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对冲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氪星晚报|百度搜索接入荷兰国立博物馆、携程、同程等MCP;外卖全职骑手突破15万,京东为每人每月五险一金平均缴纳约2000元;欧洲专家:美国关税冲击欧洲出口
36氪· 2025-08-19 20:00
泡泡玛特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 [1] - 经调整净利润47.1亿元,同比增长362.8% [1] - 中国区营收82.8亿元,同比增长135.2% [1] - 亚太区营收28.5亿元,同比增长257.8% [1] - 美洲区营收22.6亿元,同比增长1142.3% [1] - 欧洲及其他地区营收4.8亿元,同比增长729.2% [1] 科技与互联网合作 - 百度搜索接入荷兰国立博物馆、携程门票、同程机票火车票MCP [2] - 百度搜索开放平台MCP广场收录超2.2万MCP server [2] 苹果供应链动态 - 扩大印度五家工厂iPhone产量,供应美国市场新款机型 [3] 京东物流人力投入 - 外卖全职骑手突破15万人 [3] - 公司为骑手全额缴纳五险一金,人均月缴纳约2000元 [3] 大智慧业务澄清 - 公司未开展稳定币、虚拟资产交易、跨境支付等相关业务 [4] - 无相关资质,股票交易价格波动与市场传闻无关 [4] 软银与英特尔资本动向 - 孙正义曾洽谈收购英特尔代工业务,涉及合资或少数股权投资 [5] - 软银向英特尔投资20亿美元 [5] 九号公司业务拓展 - 在常州成立九号零动科技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 [5] - 经营范围含摩托车及零配件批发、电动自行车销售 [5] 新城控股资本运作 - 在天津成立企业管理中心,出资额16亿元 [6] - 由新城控股、中国中信金融资产、北京融凯德投资共同持股 [6] Arm芯片研发进展 - 聘请亚马逊AI芯片专家Rami Sinno开发自研芯片 [7] - Sinno曾负责亚马逊Trainium和Inferentia芯片研发 [7] 对冲基金融资动态 - 高盛前交易员创立的Nexus Commodities获Millennium注资10亿美元 [8] - 基金总部位于新加坡,计划今年启动交易 [8] 欧洲出口贸易影响 - 美国高关税政策冲击欧洲出口 [8] - 欧元走强、关税措施及全球贸易不确定性拖累欧洲出口 [8] 泰国旅游业政策 - 简化加密货币兑换泰铢流程以刺激旅游业 [9] - 试点为期18个月的游客数字支付计划 [9] 广东省商业航天政策 - 鼓励企业攻关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低成本卫星等技术 [9] - 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科技项目,配套资金最高达50% [9] - 落实企业研发支出100%税前加计扣除政策 [9] 海南个人所得税政策优化 - 优化累计居住满183天核算方法,纳入离岛出差休假等天数 [10] - 明确在海南自贸港实际居住不得少于90天 [10]
格林大华期货早盘提示-20250819
格林期货· 2025-08-19 07: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宏观与金融板块全球经济评级为偏多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银首席策略师认为美联储或通过货币贬值应对债务,做空美元成核心投资主题,黄金、加密货币、大宗商品和新兴市场将是赢家 [1] - 《大空头》原型对冲基金经理第二季度对中概股“空翻多”,买入阿里巴巴和京东看涨期权 [1] - 野村预计鲍威尔周五不会“明确承诺”,美银预计其持强硬鹰派立场,大摩预计其强调通胀风险抵制降息预期 [1] - 港股市场兼具南向资金流入支撑和外资视角再配置吸引力,有更全面和长期配置价值 [1] - 公募人士称今年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未来应用领域广泛,将成万亿美元级全球性业态 [1] - 印度总理宣布全面改革商品与服务税,将四档税下调简化成两档以提振经济应对关税冲击 [1] - 日本金融服务局本月将批准首次发行日元计价稳定币JPYC [1] - 摩根大通认为“美联储看跌期权”能缓冲经济疲软,但投资者不应低估宏观风险尾部效应 [1] 相关目录总结 全球经济逻辑 - 中国作强国内大循环,发放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7月出口增长7.2%,中美对等关税延期90天 [1] - 美国统计局大幅下修非农就业数据,市场预期美联储9月可能降息50个基点,2026年加速降息 [1] - 中国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有望提振相关行业上市公司业绩 [1] - 欧洲央行已降息8次,德国扩军30%,有望推动欧洲经济增长 [1] - 高盛认为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产品迭代速度惊人,全球经济保持上行方向 [1]
如何应对“投多少”的核心困境?对话《消失的亿万富翁》作者:明智守护财富的原则是……︱重阳荐文
重阳投资· 2025-08-18 15:32
投资哲学演变 - 维克多·哈加尼的投资理念从激进套利转向低成本、多元化、无杠杆的全球股票配置,源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崩盘和金融危机的教训[5][16] - 现代对冲基金行业规模从1998年的不足1万亿美元增长至6万亿美元,但私募投资存在流动性差、估值不透明等结构性问题[18] - 市场有效性认知经历波动:1980年代坚信市场有效,但1980年代末日本泡沫、1999-2000年科技股狂热等非理性现象冲击原有信念[15] 系统性投资策略 - Elm Wealth采用动态风险承担策略,根据风险溢价与市场波动率自动调整股票敞口,避免情绪化决策[5][23] - 指数增强策略并非被动复制,而是基于金融理论优化:风险敞口应与风险溢价成正比、与方差成反比[23][24] - 全球股票市场回报分布类似抛硬币序列,Kelly准则等概率思维可帮助确定最优下注比例[24][25] 人力资本与财富管理 - 1900年美国4000名百万富翁家族未能延续财富,主因是风险管理与支出决策失误而非投资失败[30][31] - 年轻人应优先最大化风险调整后人力资本,职业选择需平衡预期回报与风险[33] - 重大生活事件(职业变动、生育、退休前5年)应触发支出计划重新评估,常规审视至少每年一次[35] 市场环境应对 - 投资原则应立足风险承担本质而非特定历史数据,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与宏观经济环境[37][38] - AI可能提升生产力但未必改变企业盈利格局:过去125年美国企业实际盈利年均增长率仅2%[39][40] - 分批建仓虽数学上次优,但可克服心理障碍,3个月内每周投入1/12资金是可行折中方案[42] 财富积累路径 - 财务自由核心路径是最大化人力资本(高薪职业/创业)为主,合理投资为辅[46][47] - 社交网络对职业发展至关重要,需主动与更优秀群体建立双向学习关系[44] - 投资主要功能是守护财富而非创造财富,超额收益往往伴随不可控风险[46]
基金血亏57%,石油大王100岁才能出狱,清盘破产才是大佬的归宿?
搜狐财经· 2025-08-18 15:25
石油交易员安杜兰的业绩波动 - 安杜兰资本旗舰基金年内巨亏57%,主要因可可期货做多策略失败[4][12] - 2020年通过精准做空原油并在反弹时反手做多,基金收益翻两倍多,单季度获利3亿美元[9][10] - 资管规模从成立初的3亿美元峰值增至24亿美元,主要依赖历史性行情捕捉能力[7][9] 安杜兰的交易策略转向 - 2023年退出石油多头头寸转战可可和铜期货,曾预测可可库存耗尽及铜价长期牛市[10][11] - 2024年可可价格从12000美元/吨暴跌至8000美元/吨,亚洲需求骤降16%,导致策略失效[12] - 旗舰基金2023年押注可可获利50%,但2025年初因供应过剩14.2万吨而回吐全部收益[11][12] 兴隆集团破产事件 - 新加坡兴隆集团总负债40.5亿美元,资产仅7.14亿美元,涉及23家银行共38.5亿美元债务[20][21][22] - 创始人林恩强承认8亿美元期货亏损被财务隐匿,最终被判17.5年监禁[15][23][26] - 鼎盛时期年石油交易额140亿美元,运营130艘油轮,包括31.8万吨级超大型油轮[15][17] 其他重大交易亏损案例 - Amaranth基金因天然气合约误判单月亏损66亿美元,占净资产70%以上[31] - 住友商社滨中泰男铜期货投机亏损26亿美元,被判8年监禁[32] - 法国兴业银行Jérôme Kérviél未经授权做空欧股期货致亏71亿美元[32] 行业特征与教训 - 顶级交易员依赖单一品种连胜纪录(如安杜兰十年原油不败),但跨品种操作风险显著[6][10][12] - 大宗商品贸易商需应对价格剧烈波动(如2020年原油负油价)及供应链突发事件[9][24][26] - 行业存在"教父"式人物垄断区域市场(如林恩强掌控东南亚石油贸易准入)[17][18]
达利欧告别桥水,聊聊他独创的全天候策略
搜狐财经· 2025-08-18 12:54
公司领导层变动 - 75岁的达利欧正式退出桥水基金,长达半世纪的“达利欧时代”划下句点 [2] 公司发展历程与规模 - 达利欧26岁创办桥水基金,凭借对宏观经济周期的把握和首创的全天候策略,将公司打造成管理规模超1600亿美元的全球最大对冲基金 [3] - 桥水中国管理规模增至约550亿元人民币,是在中国管理规模突破百亿的第一家外资私募 [17][20][21] 核心投资策略:全天候策略的起源与理念 - 全天候策略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达利欧对“滞胀”时期判断失误导致的毁灭性损失,此次失败使其意识到精准预测市场不可能,需构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稳健运行的策略 [4][5] - 策略核心是风险平价,即把风险均衡分配到各个资产类别,而不仅仅是分散资金 [6][13] 核心投资策略:具体构建步骤 - 第一步是分析经济环境,以“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为根本因素,组合成经济增长超预期、经济增长低于预期、通货膨胀超预期、通货膨胀低于预期四种“季节气候” [7][8] - 第二步是同时配置不同资产,使每个“季节”都有资产表现良好,例如经济繁荣时股票、大宗商品表现良好,经济衰退时长期国债和现金表现良好 [9] - 第三步是实施风险平价,通过量化模型反向计算每种资产的配置比例,确保其对组合的风险贡献相等,并对波动性较低的资产适度加杠杆以匹配高风险资产的风险贡献 [10][11] 策略表现与局限性 - 策略在极端市场情况下会失效,例如2020年疫情导致各类资产齐跌出现流动性危机,以及2022年高通胀和美联储激进加息导致“股债双杀”,造成策略出现重大回撤 [14][15] - 没有一个投资策略完美无缺,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由专业人士进行修改设计 [16] 中国市场业务表现 - 桥水中国管理的产品业绩不俗,2022年7月设立的主力产品截至今年7月25日收益率为18.55%,累计上涨76.61%,年化收益20.8% [19] - 在2023年A股市场各类指数全盘皆墨的背景下,桥水中国多只产品录得8.8%左右收益,规模超400亿元;2024年有产品创下约35%的年度业绩 [20] - 国内一些私募推出“全天候增强”策略作为平替产品,但年化收益超过15%的产品屈指可数,其表现更依赖于基金经理的“阿尔法”能力 [21]
桥水等全球知名对冲基金最新持仓出炉!这家机构盛产中国量化大佬
搜狐财经· 2025-08-18 11:14
对冲基金(Hedge Fund)指采用对冲交易手段的基金,也称避险基金或套期保值基金。它们不满足于跟随市场指数,而是利用股票多空、全球宏观、事件驱 动等多元策略,在股票、债券、大宗商品、衍生品甚至加密资产之间灵活切换,并通过杠杆、卖空、衍生品对冲等手段放大收益或降低风险。 根据知名对冲基金投资机构LCH Investments的统计,2024年,整个对冲基金行业为投资者带来2890亿美元的净收益,其中世界前20大对冲基金管理人贡献 了937亿美元的净收益,占比44.3%。从管理规模来看,截至2024年底,前20大对冲基金管理人的资产管理规模(AUM)占行业总规模的20.2%。 | 排名 | 对冲基金简称 | 创始人/基金经理 | 2024年底的资产管成立以 | | | --- | --- | --- | --- | --- | | | | | 理净值(亿美元) | 收益 | | 1 | Citadel | Ken Griffin | 649 | | | 2 | DE Shaw | Various | 411 | | | 3 | Millennium | lsrael Englander | 740 | | | ...
桥水基金清仓在美上市的中国股票
日经中文网· 2025-08-18 10:34
桥水基金持仓变动 - 截至3月底桥水基金持有16只美股中概股包括阿里巴巴、拼多多、百度等 总市值达14.9亿美元 [2][4] - 6月底持仓清单显示中国股票持仓清零 清仓标的包含阿里巴巴和拼多多等中概股 [2][4]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 - 美国特朗普政府4月宣布对等关税 中美报复性关税博弈持续 关税率一度高达145% [4] - 5月中旬谈判后两国同意相互下调115%关税 但贸易摩擦风险仍存 [4] 管理层变动影响 - 创始人瑞·达利欧2022年9月移交经营权 2025年7月辞去董事职务并清空个人持股 [5] - 达利欧作为"知华派"投资家曾与中国政要保持密切关系 其离任可能改变基金投资策略 [4][5] 信息披露机制 - 持仓数据来自SEC强制披露的13F报告 仅涵盖美股持仓 不包含其他市场上市股票 [4] - 大型机构需每季度披露美股持仓 6月底数据反映第二季度操作 [4]
桥水、千禧年、Point72等知名对冲基金最新持仓、调研曝光!这家机构盛产中国量化大佬
私募排排网· 2025-08-16 19:00
对冲基金行业概况 - 对冲基金采用多元策略在股票、债券、大宗商品等资产间灵活切换,并通过杠杆、卖空等手段放大收益或降低风险 [2] - 2024年整个对冲基金行业为投资者带来2890亿美元净收益,前20大对冲基金管理人贡献937亿美元,占比44.3% [2] - 截至2024年底,前20大对冲基金管理人资产管理规模占行业总规模的20.2% [2] 全球前20大对冲基金 - Citadel以649亿美元管理规模位居第一,2024年净收益90亿美元 [3] - DE Shaw以411亿美元规模排名第二,2024年净收益111亿美元 [3] - Millennium以740亿美元规模排名第三,2024年净收益74亿美元 [3] - Bridgewater以653亿美元规模排名第四,2024年净收益77亿美元 [3] - Elliott以720亿美元规模排名第五,2024年净收益62亿美元 [3] Millennium基金 - 资产管理规模740亿美元,累计净收益655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三 [4] - 被称为"中国量化私募的黄埔军校",多位中国知名量化管理人曾在此工作 [5] - 近三个月进行39次A股调研,覆盖31家公司,24家调研后股价上涨 [5] - 二季度美股持仓市值2070.76亿美元,环比增长16.27%,前三大持仓为罗素2000ETF看跌期权、英伟达看跌期权和纳斯达克100ETF看涨期权 [6] Point 72基金 - 资产管理规模352亿美元,累计净收益380亿美元,全球排名第12 [12] - 近三个月在A股调研67次,覆盖57家公司,51家调研后股价上涨 [13] - 二季度末美股持仓市值509.41亿美元,环比增长16.27%,前五大持仓为标普500ETF看跌期权、微软、标普500ETF看涨期权、亚马逊和英伟达 [15] - 新进拼多多、唯品会、理想汽车等16只中概股 [16] 桥水基金 - 资产管理规模653亿美元,累计净收益635亿美元,全球排名第四 [19] - 创始人瑞·达利欧已出售全部股份并退出董事会 [19] - 二季度末美股持仓市值247.92亿美元,环比增长14.49%,前五大持仓为标普500ETF-SPDR、标普500ETF-iShares、英伟达、核心MSCI新兴市场ETF-iShares和谷歌-A [20] - 清仓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等多只中概股 [20] Marshall Wace基金 - 资产管理规模450亿美元,累计净收益295亿美元,全球排名第16 [26] - 近三个月调研9家A股公司,8只今年实现上涨 [27] - 二季度末美股持仓市值887.79亿美元,环比增长12.71%,前五大持仓为标普500ETF-iShares、微软、亚马逊、英伟达和苹果 [27] - 大幅增持京东、拼多多、亚玛芬体育等中概股 [27] Dymon Asia基金 - 管理规模约48亿美元,为亚洲本土顶级对冲基金之一 [31] - 近三个月参与32次A股调研,覆盖28家公司,20只调研后股价上涨 [31] - 二季度末美股持仓7.23亿美元,环比大增61.74%,前三大持仓为标普500ETF看跌期权、标普500ETF看涨期权和MicroStrategy看跌期权 [34] - 持有BOSS直聘、贝壳、阿里巴巴、台积电、满帮等5只中概股 [35]
从公寓创业到1600亿帝国:达利欧的周期致富密码
搜狐财经· 2025-08-15 21:02
经济机器框架 - 市场波动是因果关系的显化而非随机噪音 [2] - 经济由生产力增长、短期债务周期(5-8年)和长期债务周期(75-100年)三大引擎驱动 [3] - 债务增速超过收入增速将导致长期崩溃 例如2008年危机前美国家庭债务占可支配收入比重达130% [3] - 通过回测百年危机案例(包括1929年大萧条和1990年日本泡沫)提前两年布局做空次贷资产 [3] - 全球债务/GDP超350%时放水救市会加剧长期风险 2020年预测与后续通胀高企吻合 [3] 透明组织系统 - 实施极度透明机制:所有会议录音、新人可反驳高管、每周可信度评分关联决策权重 [4] - 系统设计理念为"痛苦+反思=进步" 隐瞒会导致错误重复 [4] - 通过72小时连续视频会议实现跨国实时数据协调 2015年中国基金收益达8% [4] - 管理规模从零飙升至1600亿美元 依赖系统而非个人决策 [3][4] 全天候投资组合 - 组合配置:30%股票、40%长期债券、15%中期债券、7.5%黄金、7.5%大宗商品 [5] - 资产间存在负相关性 例如2022年美股跌19%时长期债券因利率上行收益兑现且黄金涨3% 组合仅跌3.4% [5] - 强调用数据计算相关性替代主观押注 7.5%黄金配置在危机时起关键作用 [6] - 以配置思维替代押注思维 避免单一业务或客户依赖风险 [6] 历史周期视角 - 研究历史案例包括魏玛共和国通胀、大萧条银行家日记和帝国兴衰史 [7] - 认为市场不会重复但会押韵 例如2010年基于1920年代和1980年代QE后危机延迟发出债务周期拐点预警 [7] - 投资前研究地区50年债务违约记录和政治周期 2018年提前撤资规避土耳其里拉危机30%损失 [7] - 将历史作为决策顾问 区分短期波动与长期趋势 [7] 系统化成功理念 - 建立可复制系统使普通人做出非凡决策 而非依赖个人天赋 [8] - 四大支柱为因果认知、透明组织、配置思维和历史视角 [8] - 拒绝追逐风口 强调通过系统化模型将偶然成功转化为必然结果 [8][9]
高盛向客户推介对冲基金巨头千禧管理股份 最低门槛100万美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15 15:04
股权出售方案 - 高盛向客户推介千禧管理公司10%至15%股权 最低投资额100万美元 最高2000万美元 [1] - 千禧管理公司企业估值约140亿美元 按区间高端计算需筹集20亿美元资金 [1] - 筹集资金中约一半来自高盛Petershill部门 其余来自大型机构客户如主权财富基金 [1] 投资者结构与费用 - 高盛将潜在买家群体从机构投资者扩大至高净值个人及竞争对手员工 [1] - Petershill通过特殊目的载体收取1%管理费及10%收益提成 直接购买股份机构无需额外费用 [1] 公司业绩表现 - 千禧管理公司管理资产超780亿美元 自1990年仅2008年亏损3.5% [2] - 除九年外其余年份回报率均达10%或以上 客户资金锁定五年限制流出风险 [2] 行业背景与公司地位 - 千禧管理公司为首家接触广泛买家的对冲基金巨头 拥有320多个投资团队 [2][3] - 行业存在先例:KKR持有Marshall Wace股权 Verition向AMG出售少数股权 Citadel考虑出售少数股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