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对冲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达利欧告别桥水,聊聊他独创的全天候策略
搜狐财经· 2025-08-18 12:54
公司领导层变动 - 75岁的达利欧正式退出桥水基金,长达半世纪的“达利欧时代”划下句点 [2] 公司发展历程与规模 - 达利欧26岁创办桥水基金,凭借对宏观经济周期的把握和首创的全天候策略,将公司打造成管理规模超1600亿美元的全球最大对冲基金 [3] - 桥水中国管理规模增至约550亿元人民币,是在中国管理规模突破百亿的第一家外资私募 [17][20][21] 核心投资策略:全天候策略的起源与理念 - 全天候策略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达利欧对“滞胀”时期判断失误导致的毁灭性损失,此次失败使其意识到精准预测市场不可能,需构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稳健运行的策略 [4][5] - 策略核心是风险平价,即把风险均衡分配到各个资产类别,而不仅仅是分散资金 [6][13] 核心投资策略:具体构建步骤 - 第一步是分析经济环境,以“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为根本因素,组合成经济增长超预期、经济增长低于预期、通货膨胀超预期、通货膨胀低于预期四种“季节气候” [7][8] - 第二步是同时配置不同资产,使每个“季节”都有资产表现良好,例如经济繁荣时股票、大宗商品表现良好,经济衰退时长期国债和现金表现良好 [9] - 第三步是实施风险平价,通过量化模型反向计算每种资产的配置比例,确保其对组合的风险贡献相等,并对波动性较低的资产适度加杠杆以匹配高风险资产的风险贡献 [10][11] 策略表现与局限性 - 策略在极端市场情况下会失效,例如2020年疫情导致各类资产齐跌出现流动性危机,以及2022年高通胀和美联储激进加息导致“股债双杀”,造成策略出现重大回撤 [14][15] - 没有一个投资策略完美无缺,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由专业人士进行修改设计 [16] 中国市场业务表现 - 桥水中国管理的产品业绩不俗,2022年7月设立的主力产品截至今年7月25日收益率为18.55%,累计上涨76.61%,年化收益20.8% [19] - 在2023年A股市场各类指数全盘皆墨的背景下,桥水中国多只产品录得8.8%左右收益,规模超400亿元;2024年有产品创下约35%的年度业绩 [20] - 国内一些私募推出“全天候增强”策略作为平替产品,但年化收益超过15%的产品屈指可数,其表现更依赖于基金经理的“阿尔法”能力 [21]
桥水等全球知名对冲基金最新持仓出炉!这家机构盛产中国量化大佬
搜狐财经· 2025-08-18 11:14
对冲基金(Hedge Fund)指采用对冲交易手段的基金,也称避险基金或套期保值基金。它们不满足于跟随市场指数,而是利用股票多空、全球宏观、事件驱 动等多元策略,在股票、债券、大宗商品、衍生品甚至加密资产之间灵活切换,并通过杠杆、卖空、衍生品对冲等手段放大收益或降低风险。 根据知名对冲基金投资机构LCH Investments的统计,2024年,整个对冲基金行业为投资者带来2890亿美元的净收益,其中世界前20大对冲基金管理人贡献 了937亿美元的净收益,占比44.3%。从管理规模来看,截至2024年底,前20大对冲基金管理人的资产管理规模(AUM)占行业总规模的20.2%。 | 排名 | 对冲基金简称 | 创始人/基金经理 | 2024年底的资产管成立以 | | | --- | --- | --- | --- | --- | | | | | 理净值(亿美元) | 收益 | | 1 | Citadel | Ken Griffin | 649 | | | 2 | DE Shaw | Various | 411 | | | 3 | Millennium | lsrael Englander | 740 | | | ...
桥水基金清仓在美上市的中国股票
日经中文网· 2025-08-18 10:34
桥水基金持仓变动 - 截至3月底桥水基金持有16只美股中概股包括阿里巴巴、拼多多、百度等 总市值达14.9亿美元 [2][4] - 6月底持仓清单显示中国股票持仓清零 清仓标的包含阿里巴巴和拼多多等中概股 [2][4]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 - 美国特朗普政府4月宣布对等关税 中美报复性关税博弈持续 关税率一度高达145% [4] - 5月中旬谈判后两国同意相互下调115%关税 但贸易摩擦风险仍存 [4] 管理层变动影响 - 创始人瑞·达利欧2022年9月移交经营权 2025年7月辞去董事职务并清空个人持股 [5] - 达利欧作为"知华派"投资家曾与中国政要保持密切关系 其离任可能改变基金投资策略 [4][5] 信息披露机制 - 持仓数据来自SEC强制披露的13F报告 仅涵盖美股持仓 不包含其他市场上市股票 [4] - 大型机构需每季度披露美股持仓 6月底数据反映第二季度操作 [4]
桥水、千禧年、Point72等知名对冲基金最新持仓、调研曝光!这家机构盛产中国量化大佬
私募排排网· 2025-08-16 19:00
对冲基金行业概况 - 对冲基金采用多元策略在股票、债券、大宗商品等资产间灵活切换,并通过杠杆、卖空等手段放大收益或降低风险 [2] - 2024年整个对冲基金行业为投资者带来2890亿美元净收益,前20大对冲基金管理人贡献937亿美元,占比44.3% [2] - 截至2024年底,前20大对冲基金管理人资产管理规模占行业总规模的20.2% [2] 全球前20大对冲基金 - Citadel以649亿美元管理规模位居第一,2024年净收益90亿美元 [3] - DE Shaw以411亿美元规模排名第二,2024年净收益111亿美元 [3] - Millennium以740亿美元规模排名第三,2024年净收益74亿美元 [3] - Bridgewater以653亿美元规模排名第四,2024年净收益77亿美元 [3] - Elliott以720亿美元规模排名第五,2024年净收益62亿美元 [3] Millennium基金 - 资产管理规模740亿美元,累计净收益655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三 [4] - 被称为"中国量化私募的黄埔军校",多位中国知名量化管理人曾在此工作 [5] - 近三个月进行39次A股调研,覆盖31家公司,24家调研后股价上涨 [5] - 二季度美股持仓市值2070.76亿美元,环比增长16.27%,前三大持仓为罗素2000ETF看跌期权、英伟达看跌期权和纳斯达克100ETF看涨期权 [6] Point 72基金 - 资产管理规模352亿美元,累计净收益380亿美元,全球排名第12 [12] - 近三个月在A股调研67次,覆盖57家公司,51家调研后股价上涨 [13] - 二季度末美股持仓市值509.41亿美元,环比增长16.27%,前五大持仓为标普500ETF看跌期权、微软、标普500ETF看涨期权、亚马逊和英伟达 [15] - 新进拼多多、唯品会、理想汽车等16只中概股 [16] 桥水基金 - 资产管理规模653亿美元,累计净收益635亿美元,全球排名第四 [19] - 创始人瑞·达利欧已出售全部股份并退出董事会 [19] - 二季度末美股持仓市值247.92亿美元,环比增长14.49%,前五大持仓为标普500ETF-SPDR、标普500ETF-iShares、英伟达、核心MSCI新兴市场ETF-iShares和谷歌-A [20] - 清仓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等多只中概股 [20] Marshall Wace基金 - 资产管理规模450亿美元,累计净收益295亿美元,全球排名第16 [26] - 近三个月调研9家A股公司,8只今年实现上涨 [27] - 二季度末美股持仓市值887.79亿美元,环比增长12.71%,前五大持仓为标普500ETF-iShares、微软、亚马逊、英伟达和苹果 [27] - 大幅增持京东、拼多多、亚玛芬体育等中概股 [27] Dymon Asia基金 - 管理规模约48亿美元,为亚洲本土顶级对冲基金之一 [31] - 近三个月参与32次A股调研,覆盖28家公司,20只调研后股价上涨 [31] - 二季度末美股持仓7.23亿美元,环比大增61.74%,前三大持仓为标普500ETF看跌期权、标普500ETF看涨期权和MicroStrategy看跌期权 [34] - 持有BOSS直聘、贝壳、阿里巴巴、台积电、满帮等5只中概股 [35]
从公寓创业到1600亿帝国:达利欧的周期致富密码
搜狐财经· 2025-08-15 21:02
经济机器框架 - 市场波动是因果关系的显化而非随机噪音 [2] - 经济由生产力增长、短期债务周期(5-8年)和长期债务周期(75-100年)三大引擎驱动 [3] - 债务增速超过收入增速将导致长期崩溃 例如2008年危机前美国家庭债务占可支配收入比重达130% [3] - 通过回测百年危机案例(包括1929年大萧条和1990年日本泡沫)提前两年布局做空次贷资产 [3] - 全球债务/GDP超350%时放水救市会加剧长期风险 2020年预测与后续通胀高企吻合 [3] 透明组织系统 - 实施极度透明机制:所有会议录音、新人可反驳高管、每周可信度评分关联决策权重 [4] - 系统设计理念为"痛苦+反思=进步" 隐瞒会导致错误重复 [4] - 通过72小时连续视频会议实现跨国实时数据协调 2015年中国基金收益达8% [4] - 管理规模从零飙升至1600亿美元 依赖系统而非个人决策 [3][4] 全天候投资组合 - 组合配置:30%股票、40%长期债券、15%中期债券、7.5%黄金、7.5%大宗商品 [5] - 资产间存在负相关性 例如2022年美股跌19%时长期债券因利率上行收益兑现且黄金涨3% 组合仅跌3.4% [5] - 强调用数据计算相关性替代主观押注 7.5%黄金配置在危机时起关键作用 [6] - 以配置思维替代押注思维 避免单一业务或客户依赖风险 [6] 历史周期视角 - 研究历史案例包括魏玛共和国通胀、大萧条银行家日记和帝国兴衰史 [7] - 认为市场不会重复但会押韵 例如2010年基于1920年代和1980年代QE后危机延迟发出债务周期拐点预警 [7] - 投资前研究地区50年债务违约记录和政治周期 2018年提前撤资规避土耳其里拉危机30%损失 [7] - 将历史作为决策顾问 区分短期波动与长期趋势 [7] 系统化成功理念 - 建立可复制系统使普通人做出非凡决策 而非依赖个人天赋 [8] - 四大支柱为因果认知、透明组织、配置思维和历史视角 [8] - 拒绝追逐风口 强调通过系统化模型将偶然成功转化为必然结果 [8][9]
高盛向客户推介对冲基金巨头千禧管理股份 最低门槛100万美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15 15:04
股权出售方案 - 高盛向客户推介千禧管理公司10%至15%股权 最低投资额100万美元 最高2000万美元 [1] - 千禧管理公司企业估值约140亿美元 按区间高端计算需筹集20亿美元资金 [1] - 筹集资金中约一半来自高盛Petershill部门 其余来自大型机构客户如主权财富基金 [1] 投资者结构与费用 - 高盛将潜在买家群体从机构投资者扩大至高净值个人及竞争对手员工 [1] - Petershill通过特殊目的载体收取1%管理费及10%收益提成 直接购买股份机构无需额外费用 [1] 公司业绩表现 - 千禧管理公司管理资产超780亿美元 自1990年仅2008年亏损3.5% [2] - 除九年外其余年份回报率均达10%或以上 客户资金锁定五年限制流出风险 [2] 行业背景与公司地位 - 千禧管理公司为首家接触广泛买家的对冲基金巨头 拥有320多个投资团队 [2][3] - 行业存在先例:KKR持有Marshall Wace股权 Verition向AMG出售少数股权 Citadel考虑出售少数股权 [3]
100万美元起投!高盛开卖“多策略巨头”千禧年股份,业绩傲人“1990年以来仅1年亏损”
华尔街见闻· 2025-08-15 14:38
千禧年也被熟知为"多策略巨头"的代表之一。它并不直接投资,而是像一个"基金中的基金",将资本分 配给超过独立的投资团队。每个团队专注于各自的领域,涵盖了股票、固定收益、大宗商品、量化和事 件驱动等多元化策略。这种架构使其能够同时在极广泛的市场中捕捉机会并有效分散风险。 高盛"双重收费" 8月15日,根据彭博看到的一份分发文件,高盛正以最低100万美元、最高2000万美元的额度,向其客户 发售千禧年的股份。此举是千禧年出售公司10%至15%股权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对公司的估值约为 140亿美元。按照出售比例上限计算,此次交易预计筹资20亿美元。 据知情人士透露,高盛的团队正在积极接触潜在投资者,包括高净值客户,甚至千禧年主要竞争对手公 司的员工。 此举反映出对冲基金行业股权交易模式的变化,传统上此类交易仅限于机构投资者参与。对于投资者而 言,这意味着有机会分享一家业绩卓著的对冲基金巨头的成长红利。而对于市场而言,千禧年此举若成 功,可能为其他大型对冲基金提供范例,即通过更广泛的渠道向高净值人士而非仅仅是机构巨头出售少 数股权。 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千禧年正向高净值个人投资者敞开大门。 业绩斐然的"常胜将军 ...
关税风暴下,如何让你的资产配置稳如磐石?
伍治坚证据主义· 2025-08-15 11:58
美国关税政策与市场影响 - 美国政府对中墨加征高额关税后推出豁免细则,但部分行业可能面临加严措施,政策反复导致市场困惑[2] - 标普500指数7月创新高,前十大公司市值占比超38%,市盈率达22倍(30年平均17倍),显示市场集中度风险[2] - 非农就业三个月均值降至13.5万人,职位空缺与离职率低于疫情前,反映劳动力市场疲软与经济基本面矛盾[2] 资产配置策略调整 - 花旗银行指出关税政策改变企业成本结构,抑制资本开支与招聘,负面影响存在滞后效应[3] - 黄金年内上涨26%,7月突破3300美元/盎司,受通胀预期与地缘政治双重驱动[3] - 瑞士再保险85%资产配置于固定收益,其中超50%为政府债券,强调其压舱石作用[4] - 私人信贷市场快速增长但未经历完整信用周期考验,需警惕流动性风险[4] 科技与AI行业动态 - 纳斯达克指数Q2反弹21.95%,AI概念股推动上涨,上市公司AI市值占美股总市值45%[5] - 部分AI企业市销率高达25倍但收入不足20亿美元,存在估值泡沫与杠杆风险[5] - Anthropic公司强调AI发展需平衡增长与安全性,行业面临技术迭代与监管挑战[5] 全球化资产配置建议 - 美股前十大公司占比38%显示集中度过高,欧洲、日本及新兴市场估值更具吸引力[6] - 美元上半年贬值11%利好非美市场出口,凸显全球多元化必要性[6] - 建议将组合分为核心资产(宽基指数/债券/REITs)与卫星资产(制造业龙头/消费股)[6] 投资执行原则 - 需严格控制交易成本与管理费率,通过纪律性管理提升净收益[7] - 拉长投资期限并保持分散布局,以时间平滑短期波动[7]
对冲基金潘兴广场二季度建仓亚马逊
证券时报网· 2025-08-15 09:06
持仓规模与变动 - 总市值137亿美元 环比增长15% [1] - 新增1只个股 增持4只 清仓1只 [1] 前五大重仓股构成 - 前五大重仓股为优步 Brookfield Howard Hughes Holding 餐饮品牌国际和亚马逊 [1] - 亚马逊为新建持仓 [1] 重点调仓操作 - 大幅增持Alphabet股票 [1] - 清仓铁路运营商加拿大太平洋铁路 [1]
硅谷顶级种子轮风投人:如何投出千亿独角兽?
虎嗅· 2025-08-13 22:07
投资策略与业绩 - 通过追踪6000-7000个LinkedIn档案识别创始人背景模式并投资 10个月内投资47家公司 产生2家市值超1000亿美元公司和近1亿美元回报 [13][45][48][49] - 专注种子轮投资 采用与顶级风投合作策略而非竞争 通过灵活投资额度(2.5万至50万美元)提高成功率 [39][46][59] - 基金规模1亿美元 通过相对所有权策略使LP获得5倍投资收益敞口 94%被投公司中投资者持股比例全球最高 [61] 艺术收藏与投资逻辑 - 艺术界四大蓝筹画廊签约使艺术家价格飙升4倍 类比风投行业顶级基金投资效应 [15][19] - 同一艺术家作品价格差异达数十倍 关键取决于是否为代表风格的核心杰作 [7][20] - 专注发掘高"毕业率"的伯乐画廊 其签约艺术家升级至蓝筹画廊比例显著较高 [17][18] 早期商业经历 - 13岁获2000美元本金进行衍生品交易 利用杠杆效应扩大收益 [22] - 高中时期通过举办派对每月净赚6000美元 单场派对净收益2000美元 [8][25] - 18岁创办对冲基金管理300万美元资产 采用三倍杠杆ETF集中持仓策略 单月最高收益51% 单月最大亏损37% [8][28][29] 行业转型与破产经历 - 2014年将全部个人资产投入市场借贷行业 遭遇行业崩盘导致破产(LendingClub股价暴跌85% Prosper被红杉减记至零) [10][32] - 24岁申请第13章破产 通过5年重组计划在2年内偿清所有债务 [11][36] - 破产后加入Core Innovation Capital 专注金融科技投资领域 [38] 平台合作与网络构建 - 利用AngelList平台以零资本起步 经济结构为0管理费加20%收益分成(平台取5% 管理方取15%) [12][42] - 6个月内交易量占平台总量三分之一 首笔交易Rippling获47万美元认购 [42][43] - 通过Kevin Hartz引荐构建顶级投资人网络 3周内获得包括Marc Andreessen Bill Ackman在内的财团投资 公司估值达5000万美元 [63][64][65] AI行业投资洞察 - AI公司估值倍数虽高但增长迅猛 部分企业年增长率达20倍 可预测性低于传统SaaS公司 [82][83] - 应用层公司存在基础模型整合风险 可能导致业务一夜过时 [83] - 当前融资节奏类似2021年 种子轮投资后数周内完成A轮融资 估值提升4-5倍 [84][85] 风投行业特性 - 风投是历史表现能预示未来表现的资产类别 长期一致性可构建显著品牌效应 [91] - 早期变现能力限制(1%-5%股份收购)有助于维持创业公司生产力 过度变现可能导致动力下降 [87][88] - 开源AI模型可能导致技术领导权从美国转移至中国 因海外市场更倾向采用低成本方案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