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手机
icon
搜索文档
荣耀新管理团队集体亮相 喊出今年年底重返国内市场前三
中国经营报· 2025-05-31 10:01
公司战略调整 - 新CEO李健启动"全球百万雄鹰计划",面向全球招募10名技术领军人才、100名销售精英、1000名优秀毕业生及1万名用户体验官,分别命名为"擎鹰""战鹰""雏鹰""耀鹰"[1] - 公司从智能手机制造商转型为全球AI终端生态公司,发布"阿尔法战略",新成立5个一级部门:新产业孵化部、新商业模式拓展部、消费者洞察与体验部、品牌部[2] - 研发组织架构调整,新组建AIOS、AI硬件、AI平台3个一级部门,下设12个二级部门,以提升AI竞争力[2] 管理层变动 - 原CEO赵明1月份离职,多位高层管理人员离职,中国区进行多轮人事调整[1] - 4月初启动"雄鹰计划",对中国区销售与服务等部门38个关键岗位主管进行"重新竞聘上岗"[1] - 中东非地区部总裁王元琳转任中国区总裁,目标是重振中国区业务[4] 市场表现 - 2024年全年中国市场排名第四,份额14.9%,出货量同比下滑8.1%,2024年第四季度下滑至与OPPO并列第五,2025年第一季度跌出前五[3] - 2025年上半年行业共59款新品,公司仅推出2款低档位产品,但份额仍稳在13%以上[4] - 海外市场表现强劲:拉美、中东非、亚太等地区增长超50%,东南亚增长超100%,中东非过去两年增长4倍,2025年前4个月增长66%[4] 新产品布局 - 确认进军机器人赛道,研发机器人配速已达4m/s[3] - 新产业孵化部将探索AI智能体、具身智能等新领域,打造第二、第三增长曲线[3] - 400系列产品被视为上半年发力重点,6月、7月将继续推出新品[4] 中国市场目标 - 目标在2024年底重返国内市场前三[4] - 强调扎实练好基本功,认为服务好客户与消费者是核心,销量增长是必然结果[5] - 新管理层认为当前份额曲线比外界看到的更差,但对中国市场复苏有信心[3][4]
苹果曾拒SpaceX 50亿美元卫星合作计划,后遭马斯克72小时逼宫
36氪· 2025-05-30 20:52
苹果与SpaceX的卫星服务竞争 - 马斯克曾在2022年向苹果提议通过星链为iPhone提供卫星服务支持,要求苹果预付50亿美元换取18个月独家卫星连接服务,此后每年支付10亿美元 [1][4] - 苹果早期卫星网络项目"雄鹰计划"曾拟与波音合作,目标是发射数千颗卫星为iPhone和家庭用户提供完整的无线互联网服务,包括可贴在窗户上的家用天线,并投入3600万美元进行秘密测试 [7] - 苹果最终叫停"雄鹰计划",主要因担心得罪无线运营商且项目短期商业前景不明 [7] 苹果的卫星战略演变 - 苹果多年来对卫星通信功能持谨慎态度,主要顾虑在于可能影响与传统无线运营商的长期合作关系 [3] - 苹果选择与财务陷入困境的Globalstar合作,2022年注资4.5亿美元用于卫星网络建设,2024年又追加17亿美元(含11亿美元新卫星建造发射费用) [9] - 2022年苹果推出紧急卫星短信功能,成为iPhone重要卖点,有效将苹果设备与安卓竞争对手区分开来 [11] SpaceX的竞争策略 - 马斯克威胁若谈判破裂,SpaceX将自行开发可兼容iPhone的卫星通信功能,并只给苹果72小时回复时间 [4] - 2022年8月SpaceX宣布与T-Mobile达成合作,推出基于卫星的智能手机短信功能 [4][6] - SpaceX已对Globalstar的频谱使用发起法律挑战,若成功可能瘫痪iPhone的卫星服务 [6] 行业竞争格局 - 卫星互联网已成为SpaceX估值3500亿美元的核心支柱 [6] - 苹果年收入达3910亿美元,iPhone占比51%,卫星服务虽非主业但在蜂窝网络无法覆盖的情况下正成为智能手机价值关键 [7] - 苹果卫星功能已覆盖17个国家和地区,从紧急短信扩展到位置共享、道路救援等 [7] 技术及合作争议 - 苹果内部质疑Globalstar现有网络技术落后、速率低下,且未来十年将服役的新卫星性能提升有限 [13] - 马斯克要求苹果iPhone 14之前的机型也支持星链短信服务以扩大市场,但苹果坚持仅限新机型 [12] - 苹果担忧被认定为电信运营商而受到更严格监管,包括可能被迫在通信服务中预留后门 [13]
小米2025年Q1财报解读:三驾马车狂奔,雷军的“最艰难”换来“最好时代”
格隆汇· 2025-05-30 18:11
财务表现 - 公司Q1营收111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7.4% [1] - 净利润首次突破百亿达到107亿人民币,同比暴涨64.5% [1] - 汽车业务收入181亿人民币,环比增长10.7%,毛利率23.2% [10] - 汽车业务亏损缩窄至5亿人民币,预计Q2扭亏为盈 [10] 手机业务 - Q1手机出货量1330万台,市场份额18.8%,重回中国第一 [5] - 受益于国家补贴政策,6000元以下机型补贴15%,高端机型小米15 Ultra首销增长90% [5] - 面临华为Pura70系列5.5G技术反扑的潜在竞争压力 [8] 家电业务 - IoT业务收入32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8.7% [9] - 洗衣机销量翻倍,冰箱空调增长65%,均创历史新高 [9] - 米家APP绑定设备数突破6亿,生态链打法提升用户黏性 [9] - 大家电毛利率低于手机,面临海尔美的等巨头的智能互联竞争 [9] 汽车业务 - SU7车型Q1交付75869辆,单月交付2.8万辆稳居20万以上价格带销冠 [10] - 汽车业务毛利率23.2%,超越比亚迪的20.07% [10] - 产能受限,一期工厂满负荷仅24万辆,二期工厂6月投产 [12] - YU7车型留资用户是SU7同期的3倍,60%为新用户,瞄准10-20万市场 [12] 战略与挑战 - 公司形成手机、家电、汽车三驾马车协同发展的战略格局 [1][9][10] - 手机业务依赖短期政策红利,家电面临传统巨头反扑,汽车受限于产能 [14] - AIoT生态布局是长期市值增长的关键支撑点 [14]
欧洲高端手机需求强劲,三星+苹果份额超60%
观察者网· 2025-05-30 16:00
欧洲智能手机市场概况 - 2025年第一季度欧洲(不含俄罗斯)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2%至3240万部 [1] - 2024年欧洲智能手机出货量达1.36亿部同比增长5%结束连续四年下滑 [3] - 2025年第一季度高端机型(>800欧元)占比达创纪录的32%主要由苹果和三星带动 [3] - 入门级设备(<200欧元)出货量创十余年来最低水平需求疲软 [3] 厂商表现分析 三星 - 以1220万部出货量稳居第一市场份额38%同比持平 [5] - Galaxy S系列出货量同比增长12%带动季度ASP创历史新高 [5] - Galaxy S25系列市场反响强劲创历史最高季度高端机出货量 [5] - 推出Galaxy Club计划提供50%设备回收价值等促销措施 [5] 苹果 - 出货量同比大增10%至800万部市场份额25%排名第二 [5] - iPhone16e上市初期渠道备货推动增长 [5] - 面临欧洲多国对ATT机制的反垄断调查监管压力增大 [5] 小米 - 出货量小幅下滑2%至530万部市场份额16%稳居第三 [6] - 小米15和15Ultra以>800欧元定价进军高端市场 [6] 摩托罗拉 - 出货量同比下跌19%至170万部市场份额5%排名第四 [6] - 2024年出货量增长26%突破800万部为欧洲最佳表现 [6] 谷歌 - 出货量同比大增43%至90万部市场份额3%首次进入前五 [6] - Pixel9a于4月登陆欧洲德国和英国为热门市场 [6] 其他厂商 - OPPO跌出前五新品Find N5未登陆欧洲市场 [6] - 荣耀同比增长20%市场份额4%排名第四( Counterpoint数据) [9] - 真我市场份额4%出货量同比增3%排名第五( Counterpoint数据) [9] 市场趋势与预测 - 2025年欧洲智能手机市场预计下降3%2026年将增长1% [10] - 厂商需提升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并洞察消费者行为变化 [10]
国证国际港股晨报-20250530
国证国际· 2025-05-30 14:48
报告核心观点 - 关税问题压制投资情绪,美国经济短期内面临消费放缓、贸易不确定性及政策调整压力,市场对未来增长及货币政策走向保持审慎;小米集团2025Q1业绩超预期增长,各业务板块均较快增长,给予公司60.5港元的每股目标价,维持“买入”评级 [2][4][8] 国证视点 - 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裁定特朗普“解放日”关税违法利好投资情绪,但港股早段反应不大,恒指低开17点后走高,最终收报23573点,升315点或1.35%,主板成交2269亿港元,较上日多25.5% [2] - 12个恒生综合行业指数中,仅必需性消费逆市下跌0.24%,其余11个板块上升,医疗保健涨4.09%表现最佳 [2] - 港股通交易连续3日净流入,昨日北水净流入43.82亿港元,较上日增加22.5%,净买入最多为美团、众安在线、石药集团,净卖出最多为中芯、小米、小鹏汽车 [3] - 美股全线上升,涨幅0.28%-0.40%,人工智能芯片商Nvidia辉达季绩胜预期及国际贸易法院裁定特朗普关税违法使大盘早市升,但联邦上诉法院暂时恢复关税使大盘一度倒跌,尾市回升 [3] 美国宏观情况 - 2025年第一季美国实质GDP年化季减0.2%,较初值-0.3%略有改善;一季度核心PCE物价指数年化季环比修正值3.4%,较初值3.5%下修;消费者支出显著放缓,若消费需求低迷,企业利润率压缩将推高失业率 [4] - 联邦上诉法院暂时恢复特朗普政府部分关税措施,贸易战仍在拉锯,10年期美债息回落至4.4%;若避免大规模关税,未来有望降息,联储强调将通胀压回2%目标,认为现行政策合适,将观察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4] 小米集团点评 手机业务 - 2025Q1智能手机业务收入506亿元,同比增长8.9%,全球出货量4180万台,同比增长3.0%;国内出货量份额同比提升4.7个百分点至18.8%重回第一,全球连续19个季度位居前三;Q1全球智能手机ASP达1211元,同比增长5.8%,毛利率12.4%,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 [6] IoT与生活消费业务 - 2025Q1收入323亿元,同比增长58.7%,与智能手机同受益于国补,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增113.8%,洗衣机、冰箱出货量创新高 [7] - AIoT平台连接设备数9.4亿,同比增长20.1%,5件以上设备用户数1930万,同比增长26.5%,米家APP月活1.06亿,同比增长19.5%,生态粘性增强;期间分部毛利率25.2%,同比提升5.4个百分点 [7] 汽车业务 - 2025Q1智能电动汽车收入181亿元,交付75,869辆SU7系列,累计交付超25.8万台,ASP约23.8万元,毛利率23.2%显著高于行业平均 [8] - 豪华SUV YU7系列5月发布,截至3月底,中国大陆65个城市布局235家汽车销售门店;25Q1汽车及AI创新业务毛利率为23.2%,同比提升10.6个百分点,分部经营亏损为5亿元,盈利扭转在即 [8] 投资建议 - 2025Q1公司业绩超预期增长,最大亮点为IoT业务强劲、汽车业务增长加速与盈利能力提升,按SOTP估值,给予公司60.5港元的每股目标价,维持“买入”评级 [8]
小米集团-W(01810):2025年一季度业绩点评:各业务表现亮眼,看好IoT与汽车持续增厚业绩
东吴证券· 2025-05-30 13:0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一季度业绩亮眼,营收和调整后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各业务表现出色,手机×AIoT业务受益于高端化及全球化布局,汽车业务凭借领先能力提高市场地位,将2025/2026/2027归母净利润上调,维持“买入”评级[1][9] 各部分总结 市场数据 - 收盘价51.70港元,一年最低/最高价为15.36/59.45港元,市净率5.13倍,港股流通市值1,016,689.64百万港元[6] 基础数据 - 每股净资产9.24元,资产负债率46.70%,总股本25,947.38百万股,流通股本21,431.10百万股[7] 事件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112.9亿元,同比+47.4%,环比+2.1%;调整后净利润106.8亿元,同比+64.5%,环比+28.4%;毛利率22.8%,同比+0.5pct,环比+2.2pct[9] 创新业务 - 25Q1汽车营收185.8亿元,环比+11.5%,分部亏损收窄至5亿元,毛利率23.2%,环比+2.8pct;SU7系列交付量达75869辆,环比+8.9%,汽车销售门店扩至235家,覆盖65个城市;维持25年75亿研发费用投入AI指引,2025M4开源首个推理大模型Xiaomi MiMo[9] 手机业务 - 25Q1手机营收506.1亿元,同比+8.9%,环比-1.4%,毛利率12.4%,同比-2.4pct,环比+0.4pct;出货量41.8百万台,同比+3.0%;全球市占率同比+0.3pct至14.1%维持第三,中国市占率同比+4.7pct至18.8%重回第一,线下渠道市占率同比+3.2pct至12.1%;高端化推进,ASP同比+5.8%至1211元,中国市场3000元以上手机出货量占比同比+3.3pct至25.0%,4000元以上价位市占率同比+2.9pct至9.6%[9] IoT业务 - 25Q1 IoT营收323.4亿元,同比+58.7%,环比+4.8%,毛利率25.2%,同比+5.3pct,环比+4.7pct;空冰洗出货量超110/88/74万台,同比增速超65%/+65%/100%,推动科技家电收入同比+113.8%,平板电脑销量同比+56%达310万台,首次位列全球第三;新零售店已扩至1.6万家,25年底有望达2万家[9] 盈利预测与估值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270,970|365,906|491,829|628,447|726,720|[1] |同比(%)|(3.24)|35.04|34.41|27.78|15.64|[1]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7,475|23,658|39,603|53,367|65,942|[1] |同比(%)|606.34|35.38|67.40|34.75|23.56|[1] |EPS-最新摊薄(元/股)|0.67|0.91|1.53|2.06|2.54|[1] |P/E(现价&最新摊薄)|71.39|52.73|31.50|23.38|18.92|[1] 三大财务预测表 - 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数据及财务比率预测,如2025E流动资产257,754.17百万元,营业总收入491,829.48百万元等[10]
小直屏手机“受宠” 厂商纷推新品争夺苹果iPhone用户
证券时报网· 2025-05-30 11:27
行业趋势 - 国产手机厂商集体发力小直屏手机领域 包括vivo S30Pro mini OPPO Find X8s 一加13T 小米15 三星Galaxy S25等机型 屏幕尺寸集中在6 3英寸左右 [1] - 小直屏手机市场受欢迎度显著提升 2025年中国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23% 超五成消费者主动关注此类机型 [2] - 厂商普遍兼容苹果iOS生态 支持文件 照片 视频等与iOS终端"一碰互传" 荣耀是唯一全面打通iOS 安卓 鸿蒙系统生态壁垒的企业 [2] 产品策略 - vivo S30Pro mini采用6 31英寸小屏 全系支持与iPhone隔空投送文件 一碰分享功能 [1] - OPPO调研显示宽度71mm(6 3英寸)为最佳握感尺寸 针对用户需求推出小直屏机型 [2] - 小直屏手机被市场视为苹果iPhone"平替" vivo在X200s发布会上直接宣传"最强苹替"并推出"双机流转"功能 [2] 技术挑战 - 小直屏手机工艺难度高 器件小型化定制比例更高 出货量较小导致成本不低 [3] - 一加为开拓市场努力说服供应商支持 并给出极具诚意的定价策略 [3] 品牌布局 - 多家厂商申请手机相关商标 OPPO申请"ophone" 小米申请MiPhone 魅族申请MPhone vivo申请"vphone" [3] - 分析师预测小直屏手机可能成为继折叠屏后的第二增长曲线 未来将随技术进步和需求多样化迎来新一轮增长 [3]
5.29犀牛财经早报:公募今年新发规模已超4000亿元 哪吒汽车债转股失败
犀牛财经· 2025-05-30 10:20
公募基金市场动态 - 2024年公募基金新发规模达4060.84亿元,共成立515只新基金,其中权益类基金384只,发行规模1870.82亿元,49只权益类基金单只发行规模超10亿元 [1] A股市场表现 - A股5304家公司完成2024年年报披露,2546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转型核心驱动力 [1] - 近七成A股公司拟实施现金分红,反映盈利质量改善 [1] 保险资金动向 -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推进中,超1700亿元险资加速入市,当前规模在35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总量中占比较小 [1] 美股投资动向 - 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清仓美股并持有现金,仅保留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股票持仓,预警市场危机临近 [2] - 《大空头》原型迈克尔·伯里一季度近乎清仓,仅持有雅诗兰黛股票 [2] AI产业发展 - 国内首家AI医院投入运营,AI智能体在金融、汽车等多领域加速落地,2025年或成智能体爆发元年 [2] - 阿里巴巴开源自主搜索AI Agent WebAgent,具备端到端信息检索与多步推理能力 [5] 期货行业数据 - 4月期货公司营收30.73亿元,净利润7.85亿元,同比环比均下滑(去年同期营收32.63亿元/净利8.27亿元,3月营收36.99亿元/净利14.17亿元) [3] 消费市场政策 - 河南、福建、广东等地出台促消费政策,包括发放消费券、鼓励带薪休假等措施 [3] 智能手机市场 - IDC将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速预期从2.3%下调至0.6%,中国市场预计增长3%,但苹果出货量或下滑1.9% [4] 造船业景气度 - 1-4月中国造船新接订单量占全球67.6%,手持订单2.3亿载重吨占全球64.3%,多家船企订单排至2029年 [4] 公司资本运作 - 英伟达CEO黄仁勋计划出售至多600万股公司股票,CFO克雷斯拟出售50万股 [5] - 宇树科技完成股改更名,市场猜测为上市做准备,公司回应称系常规运营变更 [5] - TCL科技拟收购华星光电21.5311%股权,交易需通过深交所及证监会审核 [7] 风险事件 - 永坤黄金因兑付异常被立案调查,此前以"存金生息"承诺5%-9%年化收益吸引投资者 [6] - *ST锦港因连续4年财报虚假记载被强制退市,5月30日起停牌 [8] - 哪吒汽车债转股方案失败,仅化解20亿元债务,投资方要求罢免CEO方运舟 [9] 美股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小幅收涨:道指涨0.28%,纳指涨0.39%,标普500涨0.4%,中概指数终结七连跌 [9]
小米集团-W(01810.HK):营收和经调整净利润创季度新高
格隆汇· 2025-05-30 09:47
财务表现 - 25Q1公司营收达1,113亿元,同比增长47% [1] - 经调整净利润达107亿元,同比增长64%,创历史新高 [1] - 毛利率达22.8%,同比提升0.5 pct,创历史新高 [1] 智能手机业务 - 25Q1智能手机实现营收506亿元,同比增长9%,毛利率达12.4% [1] -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3%至4180万台,市场份额14.1%,排名全球前三 [1] - 中国大陆地区市场份额同比提升4.7 pct至18.8%,时隔十年重回出货量第一 [1] - 高端机占比达25.0%,同比提升3.3 pct,中国大陆地区4000-5000元价位市占率第一,同比提升4.6 pct至24.4% [1] - 25年5月发布新旗舰15S Pro,首发搭载自研玄戒O1芯片 [1]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 - 25Q1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323亿元,同比增长59% [1] - 毛利率达25.2%,同比提升5.4 pct [1] - 平板出货量同比增长56%,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增长114% [2] - 截至3月31日,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数达约9.4亿,同比增长20% [2] 互联网服务 - 25Q1互联网业务收入达91亿元,同比增长13%,毛利率达76.9%,同比提升2.7 pct [2] - 广告业务收入66亿元,同比增长20%,游戏业务收入12亿元 [2] - 全球月活跃用户数达7.2亿,同比增长9%,智能电视全球月活跃用户数达0.73亿,同比增长8% [2] 智能电动汽车及创新业务 - 25Q1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收入186亿元,毛利率23.2% [2] - SU7系列25Q1交付新车7.59万辆,累计交付量超25.8万台 [2] - 首款豪华高性能SUV小米YU7于25年5月发布,7月正式上市 [2] - 截至4月,中国大陆地区74个城市开业269家汽车销售门店 [2]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测公司25-27年每股收益为1.35/1.82/2.27元(原预测为1.26/1.66/2.09元) [2] - 维持可比公司26年38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75.52港币 [2]
宿州主要指标稳定增长 总体运行平稳向好
搜狐财经· 2025-05-30 09:21
工业生产 -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 4%,较去年同期加快2 2个百分点 [1] - 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2 1%,制造业增长8 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3 1% [1]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6 7%,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5 1%,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6 6% [1] 项目建设 - 在库投资项目1028个,较去年同期增加4个 [1] - 制造业投资增长3 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 7%,社会领域投资增长37 7%,较一季度提高20 7个百分点 [1] 市场销售 - 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7 4%,较去年同期加快1 8个百分点 [2] -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 0%,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 1% [2] - 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42 3%,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额增长27 5%,智能手机零售额增长32 5% [2] 货物进出口 - 进出口总额24 7亿元,同比增长33 1%,其中出口21 1亿元增长21 1%,进口3 6亿元增长218 4% [2] - 4月份进出口总额7 4亿元,增长72 5% [2] 金融市场 -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290 9亿元,同比增长9 0%,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316 8亿元增长11 8% [2] - 本外币贷款余额3950 4亿元,增长8 4%,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2249 1亿元增长10 2% [2] 居民消费价格 -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 3%,降幅较一季度收窄0 2个百分点 [3] - 食品烟酒价格下降2 3%,衣着价格增长0 7%,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 2%,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5 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