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半导体

搜索文档
“隐形冠军”出海记
金融时报· 2025-09-30 10:38
文章核心观点 - 江苏省一批在汽车轻量化、特高压设备、功率半导体等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企业正凭借核心技术加速全球化布局 [1] - 精准的金融支持和持续的政策创新是这些企业“出海”的重要助推器 [1] 汽车轻量化零部件行业 - 锡南科技核心产品涡轮增压器精密压气机壳组件远销海外,客户涵盖博格华纳、康明斯等国际知名企业 [2] - 公司泰国罗勇府工厂预计年底建成,明年一季度投产,将成为其全球制造业布局的关键支点 [2] - 针对企业超一半业务来自出口带来的汇率风险,银行通过远期锁汇、货币掉期、期权等工具提供定制化汇率避险方案 [2] - 截至2025年8月末,清单内企业办理外汇套期保值业务比例达47.6%,同比提升9个百分点 [3] - “苏贸融”“苏贸贴”两项政银产品累计为199家重点对美出口企业提供24.47亿元低息融资,并减免外汇衍生交易费用647万元 [3] 特高压设备行业 - 博瑞电力攻克高电压绝缘与电场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其世界首创的特高压换流阀等产品被世界级直流输电工程采用 [4] - 公司核心技术产品已进入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交付的±800kV巴西美丽山水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代表中国特高压技术首次走出国门 [4] - 交通银行为其提供国际信用证、结售汇优惠,并助力企业入选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享受“凭指令收付、免单证审核”的极简流程 [4] - 2025年,该行还为企业海外工程承揽开具国际保函,全额免除开立费用 [4] - 截至今年8月末,江苏省共有6902家优质企业办理试点业务约3474亿美元,企业家数和业务规模均居全国前列 [5] - 截至7月末,已为高水平开放试点优质企业提供低息流动性支持45.5亿元 [5] 功率半导体行业 - 扬杰科技功率二极管市占率全国第一、全球第二,整流桥市占率全球第一,光伏旁路二极管全球市占率达42.5% [6] - 公司2015年全资收购美国半导体品牌美微科,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办事处、研发中心、制造基地 [6] - 2024年,企业海外销售占集团销售比约为25% [6] - 公司成为半导体领域首家完成海外全球存托凭证发行的企业,成功募集2.2亿美元,投资方包括高盛、荷兰养老金等国际知名机构 [6] - 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入越南工厂扩建、日本研发中心建设及美国市场网络搭建,目前已落地9000万美元,剩余1.3亿美元将根据项目进度逐步投入 [6] - 2024年、2025年,交通银行为扬杰科技“年产380亿只微小功率器件产品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等4个项目提供设备更新贷款9.7亿元 [7] - 2025年,为支持公司股票回购计划,交通银行再提供8000万元股票回购增持贷款额度 [7] - 截至2025年8月末,江苏省已备案且正常开展跨国公司跨境资金池业务的企业集团达111家,其中7家企业集团入选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 [7]
科技行业调研:技术创新驱动发展,或将带来竞争格局变化
浦银国际· 2025-09-29 17:09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科技行业整体持积极态度,重申多个细分行业龙头公司的“买入”评级 [5] 核心观点 - 技术创新是驱动科技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涵盖基础前沿技术和应用产品创新,为行业带来潜在机遇和竞争格局变化 [2] - 消费电子、新能源车、智驾、功率半导体等细分产业均存在结构性增长机会 [2][3][5] 细分行业总结 消费电子产业 - 运动相机、全景相机等需求爆发增长,为智能手机产业链带来增量动能,预期趋势将在2025年下半年及2026年延续 [2] - 高像素图像传感器、潜望式摄像头模组、超声波指纹识别模组等零部件通过产品创新实现增长,即使智能手机大盘稳定仍具成长机遇 [2] 新能源车产业 - 行业处于产品爆发阶段,主流新势力车企(如蔚来汽车L90和ES8车型)通过优秀产品定义带动需求增长,短期“供不应求”阶段可能推动基本面和估值共振向上 [2] 智驾产业 - 技术处于快速迭代阶段,标准技术路径尚未完全收敛,行业玩家存在向上突破机遇 [3] - 国产地平线智驾芯片在车企中大规模上量,相关Tier 1供应商同步取得进展,高阶智驾方案落地有望打开更大成长空间 [3] - 泛机器人领域(割草机器人、无人物流车、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衍生出新增长机会 [3] 功率半导体产业 - 传统半导体周期波动减弱,行业处于底部但保持稳定状态,部分产品在特定领域存在涨价动能 [3] - 国产化替代空间巨大,新增产能填充后竞争格局较此前稳定,未出现竞争持续加剧情况 [5] 重点公司推荐 - 重申“买入”评级的公司包括:豪威集团(603501.CH)、丘钛科技(1478.HK)、蔚来汽车(9866.HK/NIO.US)、零跑汽车(9863.HK)、舜宇光学(2382.HK)、地平线机器人(9660.HK)、扬杰科技(300373.CH) [5] - 建议关注潜在机会的公司包括:英恒科技(1760.HK)、赛晶科技(580.HK)、知行科技(1274.HK)、佑驾创新(2431.HK)、闻泰科技(600745.CH)、新洁能(605111.CH)、华润微(688396.CH) [5]
深圳平湖实验室万玉喜:广揽英才助力深圳打造中国半导体第三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21:27
视频编辑:张迎,实习生孙筠雅 9月23日,"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秋季招聘活动在北京、上海同步启动。上海启动式暨上 海、山东地区首场招聘活动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 (作者:孙燕编辑:卜羽勤,视频编辑,张迎,实习生孙筠雅) 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深圳综合平台主任、深圳平湖实验室主任万玉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 者,该平台围绕碳化硅(SiC)、氮化镓(GaN)、下一代先进功率电子材料及器件、核心装备及零部件、配 套材料等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今年计划招聘30位应届毕业生,包括器件研发工程师、工艺工程师 等。 万玉喜表示,中国在建设功率半导体的第三极,就在大湾区。"上海、北京以集成电路为方向,国内还 没有以功率半导体为方向的高地。深圳贴近客户,在发展功率半导体方面有优势。" ...
瞻芯电子完成逾10亿元C轮融资 用于产能扩张及产品研发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20:15
融资与公司发展 - 瞻芯电子完成全部C轮融资,总金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近日完成工商变更手续[1] - 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公司自有碳化硅产能扩张、产品研发、运营与市场推广,以提升产品性能和竞争力,加速国产替代[1] - 自2017年成立以来,公司累计融资规模已接近三十亿元[1] 投资方与商业模式 - 本轮融资由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领投,中金资本、北京市绿色能源和低碳产业基金、国际国方、国投IC基金、金石投资、海望资本、芯鑫跟投[1] - 公司是国内碳化硅IDM模式的先行者,专注于碳化硅功率器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并提供包括功率器件、驱动芯片、控制芯片在内的完整解决方案[1] 产品技术与市场应用 - 公司已成功量产三代碳化硅功率器件产品,核心技术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2] - 产品已实现向多家知名新能源汽车厂商及Tier1供货商的规模出货,批量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车载电源、空调压缩机、电驱动等领域[2] - 公司与光伏、储能、充电桩、工业电源等行业众多知名客户建立了稳定供货关系[2] 行业前景与投资逻辑 - 碳化硅功率器件作为新一代能源电子器件,在新能源汽车、电网、光伏、储能等领域应用,未来发展潜力巨大[2] - 碳化硅是目前半导体领域最炙手可热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之一,被誉为第三代半导体的核心代表,国内厂商正逐渐实现对国外头部厂商的赶超[2] - 有媒体报道称英伟达正计划在新一代GPU芯片的先进封装环节中采用12英寸碳化硅衬底,以解决散热难题并提升性能,最晚或在2027年导入[3]
友阿股份:公司计划通过收购深圳尚阳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切入到功率半导体领域
证券日报网· 2025-09-22 18:13
战略布局 - 公司计划通过收购深圳尚阳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切入功率半导体领域 [1] - 公司计划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形成百货零售加半导体双主业驱动的战略发展格局 [1]
【国信电子胡剑团队|能源电子月报】功率公司业绩回暖,汽车与数据中心增长趋势明确
剑道电子· 2025-09-20 22:00
功率半导体业绩回顾 - 行业营收基本实现同环比增长,收入体量进一步提升,工控与消费等传统应用领域保持平稳,新能源汽车应用仍为主要增长领域,服务器电源需求增速最快[6] - 中低压功率器件如MOS、二极管等在国产份额提升、汽车智能化及整车增长推动下加速渗透,高压超结MOS及IGBT基本进入同比低基数改善阶段[6] - 二季度光伏抢装拉动营收,数据中心功耗增加带动MOS需求增长,整体功率公司基本实现同环比增长,营收持续增加对应国产市场份额持续提升[6] - 功率公司利润端进入改善阶段,整体利润为过去8个季度新高,受益于汽车、算力等高门槛市场渗透率提升,价格基本稳定[11] - 中低压器件延续稳定态势,扬杰科技、捷捷微电实现同环比增长,高压器件随价格企稳、需求增加,相关厂商斯达半导、东微半导实现同环比增长[11] - 行业各公司毛利率与存货周转天数基本保持改善,库存端保持健康,随需求回暖部分公司周转加快,产品价格逐步稳定[13] 新能源汽车市场 - 7月新能源汽车单月销量126万辆,同比增长27.4%,环比下降5.0%,产量124万辆,同比增长26.3%,环比下降2.0%,单月新能源车渗透率为48.7%[3][21] - 8月小鹏销量同比增速达168.7%,小米销量同比增长177.6%,比亚迪销量37万辆同比微降0.4%,埃安、理想、蔚来分别增长23.5%、40.7%、55.2%[22] - 新能源汽车峰值功率200kW以上的主驱占比从2022年9%提升至2025年1-7月25%,100kW以下低功率车型占比从26%降至22%,电驱最高峰值功率从255kW升至580kW[25] - 碳化硅车型峰值功率基本大于160kW,随着主驱最高峰值功率持续提升,碳化硅车型数量持续增加[25] 主驱功率模块技术趋势 - 2025年1-7月新能源上险乘用车主驱模块中SiC MOSFET占比为17.9%,较2022年10.2%提升,Si MOSFET占比从12.2%下降至1.4%[28] - IGBT模块国产供应商占比约87.0%,主力厂商包括芯联集成、时代电气、士兰微、斯达半导,海外厂商份额逐步下降[28] - 800V车型中碳化硅渗透率从2023年不到20%增至2025年1-7月76%,但800V车型整体渗透率尚未超过15%[30] - 碳化硅模块厂商数量持续增加,海外品牌英飞凌份额达12.10%,国产厂商斯达半导份额7.26%,芯联集成份额12.54%[31] - 碳化硅车型价位段持续下沉,25万以下车型占比超43%,10-18万车型占比提升至8.1%[38] 数据中心与光伏储能市场 - 预计未来五年全球服务器市场复合年增长率为18.5%,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920亿美元[47] - 北美大型CSP是AI服务器需求扩张主力,中国CSP厂商进入资本开支扩张期,国内市场有望复制北美增长路径[47] - 7-8月20kW、50kW、110kW光伏逆变器价格保持稳定,8月逆变器出口台数548万台,同比增长31%,出口金额8.88亿美元,同比增长20%[50] - 2025年8月国内储能招标同环比超预期,上半年中国企业新获海外储能订单/合作规模同比增长220.28%,欧洲、拉美、中东等地区大储需求强劲[50] 功率器件供应链 - 除部分IGBT产品外,大部分品类近半年交期稳定,低压MOSFET、高压MOSFET、小信号晶体管及二极管基本保持稳定[57] - 2025年后海外厂商产品交期逐步拉长,随着下游库存去化基本完成,补库需求带来市场温和复苏[57] - 功率器件价格趋势显示,2024年以来多数品类价格稳定,2025年出现选择性调整[62]
22亿!溢价270%!扬杰科技豪赌贝特电子
是说芯语· 2025-09-20 09:00
交易概况 - 扬杰科技拟以22.18亿元现金收购贝特电子100%股权 交易完成后贝特电子将成为全资子公司 [1] - 交易采用纯现金支付方式 较贝特电子净资产5.9亿元溢价超过270% [5] - 付款分三期进行:首期支付转让对价30%即6.65亿元 二期向非业绩承诺方支付其股份转让对价70%的5.50亿元 [6] 业绩承诺 - 设置严格业绩对赌条款:2025年至2027年贝特电子累计扣非净利润不低于5.55亿元 [7] 并购动机 - 贝特电子产品为电子电路系统过流和过温保护元器件 与扬杰科技现有功率器件产品形成完美互补 [9] - 贝特电子在电力电子保护元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产品线涵盖电子类熔断器、新能源及光伏类电力熔断器、过温保护元件等多个系列 [9] - 通过收购将大幅提升保护器件领域产品矩阵完整度 为客户提供更全面一站式解决方案 [10] 协同效应 - 双方客户重叠度非常高 贝特电子下游客户涵盖家电、新能源等领域头部企业包括美的、格力、比亚迪等 [11] - 产品方案完整度提升有助于在头部客户份额加速做大 提升客户端价值地位和竞争力 [11] - 技术研发方面将共享研发成果推动技术整合 进一步提升研发能力及技术积累 [12] 海外布局 - 扬杰科技2015年收购北美半导体知名品牌"MCC" 与全球性电子元器件代理商及终端国际客户长期合作 [13] - 2025年1-6月公司海外业务实现收入8.34亿元同比增长34.97% 占比约24% 毛利率高达49.10% [14] - 贝特电子拥有ADLER品牌 子公司德国艾德乐已切入光伏行业及新能源汽车行业 2023年外销占比达26.9% [14] 标的公司情况 - 贝特电子成立于2003年 是专注于电力电子保护元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15] - 2022年在全球熔断器市场份额为4.3% [15] - 2024年营业收入达8.37亿元净利润1.48亿元 2025年前三个月营收2.18亿元净利润4113.37万元 [15] - 2020-2024年营收复合增速约28% 净利润复合增速高达52% 毛利率从2020年34.6%增加至2023年42.05% [15] - 曾于2016年挂牌新三板 2023年申报深交所创业板IPO未获通过 [15] 收购方背景 - 扬杰科技由梁勤于2000年创立 是集芯片设计、器件封装测试与销售于一体的IDM模式企业 [17] - 当前市值约360亿元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34.55亿元同比增长20.58% 归母净利润6.01亿元同比增长41.55% [17] 行业背景 - 受新"国九条"及"并购六条"等政策推动 A股并购市场活跃 [19] - 2025年上半年1502家上市公司披露2000单并购重组事项 总金额超1.4万亿元 [19] - 部分原拟IPO企业转向被并购路径 贝特电子是IPO未果后选择被并购的典型案例 [19] 未来展望 - 公司制定到2027年营收达100亿元目标 收购贝特电子是实现目标的重要举措 [20] - 贝特电子2024年收入增速33% 预计2025年营收将达到11亿元左右 将显著加速扬杰科技营收增长 [20] - 并购完成后将在产品品类、技术研发、下游客户、销售渠道等方面形成积极协同及互补关系 [20]
瞻芯电子C轮融资获超10亿元投资,碳化硅IDM战略迈向新阶段
搜狐财经· 2025-09-19 16:05
在功率半导体领域,整合设计与制造等产业链的公司被称为垂直整合商(IDM, 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也是国际头部厂商采用的主流商业模式。作为国内碳化硅(SiC)IDM模式的先行者,瞻芯 电子专注于碳化硅(SiC)功率器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同时围绕碳化硅(SiC)应用提供包括功率器件、 驱动芯片、控制芯片等在内的完整解决方案。 目前瞻芯电子已成功量产了三代碳化硅(SiC)功率器件产品,核心技术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已实现 向多家知名新能源汽车厂商及Tier1供货商的规模出货,批量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车载电源 (OBC/DCDC)、空调压缩机、电驱动等领域,并与光伏、储能、充电桩、工业电源等行业众多知名客户 建立了稳定供货关系。 日前,中国领先的碳化硅(SiC)功率器件和芯片方案商——上海瞻芯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瞻芯 电子")宣布完成全部C轮融资,融资总金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近日完成工商变更手续。继年初C轮首 批资金交割后,多家投资机构陆续跟投,投资者持续看好公司长期发展。C轮融资由国开制造业转型升 级基金领投,中金资本、北京市绿色能源和低碳产业基金、国际国方、国投 ...
日经BP精选:EV失速打击碳化硅功率半导体,AI服务器用氮化镓是希望之星?
日经中文网· 2025-09-19 10:49
行业动态 - 功率半导体行业围绕碳化硅技术正处于动荡期 碳化硅晶圆最大厂商美国Wolfspeed已申请适用《美国破产法》第11条[3] - 日本瑞萨电子因Wolfspeed事件将遭受约2500亿日元损失[3] - 罗姆公司在2024财年对碳化硅功率半导体业务计提303亿日元减损损失 同期财报最终亏损500亿日元[5] 市场环境变化 - 纯电动汽车市场增速放缓导致碳化硅行业陷入困境 此前市场预期2025年前后EV市场将快速崛起[6] - 以新冠疫情为契机 半导体短缺问题变得显著[6] - 功率半导体行业商业模式发生重大转变 成为高风险高回报市场[6]
东微半导(688261):AI服务器电源应用起量
中邮证券· 2025-09-18 11:12
投资评级 - 东微半导获得"增持"评级 [4][7] 核心观点 - AI服务器电源应用推动公司业绩增长 上半年营业收入达6.16亿元 同比增长46.79% 归母净利润2758.14万元 同比增长62.80% [1][2] - 超级结MOSFET产品营收4.69亿元 同比增长40.36% 中低压屏蔽栅MOSFET产品营收1.18亿元 同比增长62.14% TGBT产品营收2066.61万元 同比增长88.62% [2] - 工业通信电源领域收入占比约39% 同比增长74% 车载充电机领域收入同比增长逾90% 光伏逆变器领域收入同比增长约98% [3] 财务表现 - 单季度营收创历史新高 主要受益于数据中心和算力服务器电源领域景气提升 [2]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13.4亿元 2026年17.3亿元 2027年21.6亿元 归母净利润预计2025年1.2亿元 2026年1.9亿元 2027年3.0亿元 [4] - 2025年预计每股收益0.96元 2026年1.53元 2027年2.42元 市盈率预计从85.16倍降至33.94倍 [6] 业务领域表现 - 超级结MOSFET塑封模块在液冷式算力服务器电源领域实现量产突破 [3] - 公司积极推进酸化硅和氮化镓等新材料应用 未来出货量将快速增长 [3] - 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桩业务收入占比约7% 同比增长45% [3] 市场表现 - 公司总市值101亿元 流通市值101亿元 最新收盘价82.08元 [9] - 52周内最高价92.18元 最低价28.21元 当前市盈率248.73倍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