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

搜索文档
金十图示:2025年06月27日(周五)热门中概股行情一览(美股盘中)
快讯· 2025-06-28 01:36
142.64亿市值 89.78亿市值 88.26亿市值 17.84 21.34 53.97 +0.18(+1.05%) +0.52(+2.47%) -0.51(-0.94%) TALHAR TALEAN TALEAN T 唯品会 会 明 77.26亿市值 65.57亿市值 79.82亿市值 10.75 3.52 15.01 +0.10(+3.06%) +0.20(+1.32%) -0.04(-0.37%) 再鼎医药 | 奇富科技 MN 名创优品 zai....... 59.92亿市值 55.75亿市值 38.79亿市值 44.56 17.82 34.92 +0.03(+0.17%) -0.23(-0.50%) -1.27(-3.51%) 雾芯科技 金山云 == 34.95亿市值 27.05亿市值 30.65亿市值 2.22 12.50 25.88 -0.46(-3.55%) +0.04(+0.17%) +0.02(+0.91%) 陆金所控股 EU com ian 爱奇艺 Q 微博 17.09亿市值 24.04亿市值 24.01亿市值 2.77 9.61 1.77 -0.01(-0.16%) -0.02(-0. ...
人工智能重塑金融风控 从技术赋能到生态协同
经济观察报· 2025-06-27 20:20
人工智能重塑金融业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正在重塑金融业核心运营模式 中国金融科技领域已形成独特发展路径 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等大模型相继落地 深度求索通过开源推动国产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自主可控 [2] - 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机构在应用层面率先探索人工智能应用 腾讯云与蚂蚁集团在技术输出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2] - 腾讯云人工智能实时风控引擎支撑微众银行、微保等平台 并输出联邦学习与智能检测中台能力 蚂蚁集团构建全球领先图计算与人工智能风控系统 支持亿级用户实时交易与合规监管 [2] 银行信用评价体系重构 - 银行信贷系统经历信息化、数字化到智慧化演进 核心推动力是数据与技术深度融合 数据改变信用风险评价体系 技术打破银行服务边界 [3] - 传统信用风险评价体系依赖客户主动提供信息及行内数据整合 外部数据运用有限 数字生态发展使金融机构能接入更广泛外部关键信息 如产业链、供应链等维度数据 [3] - 通过整合外部信息与内部数据 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 金融机构可进行更全面、立体数据化分析 深刻改变传统信用风险评价体系 [3] 银行服务模式革新 - 技术进步推动银行服务模式革新 服务边界不再限于传统物理网点 通过线上渠道与线下网点深度融合 金融服务与产业场景结合 实现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4] - 智能流程自动化(IPA)、人工智能等技术替代重复性高、流程化校验工作 业务处理时效从天级压缩至分钟级 [4] - 银行需借助数据技术深入挖掘客户潜在需求 创新重点从产品层面拓展至生态层面 融合业务、数据与技术进行更全面业务模式创新 [4][5] 普惠金融风控挑战 - 普惠金融场景中 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农户等群体获取金融服务难度较大 原因包括服务成本高 客群风险特征较高 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 [6] - 数据要素在数字化变革中成为关键基础性生产要素 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特性 可重复使用且不同数据叠加能产生更丰富价值 [6] - 传统风控模型依赖有限特征数据 评估结果仅反映特定维度风险表现 风险管控能力有限 整合更多维度数据可构建更立体全面的风险防控体系 [7] 人工智能与图计算结合 - 蚂蚁集团反洗钱系统中 人工智能与图计算技术相辅相成 图计算构建基础关系网络 人工智能进行动态学习和智能决策 [9] - 图计算从异构多图建模和多风险域联合建模两个维度构建反洗钱能力 动态图网络可包含上百亿个节点 清晰追踪资金流向 识别潜在洗钱团伙行为模式 [9] - 人工智能在风险识别和分析研判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深度学习历史可疑交易 融入交易模式、时间序列和图计算关系网络信息 自动发现异常交易行为 [10]
神州信息:AI Fintech的下一程,越探索,越浩瀚
财富FORTUNE· 2025-06-27 19:53
金融科技发展历程 - 中国金融服务通过技术攻坚与持续创新实现与国际并行并在部分领域领先[1] - 神州信息深耕金融科技四十余年,前身可追溯至1984年中科院计算所成立的公司[1] - 公司参与"数云原力2025·数智金融论坛",与200家商业银行探讨AI大模型对金融科技的影响[1] 公司战略布局 - 神州信息展示"乾坤"企业数智底座、建模工艺平台等核心金融解决方案[1] - 推动金融标准建设、构建金融AIGC生态、开展大模型联合研发等产业生态合作[1] - 从满足单一领域需求到构建覆盖银行核心应用、智能渠道、风险管理等全领域解决方案矩阵[2] 全球化服务能力 - 服务网络覆盖新加坡、广州、合肥等全球节点,为2000多家金融机构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2] - 参与国家开发银行核心系统建设,并为汇丰中国、三菱日联银行等国际银行打造新一代核心系统[2] 技术创新与解决方案 - 推出金融建模工艺平台,融合AI大模型技术,聚焦业务建模、IT建模和资产管理三大核心环节[3] - "乾坤"企业级数智底座平台可一站式助力银行构建数智化底座或选择性强化薄弱环节[3] - 平台提升基础资源利用率、研发效率、数据利用率和AI模型迭代速度[3] 产业生态合作 - 与ISO、Swift、BIAN等国际组织合作,主导/参编金融标准73项,在研83项[5] - 构建"数智金融合作生态",与华为、腾讯云、阿里云等云厂商协同优化基础设施[6] - 联合海光等芯片伙伴夯实算力支撑,自研"神州问学"企业级Agent中台并构建AIGC金融大模型应用生态[6] 行业认可与成就 - 连续六年入选IDC全球金融科技百强榜,五度蝉联毕马威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双50榜单[7] - 银行核心系统、渠道管理等领域连续12年蝉联行业第一,连续四年入选央行金融科技标准"领跑者"计划[7][8] - 荣获"ESG金曙光奖"和《财富》中国科技50强等权威榜单肯定[8]
主力资金丨尾盘资金异动,2只金融科技股出逃超2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6-27 19:06
行业资金流向 - 通信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规模居前,达27.58亿元 [1] - 银行、电子、医药生物等行业获得主力资金加仓 [1] - 计算机、国防军工、基础化工等7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规模较大,均超10亿元 [1] - 医药生物行业尾盘获净流入额最多,达1.96亿元 [7] - 计算机、非银金融、国防军工等行业尾盘净流出规模居前 [7] 个股资金动向 - 恒宝股份主力资金净流入8.69亿元,股价涨停并创逾9年新高,换手率54.38% [2] - 华天科技主力资金净流入6.71亿元,金额创2024年10月29日以来新高 [3] - 指南针主力资金净流出7.71亿元,居资金流出个股首位 [5] - 东方财富主力资金净流出7.02亿元,位居资金流出第二位 [6] - 卫宁健康尾盘净流入规模最高,达0.74亿元 [8] - 东方财富、指南针尾盘主力资金净流出均超2亿元 [9] 板块表现 - CPO板块持续走强,联特科技涨超17%,华天科技、中京电子等涨停 [3] - 算力硬件股再度走强,有色板块集体拉升 [1] - "马"字辈个股午后大涨,玉马科技、云中马等涨停 [1] 市场动态 - 英伟达股价连续创新高,再度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反映全球AI算力需求持续增长 [4] ETF数据 - 数字经济ETF(560800)近五日涨幅5.38%,市盈率59.39倍 [12] - 数字经济ETF最新份额为9.9亿份,减少1000.0万份,主力资金净流入68.1万元 [12]
ETF市场周报 | 市场先抑后扬!三大指数本周表现亮眼,科技类ETF领跑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6-27 18:12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本周显著上涨,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涨1.91%、3.73%、5.69%,后半周政策预期催化大金融板块爆发[1] - 全市场ETF平均跌幅1.16%,债券ETF逆势微涨0.20%,股票型与跨境ETF回撤较大[1] - 香港证券ETF(513090)周成交额达850.85亿元居首,债券类ETF交投活跃度维持高位[10] 行业热点 - 人工智能领域获政策支持,中国-上合组织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启动建设,预计2028年全球AI投资规模达8159亿美元(CAGR 32.9%),中国将突破1000亿美元(CAGR 35.2%)[3] - 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Q1营收同比增73%,印证AI需求强劲[3] - 金融科技ETF包揽涨幅前三,华夏金融科技ETF(516100)单周涨14.33%,软件类ETF平均涨幅超8.5%[2] 资金动向 - ETF市场净流入37.24亿元,债券型ETF吸金183.05亿元,跨境ETF流入47.40亿元[6][8] - 中证A500ETF基金(563360)获80.15亿元资金流入,上证公司债ETF(511070)等防御类产品持续受青睐[9] - 油气类ETF集体回调,标普油气ETF(513350)跌4.26%,机构仍看好红利资产全年主线地位[4][5] 新产品动态 - 9只ETF下周上市,工银A500增强ETF(159249)等三只增强型产品聚焦中证A500指数超额收益[11][12] - 鹏华港股通消费主题ETF(159265)跟踪国证指数,捕捉新消费趋势[13] - 富国科创AI ETF(589380)覆盖国产算力全产业链,历史弹性优于同类指数[16]
全球多地发稳定币“降温”信号 业界呼吁客观看待警惕风险
中国经营报· 2025-06-27 16:07
稳定币扰动股市 稳定币持续火热,也在引发全球范围内监管的警惕。 6月24日,国际清算银行在年度报告中提出警示,稳定币作为可靠货币形式存在不足,如果缺乏监管, 会对金融稳定和货币主权构成风险。 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在6月23日也公开发文称,应强调客观冷静地看待稳定币,并直言想为稳定币"降 降温"。 此前几日,欧洲央行行长也公开称,私人部门发行的稳定币"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构成风险",可能吸 引银行存款外流,且并不总能维持其固定价值。 相关专家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对稳定币的炒作,可能混淆了稳定币和比特币等 加密数字币的本质区别,应该对民众提供有关信息,打消理解误区,稳步推进稳定币的健康发展。 记者注意到,6月24日,国泰君安国际(1788.HK)正式获得香港证监会批准,将其现有证券牌照升级 为可提供虚拟资产交易及相关意见服务的综合牌照,由此成为首家获此全方位虚拟资产交易服务资格的 香港中资券商。此次牌照升级后,客户将可在国泰君安国际平台直接交易加密货币(如比特币、以太 币)、稳定币(如泰达币)等虚拟资产。 受这一利好消息刺激,6月26日国泰君安国际股价迅速拉升。但随着稳定币相关"降温"消息发酵 ...
长亮科技(300348):点评:寻找合作伙伴,掘金稳定币
浙商证券· 2025-06-27 15:1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长亮科技着手稳定币数字化解决方案研究,寻找合作伙伴,具备相关技术积累和海外经验,大厂布局稳定币或带来机遇,稳定币有重要意义,调整盈利预测后维持“买入”评级 [1][2][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技术积累+海外积淀,掘金稳定币 - 公司着手研究稳定币数字化解决方案,正寻找合作机构,与渣打银行有长期业务合作 [1][17] - 公司海外多年积淀,具备稳定币建设经验,有类似场景建设经验与技术,2024年海外收入1.29亿,占比7.43% [2][21][24] - 大厂布局稳定币,有望为公司带来机遇,长亮科技与腾讯有股权和业务合作,若腾讯下场,公司有望成重要合作伙伴 [26][28] 稳定币战略意义凸显,各国加速布局 - 美元类稳定币占主导地位,全球稳定币总市值约2565亿美元,USDT和USDC合计占比近85%,市场持续扩张 [33] - 微观意义上,稳定币是低成本、高效的支付手段,手续费低至0.01至0.001美元,结算时间大幅缩短 [34] - 宏观意义上,稳定币是金融博弈下巩固货币地位的手段,多个国家地区加速推动稳定币监管,香港合规政策有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41][42][4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达19.99、23.34、26.95亿元,同比+15.14%、+16.75%、+15.4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6、1.64、2.06亿元,同比+522.00%、+42.00%、+25.46%;对应PE为126.26、88.92、70.87 [4]
选股关注超跌+滞涨加热门题材
搜狐财经· 2025-06-27 15:15
市场走势分析 - 沪指创新高且A股总市值刷新纪录 银行股对指数上涨贡献显著但未带动普遍赚钱效应 [1] - 市场突破后回踩切线 短线震荡未结束 支撑位在3400-3420点区域 回踩视为吸纳机会 [1] - 成交量若能维持当前水平 银行股上涨的虹吸效应不会对市场造成重大影响 [1] 重点投资赛道 - 金融科技(券商)、科技、人形机器人、固态电池、生物医药被列为五大赛道 [1][2] - 科技股和人形机器人领域存在补涨轮动机会 [1][2] - 选股策略聚焦超跌+滞涨且叠加热门题材的标的 [1] 板块轮动特征 - 银行股上涨产生资金虹吸效应 但市场热度维持下高弹性题材股仍将吸引资金流入 [1][2] - 场外资金可能涌向金融科技等弹性较高的题材板块 [2] 指数与市值动态 - 上证指数创年内新高 银行股为推升主力 [1] - A股总市值同步刷新历史纪录 [1]
天风国际:稳定币转变传统金融科技范式 未来几年预计规模2万亿~3.7万亿美元
快讯· 2025-06-27 15:06
当前稳定币火热。天风国际分析师、天风研究TMT⾏业研究⼤组副组⻑兼国际研究负责⼈孔蓉告诉记 者,市场预期稳定币交易规模有望或在未来几年达2万亿甚至3.7万亿美元规模,稳定币第一部 circle上 市后大涨5倍前期超500亿美金市值。伴随领域通路、市场稳定力的提升,以及支付场景等拓宽,将带来 增量成长,包括IWA的数字资产上链、实物 资产上链等,有机会创造出新范式,重塑 金融机构业务成 长逻辑。参考全球 金融科技公司估值为30倍或更高,可结合参考全球整体科技水平、产业发展,以及 AI技术不断突破带来的成长性因素,来展望整个金融体系的积极变革。(记者 林坚) ...
中国新发展 世界新机遇 “中国”成为国际经济论坛高频词
央视网· 2025-06-27 13:56
中国经济韧性与活力 - 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 为全球经济增长持续注入动能 [1] - 中国为世界创造更多新机遇 多家国际金融机构上调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 [1] -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指出 中国经济运行稳定增长给世界各国带来希望 [9] 达沃斯论坛聚焦中国 - 本届论坛超20场会议聚焦亚洲和中国 "中国"成为高频词 [2][4] - 西门子高管表示 中国在智能产品和人形机器人领域有大量创新和应用 [4] - 世界经济论坛专家认为 中国在推动创新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4] 国际机构对中国经济的预测 - 世界银行预计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2.3% 较1月预测下调0.4个百分点 [6]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中国2025年增速预测较去年10月高出0.1个百分点 [10] - 摩根士丹利将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分别上调0.3和0.2个百分点 [10] - 高盛上调2025年中国全年GDP增速预测0.6个百分点 [10] 中国经济的核心驱动力 - 灵活的政策工具 充足的市场潜力 深厚的人才资源构成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驱动力 [7] - 中国的确定性为世界经济不确定性注入信心与动能 [7] - 中国在科技创新 先进制造等领域积累深厚人才资源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