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超
搜索文档
 台风“桦加沙”袭来,多平台加速补货
 第一财经· 2025-09-23 17:01
0张会员专享券 每周可领1次 >> 779.9 指定商品可享 | 具体品类详见会员中心 一只煲汤: 打开盒马APP 扫码领券 探索鲜美 乐享生活 ¥ # 12 131007 e 不过,官方信息显示,广州、深圳、东莞等地已出台措施确保各地生活必需品库存充足,建议市民无须过度囤货。 各大商超、电商平台、生鲜连锁店目前已加强了广东地区补货。广东发布内容显示,目前,华润万家已启动台风应急机制,广州全市70多家门店加大生活必 需品的储备量,重点覆盖蔬菜、水果、肉蛋奶、米面粮油等民生必需商品,按照日常供应量的3倍备货。钱大妈预计在23日至24日,日均将为全市近500家门 店供应肉菜水果约800吨,达到平日供应量的2倍。朴朴超市在广州有90多个前置仓,超过15万方的物资储备,储备量是日常的3倍,每日有7000多名骑手在 配送。叮咚买菜在深圳地区已提前提升备货量,9月23日整体备货量比日常高50%以上,重点覆盖蔬菜、水果、肉蛋奶、米面粮油等民生必需商品。 多地已出台措施确保各地生活必需品库存充足。 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超强台风级)登陆在即,记者了解到,多平台已在9月23日提升了备货量。 多位消费者对记者反馈,9月23 ...
 大润发高管贪腐被查;食品安全投诉居高不下, ESG AA级仍稳居行业首位
 搜狐财经· 2025-09-18 12:02
 公司治理事件 - 大润发一名高管因涉嫌严重职务犯罪被警方带走调查,该高管案发前担任营运长,直接向CEO汇报,并兼任高鑫零售体系内超过60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1] - 高鑫零售在内部信中确认该事件,强调公司运营与治理体系健全,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并表示事件属个人行为,不会影响公司整体运营[1] - 高鑫零售的反舞弊工作机制由多个部门共同承担,2025财年全年审结贪腐案件2起,涉案3人,所有调查结果均直接向CEO汇报[2] - 公司要求所有供应商签署《廉洁诚信承诺书》,并对存在廉洁问题的供应商立即终止合作并列入黑名单,反腐举报处理流程不超过三个月[2] - 此次反腐被视为新股东德弘资本入主后强化治理的公开动作,阿里巴巴已于今年初彻底退出高鑫零售[2]   财务业绩表现 - 高鑫零售2025财年收入为715.52亿元,较去年下降1.4%,净利润3.86亿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3] - 公司扭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降本增效,销售及经营开支为152.32亿元,同比减少29.46亿元,减幅达16.2%[3] - 相较于2024财年营收减少13.3%、归母净利润-16.68亿元的数据,2025财年业绩有所好转[3]   行业整体态势 - 2024年超市TOP100企业销售规模约为9000亿元,同比仅微增0.3%,门店总数为2.52万个,同比下降9.8%,整体呈现规模增长乏力、门店收缩的态势[3] - 传统大卖场面临租金、人力等成本压力,以及零食折扣店、即时零售等新业态的多重冲击[3] - 2024年商超业普遍出现员工总量负增长,国内上市超市行业平均员工数同比下降8.85%[4]   人力资源结构 - 截至2025年3月底,高鑫零售共有员工8.4万人,员工总数已连续三年下降,过去三年降幅分别为2.12%、20%和11.66%[4] - 公司大幅增加兼职员工比例,2025财年兼职人员同比上升35.23%,达到1.4万人;而全职员工则进一步减少12.46%,当前为6.9万人[4] - 2025财年,高鑫零售人均薪酬为9.89万元,同比减少10.75%,成为行业中少数出现较大幅度薪酬缩水的企业[5] - 2024年零售行业平均人均薪酬为91183元,同比增长7.54%[5]   产品质量与消费者投诉 - 高鑫零售提出守住区域最低价与食品安全双底线,追求极致质价比等价格力目标,并将质量意识作为员工培训重点[6] - 但近一个月消费者投诉数据显示,大润发收到的90条投诉仍集中于食品安全、售后和虚假宣传三大领域,其中食品安全问题客诉量占比超五成[7] - 食品安全投诉涉及肉类、熟食、水果等多个品类食物变质,以及过保食品、篡改生产日期、包装破损、混入异物等问题[7] - 售后纠纷占到总投诉的24%左右,核心问题是门店不愿履行赔偿义务,客服处理问题常出现态度冷漠、拖延现象[7] - 交易与服务类投诉占比约21%,主要有促销标价与实际收费不一致、分量不足、商品宣传与实际不符等[7]   ESG评级与供应链管理 - 高鑫零售在Wind ESG评级中获评AA级,在国内上市商超中大幅度领先,其环境得分为7.30,社会得分为7.63,治理得分为8.36,均显著优于行业平均水平[9][10] - 公司当前合作的供应商共计1.47万家,其中通过HACCP认证的供应商有3448家,占比约23.42%,获得ISO 22000认证的供应商达3850家,占比约26.15%[11] - 环境管理方面,公司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自身运营范围碳中和,2025财年新增17家配备光伏发电设备的门店,部分省份门店的绿电采购占比超55%[11]
 ESG解读|大润发高管贪腐被查;食品安全投诉居高不下, ESG AA级仍稳居行业首位
 搜狐财经· 2025-09-18 11:28
 公司治理与反腐事件 - 大润发一名高管因涉嫌严重职务犯罪被警方带走调查,该高管案发前担任营运长,直接向CEO汇报,并兼任高鑫零售体系内超过60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3] - 高鑫零售在内部信中确认该事件,强调公司运营与治理体系健全,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并表示事件属个人行为,不会影响公司整体运营[3] - 公司反舞弊工作机制由多部门承担,2025财年全年审结贪腐案件2起,涉案3人;要求所有供应商签署《廉洁诚信承诺书》,对存在廉洁问题的供应商立即终止合作并列入黑名单[3] - 此次反腐被视为新股东德弘资本入主后强化治理的公开动作,阿里巴巴已于今年初彻底退出高鑫零售,将所持全部股份转让给德弘资本[4]   财务业绩与成本控制 - 高鑫零售2025财年收入为715.52亿元,较去年下降1.4%;净利润3.86亿元,同比扭亏,相较于2024财年营收减少13.3%、归母净利润-16.68亿元有所好转[5] - 公司扭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降本增效",企业销售及经营开支为152.32亿元,较同期减少29.46亿元,同比减幅达16.2%[5] - 行业面临逆风,2024年超市TOP100企业销售规模约为9000亿元,同比仅微增0.3%;门店总数为2.52万个,同比下降9.8%,整体呈现规模增长乏力、门店收缩的态势[5]   员工结构与薪酬变化 - 截至2025年3月底,高鑫零售共有员工8.4万人,员工总数已连续三年下降,过去三年降幅分别为2.12%、20%和11.66%[6] - 公司大幅增加兼职员工比例,2025财年兼职人员同比上升35.23%,达到1.4万人;而全职员工则进一步减少12.46%,当前为6.9万人[6] - 高鑫零售2025财年人均薪酬为9.89万元,同比减少10.75%,成为行业中少数出现较大幅度薪酬缩水的企业;2024年零售行业平均人均薪酬为91183元,同比增长7.54%[7][8]   产品质量与消费者投诉 - 高鑫零售提出守住区域最低价与食品安全"双底线"的目标,并将质量意识作为员工培训重点[9] - 但外部数据显示其品控面临压力,大润发近期在黑猫平台收到的90条消费者投诉中,食品安全问题占比超五成,涉及食物变质、过保食品、篡改生产日期、包装破损及混入异物等[9] - 售后纠纷占总投诉的24%,核心问题是门店不愿履行赔偿义务;交易与服务类投诉占比约21%,主要问题为促销标价与实际收费不一致、分量不足及宣传与实际不符等[10]   ESG表现与供应链管理 - 高鑫零售在Wind ESG评级中获评AA级,在国内上市商超中大幅领先,其环境得分为7.30、社会得分为7.63、治理得分为8.36,均显著优于行业平均水平[12][13] - 公司已设定在2030年前实现自身运营范围碳中和的目标,2025财年新增17家配备光伏发电设备的门店,部分省份门店绿电采购占比超55%[14] - 高鑫零售当前合作的供应商共计1.47万家,其中通过HACCP认证的供应商有3448家,占比约23.42%;获得ISO 22000认证的供应商达3850家,占比约26.15%[14]
 昔日风光不再,传统商超转型成“必答题”
 齐鲁晚报· 2025-09-16 05:44
 行业整体表现 - 传统商超行业面临严峻挑战 47.5%的超市企业2025年上半年销售总额同比增长 40%的企业销售总额同比下降[1] - 多家区域龙头企业业绩显著下滑 中百集团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亏损同比扩大近80% 营收跌幅接近20% 联华超市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约9.85% 红旗连锁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17%[1] - 家乐福正式退出山东市场 苏宁国际以每家1元价格转让济南客优仕商业有限公司等12家原家乐福子公司全部股权[1]   领先企业表现 - 沃尔玛2025财年第二季度全球营收达1774亿美元同比增长4.8% 合并净利润71.51亿美元同比增长51.8% 中国区净销售额58亿美元同比增长30.1%[2] - 山姆会员店成为增长主力 过去12个月新开门店8家 电商净销售额同比增长39%[2] - 胖东来2024年整体销售额接近170亿元 整体利润超过8亿元[2] - 盒马自年初起连续9个月盈利 实现整财年盈利 计划2026财年新增门店近100家 进驻城市超过50个 门店总数将超过500家[2]   消费者行为变化 - 线上渠道分流严重 淘宝闪购平台2025年7月"粮油米面"订单增长335% "休闲食品"增长312%[4] - 年轻消费者偏好转向新零售业态 认为传统超市缺乏新产品吸引力[3] - 即时零售平台实现30分钟送达 直播电商以"全网最低价"冲击高利润品类[4]   行业转型举措 - "胖改"模式广泛推广 永辉超市完成调改门店124家 龙湖济南北宸天街店近50%商品被替换 新增商品超过4000种 烘焙熟食等鲜食类商品占比从5%提升至20%以上 进口商品比例达近20%[6] - 永辉超市2025年上半年营收299.48亿元同比下降20.73% 但调改后门店收入同比显著增长[6] - 步步高 永辉等企业加入"胖改"大军 2024年被称为"商超调改年"[6]   自有品牌发展 - 大润发2023年10月推出自有品牌烘焙新品"土豆面包" 首批4万盒上市首日售罄 加急补货10万盒[8] - 大润发试水"润发食堂"社区食堂概念 全部使用自有品牌"润发甄选"产品[8] - 华润万家2024年底一次性发布六大自有品牌线 形成覆盖日常基础到高端品质的自有品牌矩阵[9] - 华润万家完成全国50家门店焕新升级 计划为高端超市Ole'新增约20家门店[9]   供应链变革 - 行业从多级经销和后台返利模式转向"短链直供+高周转"模式压缩成本[9] - 供应链改革成为行业创新关键 涉及系统性的人货场三大维度变革[7] - 行业变革被视作关乎生死的"必答题"而非"选择题"[9]
 昔日风光不再,传统商超转型成了“必答题”
 齐鲁晚报网· 2025-09-15 18:28
 行业整体表现 - 传统商超面临严峻挑战 47.5%的超市企业2025年上半年销售总额同比增长 40%的企业销售总额同比下降[2] - 多家企业业绩显著下滑 中百集团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亏损同比扩大近80% 营收跌幅接近20% 联华超市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约9.85% 红旗连锁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7.17%[2] - 家乐福退出山东市场 苏宁国际以每家1元价格转让济南客优仕商业有限公司等12家原家乐福子公司全部股权[2]   领先企业表现 - 沃尔玛中国区表现突出 2025财年第二季度中国区净销售额58亿美元 同比增长30.1% 增长主要来自山姆会员店 过去12个月新开8家门店 电商净销售额同比增长39%[3] - 胖东来2024年整体销售额接近170亿元 整体利润超过8亿元[3] - 盒马实现整财年盈利 计划2026财年新增门店近100家 进驻城市超过50个 门店总数将超过500家[3]   消费行为变化 - 线上渠道分流严重 淘宝闪购平台2025年7月"粮油米面"订单增长335% "休闲食品"增长312%[6] - 即时零售平台实现30分钟送达 直播电商以"全网最低价"冲击高利润品类[5] - 年轻消费者偏好新零售超市 认为传统超市缺乏新产品吸引力 将购物视为生活方式体验[4]   行业转型举措 - 胖东来模式引发调改潮 永辉超市完成124家门店调改 调改后门店收入同比显著增长 龙湖济南北宸天街店近50%商品被替换 新增商品超过4000种 鲜食类商品占比从5%提升至20%以上 商品结构接近胖东来模式80% 进口商品比例达20%[8] - 自有品牌成为重要战略 大润发2023年10月推出"土豆面包" 首批4万盒上市首日售罄 补货10万盒仍出现断货 试水"润发食堂"使用自有品牌产品[10] - 华润万家2024年底发布六大自有品牌线 完成全国50家门店焕新升级 2025年计划为Ole'高端超市新增约20家门店[10]   供应链变革 - 行业从多级经销模式转向短链直供 新型商超通过"短链直供+高周转"压缩成本[11] - 供应链改革成为核心竞争力 在行业内卷背景下依靠成本压缩和创新能力取胜[10][11] - 行业变革被视作生死必答题 需要完成系统性的人货场变革而非简单改装升级[9][11]
 大润发高层调整继续!高鑫零售再调转“船头”,大卖场迷茫寻觅新航向
 华夏时报· 2025-09-13 21:28
 高管变动与调查事件 - 大润发营运长管明武因涉嫌职务犯罪被警方带走协助调查 公司确认案件正在调查阶段 [2] - 公司回应称该高管个人行为不代表公司整体 日常运营和各项业务有序开展 内部拥有完善的监督机制和合规体系 [3] - 行业专家指出商超行业采购环节长期存在腐败问题 此次事件对零售行业相关岗位起到警示作用 并可能促进大润发未来发展 [3]   股权变更与管理层调整 - 2025年2月德弘资本从阿里巴巴手中接手高鑫零售控股权 原阿里系高管退出 [2] - 德弘资本创始人华裕能接替黄明端成为高鑫零售董事会主席及非执行董事 首席执行官沈辉职位不变 [3] - 2024年5月大润发进行营运区重组 从五大营运区调整为四大营运区(华东 华南 华北 东北)涉及门店重新划分 [4]   财务表现与成本控制 - 2024财年(截至2024年3月31日)高鑫零售净利润亏损16.05亿元 2025财年(截至2025年3月31日)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4.05亿元 [4] - 2025财年收入715.52亿元同比减少1.4% 盈利主要来自成本削减:销售及营销开支减少29.46亿元(降幅16.2%)行政费用和财务费用同步减少 [4]   门店业态调整战略 - 大卖场持续收缩:截至2025年3月31日大卖场数量465家较报告期净减少7家 较2022年高峰期490家减少25家 [5] - 中型超市和会员店扩张:同期中型超市33家(净增1家) M会员店7家(净增4家) [5] - 行业出现普遍门店收缩现象:永辉超市截至2025年6月30日门店552家较2024年末净减少223家较高峰期减少近半 [5]   业务转型方向 - 公司明确将大卖场转型为社区生活中心 打造融合购物、体验与服务的一站式空间 [5] - 行业普遍探索三种转型路径:学习胖东来调改模式 发展会员店业态 布局折扣店业态(物美 中百集团等已实施) [5] - 沃尔玛中国同步布局社区店业态:第四家社区店在深圳开业 卖场面积600-900平方米 强调价格竞争力 [6]   转型挑战与行业观察 - 专家指出大卖场转型缺乏成熟方案 社区服务中心方向虽好但实施复杂 尤其中型体量门店(如大润发单店面积27974平方)转型难度大 [5] - 对比小型折扣店业态:盒马NB面积仅600-800平方 奥乐齐等小型店模式已验证成功 而大型商业综合体(十几万至几十万平方)具有功能组合优势 [6] - 行业共识转型存在不确定性 需进一步观察具体落地路径和效果 [5][6]
 多点数智AI优品解决方案落地新华百货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12 14:09
 公司AI产品发布 - 多点数智在过去一年发布了多款AI产品 包括AI智能客流 AI智能巡检 AI出清 AI冷链智控等[1] - 公司最新推出AI优品解决方案 并于9月19日在新华百货吴忠万达店调改升级开业中首次使用[1]   AI解决方案应用 - AI优品解决方案通过大数据和AI技术对门店所在商圈客流进行全面分析 生成适合该门店销售的商品销售方案[1] - 该方案全面内嵌接入调改业务策略 以AI重构商超调改路径 强化核心品类及商品竞争力[1] - 解决方案能够反推采销工作 从根本上改变商超运营逻辑 重塑采销工作流程[1] - 实现宽类窄品和千店千面的最大化 这在以往传统线下场景无法实现[1] - 高频动态指导门店运营[1]
 老牌商场直面闭店
 深圳商报· 2025-09-12 02:03
 公司闭店调整 - 深圳横岗天虹商场因租约到期将于9月15日闭店 该店自2010年底开业运营近15年 [1] - 天虹股份旗下惠州君尚百货8月25日停业 产生一次性损失约2092万元 株洲天虹商场9月1日关闭线下门店 预计损失约6024万元 [1] - 嘉兴天虹9月6日发布闭店公告 闭店后保留线上服务 上半年仅新开江西贵溪天虹购物中心1家商场 [1]   业务转型举措 - 超市业态重点推进SP@CE3.0品牌复制升级 上半年完成厦门南昌深圳3家超市标准化调改及17家超市局部调改 [2] - 购百业态上半年调改20余家购物中心 近半数品牌换新率超10% 百货向社区生活中心转型 [2] - 深圳松柏天虹推进街区化2.0升级 引入网红茶饮娱教服务等体验业态 上半年客流同比增长19.3% 销售额增长4.2% [2]   财务表现 - 天虹股份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0.09亿元同比下降1.79% 归母净利润1.54亿元同比下降0.05% [2] - 永辉超市上半年营业总收入299.48亿元同比下降20.73% 净利润-2.41亿元同比下降187.38% [2] - 联华超市上半年营收95.91亿元同比下降11.98% 归属股东盈利0.42亿元同比增长176.36% [3]   行业动态调整 - 永辉超市报告期内闭店227家 调改开业门店124家 [2] - 联华超市新开门店95家 关闭低效门店121家 [3] - 家家悦新开门店29家 关闭低效门店25家 红旗连锁中百集团等均进行门店动态调整 [3]   行业趋势 - 传统百货+超市模式逐渐失去吸引力 商超企业面临电商冲击消费习惯变化社区商业崛起等多重挑战 [2][3] - 行业整体进行结构性调整 新开与关停并举 通过聚焦高效门店寻找新增长点 [2][3]
 深圳一“人气地标”宣布闭店,最新消息!
 深圳商报· 2025-09-11 22:44
 公司动态 - 深圳横岗天虹商场因租约到期将于9月15日闭店 结束近15年运营[1] - 天虹股份2025年上半年关闭惠州君尚百货(损失2092万元)和株洲天虹商场(损失6024万元) 同期仅新开江西贵溪1家购物中心[3] - 公司推进零售业态转型:超市业态完成3家标准化调改和17家局部调改 购百业态调改20余家购物中心且近半数品牌换新率超10%[4] - 深圳松柏天虹通过街区化2.0升级实现客流增长19.3%和销售额增长4.2%[4]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0.09亿元同比下降1.79% 归母净利润1.54亿元同比下降0.05%[5]   行业趋势 - 传统商超行业面临结构性调整 呈现"新开与关停并举"态势[6] - 永辉超市上半年关闭227家门店同时调改开业124家门店 营业收入299.48亿元同比下降20.73% 净利润亏损2.41亿元同比下降187.38%[6] - 联华超市新开门店95家同时关闭121家低效门店 营收95.91亿元同比下降11.98%但盈利0.42亿元同比增长176.36%[6] - 家家悦新开29家门店同时关闭25家低效门店 营收90.07亿元同比下降3.79%[6] - 行业竞争加剧源于电商冲击、消费习惯变化和社区商业崛起等多重因素[7]
 银泰系拟减持武商集团不超过3%股权
 证券时报网· 2025-09-07 21:58
 股东减持计划 - 持股5.7%的股东达孜银泰商业发展有限公司计划于2025年9月30日至2025年12月29日减持武商集团股份不超过2249.71万股 占公司剔除回购专用账户后总股本的3% [1] - 其中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749.9万股(占1%) 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1499.81万股(占2%) [1]   股权历史沿革 - 达孜银泰2005年4月通过武汉华汉投资管理公司持有武商集团2.43%股权(1232.1995万股)作价2119.38万元参与设立武汉银泰商业发展有限公司 [1] - 银泰系2006年4月累计持有武商集团总股本16.3% 同年9月通过武汉银泰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20.24%成为名义第一大股东 [1][2] - 武汉国资公司2006年9月通过天泽控股一致行动协议持股22.68%重夺第一大股东地位 [2]   控制权争夺过程 - 银泰系2011年4月增持至24.48% 武商联通过一致行动协议及二级市场增持将持股比例提升至29.99% [2] - 武商联2011年溢价44.29%实施要约收购 最终持股比例达34.32% 银泰系逐渐退出控制权争夺 [2]   股权结构变更 - 雅戈尔集团2023年12月接手银泰系股权 收购银泰100%股权的交易总额约74亿元人民币 阿里巴巴原持有银泰约99%股权 [2]   业务发展动态 - 武商集团与王府井集团合资运营的武汉市内免税店于2024年5月30日在武商MALL正式亮相 [3] - 公司股价因免税概念受市场关注 2024年7月1日至今上涨2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