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XO
搜索文档
20cm速递丨创业板医药ETF国泰(159377)涨超1.3%,创新药或受益于降息预期
搜狐财经· 2025-10-27 10:11
注:如提及个股仅供参考,不代表投资建议。指数/基金短期涨跌幅及历史表现仅供分析参考,不预示 未来表现。市场观点随市场环境变化而变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文中提及指数仅供参考,不 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也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预测和保证。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选择与风险等级相 匹配的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每日经济新闻 光大证券指出,美联储已开启降息通道,利好医药生物行业中创新药、创新器械等创新类资产。随着 2025年9月美联储再次降息,宏观环境有望重回宽松,创新类资产估值溢价将进一步提升。当前医药行 业投资应聚焦临床价值本质逻辑,即解决医患需求,国内外政策均对临床价值赋予更高溢价。具体来 看,降息将改善药企融资环境,尤其Biotech公司研发投入增加将直接拉动CXO需求端,对CXO公司新 签订单和业绩增长形成正向贡献。医疗器械领域,看好创新升级的高端器械和高值耗材,如脑机接口等 前沿技术国产化突破。 创业板医药ETF国泰(159377)跟踪的是创医药指数(399275),单日涨跌幅达20%,该指数从创业板 市场中选取涉及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及相关服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覆盖创新药研发、生物 技术 ...
药明康德业绩后高开逾7%,港股医药ETF(159718.SZ)涨逾1%
新浪财经· 2025-10-27 10:09
10月27日早盘,医药板块高开,港股医药ETF(159718.SZ)涨1.02%。成分股诺诚健华(09969)上涨 1.95%,复星医药(02196)上涨1.61%,三生制药(01530)上涨1.36%,绿叶制药(02186),先声药业(02096) 等个股跟涨。 消息面上,药明康德公布,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28.6亿元,同比增长18.6%,持续经营 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76亿元,同比增长84.84%。公司预计2025 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重回双位数增长,增速从13-17%上调至17-18%。公司预计全年整体收入从人民币 425-435亿元上调至人民币435-440亿元。公司将聚焦CRDMO核心业务,持续提高生产经营效率。 兴业证券指出,本周进入三季报业绩密集落地期,CXO板块继续延续上半年亮眼表现,药明康德、博 腾股份、MEDPACE等公司超预期。叠加三季度全球及国内投融资数据均较为表现,创新药产业链基本 面持续向好。创新药板块近期情绪回落,本周信达重磅BD落地,再次验证创新药出海趋势可持续,调 整后板块弹性进一步提升。此外,左侧角度出发,考虑行业逐 ...
银万资本余涛: 周期底部“翻石头” 喧嚣中坚守价值投资
中国证券报· 2025-10-27 05:12
□本报记者张凌之 "万物皆周期,我更愿意去寻找那些被遗忘的'石头'。"银万资本研究总监余涛近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 者专访时,道出了其在市场热点频繁切换过程中的应对之道。在多数投资者为短期波动焦虑不已时,这 位坚定的价值派投资选手却将目光投向那些被市场遗忘的角落,凭借自下而上"翻石头"的耐心与勇气, 于冷清处寻金,静待周期回归的曙光。 "从产业角度来说,我相信它是盛宴伊始。"余涛肯定了AI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但他话锋一转,"产业 的方兴未艾并不代表上市公司值得买。"他给出了两点理由:首先,AI是快速变化的崭新产业,超出了 他当前的能力圈,"我们没有比市场上其他参与者更深刻的认知";其次,也是更关键的一点,在他看 来,当前相关标的整体估值比较高。 不参与并不意味着不学习。余涛表示正积极学习AI产业链知识,并尝试在快变的产业中寻找"慢变"的投 资链条。他所找到的答案,正是其重仓的铜矿股。 "AI的尽头是电力。"余涛引用了市场流行的一句话来阐释其逻辑。他认为,无论AI技术如何迭代,其对 电力的巨大需求是确定的,而电力传输离不开铜。他分析,铜矿股是"足够便宜,又有足够发展空间, 相对确定性比较大"的标的。在他看来,铜的 ...
海外CXO业绩分析:看好外需型CXO
华福证券· 2025-10-26 16:12
行业投资评级 - 医药生物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评级)[7] 核心观点 - 海外CXO行业已进入景气度加速回升阶段 需重视国内外需型CXO公司的配置机会[4] - 创新仍将为产业主线 创新药板块在经历调整后预计于三季报结束后再次崛起[5] - 中长期重点关注创新药、创新药产业链(尤其是外需型CXO)、医疗器械以及业绩优秀的标的[5] 周专题:从海外视角看外需型CXO的投资机会 - 宏观层面显示PE/VC融资仍有待恢复(25Q1-3全球生物医药融资额192.6亿美元 同比下降13.8%)但BD交易(25H1总金额1199亿美元)和并购交易(25H1总金额425亿美元)已呈现明显复苏趋势[17] - 微观层面显示新分子业务(如多肽、Lonza的Advanced Synthesis业务)在25Q2和Q3维持高景气度 且多数海外CXO公司上调了全年业绩指引 行业景气度拐点向上趋势明显[21][25] - 建议关注的外需型CXO公司包括药明康德、药明合联、康龙化成、博腾股份、凯莱英等[4] 医药板块行情回顾 - 本周(2025年10月20日-24日)中信医药指数增长0.6% 跑输沪深300指数2.7个百分点 在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7位[3][32] - 2025年初至今中信医药生物板块指数上涨20.5% 跑赢沪深300指数2.1个百分点 排名第13位[3][32] - 医药子板块中医疗服务表现最佳(+4.0%) 其次为医药流通(+1.4%)和医疗器械(+0.6%)[36] - 截至2025年10月24日 医药板块整体估值(TTM 剔除负值)为29.83倍 相对全A的估值溢价率为15.24% 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41][43] - 本周医药板块成交额为4526.8亿元 占A股总成交额的5.0% 较上一周期下降13.3%[46] - 本周涨幅前五的个股为:特一药业(+22.3%)、毕得医药(+18.9%)、景峰医药(+16.6%)、金石亚药(+16.2%)、华兰股份(+15.5%)[47] 港股医药行情 - 本周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下跌0.8% 跑输恒生指数4.5个百分点[60] - 2025年初至今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涨73.7% 跑赢恒生指数43.3个百分点[60] - 本周涨幅前五的港股医药个股为:华康生物医学(+24.7%)、澳至尊(+24.6%)、德斯控股(+19.7%)、顺腾国际控股(+15.6%)、中生北控生物科技(+14.3%)[61]
医药行业周报:本周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上涨0.6%,关注2025ESMO会议-20251026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26 14:45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医药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 [5] 核心观点 - 报告持续推荐重点关注创新药板块,及业绩边际大幅向好的医疗设备、CXO及上游板块 [5] - 推荐标的包括恒瑞医药、长春高新、科伦药业、恩华药业、和誉-B、复宏汉霖、迈瑞医疗、福瑞股份、祥生医疗、华康洁净、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凯莱英、普蕊斯、汉邦科技、纳微科技等 [5] 市场表现 - 本周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上涨0.6%,同期上证指数上涨2.9%,万得全A(除金融石油石化)上涨3.7% [4][6] - 医药生物指数在31个申万一级子行业中表现排名第25 [4][6] - 当前医药板块整体估值30.4倍,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9 [4][8] 子行业表现 - 二级板块涨跌幅:生物制品(-0.7%)、医疗服务(+3.9%)、化学制药(-0.3%)、医疗器械(+0.9%)、医药商业(+2.3%)、中药(-0.8%) [8] - 三级板块涨跌幅:原料药(+0.3%)、化学制剂(-0.4%)、中药(-0.8%)、血液制品(+0.9%)、疫苗(+0.8%)、其他生物制品(-1.9%)、医疗设备(+0.2%)、医疗耗材(+1.7%)、体外诊断(+1.1%)、医药流通(+2.0%)、线下药店(+3.0%)、医疗研发外包(+5.5%)、医院(+0.1%) [4][8] 重点事件回顾 -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114亿美元全球战略合作,信达生物获得12亿美元首付款(含1亿美元溢价战略股权投资)及潜在里程碑付款,总交易额最高可达114亿美元,同时还将获得销售分成 [5][13] - 百利天恒已通过港交所聆讯,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工作正在进行中 [12] 2025 ESMO会议亮点 - 科伦博泰的芦康沙妥珠单抗单药二线治疗TKI经治EGFRm NSCLC的III期临床结果显示,mPFS为8.3个月(HR=0.49),mOS尚未达到(HR=0.60),疗效全面超越化疗 [5][14] - 百利天恒的iza-bren针对鼻咽癌后线治疗的III期临床结果显示,cORR为54.6%,mPFS为8.38个月(HR=0.44),实现翻倍获益 [5][17] - 康方生物的依沃西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III期研究结果显示,mPFS达11.14个月(HR=0.60) [5][18] - 泽璟制药的三抗ZG006在难治性小细胞肺癌或神经内分泌癌的II期研究中,10 mg Q2W和30 mg Q2W组ORR分别为22.2%和38.5% [5][19] - 和黄医药的呋喹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用于晚期肾细胞癌二线治疗的III期研究结果显示,mPFS为22.2个月(HR=0.373),ORR为60.5% [5][19]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 - 已公布105家医药生物上市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总计营业收入94,151百万元,同比增长1.3%,归母净利润8,996百万元,同比下降7.6% [21][24] - 部分子行业业绩亮点:其他生物制品营收同比增长21.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3.1%;线下药店营收同比增长26.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1.6%;医疗研发外包营收同比增长7.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5.7% [21][24] 市场活跃度 - 本周港股及美股医药公司涨幅居前的包括:轩竹生物-B(+75.8%)、华康生物医学(+24.7%)、SCIENTURE(+193.4%)、WELLGISTICS HEALTH(+139.6%) [25]
银河证券:医药板块估值近期已呈现显著结构性修复趋势
证券时报网· 2025-10-26 12:22
人民财讯10月26日电,银河证券研报认为,医药板块估值经历较长时间调整,近期已呈现显著结构性修 复趋势,但公募基金重仓持仓水平仍低于历史均值,2025年在支持引导商保发展的政策背景下,支付端 有望边际改善,创新药械有望获益。1)持续看好医药创新:下半年创新药BD仍将持续,全球主要央行 利率降息趋势有望推动估值进一步提升。2)医药投融资有望复苏:二级市场行情回暖驱动一级市场投融 资回升,CXO及上游景气度持续向好。3)医疗器械触底回升:招投标数据已有好转,以旧换新积压需求 逐步释放。 ...
港股异动 | 药明康德(02359)涨近4% 今日将发三季报 公司TIDES业务发展势头不变
智通财经· 2025-10-24 14:56
消息面上,药明康德拟10月24日召开董事会会议,以考虑及批准(其中包括)集团截至2025年9月30日 止九个月的第三季业绩及其发布。此前9月25日,药明康德举办了投资者日活动。招银国际认为,此次 会议的要点如下:1)TIDES业务发展势头不变,产能扩张迅速、管线储备丰富;2)早期研发显现进一 步复苏的信号,将拉动占公司总收入约1/3的早期业务收入的增长;3)精细化运营助力公司在面对宏观 不确定性以及进行全球产能扩张的同时保持有韧性的盈利能力。 智通财经APP获悉,药明康德(02359)涨近4%,截至发稿,涨3.76%,报110.3港元,成交额5.18亿港元。 摩根大通此前指出,继续列药明康德为中国CXO行业的首选股,指出该公司是中国收入规模最大的合 同研究开发与生产组织,看好其业务基本面,认为小分子CRDMO领域竞争相对温和,同时药明TIDES 业务增长动力持续强劲。 ...
中药、CXO等细分领域表现亮眼 医药生物企业三季度成绩单看点十足
中国证券报· 2025-10-24 06:12
医药生物行业三季度业绩概览 - 截至10月23日,逾50家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披露三季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排名前三的为特一药业(985.18%)、富士莱(430.16%)、沃华医药(179.34%)[1] - 力生制药、光正眼科等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均超100%,华大智造、三生国健、天臣医疗、金石亚药等公司增速均超60%[1] - 从业绩预告看,重药控股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3.58亿元-4亿元,同比增长22.51%-36.88%,圣诺生物、赛分科技、金石亚药等公司预计归母净利润下限均超8000万元[2] 重点公司业绩详情 - 特一药业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92亿元,同比增长51.86%,归母净利润达6521.71万元,同比增长985.18%,营收增长主要系中药产品销售收入同比显著增长[2] - 沃华医药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25亿元,同比增长8.31%,实现归母净利润6399.5万元,同比增长179.34%,公司业务以四大独家医保产品为主[2] - 重药控股业绩变动原因为药品、器械、中药、专业药房、新兴业务等领域持续发展,营业收入稳步增长,并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3] 细分领域业绩展望 - CRO、CDMO等上游细分领域有望延续上半年业绩向好趋势,中药、医疗器械、原料药、药店等板块部分个股也有较为不错的业绩表现[1][6] - 九洲药业指出CDMO企业新工厂产线产能利用率超出年初预期,第三季度关键临床批准和NDA项目数量上升较快,新兴客户项目数量上涨,预计未来1年至2年内能保持较快增速[5] - 普洛药业前三季度CDMO业务收入达16.9亿元,同比增长近20%,预计全年将保持20%以上增长速度,并预计四季度整体需求和收入较三季度更好[5] 公司市场动态与展望 - 迈瑞医疗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整体营业收入将实现同比正增长,并延续收入金额逐季度环比改善的趋势,国际市场增长将提速,国际收入占整体营收比重将进一步提升[4] - 皓元医药感受到国内医药市场需求正逐步回暖,特别是早期研发市场需求回升更为明显,公司2025年坚持聚焦三大引擎业务,深化产业化、全球化、品牌化战略[5] - 普洛药业预计三季度是公司全年业绩的最低点,抗生素需求已有所回升[5] 创新药投资主线 - 中泰证券认为创新药板块整体主线没有变化,仍旧围绕创新药及其产业链,同时发散到板块内部业绩出现拐点的公司,伴随ESMO大会数据披露及BD交易持续落地,坚定看好创新主线[6] - 东海证券表示我国创新药企业正快速走向世界舞台,在很多细分领域具备全球竞争力,创新药板块仍保持收入高增长并不断减亏扭亏,预计三季度将延续收入高增趋势[6] - 华源证券展望2025年四季度,继续看好创新药主线,建议关注三季度业绩开始企稳回升的医疗器械,尤其是医疗设备和家用器械板块,以及有望明年迎来反转的老龄化及院外消费领域[7]
信达生物114亿美元合作创国产创新药BD纪录,港股医药(159718.SZ)获资金积极申购
新浪财经· 2025-10-22 14:27
港股医药ETF市场表现 - 10月22日午盘港股医药ETF(159718 SZ)日内持续走低现跌227%溢价024%盘中获900万净申购 [1] - 成分股表现分化石四药集团(02005)领涨519%国药控股(01099)上涨449%康哲药业(00867)上涨190% [1] - 成分股中石药集团(01093)领跌684%京东健康(06618)下跌412%平安好医生(01833)下跌403% [1]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合作 - 信达生物将与武田制药合作开发IBI363开发成本分摊比例为40/60并授予武田除大中华区和美国市场商业化权益美国市场与信达生物共享分成比例最高达双位数百分比 [2] - 信达生物还授予武田制药IBI343大中华区以外权益以及IBI3007大中华区以外独家选择权 [2] - 本次合作首付款12亿美元包括获得的1亿美元战略投资里程碑付款总额达102亿美元 [2] 创新药行业趋势与催化剂 - 历史上每年四季度是BD集中落地季度康方生物、科伦博泰、百利天恒的超大额BD均在Q4落地国际大型药企一般会在Q4集中花完全年预算 [2] - 近3个月创新药经历较长时间回调调整幅度达到一定水平市场预期已经降低 [2] - 短期后续催化剂包括欧洲肿瘤大会ESMO数据、三季度业绩持续放量、BD有望持续落地 [2] - 长期创新药企业报表有望持续改善对外出海维持高景气度趋势看好创新药中长期大级别行情 [2] - 创新药是中长期的产业趋势对外出海与国内收入放量双重周期交织长期向上趋势势不可挡 [3] - 港股医药ETF板块构成均衡不仅包含创新药还涵盖CXO、互联网医疗、创新器械等港股特色标的 [3]
长城基金汪立:等待宏观事件落地,聚焦政策线和业绩线
新浪基金· 2025-10-20 17:16
市场表现回顾 - 上周A股主要指数涨少跌多,大盘风格相对占优,全A日均成交额为21,928.52亿元 [1] - 行业方面涨少跌多,银行、煤炭、食品饮料等行业表现相对较好,而汽车、传媒、电子等行业表现相对较差 [1] 宏观经济分析 - 9月CPI同比回升至-0.3%,PPI同比回升至-2.3%,核心CPI同比持续走高,主要受消费补贴政策及金价上涨等因素推动 [2] - 9月出口以美元计价同比+8.3%(8月为+4.4%),显现韧性,对美国出口边际小幅改善但对非美地区出口保持较高增速 [2] - 9月社融数据延续"强社融弱信贷"特征,社融存量增速略降至8.7%,新增社融3.53万亿元,同比少增2297亿元,政府债新增1.19万亿元,同比少增3471亿元 [2] - 9月M2增速8.4%,M1增速快速回升至7.2%,M1-M2缺口收敛 [2] 政策动向分析 - 政策端边际加码,包括超一线城市放松地产限购、第四批国补资金落地、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启动投放 [2] - 财政开始加码,中央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亿元下达地方,精准支持扩大有效投资 [3] - 中美新一轮贸易谈判有望开启,双方同意尽快举行新一轮经贸磋商,计划于10月24日东盟峰会期间举行线下会晤 [3] 投资策略与市场展望 - 当前市场在"相对高位+不确定性提升+前期催化剂钝化"组合下缩量观望,黄金价格再创新高体现避险逻辑 [4] - 10月中下旬有较好的政策窗口期,包括政治局会议可能推出稳增长政策、"十五五"规划出台、APEC会议两国元首见面等,可能带来合适布局窗口期 [4] - 在无风险利率下行、宽流动性、盈利预期好转、资产重估背景下,股市后续表现仍旧值得期待 [4] 行业配置与投资思路 - 业绩验证窗口临近,重点关注三季报盈利线索,7-8月工业企业利润显示盈利高增方向集中在装备制造业及部分全球定价资源品 [5] - 可关注方向包括:产业趋势景气下的AI产业链(通信设备/集成电路/元件/游戏)、出海出口韧性下的外需方向(风电/电池/CXO/工程机械)、全球流动性宽松或"反内卷"预期下涨价资源品(有色/稀土/农化/受益煤价下行的火电)、资本市场活跃下的金融(券商/保险) [5] - 主题上可持续关注中美贸易摩擦下自主可控与"十五五规划"潜在受益方向,关注新兴科技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等核心主线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