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手机
icon
搜索文档
小米集团-W(01810):IoT/汽车业务毛利率超预期
华泰证券· 2025-05-29 18:1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71.2港币 [1][5][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1Q25收入同比增长47%至1113亿元,调整后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14%至99.6亿元,IoT和汽车业务毛利率出色,手机ASP创新高,高端化推进 [1] - 发布玄戒O1/T1芯片,看好自研芯片驱动高端市场份额提升,基于SOTP估值法维持目标价 [1][4][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亮点总结 - IoT业务:1Q25收入同比+58.7%达323亿元,毛利率25.2%,因大家电收入扩大和低利润率产品占比下降,上调全年毛利率预测1.5pct到23.8%,看好国内外持续增长 [2] - 汽车业务:Q1 SU7系列交付75,869辆,创新业务分部经营亏损5亿元,毛利率23.2%,高于预测2.4pct,首辆SUV YU7或7月上市,关注消费者反馈 [3] - 手机业务:年初以来大盘偏弱,公司指引全年出货量近1.8亿,1Q25 ASP为1211元,创历史新高,同比+5.8%,毛利率12.4%,看好自研芯片扩大高端市场份额 [4] 盈利预测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人民币百万)|270,970|365,906|495,074|605,814|727,778|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人民币百万)|19,274|27,314|40,987|51,321|63,249| |EPS(人民币,最新摊薄)|0.76|1.09|1.63|2.04|2.52| |ROE(%)|12.53|15.49|20.11|21.45|22.20| |PE(倍)|54.66|43.77|29.17|23.30|18.90| |PB(倍)|6.42|6.33|5.46|4.60|3.85| |EV EBITDA(倍)|48.61|44.86|26.34|21.06|16.16|[7] 估值方法 - 基于SOTP估值法,目标价对应41倍2025年目标PE [5][17] - 维持现有业务25倍2025年预测PE,对应每股44.9港币,高于可比公司均值,因家电等IoT业务增速快和AI时代生态价值 [19] - 维持汽车业务2.5倍2027年预测PS,对应每股26.3港币,高于可比公司均值,因工厂建设顺利、产能释放和“人 - 车 - 家”战略助力 [19]
小米集团-W:维持<font color='#2C8CE7'>“买入”评级,升目标价至62港元-20250529
交银国际· 2025-05-29 17:4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小米集团-W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调小米集团-W2025/26年收入预测至5,030/6,159亿元,上调2025/26年经调整EPS至1.87/2.14元,下调小米汽车2026年ASP至25.4万元,上调目标价到62港元 [1] - 1Q25业绩超预期,AIoT继续高增长,汽车毛利率提升 [1] - 建议关注YU7上市后销量及产能爬坡情况,小米在中国及新兴市场份额或继续提升,建议关注其高端化进程中ASP的变化 [2] - 管理层表示会持续加大在AI方面的投入,预计今年AI占总研发投入的四分之一,全年计划研发投入300亿元 [2] - 看好公司在大家电业务长期拓展并成为AIoT业务的强劲驱动力 [2] 各部分总结 业绩情况 - 1Q25小米收入/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113/107亿元,超出市场和该行预期 [1] - 受益于大家电/可穿戴/平板等品类强劲增长,AIoT收入同比增59%至323亿元,毛利率由4Q24的20.5%增至25.2% [1] - 汽车毛利率继续提升至23.2%,主要来自SU7规模效应、公司管理和渠道效率、产品组合及权益类收入增长 [1] 汽车业务 - SU7爆品成功带来成本优化和规模效应,1Q25交付7.59万辆,ASP23.8万元,汽车业务亏损环比收窄2亿元至亏5亿元 [2] - 建议关注YU77月上市后订单表现及二期工厂产能爬坡情况 [2] 智能手机业务 - 1Q25小米重回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一,高端机份额提升至25% [2] - 预测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大盘增长小于1%,小米在中国及新兴市场份额或继续提升,建议关注其高端化进程中ASP的变化 [2] AI投入 - 管理层表示会持续加大在AI方面的投入,预计今年AI占总研发投入的四分之一,全年计划研发投入300亿元 [2] 大家电业务 - 1Q25空冰洗销量和ASP继续提升,收入保持114%的同比高增长,平板收入在1Q25取得40%的环比增长 [2] - 小米线下门店扩张、家电出海、较强产品力有望推动大家电销量和ASP持续增长,武汉智能工厂建设有望优化成本并提升毛利率,大家电有望成为AIoT的长期驱动力 [2]
小米集团-W:智能手机出货份额重回国内第一,单季营收、经调整净利润再创新高-20250529
光大证券· 2025-05-29 15: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2025年一季度业绩出色,收入和经调整净利润创新高,各业务表现良好,自研技术突破完善“人车家全生态”,构筑竞争优势,上调2025 - 26年Non - IFRS净利润预测并新增2027年预测 [1][5] 各业务总结 智能手机业务 - 1Q25出货连续19个季度居全球前三,国内高端机出货占比提至25%,全球出货4180万台同比增3%,中国出货市占率18.8%同比升4.7pct、时隔十年重回第一,出货同比增速40%远超行业 [2] - 1Q25手机ASP提至1211元,同比增5.8%、环比增0.7%,受益于国补和国内出货占比提升 [2] - 1Q25手机业务毛利率12.4%,较4Q24环比升0.4pct,得益于海外市场产品结构改善 [2] IoT业务 - 1Q25收入323亿元,同比增速59%,科技家电收入同比增速113.8%,空调、冰箱、洗衣机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全球平板和可穿戴产品出货表现亮眼 [3] - 受益于品牌力、零售渠道和国补政策,2Q25 - 4Q25营收有望延续增长 [3] 互联网业务 - 1Q25服务收入同比增13%至91亿元,广告业务营收同比增20%带动增长 [3] - 1Q25全球/中国大陆MAU分别达7.2/1.8亿,均创新高 [3] 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 - 1Q25业务收入186亿元,毛利率提至23.2%,经营亏损5亿元,汽车交付量环比升8.9%至75,869辆,ASP升1.7%至23.8万元,销售门店达235家 [4] - 5M25小米YU7系列亮相,预计7M25正式上市,具备多项高端配置 [4] 盈利预测、估值相关 - 上调2025 - 26年Non - IFRS净利润预测至464/656亿元(上调幅度13%/18%),新增2027年预测849亿元 [5] - 给出2023 - 2027年营业收入、增长率、Non - IFRs净利润、增长率、Non - IFRs每股收益、调整后P/E等盈利预测数据 [5] 财务报表预测 损益表 - 给出2023 - 2027年主营收入、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其他、汽车、营业成本、毛利等多项财务指标预测 [9] 资产负债表 - 给出2023 - 2027年总资产、流动资产、现金及短期投资、有价证劵及短期投资等多项资产负债指标预测 [10] 现金流量表 - 给出2023 - 2027年经营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现金流、自由现金流、融资活动现金流、净现金流等多项现金流指标预测 [11]
小米Q1再创史上最强业绩,全品类高端化驱动确定性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9 14:59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13亿元,同比增长47 4% [2] - 经调整净利润达107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同比增长64 5%,大幅超出预期 [2] - 业绩增速超越苹果、特斯拉、亚马逊等全球科技巨头 [2] 三大业务增长曲线 智能手机业务 - 收入506亿元,同比增长8 9%,市场份额14 1%连续19个季度全球前三 [4] - 中国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40%,份额18 8%时隔十年重返第一 [4] 大家电业务 - 收入同比增长113 8%,"空冰洗"三大品类全线爆发 [4] - 空调出货量超110万台,同比增长65% [4] - 冰箱出货量88万台(+65%),洗衣机74万台(+100%)均创历史新高 [4] 汽车业务 - SU7系列交付75869台,连续6个月单月交付超2万台 [6] - 2025年4月交付超2 8万台,在20万以上价位段排名第一 [6] 生态协同效应 - 米家APP月活用户达1 064亿,同比增长19 5%,增速较SU7上市前提升超5个百分点 [8] - 用户从生态角度成套购买产品,反映产品协同性增强 [8] 高端化战略成果 - SU7 Ultra在50万以上轿车市场锁单量超23000辆 [10] - 小米15 Ultra首月销量较上代提升90%,突破6000元以上市场 [10] - 大家电产品平均单价明显上涨,中央空调Pro最高售价3万元,上市两月完成全年目标 [11] 研发投入与技术突破 - 2021-2025年累计研发投入1020亿元,未来五年计划再投2000亿元 [13][14] - 2025Q1研发投入67亿元(+30 1%),全年预计达300亿元 [14] - 全球专利超4 3万件,研发人员达21731人创历史新高 [14] - 推出7B开源大模型Xiaomi MiMo,部分参数超越OpenAI o1-mini [14] - 澎湃OS、自研芯片(玄戒O1/T1)与AI技术构成三大底层技术护城河 [15] 市场表现 - 2025年公司股价涨幅超50%,显著领先阿里(40%)和腾讯(20%) [16] - 在全球资本重估中国资产背景下,公司成为科技行业领跑者 [16]
小米集团-W(01810):智能手机出货份额重回国内第一,单季营收、经调整净利润再创新高
光大证券· 2025-05-29 14:4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5][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2025年一季度业绩出色,收入和经调整净利润创新高,各业务表现良好,自研技术突破完善“人车家全生态”,构筑竞争优势,上调2025 - 26年Non - IFRS净利润预测并新增2027年预测 [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整体情况 - 2025年一季度收入1113亿元,同比增长47.4%,Non - IFRS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64.5%,净利率提升至9.6% [1] 智能手机业务 - 1Q25出货连续19个季度全球前三,国内高端机出货占比提至25%,全球出货4180万台,同比增3%,中国出货市占率18.8%,同比升4.7pct,出货同比增速40%远超行业 [2] - 1Q25手机ASP提至1211元,同比增5.8%、环比增0.7%,受益国补和国内出货占比提升 [2] - 1Q25手机业务毛利率12.4%,较4Q24环比提升0.4pct,受益海外市场产品结构改善 [2] IoT业务 - 1Q25收入323亿元,同比增速59%,科技家电收入同比增速113.8%,空调、冰箱、洗衣机出货量大幅增长,全球平板和可穿戴产品出货表现亮眼 [3] - 受益品牌力、零售渠道和国补政策,2Q25 - 4Q25营收有望延续增长 [3] 互联网业务 - 1Q25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3%至91亿元,广告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0%带动增长 [3] - 1Q25全球/中国大陆MAU分别达7.2 /1.8亿,均创新高 [3] 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 - 1Q25业务收入186亿元,毛利率提至23.2%,经营亏损5亿元,汽车交付量环比提升8.9%至75,869辆,ASP提升1.7%至23.8万元,截至1Q25销售门店达235家 [4] - 5M25小米YU7系列亮相,预计7M25正式上市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上调2025 - 26年Non - IFRS净利润预测至464/656亿元(上调幅度13%/18%),新增2027年预测849亿元 [5]
卢伟冰:AI和芯片是小米两大关键战略
中国经营报· 2025-05-29 11:39
核心观点 - 公司宣布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为史上最强单季度财报,并重申2026-2030年将投入2000亿元研发费用,聚焦硬科技领域,尤其是AI和芯片两大子战略 [2] - 公司提出未来十年发展目标,致力于成为全球硬核科技引领者,2021-2025年研发投入预计超1020亿元,2025年单年研发投入预估达300亿元 [2][3] - 公司计划从高端向超高端市场突破,强化手机、汽车等全品类高端化,并推动全球化战略 [3][4] 财务与研发投入 - 公司2026-2030年研发投入目标为2000亿元,旨在构建技术护城河 [2][3] - 2021-2025年研发投入预计超1020亿元,2025年单年研发投入预估达300亿元 [2] - 芯片部门自2021年重启大芯片项目以来,累计研发投入超135亿元,团队规模超2500人,位列中国境内前三 [6] 业务战略 - 智能手机业务在中低端市场占据优势,但高端市场仍面临品牌形象、用户忠诚度和技术溢价能力不足的挑战,短期内难以撼动苹果和三星的地位 [2] - 智能汽车业务处于成长初期,SU7交付量亮眼,但面临毛利率偏低、研发投入高、供应链复杂等问题,盈利模式尚未清晰 [2] - 公司计划从高端向超高端市场突破,手机目标价格段为6000元以上,汽车业务同步推进高端化 [3] 技术布局 - AI领域:公司发布开源大模型Xiaomi MiMo,7B参数规模在数学推理和代码竞赛测评中表现优异 [5] - 芯片领域:发布首款3nm旗舰手机SoC芯片玄戒O1(190亿晶体管)和首款自研4G基带芯片玄戒T1,技术处于全球第一梯队水平 [5] - 公司将持续投入芯片研发,未来十年至少投资500亿元,芯片部门为突破硬核科技的核心赛道 [6] 全球化与生态战略 - 公司计划将中国市场的经验和方法推向全球,巩固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拓展欧洲、中东等成熟市场 [3][4] - 深化"人车家全生态"融合,通过手机、家电、汽车、穿戴设备等终端的互联互通,构建统一生态系统平台 [4]
没有轴心的世界(2)广场协议后的日本
日经中文网· 2025-05-29 11:33
日本经济结构转型的历史与现状 - 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本提出"前川报告" 核心目标是推动经济从外需依赖转向内需主导 但至今仍未实现结构性转型 [1][4] - 1986年报告明确建议扩大内需 但2024年日本出口中汽车占比仍达17% 与1985年的19%相比变化微弱 显示贸易结构僵化 [1][2] 行业开放与创新困境 - 1985年NTT民营化成为放宽管制象征 1987年其市值跃居全球第一 但未能孵化出全球性IT产品 数字服务创新滞后 [2] - 日本在数字领域出现巨额逆差 2024年对美国平台支付导致逆差超6万亿日元 反映本土数字产业竞争力不足 [2] 劳动力市场与创业环境 - 日本创业率仅3.1% 显著低于美国(11.6%)和英国(11.5%) 在主要国家中垫底 制约新业务创造能力 [3] - 性别平等进展缓慢 2024年全球性别差距指数排名第118位 劳动力市场封闭性持续 [3] 外资吸引力与货币政策 - 日本对内直接投资余额占GDP比例仅5.9% 全球排名第196位 甚至低于朝鲜 显示经济封闭性 [3] - 日本央行2024年罕见发布汇率相关论文 打破财务省主导汇率管理的传统 暗示货币政策可能转向 [3][4]
苹果(AAPL.US)基础机型两年后重返榜首! iPhone 16夺得Q1智能手机市场销量冠军
智通财经网· 2025-05-29 11:30
iPhone 16销量表现 - iPhone 16基础机型成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最畅销智能手机,时隔两年重返Counterpoint Research销量榜首 [1] - iPhone 16在日本、中东及非洲市场表现突出,其中日本销量增幅最大,受益于经济改善和政府补贴政策调整 [1] - iPhone 16 Pro Max和iPhone 16 Pro分别位列榜单第二和第三,iPhone 16e在单月全球前十中排名第六 [1] - 三星Galaxy S25 Ultra第一季度销量排名第七,较2024年同期的S24 Ultra(第五名)有所下降,因销售窗口较短 [1] 智能手机行业趋势 - 全球前十畅销机型份额预计保持稳定,韧性来自OEM厂商聚焦高端AI智能手机和消费者对先进AI功能的需求 [3] - 小米Redmi 14C 4G是唯一进入全球前十的非苹果与三星机型 [3] - 2024年全球16%智能手机出货量为AI智能手机,预计2028年将增长至54%,2023-2028年CAGR达63% [5] AI驱动换机周期 - 苹果换机动力当前来自旧款性能升级和补贴政策,但Apple Intelligence(更新版Siri)有望成为核心驱动力 [4] - 华尔街机构认为端侧AI(本地+云端融合)将推动超大规模换机周期,实现"私人AI助理"功能 [4] - 42%美国消费者认为下一代iPhone的Apple Intelligence功能极其重要,潜在换机用户中这一比例达54% [5] - 高盛预计市场关注点将转向新一代iOS系统、Apple Intelligence模块及iPhone 17系列,推动苹果股价看涨 [5]
中泰国际:政策进入空窗期,部分港股企业公布一季度业绩后出现明显的盈利预期下修
中泰国际· 2025-05-29 10:49
港股市场 - 5月28日恒生指数全日下跌123点或0.5%,收报23,258点,恒生科指下跌0.2%,收报5,174点,大市成交金额减至1,808多亿港元,港股通净流入35.8亿港元,5月以来日均成交金额较年初均值约降17.5%[1] - 港股宠物相关股份朝云集团月初至今上涨26%,跑赢恒生指数,2024年宠物板块收入1.3亿元,占比7%;小米一季度业绩略超预期,手机交付量升30%,电动车净亏损收窄至5亿,周三微涨0.3%;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昨日跌0.7%,信达生物上涨1.1%[2] - 新能源及公用事业港股个别发展,光伏及电力设备板块下跌,燃气股微升,中广核矿业一度升9.7%,全日升1.7%,短中期核电港股受特朗普宣布及铀价反弹利好[3] 房地产市场 - 上周30大中城市商品新房成交量202万平方米,同比升0.2%,环比升9.8%;100大中城市成交土地规划建筑面积1,287万平方米,同比跌35.8%,环比跌47.5%[4][7] - 十大城市商品房存销比为85.3,低于去年同期的93.7及前周的90.5;一线城市存销比为52.3,低于去年同期的74.0及前周的55.1;二线城市存销比达142.9,高于去年同期的115.7但低于前周的153.0[6] - 上周内房港股普遍落后大市,恒生中国内地地产指数全周下跌2.0%,落后大市3.1个百分点[9] 策略建议 - 港股建议保持“防守反击”思路,关注高股息防御板块、受惠政策支持和电商“618”节庆提振的消费板块、自主可控突围及技术突破方向[11] - 美股关注防御型且宏观敏感度较低的必选消费及公用事业,金融、可选消费、增长型科技股或Mag 7可待回调逢低买入[12] 汇率市场 - 美元指数下挫至99关左右,离岸人民币升至7.16左右近六个月高位,人民币汇率大概率在当前中枢双向波动[14]
智能手机厂商如何在AI Agents时代保持竞争力?
Counterpoint Research· 2025-05-29 10:32
AI智能体正重塑全球科技格局,这些智能助手不仅能回答问题,还能执行任务。尽管对AI智能体的 定义有很多,但业界共识是AI agent应当能根据简单指令执行任务。 想象一下,你对手机说"找一家好吃的素食餐厅",它不仅能订位还可以帮你提前点餐。AI智能体将 从根本上改变人机交互方式,取代现有的图形用户界面(UI)。 这正是"AI是新UI"口号兴起的原因。智能体将成为用户与应用(或服务)之间的核心交互层,动摇 智能手机厂商对操作系统的主导权。 AI智能体的崛起与权力博弈 一个新的前沿模式正在浮现——智能体分发。用户不再只是下载应用,而是选择契合需求的智能体 ——有人需要情感陪伴型助手,有人偏爱逻辑推理型助理。这种转变让手机厂商将应用商店升级为 智能体商店,重新掌控AI服务的分发权。 要把握这一机遇,手机厂商必须立即投资开放的AI生态系统:扶持独立AI初创企业,确保第三方智 能体可无缝接入设备。只有这样才能抗衡互联网巨头的封闭生态,重获移动产业主导权。 AI智能体主导权争夺战才刚刚开始,这场战役将决定未来移动计算的格局。积极投入者将决定行业 的未来,而犹豫不决只能沦为他人生态系统的硬件组装商。 Meta、腾讯、字节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