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材料
搜索文档
恩捷股份:公司目前硫化锂的百吨级产线已经搭建完成,正在产能爬坡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09:04
硫化锂生产进展 - 百吨级产线搭建完成 目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 [2] - 产品以自供为主 同时向下游客户送样并实现小批量出货 [2] - 公司持续关注行业技术发展动态 稳步推进全固态电池材料业务拓展 [2] 技术发展布局 - 公司聚焦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推进 [2]
德方纳米(300769.SZ):第四代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品在目前的产品结构中占比约20%-30%
格隆汇· 2025-09-03 15:17
产品进展 - 第四代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品持续获得客户认可 [1] - 第四代产品出货量及占比不断提高 [1] - 第四代产品在当前产品结构中占比约20%-30% [1]
贝特瑞(835185):北交所信息更新:固态电池材料突破引领新增长,2025H1负极销量高增33%盈利企稳
开源证券· 2025-09-02 13:56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3][5] 核心观点 - 2025H1实现营收78.38亿元同比增长11.36% 归母净利润4.79亿元同比减少2.88% [5] - 负极材料销量超26万吨同比增长32.83% 正极材料毛利率同比提升5.72个百分点 [6] - 固态电池材料取得突破 开发首款锂碳复合负极材料 硫化物电解质粒度达500nm以下 [7]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1.89/16.71/20.02亿元 对应EPS 1.05/1.48/1.78元 [5] 财务表现 - 2025H1负极材料营业收入62.79亿元 毛利率25.59% 正极材料收入14.18亿元 毛利率11.70% [6] - 已投产负极产能57.5万吨/年 正极产能7.3万吨/年 [6]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158.02亿元同比增长11.0% 毛利率21.6% [9] 产能布局 - 印尼基地8万吨负极项目一期建成 二期在建 [6] - 摩洛哥布局正极5万吨/年 负极6万吨/年产能 [6] 技术突破 - CVD硅碳产品获主流客户认可 预计2025年量产出货 [7] - 氧化物电解质获百吨级订单 匹配电芯装机量超1GWh [7] - 发布固态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 推出贝安FLEX系列和贝安GUARD系列 [7]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26.96元 对应2025年PE 25.6倍 2026年18.2倍 [5][9] - 总市值303.93亿元 流通市值299.03亿元 [3] - 近3个月换手率45.89% [3]
华盛锂电股价涨5.02%,新华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72.43万股浮盈赚取123.1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01 14:24
公司股价表现 - 9月1日股价上涨5.02%至35.55元/股 成交额2.10亿元 换手率5.06% 总市值56.70亿元 [1] 公司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为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研发生产销售 VC产品占比67.54% FEC产品占比27.01% 其他产品占比5.44% [1] - 公司成立于1997年8月4日 于2022年7月13日上市 注册地址为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德盛路1号 [1] 机构持仓情况 - 新华鑫动力灵活配置混合A(002083)二季度新进十大流通股东 持有72.43万股 占流通股比例1.16% [2][4] - 该基金二季度持仓占基金净值比例2.96% 位列第八大重仓股 [4] - 9月1日该持仓实现浮盈约123.14万元 [2][4] 基金产品信息 - 新华鑫动力灵活配置混合A成立于2016年6月8日 最新规模4.94亿元 [2] - 今年以来收益率7.55% 近一年收益率28.91% 成立以来收益率64.31% [2] - 基金经理为蔡春红(任职10年45天 管理规模11.77亿元) 俞佳莹(任职1年102天 管理规模8.62亿元) 崔古昕(任职2年265天 管理规模8.09亿元) [3]
盟固利20250829
2025-09-01 00:21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收入5.8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27亿元,业绩改善明显[2] * 公司上半年营收突破10亿元,同比增长约23%,二季度单季净利润达2600多万元,实现扭亏为盈[2] * 公司主营业务聚焦钴酸锂和三元正极材料[2] 核心业务进展 * 高电压钴酸锂(4.48以上)占公司整体销售比例超过50%,结构较去年显著改善[1][5] * 高电压新品加工费较普通产品溢价约五千元[1][6] * NCA业务二季度每月出货量达300-500吨,毛利率在8%-10%左右[1][9] * 钴酸锂主要下游客户比亚迪和珠海冠宇占销售比例达60%-70%[7] 研发与新产品 * 公司上半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接近50%[1][3] * 推出O2相钴酸锂、富锂锰基固态电解质纳米正极等新产品[1][3] * 高电压钴酸锂4.48和4.50已进入大批量供货阶段,4.53正在比亚迪试生产[3] * O2相钴酸锂与华为瓦特实验室联合开发[3] * 新一代230超钢镍9系三元材料已在宁德验证并开始吨级供货[3] 客户拓展与验证 * 高电压钴酸锂已进入比亚迪、珠海冠宇、ATL等客户供应链,8月份向ATL供货几吨进行放大测试[1][5] * NCA主要客户包括天鹏、蔚蓝旅行及台湾能源科技[1][9] * 三星主动进行吨级验证[1][11] * 固态电池已向宁德时代供货几吨进行验证[1][9][13] * 北京蔚蓝通过审厂并完成验证[3][13] 技术路线与战略布局 * 富锂锰基材料主要集中在固态电池验证,与宁德时代进行联合开发[1][9][14] * 钠电池采取跟随策略,小批量供货部分应用场景,暂无更多发力计划[1][10] * 对高压铁锂电池持积极态度,计划通过产业并购布局,正在考察荣通高科等标的公司[3][15][16] * 倾向于通过产业并购实现新业务布局[3][16] 产能与扩产规划 * 公司计划扩产超高镍材料和O2相项目,总量约三四万吨,具体分配根据各产品验证进度决定[1][12] * 扩产动作预计最快三四季度看到具体计划[12] * 钴酸锂现有5000吨转固设计兼容三元和钴酸锂,不再考虑新扩产[12] * 下半年NCA产能利用率预计饱满[1][11] 市场环境与风险因素 * 下半年钴酸锂需求可能受钴价上涨影响,刚果金或将再次涨价[1][11] * 二季度钴价上涨情况下对战略客户有所让利[8] * 除战略客户外采用加工费加原材料成本定价模式[8] * 钴酸锂二季度产能利用率超过90%,但下半年因需求透支和钴价因素可能影响爆发力[11] 合作项目进展 * 与宁德时代在富锂锰基电池方面有合作协议,第一代产品已完成中试验证[14] * 第二代产品研发刚起步,预计2025年底才能看到显著进展[14] * 比亚迪试验各种正极材料用于固态电池[13]
调研速递|翔丰华接受中信建投等10家机构调研,透露下半年业绩及项目进展要点
新浪证券· 2025-08-31 00:21
上半年业绩与经营状况 - 上半年负极市场价格处于低位 原材料价格虽先涨后跌但仍高于去年同期 导致公司成本承压[1] - 二季度盈利能力弱于上年同期 但较今年一季度已有明显好转[1] - 公司与LG新能源 比亚迪 国轩高科等核心客户保持稳定合作 并新增动力电池客户极耀 储能电池客户楚能新能源等[1] 下半年展望与产能规划 - 下半年核心客户订单量有所增加 新客户预计在第四季度放量 产能利用率将进一步提升 毛利率将有所改善[1] - 公司目前根据客户需求排产 产销平衡 不存在生产过剩导致大量存货的情况[5] - 结合下半年行业需求预期增长 当前产能与市场需求匹配[5] 项目进展 - 上海碳峰产业园项目预计2026年初达到可租可售状态 招商工作已与多家企业及服务单位达成入园意向[1]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预计2026年7月完成 相关设备采购已基本完成[2] - 6万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预计2026年12月建设完成[2] 研发与产品战略 - 公司研发及产品规划聚焦硅碳负极 硬碳负极 石墨烯等新兴技术方向[4] - 硅碳负极已布局 具备产业化基本条件 现与多家企业合作 产品处于送样小试阶段[4] - 公司坚持做强做大新型碳材料产业 致力于成为一流的新型碳材料制造商[3] 行业环境 - 2025年上半年负极材料面临下游去库存 供需失衡和价格下行等挑战[3] - 动力电池 储能等下游需求长期增长趋势未变[3]
盟固利: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0.18亿元 同比增长23.19%
中证网· 2025-08-30 12:30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18亿元,同比增长23.19%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4万元,其中第二季度实现净利润2669.68万元,同比扭亏 [1] - 产品产量达10499.30吨,产能利用率近80%,同比增长22.93% [1] 主营业务与产品进展 - 钴酸锂产品覆盖4.2V至4.53V全电压平台,满足消费电池多场景需求 [1] - 4.45V/4.48V/4.50V高电压钴酸锂已进入批量生产,4.53V产品通过客户认证进入试生产 [2] - O2相钴酸锂(4.55V+)与头部终端客户开展联合开发,预计突破性能极限并产业化 [2] - 三元正极材料聚焦中镍、高镍及超高镍系列,包括NCMA、NCA等多晶与单晶产品 [1] - 三元5系产品大规模量产,第一代NCA进入大批量生产并突破多家重点客户 [2] - 第二代NCA解决小动力大倍率高温存储及循环问题,完成近百吨备货及出货 [2] - 第三代及第四代NCA配合客户高端项目研发,预计快速实现终端导入及量产 [2]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研发费用4756.58万元,同比增长45.57% [2] - 构建市场需求驱动的技术创新机制,推动产品迭代及前瞻储备 [2] - 前瞻材料研发包括富锂锰基、固态电解质、钠电正极材料、高熵复合材料、富锂铁酸锂补锂添加剂 [1][3] - LATP固态电解质材料完成技术定型,通过固态电池头部企业中试认证,有望应用于低空无人机、固态储能及车用电池等领域 [3] 可持续发展与双碳管理 - 系统化落实ISO14064、ISO14067系列标准,构建双碳管理体系 [3] - 加大绿色技术应用与循环经济实践,降低产品碳排放 [3] - 优化CDP平台碳信息披露质量,以双碳战略驱动绿色发展 [3]
万润新能:出货量激增90.23%居全球第二 经营质效连续三个季度改善
证券时报网· 2025-08-30 10:5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4.36亿元 同比增长50.49% [1][2] - 亏损同比环比均大幅收窄 经营质效连续三个季度改善 [2] - 磷酸铁锂累计出货量14.83万吨 同比增长90.23% 上半年出货量全球第二 [1][2] 市场地位与客户结构 - 锁定宁德时代大单 预计年均贡献20万吨以上销售量 [2] - 通过开拓新客户优化客户结构 市场开拓能力强大 [1][2] - 在碳酸锂价格大幅下降背景下保持稳健经营 体现强大周期管理能力 [2] 研发创新与技术布局 - 报告期内申请国内发明专利38个 国际发明专利81个 商标10个 [3] - 获得国内发明专利11个 国际发明专利6个 实用新型专利4个 [3] - 固态电池材料在多条技术路线布局 部分型号已小批量送样测试 [3] - 钠离子电池材料已实现出货数百吨 布局多种技术体系 [3] - 磷酸锰铁锂推进试生产阶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高比容量产品 [3] - 补锂剂(富锂铁酸锂)处于客户验证阶段 适配磷酸铁锂电池体系 [3]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210万吨 同比增长53% [2] - 磷酸铁锂出货量161万吨 同比增长68% 占正极材料总出货量比例近77% [2] -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需求增长势头依旧强劲 [2] 成本控制与运营管理 - 通过降低费用支出、优化供应链管理实现降本增效 [2] - 加强客户回款力度 经营韧性和周期管理能力突出 [2]
贝特瑞(835185):海外负极产能起量,负极盈利稳中有升
东吴证券· 2025-08-29 20:35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7] 核心观点 - 2025年半年报业绩略超预期 25H1营收78.4亿元同比+11.4% 归母净利润4.8亿元同比-2.9% 毛利率22.6%同比+1.3pct [7] - 负极业务单位盈利回升 海外产能投产贡献盈利弹性 25H1负极收入62.8亿元 出货26万吨同比+32.83% 单吨毛利0.6万元/吨 [7] - 正极业务受限海外大客户需求 25H1正极收入14.2亿元 出货超1万吨同比+4.3% 整体盈亏平衡 [7] - 布局固态电解质及CVD硅碳等新产品 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7] - 经营性现金流转正 资本开支明显下降 25H1资本开支11.4亿元同比-38.9% [7] 财务表现 - 25Q2营收44.5亿元 同环比+26.7%/+31.1% 归母净利润3亿元 同环比+10.1%/+71.2% [7] - 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12.0/15.1/18.0亿元 同比+29%/+25%/+19% [7] - 25Q2负极出货15万吨+ 环增40%左右 单吨净利提升至0.18万元/吨 [7] - 印尼一期8万吨产能上半年释放 25H1预计出货2万吨 单吨净利0.3万元+ [7] - 预计25年负极出货量达55万吨 同比+30% [7] 产能布局 - 负极现有产能57.5万吨 印尼二期8万吨爬坡中 摩洛哥6万吨规划中 [7] - 正极现有7.3万吨产能 摩洛哥5万吨正极项目规划中 [7] - 固态电解质获百吨级订单 聚合物电解质获吨级订单 [7] 财务预测 - 预计25-27年营业总收入166.51/192.27/214.72亿元 同比+16.95%/+15.47%/+11.68% [1] - 预计25-27年EPS为1.07/1.34/1.60元/股 [1] - 对应PE为21.50/17.16/14.38倍 [1] - 25H1经营性净现金流-3.4亿元 同比-273% 但Q2单季度转正至2.9亿元 [7] - 25H1末存货42.4亿元 较年初+26.9% [7]
东峰集团:国资入主推动战略转型升级 布局固态电池领域显成效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17:25
公司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6.04亿元[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6130.53万元 但同比大幅减亏52.87%[1] - 经营质量呈现实质性改善 亏损幅度显著收窄[1] 战略转型布局 - 公司处于战略转型期 业务结构发生较大变化[1] - 未来深耕固态/半固态电池材料和工艺[1] - I类医药包装领域持续加大规模优势[1] - 配合国资背景控股股东进行业务及资源整合[1] 产品与技术优势 - 产品涵盖新能源隔膜 PET基膜 PVA高阻隔膜等[1] - 鑫瑞科技拓展新能源 高阻隔 可降解材料领域[2] - 博盛新材具备9-25微米干法隔膜量产能力 并完成7微米薄型高强隔膜技术开发[2] - 布局复合铜箔 复合铝箔 泡沫铜及半固态电池功能膜材料[2] 研发合作成果 - 与中南大学合作无负极电池项目 发表4篇SCI论文 获三项发明专利[4] - 与江南大学开发高阻隔包装材料 应用于固态电池等领域[4] - 与蓝廷新能源合作研发固态电解质及半固态复合隔膜[4] - 与三孚新科合作复合集流体材料[4] 行业政策与前景 - 工信部和地方政策支持固态电池发展 形成中央政策定调+地方试点推进体系[3] - 多家车企计划2025-2030年推出全固态电池汽车[3] - 电池企业2025年规划2GW以上固态电池产能[3] - 预计2027年中国固态电池出货量达18GWh 2028年达30GWh[3] 公司治理变化 - 控股股东变更为衢州智尚企业管理合伙企业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衢州市国资委[5] - 公司治理体系正式融入国资体系[5] - 完成董事会 监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换届改组[5] 未来发展方向 - 聚焦新能源材料高端化和医药包装集群化[6] - 坚持转型提速 重点投入 优化布局经营理念[6] - 加速优化新型材料及I类医药包装领域资源配置[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