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搜索文档
特朗普宣布美欧达成贸易协议:对欧15%关税;胡塞武装升级海上封锁;昔日全球首富套现120多亿元;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正接受调查丨每经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8 05:59
每经编辑|陈鹏程 袁东 0中国今日有1707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 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于7月28日举行"高质量完 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 3 生态环境部举行7月28日例行新闻发布会 4 美国7月达拉斯联储商业活动指数公布 5 2025纳米材料与器件创新发展大会暨八角湾创 新大会将于7月28日至30日举行 7月27日,外交部发言人就柬泰边境冲突答记者问。问:在国际社会调停下,柬埔寨和泰国近日均表达了停火止战的积极意愿,但现地交火目前仍在持续。 中方对此有何立场?答:柬埔寨和泰国是搬不走的邻居,也都是中国的友好邻邦。坚持睦邻互信、妥善管控分歧,符合柬泰双方根本和长远利益,有利于地 区和平与稳定。中方对冲突造成柬、泰两国民众伤亡深感痛心,并表示诚挚慰问。希望双方从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秉持以和为贵、与邻为善的精神, 保持冷静克制,尽快停火止战,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分歧,早日恢复边境地区和平稳定。柬、泰都是东盟重要成员。连日来,东盟方面积极推动柬泰停 火,中方对此表示赞赏,欢迎一切有利于缓局降温的努力。中方将秉持公道公允立场,继续同柬、泰保持密切沟通,积极劝和促谈,为推动停火止战发挥建 设性作用。 ...
中国对全球科研人才释放“磁吸力”(国际论道)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28 05:26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 施"夸父"(CRAFT)项目取得重要进展,该设施低杂波电流驱动系统全部实现国产化,性能达到国际 领先水平。图为科研人员对"夸父"低杂波电流驱动系统进行调试。新华社记者 周牧摄 近日,多家外媒关注到,中国正在吸引越来越多全球科研人才来华工作,其中既有来自顶尖大学的知名 学者,也有大批从海外学成归国的留学生。中国不断释放"磁吸力",日渐成为全球人才聚集地、世界研 发实验室。 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研发实验室"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的数据,2010年至2021年,近1.25万名华裔科学家从美国流向中国, 其中超过半数在2017年至2021年间离开美国,表明人才流动的速度正在加快。美国《纽约时报》称,美 国高校的教育资源与科研环境曾令中国科学家向往。然而,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情况逐渐改变。近 年来,越来越多人选择回归中国。中国在研发支出方面仅次于美国,这些投资旨在将中国打造成科技强 国,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技术等领域。 日本《朝日新闻》近日报道称,中国归国留学生数量呈上升趋势。中国政府大力吸引海外留学生回国, ...
受益全球资本再平衡 中国资产重估正当时
中国证券报· 2025-07-28 05:07
全球资本再平衡与A股港股价值重估 - 全球资本从美股向非美市场再平衡的趋势显现,A股和港股正迎来新一轮价值重估的重要窗口期 [1] - 韩国投资者对中国内地与香港股市的累计交易额已超过54亿美元,中国市场成为韩国投资者的第二大海外投资目的地 [4][5] - 港股市场整体仅10倍出头的市盈率和1倍出头的市净率,在全球主要市场中具有显著优势 [6] 富达基金业绩与投资策略 - 富达基金权益类产品以12.24%的收益率,在外资公募基金中排名第一,在全市场公募基金排名中位列前10% [1] - 富达传承6个月股票基金快速完成了从价值型股票向成长型股票的战略调仓,前十大重仓股几乎改头换面 [3] - 富达创新驱动成立以来跑赢了产品基准以及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水平,仅用3周时间就收复失地 [3] 成长型投资方向与市场研判 - 看好"一超三强"的成长型投资方向,将人工智能视为超级赛道,同时高度关注航空航天、低空经济和创新消费三大领域 [1][7] - 人工智能是长期确定性最强的科技领域,AI应用板块将处于弹性更大,确定性更高的阶段 [7] - 航空航天是一个生命周期极长的产业,未来一两年也是极具成长确定性的细分领域 [7] - 2025年是低空经济开始实质性建设的元年,短期内的确定性较好 [7] 中国市场前景与投资者信心 - 中国股市已经成功跨越了所谓的"忧虑之墙",投资者信心已经完成筑底 [6] - 从去年三季度开始判断中国股市将开启一个波动向上的新趋势,预计成长风格占优的市场局面在年内不会有变化 [7] - 工程师红利和科学家红利正在重塑我国的全球核心竞争力,将为经济转型提供重要动力 [8] 行业与公司选择 - 消费、创新药、科技、金融等热门板块被市场首先选出来,均有其背后的基本面逻辑 [6] - 聚焦创新驱动的产业和公司,优选那些创新浓度高,长期成长空间大,中期业绩复苏有望,且当前估值有吸引力的个股 [8] - 在信息技术、工业和通信服务中找到了较多创新驱动的成长型企业 [8]
投资大产业趋势里的龙头品种
中国证券报· 2025-07-28 05:07
市场行情与政策支持 - 上证指数突破3600点创今年以来新高 投资者情绪明显升温 [1] - A股市场走强得益于政策端支持 如鼓励上市公司回购注销股份 [1] - 若回购注销股份实现常态化 将显著提升A股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1] 投资理念与方法 - 投资需"找主因" 核心逻辑未变则不应轻易改变原定路径 [1] - 长期持有两类公司:能改变世界的公司和能不被世界改变的公司 [1][2] - 基本面分析是核心理念 偏好轻资产、高盈利且ROE连续五年超20%的企业 [2] - 选股靠常识 技术进步引领者或行业龙头是重点标的 [3] - 投资结果差异源于对好公司的定义不同及能否扛住深度回调 [3] 行业与公司偏好 - 白酒行业龙头品牌价值稳固 虽受需求端压力但核心竞争力未削弱 [7] - AI产业链是未来十年重要方向 看好算力、应用和云计算细分领域 [8] - 港股互联网平台企业现阶段更具吸引力 新消费公司表现突出 [7] - 美股经历4月回调后性价比提升 存在较多投资机会 [7] 公司发展历程 - 东方港湾2004-2007年投资收益达十几倍 管理规模超30亿元 [5] - 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净值回撤 管理规模一度降至8亿元 [5] - 2023-2024年连续两年蝉联国内百亿级私募冠军 最新管理规模约300亿元 [5] - 全球化投资体系覆盖A股、港股、美股 注重多市场机会挖掘 [6] 风险管理与策略调整 - 2008年和2012年重大回撤后 加强系统性风险预警和减仓避险机制 [6] - 资管行业需平衡客户持有体验 坚守优质标的需匹配风险控制 [6]
上海逐步完善“AI+数学”融合发展生态
中国证券报· 2025-07-28 05:07
● 本报记者 乔翔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现场,一场特殊的"人机对决"牵动着全球科技界的神经——著 名数学家、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丘成桐教授团队的命题被投射在巨幕上,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商汤 科技、阶跃星辰、MiniMax四家机构的基础大模型同时开动"大脑"飞速运算。 大屏左侧,人工智能(AI)推理过程实时展示。其中,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的Intern-IMO系统通过自然 语言推理完成几何构型分析与归纳证明;商汤科技"日日新"大模型在证明其中一个问题时,通过引入精 妙的变量代换,将看似复杂的恒等式两端化归为统一的三角形式。整个解答逻辑清晰,揭示了问题背后 的数学结构之美…… 这并非科幻场景,而是WAIC 2025"人工智能的数学边界与基础重构"高端论坛的现场。当万亿参数大模 型遭遇数学推理的"深水区",上海正将这场关乎AI未来的"智力基建"竞赛,转化为驱动产业变革的硬核 引擎。 AI与数学成焦点 上海科技大学蔡明亮教授点评称,大模型在概率递推问题中展现的逻辑链完整性令人惊讶,但在需 要"反直觉"构造的场景仍显不足,而这正是人类数学家的核心价值所在。 完善融合发展生态 AI与数学这对"双 ...
如果汇率反转重回6.2,我们早就缩小了与美国GDP的差距
搜狐财经· 2025-07-28 03:50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汇率能够重回6.2,我们与美国GDP的差距,早就不止是停滞不前那么简单了。记得去年,国内经济动荡,人民币贬值成 了热议话题,很多人都觉得这只是暂时的波动,不会有太大影响。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之前中国GDP和美国的差距,峰值曾经一度占到全球GDP的70%。但随着经济结构的升级与转型,中国不再仅仅依赖于 中低端工业和外贸加工,更多的高端制造业,如机床、造船、高铁等行业逐渐崭露头角。甚至连军工体系的提升,综合国力的稳步增长,都 进一步验证了一个事实:我们这几年的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实力积累。 你可能会问,这样的国家综合实力,离追赶上美国到底差多少?要从经济结构上来看,我们早就发生了质变。不可否认,过去几十年,中国 依靠外贸加工和低成本制造,在全球经济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随着内需市场逐渐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逐步取代 了传统的外向型增长模式。中国正在稳步从世界工厂转型为全球技术中心。这不仅仅体现在国内消费水平的提升,也体现在国际市场上的竞 争力。 尤其是在高铁、人工智能、半导体等领域,中国已经走在了全球前沿。像高铁技术,中国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铁路系统。我们的高铁不 ...
能讲PPT、懂指令!商汤“悟能”平台让机器人“玩转”现实世界|聚焦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国际金融报· 2025-07-28 03:20
AI演进路径 - AI发展已实现从感知智能到生成式智能的跨越,下一阶段突破取决于AI能否主动探索并交互现实世界 [1] - 人类智能源于与物理世界的持续互动,而机器智能长期受制于人类知识供给的有限性 [3] - 当前自然语言数据或将于2027至2028年耗尽,视觉数据虽丰富但难以有效提炼知识 [3] 技术发展历程 - 2011年至2012年,以CNN、ResNet为代表的深度学习算法推动感知AI爆发式发展,但依赖人工标注数据,泛化能力受限 [3] - 2017至2018年,Transformer架构兴起使AI具备从自然语言中提取知识的能力 [3] - GPT-3处理的文本量相当于人类十万年的创作积累,自然语言的高知识密度赋予模型强大泛化与通用能力 [3] 数据与算力挑战 - 视觉数据产生速度远落后于算力增长速度,导致模型数据需求出现"倒挂" [3] - 机器人及具身智能的潜在瓶颈是对高质量交互数据的巨大需求 [3] - 真实环境交互成本极高,传统模拟器解决方案存在"模拟与现实差距"问题 [4] 商汤科技解决方案 - 推出"开悟"世界模型,考虑时间、空间一致性,为AI训练提供高质量模拟数据 [4] - 发布"悟能"具身智能平台,以具身世界模型为核心引擎,提供端侧和云侧算力支持 [6] - "悟能"平台可赋能机器人等终端硬件,实现感知理解能力并支持嵌入端侧芯片 [6] 具身智能应用场景 - 具身世界模型可生成多视角视频,确保时间与空间一致性,实现真实世界交互 [8] - 能构建面向人、物、场的4D真实世界,根据简单提示词自主生成位姿、动作骨架和指令 [8] - 现场展示搭载具身世界引擎的人形机器人,具备自然语言交互、自动翻页及问题回答能力 [6]
上半年GDP10强城市基本确定:上海第1,杭州甩开武汉,青岛无缘
搜狐财经· 2025-07-28 03:16
城市GDP排名 - 上海以26222.15亿元GDP蝉联榜首 [1] - 北京和深圳分别以25029.2亿元和17302.22亿元位列二、三位 [1][5] - 重庆以15929.58亿元首次进入前四 [1] - 杭州以11302.7亿元排名第八,但以11.5%的名义增速领先 [1][7] - 青岛以8587.33亿元遗憾落选前十 [7] 城市经济增长表现 - 上海上半年增长4.61%,增量1156.15亿元 [5] - 北京增长5.5%,增量1305.4亿元 [5] - 重庆增长4.7%,增量714.58亿元 [5] - 成都增长8.57%,增量956.06亿元 [7] - 杭州增长11.5%,增量1165.7亿元 [7] - 武汉增长6.19%,增量617.61亿元 [7] - 天津增长3.09%,增量260.6亿元 [7] - 宁波增长7.96%,增量653.1亿元 [7] - 青岛增长7.63%,增量608.66亿元 [7] 产业结构变化 - 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逆势增长14.5% [2] - 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突破42% [2] - 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4380亿元,占GDP比重38.7% [4] - 武汉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等传统优势产业增速仅为4.8% [6] - 青岛海洋经济贡献率同比下滑2.1个百分点 [7] 区域经济特点 - 上海临港新片区离岸贸易结算量突破8000亿元,占全国28% [2] - 浦东国际机场航空货运量增长17%,国际旅客吞吐量恢复至2019年125% [2] - 杭州云栖小镇聚集1600家人工智能企业 [4] - 青岛港货物吞吐量增长8.3%,但数字化改造滞后宁波舟山港18个月 [7] - 青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2.1%,低于南京3.4% [7] 发展模式转型 - 科技创新成为重塑经济版图的核心驱动力 [8] - 要素驱动转向效率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8] - 深圳南山科技走廊、苏州工业园生物制造集群、成都天府新区算力枢纽建设预示发展方向 [8]
全球约八成医疗机构正在部署或设点生成式AI工具 人工智能正重构医疗健康全产业链
上海证券报· 2025-07-28 02:48
AI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趋势 -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重塑全球医疗健康产业链,覆盖临床诊疗、药械研发、医院管理等环节 [1] - AI技术为医疗健康产业打开新的发展空间和产业机遇,催生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的医学新范式 [1] - 全球约80%的医疗机构正在部署或设点生成式AI工具,这些系统被整合进运营、临床、行政等医疗工作流程中 [2] AI技术的具体应用 - AI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包括癌症早筛的智能诊断系统、阿尔茨海默症的AI预测模型、高效缩短新药研发周期的生成式AI以及高精度智能手术机器人 [1] - 从AlphaFold破解生命密码到大模型驱动诊疗效率革命,再到具身智能、生命纤维引领的医疗健康新可能,AI成为医药健康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引擎 [2] - AI技术呈现出从科研实验室走向临床医疗、卫生政策和医院管理体系的趋势 [2] AI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挑战 - AI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面临数据壁垒、监管伦理和技术标准等多重挑战 [3] - AI模型在医疗健康领域存在模型幻觉、逻辑不一致、缺乏可追溯性等具体问题 [3] - 信任危机与算法"黑箱"成为AI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最大障碍 [3] 行业应对措施 - 为确保AI医疗发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建立透明、包容和公平的制度,并加强机构合作 [3] - 推动数据安全网建设,加快制定医疗健康数据应用相关实施方案,完善数据分级分类管理体系,创新"数据可用不可见"的安全共享机制 [3]
大模型现场“出诊” “AI+医疗”商业化提速
上海证券报· 2025-07-28 02:48
AI+医疗商业化进展 - 智慧眼科技推出"砭石AI中医四诊仪" 搭载自研医疗大模型 融合海量中医数据 实现面诊/舌诊/脉诊自动化分析 3分钟生成体质报告与处方草案[1] - 上海音乐学院开发人工智能音乐疗愈舱 通过脑电/HRV监测实时生理数据 动态生成个性化疗愈音乐 形成"监测-评估-生成-体验"闭环系统[2] - 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AI医疗规模达973亿元 预计2028年增至1598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0.5% 医疗健康位列AI应用三大高关注场景[3][4] 医疗智能体技术突破 - 阿里达摩院发布"平扫CT+AI"多病早筛Agent 覆盖肿瘤/慢性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筛查诊断全流程[3] - 蓝想数科推出急危重症专科智能体 整合多模态医学数据 提供临床智能辅助决策方案[3] - 华鲲振宇医疗智能体实现单病例处理时长从30分钟压缩至1分钟 效率提升30倍[3] 行业技术融合趋势 - 中医领域加速智能化转型 通过大模型技术推动诊疗标准化 解决传统中医临床落地难题[1] - 音乐疗愈实现跨学科融合 结合AI算法/医学/心理学/神经科学 从经验性疗愈升级为精准干预[2] - 医疗AI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涵盖中医诊断/急重症救治/慢病管理/康复疗愈等多元领域[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