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石化

搜索文档
年度分红,A股新纪录
证券时报· 2025-05-03 20:14
A股分红总体情况 - 2024年A股共有3720家公司进行现金分红,年度分红总额达2.34万亿元,连续3年突破2万亿元关口[1] - 2024年分红金额占A股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总额的46.32%,同比提升近4个百分点[2][10] - 2018-2024年A股累计现金分红总额分别为1.23/1.32/1.53/1.92/2.13/2.24/2.34万亿元,呈现持续增长趋势[2] 政策推动与制度完善 - 2024年新"国九条"强化现金分红监管,限制低分红公司大股东减持,激励优质分红公司[1][2] - 证监会2024年11月发布市值管理指引,鼓励制定中长期分红规划,增加分红频次[2] - 交易所修改ST规则加强分红要求,推动一年多次分红、预分红等创新方式[5] 行业分红特征 - 银行业分红总额6315.43亿元居首,占行业净利润30.95%[6] - 石油石化/食品饮料/非银金融/通信行业分红金额均超1000亿元,煤炭行业分红金额下降至907.50亿元[6] - 工商银行(1097.73亿)/中国移动(1012.11亿)/建设银行(1007.54亿)位列分红金额前三甲[7] 公司分红表现 - 33家公司年度分红金额不低于100亿元,3家超1000亿元[10] - 郑州银行/岭南控股/赛力斯等实现多年首次分红,工商银行/中国移动等增加中期分红频次[4] - 中国石油(860.2亿)/农业银行(846.61亿)/中国银行(713.6亿)分红金额居前[7] 分红机制与市场影响 - 常态化分红机制逐渐形成,推动市场从短期炒作转向长期价值投资[10][11] - 稳定分红增强投资者获得感,吸引养老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入市[9][11] - 高股息率资产在低利率环境下优势凸显,有望获得持续资金配置[11]
年度分红,A股新纪录!
证券时报· 2025-05-03 19:58
A股分红刷新历史纪录 - 2024年A股年度现金分红规模达2.34万亿元,连续3年站上2万亿元关口,刷新历史纪录 [1][3] - 共有3720家A股上市公司进行现金分红,占已发布年报公司总数的68.95% [1][5] - 2024年分红金额占当年A股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总额的46.32%,同比提升近4个百分点 [3][13] 政策推动分红机制完善 - 新"国九条"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实施风险警示 [1][3] - 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鼓励公司增加分红频次,优化分红节奏,合理提高分红率 [3] - 上交所和深交所修改ST规则,加强对分红的要求 [6] 行业分红特征 - 银行业分红总额达6315.43亿元,占行业净利润的30.95%,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分红超800亿元 [7][8][10] - 石油石化、食品饮料、非银金融、通信等行业分红金额均在1000亿元以上 [8] - 煤炭行业分红金额下降明显,2024年为907.50亿元 [8] 高分红公司表现 - 工商银行、中国移动、建设银行3家公司分红金额超1000亿元 [8][10] - 中国石油、农业银行分红金额超800亿元,中国银行分红超700亿元 [8][10] - 贵州茅台、中国海油、招商银行等分红金额不低于500亿元 [8][10] 分红机制的市场影响 - 常态化分红机制逐渐形成,推动市场从短期炒作向长期价值投资转变 [13] - 稳定分红能为投资者提供可靠现金流,在全球降息背景下更具吸引力 [14] - 红利资产的高股息率优势突出,吸引险资、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 [14]
狂撒2.3万亿!A股分红背后有何逻辑?
中国新闻网· 2025-05-02 15:10
分红规模与参与度 - 2024年A股共有3600余家上市公司公布分红预案,占披露年报企业总数近七成 [1] - 全年累计现金分红超2.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银行、食品饮料、石油石化为前三大分红行业 [3] - 42家上市银行合计分红超6000亿元,工商银行以1097亿元分红规模居首 [3][4] 企业分红特征 - 部分企业分红力度超预期:冀中能源股息率达10.36%,百亚股份股利支付率82.08%刷新行业纪录 [4] - 长期未分红企业实现"破冰":郑州银行、岭南控股、赛力斯等时隔多年首次分红,赛力斯全年分红超20亿元 [4] - 华力创通等公司提前规划未来三年分红,承诺每年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可供分配利润10% [4] 行业与市场影响 - 行业龙头引领分红趋势,新兴行业参与度提升,中小市值公司表现亮眼 [4] - 银行、煤炭(如冀中能源)、汽车(如赛力斯)等行业出现高分红标杆案例 [3][4] - 全A分红稳定性提升或支撑估值水平,增强市场吸引力 [5] 政策与治理导向 - 新"国九条"强化现金分红监管,比亚迪等龙头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回馈投资者 [5] - 分红从业绩附属决策转变为公司治理重要环节,市场回报机制更趋清晰有序 [5]
24年年报和25年一季报分析:TMT和消费25Q1利润同比最强,制造业转正
信达证券· 2025-05-02 13: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A股整体盈利触底回升,2025年一季度全A和全A非金融两油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为3.9%和6.06%,A股ROE已连续3个季度走平 [2][9] - 2025年一季度TMT和消费业绩贡献最大,TMT和可选消费收入同比为正,各板块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均为正,中游制造业归母净利润同比由负转正 [2][20] - 各一级行业存在差异,周期股中上游周期利润恶化,中游周期利润回升,消费各行业利润有改善,TMT各行业中计算机和传媒归母净利由负转正 [2][2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A股整体季报分析:盈利触底回升 - 2023 - 2024年全A和全A非金融两油归母净利润整体偏弱,2024年全A非金融两油归母净利润24年年报累计同比为 - 11.95%,2025年一季度全A和全A非金融两油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为3.9%和6.06% [2][9] - A股ROE已连续3个季度走平,可能意味着2021 - 2024年的盈利下降周期逐渐触底 [2][9] - 创业板业绩最强,科创板业绩最弱,这与板块构成差异有关,科创板中电子板块占比较高 [12] 大类行业对比:TMT和消费对全A的累计净利润增速贡献最大 - 2025年一季度,上游周期和TMT是全A收入占比最大的两个分类行业,分别为25%和22%,利润占比分别为15%和10%;金融地产收入占比15%,利润占比高达47%;可选消费和必选消费收入占比和利润占比比较匹配 [2][16] - 2025年一季度,TMT和可选消费收入同比为正,其它板块收入同比为负;各板块2025年Q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均为正,TMT板块25年Q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25%,可选消费板块归母净利润同比14.32%,其他大类板块增速较慢 [2][20] - 中游制造业归母净利润同比由2024年全年的 - 42.66%企稳修复为2025年Q1同比 + 3.21%,对利润的拖累结束,可能预示着制造业产能格局逐渐开始企稳;中游制造业ROE由快速下降转变为底部企稳,消费和TMT的ROE过去2年整体偏强,2023 - 2024年可选消费强,最近1年必选消费ROE明显回升,TMT行业的ROE缓慢回升 [2][21] 各一级行业差异分析 - 周期股中上游周期(煤炭、石油石化)利润有所恶化,钢铁、有色、建材等中游周期利润回升;电力设备利润同比依然为负,但增速明显收窄,机械设备增速大幅转正 [2][28] - 2025年一季度可选消费(家电、汽车、社服)归母净利增速较高,必选消费增速较低,但也出现了改善 [2][28] - TMT各行业中,2024年计算机和传媒归母净利负增长,2025年一季度已转为正增长,电子和通信2024年归母利润同比增速较高,与2025年一季报归母净利增速基本持平 [2][28] - ROE改善幅度较大的行业为农林牧渔、有色、家电、钢铁;ROE降幅较大的行业为煤炭、房地产、美容护理、医药生物;ROE在2025年Q1首次环比改善的行业有钢铁、建材、机械、计算机,ROE连续多期走高的行业是有色、电子、传媒、农林牧渔、非银、公用事业 [31]
主动型债券基金25Q1季报分析:债券持仓规模减少,久期杠杆双回落
光大证券· 2025-05-01 17: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以Wind开放式短期纯债型基金、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和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为统计口径,分析25Q1主动型债券基金的季度表现与债券持仓情况,发现市场规模有缩有扩、业绩下滑、杠杆率和久期双降、持仓有增有减,不同类型信用债在持仓市值、剩余期限和收益率等方面呈现不同变化[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5Q1主动型债券基金市场总览 - 市场规模: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市场公募开放式债券型基金3808只,环比增41只/1.1%;市场规模10.07万亿元,环比减0.48万亿元/4.6%;基金份额9.03万亿份,净赎回4379.80亿份/4.6%。纯债基金、被动指数债基净赎回,规模收缩;混合债基、可转债基金、增强指数债基净申购,规模扩张[13][14] - 业绩表现:2025年一季度债市利率上行致价格下跌,债券基金业绩下滑。短期纯债基金、中长期纯债基金、混合一级债基和混合二级债基单季度加权平均回报率分别为0.14%、 - 0.12%、0.20%和0.65%,较上季度末环比分别减少88.2BP、192.8BP、186.5BP和114.8BP[21] - 杠杆率和久期: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短期纯债基金、中长期纯债基金、混合一级债基和混合二级债基单季度加权平均杠杆率分别为111.81%、121.73%、112.93%和114.32%,较上季度末环比分别减少2.16、0.36、5.33和2.13个百分点;加权平均久期分别为0.96年、2.84年、3.15年和2.76年,较上季度末环比分别减少0.33年、0.21年、0.34年和1.28年[24] - 债券持仓:截至2025年一季度,主动型债券基金债券持仓市值99,985.14亿元,较上季度环比减4.38%,除国债持仓市值增2.85%外,其他债券品种持仓市值均收缩,同业存单、资产支持证券减持比例居前[26] 主动型债券基金重仓信用债分析 城投债 - 重仓区域分析: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主动型债券基金重仓城投债市值483.46亿元,环比增持22.05亿元。浙江、江苏持仓市值领先,25Q1增持浙江、天津等区域,减持北京、吉林等区域。平均剩余期限2.48年,环比减少0.20年,辽宁、西藏等区域拉长,上海、江西等地缩短。平均估值收益率2.21%,环比上行15.09个BP,多数省份收益率上行,仅贵州、青海、云南、广西4个省份下行[30][31] - 重仓主体分析: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主动债基主要持仓城投主体为吉林高速集团、天津城投集团等信用评级为AAA、AA + 的高评级主体,行政级别以地市级为主。天津城投集团、河南航空港等主体四季度被增持幅度居前[33] 产业债 - 重仓行业分析: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主动型债券基金重仓产业债市值1615.99亿元,环比增持43.78亿元。非银金融、公用事业等行业持仓规模居前,25Q1增持建筑装饰、石油石化等行业,减持非银金融、煤炭等行业。平均剩余期限2.06年,环比增加0.15年,石油石化、农林牧渔等行业拉长,通信、传媒等行业缩短。平均估值收益率2.12%,环比上行25.20BP,各行业平均收益率全面上行[35][36] - 重仓主体分析: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主动债基主要持仓产业主体为中央汇金、国家电网等AAA级央国企,非银金融、交通运输等行业主体被大规模重仓。中国中化、国家电网等主体被增持幅度居前[38] 金融债 - 重仓品种分析: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主动型债券基金重仓金融债市值5743.10亿元,环比增持105.69亿元,普通商金债和TLAC债券占据主要规模。25Q1大幅减持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大幅增持TLAC债券;减持证券公司公司债,增持其他类型债券;增持保险公司次级债和永续债。平均剩余期限3.31年,环比减少0.20年,商业银行TLAC债券期限拉长,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保险公司次级债缩短。平均估值收益率1.99%,环比上行29.47个BP,各类型金融债平均收益率普遍上行,保险公司次级债上行幅度超50BP[40][41] - 重仓主体分析: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主动债基主要持仓金融债主体为农业银行、光大银行等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国泰海通证券、平安人寿保险和招商证券持仓规模居前。民生银行、农业银行等被增持幅度居前[43]
4月30日电,印度石油公司高管表示,计划到2030年投资高达1万亿卢比扩大石化产能。
快讯· 2025-04-30 18:23
智通财经4月30日电,印度石油公司高管表示,计划到2030年投资高达1万亿卢比扩大石化产能。 ...
中国石油(601857):上游板块逆势增长,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3%
国信证券· 2025-04-30 17:3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4][6][2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3%,业绩超预期,营收7531.1亿元(同比-7.3%,环比+10.5%),归母净利润468.1亿元(同比+2.3%,环比+45.6%),扣非归母净利润465.6亿元(同比+1.7%,环比+22.3%),在布伦特原油均价同比下降8.9%情况下归母净利润逆势增长 [1][7] - 油气业务坚持高效勘探、效益开发,加快新能源业务发展,2025年第一季度油气与新能源板块经营利润460.9亿元(同比+7.0%),油气当量产量467.0百万桶油当量(同比+0.7%),风光发电量16.8亿千瓦时(同比+94.6%) [2][10] - 炼化、成品油销售板块需求承压,加大化工新材料研发、营销力度,2025年第一季度炼油、成品油销售板块经营利润分别为45.5亿元(同比-34.7%)、50.4亿元(同比-25.4%),化工板块经营利润8.4亿元(同比-26.9%),新材料产量80.0万吨(同比+37.5%) [3][12][14] - 发挥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天然气销售量效齐增,股东增持彰显信心,2025年第一季度天然气销售板块经营利润135.1亿元(同比+9.7%),销售天然气864.4亿立方米(同比+3.7%),控股股东计划12个月内增持公司A 股、H 股28 - 56亿元 [4][1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3,011,012|2,937,981|2,939,755|2,984,351|3,027,086| |(+/-%)|-7.0%|-2.4%|0.1%|1.5%|1.4%| |净利润(百万元)|161144|164676|167351|170910|173943| |(+/-%)|7.9%|2.2%|1.6%|2.1%|1.8%| |每股收益(元)|0.88|0.90|0.91|0.93|0.95| |EBIT Margin|8.8%|8.4%|9.8%|9.8%|9.8%| |净资产收益率(ROE)|11.1%|10.9%|10.6%|10.5%|10.4%| |市盈率(PE)|9.0|8.8|8.7|8.5|8.4| |EV/EBITDA|5.4|5.4|5.0|4.7|4.5| |市净率(PB)|1.00|0.96|0.92|0.89|0.87|[5] 可比公司估值表 |公司代码|公司名称|投资评级|EPS(元)(2024)|EPS(元)(2025E)|EPS(元)(2026E)|PE(2024)|PE(2025E)|PE(2026E)|PB(2025E)| |----|----|----|----|----|----|----|----|----|----| |601857.SH|中国石油|优于大市|0.90|0.91|0.93|10.0|8.7|8.5|1.0| |600938.SH|中国海油|优于大市|2.90|2.99|3.09|10.2|8.4|8.1|1.6| |0857.HK|中国石油股份|无评级|0.90|0.93|0.94|6.3|5.8|5.8|0.7| |0883.HK|中国海洋石油|无评级|2.90|2.97|3.06|6.1|5.2|5.1|1.0|[22] 财务预测与估值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展示了2023 - 2027E各年相关财务数据,如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应收款项、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 [23] - 关键财务与估值指标显示各年每股收益、每股红利、ROIC、ROE等情况,如2025E - 2027E每股收益分别为0.91、0.93、0.95元 [23]
前海开源基金:旗下产品3年亏损30亿,收取1.8亿管理费
搜狐财经· 2025-04-30 16:13
基金业绩表现 - 前海开源国家比较优势混合A过去3年多累计亏损超30亿元,同时收取管理费1.8亿元 [1][13] - 2025年一季度净值下跌3.63%,跑输业绩比较基准2.6个百分点 [3][7] - 过去六个月、一年、三年回报分别为-7.98%、-3.58%、-29.66%,均明显跑输业绩基准 [4][7] 投资组合分析 - 股票投资金额为24.55亿元,占基金总资产的90.52%,仓位较上一季度上升 [9] - 重仓行业为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石油石化,前十大重仓股占净值比例超70% [9][10] - 前五大重仓股为贵州茅台(9.95%)、泸州老窖(9.52%)、中国海油(9.50%)、五粮液(9.41%)、宁德时代(9.20%) [10] 基金经理操作 - 基金经理曲扬自2014年7月任职,现任公司副总经理兼权益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 [8] - 一季度降低电信行业配置,增加消费行业比例,重点配置消费、高端制造、能源等方向 [10] - 持仓以股东回报良好的优质公司为主,追求持续稳定的超额回报 [10] 公司背景 - 前海开源基金2013年1月成立于深圳前海,股东包括开源证券等机构 [17] - 该基金成立于2015年5月,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70%+中证全债指数30% [3]
2024年A股上市公司年报榜单揭晓
Wind万得· 2025-04-30 14:53
业绩总览 - A股2024年年报披露收官,5402家上市公司全年营收71.92万亿元,同比下降0.23%,归母净利润5.21万亿元,同比下降2.98% [2] - 4029家实现盈利(占比75%),2567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8%),其中548家增幅超100%,359家增50%-100%,1660家增幅低于50%,2835家净利润同比下滑 [2] - 创业板、深证主板和科创板营收同比增速较高,分别为2.68%、0.25%和0.24%,但除上证主板外,其余板块净利润均下滑,科创板降幅最大(-39.76%)[4][6] 行业表现 - 信息技术板块营收增长11.0%位居首位,金融和可选消费板块营收增速均超5% [9][11] - 日常消费行业净利润同比增27.4%,金融行业增9.0%,信息技术行业增8.1%,房地产行业净利润暴跌26062.8% [13] - 房地产行业营收降幅达21.0%,为所有行业中表现最差 [11] 板块与个股表现 营收TOP10 - 中国石化以超3万亿元营收居首,剔除石油石化及金融企业后,中国建筑、中国中铁及中国铁建位列前三 [17] 净利润TOP10 - 金融行业主导,工行、建行净利润均超3000亿元,剔除金融及石油企业后,中国移动以1383.7亿元居首 [21] - 科创板传音控股净利润55.5亿元居首,创业板宁德时代507.4亿元第一,北交所贝特瑞9.3亿元领先 [23][25][27] 业绩增速TOP10 - 全A股正丹股份净利润增速近120倍最高,科创板恩特威-W增26倍,创业板正丹股份增11949%,北交所国航远洋增812% [29][31][33][38] 其他指标 - 贵州茅台每股收益68.84元居首,比亚迪研发投入541.61亿元最高 [39][43]
中国海油(600938):业绩表现好于油价变化,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4-30 14: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一季度公司业绩略超预期,在油价下行背景下毛利率提升,费用率因财务费用提升而上升,未来盈利能力有望维持较好水平,维持“买入”评级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与基础数据 - 2025年4月29日收盘价25.11元,一年内最高/最低35.62/23.11元,市净率1.6,股息率5.09%,流通A股市值750.79亿元 [2] - 2025年3月31日每股净资产16.49元,资产负债率28.74%,总股本475.3亿股,流通A股29.9亿股,流通B股无,H股445.4亿股 [2]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年份|营业总收入(百万元)|同比增长率(%)|归母净利润(百万元)|同比增长率(%)|每股收益(元/股)|毛利率(%)|ROE(%)|市盈率| | ---- | ---- | ---- | ---- | ---- | ---- | ---- | ---- | ---- | |2024|420,506|0.9|137,936|11.4|2.90|53.6|18.5|9| |2025Q1|106,854|-4.1|36,563|-8.0|0.77|54.6|4.7|-| |2025E|444,457|5.7|139,927|1.4|2.94|51.6|17.0|9| |2026E|466,070|4.9|144,763|3.5|3.05|51.4|16.0|8| |2027E|487,684|4.6|149,031|2.9|1.98|50.2|15.0|8| [6] 公司经营情况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68.54亿元,同比下降4.14%;归母净利润365.63亿元,同比下降7.95%;扣非归母净利润370.27亿元,同比下滑6.2%,毛利率达54.65%,同比提升1.22pct,期间费用率2.87%,同比提升0.6pct [7] - 25Q1布伦特原油均价74.98美元/桶,同比下滑8.3%,公司销售原油实现价格72.65美元/桶,同比下滑7.7%,与布油价差收窄,天然气价格7.78美元/千立方英尺,同比提升1.2%,未来布伦特油价预计呈“U”型走势,中枢60 - 80美元 [7] - 25Q1公司资本开支277.13亿元,同比下滑4.5%,2025年资本支出目标1250 - 1350亿元,一季度油气净产量188.8百万桶油当量,同比提升4.8%,2025年预计产量760 - 780百万桶油当量 [7] - 25Q1公司桶油成本27.03美元/桶,同比下降2.03%,所得税外税金同比下降7.2%,作业费用同比下降3.2% [7] - 25Q1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572.74亿元,同比下滑4.51%,2025年现金流有望可观,未来分红比例有望维持较高水平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