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航天
icon
搜索文档
东兴证券晨报-20251015
东兴证券· 2025-10-15 17:31
核心观点 - 银行板块在充分调整后估值吸引力提升,中期分红逐步展开有望吸引长期资金配置,看好四季度估值修复行情[5][7] - 通过复盘SpaceX猎鹰1号火箭研发历程,看好国内商业航天产业链中火箭发动机组件供应商及试验检测服务商的投资机会[9][14] 经济与行业要闻 - 2025年9月CPI同比下降0.3%,但核心CPI同比上涨1.0%,涨幅连续第5个月扩大,为近19个月以来首次回到1%[2] - 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3%,三星市场份额19%居首,苹果出货量同比增长4%,市场份额18%[3] - 2025年全球PC显示面板出货量预计同比增长4%[4] - 前三季度中国登记使用商品条码的智能穿戴相关产品总量达18.1万种,较2020年9月底增长91.4%,年均增长13.9%[4] 公司动态与合作 - 京东宣布与宁德时代、广汽集团合作打造"国民好车",京东将发挥数据与渠道优势[2] - 商汤科技与寒武纪达成战略合作,重点推进软硬件联合优化及国产化AI基础设施构建[2] - 北京大学成功研制出基于阻变存储器的高精度模拟矩阵计算芯片,计算吞吐量与能效较当前顶级GPU提升百倍至千倍[2] - 新凯来子公司发布两款国产电子工程EDA设计软件,产品性能较行业标杆提升30%,硬件开发周期可缩短40%[2] - 极氪001上市订单锁单量迅速破万,创历史日销量纪录,部分版型因电池供应挑战导致交付周期可能延长[4] 银行业分析 - 申万银行指数本周上涨0.28%,跑赢沪深300指数0.8个百分点,板块PB估值为0.67倍,处于2015年以来35.1%的分位数水平[5] - 银行基本面呈现韧性,预计三季度净息差阶段性趋稳,净利息收入有望改善,非息收入中中收延续修复,资产质量预计平稳[6] - 上市银行平均股息率达4.4%,较7月低点提升约64个基点,对长期资金吸引力明显提升[7] - 短期看好具备区位优势和业绩释放空间的优质中小行,以及低估值股份行;中长期看好国有大行及优质区域龙头银行[8] 卫星互联网行业分析 - 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工作条件恶劣,燃烧温度达3000–4000℃,压力高达二百多个大气压,铜合金是主要材料,国内斯瑞新材在推力室内壁行业处于重要地位[10] - 涡轮泵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核心组件,设计难度大,国内国机精工在卫星及运载火箭专用轴承领域市场占有率90%以上[11] - 猎鹰1号火箭研发耗时46个月,其中测试和验收阶段耗时约21个月,占比最高,试验检测是实现火箭重复使用的关键技术[12][13] - SpaceX共进行535次发射任务,成功523次,成功率97.76%,大量试验验证是其高成功率的关键[14]
龙牙×中国火箭:火箭科技将如何赋能战术服装?
环球网· 2025-10-15 17:10
合作与产品发布 - 龙牙战术服装与中国长征火箭公司建立品牌官方合作伙伴关系并合作成立“先进服装技术联合实验室” [1] - 双方联合推出搭载“火箭棉”与“星伞甲”两款火箭科技材料的龙牙雷神三合一冲锋衣5代产品 [1][3][13] - 联合实验室已启动“火箭棉 Pro”材料的研发,预计将于2026年公布 [10] 核心材料技术 - “火箭棉”核心材料为聚酰亚胺(PI),能在-269至400℃甚至短时500℃的极端环境下保持90%以上的强度保持率,具备抗辐射、疏水阻燃特性 [5] - PI材料为国家“十四五”战略性新材料,已实现100%自主知识产权,广泛应用于微电子、电动汽车等领域 [5] - “火箭棉”在潮湿环境中可保持蓬松且保暖能力充足,经久耐用、可机洗、压缩回弹能力强 [6] - “星伞甲”材料具备抗宇宙高低温交替特性,在国标耐磨测试中达到280,000次,为国标要求的28倍 [8] 产品功能与设计 - 龙牙雷神冲锋衣5代具备硬核锁温、强力耐磨、暴雨级防水、7重防风及持久抗静电五大功能 [13] - 产品采用三合一形态设计,外壳可接驳品牌旗下15款内胆,配备10个大口袋、5个袋中袋,总容量堪比背包 [15] - 产品采用224裁片立体剪裁,确保穿着者活动自如 [15] 公司背景与发展战略 - 龙牙战术服装创始人于2011年创立品牌,其前身为2001年成立的铁血网军迷垂直门户 [16] - 公司于2018年创新推出裤装23尺码体系,并在原材料成本上涨环境下坚持“堆料”以优先提升穿着体验 [16] - 公司在采用国际一线品牌面料的同时,持续探索自研科技面料,为与中国火箭的合作奠定基础 [16]
数智技术“扮靓”女性多彩人生——数智赋能妇女和女童成果展现场扫描
科技日报· 2025-10-15 16:45
"在'春蕾科技女孩'项目的支持下,我们前往北京、上海参加了编程机器人等相关研学营,学到了很多 有趣的知识。"李沁函说,希望更多女孩能通过项目走出大山,接触前沿科技,收获丰富人生。 这是数智赋能妇女和女童成果展上的温情一幕。该展览以"数智赋能:平等、创新、共享、发展"为主 题,10月14日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正式开幕。展览是全球妇女峰会配套活动,集中反映了中国在制度 保障、科技创新、文化传承、公益参与以及全球行动中,通过数智赋能妇女和女童发展取得的实践成 果。 来自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的两位初中生马星艳和李沁函,向参观嘉宾介绍了她们研究设计的魔方机器 人。"通过参加'春蕾科技女孩'公益项目,我们学习了机器人编程等课程,在老师的帮助下做了魔方机 器人。"马星艳告诉记者,魔方机器人上部设置摄像头,能扫描魔方外部图像并将其传导至主机,主机 对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并计算出还原魔方的步骤,再指挥机械臂操作还原魔方。 伴随着咔嗒咔嗒的声音,两只机械臂操作着魔方不停转动,十几秒后,魔方即被完整还原。孩子们脸上 露出自豪开心的笑容,而外宾们则纷纷竖起大拇指,大声称赞"太棒了!" 马星艳和李沁函并不是个例。2021年,中国儿童少年基 ...
奋进“十四五”|向深海、深地、深空挺进
央视网· 2025-10-15 04:33
万米海底 "奋斗者"号突破认知边界 不久前,"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太平洋西北部深达9533 米的海沟中,发现了一个绵延 2500 公里的巨大"生命绿洲"。五年来,从南海海沟到太平洋洋 底,"奋斗者"号带着科研团队,勘测足迹覆盖全球多个关键深海区域,为我国探索深海、利用深海打下坚实基础。 流花油田:我国首个自营深水油田油气产量创新高 央视网消息:在人类探索自然的征途上,深海、深地、深空一度是三大空白地带。我们先把目光投向海洋,"十四五"期间,中国从"认识深海"到"利用深 海",一步步向着"海洋强国"建设迈进。 总台记者 何俊儒:我现在在位于深圳东南240公里的流花油田,这里高峰时期一天就能产出1.38万吨原油,到现在为止呢,这里已经累计贡献了超3800万吨 的原油。占据了我国整个深水原油产量的95%以上——可以说,这里就是中国名副其实的"深水油气粮仓"。 深海油气成我国能源供应重要"补给站" 在深海开发中,能源开发的表现尤其突出。前不久,我国首个自营深水油田"流花油田",油气产量再创新高。 五年来,中国海油国内原油产量增长至5861万吨,国内海上原油增产量超1600万吨,占全国原油总增量的比例超过七成,深海油 ...
美“星舰”实施第11次试飞
新华社· 2025-10-14 11:51
据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介绍,此次任务重点对助推器新型着陆燃烧方案、飞船返航轨迹、飞船隔热系统耐 受性等关键技术进行实验和验证。为此,星舰部分隔热瓦片被故意移除,以重点检测"脆弱区域"在再入 过程中的耐热能力。 试飞最后阶段,飞船还模拟了未来返回发射场的飞行路径,进行了动态机动测试和亚音速制导算法验 证。任务旨在为研发下一代"超级重型"助推器以及未来实现飞船返回发射场回收积累关键数据。 "星舰"火箭总长约120米,直径约9米,由两部分组成,第一级是长约70米的"超级重型"助推器,第二级 是"星舰"飞船,两级均可重复使用。该火箭的设计目标是将人和货物送至地球轨道、月球乃至火星。 (完) 新华社洛杉矶10月13日电(记者谭晶晶)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星舰"13日从得克 萨斯州发射升空,实施第11次试飞。火箭第一级和第二级均按预定方案在预定海域受控溅落。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直播画面显示,美国中部时间13日18时23分许(北京时间14日7时23分许),"星 舰"从位于得克萨斯州南部的发射基地升空。两分多钟后,火箭第一级"超级重型"助推器和第二级飞船 成功分离。助推器随后进行了返航制动燃烧,并在墨西哥湾附近海 ...
马斯克二代星舰最后一飞成功了
虎嗅· 2025-10-14 10:53
星舰 V2 的谢幕演出,比预想中更加顺利。 就在刚刚,星舰第 11 次飞行任务圆满完成——15 号助推器再次征战,8 颗星链模拟器完美部署,隔热瓦被故意移除接受极限测试,飞船在印度洋成功完 成溅落。 这是星舰 V2 版本的最后一飞,也是 SpaceX 迈向星舰 V3 时代的转折点。马斯克此前多次表示,星舰是一个持续迭代的系统,而 V3 则是未来实现登陆火 星任务的关键版本。 插个题外话,英伟达 CEO黄仁勋也来到了美国德克萨斯州 Starbase 基地,把即将发货的 DGX Spark 个人超算交到马斯克手上,而早在 2016 年,马斯克就 是首批从黄仁勋手中接过 DGX-1 的团队成员之一。 一、星舰V2的终点,V3的起跑线 本次任务使用的是超重型助推器 15 号(B15-2)和星舰飞船 38 号(S38)。 值得一提的是,B15 助推器曾在第八次任务中成功完成飞行,并顺利执行了标志性的"筷子夹星舰"回收测试。本次再度出场,它搭载的是 24 台来自以往 任务、已完成飞行验证的猛禽发动机。 话不多说,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此次发射的全部过程。首先,位于星舰下方的超重型火箭助推器点燃了全部发动机,开始向太空爬升。 发 ...
时报观察 让民企愿投敢投 为稳投资发挥更大作用
证券时报· 2025-10-14 02:07
最近一段时间,多部门更是密集释放政策信号,构建起支持民间投资的"组合拳"。一方面,民营经济促 进法加快落地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实现动态优化;另一方面,发改委明确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民间 投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鼓励推动民营企业深度参与"人工智能+"行动等。 此外,相关部门正研究在铁路、核电、油气管道等传统垄断领域,设定民间投资参股比例的最低要求。 这无疑将从制度层面,进一步打破民间投资的隐形壁垒。 民间投资是反映经济活跃程度的重要风向标,对稳就业稳经济具有重要作用。相关部门不断鼓励支持民 间投资,既给广大民营企业吃下了"定心丸",让其在关键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也有助于优化市场环境、 增强市场动能,让民营企业愿投、敢投,在稳投资中发挥更大作用,进而成为扩大有效投资的主力军。 近日,在山东海阳,引力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再度成功升空,将3颗商业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这款曾 在2024年1月首飞时创下多项世界纪录的火箭,如今已成为我国中低轨卫星星座建设的重要支撑。几乎 同一时间,在海南文昌,我国首家专注于运载火箭整体装配、测试及重复使用的综合性工厂正式竣工。 值得关注的是,一南一北两地的技术突破,其背后都有民营企业 ...
长三角议事厅·周报|宠物经济崛起,长三角构筑全产业链优势
新浪财经· 2025-10-13 20:32
行业宏观数据 - 中国宠物犬猫饲养量达1.4亿只,首次超过4岁以下婴幼儿数量,宠物产业总规模突破3000亿元 [1] - 上海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达230亿至250亿元,年增速保持在10%至15%,占全国比重近8% [4] - 2024年全国宠物智能设备市场规模突破300亿元,预计2025年渗透率将达30% [4] 上游制造环节 - 长三角已构建国内最大宠物用品制造基地,南通、淮安、滁州、芜湖等地集聚超1200家制造企业 [2] - 江苏淮安市宠物用品出口额达5837.9万元,同比增长40.2%,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市场 [2] - 安徽合肥依托大型综合产业园打通产业链,园区年产值预计可达60亿元 [2] 中游品牌与渠道 - 浙江义乌宠物用品年销售额达30亿元,占全国宠物用品出口总量约15% [3] - 佩蒂股份旗下品牌“爵宴”在2024年“双11”首日4小时内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多次登顶平台零食类榜首 [3] - 上市公司如佩蒂股份、天元宠物、源飞宠物等凭借线上线下融合、社交电商与IP化营销实现业绩双增 [3] 下游服务与科技 - 上海宠物店人均消费达431元,宠物医院384元,宠物殡葬高达816元 [1] - 2023年美团平台新增宠物门店超2.5万家,团购订单量同比增长超60%,上海订单量居全国第一 [4] - 美的、小米、华为等企业推出宠物智能喂食器、陪伴机器人、健康监测设备,推动宠物照护数据化、智能化 [4] 产业链协同挑战 - 产业链呈现“上游在苏皖、中游在浙、消费在沪”空间布局,但各环节间缺乏深度协作 [6] - 上游制造企业多以OEM为主,品牌化和高端定价能力不足,与下游高端服务业联接有限 [6] - 国内宠物保险渗透率不足5%,远低于日本的25%和欧美的30%,且多数仅覆盖意外伤亡 [7] 行业标准与监管 - 宠物医疗、保险、殡葬等领域存在“监管真空”,同一病种在不同城市收费差距可达三倍 [7] - 殡葬领域缺乏无害化处理标准与收费规范,一些地区存在“乱收费”现象 [7] - 多数城市尚未将“宠物友好”纳入系统性城市规划,公共出行、社区活动等基础设施跟不上消费端扩张 [7]
从“宇宙级合影”看创新中国
人民日报· 2025-10-13 11:37
获取"宇宙级合影",反映出我国不断提升的深空探测能力,彰显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天 问二号主要任务目标是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取样并返回地球,此后再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 探测,整个任务设计周期约为10年。这一过程中,要实现弱引力条件下的采样,攻克超远距离测控等难 题,任务周期长、技术难度大、风险高。是更智能的探测器、更可靠的运载火箭、更强大测控通信的共 同托举,让天问二号不负"十年之约",也让中国创新闪耀太空。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从"东方红一号"遨游太空 到"嫦娥家族"书写探月精彩篇章,从建成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到天问二号向小行星进发,中国航天追梦 步履不停,这一切源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信念。当年,我国载人航天从零起步,在挑战中前行,攻 克载人天地往返、空间出舱、交会对接等尖端技术;月背着陆国外没做过,立项时,有人问"要不要冒 这个险",正是摆脱了亦步亦趋"跟跑"思维,嫦娥四号任务才能创造"人类首次"。 国庆节当天,国家航天局发布了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飞行期间获取的探测器与地球合影图像。画面中, 鲜艳的五星红旗、白色的返回舱和远处蓝色的地 ...
从“宇宙级合影”看创新中国(创新谈)
人民日报· 2025-10-13 06:10
获取"宇宙级合影",反映出我国不断提升的深空探测能力,彰显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展 现了持之以恒、孜孜求索,以长期主义、实干精神推动科技创新不断攀登高峰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探索太空的脚步将迈得更稳更远。发射天问二号,火箭入轨精度要求速度达到每 秒11.2千米的同时,速度偏差不能超过1米。研制团队在采用迭代制导技术的基础上,运用末速修正技 术,在分离前实时调整火箭的速度、姿态等,确保满足入轨精度要求。从"嫦娥"揽月到"天问"探火,再 到"羲和"逐日,航天人将每一次叩问太空之旅,当作新任务的起点,持续攀登科技高峰,才有了向更深 更远太空进发的底气。 今天,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深远,这就更加需要我国广大科技人员 坚持"四个面向",心无旁骛搞科研、一心一意谋创新,也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创新 生态,以实干补短板、锻长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伟大事业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天问二号正在浩瀚宇宙翱翔,让我们期待它的更多好消息, 期待创新中国带给我们更多惊喜。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13日 19 版) (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