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

搜索文档
“四川造”十二星将算力送上天 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发射入轨
四川日报· 2025-05-15 08:23
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成功发射 - 本次发射任务代号"021"意指"从0到1"实现全球太空计算星座零的突破 [3][4] - 由国星宇航研发的12颗计算卫星组成"021"任务星座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1][4] - 这是国星宇航"星算"计划首次发射也是之江实验室"三体计算星座"首次发射 [1][4] 星座技术参数与能力 - 单星最高算力达744TOPS(每秒744万亿次计算)整体具备5POPS(每秒5千万亿次计算)在轨计算能力和30TB存储容量 [1] - 12颗卫星均搭载星载智算系统、星间通信系统可实现整轨卫星互联和太空在轨计算 [1][4] - 卫星搭载80亿参数天基模型可对L0-L4级卫星数据进行在轨处理 [1] - "三体计算星座"建成后总算力可达1000POPS(每秒百亿亿次计算) [1] 天地一体化算力网络建设 - "星算"计划将在太空实现2800颗算力卫星组网并与地面超100个算力中心互联构成天地一体化算力网络 [1] - 通过星间激光高速互联和算力分布式调度完成天基计算基础功能的在轨验证 [4] - 实现从"天数地算"向"天数天算"转变满足太空即时计算需求 [5] 技术创新与应用前景 - 采用国星宇航自研智能网联卫星平台配套AI载荷和之江实验室星载智能计算机实现"算力上天、在轨组网、模型上天" [7] - 通过降低数据传输成本和时间延迟提升数据处理效率可应用于应急安全、低空经济等领域 [7] - 太空计算技术将助推产业发展解决传统模式下数据传输带宽限制和效率低下问题 [4][7]
影响市场重大事件:人工智能上太空,我国成功发射太空计算卫星星座;七部门: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将贷款占并购交易价款比例提高到80%、贷款期限延长到10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5 07:41
|2025年5月15日 星期四| NO.1 我国成功发射太空计算卫星星座,人工智能上太空 5月14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太空计算卫星星座发射升空,卫 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我国整轨互联太空计算星座"三体计算星座"正式进入组 网阶段。据介绍,"三体计算星座"是由之江实验室协同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千星规模的太空计算基 础设施。该设施将通过在轨实时处理数据,解决传统卫星数据处理效率瓶颈问题,推动人工智能在太空 的应用与发展。 NO.2 七部门: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5月14日,科技部、央行等七部门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 政策举措》,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发挥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将 促进科技型企业成长作为重要方向,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未来产业,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向现 实生产力转化,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 权投资试点范围扩大到18个城市所在省份,支持保险资金参与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 每经记者|杨建 每经编辑|彭水萍 ...
东吴证券晨会纪要-20250515
东吴证券· 2025-05-15 07:30
报告核心观点 - 中美关税超预期下调,后续贸易框架协定有望年内谈成,权益市场短期或拉升后震荡,债券利率或短期上行但受政策限制 [1][9] - 新动能驱动“科特估”,中国科技企业全球化定价权提升,需筛选“含科量”高的企业 [1][11] - 地方国企债券融资投资由基建地产转向科创,“新增债券”用于科创领域投资规模及占比明显提高 [4][13] - 美国 4 月 CPI 受关税冲击影响尚不明显,Q2 通胀上行压力或被分摊和对冲 [5][15] - 特别国债发行前置或推升 4 月社融增速,二季度实体经济融资向好 [17][19] - 我国科创债市场发展潜力大,未来市场体量或增长,结构向成熟海外市场靠拢 [6][22] - 航天宏图业绩低于预期,拓展数据要素服务,有望业务恢复 [7][24] - 盛业拟配售引入战略股东,新业务拓展有望加速,业绩持续快速增长 [8][26] 宏观策略 宏观点评 20250512:关税超预期下调,股债市场怎么走? -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达成共识,关税下调,出口不确定性降低,后续贸易框架协定有望年内谈成 [9] - 谈判超预期因美国政治和经济压力,关税冲突使美国经济数据不确定性高,其对关税下降诉求更紧迫 [1][9] - 关税调降后,权益市场短期或拉升,后续关注国内经济基本面,五月或震荡,市场风格或双边交易 [9] - 中美贸易谈判进展或短期推动利率上行,但“降准降息”限制利率上行空间,收益率曲线或走陡 [9][10] 宏观深度报告 20250512:新动能驱动“科特估”为资本市场“排头兵” - 关税战是持久战,抑制全球投资与消费需求,科技产业经济占比提升,打开内需新市场 [10] - 中国科技基础设施构建是战略工程,科技赋能提升产品全球竞争力,AI 应用拓展内需生态 [10][11] - 外资关注中国市场,增加持仓并超配,中国科技企业全球化竞争力提升,科技消费有望成“第二增长曲线” [1][11] - 科技股估值逻辑需转变,应筛选“含科量”高的企业,用多维度指标识别硬科技企业 [1][11] 宏观深度报告 20250512:地方国企债券融资都去哪了?——项目投资由基建地产转向科创 - 2025 年 1 - 4 月地方国企公募信用债发行规模同比下降,对项目支持力度有所抬升 [13] - 地方国企“新增债券”用于股权或基金投资规模同比增长,用于基建或地产项目投资规模同比减少 [4][13] - “新增债券”用于“科创领域投资”规模及占比明显提高,科创领域投资成最大投向或影响相关数据指标 [13] 海外周报 20250511:美国 4 月 CPI 前瞻:开始验收关税冲击幅度 - 中美贸易谈判和美英贸易协定提振市场情绪,美债利率回升,美股跌幅收窄,黄金回调 [5][14] - 关税冲突使美国经济数据不确定性高,美联储对降息更谨慎,英国央行降息 [15] - 美英贸易磋商取得成果,中美高层接触释放缓和信号,但后续仍需观察 [15][16] - 多方预期显示关税冲击对 4 月 CPI 影响不明显,Q2 美国通胀上行压力或被分摊和对冲 [5][15] 宏观量化经济指数周报 20250511:特别国债发行前置或推升 4 月社融增速 - 5 月初经济生产端放缓,需求端小幅回暖,地产销售和汽车零售回暖支撑内需,出口短期或缓和 [17][19] - 预计特别国债发行前置推升 4 月社融增速,一揽子金融政策和政府债推动二季度实体经济融资向好 [17][19] 固收金工 固收深度报告 20250514:债券“科技板”他山之石:从海外经验看我国科创债市场建设(市场现状篇) - 美国科创债市场成熟,体量、期限、评级、行业等方面与我国有差异,对高科技产业支持大 [20][21] - 日本科创债市场体量小,期限、利率、评级、行业等有特点,与我国有相似性但“科技含金量”有差异 [21] - 欧洲科创债市场发展快,成熟度高于我国,期限、利率、评级、行业等与我国有不同 [21][22] - 海外与国内科创债估值收益率和利差有差异,我国科创债市场发展潜力大,未来有望改善 [6][22] 行业 推荐个股及其他点评 航天宏图(688066):2024 年年报和 2025 年一季报点评:24 年报业绩低于预期,积极拓展数据要素服务 - 2024 年和 2025 年 Q1 业绩低于预期,因宏观经济和军采影响,经营现金流净额受成本控制影响 [24] - 公司加强核心产品竞争力,推进产业模式升级,强化云平台建设,深化特种应用领域技术研究 [24] - 公司拓展数据要素服务,挂牌数据产品,探索大数据应用,有望业务恢复,维持“买入”评级 [7][24] 盛业(06069.HK):拟配售引入战略股东,新业务拓展有望加速 - 公司公告配售股份,超额认购明显,引战落地奠定合作基础,认可业务增长确定性 [25][26] - 战略股东有望加速新业务拓展,晶泰科技提供技术支持,交个朋友有电商业务协同潜力 [26] - 公司将配售所得款项用于拓展平台科技服务、加大研发投入等,维持“买入”评级 [8][26]
把算力送上天,我国“太空计算”正式进入组网阶段
选股宝· 2025-05-15 07:15
太空计算星座发展 - "三体计算星座"成功发射并进入组网阶段 建成后总算力可达1000POPS(每秒百亿亿次运算)[1] - 星座由之江实验室协同全球合作伙伴打造 规模达千星 通过在轨实时处理数据解决传统卫星数据处理效率瓶颈问题[1] - 传统"天感地算"模式受限于地面站资源和带宽 仅有不到十分之一的有效卫星数据能传回地面[1] - 太阳观测卫星每天产生约500GB数据 但受限于通信能力仅有20GB数据传回地面[1] 行业趋势与规划 - "三体星座"总体规划将2800颗算力卫星组网与地面超过100个算力中心互联互通 构建空地一体化算力网络[2] - 2025年上半年完成"12+1"颗卫星一箭多星发射 2025年全年完成超50颗星座布局[2] - AI+卫星全球正在技术与产业共振 战略意义重大[2] 公司动态 - 开普云与国星宇航通过"星算计划"合作 联合开展太空计算领域关键技术研发[3] - 普天科技加快推动低轨卫星通信类产品研制 面向卫星终端等领域推出自主产品[3]
5位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
经济日报· 2025-05-15 07:09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 中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超过14万家 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4600多家 在产业中发挥强链 固链 稳链的重要作用 [1] 生物制药行业 - 广东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临床运营资深总监夏梦莹与团队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全球领先性的创新药物 近10年为超过1 6万例肿瘤晚期患者提供治疗方案 [1] - 生物制药研发行业国际竞争激烈 团队在双抗药物研发上取得核心开发方案 [1] 工业装备制造行业 - 江苏冈田智能(江苏)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亮专注数控机床核心功能部件刀库 主轴 转台等产品研发生产 2018年带领团队攻克链式刀库核心技术 效率大幅提升 成本大幅下降 [2] - 浙江嘉兴佳利电子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童建喜带领团队突破微波通信领域电子陶瓷材料技术瓶颈 开发出10余款陶瓷材料 应用于5G通信 网络通信 消费类电子及卫星互联网等领域 [2] 储能技术行业 - 上海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葛群团队实现液流电池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量产 建成生产全过程数智化的液流电池产线 推出液流电池脉动式系统集成线 产能效率提升数十倍 [3] 卫星技术行业 - 北京微纳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机热工程部杨兴德带领团队参与多颗卫星总装 实现多个"国内首颗" 在国土监测 应急救灾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3]
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入轨 太空算力有啥用?还面临哪些考验?
央视网· 2025-05-15 06:04
发射任务与卫星技术 - 我国成功发射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首批12颗卫星,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1] - 卫星搭载国星宇航自研智能网联卫星平台,配备之江实验室星载智能计算机和高速路由器等载荷[2] - 每颗卫星具备星载智算系统和星间通信系统,实现太空计算和互联能力,组网后形成全球最强太空计算能力[2] 太空计算系统架构 - 星座通过星间激光高速互联、稳定组网和分布式算力调度,构建开放共享的太空计算系统[4] - 系统将完成建链、组网、成云等天基计算基础功能的在轨验证[4] - 相比传统应用型卫星,算力卫星单星计算能力显著提升,实现卫星间互联互通[4] 行业背景与需求 - 2023年在轨卫星约7000颗,未来3-5年预计增长至8万颗,增幅达10倍以上[5] - 当前太空算力严重不足,导致数据回传效率低、无效数据多、时效性差等问题[7][8] - 计算卫星作为第四类卫星出现,解决遥感卫星孤立运行、仅能地面通信的痛点[8] 应用场景与价值 - 为近地轨道航天器、月球火星探测提供关键算力支持[9] - 将对地观测数据响应时间从月/周/天级缩短至秒级,实现林火秒级监测和低空飞行器实时定位[11] - 支持卫星数据从二维到三维的实时处理,赋能数字孪生、低空导航、机器人训练等场景[11] - 作为太空智能中枢处理深空探测数据,优化任务规划[11] 产业发展前景 - 催生卫星制造、星载AI芯片、星间通信、在轨计算平台等新兴领域[12] - 构建覆盖全球的分布式算力网络,支撑数字孪生、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应用[12] - 预计2035年太空经济规模达1.8万亿美元[12] 技术挑战 - 太空极端环境对计算设备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出高要求[14] - 星间通信需突破高带宽和低延迟技术瓶颈[14]
【帮主郑重】5月14日热门涨停股解读 这几个板块才是真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5-15 00:50
金融行业 - 券商保险板块集体涨停 但龙虎榜显示游资左手倒右手 机构趁机调仓跑路[3] - 农业银行出现缩量创新高走势 历史上八成概率是陷阱[3] - 权重股拉升指数可能不是市场冲锋信号 而是撤退烟雾弹[3] 航运行业 - 中美关税暂停推动航运股上涨 宁波海运4天3板[3] - 上海至洛杉矶集装箱运费一周跳涨1000美元[3] - 中远海发等龙头企业手握长协订单 具备穿越周期能力[3] 化工行业 - 溴素价格半年内翻两倍[3] - 红墙股份17天11板 受新能源车和半导体需求驱动[3] - 部分化工企业订单排至明年春节 生产线24小时运转[3] 科技行业 - 北证50逆势上涨 显示资金开始布局被错杀硬核资产[3] - 华力创通卫星导航芯片进入军方采购体系[3] - 中科曙光液冷服务器获AI巨头大量订单[3] 消费行业 - 智能家居和预制菜赛道受老龄化推动 未来可能出现万亿市值企业[3] 市场操作建议 - 金融股反弹提供减仓机会 不宜恋战[4] - 航运化工回调是布局良机 重点关注宁波海运和红墙股份[4] - 建议保留两成现金 等待美联储会议后的抄底机会[4]
上海瀚讯(300762):2024年报:25Q1业绩实现扭亏,有望受益千帆星座加速部署
华创证券· 2025-05-14 21:4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Q1公司业绩扭亏,营收和业绩回暖,主要因低轨卫星通信业务收入增加且回款情况较好;2024年业绩承压是传统主营业务未恢复到原有水平所致 [7] - 公司重视技术创新,围绕低轨卫星通信完善研发体系,2024年研发费用2.02亿元,研发费用率57.10%,研发人员数量升至377人,占比增至60.61%,还新增场地用于卫星通信载荷研发等 [7] - G60星链部署节奏加快,预计2025年进入密集发射期并启动全球服务,公司深度参与“千帆星座”建设,在低轨卫星通信领域有先发优势,技术和客户关系方面优势明显 [7] - 受下游客户需求释放不及预期影响,下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为10.17、13.64、17.6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45、2.39、3.40亿元,对应EPS为0.23、0.38、0.54元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项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3亿元(同比+12.97%),归母净利润 - 1.24亿元(同比+34.71%);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6亿元(同比+84.41%),归母净利润0.13亿元(同比+231.84%) [2] 主要财务指标 |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353|1,017|1,364|1,765| |同比增速(%)|13.0%|187.7%|34.1%|29.4%| |归母净利润(百万)| - 124|145|239|340| |同比增速(%)|34.7%|217.1%|64.5%|42.7%| |每股盈利(元)| - 0.20|0.23|0.38|0.54| |市盈率(倍)| - 118|101|61|43| |市净率(倍)|6.2|5.8|5.3|4.7|[2] 公司基本数据 - 总股本62,796.58万股,已上市流通股62,796.58万股,总市值138.09亿元,流通市值138.09亿元,资产负债率35.00%,每股净资产3.77元,12个月内最高/最低价29.68/12.83元 [3] 附录:财务预测表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财务数据预测,涵盖货币资金、应收账款、营业总收入、营业成本等项目,以及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财务比率预测 [8]
达华智能(002512) - 002512达华智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4
2025-05-14 19:45
业务技术储备 - 公司研发的高通量卫星通信终端可与海洋牧场多功能平台、深水智能网箱等装备融合,实现养殖数据实时传输 [2] - 联合高校打造的船舶单北斗定位终端产品及系统平台,能掌握海上船舶态势信息,提升安全救助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 [2] - 无深海养殖网箱的技术储备 [3] - 智慧农业成果有农业生产机器人、物联网平台、农产品溯源平台、数字乡村平台等 [4] - AI 算力一体机运用 DeepSeek 大模型,搭载检索增强生成(RAG)的企业综合管理平台,尚未实现销售收入 [5] - 2025 年 4 月展出的水下机器人可应用于捕捞救援、网箱养殖等场景 [6] 业务布局与进展 - 在福建、陕西、安徽、新加坡等地布局卫星等相关产业,业务情况可参阅定期报告 [4] - 收购的华冠光电所属福米科技自 2024 年 10 月起不再纳入公司合并范围,经营情况可参阅定期报告 [4] - 智慧渔港项目搭建现代渔港管理体系,推动渔港、渔船和职务船员管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4] - 子公司海丝卫星业务处于拓展阶段,未形成规模效应 [3] - 合肥九盛卫星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涉及卫星通信服务和卫星技术综合应用系统集成等 [6] - 公司通过拍卖取得超越星途公司 24%股权,该公司主营卫星通信服务等 [7] 战略规划 - 持续聚焦“一网一屏”产业,以信息服务、卫星通信、新型显示制造为核心业务,打造人工智能能力,成为全球领先的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 [6] - 信息服务业务依托人工智能,为政府及企事业提供综合数字化解决方案 [7] - 卫星通信业务打造空天信息基础设施,提供卫星互联网接入和数据传输服务及“卫星 +”行业解决方案 [4][7] - 显示制造业务依托领先能力,打造屏显终端产品矩阵,覆盖多领域 [7] 财务与业绩 - 2025 年 1 季度业绩受市场竞争加剧及存储芯片价格上涨影响,整体营业收入和利润减少 [5] 卫星相关问题 - 目前有东经 89.5、东经 53.6、西经 113 等多份卫星轨位资料 [3] - 子公司海丝卫星及合肥九盛卫星相关发射计划正在推进,有进展将适时披露 [3][5][7][8] - 其它公司发射卫星和组网卫星与达华智能无关 [7] 其他问题 - 无套期保值操作,境外销售收入参考定期报告 [4] - 智慧教室以达华数字屏为主,搭载智慧讲台、纳米黑板等设备,促进师生交互 [6] - 无计划研发海上无人机 [5] - 无把总部迁回中山市的计划 [7] - 定增事项有进展将适时披露 [3][5][8]
将AI送上太空 我国成功发射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
央视新闻· 2025-05-14 16:25
发射任务成功 - 国星宇航成功发射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021任务12颗卫星 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1] - 首发星座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将开启全球"太空计算时代"新篇章 [8] - 这是国星宇航"星算"计划首次发射 也是之江实验室"三体计算星座"首次发射 [8] 技术突破 - 首发星座通过星间激光高速互联、星座稳定组网和算力分布式调度 构建开放共享的太空计算系统 [10] - 星座将完成太空计算系统建链、组网、成云等天基计算基础功能的在轨验证和应用 [10] - 实现特定场景由"天数地算"向"天数天算"转变 满足太空即时计算需求 [10] - 每颗卫星具有星载智算系统、星间通信系统 能够实现整轨卫星互联 [11] - 计算卫星单星最高算力达744TOPS 首发星座具备5POPS太空计算能力 [11] - 星间激光通信速率最大可达100Gbps 星座组网后将形成全球最强太空计算能力 [11] 应用场景 - 卫星搭载80亿参数天基模型 将执行天文科学观测等在轨任务 [11] - 配置对地遥感载荷 探索验证数据实时在轨处理 [11] - 通过降低数据传输成本和时间延迟 提升数据处理效率 [11] - 为应急安全、低空经济、游戏文旅等行业提供卫星三维数字孪生数据和应用服务 [11] - 搭载宇宙X射线偏振探测器 对伽马射线暴等瞬变源进行在轨快速探测 [12] - 实现秒级判断和99%识别准确率 推动太空科学研究范式变革 [12] 战略意义 - 助力我国在全球率先建成太空计算基础设施 [10] - 抢占未来产业前沿赛道制高点 [10] - 突破人工智能领域边界从地面迈向太空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