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晶圆代工
icon
搜索文档
晶圆代工半年报:晶合集成毛利率优于另外两家 新品导入推动产品结构优化
新浪财经· 2025-09-18 16:23
行业整体复苏态势 - 2025年上半年半导体行业在AI技术爆发和消费补贴刺激下走出底部呈现复苏态势 [1]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商合计营收417.18亿美元环比增长14.6% [1][3] - 行业整体进入复苏区间但业内分化加剧台积电市占率持续提升而其他厂商份额普遍下降 [1] 台积电市场地位强化 - 台积电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302.39亿美元环比增长18.5%全球市占率达70.2%环比提升2.6个百分点 [1][3] - AI与HPC需求爆发使竞争重点从先进制程转向先进封装CoWoS和SoIC等三维封装成为AI芯片出货量稀缺环节 [1] - 台积电在先进制程与先进封装领域具备绝对领先优势其综合服务能力加深客户绑定并挖深企业护城河 [1] 中国晶圆代工厂商表现 - 中国晶圆代工厂商专注成熟制程规模化2025年上半年库存出清基本完成价格压力缓解营收与盈利能力出现恢复 [4]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速中芯国际23.14%华虹公司19.09%晶合集成18.21% [4] - 毛利率表现晶合集成25.76%中芯国际21.91%华虹公司17.57%中芯国际毛利率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 [4] 主要厂商发展战略 - 中芯国际2025年上半年资本开支33亿美元保持每年新增5万片12英寸产能扩张节奏 [5] - 华虹公司聚焦功率半导体等特色工艺二季度模拟与电源管理收入同比增长59.3%占比提升7.4个百分点至28.5% [5] - 晶合集成凭借显示驱动芯片优势拓展CIS和MCU市场40nm高压OLED显示驱动芯片已批量生产28nm产品预计2025年底风险量产 [5] 晶合集成业务结构 - 按制程节点分类55nm占比10.38%90nm占比43.14%110nm占比26.74%150nm占比19.67%40nm开始贡献营收 [6] - 按应用产品分类DDIC占比60.61%CIS占比20.51%PMIC占比12.07%MCU占比2.14%Logic占比4.09%CIS和PMIC占比不断提升 [6] - OLED DDIC发展前景广阔2024年出货量8.35亿颗2025年Q1和Q2分别为1.85亿颗和2.01亿颗预计2030年达10.84亿颗年复合增长率4.5% [6]
晶圆代工半年报:华虹公司产能利用率持续超100% 关注华力微注入预期
新浪财经· 2025-09-18 16:21
行业整体复苏态势 - 2025年上半年半导体行业在AI技术爆发和消费补贴刺激下走出底部呈现复苏态势 [1]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商合计营收达417.18亿美元环比增长14.6% [1][3] - 行业复苏伴随分化加剧台积电市占率环比提升2.6个百分点至70.2%其余九大厂商份额均下降 [1][3] 台积电领先优势强化 - 台积电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302.39亿美元环比增长18.5%全球市占率达70.2% [1][3] - AI与HPC需求爆发使竞争重点从先进制程转向先进封装CoWoS和SoIC等三维封装成为AI芯片出货关键 [1] - 台积电在先进制程与先进封装领域具绝对领先优势综合服务能力加深客户绑定强化护城河 [1] 中国厂商成熟制程复苏与扩产 - 中国晶圆代工厂聚焦成熟制程规模化2025年上半年库存出清基本完成产能利用率大幅恢复 [4] - 华虹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产能利用率达108.3%创2023年以来新高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折合8寸产能新增22K/M和34K/M [4] - 华虹公司2025年上半年资本开支9.186亿美元其中8.546亿美元用于Fab 9建设 [5] 华虹公司业绩与整合进展 - 华虹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80.18亿元同比增长19.09%毛利率同比优化1.23个百分点至17.57% [5] - 华虹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华力微97.4988%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实现工艺互补 [5][6] - 华力微拥有中国大陆第一条12英寸生产线工艺覆盖65/55和40nm节点月产能3.8万片 [6] - 交易后华虹公司与华力微在65/55nm制程实现业务分工逻辑与射频平台由华力微承接 [6]
晶圆代工半年报:中芯国际毛利率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 营收增速在三家中领先
新浪财经· 2025-09-18 16:20
行业整体复苏态势 - 2025年上半年半导体行业在AI技术爆发和消费补贴刺激下走出底部呈现复苏态势 [1]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商合计营收417.18亿美元 环比增长14.6% [1][3]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台积电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302.4亿美元 全球市占率环比提升2.6个百分点至70.2% [1][3] - 其余九大厂商均出现市场份额下降 行业分化加剧 [1] - 竞争重点从先进制程转向先进封装 CoWoS和SoIC三维封装成为AI芯片出货量稀缺环节 [1] 中国晶圆代工企业发展 - 中国晶圆代工厂专注成熟制程规模化 2025年上半年完成库存出清且价格压力缓解 [4] - 中芯国际营收同比增23.14% 华虹公司增19.09% 晶合集成增18.21% [4] - 晶合集成毛利率25.76% 中芯国际21.91% 华虹公司17.57% 中芯国际毛利率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 [4] 产能扩张与资本开支 - 中芯国际2025年上半年新增2万片12英寸标准逻辑月产能 第二季度产能利用率达92.5% 环比增2.9个百分点 [5] - 中芯国际第二季度资本开支18.85亿美元 环比增长33.18% 全年计划资本开支约73.3亿美元 [5] - 公司拥有3条8英寸和7条12英寸产线 保持每年新增5万片12英寸产能的扩张节奏 [5] 中芯国际业务结构分析 - 消费电子领域营收123.84亿元 同比增53.8% [6] - 智能手机领域营收74.67亿元 同比降1.67% [6] - 电脑与平板领域营收49.17亿元 同比增33.31% [6] - 工业与汽车领域营收30.66亿元 同比增65.15% 收入占比创新高达9.48% [6] - 互联与可穿戴领域营收25.19亿元 同比降13.63% [6]
科技龙头引领 创业板指、恒生指数齐创阶段新高
上海证券报· 2025-09-18 03:28
◎记者 徐蔚 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0.37%报3876.34点,深证成指涨1.16%报13215.46点,创业板指涨1.95%报3147.35 点,沪深北三市合计成交24029亿元,较前一日增加359亿元。恒生指数涨1.78%报26908.39点,恒生科 技指数大涨4.22%报6334.24点,均创近四年新高。 盘面上,龙头股牵引A股震荡前行,中芯国际股价盘中一度大涨10%创历史新高,宁德时代盘中大涨8% 续创历史新高。港股方面,百度集团涨超15%创近两年新高,阿里巴巴涨逾5%,市值重回3万亿港元。 芯片板块爆发 9月17日,半导体、芯片等科技类股盘中强势上扬,兴图新科、利扬芯片、波长光电、峰岹科技等以 20%幅度涨停;长盈精密涨超12%,盘中创出新高。中芯国际A股涨近7%,盘中一度大涨10%最高至 120.8元/股,创历史新高;中芯国际H股涨超7%,盘中最高报67.8港元/股,亦创历史新高。 东吴证券研报表示,2024年全球半导体行业呈复苏态势,AI、国补换机潮等驱动需求回暖。2025年5月 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589.8亿美元,同比增长27%;中国半导体销售额为170.8亿美元,同比增长21%。 晶圆代工行 ...
台积电,发力SiC?
半导体芯闻· 2025-09-17 18:24
文章核心观点 - 台积电正全面转向12吋碳化硅(SiC)基板技术以应对AI/HPC时代散热挑战 逐步退出氮化镓(GaN)业务 此战略转型标志散热管理从辅助技术升级为核心竞争优势 [2][5] 半导体散热技术转型 - 传统陶瓷基板(如氧化铝/蓝宝石)热导率不足 难以满足3D堆叠/2.5D封装的高热通量需求 碳化硅基板热导率达500 W/mK 显著优于传统材料 [2] - 散热管理成为芯片制程突破关键瓶颈 尤其在高密度应用(AI加速器/AR眼镜)中直接影响安全性与稳定性 [3] 碳化硅基板技术优势 - SiC兼具高热导率(500 W/mK)/强机械性/抗热冲击性 在2.5D架构中支持水平散热 在3D堆叠中可搭配钻石/液态金属形成混合冷却方案 [4][5] - 12吋SiC基板可沿用现有晶圆产线 降低单位成本并提升制程均匀性 但需克服切片/抛光/平坦化技术挑战 [3][5] - 技术重点从电性缺陷控制转向体密度均匀性/低孔隙率/高表面平整度 以保障先进封装良率 [3] 台积电战略调整 - 2027年前逐步退出GaN业务 资源转向SiC领域 因SiC在热管理全面性与可扩展性更符合长远布局 [5] - 推动SiC跨出电力电子领域 拓展至导电型N型SiC散热基板(用于AI加速器)和半绝缘型SiC中介层(用于chiplet设计) [5] 行业竞争格局 - 钻石(热导率1000-2200 W/mK)和石墨烯(3000-5000 W/mK)因成本与规模化问题难以主流化 液态金属等替代方案存在整合性挑战 [6] - 台积电凭借12吋晶圆制造经验加速SiC平台建设 Intel则聚焦背面供电与热-功率协同设计 显示散热技术成为全球龙头厂商核心竞争力 [6]
高盛:升中芯国际目标价至73.1港元 AI及无厂半导体公司扩充带动长期上升趋势
智通财经· 2025-09-16 16:01
核心观点 - 高盛对中芯国际持乐观态度 给予买入评级并将目标价从63.7港元上调至73.1港元 相当于2028财年预测市盈率40倍 [1] 行业需求趋势 - 中国无厂半导体公司需求上升 针对中国市场的需求有利于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 [1] - 人工智能兴起带动对AI计算芯片的需求 加强中芯国际长期增长机会 [1] 财务预测与估值 - 目标价从63.7港元上调至73.1港元 基于2028财年40倍市盈率估值 [1] - 预计2025至2029年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21% [1] - 毛利率从2024年的21%回升至2029年的28% [1] - 2028至2029年收入预测分别上调0.4%和2% [1] - 同期毛利率预测上调0.4和0.6个百分点 [1] - 每股盈利预测分别上调3%和7% [1] 短期业绩展望 - 第三季度收入预计环比增长5%至7% [1] - 第三季度毛利率预计在18%至20%之间 [1] 公司发展驱动因素 - 需求上升驱动利用率和毛利恢复 [1] - 持续稳定的产能扩张支持增长 [1] - AI和无厂半导体公司强劲增长支持销量和均价提升 [1]
高盛:升中芯国际(00981)目标价至73.1港元 AI及无厂半导体公司扩充带动长期上升趋势
智通财经网· 2025-09-16 15:56
核心观点 - 高盛对中芯国际持乐观态度 给予买入评级并将目标价从63.7港元上调至73.1港元 相当于预测2028财年市盈率40倍 [1] - 中国无厂半导体公司需求上升 针对中国市场的需求有利于中芯国际 可驱动利用率和毛利恢复 [1] - 公司持续稳定的产能扩张及新的AI机会支持长期增长 [1]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至2029年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21% 毛利率从2024年的21%回升至2029年的28% [1] - 2028至2029年收入预测上调0.4%及2% 毛利率预测上调0.4和0.6个百分点 期内每股盈利预测分别上调3%和7% [1] - 预计2024年第三季度收入环比增长5%至7% 毛利率在18%至20%之间 [1] 行业驱动因素 - 人工智能兴起带动AI计算芯片需求 加强中芯国际长期增长机会 [1] - AI及无厂半导体公司强劲增长 支持中芯国际的销量和均价提升 [1]
晶圆代工,分化加剧
36氪· 2025-09-15 08:21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前十大晶圆代工厂合计营收417.2亿美元,环比大幅增长14.6%,表明半导体行业已走出周期底部并进入复苏阶段[1][2] - 行业分化加剧,台积电独占70.2%市场份额,其他厂商份额被稀释,形成"一超多强"格局[1][4][5] - 上半年行业呈现三大趋势:AI驱动先进制程与封装需求、成熟制程结构性修复、地缘政治重塑全球产能布局[8][12][13] 台积电(TSMC)表现 - 第二季度营收302.39亿美元,环比增长18.5%,市场份额达70.2%创历史新高[1][2][5] - 上半年合计营收556亿美元,毛利率58.7%,净利润240亿美元,利润规模超过其他九家厂商总和[5][19] - 3nm制程在第二季度贡献24%营收,7nm以下节点合计占比超七成,N2制程预计2025年底量产[9][11] - CoWoS先进封装产能严重紧张,月产能约2.5-3万片晶圆当量,订单已排至2026年,成为AI芯片出货瓶颈[9][16] - 公司已通知客户对5nm、4nm、3nm和2nm芯片涨价5-10%[16] 三星(Samsung)表现 - 第二季度营收31.59亿美元,环比增长9.2%,但市场份额从7.7%下滑至7.3%[2][6] - 上半年营收不足62亿美元,面临成熟节点利用率偏低、对华出口限制、3nm GAA工艺良率爬坡缓慢三重挑战[6][11] - 计划下半年量产2nm手机SoC,客户包括部分Android阵营旗舰芯片,此举被视为保住"世界第二代工厂"地位的生死战[17] 中国大陆厂商表现 - 中芯国际第二季度营收22.09亿美元,环比下降1.7%,市场份额从6.0%降至5.1%;上半年营收44.6亿美元,毛利率21.4%,稼动率达92.5%但面临折旧压力[2][6][17] - 华虹集团第二季度营收10.61亿美元,环比增长5.0%;上半年营收11.1亿美元,毛利率仅10.1%,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6][18] - 晶合集成上半年营收52亿元人民币,净利润3.3亿元实现扭亏为盈,净利率约6.4%,展现出成长性特征[7][18] - 力积电上半年净亏损44亿新台币,仍在亏损状态[7][18] 特色工艺厂商表现 - 联电第二季度营收19.03亿美元,环比增长8.2%;上半年营收1166亿新台币,毛利率27.7%,28/22nm占比四成[2][6] - 格芯第二季度营收16.88亿美元,环比增长6.5%;上半年营收32.7亿美元,毛利率23.3%,依靠RF、FD-SOI、车规工艺保持稳定[2][6] - 世界先进第二季度营收3.79亿美元,环比增长4.3%;上半年营收236亿新台币,毛利率29.1%[2][6] - 高塔半导体上半年营收7.3亿美元,毛利率约21%,受益于光通信与车规需求[6][7] 技术发展态势 - 先进制程竞争焦点从晶体管尺寸转向先进封装能力,CoWoS、SoIC等三维封装方案成为AI芯片标配[9][19] - 成熟制程进入结构性修复阶段,库存出清基本完成,UMC、VIS、华虹等厂商毛利率维持或环比改善[12] - SEMI预测到2028年先进制造技术产能将大幅增长69%[9] 地缘政治影响 - 美国系厂商(格芯、Tower)强调本土化制造与长期合约,获得政策支持[13] - 中国大陆系厂商在国产替代和内需支撑下保持修复,但面临折旧和定价压力[13] - 三星受对华出口管制影响,经营直接受到冲击[13] - 全球"在地化生产"趋势加速,台积电在美日建厂,格芯在美国扩大投资,中国厂商强化自主化[13]
晶圆代工,台积电吃下全部增长
虎嗅· 2025-09-14 13:35
行业整体格局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合计营收417.2亿美元 环比大幅增长 表明半导体行业底部已过且复苏斜率显著[1] - 行业呈现"一超多强"格局 台积电以70.2%的全球市场份额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其他厂商份额被稀释[1][2][5] - 上半年行业三大核心趋势为AI驱动先进制程与封装极化、成熟制程结构性修复、地缘政治重塑全球供给版图[14][22] 台积电表现 - 第二季度营收达302.39亿美元 环比增长18.5% 市场份额创70.2%历史新高[2][4][6] - 上半年合计营收556亿美元 毛利率58.7% 净利润240亿美元 独享行业超额利润[6][9] - 3nm制程在第二季度贡献24%营收 7nm以下节点合计占比超七成 N2制程预计2025年底量产[17][19] - CoWoS先进封装产能供不应求 月产能约2.5-3万片晶圆当量 订单排至2026年 成为AI芯片出货瓶颈[8][17][26] - 人工智能相关业务贡献约三分之一收入 通过"先进制程+先进封装+头部客户绑定"构筑双护城河[7][8][9] 三星电子表现 - 第二季度营收31.59亿美元 环比增长9.2% 但市场份额降至7.3%[4][10] - 上半年营收不足62亿美元 与台积电差距持续扩大[10] - 面临三大挑战:成熟节点利用率偏低、对华出口限制影响高端AI芯片订单、3nm GAA工艺良率爬坡缓慢[10] - 计划下半年量产2nm手机SoC 该节点对其保持"世界第二代工厂"地位具有战略意义[27][28] 中国大陆厂商表现 - 中芯国际第二季度营收22.09亿美元 环比下降1.7% 市场份额从6.0%降至5.1%[4][11] - 上半年营收44.6亿美元 毛利率21.4% 稼动率达92.5% 但受折旧开支和ASP提升有限制约[11] - 华虹集团第二季度营收10.61亿美元 环比增长5.0% 上半年营收11.1亿美元 毛利率仅10.1%[4][13] - 晶合集成上半年营收52亿元人民币 净利润3.3亿元 实现扭亏为盈 净利率约6.4%[13][32] - 力积电上半年营收224亿新台币 净亏损44亿新台币 仍处亏损状态[13][33] 特色工艺厂商表现 - 联电第二季度营收19.03亿美元 环比增长8.2% 上半年营收1166亿新台币 毛利率27.7% 28/22nm占比四成[4][12][16] - 格芯第二季度营收16.88亿美元 环比增长6.5% 上半年营收32.7亿美元 毛利率23.3%[4][16] - 世界先进第二季度营收3.79亿美元 环比增长4.3% 上半年营收236亿新台币 毛利率29.1%[4][16] - 高塔半导体第二季度营收3.72亿美元 环比增长3.9% 上半年营收7.3亿美元 毛利率约21%[4][16] 技术发展态势 - 先进制程竞争焦点从晶体管尺寸转向先进封装能力 CoWoS、SoIC等三维封装方案成为AI芯片标配[15][26] - 成熟制程进入库存出清后的结构性修复阶段 28/40/55nm平台订单回暖 但价格弹性有限[21] - SEMI预测到2028年先进制造技术产能将大幅增长69%[15] 地缘政治影响 - 全球产能配置呈现"美国阵营-中国阵营-韩国困境"三分格局[22] - 美国系厂商(格芯、高塔)强调本土化制造与长期合约 获得政策支持[24] - 中国大陆系厂商在国产替代和内需支撑下保持修复 但面临折旧和定价压力[24] - 三星受对华出口管制影响 凸显地缘政策对经营的直接冲击[10][24] - 全球"在地化生产"趋势加速 台积电在美日在建厂 格芯在美扩大投资[23] 下半年展望 - 台积电计划扩充CoWoS产能 已通知客户对5nm、4nm、3nm和2nm芯片涨价5%-10%[26] - 三星2nm工艺量产成败将决定其能否保住第二代工厂地位[27][28] - 大陆厂商需通过产品结构升级改善盈利质量 中芯国际重点提升ASP 华虹控制折旧压力 晶合保持出货增长 力积电需依靠需求复苏止损[29][30][31][32][33]
晶圆代工,分化加剧!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14 10:55
行业整体格局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合计营收417.2亿美元,环比增长14.6%,表明半导体行业已走出周期底部并进入复苏阶段 [1][2] - 行业呈现“一超多强”格局,台积电以70.2%的全球市场份额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其他厂商份额被稀释 [1][2][3] - 行业分化加剧:先进制程厂商独享超额利润,成熟工艺厂商处于修复周期,地缘政治因素重塑全球供给版图 [1][3][13] 台积电表现 - 第二季度营收302.39亿美元,环比增长18.5%,市场份额达70.2%创历史新高 [1][2][4] - 上半年合计营收556亿美元,毛利率58.7%,净利润240亿美元,利润规模超过其他九大厂商总和 [4][18] - 增长动力来自3nm制程(Q2贡献24%营收)和先进封装(CoWoS产能紧缺),7nm以下节点合计营收占比超70% [4][11][15] - 人工智能相关业务贡献约三分之一收入,CoWoS产能成为AI芯片出货瓶颈,订单已排至2026年 [4][15][16] 其他厂商表现 - 三星Foundry第二季度营收31.59亿美元(环比增9.2%),但市场份额降至7.3%,受困于3nm GAA良率问题和对华出口限制 [2][5][11] - 中芯国际第二季度营收22.09亿美元(环比降1.7%),市场份额从6.0%降至5.1%,虽稼动率达92.5%但面临折旧与定价压力 [2][5][17] - 联电、格芯等特色工艺厂商保持稳健:联电毛利率27.7%,格芯毛利率23.3%,依靠特定工艺维持现金流 [5][7] - 大陆二线厂商分化:晶合集成扭亏为盈(上半年净利3.3亿元),华虹毛利率10.1%,力积电亏损44亿新台币 [6][17] 技术发展趋势 - 行业竞争焦点从晶体管尺寸转向先进封装能力,CoWoS、SoIC等三维封装方案成为AI芯片标配 [9][15] - 3nm制程快速渗透,2nm制程将于2025年底量产(台积电)和2025年下半年量产(三星) [11][15][16] - 成熟制程进入结构性修复阶段,28/40/55nm平台订单回暖,但价格弹性有限 [12] 地缘政治影响 - 全球产能配置呈现“美国阵营-中国阵营-韩国困境”三分格局:美国系厂商(格芯、Tower)强调本土化制造,中国大陆系厂商受国产替代支撑但面临盈利压力,三星受对华出口限制冲击 [13] - 在地化生产趋势加速:台积电在美日建厂,格芯在美扩大投资,中国厂商强化自主化 [13] 未来展望 - 下半年三大看点:台积电CoWoS产能扩充(计划涨价5-10%)、三星2nm工艺量产赌注、大陆厂商盈利拐点 [15][16][17] - 台积电统治力将持续强化,行业格局演变为“台积电+若干特色工艺厂”模式 [18] - 成功企业需具备“先进制程+先进封装+客户绑定”的综合能力,而非单一技术优势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