度全国限额以上单位通信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6.9% [1]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9.3% [1] - 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8.1% [1] - 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1.7% [1]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9% [1] - 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达到64.6% [1] - 推动全部投资增速比去年提高1个百分点 [1] - 消费品制造业投资增长13.5% [1] - 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8.9% [1] - 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7.2% [1] - 原材料制造业投资增长4.3% [1] 政策执行问题 - 不同地区和领域间"两新"工作不够平衡 [1] - 补贴申领便捷程度和效率有待提升 [1] - 存在"先涨价后打折"现象 [1] - 存在骗补套补等违法违规行为 [1] 组织协调机制 -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加强统筹协调和跟踪调度 [2] - 商务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组织落实分管领域政策 [2] - 地方政府履行主体责任强化协调推进 [2] - 健全"两新"部际协调机制定期磋商决策 [2] 信息共享机制 - 建立全国统一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 [2] - 完善平台功能加强数字化升级 [2] -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提高智能化水平 [2] - 优化补贴申请审核和资金拨付流程 [2] 资金支持与监管 - 加快已拨资金审核兑付减轻企业垫资压力 [3] - 设计差异化补贴方案确保精准投放 [3] - 推动金融机构提供优惠贷款降低融资成本 [3] - 严格执行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管理办法 [3] -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3] 宣传引导 - 大力宣传"两新"政策进展和成效 [3] - 深入基层开展形式多样宣传活动 [3] - 加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协作配合 [3] - 总结推广典型模式和先进经验 [3]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深圳多措并举提振消费
新华财经· 2025-06-11 15:59
提振消费政策框架 - 深圳市发改委印发《深圳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形成"提升消费能力意愿-优化消费供给侧-强化政策配套保障"的供需协同思路[1][3] - 需求侧措施包括促进居民增收、强化消费能力保障、清理消费限制措施[3] - 供给侧措施涵盖打造工业消费品集群、升级生活服务消费、推进文体旅娱融合[3] 收入提升机制 - 通过"百万英才汇南粤"招聘活动和职业技能培训促进高质量就业[4] - 提高工资性收入:科学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工会利益协调机制[4] - 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落实稳楼市股市政策,适时提高低保标准[4] 工业消费品集群建设 - 数字化智能化方向:重点推广人工智能终端(智能眼镜/手表/机器人)和全屋智能产品,在商圈/交通枢纽设体验店[5][6] - 时尚潮流方向:鼓励服装/珠宝/家具企业推出限量联名款,举办"深圳国潮时尚新品首发季"[7] - 户外装备方向:建设骑行服务体验中心,开发水上运动主题线路,打造"一站式户外"展销平台[7] 生活服务消费升级 - 餐饮领域:高端路线引进米其林/黑珍珠主厨快闪店,平价路线培育连锁餐厅,推动IP联名套餐开发[9] - 家政服务:推出社区体验券,发展托管式搬家/上门代厨等新型服务[10] - 养老托育:建设嵌入式普惠托育场所,商业综合体新建母婴室并引入专业运营商[10]
美股盘初,主要行业ETF多数上涨,能源业ETF、生物科技指数ETF涨超1%,医疗业ETF涨近1%。
快讯· 2025-06-10 21:38
行业ETF表现 - 能源业ETF当前价84 77美元 涨幅1 44% 成交量182 40万股 总市值212 28亿美元 年初至今下跌0 27% [2] - 生物科技指数ETF当前价128 88美元 涨幅1 01% 成交量12 21万股 总市值102 33亿美元 年初至今下跌2 43% [2] - 医疗业ETF当前价135 14美元 涨幅0 74% 成交量30 40万股 总市值258 60亿美元 年初至今下跌1 39% [2] - 半导体ETF当前价258 06美元 涨幅0 43% 成交量16 67万股 总市值30 51亿美元 年初至今上涨6 56% [2] - 全球科技股ETF当前价87 20美元 涨幅0 26% 成交量4806股 总市值12 21亿美元 年初至今上涨2 89% [2] - 公用事业ETF当前价80 86美元 涨幅0 24% 成交量53 17万股 总市值117 39亿美元 年初至今上涨7 59% [2] - 日常消费品ETF当前价81 77美元 涨幅0 23% 成交量35 24万股 总市值138 37亿美元 年初至今上涨4 57% [2] - 网络股指数ETF当前价260 81美元 涨幅0 15% 成交量3871股 总市值173 18亿美元 年初至今上涨7 25% [2] - 可选消费ETF当前价213 94美元 涨幅0 03% 成交量77139股 总市值268 72亿美元 年初至今下跌4 38% [2] - 科技行业ETF当前价239 56美元 涨幅0 01% 成交量16 11万股 总市值761 93亿美元 年初至今上涨3 21% [2] - 银行业ETF当前价54 36美元 涨幅0 00% 成交量28542股 总市值42 08亿美元 年初至今下跌1 30% [2] - 区域银行ETF当前价58 30美元 跌幅0 01% 成交量29 52万股 总市值48 66亿美元 年初至今下跌2 75% [2] - 金融业ETF当前价50 90美元 跌幅0 19% 成交量81 76万股 总市值566 55亿美元 年初至今上涨5 70% [2] - 全球航空业ETF当前价23 24美元 跌幅0 34% 成交量16867股 总市值7320 60万美元 年初至今下跌8 32% [2] 市场整体表现 - 美股盘初主要行业ETF多数上涨 能源业ETF和生物科技指数ETF涨幅超过1% 医疗业ETF涨幅接近1% [1]
稳健医疗:医疗+消费双轮驱动,多点开花构筑品牌护城河-20250610
西南证券· 2025-06-10 13: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医疗 + 消费双轮驱动,企稳回升开启增长元年,公司业绩企稳且推出股权激励方案展现长期发展信心 [4] - 医疗板块深耕医用耗材领域,内生外延打造一站式解决方案,有望延续增长势能 [4] - 消费板块核心爆品引领增长,差异化竞争品牌优势凸显,市占率有望不断提升 [4] 公司概况 公司布局与优势 - 通过两大品牌实现医疗 + 消费板块协同发展,具有全产业链优势,向全球供应产品 [7] 发展历程 - 分为三个阶段,从代工医用敷料起家,逐步建立产业链、创立品牌、上市并收并购企业扩大版图 [10] 股权结构 - 实控股权稳定集中,创始人李建全间接持股 51.49%,还推出股权激励方案 [14][18] 财务表现 - 收入整体呈上升趋势,高基数影响减弱,消费品业务增长,医用耗材业务企稳回升,境内业务主导,境外并购打开空间 [23][27][29] - 毛利率暂时承压,费用率管控提质增效,商誉减值影响消除,消费品营业利润率回升 [35][38] 创新能力 - 坚持创新驱动,专利数量逐年增长,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 [40] 医疗板块 产品矩阵 - 围绕市场需求完善产品布局,包括传统伤口护理、高端敷料等多类产品 [47] 行业规模与前景 - 医用耗材市场规模超千亿且预计稳步增长,低值医用耗材成长更快,手术组合包和高端敷料等细分品类成长空间充足 [50][54] 市场驱动因素 - 国内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需求增加,政府扶持力度加码,行业集中度将提升 [62][71] 行业竞争格局 - 低值医用耗材行业集中度低,稳健为细分领域龙头,国内销售占比高,渠道和品牌有先发优势 [75][79] 产品营收情况 - 2024 年医用耗材营收 39.1 亿元,感染防护产品回归常态,高端敷料等品类增速较高 [84] 渠道发展情况 - 境外增长提速,境内恢复正增长,境外 OEM 和自有品牌同步发展,并购 GRI 拓展全球市场,境内医院覆盖率有提升空间,2C 端拓展效果显著 [92][95][100] 消费板块 品牌与产品矩阵 - 背靠医疗背景创立“全棉时代”品牌,以核心竞争力汇聚高粘性客户群,产品涵盖多品类 [108] 品类营收情况 - 2024 年消费品营收 49.9 亿元,多品类收入增长,棉柔巾、卫生巾等表现突出 [111] 细分赛道情况 - 棉柔巾赛道增长快,全棉时代市占率第一,通过市场教育形成差异化优势 [116][117] - 卫生巾市场规模稳定,“奈丝公主”营收增长,市占率提升,创新“五超”体感科技 [122][124] - 中国童装市场规模稳步扩大,竞争格局分散,成人内衣市场规模较稳定,女士内衣规模超 1800 亿 [129][130]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1/12.7/15.6 亿元,同比 +45.2%/+25.9%/+22.9%,对应 PE 分别为 30/24/20X [4]
稳健医疗(300888):医疗+消费双轮驱动,多点开花构筑品牌护城河
西南证券· 2025-06-10 13: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稳健医疗医疗+消费双轮驱动,2024年业绩企稳,2025Q1增长显著,推出股权激励方案展现长期信心 [4] - 医疗板块深耕医用耗材,产品矩阵丰富、渠道多元,内生外延有望延续增长 [4] - 消费板块核心爆品引领,品牌优势凸显,伴随渠道和产品优化市占率将提升 [4]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12.7/15.6亿元,同比+45.2%/+25.9%/+22.9% [4] 公司概况 - 1991年成立,通过“Winner稳健医疗”和“Purcotton全棉时代”实现医疗+消费板块协同发展,具全产业链优势 [7] - 发展分三阶段:1991 - 2008年代工医用敷料,创立自主品牌;2009 - 2019年创立“全棉时代”,双产业布局;2020年至今A股上市,收并购扩大版图 [10] - 实控人李建全间接持股51.49%,股权稳定集中,2024年推出股权激励方案,展现长期信心 [14][18] - 2024年营收89.8亿元,同比+9.7%(剔除感染防护+18.6%),2025Q1营收26.1亿元,同比+36.5%;2024年归母净利润7.0亿元,同比+19.8%,2025Q1归母净利润2.5亿元,同比+36.3% [4] 财务分析 - 收入呈上升趋势,高基数影响减弱,2024年消费品业务增长、医用耗材企稳,境内业务主导、境外并购打开空间 [23][27][29] - 毛利率暂时承压,2024年为47.3%,同比-1.7pp;费用率管控提质增效,2024年总费用率35.5%,同比-1.7pp [35] - 商誉减值影响消除,2024年归母净利率7.7%,同比+0.7pp;消费品营业利润率回升,2024年全棉时代为12.1%,较2023年提升0.7pp [38] 医疗板块 产品与市场 - 以代工敷料起家,产品矩阵丰富,致力于成为一站式解决方案品牌 [47] - 国内医用耗材市场规模从2015年975亿增至2023年3218亿,CAGR16.1%,预计2025年达3633亿;低值耗材成长更快,预计2025年规模2213亿,占比60.9% [50] - 手术组合包和高端敷料等细分品类成长空间足,手术组合包国内CAGR12.2%,高端敷料有国产替代空间 [54] 行业环境 - 人口老龄化和医疗需求增长,推动低值医用耗材市场扩大 [62] - 国家政策扶持,行业集中度将提升,全球市场稳定增长 [71] 公司优势 - 是医用敷料领域龙头之一,2024年医疗板块营收39.1亿,市占率2.1% [75] - 国内销售占比相对高,渠道和品牌有先发优势,产品多元化 [79] 产品表现 - 2024年医用耗材营收39.1亿,感染防护回归常态,高端敷料、手术室耗材和健康个护增速高 [84] 渠道拓展 - 2024年境外/境内营收21.3亿/17.8亿,同比+46.9%/-26.2%;2025Q1海外营收7.0亿,同比+84.1%,境内营收5.5亿,同比+16%,C端增速超40% [92] - 境外OEM与自有品牌同步发展,并购GRI补充产能、拓展全球市场 [95] - 境内2B医院覆盖率有提升空间,2C消费医疗竞争力增强 [100][105] 消费板块 产品与品牌 - 背靠医疗背景,2009年创立“全棉时代”,产品涵盖多品类,以“医疗背景、全棉理念、品质基因”为核心竞争力 [108] 品类收入 - 2024年消费品营收49.9亿,纺织/无纺消费品营收23.8/26.1亿;2025Q1奈丝公主卫生巾/干湿棉柔巾/成人服饰营收同比+73.5%/+38.6%/+23.4% [111] 细分市场 - 棉柔巾赛道增长快,2014 - 2020年CAGR78.9%,全棉时代市占率20.3%领先 [116] - 女性护理用品市场规模稳定增长,“奈丝公主”2025Q1营收3.1亿,同比+73.5%,市占率3.3%,较2024年+2.2pp [122] - 中国童装市场规模2015 - 2024年CAGR7.4%,竞争格局分散,CR5为12.1% [129] - 成人内衣市场规模较稳定,女士内衣规模超1800亿 [130] 品牌优势 - 全棉时代通过“绵柔巾≠棉柔巾”教育,形成差异化竞争,棉柔巾主打天然安全 [117] - 奈丝公主创新“五超”体感科技,注重安心底线,单片价格中等 [12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12.7/15.6亿元,同比+45.2%/+25.9%/+22.9%,对应PE分别为30/24/20X [4]
【头条评论】“国补”直达消费终端 让“真金白银”更好惠及百姓
证券时报· 2025-06-10 01:59
政策设计与财政协同机制 - 中央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安排3000亿元专项资金,较上年增加1500亿元,已下达1620亿元分两批至地方 [1] - 中央对地方补贴比例差异化:东部85%、中部90%、西部95%,体现对欠发达地区倾斜支持 [1] - 地方财政按比例配套形成稳定资金池,采用"中央定标准、地方保落实"协作模式解决政策落实难题 [1] 资金流转与补贴机制创新 - 山东省允许企业提前申领80%补贴资金,改变"企业先垫付、财政后结算"传统路径 [2] - OPPO门店五一期间日均销售手机超半数通过以旧换新完成,企业资金周转压力缓解 [2] - 浙江构建"政府补贴+品牌让利+平台支持+金融助力"四维体系,消费者实际支付价比标价低30%以上 [2] 监管体系与政策实效 - 黑龙江省要求商家公示价格构成,杜绝"先涨价后补贴"操作空间 [2] - 浙江省开展专项整治打击虚假交易和套取补贴行为,与财政审计形成监管闭环 [2] - 政策实施一年未见大规模违规事件,验证"制度预防+技术监管"体系有效性 [2] 宏观影响与模式创新 -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五大品类销售额1.1万亿元,发放直达消费者补贴1.75亿份 [1] - 直补模式缩短政策与百姓距离,通过价格减免具象化政策公信力 [3] - 中央国债资金直达通道、地方预拨机制及多部门监管构成现代财政治理"中国方案" [3]
美股盘初,主要行业ETF涨跌不一,半导体ETF涨超2%,区域银行业ETF涨近1%,金融业ETF跌近1%。
快讯· 2025-06-09 22:28
行业ETF表现 - 半导体ETF表现最佳,当前价258.50美元,上涨5.77美元(2.28%),成交量205.80万股,总市值30.56亿美元,年初至今上涨6.74% [1][2] - 区域银行业ETF上涨0.55美元(0.94%),当前价58.56美元,成交量183.49万股,总市值48.87亿美元,但年初至今下跌2.31% [1][2] - 科技行业ETF上涨2.13美元(0.89%),当前价240.49美元,成交量119.49万股,总市值764.89亿美元,年初至今上涨3.61% [2] - 银行业ETF上涨0.45美元(0.83%),当前价54.56美元,成交量28.90万股,总市值42.23亿美元,年初至今微跌0.94% [2] - 全球科技股ETF上涨0.68美元(0.78%),当前价87.37美元,成交量18,419股,总市值12.23亿美元,年初至今上涨3.09% [2] - 能源业ETF上涨0.36美元(0.44%),当前价83.78美元,成交量375.09万股,总市值209.79亿美元,年初至今下跌1.44% [2] - 全球航空业ETF微涨0.07美元(0.30%),当前价23.32美元,成交量23.61万股,总市值7345.80万美元,年初至今下跌8.01% [2] - 生物科技指数ETF微涨0.14美元(0.11%),当前价127.09美元,成交量71.00万股,总市值100.91亿美元,年初至今下跌3.78% [2] - 网络股指数ETF微涨0.14美元(0.05%),当前价260.94美元,成交量21,420股,总市值173.27亿美元,年初至今表现最佳,上涨7.31% [2] - 医疗业ETF下跌0.33美元(0.24%),当前价134.05美元,成交量302.88万股,总市值256.53亿美元,年初至今下跌2.18% [2] - 可选消费ETF下跌0.52美元(0.25%),当前价211.65美元,成交量91.51万股,总市值265.84亿美元,年初至今表现最差,下跌5.40% [2] - 公用事业ETF下跌0.24美元(0.30%),当前价80.95美元,成交量362.92万股,总市值117.52亿美元,但年初至今上涨7.71% [2] - 日常消费品ETF下跌0.32美元(0.39%),当前价81.37美元,成交量257.49万股,总市值137.70亿美元,年初至今上涨4.06% [2] - 金融业ETF表现最差,下跌0.44美元(0.86%),当前价50.84美元,成交量521.25万股,总市值565.87亿美元,但年初至今上涨5.58%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