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零食
icon
搜索文档
良品铺子“一股两卖”的多重疑问:谁在最后一刻拒绝与广州国企签字,谁引入了武汉国资
IPO早知道· 2025-07-18 18:34
核心观点 - 广州和武汉两地国资企业争抢良品铺子控股权,引发市场对"一股两卖"的疑问 [3][4] - 交易过程中存在多个疑点,包括优先权条款争议、签字环节问题、股权冻结风险等 [6][7][12] - 公司治理问题凸显,高层变动频繁,经营面临挑战 [15][16] 交易背景 - 良品铺子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及其一致行动人良品投资与武汉长江国际贸易集团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引入武汉国资作为战略投资者 [3] - 此前宁波汉意已与广州轻工工贸集团签署《协议书》,但后续因股权转让纠纷被广州轻工起诉并冻结79,763,962股股份 [3] - 被冻结股份占宁波汉意持股数的56.46%,相当于上市公司股份的19.89% [13] 交易争议点 - 广州轻工坚持推进此前《协议书》约定的交易,认为拥有优先权条款 [6] - 武汉方面则认为此次收购是当地政府为民企纾困的举措 [6] - 在约定的签字环节,杨红春未出现在签字现场,导致广州轻工认为其违约 [10][11] - 宁波汉意未继续推进与广州轻工的协议签署,导致股份被冻结 [13] 公司治理问题 - 公司高层杨红春、杨银芬、张国强三人沟通陷于僵局 [15] - 2025年3月杨银芬辞任董事长、总经理,程虹出任董事长,杨红春重回管理层任总经理 [15][16] - 中层管理者提出的零食折扣方案因高层变动未能落地 [16] - 公司实控人面临质押股票平仓风险,寻求战略投资方接盘 [16] 交易不确定性 - 股份冻结及诉讼事项可能导致宁波汉意与长江国贸的控制权转让存在不确定性 [13] - 若诉讼迟迟不能解决,长江国贸如何完成控股权变更存疑 [13] - 宁波汉意放弃广州轻工选择长江国贸的原因尚不明确 [17]
徐新又落袋4个亿
投资界· 2025-07-18 15:19
消费并购火爆 - 武汉金控旗下长江国贸以总价14.9亿元收购良品铺子29.99%股权,成为控股股东 [2] - 今日资本出售8.99%股份,套现4.45亿元 [2] - 交易完成后良品铺子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武汉国资委 [5] 股权转让细节 - 宁波汉意及良品投资向长江国贸转让21%股份(72,239,880股和11,970,120股),交易价12.42元/股,总额10.46亿元 [4][5] - 达永有限(今日资本)转让8.99%股份(36,049,900股),交易价12.34元/股,总额4.45亿元 [6] - 长江国贸最终持股29.99%,对应表决权 [6] 公司战略与协同 - 创始人杨红春留任高管,保留重要股东身份 [8] - 引入国资旨在优化供应链、拓展渠道、推动研发创新 [8] - 长江国贸将提供供应链服务、贸易及物流资源支持,构建全链条产业生态 [8] 公司经营与股价表现 - 2020年IPO后营收增速放缓,2024年营收71.59亿元(同比降11%),净亏损4610万元 [9][10] - 2025年上半年预亏1.05亿至0.75亿元,股价从85.22元/股高点跌超80%,市值蒸发280亿元 [10] - 频繁高管变动:2023年杨银芬接任董事长,2024年程虹接任,杨红春复任总经理 [10] 投资方退出情况 - 高瓴2021年起减持,2024年清仓累计套现超13亿元 [11] - 今日资本IPO后累计减持超12%股份,套现超11亿元,此次交易后持股降至9.17% [11]
超四成A股公司半年报业绩预喜
金融时报· 2025-07-18 10:51
整体业绩概况 - 截至7月18日已有1543家A股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报业绩预告其中业绩预喜674家占比超四成包括大幅上升419家扭亏192家预盈7家预增56家 [1] - 业绩欠佳863家包括大幅下降200家虚亏52家预降16家预亏215家增亏196家减亏184家另有6家不确定 [1] 有色金属与化工行业 - 稀土行业表现突出中国稀土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36亿元至1.76亿元上年同期亏损2.44亿元 [1] - 北方稀土预计归母净利润9亿元至9.6亿元同比增长1882.54%至2014.71%扣非净利润预增5538.33%至5922.76% [2] - 广晟有色预计归母净利润7000万元至8500万元同比扭亏主因稀土冶炼分离及永磁材料产销量增长 [2] - 紫金矿业预计归母净利润约232亿元同比增长54%扣非净利润约215亿元同比增长40% [1] - 黄金企业受益价格上行山东黄金预计归母净利润25.5亿元至30.5亿元同比增84.3%至120.5% [2] - 西部黄金预计归母净利润1.3亿元至1.6亿元同比增96.35%至141.66%主因黄金销量及售价增长 [2] 半导体行业 - 澜起科技预计营业收入26.33亿元同比增长58.17%归母净利润11亿元至12亿元同比增长85.50%至102.36% [4] - 瑞芯微预计归母净利润5.2亿元至5.4亿元同比增长185%至195% [4] - 泰凌微芯动联科芯朋微等公司预计同比增幅超100% [4] 民航行业 - 华夏航空预计归母净利润2.2亿元至2.9亿元同比增长741.26%至1008.93% [3] - 深圳机场白云机场等民航企业预计业绩翻倍式增长 [3] 业绩下滑行业 - 钒钛股份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1.8亿元至2.2亿元上年同期盈利主因钒钛产品价格下降及业务模式变化 [5] - 双环科技预计亏损1000万元至1400万元上年同期盈利3.08亿元主因纯碱氯化铵售价大幅下降 [5] - 来伊份预计亏损4700万元至7000万元主因门店结构调整导致直营收入下降 [5] - 中央商场预计亏损700万元至1050万元主因百货零售销售下滑 [6] - 地产建筑装饰等行业上市公司业绩预计续亏或首亏 [6]
7.18犀牛财经早报:年内险企增资发债超740亿元 宗馥莉被起诉后娃哈哈销量骤降
犀牛财经· 2025-07-18 09:44
科创债ETF上市 - 首批科创债ETF正式登陆资本市场 易方达基金、鹏华基金等旗下产品上市交易 信用债ETF增至21只 [1] - 部分基金公司已向中国结算提交科创债ETF纳入回购质押库申请 [1] - 科创债ETF具有交易便利、费率较低、分散风险等优势 可吸引中长期资金流入科技创新领域 [1] 险企资本补充 - 年内险企增资发债规模超740亿元 资本补充需求持续处于高位 [1] - 补充资本方式呈现多元化、市场化趋势 预计未来需求将保持增长 [1] 汽车智能化 - 中国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超50% 位列全球最高 泊车辅助驾驶技术在中高端车型渗透率超20% [2] - 汽车产业竞争力核心向智能与AI底座迁移 2030年前是培育智能驾驶文化关键窗口期 [2] 光伏行业 - 2025年上半年光伏行业深度调整 供需错配导致价格下跌 主产业链几乎全线亏损 [2] - 30家光伏上市公司中仅8家预计扣非净利润为正 行业呈现分化趋势 头部企业业绩改善 [2] 生猪养殖 - 6月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14.3元/公斤 同比跌超20% 但多数上市猪企预计盈利 [3] - 牧原股份等龙头企业实现超十倍增长 成本控制能力成为盈利关键 [3] 暑期档电影 - 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突破35亿元 《聊斋:兰若寺》成为黑马 [4] - 多部类型多样、题材新颖的国产片有望推动票房新高峰 [4] AI医疗诊断 - 多模型AI框架在疟疾诊断中实现96.47%准确率 推动热带疾病诊断应用 [4] 机器人技术 - 新型机器人系统可通过吸收周边材料实现物理"生长"和自愈 开创自主机器发展新方向 [4] 企业动态 - 良品铺子控股股东变更 武汉市国资委将成为实控人 股份转让总价款约10.46亿元 [9] - 寒武纪调整定增方案 募资总额不超过39.85亿元 投向大模型芯片和软件平台项目 [9] - 纵横股份实控人离婚 持股比例由23.41%降至12.00% 仍保持控制权 [9] - 藏格矿业子公司因"锂证"缺失被责令停产 需重新办理采矿证 [11] 美股市场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纳指涨0.74% 标普500涨0.54% 道指涨0.5% [12] - 标普和纳指创收盘新高 台积电ADR再涨3.38% 奈飞财报后一度跌2% [13]
中原证券晨会聚焦-20250718
中原证券· 2025-07-18 09:21
报告核心观点 报告涵盖财经要闻、宏观策略、行业公司研究及重点数据更新等内容,指出中国汽车出口增长、新兴产业专利储备增加等财经动态;认为A股市场短期将稳步震荡上行,建议关注中报业绩超预期且估值合理的成长标的;对多个行业进行分析并给出投资建议,同时提供近期限售股解禁、活跃个股等重点数据[3][8]。 财经要闻 - 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外销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 [3] - 截至今年6月,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7.2万件,是“十三五”末的2.2倍 [3] - 河南省印发政策鼓励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引导资源向新质生产力方向集聚 [3] 宏观策略 - 周四A股低开高走、小幅震荡上行,电子等行业表现好,银行等行业表现弱 [8] - 上证综指与创业板指平均市盈率处于近三年中位数水平,两市成交金额处于近三年日均成交量中位数区域上方 [8] - 中国经济温和复苏,长期资金入市,6月CPI同比回升0.1%,PPI同比降3.6%,美联储降息路径不确定 [8] - 建议采取均衡策略,关注中报业绩超预期且估值合理的成长标的,短期市场以稳步震荡上行为主 [8] 行业公司 零食行业 - 中国零食市场已突破万亿元,未来三年将保持6% - 8%的增长,2026年有望超14000亿元 [14] - 电商和线下超市是核心销售渠道,合计占比68%,零食量贩和品牌门店各占14%、10% [15] - 坚果炒货等品类消费额超1500亿元,迎合健康趋势的品类增长快,传统零食增长慢 [15] - 零食量贩门店超4万家,预计年底达4.5万家,双寡头格局形成,门店以低线市场为主 [16] - 推荐洽洽食品、劲仔食品和盐津铺子 [17] 锂电池行业 - 6月锂电池板块指数上涨15.16%,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132.90万辆,同比增长26.69% [18] - 6月我国动力电池装机58.20GWh,同比增长35.98%,宁德时代等位居前三 [18] - 短期上游原材料价格有差异,维持行业“强于大市”评级,建议关注板块投资机会 [18] 半导体行业 - 6月国内半导体行业上涨6.01%,费城半导体指数上涨16.57% [19] - 5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长19.8%,预计2025年同比增长11.2% [19] - 6月DRAM与NAND Flash月度现货价格环比上涨,预计25Q3 NAND Flash价格持续上涨 [19] - 建议关注AI眼镜产业链核心环节和国内存储器产业链投资机会 [20][21] 基础化工行业 - 6月中信基础化工行业指数上涨6.41%,锂电化学品等子行业表现居前 [22][23] - 6月国际油价上涨,基础化工产品价格下跌态势放缓 [24] - 维持行业“同步大市”评级,7月建议关注农药、有机硅和涤纶长丝行业 [24] 通信行业 - 6月通信行业指数上涨13.15%,强于沪深300等指数 [26] - 1 - 5月电信业务收入累计7488亿元,同比+1.4%,5G移动电话用户占比60.8% [26] - 5月国内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33.0%,预计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0.1% [27] - 维持行业“强于大市”评级,建议关注光通信、电信运营商、AI手机板块 [29] 光伏行业 - 6月光伏板块震荡筑底,多数个股正向收益,光伏治沙规划出台 [31] - 5月国内新增光伏装机92.92GW,同比增长388.03%,出口疲软 [32] - 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刷新,商业化进程加快,建议关注主辅材和新技术企业 [33] 新材料行业 - 6月新材料指数上涨6.91%,跑赢沪深300指数 [34] - 6月基本金属价格多数上涨,5月超硬材料出口量增价减,稀有气体价格稳定 [34][35][36] - 维持行业“强于大市”评级 [36] 电力及公用事业行业 - 6月电力及公用事业指数表现弱于市场,5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4% [38] - 5月规上工业发电量同比增长0.5%,太阳能发电单月新增装机0.92亿千瓦 [38][39] - 维持“强于大市”评级,建议关注大型水电企业 [42] 券商行业 - 5月券商指数上半月补缺,下半月回落,全月上涨1.02%,跑输沪深300 [43] - 预计6月上市券商自营、经纪等业务环比增长,整体经营业绩环比上升 [44] - 建议关注三类上市券商,预计下半年行业经营环境稳中有进 [45] 机械行业 - 6月中信机械板块上涨1.79%,跑赢沪深300指数,部分子行业有涨跌 [46] - 建议配置工程机械、高铁设备等龙头,关注人形机器人等主题投资 [46][47] 重点数据更新 限售股解禁明细 - 航材股份等多只股票近期有限售股解禁,解禁日期为2025年7月17 - 21日 [49] A股十大活跃个股 - 2025年7月17日,北方稀土、拓维信息等为A股十大活跃个股 [51]
靴子落地,良品铺子,卖了
36氪· 2025-07-18 08:02
股权变更 - 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及其一致行动人宁波良品以12.42元/股向长江国贸协议转让8421万股(占总股本21%) 总价10.46亿元 [1] - 达永有限以12.34元/股向长江国贸转让3605万股(占8.99%) 若两项交易完成 长江国贸持股比例将达29.99% [3][4] - 交易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长江国贸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武汉市国资委 [1] 股东结构变动 - 宁波汉意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从35.23%降至17.22% 达永有限持股比例从18.16%降至9.17% [4] - 高瓴资本持股比例从13%降至1.24% 接近清仓 [16] - 宁波汉意所持7979万股(占19.89%)被冻结 因与广州轻工股权转让纠纷 [8] 经营困境 - 2025年上半年预计亏损1.05亿至7500万元 2024年同期盈利5221万元 [19][20] - 2024年营收71.6亿元 较2022年94.4亿元下滑24% [2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7.32亿元 同比下滑29.34% 为近十年单季最差 [22] 行业冲击 - 2023年实施17年来最大规模降价 平均降幅22% 最高45% [11] - 2024年底打假事件严重影响品牌形象 藕粉掺杂木薯淀粉等质量问题被曝光 [10] - 错过量贩零食发展窗口期 投资赵一鸣零食后又退出 失去市场份额 [26] 管理层变动 - 创始人杨银芬2023年底回归任董事长 2025年3月因打假事件辞职 [12][13] - 程虹接任董事长 曾任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 [13] - 多位创始团队成员离职 包括潘继红、张国强等 [17]
巨亏之后,良品铺子大股东要跑了?
36氪· 2025-07-17 21:13
公司市值与业绩表现 - 5年前公司市值达340亿元峰值,当前市值回落至55亿元,缩水84% [2]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亏损7500万-1.05亿元,扣非亏损1亿-1.3亿元,创最差半年报记录 [2] - 2024年收入下降11%,净利率由不足5%转为负数 [7] 控制权与人事变动 - 控股股东宁波汉意筹划控制权变更,创始人团队拟撤离 [3][12] - 2023年11月杨银芬接任董事长兼总经理,2024年3月程虹接任,杨红春再度出任总经理 [3][10] - 管理层更迭频繁反映战略执行困境,14个月内两度更换董事长 [10][11] 经营策略调整 - 2023年启动17年来最大规模降价,平均降幅22%,最高45%,但未能提振收入 [7] - 2024年员工数量从1.1万缩减至7000人,但管理费用等仅降10%,效率提升有限 [21] - 2025年新策略包括拓宽水饮、烘焙品类,线上试水生鲜及农副产品直采 [22] 产品与渠道困境 - 高端定位受挑战,消费者转向"有理由的溢价"或"有品质的低价" [13] - 细分产品线(小食仙、良品飞扬等)未达预期,代工模式导致品控问题频发 [15][16] - 渠道依赖自营门店及电商,缺乏商超布局,受量贩零食店冲击显著 [18][19] 行业竞争环境 - 折扣零食店通过SKU丰富度、价格优势抢占市场,公司零食顽家项目未达预期 [19][20] - 消费理性化趋势加剧,线上流量迁移至社交电商,传统渠道效能下降 [5][18] 费用结构分析 - 2024年销售费用占比达80%,促销费用4.39亿元,职工薪酬3.38亿元 [19][21] - 刚性成本(租金、仓储)占比高,弹性费用压缩空间有限 [21] 供应链与品控挑战 - 农产品加工需高成本品控,如松子筛选需X光检测,成本增加30% [23] - 生鲜品类拓展面临低毛利率与高品控投入双重压力 [22]
【IPO前哨】“南酸枣糕一哥”闯关港股:降价换量,是真香还是真卷?
搜狐财经· 2025-07-17 15:37
公司IPO及募资计划 - 公司近期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计划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中泰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2] - 募资款计划用于扩大产能及储存容量、提升研发能力、线上营销推广、拓展销售网络及一般运营资金 [2] 公司历史及产品结构 - 公司品牌历史可追溯至1979年成立的崇义食品厂,1992年推出首款南酸枣糕,1995年正式成立公司 [3] - 公司专注于南酸枣食品产品,包括南酸枣糕、南酸枣粒、南酸枣软糖、南酸枣凝及南酸枣冻等 [3] - 2024年南酸枣糕贡献了86.7%的收入,南酸枣粒占比9.2%,产品结构高度集中 [6] 行业地位及市场份额 - 2024年以果类零食零售额计,公司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九,市场份额为0.6% [5] - 在南酸枣食品行业占有32.4%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5] 财务表现 - 收入由2022年的2.1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39亿元 [5] - 年内溢利及年内全面收益总额分别为2563.4万元(2022)、2370.5万元(2023)及5319.9万元(2024) [5] - 2022-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47.2%、48.8%及48.4% [6] - 2022-2024年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总收入比重在25%左右 [10] 客户结构及销售策略 - 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提升至38.7%,均为线下经销商 [9] - 2024年最大客户"客户G"收入占比22.9%,合作年限仅1年,推测为零食很忙 [8] - 南酸枣糕每千克平均售价由2022年的41.2元下降至2024年的39.3元 [10] - 2024年末1412名员工中,652名在销售部任职,占比接近一半 [10] 分红情况 - 2022-2024年分别向股东宣派及派付股息约490万元、710万元及1140万元 [7]
巨亏超7500万!“高端零食第一股”,也要卖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7-16 21:58
零食行业动态 - 零食行业进入"收获期",龙头企业估值修复明显,行业洗牌加速进行 [1] - 万辰集团通过切入量贩零食市场实现业绩爆发:2022-2024年营收从5.49亿元跃升至323.29亿元,净利润从4773.65万元增至2.94亿元,股价最高涨幅超1100%,市值突破300亿元 [1] 良品铺子业绩表现 - 2020年上市后业绩持续下滑:2020-2024年营收从78.94亿元降至71.59亿元,净利润从3.44亿元转为亏损4610.45万元 [10][12] - 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净利润亏损0.75亿至1.05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00亿至1.30亿元 [7][9][14]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29.34%至17.32亿元,净利润同比下滑157.85%至-3614.86万元 [12] 良品铺子战略调整 - 2023年底实施大规模降价:300多款产品平均降价22%,最高降幅45%,但未能扭转业绩颓势 [15] - 管理层频繁变动:2023年11月杨银芬接任董事长,2025年3月辞职,程虹接任董事长,4月杨红春重新出任总经理 [15][18][19] - 公司采取关店策略:2024-2025年主动淘汰低效门店,叠加线上渠道流量费用上升导致销售规模下降 [9] 股权变动与资本运作 - 控股股东宁波汉意筹划控制权变更,持股38.22%(市值约21亿元),实控人为杨红春等四人 [3][7] - 股东持续减持:2025年6月达永有限公司减持1%套现4774万元,2023-2024年宁波汉意累计减持2.07% [20] - 上交所因控制权变更事项前股价异常波动发出监管函 [20] 行业竞争分析 - 零食行业竞争从品牌战转向效率战,良品铺子因"代工+贴牌"模式缺乏供应链优势,降价策略导致收入与毛利双降 [15][17] - 高端定位与性价比战略失衡:全面降价削弱品牌溢价,但未能提升用户黏性或供应链效率 [17]
净利下降七成,洽洽食品如何破局
北京商报· 2025-07-16 20:49
业绩下滑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8000万元至9750万元 同比下降71 05%至76 25% [2] - 扣非净利润预计4000万元至5700万元 同比下降79 85%至85 86% [2] - 一季度收入同比下滑13 76% 净利润同比下滑67 88% [2] - 二季度净利润跌幅进一步扩大 [2] 业绩下滑原因 - 原料采购价格上升导致毛利率大幅下降 [2] - 葵花籽采购成本上升和部分坚果原料采购价格上升 [2] - 内蒙古区域连阴雨影响葵花籽霉变率提升 原料产量下降导致价格上升 [2] 采购模式 - 葵花籽原料采用"公司+订单农业+种植户"和代理商合作社采购模式 [3] - 合作采购模式导致对原料供应质量和成本把控能力较弱 [3] - 公司将优化葵花籽原料采购模式 加大直采比例 [3] 提价策略 - 2018年对香瓜子等八个品类提价6%—14 5%不等 [3] - 2021年对葵花子系列产品提价8%—18%不等 [3] - 2022年继续对葵花子系列产品整体提价约3 8% [3] - 2017—2023年毛利率分别为29 89% 31 16% 33 26% 31 89% 31 95% 31 96% 26 75% 提价对毛利率积极影响越来越小 [3] 渠道调整 - 2024年直营渠道收入同比增长38 29%至14 62亿元 占比达20 51% [4] - 直营渠道毛利率同比下降4 32%至25 01% 比经销渠道低4 74个百分点 [4] - 电商渠道毛利率仅19 39% 明显低于线下30%左右的水平 [4] 渠道优化措施 - 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电商毛利率 [5] - 加大对零食量贩系统 会员店以及水果餐饮等新兴渠道的开拓和投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