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程装备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经济日报· 2025-06-01 06:04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达2.5万亿元 同比增长5.7% [1]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 高于海洋生产总值增速1.3个百分点 [2]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发展 - 自动化集装箱和干散货码头数量居世界首位 作业效率全球领先 [2] - 国际枢纽海港港内集卡清洁能源使用率超60% [2] - 新承接绿色船舶订单国际市场份额达78.5% [2] - 广东省成立大湾区海洋能源创新联合体 探索海洋能源开发创新模式 [2] - 企业部署AI模型于智能航线规划、供应链控制塔、智能仓储调度等环节 [2] 科技创新方向 - 聚焦极地能源与生物资源开发、港口清洁用能、高端海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 [3] - 提高海洋科技研发项目财政支出比重 设立专项资金激励科技领军人才 [3] 产业体系构建 - 推动数字技术赋能海洋油气化工、船舶工业、交通运输、渔业等传统产业 [3] - 发展海上风电、远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天然气水合物、海洋新材料等未来产业 [3] - 推动"生态+"海洋绿色经济转型升级 构建优势产业集群 [3] 人才培养机制 - 实施跨学科定向培养计划 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及科技领军企业 [4] - 通过海外科教机构、交流访学等方式引进海洋科技创新人才 [4] - 构建覆盖高科技人才的中长期资助体系 [4]
前瞻全球产业早报:深圳成立首个药械产业出海联合体
前瞻网· 2025-05-27 10:17
新能源与清洁能源技术 - 中国航发燃机"太行2"纯氢燃气轮机首台机组累计运行突破7000小时 第二台机组突破5000小时 标志着2MW级纯氢燃气轮机商业化运行成功 [2] - 南方电网宝池储能站投产 装机容量400兆瓦时 年调节电量5.8亿度(相当于27万户居民年用电量) 绿电占比达98% [6] - 中国团队攻克钙钛矿平米级组件稳定批量生产技术 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杂志 推动第三代光伏技术从实验室迈向规模化应用 [10] 低空经济与新兴职业 - 全国实名登记无人机驾驶员执照超22.5万本 培训机构2000余家 资深飞手年薪可达20-30万元人民币 [3] 生物医药与国际化布局 - 深圳成立首个药械产业出海联合体 整合生产企业、服务机构等资源 搭建全球市场对接平台 [4] 海洋经济与高端装备 -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 同比增长5.9%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国际市场份额连续7年全球首位 [5] 轨道交通建设 - 渝昆高铁宁靖里隧道贯通 云南段累计贯通隧道达40座 为全线按期开通奠定基础 [7][8] 人工智能与工业智能化 - 云鼎科技发布工业视觉智能一体机 搭载2颗鲲鹏920处理器与7张昇腾加速卡 提供980TOPS@INT8算力 支持100路1080P视频毫秒级解析 [9] - QQ浏览器推出"AI高考通" 基于混元大模型提供志愿填报智能生成与调整功能 [11] 机器人产业动态 - 稚晖君创立的智元机器人即将完成新一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京东及上海具身智能基金 [17] - 赛力斯回应人形机器人原型传闻称未发布相关业务信息 [12] 国际贸易与产业链 - 特朗普威胁对欧盟征收50%关税 对苹果征收25%关税 引发市场担忧 欧盟暂未置评 [13] - 美国专家称苹果回迁产业链"如童话般不现实" 将导致成本与产品价格大幅上升 [14] 汽车产业重组 - 日产考虑出售横滨总部 预计本财年增加600亿日元(4.18亿美元)重组成本 [16] 消费与农产品市场 - 日本4月大米价格指数同比上涨98.4% 创1971年以来最大涨幅 [15] 企业融资与上市 - 泰国IMCOCO集团完成亿元级Pre-A轮融资 由Insignia Ventures Partners领投 [18] - 证监会同意山大电力创业板IPO注册 52TOYS递交港股招股书 [19] 科技前沿与材料科学 -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首次揭示稀土元素钷的化学性质 可能改写化学教科书并推动核电池等技术发展 [17]
10万亿深蓝财富揭秘!帮主郑重解码海洋经济投资密码
搜狐财经· 2025-05-25 09:53
中国海洋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 -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 相当于人均7000元海洋财富 [1]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国际市场份额连续7年全球第一 [1] 深海科技产业投资机会 - 深海可燃冰储量可供使用100年 多金属结核中镍钴等新能源电池材料储量是陆地几十倍 [3] - 全国已有17.27万家深海科技企业 近60%为近三年成立 [3] - 深海装备技术门槛高于芯片 载人潜水器钛合金舱体抗压强度达55MPa(相当于每平方厘米承受5吨压力) [3] - 宝钛股份实现深海装备用钛合金100%国产替代 [3] - 中央汇金已开始布局掌握核心技术的深海装备公司 [3] 政策支持与产业方向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3] - 五部门专项支持广州南沙海洋经济发展 [3] - 海洋能规模化利用指导意见出台 海上风电、潮流能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将加速发展 [3] - 2025年深海科技企业数量较三年前增长三倍 但市场集中度仍低 [4] 重点投资领域 - 核心材料领域:钛合金、耐腐蚀合金等 [4] - 全产业链整合能力企业:覆盖勘探设备至资源开发的一体化公司 [4] - 政策重点区域:海南、山东等海洋大省本土企业 [4]
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国际份额全球第一
快讯· 2025-05-25 07:43
自然资源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呈现强劲发展势头,海洋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首次 突破1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回暖,国际市场份额连续7年保持全 球首位。随着深海科技产业的不断发展,相关企业也在积极布局,抢抓深海科技产业发展机遇,加强深 海资源利用。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已注册超万家深海科技相关企业,现有17.27万家深海科技相关企 业,其中近六成成立于3年内。(央视财经) ...
深海科技产业成果丰硕 装备升级赋能海洋经济腾飞
央视网· 2025-05-24 17:26
央视网消息:深海科技是指用于探索、开发和利用深海资源以及研究深海环境的一系列先进技术和相关学科的总称。2025 年,"深海科技"被首次纳入政府工作报告。近期山东、海南等地相继出台支持政策,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来看记者在海南的实地探 访。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国际份额连续7年保持全球首位 在三亚南山港码头,记者见到了正在进行水下机器人测试的公司负责人刘港。刘港告诉记者,这款机器人在近远海风电场运 维、海缆检测等场景都有广泛应用,目前正在做运动性能、水下通信和数据传输模块的相关测试。 在公司的研发生产厂房,记者看到这里摆放着多台已经投入实际应用的水下机器人,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海洋石油开发、海洋地 貌勘察、环境监测、打捞救援等领域。随着人工智能、传感器技术等不断发展,水下机器人的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海南三亚:我国首个公共科考码头助力深海装备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水下机器人测试所在的三亚南山港是我国首座公共科考母港,这里向所有科考船和科研单位开放,促进科研合作和资源共享, 为科研任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南山港距离千米水深海域仅164公里,科考船出港半天即可抵达深海作业区,显著缩短了航程,还 节省研发资金。2024年南山 ...
塑造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新优势
经济日报· 2025-05-21 06:12
国家级新区定位与战略优势 - 大连金普新区是东北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定位为"一地一极三区":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战略高地、东北全面振兴重要增长极、老工业基地转型先导区、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新型城镇化先行区 [1] - 2017年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全部位于金普新区境内,面积占全省自贸区50% [1] - 拥有106条集装箱航线和50个开放泊位,承担东北地区70%外贸货物运输量及98%外贸集装箱运输量 [3] 对外开放与物流网络建设 - 2024年大连港外向型铁水联运业务量同比增长18%,2025年一季度兴隆山线路业务量增长52% [2] - 构建"航线+港口+班列+内陆场站"一体化服务体系,形成沈阳东站、白城北站等内陆铁路枢纽互联的物流网络 [2] - 2024年新区进出口总额2274.18亿元(占大连市51%),拥有2423户外资企业(日资896户、韩资382户) [4] 制度创新成果 - 金普海关创新"单量单裁+智能化监管CRM"模式,使定制服装交货时间从10天缩短至3天,2024年监管出口230万件(金额9.8亿元,+4.9%) [6] - 大连自贸区累计推出700余项制度创新,包括锂电池循环包装监管、汽车数字化监管等新模式 [7] - 建立跨境投资税收服务体系,专项团队服务外资企业享受优惠政策 [8] 产业升级与制造业发展 - 2024年新区规上工业企业1042家,总产值3855.1亿元(占大连市45.3%),工业增加值增速7.3% [10] - 形成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五大产业集群,拥有7家国家级单项冠军和3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0] - 企业转型案例:斯大精密从纯出口转向内销+出口并重,聚焦数控机床整机生产 [3] 金融支持与区域协同 - 多家银行推出跨境金融服务,如农行数字化服务、工行"一窗受理"、交行"航运管家"产品 [11] - 建议构建"金普新区—老工业城市"联动机制,设立产业合作飞地园区,复制开放功能至老工业腹地 [12] - 需加强中日韩在汽车装备、海工装备等领域的智能工厂合作,拓展欧洲及俄罗斯市场 [11]
中交天和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做新质生产力的“碳”索者
中国发展网· 2025-05-19 14:59
盾构机"4S店"经营模式下的车间 据业内权威人士介绍,相较隧道装备传统改造,再制造不但可实现性能系统性升级,还可降低60%以上 能耗及80%以上大气污染物排放,且几乎不产生固体性废物。再制造既可"添新",也可"焕新",大幅提 升隧道装备使用效率,发挥资源最大效用,融入国家循环经济大势,推动经济、社会、生态等绿色低碳 和高质量发展。 中国发展网讯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 念,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上进一步明确把坚持新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 方略之一。新发展理念被广泛应用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引领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 历史性变革、实现历史性跨越。中交天和作为推动工程装备研制智能化、绿色化的先行者,着力构建创 新发展体系,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赋能,以实际行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新质生产力的"碳"索 者。 创新驱动,引领工程装备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中交天和通过科技创新、产业链协同、 自适应技术研发等途径,推动隧道装备作业效率提升、能耗动 态匹配和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研发泥水平衡盾构机智能诊断与掘进控制、超大直径盾构机复合地层掘进 ...
中集集团董事长麦伯良:中美互降关税后,集装箱行业短期内将获明显利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6 19:50
中美经贸关系对航运和集装箱市场的影响 - 中美互降关税后,从中国到美国的集装箱运输预订量飙升277%,从5709个标准集装箱增至215万个标准集装箱 [1] - 行业出现"抢运潮"和"抢出口"现象,预计短期内消化大量集装箱库存并带来新订单利好 [1] - 全球第一大集装箱制造企业中集集团表示对外部波动已做好准备,对前景持"信心"和"乐观"态度 [1] 中集集团业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达177664亿元,同比增长3901%,归母净利润2972亿元,同比增长60560% [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6026亿元,归母净利润544亿元,再次实现同比增长 [2] - 集装箱业务中冷箱、常规特种箱销量增长,能源化工装备(中集安瑞科)和海洋工程板块表现较好 [2] 中集集团海洋工程业务突破 - 海洋工程业务2024年营业收入16556亿元,首次扭亏为盈,净利润224亿元 [2] - 公司具备建造价值超40亿美元的FPSO能力,手持订单约63亿美元,可满足2-3年生产需求 [3] - 业务聚焦高端领域,包括FPSO、FLNG、海上风电装备及特种船舶制造 [2][3] 集装箱市场趋势 - 2024年集装箱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后,2025年标准干箱需求预计下滑,但其他箱型表现更优 [2] - 公司直接出口美国产品占比低,受关税变化影响较小 [2]
一季度海洋产业发展稳中向好
经济日报· 2025-05-12 06:02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达2.5万亿元 同比增长5.7%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速构建 [1] - 海洋产业发展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三大造船指标(新承接订单量、完工量、手持订单量)波动处于合理区间 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全球领先 手持海船订单量同比快速增长 [1] - 骨干船企生产状态良好 接单强度和造船生产维持较高水平 海洋船舶工业发展态势未改变 [1] 海洋传统产业 - 海洋旅游业实现增加值3842亿元 同比增长7.5% 文化科技赋能催生新场景新方式 推动市场供需两旺 [1] - 海洋船舶工业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增长24.2% 新承接和交付订单金额分别增长57.1%和114.3% [1] 海洋新兴产业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多维向好 海洋油气和海上风电领域新型装备研发取得新进展 [1] - 海洋药物研发突破显著 免疫抗肿瘤新药BG136进入临床二期试验 深海微生物基因数据集鉴定出7564个新物种(占比89.4%) 三斑海马染色体图谱成功组装 [2] 海洋资源保障能力 - 海洋油气勘探获重大突破 发现惠州19-6亿吨级油田 涠洲10-5油气田获高产油气流 海洋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7%和13.8% [2] - 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5% 海水养殖产量增长5.7% 万吨级南极磷虾船投入作业 南极站海水淡化工程完成超80% [2] 海洋对外贸易 - 涉海产品出口展现韧性 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连续4年增长 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同比大增43.2% [3] -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品出口增势突出 显示国际竞争力 [3]
我国首套5万吨千斤顶装船系统交付
中国化工报· 2025-05-07 11:10
据海油工程拉力千斤顶牵引装船系统负责人宋晓修介绍,本次交付的系统由10台1000吨拉力千斤顶、4 台1000吨助推千斤顶、动力站、控制系统和固定锚点组成,按照常规装船摩擦系数计算,最大牵引重量 可达5万吨,一次可拖动近40000辆家用小汽车。千斤顶采用高强合金材料,拉力系数较常规材料提高 20%,装船速度较国际同类设备提升15%。 中化新网讯 4月29日,由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油工程(600583)")牵头研制的我国首 套5万吨级拉力千斤顶牵引装船系统交付,关键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标志着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能 力取得关键突破,对提升我国大型海洋油气结构物装船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大吨位拉力千斤顶系统研发与制造涉及材料力学、液压控制、结构设计等多学科交叉技术,面临高强度 材料稳定性、设备轻量化控制、多顶高速同步控制等行业难题。海油工程联合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 公司成立攻关小组,历时一年多时间,成功攻克10多项关键技术,创新应用"柴油机直驱与负载敏感变 量泵+比例阀控制"和5G物联技术,构建"一中枢多终端"智能控制系统,可实现远程监测维护和高速工 况下毫米级误差控制,作业安全性能提升40%,运维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