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计算机通信
icon
搜索文档
8月份金融数据显示 广义货币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
中国证券报· 2025-09-13 07:14
信贷增长支撑因素 - 前8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46万亿元 其中住户贷款增加7110亿元(短期贷款减少3725亿元 中长期贷款增加1.08万亿元) 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22万亿元(短期贷款增加3.82万亿元 中长期贷款增加7.38万亿元 票据融资增加8778亿元)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227亿元 [2] - 制造业贷款投放显著改善 东部省份银行前8月新增制造业贷款占新增对公贷款比重达53% 较2024年全年大幅提升33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景气度较高带动融资需求 [2] - 纺织服装 专用设备 计算机通信等行业景气度处于高区间 投融资需求旺盛 [2] - 圣诞订单旺季推动义乌企业开拓东南亚及南美洲新兴市场 多元化经营融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3] - 暑期消费旺季叠加"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个人消费贷款需求上升 [3] - 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放松非核心区域限购及调整住房信贷政策 上海楼市新政出台一周后成交量显著增长 按揭贷款咨询和签约单量明显增加 [3] 货币供应量表现 - 8月末M2余额331.98万亿元 同比增长8.8% 财政政策发力及社融贷款合理增长形成支撑 [4][5] - 8月末M1余额111.23万亿元 同比增长6% M1与M2剪刀差收窄至2.8% 为2021年6月以来最低值 更多资金转化为活期存款有利于消费投资活动 [5] - 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3.66万亿元 同比增长8.8% 前8月社融增量累计26.56万亿元 同比多增4.66万亿元 [4] - 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前8月达10.27万亿元 同比增加4.63万亿元 对社融增长起到支撑作用 [4] 政策导向与结构优化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实现对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全覆盖 7月末科技贷款同比增长12.5% 绿色贷款增长25.5% 普惠小微贷款增长11.5% 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6] - 政策重点转向优化结构 通过激发金融机构内生动力和市场资源配置优势增强重点领域支持能力 [6]
前8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46万亿元——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稳固有力
经济日报· 2025-09-13 06:03
金融总量指标 - 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1.98万亿元,同比增长8.8% [1] -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3.66万亿元,同比增长8.8% [1] - 人民币贷款余额269.1万亿元,同比增长6.8% [1] - 狭义货币M1余额111.23万亿元,同比增长6%,增速较上月提升0.4个百分点 [2] 政府债券与财政政策 - 前8个月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10.27万亿元,同比增加4.63万亿元 [1] - 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已发行1.9万亿元用于置换隐性债务 [2] - 财政政策发力与货币政策协同支撑社融增速 [1][2] 信贷结构变化 - 前8个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3.46万亿元 [2] - 制造业贷款占比显著提升,某银行前8个月新增制造业贷款占对公贷款比重达53%,较去年全年提升33个百分点 [3] - 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融资需求旺盛 [3] 行业融资需求 - 纺织服装、专用设备、计算机通信等行业景气度较高,投融资需求旺盛 [4] - 圣诞订单旺季推动加工企业开拓新兴市场,融资需求得到满足 [4] - 暑期消费旺季及房地产政策优化带动个人贷款需求上升 [4] 利率与融资成本 - 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约3.1%,同比下降40个基点 [5] - 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1%,同比下降25个基点 [5] - 2020年以来政策利率累计下调9次,LPR显著下降 [5] 经济政策导向 - 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与财政政策形成合力支持实体经济 [1][5] - 直接融资占比从2018年末26.7%提升至2025年8月末31.6% [3] - 政策聚焦经济结构转型与深层次矛盾改革 [5]
8月M1、M2“剪刀差”再创年内新低 更多资金转为活期存款“拿出来花”
上海证券报· 2025-09-13 02:42
金融总量与增速 - 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3.66万亿元 同比增长8.8% 比上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 [2][5] - 广义货币M2余额331.98万亿元 同比增长8.8% 增速与上月持平 [2][5] - 人民币贷款余额269.1万亿元 同比增长6.8% [2][3] 货币结构变化 - M1余额111.23万亿元 同比增长6% 增速环比提升0.4个百分点 [5] - M2与M1剪刀差收窄至2.8个百分点 创年内新低 反映资金活期化趋势 [2][5][6] - 剪刀差收窄表明更多资金转为活期存款 有利于投入消费和投资 [2][6] 信贷支撑因素 - 制造业贷款投放改善 某东部银行前8个月新增制造业贷款占新增对公贷款53% 较去年提升33个百分点 [3] - 纺织服装、专用设备、计算机通信等行业景气度较高 带动投融资需求 [3] - 暑期消费旺季与"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个人消费贷款需求上升 [3] 房地产与政府债影响 - 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出台楼市新政 居民购房需求回暖带动住房贷款增长 [4] - 政府债券余额91.36万亿元 同比增长21.1% 对社融增速形成支撑 [5] - 隐性债务置换专项债发行1.9万亿元 还原后8月贷款增速约7.8% [4] 直接融资与利率水平 - 企业债券余额同比增长3.7% 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同比增长3.4% [5] - 8月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1% 同比低40个基点 [7] - 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利率3.1% 同比低25个基点 [7] 结构性信贷政策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20万亿元 同比增长11.8% [7]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87万亿元 同比增长8.6% [7]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继续发挥牵引作用 增强金融机构支持重点领域能力 [8][9]
深度专题 | “十五五”:产业破局与重构 ——“十五五”规划研究系列之三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9-12 00:03
五年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演变 - 产业结构调整是五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核心目标的关键手段 从"十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均设有明确量化指标 如"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分别要求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比3个和4个百分点 自"十三五"规划起政策重心转向先进制造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细化了研发经费投入和创新等目标 不再提及服务业占比指标 [3][16][94] 规划目标体系演变特征 - 五年规划目标体系从"十二五"的七个部分调整为"十三五"的经济、创新、发展协调性、民生、社会文明、生态环境、制度建设 "十四五"进一步将经济、创新与发展协调性目标整合为"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并强化对改革与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视 [3][10][11][13] - 规划指标设定呈现从粗放到精细的转变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指标逐步淡化 研发费用指标调整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 城镇化率指标细化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十四五"新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目标 [5][28][95] 制造业发展路径转变 - 对制造业的要求从重"量"转向重"质" "十五"与"十一五"规划重视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同时强调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比较优势 "十二五"到"十四五"规划要求从"改造提升"升级为"制造强国" [5][35][40] - 第二产业增长动能从劳动密集型行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切换 2021-2024年间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燃气、汽车等行业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均超过8% [5][44][96] 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 - 对服务业的侧重从金融地产转向信息技术 "十二五"期间金融、批发零售、房地产等行业GDP占比分别提升1.9、1.1和0.8个百分点 "十三五"期间信息传输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GDP占比分别提高1.3和0.7个百分点 2021-2024年间两大行业GDP占比再度均提升0.9个百分点 [6][51][96] - 五年规划高度关注信息技术与网络经济发展 "十四五"规划明确将以往对信息技术的关注升级为"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 [49][50] 十五五规划产业调整方向 - 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将延续"十四五"方向 2025年4月和7月政治局会议均对"新兴支柱产业"作出部署 海洋经济、"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等可能成为重点关注的新兴行业 [7][53][55][97] - 推动供需适配成为调整核心 截至2025年7月PPI已连续34个月同比负增长 工业产能利用率从2021年三季度的77.7%降至2025年二季度的74.9% 中下游民企内卷程度尤为严重 [7][57][97] 服务业发展新机遇 - 服务业发展可缓解转型过程中的结构性失业 2023年文体娱、教育、卫生行业就业占比较历史趋势分别下降6.0、2.8和1.0个百分点 [8][75][98] - 预计将加大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力度 通过优质供给激活服务消费与服务贸易 电信及数字产业、医疗康养、金融位列新一轮试点任务前三 或成为服务业开放核心方向 [85][98] 政策课题研究重点 - 发改委战略规划司2025年课题涵盖科技创新、服务业、社保与发展等领域 科技课题包括独角兽企业、人工智能产业化与应用化、产业数字化及智能化 服务业课题包括服务贸易竞争力、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消费 [4][26] - 中央集体学习涉及人工智能等科创前沿以及服务消费、服务贸易等内容 已勾勒出十五五产业结构调整的部分蓝图 [4][22][23][94]
“十五五”规划研究系列之三:“十五五”:产业破局与重构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10 21:13
过往五年规划产业结构调整趋势 - 五年规划侧重点从三次产业比例转向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例如“十一五”至“十四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指标逐渐淡化,研发经费指标调整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2][3] - 第二产业增长动能从劳动密集型行业转向高新技术产业,2021-2024年间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燃气、汽车等行业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均超过8%[3] - 服务业结构从依赖金融地产转向信息技术驱动,“十三五”期间信息传输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GDP占比分别提高1.3和0.7个百分点,2021-2024年间两大行业GDP占比再度均提升0.9个百分点[4] “十五五”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 科技创新仍是核心方向,重点领域包括人工智能、海洋经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行业,2025年政治局会议部署“新兴支柱产业”[5] - 推动供需适配以破解制造业“内卷”,截至2025年7月PPI已连续34个月同比负增长,产能利用率从2021年三季度的77.7%降至2025年二季度的74.9%[5] - 服务业发展被高度重视,2023年文体娱、教育、卫生行业就业占比较历史趋势分别下降6.0、2.8、1.0个百分点,规划将通过扩大开放激活服务消费与贸易[6] 政策与实施机制 - 地方政府“反内卷”需短期清理违规政策、中长期引导正确政绩观,部分制造业民企占比超50%,需通过政策引导创新升级[5] - 发改委“十五五”课题聚焦科技与服务领域,涵盖人工智能产业化、服务贸易竞争力、生产性服务业等专项方向[2]
月度前瞻 | 8月经济:“景气”分水岭?(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9-03 00:36
需求结构分化 - 外需韧性支撑出口增长,预计8月出口同比增速5.1%,主因美国进口回升周期及新兴经济体投资需求增多,但转口关税可能短期扰动东盟出口[2][11] - 内需表现疲软,商品消费受补贴资金使用限制影响,8月社零同比预计仅4.4%,乘用车零售和白色家电销售额同比分别仅0.8%和2.1%[2][26] - 服务消费表现亮眼,全国迁徙规模指数和国内执行航班架次同比分别增长14.1%和1.6%,服务业投资有效对冲制造业投资下行压力[3][36] 生产景气聚焦出口链 - 制造业PMI回升0.1个百分点至49.4%,生产指数上行0.3个百分点至50.8%,但新订单指数仅微增0.1个百分点至49.5%,显示生产端景气度高于需求端[4][43] - 出口依赖型行业生产指数显著提升,纺织服装、专用设备、计算机通信行业分别上升23.6、8.6和6.8个百分点至57.1%、63.9%和54.6%[4][50] - 高炉开工率和货车通行量同比分别上升3.8和1.6个百分点至4.7%和3.7%,而汽车半钢胎开工率同比回落至-6%,印证出口链生产韧性更强[5][55] 价格延续弱势 - PPI同比预计改善至-2.9%,主因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钢价和煤价同比分别回升10.6和6.4个百分点,且翘尾因素从-1.4%升至-0.7%[6][64] - 中下游产能利用率偏低制约价格传导,中游和下游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4%和74.7%,低于上游的76.7%,导致上游涨价向终端传导受阻[8][74] - CPI同比预计回落至-0.4%,食品价格中猪肉、鲜菜、鲜果环比分别下跌1.9%、8%和4.1%,青年失业率高企进一步压制房租价格[8][80] 整体经济展望 - 8月实际GDP同比增速预计4.8%,名义GDP同比3.6%,经济运行呈现"外需韧性、内需偏弱"格局,生产景气度集中于出口相关产业链[9][91] - 投资结构分化,制造业投资可能进一步下行,但服务业投资在民间投资提速下表现稳健,整体投资增速预计持平前月1.6%[2][36] -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预计5.8%,出口链行业生产表现显著优于内需导向型行业,印证外需阶段性好于内需的判断[5][91]
“月度前瞻”系列专题之二-8月经济:“景气”分水岭?-20250902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02 19:55
需求 - 预计8月出口同比增长5.1%,受外需改善和市场份额提升支撑,但转口关税对东盟出口有短期压力[1][12] - 8月社零同比预计增长4.4%,受国补资金使用限制影响,乘用车零售和白色家电销售额同比仅增长0.8%和2.1%[1][24] - 服务业投资表现较好,1-7月教育民间投资增长1.8%,文体娱增长8.1%,整体投资增速预计持平前月1.6%[2][36] 供给 - 8月制造业PMI回升0.1个百分点至49.4%,生产指数上升0.3个百分点至50.8%,新订单指数仅升0.1个百分点至49.5%[3][42] - 出口链行业生产景气度高,纺织服装PMI生产指数升23.6个百分点至57.1%,计算机通信升6.8个百分点至54.6%[3][48] - 高炉开工率同比升3.8个百分点至4.7%,货车通行量升1.6个百分点至3.7%,工业增加值同比预计5.8%[4][51] 通胀 - 8月PPI同比预计-2.9%,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但中下游产能利用率偏低(中游74%,下游74.7%)制约修复[5][64] - 8月CPI同比预计-0.4%,食品价格环比弱于去年同期,青年失业率高企压制房租CPI[6][68] - PMI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升1.8个百分点至53.3%,出厂价格指数升0.8个百分点至49.1%[5][58] 整体经济 - 8月实际GDP同比预计4.8%,名义GDP同比预计3.6%,主逻辑为外需韧性内需偏弱[6][80] - 风险包括经济转型约束、政策效果不及预期、居民收入增长放缓[6][140]
月度前瞻 | 8月经济:“景气”分水岭?(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9-02 18:15
文章核心观点 - 8月经济呈现外需韧性好于内需的特征 出口在份额提升和外需改善支撑下预计增长5.1% 而内需受补贴资金受限影响趋弱 生产端景气度聚焦出口链行业 通胀因需求偏弱延续低位 预计实际GDP同比增长4.8% [2][4][9][91] 需求分析 - 出口受美国进口回升周期和新兴经济体投资需求支撑 1-6月新兴国家拉动出口增长4.7个百分点 东盟贡献4.4个百分点 加工贸易指标显示韧性 预计8月出口同比增5.1% [2][11] - 内需受国补资金使用限制拖累 多地采取限时限量或摇号发放 8月乘用车零售和白色家电销售额同比仅0.8%和2.1% 设备更新周期结束致制造业投资下行 预计社零同比增4.4% [2][26] - 服务消费因暑期出行高景气支撑 8月全国迁徙规模指数和国内航班架次同比分别增14.1%和1.6% 服务业民间投资提速 教育领域民间投资增1.8% 整体投资增速预计持平1.6% [3][36] 供给表现 - 反内卷政策未对生产形成实质约束 8月制造业PMI回升0.1个百分点至49.4% 生产指数升0.3个百分点至50.8% 新订单指数仅微增0.1个百分点至49.5% [4][43] - 出口链行业生产景气度显著更高 纺织服装PMI生产指数升23.6个百分点至57.1% 专用设备升8.6个百分点至63.9% 计算机通信升6.8个百分点至54.6% [4][50] - 高炉开工和货车通行量同比分别升3.8和1.6个百分点至4.7%和3.7% 汽车半钢胎开工同比回落至-6% 预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5.8% [5][55] 通胀走势 - PPI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低基数支撑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升1.8个百分点至53.3% 钢价和煤价分别涨10.6和6.4个百分点 翘尾因素从-1.4%升至-0.7% [6][64] - 国际油价环比回落3.4% 中下游产能利用率74-74.7%低于上游76.7% 制约价格传导 预计PPI同比-2.9% CPI受食品价格和青年失业率压制 预计同比-0.4% [8][74][80] 行业与区域动态 - 反内卷政策涉及多个行业 光伏玻璃厂商集体减产30% 煤炭行业严查超产 外卖和快递平台被约谈低价竞争 [44] - 各省市国补政策差异显著 河南新疆暂停补贴 广东部分城市限时限量 湖北每月1日集中放券 贵州调整为每周六发放 [36]
“月度前瞻”系列专题之二:8月经济:“景气”分水岭?-20250902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02 18:12
需求分析 - 8月出口预计增长5.1%,受外需改善和市场份额提升支撑[1][15] - 社零同比预计增长4.4%,受国补资金使用限制影响[1] - 乘用车零售和白色家电销售额同比仅增长0.8%和2.1%[1] - 服务业投资表现较好,整体投资增速预计持平前月1.6%[2] - 全国迁徙规模指数和国内执行航班架次同比分别增长14.1%和1.6%[2] 供给分析 - 8月制造业PMI回升0.1个百分点至49.4%,生产指数上升0.3个百分点至50.8%[3] - 纺织服装、专用设备和计算机通信行业生产指数分别上升23.6、8.6和6.8个百分点[3] - 高炉开工和货车通行量同比分别增长4.7%和3.7%[4] - 工业增加值同比预计增长5.8%[4] 通胀分析 - PPI同比预计回升至-2.9%,受大宗商品价格改善和低基数影响[5] - CPI同比预计回落至-0.4%,受食品价格和下游PPI偏弱拖累[6] - 猪肉、鲜菜和鲜果价格环比弱于去年同期[6] - 青年失业率高企对房租CPI形成明显约束[6]
南山总量稳居第一 深汕增速领先
南方都市报· 2025-08-29 07:10
深圳2025年上半年经济总体表现 - 深圳市GDP达18322.26亿元 同比增长5.1% [3] - 各区经济保持平稳运行 二季度增长整体好于一季度 但回升基础需进一步夯实 [2] - 南山区、福田区、龙岗区、宝安区四个区合计GDP占全市总量超70% 对全年经济目标完成有重要影响 [2][4] 各区GDP总量及增速排名 - 南山区GDP总量4980.06亿元居首 福田区2953.15亿元次之 龙岗区2809.67亿元第三 [3] - 7个区GDP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深汕特别合作区以12.4%增速居首 大鹏新区8.7%第二 福田区7.9%第三 [3] - 福田区与龙岗区GDP总量差距从2024年不足50亿元扩大至2025年上半年约143亿元 [3] 工业发展状况 -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 高于全省4.0%增速 [5] - 深汕特别合作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 其中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3% [5] - 南山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 高于全市2.2个百分点 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占其规上工业产值超60% [5] - 光明区、坪山区分别增长7.2%和6.5% 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6] - 龙岗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9% [6] 消费市场表现 -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48.68亿元 同比增长3.5% [7] - 南山区社消零增长13.1%居全市第一 宝安区增长7.2% [7]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等商品零售增长较快 [7] 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0.9% 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5.1%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7% 工业技改投资增长47.1% [8] - 5个区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正增长 南山区以6.5%增速领跑 [8] - 坪山区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83.9% 龙华区增长107.7% [8] - 1-7月全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142.1亿元 年度投资进度达69.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