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

搜索文档
两年没了305亿,“医美茅”掌舵人简军财富大跳水
凤凰网财经· 2025-05-24 19:40
核心观点 - "医美茅"爱美客掌舵者简军财富两年缩水305亿元,从2023年的525亿元降至2025年的220亿元 [2][3] - 爱美客2024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速放缓至个位数,2025年第一季度同比转负 [2][10][11] - 公司3月拟以1.9亿美元收购韩国REGEN Biotech 85%股权,布局再生类医美产品并拓展国际市场 [12][13] 财富变动 - 简军2025年胡润全球富豪榜排名第1251位,财富220亿元,较2023年峰值缩水305亿元 [2][3] - 简军直接持有爱美客31.09%股份,通过三家合伙企业合计控制38.17%股份 [3][4] - 总经理石毅峰财富从2023年170亿元降至2025年73亿元 [4] - 锦波生物杨霞持股市值235亿元超越简军(持股市值跌破200亿元) [5] 公司发展历程 - 2004年成立前身北京英之煌生物科技,2009年推出首款产品逸美打破外资垄断 [6][7] - 核心产品包括嗨体、爱芙莱、宝尼达等,2019年毛利率高达90%-98% [8] - 2020年登陆创业板,市值曾突破1700亿元,被称为"医美茅" [8] - 基于透明质酸钠的皮肤填充剂市占率连续多年国内第一 [9] 财务表现 - 2021年营收14.48亿元(+104.13%),归母净利润9.58亿元(+117.81%) [10] - 2023年营收28.69亿元(+47.99%),归母净利润18.58亿元(+47.08%) [11] - 2024年营收30.26亿元(+5.45%),归母净利润19.58亿元(+5.33%) [11] - 2025Q1营收6.63亿元(-17.9%),归母净利润4.44亿元(-15.87%),毛利率降至93.85% [11] 行业竞争 - "玻尿酸三剑客"格局形成,但巨子生物严建亚夫妇财富315亿元超越该阵营 [5] - 重组胶原蛋白赛道受资本青睐,锦波生物市值440.52亿元 [5] - 国内医美市场增速放缓至10%-15%,监管趋严利好合规龙头 [12] 战略布局 - 收购韩国REGEN Biotech强化再生类产品线,标的公司核心产品为可再生类注射产品 [12][13] - 海外并购被视为打开新成长空间的关键举措 [2][13]
绽媄娅入局“械字号”,一次来自再生医学的降维打击
FBeauty未来迹· 2025-05-23 22:43
行业趋势与市场前景 - 中国医美市场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10%-15%,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800亿元[4] - 医用敷料等械字号产品增长率已超过医美市场整体增速,围术期护理需求激增[4] - 头部国际国内品牌加速布局械字号,"妆械联合"成为护理新趋势[5] - 行业竞争从营销驱动转向技术驱动,市场进入"竞质"理性阶段[5] 公司战略与产品定位 - 佰傲再生旗下绽媄娅以再生医学路径切入械字号赛道,定位"最懂皮肤的科学家品牌"[2][10] - 通过RGD重组胶原蛋白修复棒新品实现医美"降维打击",主打精准黏附与高效修复[10][24] - 构建"RGD胶原修复棒+球PDRN能量棒"妆械CP组合,提供全周期修复解决方案[23] - 依托佰鸿集团DTSS智组装平台和再生医学产业链,形成技术壁垒[30] 核心技术突破 - RGD重组胶原蛋白采用天然4重RGD序列,可精准结合13处活性位点,羟脯氨酸修饰一致率>84%[27][28] - 通过人工RGD修饰提升胶原蛋白靶向性,使Ⅰ/Ⅲ/Ⅳ型胶原含量分别提升92.5%/100%/46.81%[20] - 创新性整合依克多因成分,增强抗氧化应激能力,降低皮肤红区16.03%[19] - 技术突破皮肤屏障修复关键指标:丝聚蛋白提升183.33%,兜甲蛋白提升148.9%[20] 产品功效验证 - 15分钟快速降低皮肤TEWL值20.14%,光泽度提升14.85%[19] - 21天使用后皮肤泛红降低26.94%,IL-1α抑制率达69.29%[19][20] - 对PGE2炎症因子抑制率52.8%,加速创面愈合[20] - 第三方测试显示产品能同步解决医美术后泛红、屏障损伤、黑色素活跃三大痛点[16][21] 商业化进展 - 院线渠道白金系列械字号产品已获成功,拥有多项二类/三类医疗器械储备[10] - 天猫国货新品牌抢先购首日成交榜第二,球PDRN能量棒登液态精华品类TOP12[32] - 5月全域营销曝光量超5亿,联合李佳琦打造技术普惠话题引发行业关注[35] - 科研基因驱动差异化成长模型,完成医美与生美双赛道0-1积累[31][32]
“左手奶茶,右手黄金",业内热议港股新消费热潮
第一财经· 2025-05-23 22:09
港股新消费成为资本市场焦点 - 港股新消费需求如潮玩、茶饮、金饰成为权益分论坛最受关注的话题趋势 [1] - 消费板块显现结构性投资机会 政策支持加码、南向资金持续涌入、Z世代消费习惯变革推动港股新消费板块估值修复和成长突破 [1] - 新消费趋势表现为"左手奶茶 右手黄金" 港股市场汇聚稀缺消费标的包括潮玩IP、金饰、医美、自动驾驶等 这类消费股以服务消费与情绪消费为主导 更贴近Z世代服务消费升级趋势 [1] - 2025年以来南向资金净流入额达6228.67亿港元 非必需消费板块居首 [1] - 中证港股通大消费主题指数市盈率为20倍 但新消费股市盈率普遍更高 泡泡玛特87.5倍 老铺黄金89.7倍 毛戈平56倍 蜜雪集团42倍 [1] 消费板块结构性投资机会 - 需顺应消费趋势变革的"新消费"领域 关注国货品牌崛起、情绪消费、性价比消费及服务消费升级等新兴消费赛道高成长机遇 [2] - 同时关注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分红稳定的传统消费龙头如白酒、家电 其高ROE特性提供安全边际 [2] - 消费板块PE分位数处于近十年低位 机构持仓触底 悲观预期已充分定价 [2] - 居民储蓄率见顶、收入预期改善及财富效应再现有望成为消费板块反转催化剂 [2] - 消费政策加码叠加盈利基数效应 2025年下半年消费板块有望迎来修复窗口 [2] 港股市场韧性及投资方向 - 尽管港股面临外资流出压力 但南向资金持续流入与上市公司回购加码为市场提供韧性支撑 [2] - 恒生指数近三年人民币计价年化收益率达12% AH溢价指数升至134 凸显港股性价比 [2] - 从业绩成长性看 聚焦消费、科技等盈利确定性高行业如国产替代芯片、智能驾驶 [2] - 现金流与派息、经营稳定的红利资产也值得关注 如电信、能源等 [2] A股市场转型与盈利回升 - A股市场正经历从"存量经济"向"新模式"转型 2025年第一季度盈利增速由负转正 新盈利回升周期已启动 [3] - 盈利回升核心驱动力包括全行业库存低位触发的补库存周期、上市公司轻装上阵、二手房回暖带动的地产链修复 [3] - 美国关税战存在逻辑硬伤 不构成A股中长期主要矛盾 [3] - 建议在行业配置中寻找具有向上弹性品种 加大成长性方向配置 重点关注AI赋能制造业、库存周期反转等行业 [3]
三个月暴涨60%!又火了!
格隆汇APP· 2025-05-23 19:27
行业趋势 - 消费板块在政策红利、消费复苏及贸易摩擦驱动下快速上涨,化妆品及医美行业成为焦点[1] - 国货美妆受益于线上线下渠道协同发展,Wind化妆品指数4月7日至今上涨超20%,珀莱雅半月涨幅超20%,丸美生物三个月内股价上涨近70%[1] - 2024年618期间美妆行业全渠道销售额同比增长6.6%,美容护肤销售额388.76亿元(+5.18%),香水彩妆110.73亿元(+12.08%)[5] - 国货品牌增速远超国际品牌,珀莱雅天猫成交额同比增70%,抖音GMV增110%,欧莱雅、雅诗兰黛等国际品牌销售额下滑[6][7] 渠道与营销 - 618大促成为品牌关键战场,2024年预售首小时超13000个品牌成交翻倍,43个品牌破亿元,“亿元俱乐部”品牌数量同比增超50%[4] - 电商平台优化促销策略(如天猫取消跨店满减、抖音推“超值购”),国产美妆优势扩大[8] - 李佳琦直播间国货品牌GMV占比提升至34%,成为新品推广重要渠道[12][13] - 新兴品牌同频通过大促快速崛起,双11拿下天猫快消新商品第一,但618因定价失误遭遇退款[14][15][16][17] 品牌表现分化 - 国货美妆市场份额首次达50.4%,超越国际品牌[20] - 珀莱雅2024年营收破百亿(107.78亿元),净利润增30%,股价涨停[22][24] - 丸美生物2024年营收29.70亿元(+33.44%),净利润3.42亿元(+31.69%),连续九季度双增长[25][26] - 逸仙电商(完美日记母公司)2024年营收33.93亿元(-0.63%),净亏损7.08亿元,累计亏损超65亿[30][31][33] 竞争策略与挑战 - 大单品战略和多品牌矩阵成突围关键,如珀莱雅红宝石精华、彩棠彩妆,丸美三大品牌布局[28] - 研发投入成竞争焦点,华熙生物、贝泰妮研发费用率分别达8.08%、4.97%,丸美更名“丸美生物”强化科技属性[36][37][38] - 行业退货率上升(部分超30%),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加速淘汰[39] - 消费者对科技/原料创新需求提升,60%愿为创新国货买单,马太效应加剧[35][39] 市场展望 - 618大促成为品牌实力试金石,龙头实现销售与资本市场双赢,新兴品牌可借势逆袭[40] - 行业需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应对竞争与消费不确定性,资本市场关注“强者恒强”逻辑[41][42]
董事长口中“医美界的爱马仕” 能否拯救陷入退市危机的江苏吴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3 13:03
公司财务与治理问题 - 控股股东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7.69亿元,涉及三家企业分别占用3.34亿元、2.67亿元和1.68亿元,预计2025年12月31日前通过现金清偿、资产抵债等方式解决 [2][3] - 2025年一季度应收账款从12.96亿元激增至21.71亿元,其中医药业务约4亿元,贸易业务占16-17亿元,公司已采取律师函确认债权 [3][4]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从去年一季度15.89亿元锐减至1.23亿元 [3] - 公司因涉嫌信披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子公司涉嫌骗取出口退税被起诉,年报被出具"非标"意见,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1][2] 医美业务发展 - 2024年医美业务营收3.30亿元同比增长逾40倍,占总营收比重快速提升,核心产品艾塑菲上市首年销售突破3亿元 [5][6] - 已形成童颜针、重组胶原蛋白、透明质酸钠-PDRN等多品类布局,实现再生抗衰注射剂领域全覆盖 [5][6] - 上海东方美谷重组胶原蛋白生产车间建成,2024年12月获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8] - 艾塑菲中国独家代理权有效期至2032年8月28日,公司强调合同具有不可终止的法律效力 [7][8] 行业竞争与供应链 - 爱美客拟以1.9亿美元收购韩国REGEN Biotech 85%股权,可能影响江苏吴中代理权稳定性 [7] - 艾塑菲面临产能短缺问题,韩国原厂新工厂设计年产能120万剂,预计2024年底投产但延期至2024年六七月份 [6] - 公司掌握"艾塑菲"中文品牌知识产权及渠道资源,强调代工厂缺乏品牌建设能力 [7][8]
医美巨头“炮轰”一众券商 称玻尿酸“遭谎言与践踏”
南方都市报· 2025-05-23 10:21
华熙生物指责券商研究报告误导市场 - 公司指责西部证券、安信证券、信达证券等券商研究报告鼓吹透明质酸"过时论",称其结论具有误导性[1][4] - 公司列举华泰证券研报称重组胶原蛋白在美白、抗衰等领域应用场景更广,安全性优于透明质酸[4] - 公司指出西部证券研报称透明质酸修复功效弱于胶原蛋白[4] - 公司认为这些言论与虚假消费者评论形成共振,严重误导市场[5] 透明质酸与重组胶原蛋白技术对比 - 透明质酸是人体天然保湿成分,用于医美填充改善轮廓和皮肤质感[2] - 重组胶原蛋白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合成,用于修复、抗衰、保湿[3] - 公司强调透明质酸与胶原蛋白在细胞外基质中形成三重共生关系[5] 华熙生物与巨子生物竞争态势 - 巨子生物是重组胶原蛋白赛道企业,产品线与华熙生物护肤板块高度重合[9][10] - 华熙生物2024年营收53.71亿元同比下滑11.61%,净利润1.74亿元同比大跌70.59%[10] - 巨子生物2024年营收55.39亿元同比增长57.07%,净利润20.62亿元同比增长42.06%[11] - 华熙生物市值从2021年超千亿缩水至253亿元,巨子生物股价创新高市值突破920亿港元[11] 机构持仓与市场资金流向 - 巨子生物被易方达、华夏等多只基金重仓,锦波生物也受机构青睐[12] - 华熙生物仅在少数基金持仓中出现,机构关注度显著下降[13] - 公司认为2022年是题材切换关键节点,资本追逐重组胶原蛋白概念导致资源错配[12] 行业协会与行业生态 - 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发布倡议书呼吁回归科学本质[8] - 公司表示已与行业协会沟通并获得支持,共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8] - 公司强调反对通过歪曲科学事实进行不良竞争,维护行业生态[14]
王晔院长受邀出席 Juläine发布会,分享抗衰经验,闪耀国际舞台
财富在线· 2025-05-23 09:50
圣博玛集团与Nordberg Medical合作 - 圣博玛集团与Nordberg Medical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联合举办Juläine PLLA面部填充剂北欧区域发布会,聚焦再生医美领域 [1] - 双方合作始于2017年,以"欧洲本土化研发生产+全球化标准"为核心,融合亚洲临床经验与北欧精准医学理念 [4] - 发布会吸引来自瑞典、挪威、芬兰、冰岛等国的80多位顶尖医美医生参与 [2] 艾维岚产品成就 - 艾维岚是中国首个通过NMPA认证的III类医疗器械级PLLA面部填充剂,2021年上市后成为医美领域现象级产品 [6] - 产品颠覆传统占位填充剂理念,创造"医美再生材料"新品类,引导消费者从"改变外形"转向"自然真我"审美观 [6] - 艾维岚提出"紧上填花""活性再生""紧致金标准"等理念,成为"自然安全抗衰再生"代名词 [6] 国际临床经验分享 - 王晔院长在北欧发布会发表《PLLA在皮肤抗衰中的精准应用策略》专题演讲,分享亚洲临床经验 [8] - 通过临床案例和长期随访数据,论证艾维岚在改善面部松弛、容积分布异常及轮廓模糊等问题中的独特优势 [10] - 艾维岚的微球形态能通过缓释乳酸调控基因信号,营造低炎性组织再生环境,适合"骨肉平衡""皮肉贴合"需求 [12] 全球市场拓展 - 艾维岚带领"再生材料"领域崛起,传统占位填充剂市场份额急剧下滑,重塑医美行业格局 [14] - 产品国际化步伐加速,Juläine新品落地北欧市场,合作网络已覆盖亚洲、欧洲核心医美市场 [15] - 未来将进入东南亚、南美、中东、日本和美国市场,目标实现临床技术标准、理念与审美体系的整体输出 [15]
身家超450亿元!陕西富豪夫妇的“流量”生意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3 08:02
核心观点 - 范代娣夫妇凭借450亿元持股市值成为陕西首富,其家族掌控两家上市公司近千亿市值,构建横跨产学研的商业版图[1] - 巨子生物通过"科学家+企业家"模式实现技术商业化,从实验室研发到直播间销售完成关键跃升[5][9] - 公司经历初创期现金流困境后,通过精准把握流量红利(社交电商、超级主播)实现爆发式增长[6][8] - 上市后呈现加速发展态势,但面临二代接班、单一品牌依赖度高(可复美占比87.04%)、销售费用增速超营收等挑战[12][13] 创始人背景 - 范代娣为中国首位生物化工女博士,2000年带领团队研制出重组胶原蛋白技术并获得国家专利金奖[2] - 严建亚2000年离开体制创业,初期用家庭积蓄补贴公司现金流,2003年二次创业进入军工领域[3] - 夫妻分工明确:范代娣专注技术突破,严建亚负责商业运作和资本布局[3][5] 技术研发 - 核心产品基于重组胶原蛋白技术,获得行业首个发明专利授权,相关项目获科技部创新基金支持[3] - 技术商业化路径:实验室小试→中试→工业化生产(2005年建成千万包产能工厂)[3] - 在胶原蛋白功效性护肤品市场排名第一,医用敷料市占率9%排名第二[9] 商业模式 - 初期通过万色城社交电商积累客户流量,2013-2016年新增网点超8,132家[6] - 建立西安创客村分销体系,2019-2021年贡献营收占比分别为52.2%、49.3%、29.3%[7] - 2019年后转向线上直销,收入占比从16.5%提升至41.5%,2021年双十一可复美13分钟成交破亿[8] 资本运作 - 三角防务2017年净利润增长94%,成为家族首个上市公司[6] - 巨子生物IPO前估值193亿元,获高瓴、CPE源峰等投资,薇娅夫妇持股0.86%[11] - 2022年登陆港股后市值突破900亿港元,年内涨幅近70%[13] 财务表现 - 近3年收入超37亿元,毛利率高达87.2%[11] - 营收从2019年9.57亿元增长至2024年55.38亿元,复合增长率42%[12] - 净利率从60.1%下滑至37.4%,销售费用率从9.8%升至34.25%[13] 治理结构 - 范代娣2023年辞任执行董事,女儿严钰博(95后)接任并任首席产品官[12] - 严建亚胞妹严亚娟任高级副总裁,负责质量控制管理[12] - 上市前已终止66家经销商合作以降低渠道依赖[7]
反腐!炮轰!正名!华熙生物在焦虑什么?
北京商报· 2025-05-22 21:30
公司动态 - 华熙生物两度在微信公众号发文回应市场对透明质酸与重组胶原蛋白的讨论,强调透明质酸对胶原蛋白的先导牵引作用[1][4] - 公司指出获批三类医疗器械数量是评估成分安全性和技术壁垒的关键指标,并强调其透明质酸相关医美注射类产品三类医疗器械证数量行业最多[4][5] - 华熙生物认为市场上的重组胶原蛋白产品本质属于多肽,与人体内胶原蛋白存在差异,不应混为一谈[5] 业绩表现 - 2024年华熙生物营收53.71亿元同比下降11.61%,归属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降70.59%[6] - 公司医美业务表现较好,原料业务收入12.36亿元同比增长9.47%,医疗终端业务收入14.4亿元同比增长32.03%[7] - 消费品相关业务收入25.69亿元同比下降31.62%,是业绩主要拖累因素[7] - 2024年一季度营收10.78亿元同比下降20.77%,归属净利润1.02亿元同比下降58.13%[7] 行业趋势 - 医美行业正在快速发展,市场需求增长,服务质量提高[8] - 行业未来需要从"流量驱动"向"价值驱动"转型,需强化监管、技术赋能和科学引导[8] - 市场热点从透明质酸向重组胶原蛋白转移,相关企业股价和业绩表现优异[1][6] 管理变革 - 2024年华熙生物进行管理变革,组织架构升级、薪酬体系变革等费用超过7000万元,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约1.89亿元[7] - 公司2024年3月开展反腐行动,要求贪腐人员在3月31日前主动交代问题,否则移交司法部门[9] - 公司调整高管团队,刘爱华不再担任副总经理职务,徐桂欣与栾依峥改任业务副总裁,同时聘任汪卉、相茂功为副总经理[10]
福瑞达:夯实玻尿酸科技壁垒 发力重组胶原蛋白轻医美赛道
齐鲁晚报· 2025-05-22 21:19
公司概况 - 鲁商福瑞达是国内少数凭借单一成分(玻尿酸)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并实现跨行业多元化布局的企业,在药品、化妆品、食品等领域均取得巨大成功 [1] - 公司带动全球70%以上玻尿酸原料来自中国,形成千亿级产业链 [1] - 目前公司以重组胶原蛋白为第二增长曲线,开启"二次创业" [1] 玻尿酸技术突破 - 上世纪80年代通过微生物发酵法实现玻尿酸工业化制备,将传统动物提取法价格降低90% [2] - 技术突破使中国玻尿酸进军全球市场,打破外企垄断 [2] - 玻尿酸在人体皮肤中含量占50%,具有保湿、舒缓、修复和抗衰等功能 [2] 玻尿酸产业链布局 - 构建涵盖原料、药品、化妆品、功能性食品、医疗器械的完整产业链 [3] - 拥有4个国家科研平台和17个省级科研平台,7个工业生产基地 [3] - 推出爱维、润洁、润舒、施沛特等明星产品,每年帮助百万白内障患者和骨关节患者 [3] 玻尿酸技术创新 - 开发硅烷化、乙酰基嫁接、阳离子基团嫁接等修饰技术,形成多样化玻尿酸原料家族 [3] - 推出10D玻尿酸、透明质酸锌、小分子水解透明质酸等专利成分 [4] - 颐莲玻尿酸喷雾连续多年全国销量第一 [4] 重组胶原蛋白布局 - 2023年12月推出医学美容品牌珂谧,投资亿元建成山东省首条重组胶原蛋白生产线 [6] - 重组胶原蛋白相比动物源具有无病毒风险、高生物相容性等优势,被视为"下一代再生医学材料" [6] - 已完成Ⅰ型、Ⅲ型、Ⅳ型及ⅩⅦ型胶原蛋白技术储备,取得多项专利 [7] 重组胶原蛋白技术进展 - 取得医用级重组胶原蛋白原料准入资质,牵头制定《重组胶原蛋白渗透团体标准》 [7] - 推出Matrix Colla-1愈胶原原料,精准补充多种蛋白成分 [7] - 拥有多个胶原蛋白Ⅱ类医疗器械产品,Ⅲ类产品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7] 行业地位 - 全球玻尿酸产业由中国企业主导,形成"全球玻尿酸看中国,中国玻尿酸看山东"格局 [4] - 公司用40年完成玻尿酸领域从技术突破到全球引领的逆袭 [8] - 在重组胶原蛋白赛道采用"硬科技+重生态"模式开辟新市场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