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深圳战新产业 创造“崭新”生活
深圳商报· 2025-07-22 06:53
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动态 - 69家深圳企业展出174件创新产品 涵盖机器人、低空经济、医疗器械等领域 [1] - 重量40克AI耳机、翻译观影AI眼镜、全球首款智能抗流水下机器人等产品亮相 [1] - 深圳一季度民用无人机产量增长48.2% 工业机器人增长40.1% 3D打印设备增长38% [1] 机器人产业发展 - 优必选"天工Ultra"机器人获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赛事冠军 [2] - 深圳2024年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达2012亿元 同比增长12.58% [2] - 优必选在极氪5G工厂实现全球首例多台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 [2] 低空经济进展 - 前海蛇口区域形成低空经济全链条产业体系 [2] - 聚集丰翼科技、零重力飞机工业等头部企业 [2] 新能源汽车与医疗技术 - 比亚迪"深圳号"运输船搭载6817辆新能源车驶往欧洲 [3] - 0.01毫米超柔性薄膜电极首次应用于脑血管瘤手术 [3] - 深圳实现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全闭环 [3] 资本市场动态 - 优必选2023年12月29日登陆港股 成为"中国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4] - 晶泰科技2024年6月13日港交所上市 首家通过18C特专科技规则 [4] - 越疆科技2024年12月23日成为港股"中国协作机器人第一股" [4] - 云天励飞2023年4月4日登陆科创板 成为"深圳人工智能第一股" [4] 政策支持 - 深圳八部门发文加大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融资支持 [4] - 重点支持"20+8"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 [4]
科技股投资需关注哪些要点?
搜狐财经· 2025-07-22 06:53
科技创新能力 - 科技创新是科技股的核心驱动力,研发投入是衡量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持续高额的研发投入为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提供坚实基础 [1] - 核心技术和专利数量是关键,大量高质量的核心技术和专利意味着企业在竞争中具有独特优势,能够抵御竞争对手模仿并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1] 行业发展趋势 - 科技行业更新换代迅速,不同细分领域发展前景差异较大,新兴热门科技领域如人工智能、新能源、量子计算等具有广阔成长空间 [1] - 传统技术成熟且市场趋于饱和的领域增长潜力可能有限,投资者需深入研究行业趋势,把握热门板块轮动 [1] 市场竞争格局 - 科技行业竞争激烈,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和竞争力直接影响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龙头企业凭借规模、技术和品牌优势占据市场份额和产业链话语权 [2] - 行业边缘的小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可能面临较大生存压力,投资风险较高,需筛选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 [2] 财务状况 - 营收、利润增长情况及现金流状况是评估科技股投资价值的基本面因素,持续稳定的营收和利润增长表明良好经营业绩和发展势头 [2] - 健康现金流能支持研发、生产和市场拓展,即使短期内未盈利,只要现金流支撑度过发展阶段,未来仍有盈利潜力 [2] 政策环境 - 政府科技政策对特定科技行业或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政策支持与否可能成为科技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3] - 鼓励高新技术发展的政策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产业扶持可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加速发展,例如新能源汽车行业长期受益于购车补贴和基建支持 [3]
多措并举 四川各地全力推动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
招商引资动态 - 四川多地通过签约仪式、投资推介会、对接平台等多举措推动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 [1] 遂宁半导体高端装备制造项目 - 遂宁安居区与广东先导稀材签约百亿级半导体高端装备制造项目 总投资超100亿元 为遂宁近三年首个百亿级重大项目 [2] - 项目一期投资30亿元 投产后预计年产值53亿元 二期建成后将成为西南最大新能源镀膜生产基地和半导体高端制造基地 [2] - 先导科技集团将组建专班进驻遂宁 计划7月底开工 8月底全面建设 加速薄膜先进材料生产等项目转移 [2] - 遂宁将推进土地供应、能评、环评等前期工作 推动项目快速开建 [2] 内江产业基金发展 - 内江举行产业基金协同发展对接会 签订13个合作协议和12个产业项目股权投资协议 [3] - 内江构建"政府引导基金+社会资本"投资矩阵 已备案15支产业基金 另有5支筹建中 [3] - 通过产业基金培育国星宇航、并济科技等新质生产力项目 1-5月引进5亿元以上新质生产力项目33个 [3] - 2025年将组建30亿元内江市产业投资引导基金 形成"母基金+子基金"体系 重点投向四大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 [4] 宜宾京津冀投资推介会 - 宜宾在北京举行2025京津冀投资推介会 签约122个项目 涵盖基金、数字经济、新能源等领域 [5] - 签约项目预计全面达产后年产值超250亿元 新增就业7000个 包括鼎晖投资、弘毅投资等机构 [5] - 宜宾数字经济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 与白酒、动力电池、晶硅光伏形成四大千亿产业集群 [6] - 2024年北京签约的48个项目已见效 推动产业关系向"技术共研、资本共投"转型 [6]
9.5% 创新动能加快积聚
经济日报· 2025-07-22 06:04
高技术制造业增长 - 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3.3% [1] - 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8.6%,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2%,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增加值增长26.8% [4] 科技创新成果 - 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接近2.7%,超过欧盟平均水平,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 [2] - 前5个月有效发明专利申请量接近500万件,增长12.8%,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3件 [2] - 上半年全国登记技术合同近41万件,成交额突破3万亿元,同比增长14.2% [2] 产业创新平台 - 已建成33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41家中试平台纳入重点培育库 [2] - 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达26个,占比全球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6万家 [3] 数字经济与绿色产业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左右,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1.4% [4] - 新能源汽车、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6.2%、53.3%、18.2% [4] 科技金融支持 -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金额达1.7万亿元,是去年末的1.9倍,发放贷款余额6140亿元 [7] - 支持1.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首贷,为3983个重点领域设备更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7] -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汇聚38.1万家优质企业、3090家金融机构、800余项金融产品 [7]
A股出狠招!“当年+三年+五年”考核,韭菜们别慌了!
搜狐财经· 2025-07-22 04:22
险企考核周期改革 - 险企实施"当年+三年+五年"周期考核新规 改变以往追涨杀跌的短期投机行为 [4] - 新规要求险资更注重长期收益 类似股权激励模式 促使资金成为市场稳定剂 [4][6] - 险资作为A股大金主 持有几十万亿资金 其投资行为转变将显著降低市场波动性 [6] 散户投资行为分析 - 散户频繁交易导致高买低卖 2021年追核心资产 2022年割肉 2023年追AI算力 2024年套牢 [1] - 量化机构具备毫秒级交易能力 游资掌控大额资金 散户在技术和资金层面均处于劣势 [2] - 短期考核机制扭曲投资行为 基金经理为季度排名追热点 散户因焦虑情绪频繁操作 [3] 历史投资教训 - 2007年资源股平均跌幅80% 部分个股跌90% [7] - 2014年伪科技概念股在2015年股灾中大面积退市 [7] - 2021年核心资产暴跌 茅台从2600元跌至1300元 宁德时代从690元跌至350元 [7] 长期投资价值 - 2008年1664点买入茅台 2016年熔断后买入宁德时代 持有至今均获超额收益 [6] - 巴菲特60年年化收益19.9% 关键策略为逆向投资+长期持有 四次30%以上回撤后均创新高 [9] - 伯克希尔股价从1965年19美元涨至70万美元 期间通过持有可口可乐/富国银行/比亚迪等实现复利增长 [9] 投资策略建议 - 普通投资者最大优势是时间 可通过长期持有规避短期波动 机构因考核压力无法采用此策略 [11] - 选股需关注现金流/估值/护城河 如茅台毛利率90% 银行股股息率5%以上 [12] - 投资周期应匹配企业成长周期 优质公司短期下跌反而提供买入机会 [10][12] 市场机制转变 - 新规推动A股从投机市向投资市转型 降低市场波动性 减少散户被割韭菜风险 [13] - 长期持有策略需配合基本面分析 避免持有劣质公司 [12] - 市场短期是投票机 长期是称重机 价值投资终将获得回报 [14]
让新能源汽车充电更方便
人民日报· 2025-07-22 03:59
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 - 国家发改委等4部门印发《通知》,提出构建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目标到2027年底全国大功率充电设施超10万台 [1] - 截至去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而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仅1440万台,供需矛盾突出 [1] - 节假日高速路充电排队现象明显,偏远地区充电桩难找且设备老化问题普遍 [1] 大功率充电技术推广 - 单枪充电功率250千瓦以上的大功率充电设施将重点推广 [2] - 优先改造节假日利用率超40%的充电设施以缓解里程焦虑 [2] - 针对电动重卡、船舶等开展单枪兆瓦级充电技术研究与试点 [2] 地方政府与企业布局 - 深圳2023年提出建设"超充之城",已建成超充站1055座、充电桩超42万个 [3] - 广汽埃安、特斯拉、蔚来等车企自建快充桩均超1万台,理想超充桩突破1.5万根 [3] - 新能源汽车企业自建大功率充电设施网络将无差别开放 [3]
公募基金集中重仓行业龙头个股 对核心资产长期信心不变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22 00:42
行业配置特点 - 制造业和消费资产成为公募基金二季度配置核心 [1] - 信息技术行业持仓显著提升 反映对科技创新类标的的乐观预期 [1][2] - 工业、信息技术与日常消费行业在重仓股中占比较高 显示基金广泛布局特征 [1] 重仓股情况 - 宁德时代被1774只基金持有 总市值1426.57亿元 稳居重仓股首位 [1] - 贵州茅台被1071只基金持有 总市值1252.3亿元 与宁德时代同为仅有的两只基金持有市值超千亿元个股 [1] - 腾讯控股、招商银行、中国平安、紫金矿业、美的集团、东方财富、长江电力等个股也被基金重仓持有 [1] - 东方财富、长江电力、中芯国际等科技股二季度基金持有市值均超400亿元 其中长江电力被近800只基金重仓持有 [2] 基金调仓动向 - 易方达消费行业股票基金持有消费股市值占基金总资产89.23% 重仓股包括美的集团、贵州茅台、五粮液等 持股市值均在10亿元以上 [2] - 二季度持有贵州茅台109.77万股 较一季度119.19万股有所减少 [2] - 大成高鑫A前三大重仓股为中国移动、美的集团、豪迈科技 持仓市值分别为17.43亿元、16.64亿元、13.11亿元 [3] - 大成高鑫A对中国海洋石油和美的集团分别增持379.3万股和164.3万股 持仓市值均在10亿元以上 [3] - 大成高鑫A对中国联通、中国移动、腾讯控股、福耀玻璃、豪迈科技进行了不同程度减持 [3] 投资逻辑分析 - 龙头企业受益于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趋势 支撑其盈利稳定性 [1] - A股核心资产具有高流动性和低波动性特征 吸引避险资金流入 [1] - 政策和监管环境持续优化 如鼓励科技创新和消费提振 增强投资者对龙头股配置意愿 [1] - 全球经济和国际市场推动AI和半导体需求增长 带动中国科技板块景气度提升 [2] - 政策支持关键技术国产化 如近期产业政策聚焦芯片自主创新 激励基金加仓科技股 [2] - 大成高鑫A在保持对制造业龙头长期配置基础上 适度增加对资源类行业关注度 可能与二季度市场对资源价格预期变化有关 [3]
从半程成绩单看浙江新兴产业三重“走向”
中国新闻网· 2025-07-22 00:35
新兴产业向高发展 - 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明显快于面上[3] - 1-5月浙江规模以上服务业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服务业、科技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营收均比一季度加快[3] 新兴产业向新发展 - 1-5月浙江规模以上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7.0%,增速比营业收入高2.1个百分点[3] - 研发费用相当于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08%,同比提高0.06个百分点[3] 新兴产业向智转型 -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明显快于规模以上企业[3] - 算力服务、数据服务、算法模型、智能终端营收均保持两位数增长[3] - 工业机器人、半导体分立器件、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新能源汽车、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集成电路等产品产量呈现两位数增长[3] - 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手机等商品零售额增速远高于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水平[3]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浙江省委提出到2030年实现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四个基本建成"[4] - 浙江将全面推进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科学布局[4]
各方积极探寻新能源汽车行业 破“内卷”之道
证券日报· 2025-07-22 00:29
政府监管与行业规范 - 中央第四指导组开展新能源汽车行业非理性竞争专项调研 强调通过科技创新和标准引领推动产业升级 [1] - 三部委联合召开座谈会部署规范竞争秩序 提出加强监督检查 健全长效机制 强化标准引领 加强行业自律四项要求 [2] - 行业专家指出"内卷式"竞争是产业转型阵痛期的必然现象 但企业创新不足和监管缺失加剧了非理性竞争 [2] 市场竞争现状 -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6968万辆和6937万辆 同比增长414%和403% 渗透率达443% [3] - 价格战导致行业整体利润率下滑 多家车企出现销量增长但单车利润下降现象 [3] - 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新能源品牌普遍大幅降价 部分降价行为伤害老用户权益并引发消费者观望情绪 [3][3] 区域协同发展建议 - 专家建议以长三角 珠三角 京津冀为核心区 聚焦整车研发 电池 芯片 智能驾驶等高端环节 [4] - 提出核心城市专注技术研发 周边城市承接配套生产的区域分工模式 例如上海-苏州 深圳-惠州的协作关系 [4] - 呼吁加强跨区域政策协调 在土地 税收 人才等方面形成合力 避免恶性竞争 [4]
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7%
证券日报· 2025-07-22 00:29
全社会用电量增长 - 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86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_4% [1] - 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84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_7%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45371亿千瓦时 [1] - 上半年电力消费呈现回升态势3月份至5月份回升至4%以上6月份因高温拉动大幅增长 [1] 分产业用电情况 - 第一产业用电量6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_7% [1] - 第二产业用电量314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_4% [1] - 第三产业用电量91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_1% [1] 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 - 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合计用电量同比增长3_8%高于制造业平均增速1_7个百分点 [2] - 汽车制造业用电量增速8_8%通用设备制造业6_8%专用设备制造业5_5%仪器仪表制造业5_3% [2] - 新能源整车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8_7% [2] 第三产业细分领域用电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4_8% [2] -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7_4% [2] - 批发和零售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1_4%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2_4% [2] 居民生活用电增长 - 上半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70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_9% [3] - 6月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2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_8% [3] - 重庆浙江上海四川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40_9%33_7%32_2%29_5% [3] 电力负荷情况 - 7月16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首次突破15亿千瓦达15_06亿千瓦较去年增加0_55亿千瓦 [4] - 7月4日负荷14_65亿千瓦7月7日14_67亿千瓦均创历史新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