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

搜索文档
贸易风险解除,日股“第二波”行情要来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7-30 14:32
美银策略部门上调了对日本股市的年终预测,认为关键的积极催化剂——美日贸易协议和国内财政扩张预期——已经到来。 据追风交易台消息,该机构近日将2025年底的东证指数(TOPIX)目标从2850点上调至3050点,日经225指数目标从40000点上调至43000点。截止发稿, 东证指数上涨0.37%至2919点,日经225指数微跌至40636点。 美银表示,此次上调基于以下几点:首先,美日贸易协议的达成显著降低了不确定性,尤其是对关税影响的担忧。其次,参议院选举后市场对政府扩大财 政支出的预期升温。最后,强劲的资金流入和大规模股票回购构成了有利的供需环境。美银同时将其估值模型中的预期市盈率(P/E)从之前的水平微调 至14.5倍。 美银认为,虽然短期内日本股市可能出现涨势放缓,但盈利预期见底与改善有望支撑年内"第二波"行情。与此同时,国内政局不确定性、美日5500亿美元 对美投资分歧、美方滞胀风险仍需警惕。 盈利见底,第二波行情可期 美银表示,当前日股的上涨模式是市盈率(P/E)的扩张速度超过了每股收益(EPS)的增长。这在历史上并不罕见。回顾2019年(美国贸易协议预期) 和2020年(疫情期间的财政货币刺激) ...
中华交易服务内房股指数下跌0.01%,前十大权重包含万物云等
金融界· 2025-07-29 22:29
指数表现 - 中华交易服务内房股指数当日下跌0.01%报1417.95点 成交额24.91亿元 [1] - 近一个月上涨8.47% 近三个月上涨9.17%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6.00% [1] 指数构成 - 指数追踪港股通范围内内地房地产相关企业 涵盖开发、服务、管理及园区行业 [1] - 基日为2012年3月30日 基点为2000.0点 [1] - 十大权重股中华润置地占比10.41% 中国海外发展9.49% 贝壳-W 8.86% 龙湖集团8.68% 华润万象生活7.62% [1] - 碧桂园服务占4.86% 融创中国4.67% 中国金茂4.12% 万物云3.99% 保利物业3.65% [1] 市场分布 - 指数成分股全部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 占比100.00% [1] - 行业集中度100% 全部属于房地产相关领域 [1]
21专访|民生银行温彬:下半年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有很大空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8 16:49
宏观经济表现 -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6.05万亿元,同比增长5.3%,高于全年5%的目标,体现经济韧性[1] - 经济结构优化: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 10%,研发投入占GDP 2.7%超欧盟水平[3] - 二季度投资增速放缓,需通过重大项目、新质生产力等领域扩大投资[1][3] 外贸形势与政策 - 6月起出口承压,需关注8月美国对盟友15%关税、东盟20%关税及40%转口关税政策影响[4] - 美国进口商因关税不确定性提前订货(如圣诞节订单从9月提前至7月),可能透支四季度出口需求[4] - 中美经贸谈判进展将影响下半年出口增速,需防范外需减少风险[3][4] 消费市场分析 -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家电销售增速超20%,剩余1380亿元补贴待落地,建议优化补贴结构(如倾斜绿色智能产品)并控制节奏[5] - 服务消费潜力大:中等收入群体服务消费占比达60%,老龄化推动健康服务需求[8] - 农村消费偏弱因CPI同比下降0.3%、商业网点密度低(仅为城市1/10)、冷链覆盖率不足40%[9] 房地产行业动态 - 房地产新政后成交量短暂回稳,但4月起70城房价销量转弱,预期未扭转[10] - 政策或推动存量住房证券化(ABS)、专项债融资、绿色金融(低息贷款支持节能改造)等创新模式[10][11] - 数字化工具如区块链可简化"带押过户"流程,降低交易成本[11] 产业升级趋势 - 消费理念升级:从功能需求转向健康低碳(绿色家电)、从观看型转向参与型(体育消费)[8] - 供给端创新:智能家电技术突破(如AI节能冰箱)、服务新业态(社区嵌入式养老)释放长期需求[8] - 传统动能(房地产)占比下降,新动能(高技术制造、数字经济)贡献提升[3]
报告:超九成新西兰在华企业对中国市场前景乐观,看好二三线城市新机遇
第一财经· 2025-07-28 16:12
中新双边经贸关系 - 超九成在华新西兰企业对中国市场前景表示"乐观"或"非常乐观",信心延续体现在盈利预期和电商机遇方面 [1][3] - 2024年中新双边货物贸易额达1433.9亿元,新西兰对华出口883.5亿元,占其总货物出口的25%,带动10多万就业 [3] - 2025年一季度中新贸易总额105.1亿新元,同比增长8.9%,新西兰对华出口62.9亿新元,同比增长12.5% [3] 中国市场潜力与布局 - 51%新西兰在华企业2024年营收增长,50%利润增长,66%预期2025年营收继续上涨 [4] - 62%企业看好中国二线城市,48%看好三线城市,46%计划布局成都,32%聚焦重庆 [4][5] - 43%企业将数字化转型和电商渠道列为"未来增长关键",20%已在中国本地生产或采购产品 [5] 中新自贸协定进展 - 中新自贸协定2008年生效,2021年升级,2024年启动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谈判 [7] - 2025年双方签署商业协议总值超10亿新元,新西兰总理称中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7] - 商界建议优化中国旅客签证审批、加强航空联通,推动自贸协定全面落实 [8] 行业出口数据 - 2024年新西兰31%乳制品、61%木材、24%肉类出口至中国,中国连续11年为新西兰最大货物贸易出口目的地 [3]
报告:超九成新西兰在华企业对中国市场前景乐观,看好二三线城市新机遇
第一财经· 2025-07-28 14:32
中新双边经贸关系 - 2024年6月中国与新西兰启动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谈判,标志着双边经贸关系深化[1][6] - 2025年NZBRiC调研显示超90%在华新西兰企业对中国市场前景表示"乐观"或"非常乐观",较前几年上升[1][2] - 2024年双边货物贸易额达1433.9亿元人民币,新西兰对华出口883.5亿元占其总出口20.6%[2] - 中国连续11年成为新西兰最大货物出口目的地,31%乳制品、61%木材、24%肉类输华[2] - 2024年一季度双边贸易额105.1亿新元同比增8.9%,新西兰对华出口62.9亿新元同比增12.5%[2] 新西兰企业在华经营现状 - 51%受访企业2024年营收增长,50%实现利润增长,66%预期2025年营收继续上涨[3] - 62%企业看好中国二线城市市场,48%看好三线城市,46%计划布局成都,32%聚焦重庆[3] - 20%企业已在中国本地生产或采购产品,较2024年提升13个百分点[3] - 43%企业将数字化转型和电商渠道建设列为"未来增长关键"[3] - 55%企业视"抢占市场份额"为首要机遇,52%认为"更高利润潜力"是未来机会[4] 行业分布与贸易协定 - 调研覆盖食品饮料、教育、科技、服务业等关键行业的60家新西兰企业[1] - 中新自贸协定2008年生效,是中国与发达国家首个全面自贸协定,2021年完成升级[5] - 2024年4月举行服务贸易负面清单首轮谈判,涉及原则、范围等并取得进展[6] - 2025年新西兰总理访华期间签署商业协议总值超10亿新元[6] 区域经济联动 - 西南地区"成渝城市群"成为新兴增长前沿,企业布局从一线城市向中西部扩展[3] - 报告建议优化中国旅客签证审批、加强航空联通,推动自贸协定全面落实[6]
走访上市公司 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系列(二十)
证监会发布· 2025-07-18 17:30
深交所走访上市公司 - 深交所2024年11月起建立常态化走访机制,已完成200余家广东、浙江、江苏、北京、上海等地上市公司走访,聚焦科技创新、应对外部挑战等主题[2] - 走访前全面梳理公司主营业务、财务状况、资本运作等情况,走访中通过实地参观和座谈深入了解企业困难与诉求,一对一解答问题[2] - 推动解决企业诉求150余项,涉及信息披露、并购重组、再融资、股权激励等领域,落实"并购六条"等政策支持企业资本运作[3] 广西证监局走访成效 - 广西证监局联合三级政府部门实现上市公司走访全覆盖,2024年以来牵头走访28家(覆盖率66.67%),自治区领导带队走访5家[7] - 累计收集问题59个,解决44个(办结率74.58%),现场解决产能额度、物流费用调降等问题,集中处理技术研发、政府欠款等诉求[10] - 2024年广西上市公司研发支出63.16亿元(同比+18.62%),22家公司多次分红累计45.33亿元,3家公司连续3年股利支付率超50%[12] 北京证监局系统化走访 - 2025年上半年走访上市公司近200家次(同比+500%),解决诉求200余项(解决率95%),联合深交所走访怡和嘉业等企业[15] - 针对性走访海外业务占比高的科技/生物医药公司、承压房地产企业等,摸排美国政策影响、流动性风险等核心问题[16] - 2025年北京辖区285家上市公司现金分红5800亿元(占全市场36%),68家公司回购股票109亿元,强化市值管理[18] 政策协同与产业支持 - 深交所联合地方政府共商高质量发展举措,宣讲监管政策,要求上市公司杜绝财务造假等行为,提升治理水平[2][4] - 广西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鼓励并购重组和再融资,加速传统行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12] - 北京证监局联合多部门现场办公,协调税务、金融等资源,推动"并购六条""科创板八条"等政策落地[17][18]
浙江国企首批26个“人工智能+”开放场景发布
中国新闻网· 2025-07-18 15:49
人工智能+场景开放 - 浙江省国资委发布首批26个"人工智能+"场景清单,涵盖交通、制造、服务、能源、建筑、金融、新材料、环保8个重点领域 [1] - 开放场景是"人工智能+"专项行动的重要举措,旨在发挥国企需求规模大、产业配套全、应用场景多的优势 [1] - 聚焦战略意义强、经济收益高、民生关联紧的高价值场景,从需求侧推动场景创新,加速人工智能前沿技术落地应用 [1] 合作模式 - 采购应用:国企直接引入合作方成熟技术、产品或服务 [1] - 联合创新:国企与合作方共同研发攻关场景应用技术难题 [1] - 解决方案:由合作方提供涵盖技术、实施、运维的全流程服务 [1] - 场景验证:国企提供实际场景供合作方测试验证新技术或新产品 [1] 开放路径与对接方式 - 线上平台发布与常态化征集:依托浙江省国资委官网等设立"人工智能+"开放场景专区,动态发布更新场景清单 [2] - 线下专场对接与精准匹配:定期组织分行业、分主题的线下场景开放对接会 [2] - 建立合作生态库和长效合作机制:根据场景需求与合作方专长进行匹配推荐、促成对接 [2] 具体案例 - 浙江省交通集团开放"智慧交通实测中试验证平台"场景,聚焦高速公路领域中测试环境不足、工程化落地难等问题 [2] - 邀请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等共同参与,构建实景测试环境、打造中试验证能力 [2] 后续计划 - 持续深挖、动态更新更多高价值、全领域的开放场景资源 [2] - 支持民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机构在浙江国企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开放建设中找到更多合作契合点 [2] - 构建开放协同生态,厚植"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沃土 [2]
社零总额连续下降,北京消费乏力了? 专家:商品消费、服务消费综合性指标 更全面反映消费市场变化
北京商报· 2025-07-17 21:21
北京消费市场结构变化 - 上半年北京市市场总消费额同比增长0.9%,其中服务性消费增长4.7%,社零总额下降3.8%至6734.2亿元 [1][5] - 社零总额统计方式以商品消费为主,需完善为包含服务消费的更全面指标体系 [1] - 居民消费支出稳定增长,上半年北京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2.8%,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增长2.6%和4.3% [5] 商品零售细分表现 - 商品零售6061.6亿元(下降3.8%),餐饮收入672.6亿元(下降3.6%) [5] - 基本生活类和时尚类商品销售较好:粮油食品类(+13.9%)、金银珠宝类(+36.1%)、体育娱乐用品类(+9.3%)、化妆品类(+7.6%) [5] - 家电和文化办公用品受"以旧换新"政策拉动,分别增长4.6%和3.1% [5] - 汽车类和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大幅下降20.0%和24.0%,对社零总额形成显著拖累 [5] 服务消费与新兴业态 - 服务性消费在信息、交通、文化娱乐领域带动下强劲增长,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5.2%,占比达58.9% [7] - "票根经济"延伸多轮消费,如五月天演唱会带动西单更新场商户联动促销 [7] - "它经济"爆发:上半年国内宠物消费773.75亿元(+8.84%),其中服务消费192亿元,北京宠物家庭持续增加 [8] 时尚消费趋势 - 中国消费者对小众品牌接受度达79%,美妆、服饰、家居领域渗透率攀升 [8] - 北京市发布《行动方案》,提出构建首发时尚矩阵,集聚国际品牌并培育本土品牌,支持设立研发中心和总部 [9] 消费转型与政策方向 - 服务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增速显著快于传统商品消费,文商旅融合成为重要路径 [13] - 北京推动服务消费从被动供给转向主动创造,通过文化IP、特色旅游线路等提升体验价值 [13] - 消费统计体系需加快完善,建立覆盖商品和服务消费的分类指标以反映市场变化 [13][14]
2025年内地-香港商会联席会议成功举办
快讯· 2025-07-16 07:45
内地-香港商会联席会议 - 会议于2025年7月15日在北京举行 由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卢金荣 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 香港总商会主席陈瑞娟 香港工业总会常务副主席林世豪等出席并致辞 [1] - 内地和香港贸促机构 商会代表参加活动 [1] 会议意义与机制 - 内地-香港商会联席会议机制自2001年创建以来首次在内地举办会议 意义重大 [1] - 香港是重要的国际金融 航运 贸易中心 也是联接内地和国际市场的重要桥梁 [1] - 香港在金融业 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具有独特优势 [1] 合作优势与前景 - 香港企业的品牌 渠道 技术等优势与内地的产业配套优势结合 能够形成更多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增强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1] - 会议在第三届链博会开幕前夕举办 希望以联席会议及链博会为契机 推动内地与香港企业加强科技产业合作 实现供需适配 相互成就 共同发展 [1] 会议讨论议题 - 两地贸促机构 商会及企业代表就深化科创联动与供应链协同进行深入交流 [1] - 探讨进一步发挥香港独有优势 推动内地与香港工商界携手开拓国际市场新机遇 [1] - 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