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产性服务业
icon
搜索文档
河北自贸区正定片区:以“数贸中心”夯实跨境贸易数字底座
期货日报网· 2025-06-16 06:41
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定片区发展 - 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涵盖雄安、正定、曹妃甸、大兴机场四个片区,是全国唯一跨省市的自贸试验区,已成为河北及华北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 [1] - 正定片区聚焦产业升级、开放合作、服务优化,形成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数字贸易对接会于4月27日启动正定数贸中心 [1] 正定数贸中心定位与优势 - 正定数贸中心是构建数字贸易枢纽、强化外贸生态建设的核心平台,推动河北特色产业与国际资源对接 [1] - 正定片区具备数字基础设施、产业根基及区位政策优势,2024年由河北自贸区正定片区产业发展集团与深圳前海鹏峰数贸科技合资成立,采用"国资平台+专业运营"机制 [2] - 石家庄市长马宇骏提出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联动发展,鼓励企业加强数字应用创新与国际市场开拓 [2] 数贸中心商业模式创新 - 数贸中心定义为政府与国资主导的市场化贸易数字化基础设施,集成智能化服务降低贸易、资金、物流成本 [2] - 模式由前海联合交易中心原总经理董峰优化升级,突破传统大宗商品范畴,聚焦实物贸易数字化,覆盖企业"供销产存"全流程非标需求 [3] - 通过产能预售、数字仓单、订单融资等增值服务,实现跨区域产业穿透,计划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复制推广 [3] 平台对实体经济的赋能 - 数字贸易平台可降低对手方风险、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贸易成本,促进要素流动与产业聚集 [4] - 正加快打造境内外交收仓库体系,在吉布提设海外仓深化中非合作,提升货物流转效率与便利性 [4] - 交收仓库支撑平台贸易及仓单服务,吸引产业链企业基于数字化平台开展业务,提升运营效率 [4] 数贸中心的战略价值 - 通过数字化贸易体系带动商流、资金流、货物流等要素集聚,加速产业迁移与新兴产业发展 [5] - 真实贸易数据可形成实物产品参考价格,培育人民币资产定价基准,推动大宗商品人民币跨境结算 [5]
汕头市前4月加力提速推进产业扩量提质和集聚发展,2226个项目总投资超248亿元
中国发展网· 2025-06-11 17:44
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 汕头市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思路,以贸促工、以工兴贸、工商并举,推进产业扩量提质和集聚发展 [1] - 前4月全市2226个备案投资项目总投资超248亿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1] - "三新两特一大"产业规上企业数占全市70.5%,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5.9% [2] 重点产业发展情况 - 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6.0%,增长11.8% [2] - 新材料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18.5% [2] - 新能源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3.9% [2] - 纺织服装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26.2%,支撑作用明显 [2] - 玩具创意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8.4% [2] - 大健康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2.9% [2] 产业投资情况 - 前4月第二产业累计投资149.31亿元,占总投资60%,其中工业投资117.24亿元,占47.1% [3] - 第三产业累计投资98.62亿元,其中生产性服务业33.22亿元,生活性服务业65.40亿元(同比增长42.5%) [3] - 电商直播类项目备案投资超4亿元,超过去年同期 [3] - 潮南区备案投资项目数最多(843个),潮南区、龙湖区、潮阳区、华侨试验区投资额领先(50.97亿元、45.48亿元、32.28亿元、31.63亿元) [3]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 - 1至4月全市产业类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3.43亿元 [4] - 新一代信息技术工程、传统产业升级工程、生物产业工程、新材料产业工程项目投资进度超过时序进度 [4]
“杭州搞生产性服务业,就是为今后发展做谋划”
杭州日报· 2025-06-10 11:14
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会动态 - 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会召开第一届第二次理事会暨黄奇帆报告会 通过《内部管理制度》 成立党支部和首批20位专家组 授牌杭州市现代服务业研究院和杭州供应链创新专委会 [1] - 促进会成立于2025年1月6日 由杭州资本 阿里巴巴 海康威视等12家单位发起 目前拥有603家会员单位 [1] - 促进会会员单位及其下属在杭企业2023年营收占全市生产性服务业的82% 占全市服务业的77% [1] - 促进会已开展搭机构 建机制 问诉求 抓谋划 搞培训 促协调等创新工作 初步打响品牌 [1] 生产性服务业战略意义 - 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态 环境和土壤 [1] - 高质量制造业必然伴随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 需重点发展十大领域 包括研发 物流 金融 数字化赋能等 [2] - 生产性服务业是催生独角兽企业的动力 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灵魂 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关键 [2] 杭州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举措 - 杭州是最早将生产性服务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城市 当前布局具有10-20年战略前瞻性 [2] - 黄奇帆建议三大方向 用足自贸区政策红利 聚焦产业链协同培育链头企业 发展产业互联网构建集群生态 [2]
吴江将实施三年倍增计划
苏州日报· 2025-06-04 08:19
产业发展目标 - 吴江锚定新型工业化"356"目标,聚焦"高端纺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新能源+绿色低碳"方向 [1] - 通过"四合一"推进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智改数转网联、增资扩产,巩固四大千亿级产业优势 [1] - 全力抢占第三代半导体、人工智能、低空制造等新赛道,力促新能源产业早日迈上千亿级 [1] 创新与研发投入 - 吴江推动产学研用协同,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和标杆孵化器,面向全球"揭榜挂帅" [1] - 目前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12家(全市第一),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21家 [1] - 目标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超15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突破100家 [1] - 计划推动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超110亿元,工业技改投资超18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超90%,万人高价值专利达35件 [1] 现代服务业发展 - 实施现代服务业三年倍增计划,发展研发设计、科技金融、信息技术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 [2] - 推进苏州湾中央商务区建设,壮大"亿元楼宇"集群,将制造业优势转化为服务业优势 [2]
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顾问、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 “十五五”时期将更加重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证券时报· 2025-05-28 03:35
生产性服务业与新质生产力 - 生产性服务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土壤和生态环境,是工业制造技术进步的重要支撑[1] - 未来生产性服务业将出现集群化发展趋势,与制造业集群结合形成规模效应和协同创新[1] - "十五五"时期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将提上重要议事日程[1] - 生产性服务业对产品附加值贡献极为关键,高端产品硬件成本仅占50%,另一半价值来自生产性服务业嵌入的服务价值[2] 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 - 新质生产力发展分为增量、存量和生产性服务业三大赛道[1] - 增量领域的新制造涵盖五大板块:新能源、新材料、新人工智能、新生物医药和新高端装备制造[1] - 存量工业产业体系占中国制造80%,需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发掘潜力[2] - 存量改造包括传统制造业绿色低碳改造和数字化改造两个方向[2] 制造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 中国制造十大领域已有相当大部分产品实现全球"领跑"或与发达国家"并跑"[3] - 新质生产力将成为"十五五"规划至2040年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最强劲动力[3] - 五大新制造板块不仅是新质生产力关键领域,更是推动制造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2] 国家战略定位 -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快建设贸易强国,重点提升服务贸易水平[2] - 成为服务贸易强国是建设贸易强国的必要条件,凸显生产性服务业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2]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1]
民营经济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经济日报· 2025-05-24 21:44
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 2025年一季度全国新设民营企业197 9万户 同比增长7 1% 超过过去3年平均增速 [1] - 新设"四新"经济民营企业83 6万户 其中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增长最快 达到18 0% [1] - 民营企业已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占据数十家席位 具备前沿科技和尖端制造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1] 政策支持与法治保障 - 《民营经济促进法》通过立法保障民营企业权益 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 [1] - 政策聚焦三方面:保障民企权利、降低生产要素成本(尤其是融资成本)、治理地方管理部门滥权行为 [2] - 优化营商环境被定位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需通过法治化手段吸引全球资本并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3] 挑战与外部环境 - 国际逆全球化政策加剧经济环境动荡 增加民企投资、运营、出口风险 [2] - 智能化生产使未改造的中小企业陷入困境 地方乱收费、拖欠货款等问题仍存在 [2] - 生产性服务业短板明显 需加强引导民企制定全球战略及海外运营的能力 [3] 高质量发展路径 - 推动"两个健康"协调发展:企业健康与企业家健康相互促进 强调企业家社会责任对企业战略的影响 [3] -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中国制造已具备技术应用和消费者体验的全球领先优势 [3] - 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标志着国家推动民企"创"出新活力、"闯"出新优势的决心 [4]
浙江两千亿级贸易商信披违规被警示,误判形势还是心存侥幸?
华夏时报· 2025-05-22 21:29
会计政策问题 - 公司因会计政策问题被浙江证监局下发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对董事长袁仁军、总经理李文明、财务总监邓朱明、董事会秘书雷邦景分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1] - 公司未正确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将一笔应收款计成预付款,影响了信息披露准确性 [1] - 公司年均近2000亿元交易额产生近60亿元应收账款,虽然占比不高但足以对净利润产生影响 [1] 客户应收账款问题 - 会计处理问题涉及三个客户:宁夏晟晏实业集团能源循环经济有限公司、宁夏翼通实业有限公司和江苏德龙镍业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 [2] - 2023年宁夏晟晏和宁夏翼通成为失信被执行人,2024年江苏德龙系启动破产重整 [2] - 公司未区分这些客户的应收账款和一般应收账款,将其按账龄组合在一起,难以区分信用风险 [2] - 对于江苏德龙系破产重整,公司解释持有充足担保措施,破产重整方案尚未出台,影响金额无法判断,因此按账龄组合计提坏账准备 [2] 财务数据影响 - 公司将宁夏晟晏的应收账款转成预付款,导致2023年净利润调减3373.86万元,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调减5458.89万元,后者占总净利润比例近10% [3] - 2023年和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都超过2000亿元,但总资产分别为344.51亿元和349.41亿元,净资产分别为58.69亿元和57.18亿元 [5] - 2023年和2024年应收账款分别为56.08亿元和58.04亿元,占总营收比例2.76%和2.87% [5] - 2023年信用损失约1.6亿元占净利润23.43%,2024年信用损失3.35亿元占净利润高达90% [5] 业务模式与财务状况 - 公司核心主业为供应链集成服务,模式包括工程配供配送、工业配供配送和库存分销 [4] - 经营主要货物品种为黑色系大宗商品,包括铁矿石、煤炭、钢材等,需投资期货平抑价格波动 [4] - 2022-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8.11亿元、-14.59亿元和-8.48亿元 [6] - 2023年底应收票据73.56亿元比年初增加28.15亿元,2024年底保持71.05亿元规模 [6] - 2024年第一季度应付票据攀升至99.65亿元,应付账款增至74.76亿元,流动负债从252.26亿元增至401.55亿元,负债率接近81%比年初增加6.7个百分点 [6]
热点思考 | 消费困局的“盲点”?(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5-22 15:40
服务消费修复症结 - 服务消费恢复显著慢于商品消费,2024年人均服务性消费较历史趋势缺口达13.9pct,而商品和可选商品消费缺口仅2.9pct和6.2pct [2][8] - 消费倾向数据显示商品消费(尤其可选商品)恢复优于服务消费,表明收入并非服务消费修复的主要约束 [2][8] - 工作时间拉长挤占闲暇时间,2023年居民日均有酬劳动时间达6小时23分,较2018年增加119分钟,抑制依赖闲暇的服务消费 [2][19] - 国内城镇居民周均工作时间48.7小时,远超日本(32.6小时)和韩国(36.6小时),导致消费向假期集中 [3][24] - 法定休假天数仅18天(2025年),低于日本(29天)和韩国(30天),加剧假期消费集中现象 [3][30] 供给对服务消费的短期制约 - 服务业供给不足直接约束需求,2023年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比较历史趋势回落3.8pct,供需缺口扩大 [49][56] - 生活性服务业供给缺口更显著:2023年文体娱、教育业就业占比分别较历史趋势下行6pct和2.8pct,增加值偏差达26.1%和11.6% [60][67] - 中观数据显示供给不足:2024年人均体育场面积仅3㎡(日本19㎡),2025年电影供应数为历史趋势的6.3%(韩国114.4%) [70][77] - 核心服务价格同比持续高于核心商品价格,反映供给紧张 [49] 供给约束的深层原因 - 企业家信心不足导致投资滞后,2021年后服务业投资转为盈利驱动,销售净利率变化领先投资1-2个季度 [81][90] - 生活性服务业成本高企:2023-2024年居民服务、教育业成本率达109.4%和104.8%,较2019年上升15pct和13pct [96] - 文体娱行业现金流恶化,2023-2024年现金流量比率均值19.8%,较2020-2022年下降3.2pct [96] - 监管政策规范行业发展,如教育领域限制学科培训时间,影视行业加强内容审核 [101][102]
热点思考 | 消费困局的“盲点”?(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5-21 22:04
服务消费修复症结 - 相比商品消费,服务消费恢复偏慢,2024年人均服务性消费较历史趋势缺口达13.9pct,而商品、可选商品消费缺口仅2.9pct、6.2pct [2][8] - 商品消费倾向恢复显著优于服务消费,收入或非服务消费修复主因 [2][8] - 工作时间拉长挤占闲暇时间,2023年居民日均有酬劳动时间较2018年增加119分钟,服务消费高度依赖闲暇时间 [2][19] - 国内城镇居民周均工作时间48.7小时,显著高于日本(32.6小时)、韩国(36.6小时) [3][24] - 消费向假期集中,长假对社零单月影响达0.5pct,但国内法定休假天数18天低于日本(29天)、韩国(30天) [3][30][41] 服务消费供给约束 - 服务业供需相等无库存,2023年就业人数占比较历史趋势回落3.8pct,供给存在超额缺口 [4][49] - 生活性服务业供给修复更慢,2023年文体娱、教育业就业占比较历史趋势下行6pct、2.8pct [4][60] - 文体娱、教育业增加值较历史趋势偏差达-26.1%、-11.6%,生产性服务业仅差6.9pct [4][60] - 2024年人均体育场面积3㎡,远低于日本(19㎡)、新加坡(9.3㎡) [5][70] - 2025年电影供应数为历史趋势6.3%,电视剧备案数仅为2018年51.1% [5][70][77] 供给约束成因 - 生活性服务业投资弱于盈利,2024年文体娱销售净利率1.1%但固定资产增速持续为负 [6][81] - 投资逻辑转向滞后盈利,2021年后销售净利率变化领先投资1-2个季度 [7][90] - 2023-2024年生活性服务业成本率高企,居民服务、教育分别达109.4%、104.8% [7][96] - 文体娱现金流量比率降至19.8%,较2020-2022年均值下行3.2pct [7][96] - 监管政策趋严,如教育行业限制节假日学科培训、影视行业加强内容审核等 [101][102]
见微知著系列专题之六:消费困局的“盲点”?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21 18:42
服务消费修复症结 - 2024年人均服务性消费较历史趋势缺口13.9pct,商品、可选商品消费缺口仅2.9pct、6.2pct,收入非服务消费修复主因[3][15] - 2023年全体居民日均有酬劳动时间6小时23分,较2018年增加119分,闲暇时间减少制约服务消费[3][22] - 2023年我国城镇居民周均工作48.7小时,高于日本、韩国,法定最低休假天数18天,低于日本、韩国[4] 供给对服务消费掣肘 - 2023年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比较历史趋势回落至 -3.8%,供给不足拖累服务消费,核心服务价格同比高于核心商品[35] - 2023年文体娱、教育业就业占比分别较历史趋势下行6、2.8pct,生活性服务业供给修复慢[5] - 2024年国内人均体育场面积3㎡,不及日本、新加坡,2025年国内电影供应数仅为历史趋势6.3%[5] 供给约束成因 - 2024年文体娱销售净利率1.1%,购置固定资产增速为负,企业家信心不足压制供给回升[6][53] - 2023 - 2024年居民服务、教育成本率分别为109.4%、104.8%,较2019年上行15、13pct,偿债压力增大限制供给扩张[7][63] 生产高频跟踪 - 本周高炉开工率同比 -0.5pct至2.6%,钢材社会库存延续回落,中游部分开工改善,建筑业水泥产需仍弱[71] 需求高频跟踪 - 本周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积同比 -45.7pct至 -12%,铁路货运量回落,港口货物吞吐量下滑[93][98] 物价高频跟踪 - 本周蔬菜、鸡蛋价格环比分别 -2.2%、 -0.6%,猪肉价格基本不变,水果价格环比0.7%,南华工业品价格指数环比2%[11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