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这里不仅有火辣的美食,更有值得奋斗的机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14 06:53
推动互利共荣 开幕式上,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表示,湘台两地人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通,在湘台资项 目累计达3223个、台企超700家、投资规模超千亿元。台湾已成为湖南入境游第二大客源地、双向旅客 超500万人次。希望湘台双方以本届大会为新起点,深化产业链供应链技术链对接融合,推动全面恢复 湘台直航和各领域贸易合作。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潘贤掌表示,本届湘台会围绕两岸新型产业合作、青年创新创业等深 入交流,对新形势下推动两岸经济融合共享共创新发展机遇具有重要意义。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是休戚 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加强交流合作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期待。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中华青雁和平教育基金会董事长洪秀柱表示,正如本届主题所强调的,"共享"意味 着互利共荣,把资源、经验与机会带给更多人;"融合"则是心手相连、文化相融,将不同优势结合,创 造出更大的价值。只要怀抱共同认同和愿景,两岸合作就能跨越任何困难与挑战。 作为湖南对台交流的重要品牌活动,湘台会自2005年首次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十六届。本届湘台会共 签约42个合作项目,总投资额92.03亿元,涉及智能制造、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电子信息等领域。 "欢 ...
中国科技产业集团(08111):要求复核联交所根据GEM上市规则第17.26条所作出的决定
智通财经网· 2025-10-13 16:52
经寻求专业意见后,公司已于2025年10月13日递呈书面请求,要求根据GEM上市规则第四章将该决定 提呈至联交所GEM上市委员会复核。因此,公司股份的买卖将继续进行。倘上述事宜出现任何重大进 展,公司将于适当时候根据GEM上市规则的要求另行刊发公告。 中国科技产业集团(08111)发布公告,有关联交所发出的函件,通知公司联交所上市科已决定公司未能 根据GEM上市规则第17.26条所规定维持足够的业务运作及拥有相当价值的资产,以支持其股份能够继 续上市,但公司申请复核该决定除外。 ...
长春税务:新政宣讲助力境外投资者利润投资再享惠
搜狐财经· 2025-10-13 12:04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于2024年6月推出针对境外投资者的税收抵免新政,旨在通过更直接便利的税收优惠降低其境内再投资税负 [1] - 新政在2018年利润再投资递延纳税政策基础上推出,以鼓励境外投资者加大对华再投资力度,稳定外资存量并优化投资结构 [1] - 税务部门将抵免额度比喻为“水桶”,投资额计算抵免额度,未来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可进行抵免直至额度用完 [1] 政策实施与辅导 - 国家税务总局长春市税务局联合省、区两级部门组织召开跨境企业政策宣讲会,为外资企业提供精准政策辅导 [1] - 讲解内容涵盖政策适用范围、申报流程和合规要求,确保企业对新政内容、适用条件及所需材料全面了解 [1] - 税务部门通过“一对一”精准辅导、实地走访和专题培训等形式深入解读政策要点,并将信息传递至境外投资方 [2] 企业反馈与影响 - 企业代表在互动环节踊跃提问,问题涉及已享受旧政策者能否适用新政、再投资持续时间计算以及2025年1月1日至公告发布前投资的优惠适用性 [2] - 格拉默车辆内饰(长春)有限公司财务人员表示宣讲会帮助全面理解新政策,尤其是税收抵免的申报流程和计算方法变得清晰 [2] - 自2018年递延纳税政策推行以来,长春市已累计促进境外投资者利润再投资超过21亿元 [2] 后续行动与展望 - 包括格拉默车辆内饰(长春)有限公司和长春力登维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在内的多家企业已开始向商务部门备案并准备申报享受税收抵免 [2] - 长春市税务局以“税路通·北吉兴”服务品牌建设为抓手,持续完善跨境投资税收服务长效机制,不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2] - 税务部门将持续跟踪再投资企业的动态和享惠情况,做好后续辅导,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2]
六大都市圈“建群”,长三角一体化如何形神兼备
央视网· 2025-10-11 14:49
长三角一体化新阶段 - 行动方案正式印发,提出30项具体任务举措,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从基础设施硬联通转向制度规则软对接,从城市群体化走向都市圈同城化 [1] - 区域发展新理念为“形神兼备的现代化都市圈”,核心要义在于通过制度统一与互认降低区域运行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是战略的关键性升维 [1][4] 长三角经济与基建成就 - 长三角GDP占全国比重从2018年23.9%提高至2024年24.6%,6年间贡献中国约26%的经济增量,万亿GDP城市数量从6个增至9个,占全国三分之一 [2] - 区域进出口总值突破16万亿元,占全国36.5%,并形成26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如大飞机 [2] - 基础设施硬联通成就显著,7年多来16条省际断头路建成通车,区域高速公路断头路清零在即,轨道上的长三角今年建设投资预计超1300亿元 [2] 行动方案核心框架:“七个一” - 方案围绕“七个一”展开,包括共建跨区域协调发展“一个群”、共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张网”、共铸科技产业创新协同“一条链” [4] - 其他“一”包括共促市场环境优化提升“一站享”、共下高水平开放合作“一盘棋”、共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一把尺”、共推民生服务便利共享“一张卡” [4] 都市圈同城化战略重点 - 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引擎在于六大都市圈,方案将都市圈同城化置于突出位置,目标是实现空间规划协同化、基础设施网络化、要素流动自由化等 [5] - 同城化关键是拆解行政壁垒和制度差异,方案通过“一卡通”“一网通办”等举措精准拆解壁垒,并探索建立更高层级的协调机制 [5][6] 规则统一与利益共享机制 - 推动重点领域规则标准统一和互认,如在医疗检验结果、职业技能资格、食品安全、环保等领域建立区域协同标准体系 [6] - 通过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等特色合作园区探索构建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旨在形成合作共赢的制度安排 [6] 改革背景与战略意义 - 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已进入深水区,方案选择以空间范围较小的都市圈为突破口进行制度创新先行先试,是务实的改革策略 [9] -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区域一体化程度决定竞争力,长三角目标是打造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和世界级城市群 [9][10]
珠海知名国企换帅!由杨任党委书记、董事长!
搜狐财经· 2025-10-09 16:30
资料显示,珠海科技产业集团是珠海市属一级国企、珠海科技产业发展核心平台,于2025年5月正式组建,注册资本500亿元。集团现控股7家上市公司, 拥有2家"AAA"级信用主体,已成为综合实力全国领先的科技产业旗舰型企业。在其投资图谱上,既有智谱华章、智元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开拓者,也有壁 仞科技、跃昉科技等"卡脖子" 技术攻坚者,更包括高景太阳能、珠海冠宇等产业链链主企业。该集团被视为承载着打造珠海科技产业发展核心平台的使 命,有望成为地方国资布局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样本。 南都记者求证获悉,珠海科技产业集团新任董事长由杨1979年7月出生,在职研究生,法学硕士,此前任职上海长三角G60科创经济发展集团党委书记、 董事长。资料显示,上海长三角G60科创经济发展集团成立于2021年6月,是由上海市松江区政府发起设立的以产业园区、产业社区开发、建设、运营、 服务为主业的国有集团公司。 此前,由杨也曾多次来到珠海考察交流。2024年9月,上海长三角G60科创经济发展集团董事长由杨,参加珠海城市产业发展合伙人大会并上台发言。 2025年4月1日,由杨带队赴珠海高新区招商考察。 珠海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珠海科技产业集团" ...
中国科技产业集团接获联交所发出的函件,将于10月14日停牌
智通财经· 2025-10-01 20:59
中国科技产业集团(08111)发布公告,于2025年9月30日,本公司接获联交所发出的函件(该函件),通知 本公司其决定本公司未能维持GEM上市规则第17.26条所规定的足够营运水平及具备足够价值的资产支 持其营运,以支持其股份能够继续上市,而且,在本公司考虑是否对该决定申请覆核的前提下,本公司 股份将根据GEM上市规则第9.04(3)条于2025年10月14日暂停买卖(该决定)。 ...
美国限制“人才签证”,加总理:加拿大考虑吸纳此类人才
环球时报· 2025-09-30 06:39
移民政策变动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H-1B签证收取10万美元的新费用 [1] - 加拿大政府重新评估移民战略 考虑吸纳原本有望获得美国H-1B签证的国际人才并制定明确方案 [1] - 加拿大总理卡尼表示吸引此类人才的机遇已经出现 并指出这类员工许多就职于科技领域且愿意为工作迁徙 [1] 人才流动历史与现状 - 加拿大人占2019年申请美国H-1B签证总人数的1% [2] - 加拿大科技和医疗等高技能行业多年来一直遭受人才外流至美国的困扰 [2] - 2004年美国将H-1B签证配额削减70%时 总部在美国的公司改为在加拿大雇用同一批技术移民 [2] 行业机遇与挑战 - 一些加拿大企业高管认为美国的新政策对加拿大科技产业来说是一线希望 [3] - 加拿大非营利组织建设加拿大敦促政府迅速采取行动 认为加拿大是遭美国签证限制工人的天然目的地 [2] - 经济学家指出要使加拿大成为对熟练工人有吸引力的目的地 还需做更多工作包括对移民体系进行改革 [3] 竞争环境分析 - 和美国相比 加拿大高科技自主创业的大环境并不友好 这将很大程度上抵消高科技人才前往加拿大的决心 [3] - 加拿大近年来已缩减移民规模 并且围绕其临时外国工人计划的政治争论持续酝酿 其可预测性看起来并不比美国强多少 [3]
一场财富转移,已经开始了!
大胡子说房· 2025-09-29 18:35
资金流向转变 - 社会资金正从房地产市场向资本市场转移,表现为聊房子的人减少而聊资本市场的人增多 [1] - 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降20%,至78898亿元,同时新开工面积和施工面积也在下降 [1] - 资本市场资金流入显著增加,股市融资余额较2024年底增加2633.96亿元,单月杠杆资金增加近500亿元 [1] - 私募资金管理规模达到5.24万亿元,较2024年底增加6712.42亿元 [1] - 保险资金二季度净流入达到3773.9亿元 [1] 监管引导与杠杆 - 监管层有意识地引导资金流入资本市场,表现为多家券商上调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 [1] - 浙商证券将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从400亿元大幅上调至500亿元 [1] - 2025年内已有华林证券、兴业证券、山西证券等至少四家券商先后上调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 [1] - 华林证券在半年内两度调整上限,累计增幅超过29% [2] - 监管放松意味着资本市场可加的杠杆将越来越高,而历史表明大牛行情离不开杠杆资金参与 [2] 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 资金转移背后的本质原因是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即从依赖地产经济转向科技驱动 [3] -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原有经济模式饱和,必然出现增长模式转换,美日欧等国家均经历过此过程 [3] - 政策层面最近几年对科技产业的支持力度最大,但产业崛起还需社会资金投资 [3] - 科技企业处于萌芽发展阶段,普遍缺乏业绩和利润,难以通过传统方式定价和吸引投资 [3] 科技板块的价值体现与市场表现 - 资本市场成为科技企业价值体现的关键场所,股价是其价值的重要凭证 [4] - 近期A股市场上涨最猛的板块集中于科技领域,包括半导体、芯片、PCB、CPO等概念 [4] - 资金流向科技公司旨在帮助科技产业获得更多发展资金,使其成为替代地产的支柱性产业 [4] - 最近两个月的A股牛市被定义为典型的“科技牛” [4] 财政模式转变与行情持续性 - 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帮助财政从依赖地产转向依赖股权,即“股权财政” [5] - 地方财政将逐渐从绑定地产转向绑定上市公司股权,尤其是科技公司股权 [5] - 当前行情顺应了从依靠地租到依靠科技的经济模式深层转型,是必然出现的 [5] - 基于深层次转型需求,此波资本市场行情及科技板块行情尚未结束 [5] 投资策略建议 - 普通投资者最重要的思路是顺应趋势,积极参与资本市场行情,争取获取科技牛市红利 [5] - 投资者需要提高对资本市场的认知,以把握当下的入场机会和资产配置逻辑 [7][13]
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创新探索
经济日报· 2025-09-24 06:52
论坛核心观点 - 2025北京文化论坛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主题 旨在搭建文化之桥 深化交流对话 推动人文合作 [1] - 文化引领科技创新 科技赋能文化发展 两者需有机融合 双向赋能 [2] - 文化和科技融合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为各领域带来创新机遇与发展活力 重塑文化表现形式与传播路径 催生新业态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3] 融合发展的关键维度 - 坚持文化铸魂 科技为用 文化是根本 科技是工具 目的在于更好地承载 表达和传播优质文化内容 [2] - 坚持激发动能 重塑生态 将科技创新转化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最大增量 运用大数据 人工智能 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重塑文化创作 生产 传播和消费全链条 [2] -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并重 积极鼓励创新 同时精准防范意识形态 文化安全 数据安全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风险 [2] 融合发展的实践案例 - 故宫博物院借助“数字故宫”小程序 “紫禁城365”App以及VR AR技术让《清明上河图》动起来 实现沉浸式“云游”太和殿 [3] - 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通过水下摄影 AR 5G+AR等技术创新 《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节目全网浏览量突破400亿次 《清明奇妙游》运用XR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 该系列研发投入占比达30% 技术创新团队规模超过200人 [3] - 北京首钢工业遗址公园注入科幻 体育 数字艺术等新兴文化基因 打造“科技+文化”融合网红地标 实现从单一工业旅游向“科技+文化+体育+商业”复合型业态的升级 [4] 未来发展的路径建议 - 强化战略引领与顶层设计 制定国家层级文化数字化战略行动计划 健全文化数据标准体系 前瞻研究AIGC 元宇宙等领域的伦理规范 [4] -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在先进视听技术 沉浸式体验技术 人工智能 大数据 区块链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 支持建设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5] - 拓展场景应用与业态创新 促进文化产业“上云用数赋智” 壮大数字创意 网络视听 数字出版等新业态 建设智慧博物馆 智慧书店等新场景 [5][6] - 优化产业生态与人才培养 支持“文化+科技”领域独角兽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设立文化产业科创基金 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人才计划 培养复合型人才 [6]
21评论丨科技板块崛起,中国经济转型的新信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06:12
高廷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理事) 证监会主席吴清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一组数据引发关注: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四分 之一,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十三五"末的18家跃升至当前的24家。这一变化的意义远超表面的 数字增长——它不仅深刻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历史性变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显著成效,更标 志着中国正在经历从传统要素驱动型经济向创新驱动型经济的根本性跃迁。 接转化为市场估值优势。这种市场偏好的结构性转变,正在有力推动中国科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深化 技术积累、强化创新驱动。 我们还必须要看到的是,政策环境的系统性优化为科技企业发展营造了前所未有的制度红利。A股科技 板块的快速壮大,充分展现了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显著成效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功能。通过构建涵盖 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国正在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差异化融 资服务体系:科创板重点服务硬科技企业,创业板聚焦成长型创新企业,北交所专注中小企业创新发 展,主板则为成熟科技企业提供综合平台。这种精细化的制度设计,不仅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技术特 点的科技企业提供了精准匹配的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