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贸零售
icon
搜索文档
主力动向:11月13日特大单净流入280.68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11-13 18:01
市场资金流向概况 - 沪深两市全天特大单资金净流入280.68亿元,沪指当日收盘上涨0.73% [1] - 共计2109只个股呈现特大单净流入,2737只个股呈现特大单净流出 [1] - 有58只个股特大单净流入金额超过2亿元,这些个股当日平均上涨9.52%,表现强于大盘 [2] 行业资金净流入情况 - 电力设备行业特大单净流入规模居首,净流入资金达112.78亿元,行业指数上涨4.31% [1] - 有色金属行业紧随其后,特大单净流入73.38亿元,行业指数上涨4.01% [1] - 基础化工和电子等行业也位列特大单净流入前列 [1] - 在特大单净流入超2亿元的个股中,电力设备、有色金属、基础化工行业最为集中,上榜个股分别有17只、12只和8只 [2] 行业资金净流出情况 - 公用事业行业特大单净流出规模最大,净流出资金为7.83亿元 [1] - 家用电器行业特大单净流出6.70亿元,位列净流出第二 [1] - 建筑装饰和环保等行业同样出现特大单资金净流出 [1] 个股资金净流入排名 - 宁德时代特大单净流入26.66亿元,资金规模居首,股价上涨7.56% [1][2] - 兆易创新特大单净流入25.91亿元,位列第二,股价上涨8.59% [2] - 天赐材料、英维克、永鼎股份特大单净流入分别为18.96亿元、16.60亿元和12.71亿元,股价均涨停或接近涨停 [2] 个股资金净流出排名 - 香农芯创特大单净流出6.09亿元,为净流出最多个股,股价下跌1.07% [2][4] - 阿特斯特大单净流出4.86亿元,中国中冶特大单净流出3.62亿元,分列净流出第二、三位 [2][4] - 上海电力、通威股份、捷佳伟创等个股特大单净流出均超过2.5亿元 [4]
18股最新股东户数降逾一成
证券时报网· 2025-11-13 17:29
股东户数变动概况 - 共有521家公司公布了截至11月10日的股东户数,其中244家公司股东户数较上期(10月31日)出现下降 [1][3] - 股东户数降幅超过一成的个股有18只 [3] - 凯迪股份股东户数降幅最大,最新户数为5298户,较10月31日下降23.09% [3] - 国光连锁股东户数降幅次之,最新户数为38820户,较10月31日下降21.11% [3] - 显盈科技股东户数降幅为16.27%,排名第三 [3] 筹码集中股市场表现 - 最新一期筹码集中股(11月1日以来)平均上涨1.97% [3] - 兆新股份、冀凯股份、泰和科技涨幅居前,分别上涨41.89%、35.41%、34.06% [3] - 上一期(10月31日)筹码集中股监测显示,这些股自10月21日以来平均上涨6.42%,表现强于同期沪指(上涨4.29%) [2] - 上一期筹码集中股中,55%的个股相对大盘获得超额收益 [2] - 上一期股东户数降幅超一成的个股中,泰和科技涨幅最高,累计上涨65.73% [2] 行业分布特征 - 筹码集中股中,机械设备、电子、汽车行业个股数量最为集中,分别有36只、20只、18只个股上榜 [3] - 基础化工行业也有多只个股上榜,如壶化股份、博苑股份、泰和科技等 [3][5] - 食品饮料行业的西麦食品、燕京啤酒股东户数分别下降11.78%和7.96% [4] - 有色金属行业的和胜股份、中洲特材股东户数分别下降12.15%和7.44% [3][4] 个股资金流向与交易活跃度 - 凯迪股份在筹码集中期间累计上涨7.58%,累计换手率为20.80%,主力资金净流入2475.65万元 [3] - 国光连锁在筹码集中期间累计上涨19.43%,累计换手率为78.27%,主力资金净流入3.17亿元 [3] - 显盈科技在筹码集中期间累计上涨17.15% [3] - 智动力股东户数下降14.86%,但筹码集中以来股价下跌7.18% [3]
A股平均股价14.08元 20股股价不足2元
证券时报网· 2025-11-13 16:33
A股整体市场概况 - 截至11月13日收盘,沪指报收4029.50点,A股平均股价为14.08元 [1] - 高价股及低价股数量在A股市场总体占比相对较少 [1] 低价股群体特征 - 股价低于2元的个股共有20只,最低的是*ST元成,最新收盘价为0.58元 [1] - 股价低于2元个股中,ST股共有8只,占比为40.00% [1] - 股价次低的是*ST苏吴和*ST金科,最新收盘价分别为0.98元、1.47元 [1] 低价股市场表现 - 在上述20只低价股中,今日上涨的有16只 [1] - 涨幅居前的有ST易购、*ST金科、荣盛发展,分别上涨5.29%、5.00%、4.73% [1] - 下跌的有2只,跌幅居前的有ST岭南、*ST辉丰,跌幅分别为1.03%、0.53% [1] 代表性低价股详情 - *ST元成(代码603388)属于建筑装饰行业,最新收盘价0.58元,市净率0.27倍 [1] - *ST金科(代码000656)属于房地产行业,最新收盘价1.47元,日涨跌幅5.00%,日换手率3.25% [1] - ST易购(代码002024)属于商贸零售行业,最新收盘价1.79元,日涨跌幅5.29%,市净率1.32倍 [1] - 重庆钢铁(代码601005)属于钢铁行业,最新收盘价1.59元,日涨跌幅1.27%,市净率0.86倍 [1]
解码南向资金首破“5万亿”!背后两大趋势:港股定价权增强、正循环效应显现!
证券时报· 2025-11-13 16:06
南向资金流入规模与纪录 - 11月10日南向资金通过港股通净流入港股市场66.54亿港元 [1][2] - 年内净买入额达到13053.49亿港元,突破1.3万亿港元关口 [1][2] - 自港股通开通以来累计净流入规模达到50031.41亿港元,突破5万亿港元整数关口 [1][2] - 2024年南向资金净买入额为8078.69亿港元,2025年在7个月内超越2024年全年,刷新年度净流入纪录 [3] - 在今年的202个交易日中,南向资金单日净流入超百亿港元的交易日有57天,其中上半年有30天 [2] 南向资金市场影响力提升 - 2024年南向资金合计买卖金额约为11.23万亿港元,占港股市场成交金额的34.64% [5] - 南向资金成交占比从2017-2020年的10%-20%,提升至2021-2023年的20%-30%,今年以来进一步增加 [5] - 南向资金持有港股市值约为6.21万亿港元,占港股总市值的12.93% [6] - 持续流入的南向资金正将港股市场从“外资主导、美元利率锚”的离岸市场,改造成“内资定价、中债利率锚”的半在岸市场 [6] 南向资金结构与配置偏好 - 保险资金与公募基金构成南向资金的主体力量,合计占比超40% [6] - 保险资金通过港股通持有市值突破1.4万亿元,占港股通总规模的25% [6] - 公募基金港股持仓规模达1.01万亿元,占比18%,自2020年底至2025年三季度,年均复合增速达23.5% [6] - 公募基金体现出极致成长风格,传媒、医药、电子与商贸零售持仓规模均超500亿元 [6] - 险资在港股市场重点布局高股息股票,银行类H股成为举牌主要板块 [6] 南向资金流入驱动因素 - 港股相较A股存在估值折价,提供更高安全边际 [3] - 国内利率下行环境下,投资者对港股市场中特有的科技龙头和高股息资产存在持续配置需求 [3] - 互联互通机制持续优化,为资金南下提供顺畅政策通道 [3] - 以保险资金和公募基金为代表的内地长线资金存在持续配置港股的内在需求 [3] - 全球降息预期增强流动性宽松预期,港股理论上更受益 [3] - 资金充裕但缺乏优质资产的“资产荒”背景,推动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寻求有效配置机会 [4] 港股市场表现与估值吸引力 - 年内港股主要指数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涨幅均在30%以上 [2] - 科技属性较强的恒生科技指数前瞻市盈率为20.4倍,低于其过去五年均值,也显著低于纳斯达克指数的30.9倍 [8] - 港股市场估值相对全球其他股市仍然偏低,盈利增速稳健 [7][8] - 在政策支持、产业升级与全球流动性宽松三重利好下,港股市场有望延续“估值修复+成长溢价”的慢牛行情 [1] 港股市场前景展望 - 南向资金正走向螺旋上升的“正循环”,更多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增强资金吸引力,带来更多流动性和赚钱效应 [7] - 市场短期或呈现震荡向上态势,需留意风格切换,大盘价值股或占优 [8] - 短期投资策略上,预计红利股配置价值回归,港股AI概念股仍是科技端配置主线 [8]
解码南向资金首破“5万亿”!背后两大趋势:港股定价权增强、正循环效应显现!
证券时报· 2025-11-13 15:52
南向资金流入规模与市场表现 - 11月10日南向资金单日净流入66.54亿港元,推动年内净买入额突破1.3万亿港元,达到13053.49亿港元 [2][4] - 港股通开通以来累计净流入规模突破5万亿港元整数关口,达到50031.41亿港元 [2][4] - 2024年南向资金净流入额大幅增加至8078.69亿港元,并在2025年前7个月超越2024年全年,刷新年度净流入纪录 [5] - 年内港股主要指数涨幅显著,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年内涨幅均在30%以上 [4] 南向资金流入特征与驱动因素 - 2024年上半年南向资金呈现加速流入特征,在202个交易日中有57天单日净流入超百亿港元,其中30天集中在上半年 [4] - 资金持续涌入受五大因素驱动:港股估值折价提供安全边际、国内利率下行催生对科技龙头和高股息资产配置需求、互联互通机制优化、内地长线资金内在需求、全球流动性宽松预期 [5] - 中金公司认为南向资金加速流入也是“资产荒”体现,在经济缺乏新增长点背景下,港股在稳定回报的分红资产和成长性新经济板块上具有比较优势 [6] 南向资金市场影响力与结构 - 2024年南向资金合计买卖金额约占港股市场成交金额的34.64%,成交占比从2017-2020年的10%-20%提升至2021-2023年的20%-30%,再进一步提升至当前水平 [8] - 南向资金持有港股市值约6.21万亿港元,占港股总市值比例为12.93% [8] - 保险资金与公募基金构成南向资金主体力量,合计占比超40%,其中保险资金通过港股通持有市值突破1.4万亿元占25%,公募基金港股持仓规模达1.01万亿元占18% [8] - 公募基金港股持仓规模从2020年底3531亿元增长至2025年三季度1.01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23.5%,行业配置体现极致成长风格 [8] - 险资重点布局高股息股票,银行类H股成为举牌主要板块 [9] 港股市场估值与未来展望 - 恒生科技指数前瞻市盈率为20.4倍,低于其过去五年均值,也显著低于纳斯达克指数的30.9倍,港股市场估值相对全球其他股市仍然偏低 [12] - 市场预期港股将延续“估值修复+成长溢价”的慢牛行情,短期投资策略上红利股配置价值回归,AI概念股仍是科技端配置主线 [2][12] - 南向资金正走向螺旋上升的“正循环”,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增加资金吸引力,净流入资金带来更多流动性和赚钱效应,进一步刺激企业赴港上市 [11]
浙江东日盘中创历史新高
证券时报· 2025-11-13 10:00
公司股价与交易表现 - 股价创历史新高,报63.10元,当日上涨7.68% [1] - 成交量539.86万股,成交金额3.44亿元,换手率1.31% [1] - A股总市值达265.76亿元,A股流通市值259.61亿元 [1] 行业对比表现 - 所属商贸零售行业整体下跌0.66% [1] - 行业内仅8只股票上涨,浙江东日涨幅7.68%位列第一,其次为东百集团涨6.05%和江苏国泰涨5.92% [1] - 行业内有84只股票下跌,跌幅居前的为国光连锁跌4.17%、农产品跌3.34%、汇嘉时代跌2.63% [1] 公司融资数据 - 最新两融余额14.55亿元,融资余额14.55亿元 [1] - 近10日融资余额增加2272.66万元,环比增长1.59% [1] 公司三季度财务业绩 -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58亿元,同比增长2.66% [1] - 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9.13% [1]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700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52% [1]
港股定价权增强 市场正循环显现
证券时报· 2025-11-13 06:28
南向资金流入规模与纪录 - 11月10日南向资金通过港股通单日净流入66.54亿港元 [1] - 南向资金年内净买入额突破1.3万亿港元,达13053.49亿港元 [1][2] - 港股通开通以来累计净流入规模突破5万亿港元,达50031.41亿港元 [1][2] - 2024年南向资金成交净买入额为8078.69亿港元,2025年在7个月内超越2024年全年,刷新年度净流入纪录 [3] 港股市场表现与指数涨幅 - 港股主要指数年内涨幅均在30%以上,包括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 [2] - 恒生科技指数前瞻市盈率为20.4倍,低于其过去五年均值,也显著低于纳斯达克指数的30.9倍 [9] 南向资金流入特征与活跃度 - 在202个交易日中(截至11月10日),南向资金单日净流入超百亿港元的交易日有57天,其中上半年占30天 [2] - 2024年南向资金合计买卖金额约为11.23万亿港元,占港股市场成交金额的34.64% [6] - 南向资金持有港股市值约为6.21万亿港元,占港股总市值的12.93% [6] 南向资金流入驱动因素 - 港股相较A股存在估值折价,提供更高安全边际 [3] - 国内利率下行环境下,投资者对港股科技龙头和高股息资产存在持续配置需求 [3] - 互联互通机制持续优化,为资金南下提供顺畅政策通道 [3] - 保险资金和公募基金等内地长线资金存在持续配置港股的内在需求 [3] - 全球降息预期增强流动性宽松预期,港股更受益 [3] - 资金充裕但优质资产缺乏,港股在分红资产和新经济板块具有比较优势 [4] 南向资金结构与定价权变化 - 保险资金与公募基金构成南向资金的主体力量,合计占比超40% [6] - 保险资金通过港股通持有市值突破1.4万亿元,占港股通总规模的25% [6] - 公募基金港股持仓规模达1.01万亿元,占比18% [6] - 2020年底至2025年三季度,公募基金港股持仓规模从3531亿元增长至1.01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23.5% [6] - 公募基金行业配置体现成长风格,传媒、医药、电子与商贸零售持仓规模均超500亿元 [6] - 险资在港股市场重点布局高股息股票,银行类H股成为举牌主要板块 [7] - 南向资金正将港股市场从外资主导改造成内资定价的半在岸市场,带来定价逻辑和估值体系的重塑 [7] 港股市场前景与投资策略 - 港股市场有望延续估值修复加成长溢价的慢牛行情 [1] - 港股市场成为全球投资者配置中国资产的关键窗口 [1] - 南向资金正走向螺旋上升的正循环,赚钱效应吸引更多资金和企业 [8] - 短期投资策略上,红利股配置价值回归,港股AI概念股仍是科技端配置主线 [9]
解码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首破5万亿港元 港股定价权增强 市场正循环显现
证券时报· 2025-11-13 02:58
南向资金流入规模与纪录 - 11月10日南向资金单日净流入66.54亿港元,推动年内净买入额达到13053.49亿港元,突破1.3万亿港元关口 [1][2] - 自港股通开通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规模达到50031.41亿港元,首次突破5万亿港元大关 [1][2] - 2024年南向资金净买入额为8078.69亿港元,较2023年的3188.42亿港元大幅增加,并在2025年前7个月超越2024年全年,刷新年度净流入纪录 [3] 南向资金流入特征与驱动因素 - 在2025年的202个交易日中,有57天单日净流入超百亿港元,其中30天集中在上半年,显示上半年资金流入态势迅猛 [2] - 驱动因素包括:港股相较A股存在估值折价提供更高安全边际、国内利率下行环境下对科技龙头和高股息资产的配置需求、互联互通机制持续优化、内地长线资金的内在需求、全球降息预期增强流动性宽松预期 [3] - 中金公司认为南向资金加速流入也是“资产荒”的体现,在经济缺乏新增长点背景下,港股在分红资产和新经济板块上具有比较优势 [4] 南向资金市场影响力提升 - 2024年南向资金合计买卖金额约11.23万亿港元,占港股市场成交金额的34.64%,成交占比从2017-2020年的10%-20%区间持续提升至2025年的更高水平 [5] - 南向资金持有港股市值约6.21万亿港元,占港股总市值的12.93%,持续流入正将港股从“外资主导”改造成“内资定价”的半在岸市场 [6] - 保险资金与公募基金构成南向资金的主体力量,合计占比超40%,其中险资持有市值突破1.4万亿元占比25%,公募基金持仓规模达1.01万亿元占比18% [6] 公募基金与险资配置策略 - 公募基金是南向资金中最活跃的主导力量,其港股持仓规模从2020年底的3531亿元增长至2025年三季度的1.01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23.5% [6] - 公募基金在行业配置上体现极致成长风格,对传媒、医药、电子与商贸零售的持仓规模均超过500亿元 [6] - 保险资金在港股市场重点布局高股息股票,2025年以来频频举牌港股上市公司,银行类H股成为举牌主要板块 [6] 港股市场表现与估值吸引力 - 2025年港股主要指数涨幅显著,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年内涨幅均在30%以上,在全球主要市场涨幅居前 [2] - 恒生科技指数前瞻市盈率为20.4倍,低于其过去五年均值,也显著低于纳斯达克指数的30.9倍,显示港股估值仍有较大吸引力 [8] - 市场展望认为,在政策支持、产业升级与全球流动性宽松三重利好下,港股有望延续“估值修复+成长溢价”的慢牛行情 [1][8]
新消费行业周报:10月CPI同比转正,关注提振消费方向-20251112
上海证券· 2025-11-12 20:25
行业投资评级 - 商贸零售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 财政部将继续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对重点领域消费贷款给予财政贴息,激发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潜力[5] - 2025年10月CPI同比上涨0.2%,环比上涨0.2%,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连续第6个月扩大,为2024年3月以来最高,PPI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1%,为年内首次上涨[5] - 行业指数表现:本周(2025.11.03-2025.11.07)A股SW商贸零售行业指数上涨0.31%,跑输沪深300指数(上涨0.82%)和上证指数(上涨1.08%),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涨幅排名第17位[4] 细分行业分析 潮玩谷子 - 潮玩谷子行业需求快速增长,Z世代引领新消费趋势,盲盒等产品触及情绪价值深层需求[6] - AI技术深度融合玩具研发,OpenAI与美泰合作,京东发布JoyInside品牌,字节推出“喵伴”开发套件,奥飞娱乐推出喜羊羊IP的AI玩具[6] - 高需求、高单价、高利润正驱动AI玩具成为新增长点,建议关注泡泡玛特、布鲁可、TOPTOY、乐自天成等企业[6] 黄金珠宝 - 黄金长期避险和投资优势凸显,美联储预期持续降息、贸易摩擦扰动,黄金珠宝需求预计持续增长[7] - 古法金与IP金饰引领新潮流,行业消费逻辑重构,婚庆需求下降、悦己消费崛起、轻量化与投资需求分流[7] - 黄金税收政策调整,自2025年11月1日起,场内交易免征增值税,非场内交易需按13%缴税,有望加速行业合规化进程,重塑行业格局[8] - 建议关注老铺黄金、老凤祥、潮宏基等品牌[8][11] 运动户外 - 体育产业成为助力经济增长、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运动户外消费活力持续释放[8] - 安踏集团发布行业首个AI设计大模型“安踏灵龙大模型”,截至11月,AI辅助设计的商品订货额已超25亿元,销售转化率提升20%[9] - 伴随多地气温下降,有望利好冬季保暖服饰消费,建议关注安踏、李宁、361度、波司登等[9][11] 美妆个护 - 美护行业正从“渗透率扩张”转向“品质升级”,从“流量红利”步入“品牌红利”时代[10] - 建议关注“悦己刚需+国货替代+技术优势+渠道迭代”四条主线[10] - 上美股份推出面包超人婴童洗护品牌,作为国内首个玩趣型母婴功效品牌,通过IP战略实现用户群体交叉渗透[10] - 建议关注珀莱雅、毛戈平、锦波生物、润本股份、登康口腔、百亚股份等[10][11]
11月12日沪深两市强势个股与概念板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2 18:45
强势个股 - 摩恩电气录得7连板,换手率34.88%,成交额20.38亿元,龙虎榜净买入额4827.76万元,最高价创一年来新高,所属电力设备行业 [1] - 孚日股份录得5连板,换手率29.45%,成交额24.95亿元,龙虎榜净买入额3751.78万元,最高价创一年来新高,所属纺织服饰行业 [1] - 东百集团录得6天4板,换手率8.12%,成交额6.4亿元,龙虎榜净买入额为-8025.2万元,最高价创一年来新高,所属商贸零售行业 [1] - 天际股份录得4天3板,换手率28.66%,成交额60.67亿元,龙虎榜净买入额为-7717.3万元,最高价创一年来新高,所属电力设备行业 [1] - 安泰集团录得2连板,换手率31.41%,成交额15.83亿元,龙虎榜净买入额8834.01万元,所属煤炭行业 [1] 市场指数 - 上证综指下跌0.07%,收于4000.14点 [1] - 深证成指下跌0.36%,收于13240.62点 [1] - 创业板指下跌0.39%,收于3122.03点 [1] - 沪深两市A股共计77只个股涨停 [1] 强势概念板块 - 细胞免疫治疗概念板块涨幅2.2%,涨停成分股占比10.17%,上涨成分股占比71.19% [2] - 可燃冰概念板块涨幅1.81%,涨停成分股占比7.14%,上涨成分股占比64.29% [2] - 猴痘概念板块涨幅1.57%,涨停成分股占比4.0%,上涨成分股占比76.0% [2] - 血氧仪概念板块涨幅1.56%,涨停成分股占比4.55%,上涨成分股占比63.64% [2] - 芬太尼概念板块涨幅1.39%,上涨成分股占比100%,无成分股跌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