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

搜索文档
真全面屏iPhone终于要来了,接下来的苹果新机外观一年一个样
36氪· 2025-05-28 20:08
iPhone外观设计演变 - 自iPhone 12至iPhone 16系列,外观设计已连续5年未发生显著变化,仅iPhone 14将刘海屏改为灵动岛设计并新增外壳颜色 [1] - 2007年初代iPhone以全触控设计革新行业,2010年iPhone 4确立高端质感,2014年iPhone 6开启大屏时代,2017年iPhone X迈向全面屏,2020年iPhone 12回归直角边框 [3] - iPhone X发布后8年间,尽管处理器从A12升级至A18,摄像头从单摄进化至四摄,但正面始终保留刘海或灵动岛设计,背部镜头仅微调排列 [5] 用户反馈与市场反应 - 用户换机周期持续延长,设计同质化被认为是重要诱因之一 [5] - 2023年iPhone 16系列新配色引发广泛吐槽,"苹果配色好丑"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第二,阅读量达1亿次,被网友称为"苹果历史上最差设计之一" [7] - 公司通过每年更换新颜色维持品牌识别度,但被网友调侃为"科技以换壳为本" [7] 未来三年产品路线图 - 2025年iPhone 17系列:采用横向大矩阵镜头模组(占背板1/3),三摄呈对称三角排列,测试玻璃+金属拼接背板,新增5.5mm厚/146g重的iPhone 17 Air机型 [11][13][15] - 2026年iPhone 18系列:实现屏下Face ID(移除灵动岛),采用单挖孔屏,通过钛铝复合中框减重15%,Pro系列重量有望降至250g以下 [11][15][17] - 2027年iPhone 19系列:实现真全面屏(屏下Face ID+前摄),屏幕峰值亮度突破3000尼特,边框缩减至1.2mm,Pro Max或采用玻璃-金属Unibody设计 [11][17][19] 技术研发投入 - 为屏下技术已投入近10年研发,累计申请专利超200项,关键突破包括将红外光散射率降至3%以下,显示均匀性误差小于2% [19] - 采用自由曲面光学镜头和硅基OLED技术解决屏下摄像头画质问题,开发动态子像素补偿算法 [17][19] 行业竞争环境 - 华为、三星、小米等竞争对手可能在公司之前推出更轻薄设计或真全面屏产品,类似小米MIX曾率先开启全面屏时代 [20] - 外观创新被视为提升产品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手段,旨在满足消费者对新鲜感和个性化的需求 [19]
星纪魅族想当战神,靠手机、眼镜还是汽车?
36氪· 2025-05-28 19:54
星纪魅族战略布局 - 公司以"AI平权"为口号,将海内外市场、智能手机、智能设备及汽车纳入战略版图,计划通过价格战和产品多样化提升市场份额 [1][3] - 海外市场目标激进:2023年海外销量占比20%,2024年目标提升至50%,长期规划海外收入占比达70% [3] - 多线产品布局:推出599元AI手机Note 16系列、79-399美元价位的MEIZU Mblu手机、AR眼镜StarV View及智能指环StarV Ring2 [1][3][7] 市场竞争格局 -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头部集中:2025Q1三星/苹果分别以6060万台(19.9%)和5790万台(19%)出货量领跑,小米(13.7%)、OPPO(7.7%)、vivo(7.4%)紧随其后 [3] - AR眼镜市场增速显著:2025Q1国内消费级AR眼镜销量同比增45%,雷鸟创新以45%份额居首,星纪魅族跻身前三 [11][12] - 造车领域表现平淡:与领克联合打造的电竞定制车Z10 STARBUFF累计销量仅1958辆 [13] 产品与技术挑战 - AI手机功能被指缺乏创新:用户吐槽AI搜索、笔记等功能涉嫌缝合其他品牌,技术层面与iOS/鸿蒙存在差距 [4][5] - 成本压力显著:低端机型AI功能依赖云端,大模型Token调用成本高昂,需大规模用户摊薄 [11] - AR眼镜面临红海竞争:光波导技术成本较2021年降70%,但面临微软、Meta、华为等三大阵营厂商挤压 [12] 行业趋势与质疑 - AI手机概念争议:行业意见领袖认为当前AI手机多为算法包装,小米总裁卢伟冰直言"AI手机是噱头" [8] - AR眼镜价格战加剧:消费级产品均价从2021年1.5万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0.3万元,500美元以下产品占比90% [12] - 技术迭代加速:2024年光波导技术渗透率达95%,供应链成熟推动轻量化产品普及 [13]
36氪出海·关注|从美团巴西到小米非洲,财报里的出海新战场
36氪· 2025-05-28 19:26
美团 - 2025年第一季度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2%至222亿元,经营亏损同比收窄17.5%至23亿元,经营亏损率同比改善4.6个百分点至10.2% [3] - 海外业务投资导致经营亏损环比扩大4.5%至22亿元,经营亏损率环比增加0.7个百分点至10.2% [3] - 香港外卖平台Keeta已成为当地最大外卖平台,沙特阿拉伯业务覆盖9个城市,5月上线即时零售业务Keemart,计划未来五年在巴西投入10亿美元 [4] - 巴西市场被视作潜力巨大,因其庞大人口、活跃经济和强劲外卖表现,中巴战略伙伴关系提供投资基础 [4] - 公司表态将不惜代价赢得海外"百亿战场"竞争 [4] 小米 - 2025年第一季度总收入达1113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7.4%,其中手机×AIoT分部收入927亿元同比增长22.8% [5] - 智能手机业务收入506亿元同比增长8.9%,毛利率12.4%,全球出货量41.8百万台同比增长3.0%但环比下降2.0% [5] - 非洲市场份额约13%,目标提升至20-30%,采取规模优先策略,在埃及和尼日利亚表现优异推动出货量同比增长32% [5][6] - Redmi 14C和A系列产品销量强劲,竞争对手开始复制传音的三级渠道模式 [6] 快手 - 2025年第一季度海外收入同比增长32.7%至13亿元,首次实现季度经营利润转正 [6] - 巴西市场日活跃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同比环比均提升 [6] - 视频生成大模型可灵AI收入超1.5亿元,其中70%来自P端付费订阅会员 [7] - 推出可灵AI 2.0并启动"NEXTGEN新影像创投计划"支持海外AI创作者 [7] 拼多多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957亿元同比增长10%,但营业利润161亿元同比下降38%,归母净利润147亿元同比下降47% [8] - 公司承认增长放缓不可避免,受商业竞争和外部不确定性影响 [8] - Temu业务未单独披露,正从全托管转向半托管模式以强化本地化供给,推出"千亿扶持计划"支持跨境中小商家 [8] 行业趋势 - 头部公司加速出海布局,覆盖即时配送、智能硬件、AI、跨境电商等领域 [2] - 新兴市场中非洲成为手机品牌争夺焦点,渠道模式复制现象显现 [5][6] - 海外市场拓展普遍需要大规模投入,宏观因素对市场选择影响加大 [4][8]
Q1业绩大超预期仅仅是开始,小米手里还有牌没出
搜狐财经· 2025-05-28 18:57
财务表现 - 2025年Q1总营收1113亿元,连续两个季度超千亿,同比+47.4% [1] - 经营利润131.25亿,同比+256.4% [1] - 经调整净利润107亿,首超百亿,同比+64.5% [1] - 手机×AIoT核心业务收入927亿元,同比+22.8% [1] - 互联网服务业务收入91亿元,同比+12.8%,毛利率76.9% [10] 智能手机业务 - 手机业务收入506亿元,同比+8.9% [1] - 全球出货量4180万台,市占率14.1% [5] - 国内市占率18.8%,同比提升4.7个百分点,重返第一 [5] - 中国大陆高端机出货量占比25%,4000元以上价位段市占率9.6% [6] - 小米15 Ultra首月销量同比+90% [6]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 - 收入323亿元,同比+58.7%,创历史新高 [1][6] - 大家电业务实现翻倍增长,洗衣机同比+100% [6] - AIoT连接设备数9.44亿,同比+20.1% [6][11] - 空调/冰箱/洗衣机出货量均创历史新高 [6] 智能电动汽车业务 - 收入186亿元,交付新车75869台 [2][8] - 营收超小鹏(158亿),接近赛力斯(191.47亿) [2] - 截至5月21日累计交付超25.8万台 [8] - 4月SU7系列交付超2.8万台,20万以上价位销量冠军 [8] - 2025年目标交付35万台,含SU7 Ultra和SUV车型YU7 [8] 芯片与研发投入 - 发布自研3nm旗舰SoC芯片玄戒O1,全球第四家具备3nm设计能力 [3][8][16] - 累计研发投入超135亿,团队超2500人 [3] - 2025年Q1研发投入67亿,同比+30.1% [17] - 未来五年计划投入2000亿研发费用 [8][17] - 研发人员总数21731人,全球专利超4.3万件 [17] 生态与战略布局 - 全球月活跃用户7.19亿,同比+9.2% [10] - 中国大陆月活1.81亿,同比+12.9% [10] - 平板业务出货量全球前三,同比+56% [7] - TWS产品全球第二,腕带设备全球第一 [7] - 开源推理大模型XiaomiMiMo-7B,能力超越OpenAI o1-mini [12][13] - 计划10年建成20家世界级智能工厂 [13]
策略专题报告:非美出海2.0:关税压力下的中欧突围
华福证券· 2025-05-28 18:48
报告核心观点 - 25年至今美国特朗普关税政策2.0打击范围广泛,不仅施压中国,还对欧盟等所有国家加征关税,或意在重构全球贸易链,强压之下非美地区或加强贸易交流,中国和欧盟出口地区结构已发生改变 [4][7][11] - 通过分析14类代表商品对非美地区出口情况,发现非美地区在出口金额和价格上存在亮点,映射A股构建非美出海50组合,该组合超额收益明显,回撤控制能力好于基准 [4][23][72] 关税强压或使中欧加强贸易交流 特朗普关税政策2.0打击范围广泛 - 25年至今美国不仅施压中国,还多次对所有国家加征关税,涉及中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已实施和威胁实施的关税政策对美国GDP和核心PCE有不同程度影响 [7][8] - 美国对中国多次调整关税政策,税率不断提高,后部分关税有暂停或调整;对欧盟也多次施压加征关税,起征时间有延期 [10][12] 强压之下非美地区或加强贸易交流 - 非美地区有加强贸易交流的潜在需求,中国和欧盟出口金额占比按地区划分在25年有变化,中国对美国出口金额占比下降,欧盟对美国出口金额占比也有变化 [15][16][17] 寻找出口量、价双优的非美区域亮点 总体情况 - 根据出口金额选取14类代表商品分析,样本商品占全部出口商品种类1.8%,占25年1 - 4月中国全部出口金额19.4%,非美地区在8类商品出口金额占绝对比重,6 + 1类商品对非美出口价格高于/接近对美出口 [23] 各品类情况 - **电子**:手机量关注东南亚、欧洲、拉美,价关注东南亚、日韩 + 港澳台、欧洲;电脑&平板量关注东南亚、拉美,价关注东南亚、欧洲 [25][26] - **车**:油车量关注东南亚、拉美,价关注东南亚、拉美、日韩 + 港澳台;电车量关注东南亚、日韩 + 港澳台,价关注东南亚、日韩 + 港澳台、金砖 + 澳大利亚、欧洲 [32][35] - **电池**:锂电池量关注金砖 + 澳大利亚、东南亚、欧洲,价关注金砖 + 澳大利亚、欧洲、拉美;光伏电池量关注东南亚、日韩 + 港澳台、拉美,价关注日韩 + 港澳台、金砖 + 澳大利亚、拉美 [39][40] - **船&机**:船舶量关注拉美、金砖 + 澳大利亚,价关注拉美、日韩 + 港澳台;挖机、铲机量关注东南亚、日韩 + 港澳台、欧洲,价关注金砖 + 澳大利亚、拉美、东南亚 [43][44] - **家电**:空调量关注金砖 + 澳大利亚、欧洲、拉美,价关注东南亚、金砖 + 澳大利亚、日韩 + 港澳台;电视量关注东南亚、金砖 + 澳大利亚、日韩 + 港澳台,价关注东南亚、日韩 + 港澳台、欧洲 [50] - **芯&玩**:集成电路量关注东南亚、日韩 + 港澳台,价关注金砖 + 澳大利亚、东南亚、日韩 + 港澳台;玩具量关注拉美、欧洲,价关注金砖 + 澳大利亚、日韩 + 港澳台、欧洲 [53][54] - **路由器&监控**:路由器、无线耳机量关注东南亚、欧洲、金砖 + 澳大利亚,价关注欧洲、日韩 + 港澳台、金砖 + 澳大利亚;监控量关注东南亚、拉美,价关注金砖 + 澳大利亚、拉美、欧洲 [58][60] 映射A股,构建非美出海50 年报挖掘:出口区域匹配的出海标的 - 根据14类商品出口区域亮点匹配A股出口区域,考量海外业务,构建样本后经一级、二级筛选得到出海企业,对出口美国个股扣分,对出口欧洲个股加分 [65][66] 他山之玉:出海基金重仓股 - 精选掘金出海的基金重仓股进行补充,整理部分基金一季报重仓股,涉及电子、通信、食品饮料等多个行业 [67] 补充海外有矿资源股 - 补充布局海外矿产的出海资源股,如紫金矿业、山东黄金等,介绍了它们的总市值、PB、ROE、海外营收比等情况及海外矿产分布 [69][70] 非美出海50组合表现 - 非美出海50组合超额收益明显,回撤控制能力好于基准,业绩评价选取同花顺出海50为基准,25年起等权买入成分股,每季度末再平衡 [72]
5.28犀牛财经晚报:港股打新赚钱效应回升 大疆进入扫地机器人市场
犀牛财经· 2025-05-28 18:17
港股打新市场 - 2025年港股IPO的27家公司中仅有7家首日破发 破发率为25.93% 创2017年以来新低 [1] - 映恩生物和蜜雪集团上市首日分别上涨116.7%和43.21% [1] - 港股整体估值低位吸引海外资本回流 港交所利好措施推动企业赴港上市意愿增强 [1] 基金销售 - 首批浮费基金在托管行销售规模达11亿元 浦发银行代销近7亿元 中国银行代销超3亿元 [1] 内存市场 - 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DRAM整体价格涨幅将有所减缓 DDR5价格已出现放缓迹象 [1] - NAND闪存现货价格自2月下旬以来上涨 目前已达到相对高位 购买动能正在降温 [1] 企业级固态硬盘市场 - 2024年中国企业级固态硬盘市场规模62.5亿美元 同比增长187.9% [2] - 预计2029年中国企业级固态硬盘市场规模将达到91亿美元 [2] - Solidigm和三星占据最大市场份额 本土存储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缩小与国际品牌差距 [2] - 云计算和互联网企业持续加大AI资本投入 加速对固态存储的需求 [2] 消费市场 - 四川家电以旧换新和数码产品购新补贴达811万件 拉动消费254亿元 累计补贴约42.6亿元 [3] - 空调占全省家电类销量的40.42% [3] - 抖音电商将降低运费险成本5%~15% 预计未来一年为商家节省超10亿元 [3] - 美团闪购618酒类16小时成交额已超去年端午节三天总额 是去年同期的10.8倍 [3] 智能手机市场 - 2025年第一季度欧洲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2%至3240万部 [4] - 谷歌首次进入欧洲智能手机市场季度前五 出货量为90万部 [4] 科技公司动态 - 字节跳动将禁用Cursor等第三方AI开发软件 推自研Trae作为替代 [4] - Meta反垄断案结束审理 旗下Ins和WhatsApp面临拆分剥离风险 [4] 能源行业 - 埃克森美孚将以每股149.19欧元出售法国子公司埃索82.89%股份 [5] - 中国能建中标145.86亿元煤电项目 包括6台66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 [7] 汽车行业 - 比亚迪回应经销商"爆雷"传闻称网传信息不属实 [5] 机器人行业 - 大疆或将于6月发布首款扫地机器人产品 [6] - 地瓜机器人完成1亿美元A轮融资 获高瓴资本等多家机构投资 [6][7] 上市公司公告 - 太极实业拟10亿–12亿元回购公司股份 回购价格上限为10.38元/股 [8] - 大连电瓷预中标2.9亿元国家电网特高压项目 占2024年营收19.38% [9] - 福达股份拟投建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超精密齿轮项目 [10] 股市行情 - 沪指跌0.02% 深成指跌0.26% 创业板指跌0.31% [11] - 沪深两市成交额1.01万亿 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10亿 [11] - 新消费股逆势大涨 饮料、IP经济等方向领涨 [11]
印美贸易谈判过招不断!除了关税反制、苹果手机制造,印度最新要价来了
第一财经· 2025-05-28 17:34
美印贸易谈判进展 - 印度寻求保留对粮食和乳制品等敏感农产品的高额征税 [1] - 特朗普政府90天关税暂停期已过半 但谈判进展有限 [1] - 印度计划根据WTO规则对美国征收报复性关税 以应对美国钢铝关税 [1][5] - 印度提议削减杏仁等商品进口关税 但坚持保留对小麦、大米、玉米和乳制品的高关税 [1][5][6] - 印度与美国计划在秋季前就双边贸易协议第一部分达成一致 目标2030年双边贸易额达5000亿美元 [7] 苹果产业链影响 - 特朗普表示不希望苹果在印度建厂 并计划对非美制造智能手机征收25%关税 [3] - 彭博报告显示美国制造iPhone成本可能高达3500美元 远高于中国/印度生产+25%关税的成本 [3][4] - 印度制造业工资仅为美国3% 苹果可能转向印度和越南等低成本地区 [3] - 即便支付250美元关税 也比承担数倍生产成本更可取 [4] 印度贸易策略 - 印度对美国76亿美元产品受钢铝关税影响 计划征收19.1亿美元报复性关税 [5] - 印度可能将石油和天然气进口关税削减至3% 但在核心农产品关税上立场坚定 [5][6] - 印度推动美国削减对宝石、珠宝、纺织品、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关税 [7] - 印度成功在与其他贸易协定中保护乳制品行业 如2022年与澳大利亚的协定 [8] 行业数据 - 印度对美国大米征收70%-80%关税 乳制品征收30%-60%关税 [7] - 印度乳制品行业有近20万家合作社 约1500万成员 [8] - 印度与英国协议中同意削减酒精烈酒、汽车及零部件、工程产品关税 [7]
未来两个月,小米股价的催化剂很多,最重要的还是YU7!
华尔街见闻· 2025-05-28 16:54
小米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调整后净利润达106.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环比增长28% [1] - 公司毛利率达到22.8%,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环比提升2.2个百分点,创历史最佳表现 [4] - 毛利润254.06亿元人民币超出预期10%,运营利润99.64亿元人民币超出预期33% [4] - 智能手机业务收入5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比预期高出3%,出货量4180万台同比增长3% [6] - AIoT业务收入323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59%,超出预期8% [6] - 互联网服务收入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中国大陆互联网服务收入创历史新高达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8% [6] 电动车业务进展 - 公司Q1电动车业务收入186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12%,略低于预期2% [3] - 电动车毛利率达到23.2%,环比提升2.7个百分点,显示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3] - 定于2025年7月推出的YU7电动车被视为重要催化剂,作为SUV车型其平均售价预计将高于现有SU7轿车 [2][3] - 如果YU7销量表现强劲,将有助于公司实现更高的平均售价、更好的毛利率和持续的盈利增长 [2][3] 未来关键事件 - 6月3日投资者日活动将分享更多战略方向及业务进展 [2][5] - 618购物节第一阶段GMV数据将于5月31日公布,最终GMV数据将在6月18日公布 [5] - 预计6月底新产品发布会或将推出YU7车型、Xiaomi MIX Flip 2以及Redmi K80 Ultra等新品 [5] 分析师观点与预测 - 大摩维持公司"增持"评级,目标价62港元,较当前51.55港元有20%上涨空间 [4][10] - 预计2025年12月每股收益为1.45元人民币,2026年12月涨至1.98元人民币 [9] - 从2024年到2027年,公司每股收益预计将持续增长 [9] - 公司当前市值1.34万亿港元,市盈率15.36 [8][10]
消息称马斯克与苹果曾就卫星通讯争执:50亿美元独家协议但遭拒
搜狐财经· 2025-05-28 15:44
商业竞争 - 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主动提出以50亿美元预付款和18个月独家合作的条件,为苹果iPhone 14提供卫星连接服务,之后每年再支付10亿美元继续使用Starlink网络 [1] - 苹果最终拒绝了SpaceX的提议,选择与Globalstar合作推出iPhone 14的卫星连接功能 [3] - SpaceX随后与T-Mobile宣布合作,在无信号地区通过Starlink网络实现短信收发功能,此举在iPhone 14发布前两周完成 [3] 法律与监管争端 - SpaceX对Globalstar提起法律诉讼,质疑其获批使用的频谱资源分配,并反对其2023年发射新卫星的申请,指责其未有效利用现有资源 [3] - 苹果被SpaceX纳入监管诉讼文件,引发苹果高层愤怒,因公司希望远离这场纷争 [3] - SpaceX可能凭借与美政府的密切关系,在联邦通信委员会争取政策支持方面占据优势 [3] 合作关系紧张 - 苹果与SpaceX在T-Mobile合作问题上出现分歧,马斯克希望将卫星短信服务推广至更多iPhone型号,但苹果坚持仅支持iPhone 14及后续机型 [3] - 两者因App Store抽成问题早已存在分歧,马斯克甚至考虑开发特斯拉手机并结合Starlink网络提供卫星服务,以绕开苹果对手机市场的控制 [4]
小米多项数据创新高,却难掩背后隐忧?
金融界· 2025-05-28 15:24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1季总收入按年增长47.40%至1,112.93亿元,创历史新高 [2] - 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收入按年增长58.73%至323.39亿元,毛利率达25.22%,按年提升5.35个百分点 [2] - 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贡献收入185.80亿元,上年同期仅2,603万元 [2] - 整体毛利率同比提升0.54个百分点至22.83%,其中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毛利率达23.17%,比手机业务高一倍 [2] - 经调整净利润为106.76亿元,按年增长64.47% [2] 智能手机业务 -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41.8百万台,略低于上季42.7百万台,但按年增长3.0% [3] - 智能手机平均售价(ASP)按年增长5.8%至1,210.6元,创历史新高 [3] - 智能手机业务收入按年增长8.89%至506.12亿元 [3] - 智能手机业务毛利率由上年同期14.80%下降至12.41%,主要因核心零部件价格上涨 [3] 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 - 季度收入323.39亿元,按年增长58.73%,毛利率25.22%,均创历史新高 [4] - 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增幅高达113.8%,冰箱和空调增速超65%,洗衣机增幅超100% [4] - 可穿戴腕带设备内地出货量排名第二,海外市场出货量排名第一 [4] 互联网服务业务 - 全球月活跃用户数达7.19亿,同比增长9.2%,内地月活用户1.81亿,同比增长12.9% [5] - 广告业务收入按年增长19.7%至66亿元,游戏业务收入12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 [5] - 互联网服务业务毛利率按年扩大2.68个百分点至76.93% [5] 智能电动汽车及AI业务 - 2025年第1季交付75,869辆SU7系列新车,ASP为每辆23.83万元,较2024年上升1.63% [8] - 业务毛利率达23.17%,较2024年第1季12.26%提升10.91个百分点 [8] - 分部经营亏损5亿元,较上季7亿元有所改善 [8] - 截至2025年5月21日SU7系列累计交付量超25.8万台,4月至5月21日交付量约4.53万辆 [10] 产品与技术进展 - 发布首款自主研发旗舰处理器玄戒O1,采用3nm工艺,集成10核CPU和16核GPU [9] - 推出首款长续航4G手表芯片玄戒T1,集成自研4G基带 [9] - 发布开源大模型Xiaomi MiMo [10] - 推出豪华高性能SUV Xiaomi YU7系列,对标特斯拉Model Y,预计7月上市 [10] 市场与舆论影响 - SU7于3月29日发生事故后舆论风向变化,5月SU7 Ultra因宣传问题引发退订争议 [10] - 截至5月26日SU7 Ultra锁单数超2.3万台,但退订数据未明确 [10] - 管理层表示将全力实现35万辆年度交付目标 [11] - 国家消费支持政策加强,对消费电子和汽车业务有推动作用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