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住宿餐饮
icon
搜索文档
我为什么反对“4.5天制工作日”?
虎嗅· 2025-05-26 10:08
四川绵阳近日抛出一份提振消费方案,其中"2.5天休假模式"的提法颇引人注目,还上了热搜。 这一设想说新不新,说旧不旧。十年前国务院就曾为这类探索开过口子,如今十余省份文件里都嵌着类 似表述。 政策初衷不难理解:多放半天假,人们多消费,市场添活力。可细究起来,这道政策裂缝里透出的光, 终究没能照进现实土壤。 作为灵活就业者,"2.5天休假模式"于我而言确如隔岸观花。想休便休,休足七日亦无不可,但用粤语 来说,这叫"手停口停",手头一停,嘴巴就得挨饿。 可看着这看似美好的政策,仍忍不住要唠叨两句:任何标榜进步的工作制改革,若沦为少数人的专享, 终究不过是绣花枕头。 改革成败不在概念新奇,而要看绝大多数劳动者能否真正触到政策温度。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即便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对4.5天工作制也选择敬而远之。从全球实践版 图看,4.5天工作制始终未能突破"局部试点"的桎梏。 英国部分企业尝试四天工作制,但尚未上升为国家法定制度;冰岛虽在试点中观察到员工幸福感提升, 却并没有急于大规模推广。 西班牙政府的试点计划运行了多年,还是停留在"计划"层面;新西兰企业的尝试局限于特定行业;再看 看日本部分试行的企业多以"周五 ...
江苏前四个月工业成绩单亮眼
工业经济表现 - 1-4月江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 1% 4月同比增长8% [1] - 装备制造业 高技术制造业 数字产品核心制造业分别增长10 9% 12 9%和11 4% [1] - 计算机 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品业 汽车制造业分别增长14 7% 11 5%和11 6% [1] 固定资产投资 - 1-4月江苏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 2% [1] - 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0 9% 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 7% [1]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1 1% [1] 消费市场 - 1-4月江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91 9亿元 同比增长5 5% [2] - 4月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3 2% 9 1% [2] - 新能源汽车类零售额增长59 7% [2] - 1-4月限额以上批发业 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8 5% 11 3% [2] - 限额以上住宿业 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6 6% 9 3% [2] 工业生产者价格 - 1-4月江苏工业生产者出厂 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 5% 2 3% [2] - 4月工业生产者出厂 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 8% 2 7% [2]
广州端午消费盛宴即将启幕,龙舟文化点燃湾区活力
搜狐财经· 2025-05-23 06:54
消费政策与市场表现 - 广州市积极落实国家提振消费政策 创新打造"羊城消费新八景"品牌 以商旅文体健融合为特色 串联迎春花市 端午龙舟等全城盛事 [1] - 1-5月全市围绕四大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超1000场次 带动消费市场持续升温 [1] - 1-4月广州社零额同比增长4% 增速居一线城市首位 "五一"假期境外游客同比增长35.2% [1] 端午主题活动规划 - 广州作为主会场于5月24日启动"购在中国·2025大湾区消费季"活动 "同船渡·粤韵广州"主题将推出融合传统与创新的消费体验 [3] - 活动结合珠江游船 主题市集 非遗展演等特色内容 包含国际品牌创意龙舟 水上民俗展演 国风游船互动等亮点 [3] - 15个羊城夜市先行区推出夜间狂欢 Livehouse 潮玩市集轮番上演 全城联动打造"龙舟文化+特色消费"狂欢 [3] 餐饮与金融创新 - 重点餐饮商户推出特色"龙舟宴"主题套餐 部分商圈结合数字互动 非遗体验打造趣味消费场景 [5] - 金融机构创新开展"以旧换新送龙舟饭" 探索融合文化传承 消费激励与创新体验的消费新模式 [5] - 餐饮平台企业同步推出主题优惠活动 结合龙舟文化提供专属福利 [5] 旅游与配套服务 - 端午前后广州推出50条"赛事旅游"精品线路 开发过境免签专属旅游线路 [8] - 联合航空公司推出入境游"机票+酒店""机票+景点"等套票和折扣优惠 离境退税商店拓品扩围 更多老字号 国潮新品纳入离境退税范围 [8] - 中国银联推出全新App提供一站式服务 银联 抖音 饿了么 淘宝闪购等平台投入专属补贴资金助力节庆消费 [8]
信贷结构亮点频现,一揽子政策发力赋能经济
第一财经· 2025-05-14 20:06
宏观经济韧性 - 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抬升 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2% 还原地方债务置换影响后超8% [1] - 前4个月人民币计价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4% 美元计价进出口同比增长1.3% 增速较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 [1] - 4月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增速8.1% 高于过去10年季节性均值 对非美国家转口贸易高增速抵消美国加征关税冲击 [1] 信贷结构优化 - 1~4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0.06万亿元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4.31万亿元(同比+11.9%)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71万亿元(同比+8.5%) [3] - 企业贷款占比从2021年63%升至68% 居民贷款占比从37%降至32% 反映资金更多投向实体企业 [4] - 小微企业贷款占企业贷款比重从31%升至38% 制造业贷款占中长期贷款比重从5.1%升至9.3% 房地产建筑业占比从15.9%降至13% [5] 金融政策导向 - 央行聚焦"五篇大文章" 通过利率下行和结构性工具创新激发内需 推动金融总量合理增长 [8] - 科技与消费成为政策主线 再贷款工具持续优化 支持领域随经济转型动态调整 [9] - 5月推出降准降息及结构性工具组合 强化对重点领域信贷支持 政策组合覆盖面和传导效率提升 [8][9] 消费金融发展 - 消费类行业贷款占中长期贷款比重从9.6%升至11.2% 政策重点转向支持高品质消费品供给 [5] - 促消费需供需两端协同 供给端增加高质量消费品 需求端改善就业收入和社会保障 [6] - 消费金融需拓展场景确保贷款真实用途 银行通过下沉服务和理性定价实现可持续发展 [6]
信贷结构亮点频现,一揽子政策发力赋能经济
第一财经· 2025-05-14 18:29
经济金融形势 - 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抬升 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2% 还原地方债务置换影响后超8% [1] - 前4个月人民币计价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4% 美元计价进出口同比增长1.3% 增速较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 [1] - 4月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增速8.1% 虽较前值回落但仍明显高于过去10年季节性均值 [1] - 对非美国家转口贸易保持较高增速 部分抵消美国加征关税冲击 [1] 信贷结构 - 1~4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0.06万亿元 与上年同期持平 [2]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4.31万亿元 同比增长11.9% [2]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71万亿元 同比增长8.5% [2] - 企业贷款占比由63%升至68% 居民贷款占比由37%降至32% [3] - 小微企业贷款占全部企业贷款比重由31%升至38% 大中型企业贷款占比由69%降至62% [3] 行业投向 - 制造业贷款占全部中长期贷款比重由5.1%升至9.3% [4] - 消费类行业贷款占比由9.6%升至11.2% [4] - 房地产和建筑业贷款占比由15.9%降至13% [4] - 金融资源更多投向制造业和科技创新领域 强化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等重点服务消费行业支持 [4] 政策导向 - 央行推出降准降息、创设优化结构性工具等政策组合 [6] - 利率水平下行和结构性工具创新有助于激发有效内需 挖掘重点领域信贷需求 [6] - 科技与消费成为央行政策创新改革的两大主线 [7] - 结构性再贷款工具引导金融资源投向经济转型重点领域 [7]
农民工群体的五点观察
一瑜中的· 2025-05-12 18:53
核心观点 - 2024年农民工群体规模达3亿人,创历史新高,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41% [2][14] - 农民工流动呈现"东部集中但规模放缓"特征,2024年东部净流入4834万人,但较2019年减少450万人 [5][14] - 就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建筑业减少296万人,制造业增加180万人,批发零售增加149万人 [6][17] - 工资增速呈现行业分化:建筑业工资增速提升2.2个百分点至4.6%,制造业提升2.3个百分点至4.1% [8][24] - 消费结构向服务倾斜:2024年随迁儿童入学率提升至94.5%,人均居住面积增长2.9%,文娱支出占比提高 [9][30] 人口流动 - 农民工输出地集中在东部(1.1亿人)和中部(1.0亿人),分别占比35%和33% [5][14] - 输入地以东部为主(1.5亿人),占比51%,但净流入规模较2019年减少450万人 [5][14] - 中部地区净流出减少422万人,显示劳动力留存效应增强 [14] 就业结构 - 制造业吸纳农民工最多(8362万人),占比27.9%,2024年新增就业180万人 [6][17] - 建筑业就业减少296万人,占比降至14.3%,较2021年累计减少1272万人 [6][19] - 第三产业吸纳1.63亿农民工,批发零售业新增就业537万人(2021-2024年) [17][19] 工资水平 - 2024年月均收入4961元,增速3.8%,较全国低1.5个百分点 [8][22] - 建筑业呈现"缩量保价"特征:就业降6.9%但工资增速达4.6% [24] - 制造业实现"量价齐升":就业增2.2%同时工资增速提升至4.1% [24] - 居民服务业表现最弱:就业降2.5%且工资增速仅1.5% [24] 消费特征 - 历史消费结构侧重商品:食品烟酒占比达30-33.6%,高于全国28.2% [9][30] - 服务消费快速提升:随迁儿童入学率从90.9%增至94.5%,居住面积增长2.9% [30] - 文娱支出显著增加:上网占比提升6个百分点至53.3%,朋友聚会提升4.8个百分点 [30] 经济影响 - 2020-2022年农民工GDP增速低于官方数据,对应消费K型复苏 [11][31] - 2023-2024年农民工GDP增速反超,驱动消费下沉 [11][31] - 2025年一季度两者趋同(5.47% vs 5.40%),标志消费分化阶段结束 [11][32]
4月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2
证券日报· 2025-05-12 00:12
中小企业发展指数 - 4月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 2 较3月份下降0 3点 在一季度大幅上升后小幅回落 [1] - 分项指数1升7降 资金指数和劳动力指数处于景气临界值100以上 [1] - 宏观经济感受指数、综合经营指数、市场指数、资金指数、劳动力指数、投入指数、效益指数较3月份分别下降0 9点、0 3点、0 3点、0 2点、0 3点、0 5点和0 2点 [1] - 成本指数由降转升 较3月份上升0 1点 [1] 分行业指数 - 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由降转升 较3月份均上升0 1点 [1] - 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社会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业和住宿餐饮业较3月份分别下降0 6点、0 3点、0 6点、0 3点、0 6点和0 3点 [1] 分区域指数 - 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分别为90 2、89 5、88 8和81 2 分别较3月份下降0 1点、0 5点、0 2点和0 2点 [1] 政策与建议 - 充分发挥现行政策效应 适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 [2] - 总结春节和"五一"假期消费状态 增强扩大国内市场需求的信心和能力 [2] - 借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颁布实施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帮扶解困力度 [2]
5000亿!央行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支持发展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
搜狐财经· 2025-05-10 12:08
政策概述 - 央行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年利率1.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最长使用期限不超过3年 [2] - 政策执行至2027年末,支持领域包括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 [2][6] - 发放对象包括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和5家系统重要性城商行,共26家金融机构 [2][6] 申请主体与支持范围 - 申请主体为养老服务企业和服务消费类企业(如文体娱乐、教育机构等) [6] - 支持领域包括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健康医疗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以及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适老化改造、智慧养老技术应用等养老产业 [6] 申请条件与审核要求 - 贷款需专项用于支持服务消费和养老产业项目,不得挪作他用 [8] - 企业需具备良好的财务状况和信用记录,项目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 [9] - 金融机构需自主审核贷款风险,央行将加强贷款台账核查与监管 [10] 申请流程与操作路径 - 企业向26家合作银行提交贷款申请,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资金用途说明等材料 [12] - 部分地区需通过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系统提交项目信息 [13] - 银行独立决策贷款发放条件与额度,对符合条件的贷款可按本金的100%向央行申请再贷款 [14][15] - 金融机构按季度向央行提交再贷款申请,央行审核后发放资金 [16] 政策亮点与影响分析 - 再贷款利率低至1.5%,显著低于普通再贷款工具,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 [17] - 结合财政贴息政策,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 [18] - 与2022年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相比,额度扩容12倍,支持领域从单一养老扩展至"服务消费+养老"双主线 [19] - 政策执行期至2027年,预计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超万亿元,形成"金融+产业+消费"的良性循环 [21] 地方政府与城投公司的战略机遇 - 城投公司可重点布局社区嵌入式养老综合体、文旅消费新地标、教育服务升级等项目 [22] - 融资模式创新包括REITs扩容和PPP+政策性担保 [23][24] - 产业协同可构建"养老+医疗"、"养老+科技"等生态链 [25]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4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环比下降0.3点
快讯· 2025-05-10 09:13
中小企业发展指数 - 4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 2 较3月下降0 3点 在一季度大幅上升后小幅回落 [1] - 分项指数1升7降 分行业指数2升6降 分区域指数均有下降 [1] 分项指数 - 资金指数和劳动力指数处于景气临界值100以上 [1] - 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下降0 9点 综合经营指数下降0 3点 市场指数下降0 3点 资金指数下降0 2点 劳动力指数下降0 3点 投入指数下降0 5点 效益指数下降0 2点 [1] - 成本指数由降转升 较上月上升0 1点 [1] 分行业指数 - 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由降转升 较上月均上升0 1点 [1] - 工业下降0 6点 建筑业下降0 3点 交通运输业下降0 6点 社会服务业下降0 3点 信息传输软件业下降0 6点 住宿餐饮业下降0 3点 [1] 分区域指数 - 东部地区指数为90 2 下降0 1点 中部地区指数为89 5 下降0 5点 西部地区指数为88 8 下降0 2点 东北地区指数为81 2 下降0 2点 [1]
央行货币政策中的转变:宏观政策重点正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
贝壳财经· 2025-05-09 22:39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核心观点 - 央行政策思路从偏向投资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更加重视消费 [1] - 金融支持消费将成为重点,将研究出台指导性文件并加强重点领域资金支持 [2]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以支持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和养老产业 [3] 消费提振措施 - 国内消费增速放缓但呈现稳步回升态势,金融支持消费仍有发力空间 [2] - 金融机构需加强旅游、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培训、居民服务等重点领域的消费金融服务 [2] - 消费金融服务体系已较完善,金融机构推出多元消费信贷产品激发市场活力 [2] - 财政政策需向养老、育幼、医疗等服务消费倾斜,并强化对重点人群的保障 [8] 政府债务与财政支持 - 中国广义政府总资产相当于GDP的166%,总负债相当于GDP的75%,净资产占GDP的91% [5] - 政府债务扩张有可持续性,主要得益于庞大的国有资产和较低的负债水平 [6] - 一季度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量近1万亿元,有效拉动投资增长 [8] 物价与供需关系 - 促进物价合理回升需扩大有效需求,解决深层次供需结构矛盾 [9] - 部分行业价格跌幅较大,如黑色金属加工和化工行业PPI跌幅超5% [10] - 价格调控思路需从防"哄抬物价"转向防"低价倾销",引导企业以质取胜 [10][11] - 企业应转向技术创新、品牌建设、服务质量等多元化竞争策略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