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本再平衡

搜索文档
中外机构一二级市场密集抢筹港股
证券日报· 2025-08-20 00:37
港股市场表现 -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表现亮眼 中外机构巨头密集抢筹港股 包括一级市场积极认购港股IPO项目和二级市场大举买入高股息股 AI股等 [1] 外资机构动向 - 外资机构积极参与港股IPO认购 包括主权基金 对冲基金 家族办公室 产业资本及国际投行附属机构 年初至今基石投资者贡献港股四成以上IPO募资额 其中三分之二来自外国投资者 [2] - 欧美基金年内多次增持港股 例如挪威主权财富基金增持众安在线至持股比例5.07% 贝莱德增持中金公司港股126.24万股至持股比例5.01% [2] - 全球资本再平衡下中国优质资产成为外资选择 欧美投资者因美股估值高和美元走弱而分散投资 中资股流动性高且存在高增长空间 [2] - 中国产业转型带来机遇 投资者对先进制造业 科技创新等领域取得主导地位或显著进步的企业持开放态度 [2] 南向资金动态 - 截至8月19日收盘 年内南向资金净流入累计9588.81亿港元 已超过去年全年 [3] - 南向资金结构优化 更多买盘来自基金等中长线投资者 对高分红 高回购等高股东回报的蓝筹股兴趣较高 [3] - 内地险资加仓H股 例如平安保险 民生人寿 弘康人寿分别举牌邮储银行 浙商银行和郑州银行的H股 险资通过港股通持有H股满12个月可享受分红免税 [3] - 年初南向资金日均净流入70亿至80亿港元 年中稍减慢 7月和8月回升至60亿港元以上 预计中长期净流入速度不会放缓 [3] 南向投资成交占比 - 今年上半年通过沪深港通南向投资的成交额占港股总成交额23% 高于2024年的18%和2020年的9% [4] - 主要原因包括银行等双重上市公司提供更高股息收益率 部分中国互联网股票仅在港股上市 更多头部A股公司选择到香港二次上市 [4]
国际投资者为何竞相参与港股IPO和配售
证券日报· 2025-08-18 00:25
港股IPO与配售市场表现 - 截至8月17日年内55只新股在港上市首发募资额约1298.53亿港元规模同比增长569.10% [1] - 同期配售256起募资额达1892.89亿港元规模同比增长466.12% [1] - 2025年上半年港股新股基石投资与机构配售吸引北美欧洲中东等地长线基金私募股权对冲基金及主权财富基金积极参与 [1] 香港市场吸引力核心因素 - 香港作为全球资本首选目的地发挥"超级联系人"作用成为内地企业出海集资平台及国际资本桥梁 [2] - 全球对冲基金通过参与港股IPO配售分享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消费等领域成长机遇 [2] - 外资企业如新加坡Mirxes泰国IFBH利用港股作为进军内地市场的跳板 [2] 港股制度优化举措 - 8月4日港股最小价位变动调整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定价效率 [3] - 港交所IPO新规生效优化建簿配售比例引入分阶段锁定基石投资者机制分层公众持股门槛 [3] - 改革措施夯实优质企业质量与市场流动性助力科技企业获得更高估值 [3] 全球资本配置趋势 - 非美元资产配置需求推动国际投资者通过港股布局中国优质资产 [4] - 部分优质IPO项目吸引超15家基石投资者10亿港元以上配售项目受追捧 [4] - 中东主权基金科威特投资局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施罗德等参与宁德时代海天味业等IPO基石投资 [4]
受益全球资本再平衡 中国资产重估正当时
中国证券报· 2025-07-28 05:07
全球资本再平衡与A股港股价值重估 - 全球资本从美股向非美市场再平衡的趋势显现,A股和港股正迎来新一轮价值重估的重要窗口期 [1] - 韩国投资者对中国内地与香港股市的累计交易额已超过54亿美元,中国市场成为韩国投资者的第二大海外投资目的地 [4][5] - 港股市场整体仅10倍出头的市盈率和1倍出头的市净率,在全球主要市场中具有显著优势 [6] 富达基金业绩与投资策略 - 富达基金权益类产品以12.24%的收益率,在外资公募基金中排名第一,在全市场公募基金排名中位列前10% [1] - 富达传承6个月股票基金快速完成了从价值型股票向成长型股票的战略调仓,前十大重仓股几乎改头换面 [3] - 富达创新驱动成立以来跑赢了产品基准以及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水平,仅用3周时间就收复失地 [3] 成长型投资方向与市场研判 - 看好"一超三强"的成长型投资方向,将人工智能视为超级赛道,同时高度关注航空航天、低空经济和创新消费三大领域 [1][7] - 人工智能是长期确定性最强的科技领域,AI应用板块将处于弹性更大,确定性更高的阶段 [7] - 航空航天是一个生命周期极长的产业,未来一两年也是极具成长确定性的细分领域 [7] - 2025年是低空经济开始实质性建设的元年,短期内的确定性较好 [7] 中国市场前景与投资者信心 - 中国股市已经成功跨越了所谓的"忧虑之墙",投资者信心已经完成筑底 [6] - 从去年三季度开始判断中国股市将开启一个波动向上的新趋势,预计成长风格占优的市场局面在年内不会有变化 [7] - 工程师红利和科学家红利正在重塑我国的全球核心竞争力,将为经济转型提供重要动力 [8] 行业与公司选择 - 消费、创新药、科技、金融等热门板块被市场首先选出来,均有其背后的基本面逻辑 [6] - 聚焦创新驱动的产业和公司,优选那些创新浓度高,长期成长空间大,中期业绩复苏有望,且当前估值有吸引力的个股 [8] - 在信息技术、工业和通信服务中找到了较多创新驱动的成长型企业 [8]
从 “哑铃型” 到 “新主线”:淡水泉投资解构A股结构性机会
经济观察网· 2025-07-26 19:01
市场回顾与特征 - 上半年A股与港股市场风险偏好持续抬升,主要指数波动有限但结构性机会丰富,投资者信心维持高位 [3] - 市场呈现"哑铃型"分布特征:价值红利类资产表现分化(银行板块突出),新兴成长类资产快速轮动(AI算力、机器人→新消费与创新药) [3] - 政府部门稳增长发力但企业和居民信心待修复,股价企稳回升而房价/物价未完全扭转,出口成主要需求拉动但受美国关税影响存不确定性 [3] 全球资本配置 - "美国例外论"松动推动全球资本再平衡,4月关税压力测试后美/欧/亚市场均恢复,全球风险偏好同步抬升 [4] - 全球基金对中美配置比例自2021年中国见顶后低位企稳,海外资金回流中国取决于经济复苏确定性 [4] 投资得失分析 - 新消费领域:去年布局出海方向成功,但因严格筛选标准错过部分内需机会(如女性消费主导的黄金/奶茶/美妆等) [5] - 科技领域:一季度受益于DeepSeek带动的AI行情(去年底布局),二季度抓住海外算力主线机会 [5] - 周期领域:电力设备/汽车成长类资产布局成功,跨团队协作捕捉PCB/CCL产业链上游电子布缺货机会(TMT组与周期工业组协同) [6] 下半年三大机会 1. 优质中国资产重估:估值切换+全球资金增配 [7] 2. 优势产业全球化:头部公司全球化能力创造个股阿尔法 [7] 3. 科技自主可控:卡脖子领域国产替代+AI技术突破 [7][8] 细分领域展望 - AI产业链:海外算力结构变化(GPU组网/ASIC占比)、国产算力长期机会(大厂/国资投入)、AI应用(主业扎实+AI加成) [8] - 汽车产业:中高端自主品牌量价齐升、智能化提升溢价/订阅模式、欧洲成出海主战场、新能源车集中头部企业 [9] 经济敏感类资产 - 基本面改善+增量政策催化:如雅江水电站激发经济改善预期、"反内卷"政策推动低位资产 [7]
上半年外资超百亿净流入 沪指冲破3600点创年内新高
期货日报网· 2025-07-24 23:06
外资流入与股市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 扭转过去两年净减持态势 其中5、6月份净增持规模达188亿美元 [1] - 7月24日上证指数盘中站上3605.73点 收盘沪指涨0.65% 深成指涨1.21% 创业板指涨1.5% [1] - 5月和6月中国跨境资金分别实现净流入300亿美元和40亿美元 6月经常账户项下外汇流入230亿美元 [2] 经济基本面与市场信心 -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660536亿元 同比增长5.3% 二季度环比增长1.1% 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态势 [1] - 外资投资境内股票总体向好 全球资本配置境内股市意愿增强 [1] - 外汇市场稳定运行增强国际资本对中国市场配置信心 7月24日股市三大指数均创年内新高 全市场超4300只个股上涨 [2] 全球资本配置逻辑 - 全球贸易格局变化、财政政策不确定性及汇率波动促使投资者向新兴市场及结构性成长区域寻求收益 [2] - 国际货币秩序重构引发资产变局 人民币资产相对受益 美元步入下行周期 美债作为安全资产需求下降 [2] - A股和港股风险溢价处于历史低位 若以国债收益率计算股权风险溢价 当前估值具备较强吸引力 [3] 市场交易数据 - 7月24日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84万亿 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99亿 东方财富成交额近172亿元居首 中国电建、北方稀土、中国能建成交额均超100亿元 [2]
“赚钱效应”持续!港股 两大资金共振→
证券时报· 2025-07-24 21:42
港股市场表现 - 2025年以来恒生指数年内涨幅接近28%,在全球主要市场中涨幅居前 [1] - 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年内涨幅分别为27.95%、28.53%、26.99% [8] - 医疗保健、金融、通信服务三大行业涨幅居前,分别为62.10%、51.28%、48.01% [8] 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港股市场金额达7998.45亿港元,接近2024年全年8078.69亿港元 [4] - 南向资金成交占比达到35%,个人投资者和交易型资金贡献超额增量 [5] - 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五六月份净增持规模增至188亿美元 [2] - 韩国投资者年内对A股和港股的累计交易额超54亿美元,中国市场成为其第二大海外投资目的地 [2] 外资回流与估值 - 外资开始重新审视中国资产价值,港股作为离岸人民币资产或直接受益 [1][3] - 恒生指数滚动市盈率为11.37倍,相对于全球主要指数具备吸引力 [7] - 美股估值高企、不确定性增加,资金开始流向亚洲市场 [3] 行业与个股表现 - 信息技术行业年内上涨42.55%,能源行业涨幅32.28% [8] - 中国生物制药、周大福、中国宏桥年内涨幅超100%,翰森制药、快速-W、石药集团等上涨超80% [10] - 药明康德、小米集团-W、紫金矿业、中芯国际、中国人寿等多股年内涨幅超50% [10] 后市展望 - 南向资金、外资和港股公司回购或为市场提供3000亿港元左右增量资金 [6] - 港股低PB和低PE公司仍有成长空间,高股息资产吸引力强 [10] - 下半年潜在机会包括互联网及泛消费、科技自主及先进制造业、出口优势行业 [11]
265亿美元IPO狂潮:全球资金为何突然涌入香港?
搜狐财经· 2025-06-05 14:37
香港股市复苏 - 2025年迄今香港IPO和后续交易额飙升至265亿美元,较一年前的38亿美元大幅增长,达到2021年以来最高水平 [1] - 宁德时代5月以50亿美元上市融资领跑,当前股价较深圳证券交易所高出18% [1] - 小米和比亚迪今年早期注资超过110亿美元 [1] - Shein可能成为下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 [1] 驱动因素分析 - 地缘政治紧张促使中国企业将融资转移回国内或更接近国内的市场 [1] - 全球资本再平衡,投资者寻找估值具吸引力的市场 [1] - 香港在多年表现不佳后重新受到关注,摩根士丹利建议客户把握时机 [1] 市场动态与趋势 - 江苏恒瑞制药首日股价一度高于其A股,显示香港市场估值溢价 [2] - 若趋势持续,更多内地上市公司可能转向香港进行下一轮融资 [2] - 2025年及以后亚洲资本市场可能因此重塑 [2] 公司动态 - 宏业金融集团为开曼群岛注册公司,提供美国IPO咨询辅导服务 [3] - 恒生顾问公司(宏业金融子公司)于2023年6月成为OTC Markets优质咨询机构成员 [3] - 弘业财务咨询(深圳)有限公司为宏业金融在中国大陆的实体,专注中小企业赴美上市服务 [3]
6月开门红,A股迎来新一轮“结构牛”行情!
搜狐财经· 2025-06-03 22:47
市场表现 - 6月3日A股市场低开高走,三大指数全线收涨,超3300只个股上涨,上证指数涨0.43%报3361.98点,深证成指涨0.16%,创业板指涨0.48%,科创50与北证50分别上涨0.48%和1.03%,沪深两市成交额达1.16万亿元 [1][7] - 港股市场全线走强,恒生指数涨1.53%报23512.49点,国企指数涨1.92%报8519.86点,恒生科技指数涨1.08%报5189.49点,全日成交额达2037亿港元,南向资金净买入39亿港元 [10] 行业表现 - 内需消费、银行、贵金属板块领涨,美容护理涨3.86%,纺织服饰涨2.53%,综合、银行、农林牧渔、医药生物均涨超1.7% [3][7][10] - 家电板块逆势下跌2.1%,钢铁跌1.37%,煤炭、建筑材料、环保收跌 [5][10] - 金融板块强势领跑,银行业指数涨幅居前,多只银行股刷新历史高点,券商股同步活跃 [7][10] - 医药板块全线走强,生物医药指数大涨,创新药、医美概念表现活跃,细胞免疫治疗、重组蛋白等细分领域领涨 [9][10] - 新消费方向走强,美容护理、宠物经济、母婴用品等板块涨幅居前,足球概念股集体冲高 [9] - 出口导向型板块普遍回调,汽车整车股显著调整,智能驾驶产业链同步走弱 [9] 驱动因素 - 市场呈现"内需主导、政策驱动"特征,金融、医药、新消费成为资金主攻方向 [2][10] - 银行板块受三重利好驱动:陆家嘴论坛政策预期升温、险资举牌银行股动作频繁、公募改革强化高股息资产配置需求 [7] - 创新药板块受全球产业共振驱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展示70余项中国创新药成果,创新药出海加速,2025年一季度跨境license-out交易金额逼近去年全年水平 [9] - 新消费板块受端午假期"文旅+体育"融合消费数据亮眼刺激 [9] - 贵金属板块因地缘冲突(乌克兰无人机袭击俄军事基地、以色列针对伊朗核设施)和美债风险(美债占GDP比重破峰值)成为对冲工具 [3] - 出口导向型板块受美国关税政策反复压制,家电、钢铁等板块业绩确定性下降 [5][9] 市场展望 - 6月关税问题边际影响有望逐步弱化,国内政策面和行业基本面仍是主要焦点 [6] - 宽基指数预计维持横盘震荡格局,结构性机会围绕新消费、避险(国防军工、贵金属、高股息等)和业绩反转(生物医药、美容护理等)板块展开 [6]
财知浅见|中国资产重估或成长期趋势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2025-03-20 17:00
中国资产价值重估 -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DeepSeek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脱颖而出带动中国资产价值重估[2] - 注册制改革深化科技创新突破与全球资本再平衡推动中国资产系统性重估机遇[2] - 科技领域突破性进展加速实体经济赋能显现新经济增长点[2] 中国资产重估驱动因素 -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持续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消费升级支撑资产价值提升[4] - 政策持续发力为高质量发展和资产重估创造良好环境[4] - 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技术领域快速发展提供外资投资机会[4] 资本市场制度支撑 - 沪港通深港通机制完善交易规则灵活提升外资配置便利度[4] - ESG披露标准接轨国际增强海外投资者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信心[4] - 衍生品工具创新优化跨境结算降低制度摩擦成本[4] 全球资本配置趋势 - 中国资产兼具新兴市场成长性与发达市场稳定性[4] - 人民币国际化及ESG投资本地化推动中国资产全球配置权重提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