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设备

搜索文档
中微公司(688012):2024年报点评:营收快速增长,平台化布局加速
东吴证券· 2025-04-18 14:5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微公司2024年营收和扣非归母净利润稳健增长,毛利率略降但研发投入大幅提升,存货和合同负债同比高增且在手订单充足,刻蚀产品领先、镀膜产品拓展顺利,维持对2025 - 2027年盈利预测并维持“买入”评级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预测与估值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6,264|9,065|11,472|14,179|17,540| |同比(%)|32.15|44.73|26.55|23.60|23.70|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786|1,616|2,432|3,402|4,454| |同比(%)|52.67|-9.53|50.53|39.89|30.92| |EPS - 最新摊薄(元/股)|2.87|2.60|3.91|5.47|7.16| |P/E(现价&最新摊薄)|66.74|73.77|49.00|35.03|26.76| [1] 市场数据 - 收盘价191.50元,一年最低/最高价115.50/256.99元,市净率6.04倍,流通A股市值和总市值均为119,182.66百万元 [5] 基础数据 - 每股净资产31.71元,资产负债率24.72%,总股本和流通A股均为622.36百万股 [6] 营收&扣非归母净利润情况 - 2024年营收90.65亿元,同比+44.7%,刻蚀设备收入72.77亿元占比80.3%同比+54.7%,MOCVD收入3.79亿元占比4.2%同比 - 18.0%,LPCVD设备首台销售营收1.56亿元;归母净利润16.16亿元,同比 - 9.5%,扣非净利润13.88亿元,同比+16.5%;Q4单季营收35.58亿元,同环比+60.1%/+72.8%,归母净利润7.03亿元,同环比+12.2%/+77.3%,扣非净利润5.75亿元,同环比+25.5%/+74.0% [7] 毛利率与费用率情况 - 2024年毛利率41.06%,同比 - 4.8pct,销售净利率17.81%,同比 - 10.7pct,扣非净利率15.31%,同比 - 3.7pct,期间费用率25.28%,同比+0.3pct;Q4单季毛利率39.26%,同环比 - 6.6pct/-4.5pct,销售净利率19.73%,同环比 - 8.4pct/+0.5pct,扣非净利率16.16%,同环比 - 4.5pct/+0.1pct [7] 存货与合同负债情况 - 截至2024Q4末合同负债25.86亿元,同比+235.2%,存货70.39亿元,同比+65.2%,其中发出商品余额34.47亿元,2024Q4经营性现金流转正至11.91亿元 [7] 产品情况 - CCP设备在逻辑和存储领域有进展,截至2024Q4交付4000个反应台;ICP设备客户端安装腔体数量近四年CAGR超100%,截至2024年累计安装超1025个反应台;MOCVD设备在第三代半导体设备布局有进展;薄膜沉积设备多种产品有验证和订单;量检测设备成立子公司规划覆盖多种设备 [7] 三大财务预测表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资产负债表相关(百万元)|...|...|...|...| |利润表相关(百万元)|...|...|...|...| |现金流量表相关(百万元)|...|...|...|...| |重要财务与估值指标|...|...|...|...| [8]
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搜狐财经· 2025-04-18 10:40
公司概况 - 公司主要从事高端半导体设备及泛半导体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刻蚀设备、MOCVD设备、薄膜沉积设备等,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先进封装、LED外延片生产等领域[3] - 2024年营业收入达90.65亿元,同比增长44.73%[25] - 公司总股本622,363,735股,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含税),合计派发186,080,238.60元[7] 主要业务与技术 - 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已应用于5纳米及以下集成电路生产线,CCP刻蚀设备在全球先进生产线实现批量销售[13] - MOCVD设备在氮化镓基LED市场占有率领先,并布局Micro-LED和功率器件领域[14] - 新开发的LPCVD薄膜设备累计出货突破150个反应台,2024年获4.76亿元批量订单[14] - 通过子公司布局量检测设备领域,引入国际顶尖专家团队[15] 行业发展趋势 - 刻蚀设备占晶圆制造设备价值量约22%,薄膜沉积设备占23%[9] - 3D NAND闪存向200层以上发展,对刻蚀技术提出更高深宽比要求[19] - 氮化镓功率器件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2.6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20.1亿美元,CAGR达41%[11] - 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场规模预计2029年达104亿美元,CAGR超25%[12] 研发与生产模式 - 研发采取矩阵管理模式,不同产品团队独立运作机械设计和工艺开发,共享电气工程等支持资源[5] - 生产以订单式为主,结合少量库存式生产,实现定制化需求和快速响应[6] - 采购执行严格供应商审核制度,与全球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5] 市场地位 - 在刻蚀设备领域,公司产品应用于全球最先进的5纳米生产线,CCP和ICP设备市占率大幅提升[13] - MOCVD设备自2017年起成为氮化镓基LED市场份额最大的供应商[14] - 子公司超微公司引入国际顶尖电子束检测设备专家团队,布局量检测设备[15] 财务与资本运作 - 2024年使用不超过550,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118] - 2021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净额81.18亿元[115] - 作废处理2022年和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部分股票共计106.7578万股[89]
【招商电子】ASML 25Q1跟踪报告:EUV机台收入同环比增长,关税可能间接影响收入和毛利率
招商电子· 2025-04-18 09:49
财务表现 - 25Q1收入77.42亿欧元,同比+46.4%/环比-16.4%,符合指引预期(75-80亿欧元)[2] - 25Q1毛利率54.0%,同比+3.0pct/环比+2.3pct,超指引(52%-53%)[2] - 25Q1新签订单39.36亿欧元,同比+9.0%/环比-44.5%,其中EUV签单12亿欧元,同比+83%/环比-60%[2] - 25Q1设备收入57.4亿欧元,同比+44.7%/环比-19.3%,服务收入20.01亿欧元,同比+51%/环比-7%[2] - 25Q1净利润24亿欧元,EPS为6欧元,自由现金流-4.75亿欧元[6] 产品与客户结构 - 25Q1 EUV/ArFi/ArF/KrF/I-line机台分别销售14/25/3/22/13台[2] - 25Q1 EUV机台收入32.14亿欧元,占比56%,同比+76.2%/环比+7.6%[2] - 25Q1来自逻辑下游收入33.3亿欧元,占比58%,同比+33.2%/环比-23.3%[2] - 25Q1来自存储下游收入24.1亿欧元,占比42%,同比+64.3%/环比-13.1%[2] - 25Q1来自中国大陆收入15.5亿欧元,占比27%,公司上修全年中国大陆销售占比指引至略高于25%[2] 技术进展 - low NA EUV的NXE:3800E设备达到220 WPH水平,2025年底继续推广该配置[8] - High NA EUV成熟度远超low NA同期水平,已交付第五台EXE:5000设备[8] - 单次曝光技术相比多重曝光可减少工艺步骤、缩短周期时间、提高良率[8] - 英特尔报告High NA EUV将特定层级工艺步骤从40步减少到不到10步[8] - EXE:5200设备从25Q2开始交付,支持客户早期生产测试[12] 行业与未来指引 - AI仍是行业增长关键驱动力,可能推动业绩达到预期区间上限[7] - 2025年收入指引维持300-350亿欧元,2026年预计实现增长[7] - 预计25H2毛利率低于25H1,因High NA EUV收入确认稀释毛利率[7] - 25Q2收入指引72-77亿欧元,中值同比+19.3%/环比-3.8%[2] - 关税不确定性可能对业务产生间接影响,正与客户和供应商合作控制影响范围[7] 订单与产能 - High NA设备订单积压量达两位数,足以满足前两阶段需求[19] - 积压订单中很大部分为2025年以后交付,2026年开局良好[19] - 客户扩产计划波动可能影响订单获取节奏[2] - 中国客户数量增加但主要产品仍流向大型企业[12] - 预计2025年EXE:5200设备将进行升级换代[14]
中微公司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近45% 刻蚀设备业务领跑市场
证券时报网· 2025-04-17 20:50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约90.65亿元,同比增长约44.73%,近四年年均增幅大于40% [1] - 扣非净利润约13.88亿元,同比增长约16.52% [1] - 营业收入较2023年增加28.02亿元,过去13年保持年均超35%的复合增长,近四年年均增速提升至40%以上 [2] 核心业务表现 - 刻蚀设备全年收入约72.77亿元,同比增长约54.73%,近四年年均增速超50% [2] - CCP和ICP刻蚀设备覆盖国内95%以上的刻蚀应用需求,并在5纳米及更先进制程的国际领先产线中实现规模量产 [2] - ICP双台机Primo Twin-Star刻蚀精度达每分钟0.2埃(0.02纳米),在氧化硅、氮化硅等材料的刻蚀工艺中表现卓越 [3] - CCP双台机已有近600个反应台在国际最先进的逻辑产线上量产,部分机台用于5纳米及更先进生产线 [3] 研发投入与产品迭代 - 2024年研发投入达24.5亿元,同比增长94.3%,占营业收入比例约27% [3] - 产品开发周期从3至5年缩短至2年甚至更短 [3] - 在研项目涵盖六大类、超20款新设备,包括新一代CCP、ICP刻蚀设备、晶圆边缘刻蚀设备等 [4] 行业市场情况 - 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576亿美元提升至2023年的106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6.55% [1] - 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1171亿美元,同比增长10.16%,中国大陆市场规模496亿美元,同比增长35%,占全球44% [1] - SEMI预测2025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将达1275亿美元,同比增长16%,中国大陆仍是最大市场 [4] 技术应用与市场拓展 - MOCVD设备占据氮化镓基LED照明设备80%以上份额,并加速拓展碳化硅功率器件、Micro-LED等新兴领域 [4] - 人工智能、云计算、自动驾驶等技术普及推动芯片制造向更先进制程演进,对刻蚀、薄膜沉积等核心设备需求持续攀升 [4]
北方华创(002371):1Q25业绩大幅增长 符合预期
新浪财经· 2025-04-17 20:39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98亿元,同比增长35%,净利润56.2亿元,同比增长44.2% [1] - 4Q24公司实现营收94.9亿元,同比增长27%,环比增长18%,净利润11.6亿元,同比增长14% [2] - 1Q25预计营收73.8~89.8亿元,同比增长23%~51%,净利润14.2~17.4亿元,同比增长25%~53%,扣非净利润14~17.2亿元,同比增长29%~59% [2] - 1Q25业绩增长得益于成熟产品市占率提升及CCP刻蚀设备、ALD设备等新产品技术突破 [2] 行业环境与公司前景 - 中美科技争端与贸易争端白热化,美国对中国半导体先进制程限制加剧,推动国产替代加速 [1] - 美国新关税政策加大中美脱钩风险,中国半导体产业对美国高端芯片和设备的依赖度降低,自主可控需求提升 [2] - 公司作为国内半导体设备平台型企业,承载中国半导体产业崛起希望,业绩有望持续快速增长 [1]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年净利润70.7亿元,同比增长27%,2026年净利润95.4亿元,同比增长35% [3] - 2025-2026年EPS分别为13.24元和17.87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33倍和24倍 [3]
联动科技:2024年报净利润0.2亿 同比下降20%
同花顺财报· 2025-04-17 20:30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 基本每股收益同比下降17.14%至0.29元,2023年为0.35元,2022年为2.24元 [1] - 每股净资产同比增长1.67%至21.36元,2023年为21.01元,2022年为34.22元 [1] - 每股公积金同比增长2.46%至17.49元,2023年为17.07元,2022年为26.11元 [1] - 每股未分配利润同比增长2.73%至2.63元,2023年为2.56元,2022年为6.61元 [1]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22%至3.11亿元,2023年为2.37亿元,2022年为3.5亿元 [1] - 净利润同比下降20%至0.2亿元,2023年为0.25亿元,2022年为1.26亿元 [1] - 净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15.85个百分点至1.38%,2023年为1.64%,2022年为16.56% [1] 前10名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 - 前十大流通股东累计持股135.22万股,占流通股比例5.56%,较上期减少160.65万股 [1] - 大成中证360互联网+指数A新进持股22.41万股,占总股本0.92% [2] - 牛洪波持股21.25万股不变,占总股本0.88% [2] - 施振伟新进持股13.99万股,占总股本0.58% [2] - BARCLAYS BANK PLC增持0.62万股至11万股,占总股本0.45% [2] - 何邦权减持3.4万股至8.84万股,占总股本0.36% [2] - 广东省粤科母基金等5家股东退出前十大股东,合计减持225.35万股 [2] 分红送配方案情况 - 分红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6元(含税) [3]
罗博特科重组遭市场用脚投票?盘中股价跳水审核事项即将再上会
新浪证券· 2025-04-17 18:14
股价波动原因 - 罗博特科股价4月17日盘中闪崩12%、收盘跌6.72%,直接导火索为深交所对重大资产重组案的二次审核会议[1] - 交易涉及通过发行股份及现金支付收购德国ficonTEC剩余股权以实现100%控股,自2020年启动以来被视为转型半导体设备领域的战略举措[1] - 2025年1月首次上会因交易关联性、估值合理性等问题被暂缓审议,3月23日补充实控人戴军业绩承诺协议(2025-2027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814.5万欧元)但仍引发市场疑虑[1] 交易合规性风险 - 监管核心关注点在于"三步走"收购策略是否构成"一揽子交易":2019年通过斐控泰克收购18.52%股权(规避德国20%审核门槛)、2020年增持至93.03%、2025年拟装入剩余股权[2] - 前次协议中存在"斐控晶微应尽最大努力寻找买方转让斐控泰克股权"条款,可能被认定交易连续性由实控人主导[2] - 若合并计算总交易规模(标的净资产10.51亿元 vs 上市公司净资产8.46亿元),可能触发借壳上市审查[2] 定价与估值问题 - 标的斐控泰克财务数据波动剧烈:2022年亏损2261万元、2023年盈利899.62万元、2024年前7个月亏损3216.08万元,但评估增值率高达9915.09%[3] - 估值依赖"光通信"及"英伟达概念"支撑,股东注资时间差异大但作价一致,前次估值8.9亿元与本次11.41亿元差异未充分解释[3] - 高溢价收购未设置业绩对赌协议,无法约束标的未来盈利能力[3] 商誉及整合风险 - 交易完成后预计形成超10亿元商誉,但标的业务稳定性存疑:斐控泰克盈利波动剧烈,FSG/FAG依赖概念炒作[4] - 公司2020年至今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累计-4.17亿元,偿债能力薄弱,商誉减值可能引发财务危机[4] - 跨境整合难题显著:德国标的与国内业务协同性不足,文化差异及合规成本高[4]
营收增五成、净利六连亏:至正股份增产不增收,深陷“越卖越亏”怪圈
深圳商报· 2025-04-16 09:58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65亿元,同比增长52.27%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3053.38万元,较2023年亏损4442万元有所收窄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558.68万元 [1] - 母公司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2737.39万元 [1] - 连续6年亏损(2019-2024) [1] 业务分析 - 营收增长主要来自线缆用高分子材料和半导体设备两大板块的双位数增长 [2] - 线缆用高分子材料贡献超六成营收,但产品价格同比跌幅超三成,导致毛利率压缩 [2] - 半导体设备业务保持增长但未形成规模效应,无法弥补传统业务利润缺口 [2] - 产品结构以中低端为主,在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高端领域渗透率不足 [3] 成本与费用 - 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因市场竞争加剧而上升 [3] - 财务费用因融资规模扩大同比激增,债务压力加大 [3] -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但高端材料突破速度滞后于市场预期 [3] 战略调整 - 收缩低效产能,资源向高附加值产品倾斜 [4] - 拟通过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方式收购AAMI 99.97%股权,同时置出至正新材料100%股权 [6] - 核心产品环保型低烟无卤聚烯烃电缆高分子材料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但产品种类单一 [3] 公司治理风险 - 2020年发生1670.37万元违规担保事件,涉及原实控人侯海良及多名高管 [5] - 违规担保未经内部审批及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 [5] - 侯海良、李现春、章玮琴被上交所通报批评 [5][6] - 实控人王强被媒体称为"炒壳玩家",曾低位收购多家低市值公司 [6] 市场与行业 - 新能源、5G等新兴领域对特种材料需求升温,公司需抓住产业升级窗口期 [4] - 传统高分子材料业务面临低毛利困局,半导体设备业务技术壁垒尚未建立 [3]
新股探寻 (胜科纳米、矽电股份、首航新能)
2025-04-15 22:30
半导体检测行业及公司分析 行业概况 - 半导体检测行业分为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和自建产内实验室两种类型,第三方检测在经济性、人才专业性和中立性上更具优势[2][3] - 2023年中国第三方半导体检测市场规模约60-70亿人民币,其中失效分析14亿、材料分析14亿、可靠性分析28亿[4] - 全球半导体第三方检测市场呈现增长态势[3] 公司业务 - 公司累计服务全球客户超过2000家,包括高通、博通、台积电、日月光、北方华创等头部企业[1] - 75%收入来自集成电路检测,技术难度较高[5] - 2024年新建深圳和青岛实验室,拓展业务版图[6] - 正在拓展汽车电子(比亚迪、理想)、航空航天(航天科研院)、生物医药等新领域[7]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2.9亿、3.9亿、4.2亿人民币,稳健增长[8] - 2025年一季度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长40%[8] 竞争格局 - 中国大陆半导体第三方实验室市场份额4.23%,其中失效和材料分析市占率7.9%[5] - 检测能力达到国际一线厂商水平(三大米检测能力)[6] 风险提示 - 大客户自建实验室的风险[9] - 国际贸易争端和半导体周期影响[9] --- 半导体设备行业及公司分析 行业概况 - 半导体测试设备由测试机、探针台和分选机组成,探针台占15%市场份额[11] - 2023年中国探针台市场规模3.27亿美金(约23亿人民币),年增速20%[11] - 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4.59亿美金(约32亿人民币)[11] - 行业高度垄断,主要由东京电子等海外厂商主导[11] 公司业务 - 国内半导体探针台设备龙头,2023年大陆市占率25.7%[10] - 产品应用于中芯国际、燕东微电子等企业[10] - 国内首家研制出12英寸晶圆探针台的企业[13] - 正在拓展分选机、AOI检测设备、固晶机等新业务[14] 技术实力 - 创始团队来自电子部871厂,技术积累深厚[12] - 华为哈勃持有4%股权,体现技术稀缺性[13] 风险提示 - 探针台设备市场规模相对较小[15] - 海外厂商在集成电路领域优势明显[15] --- 光伏行业及公司分析 业务特点 - 聚焦户用和小型工商业应用场景[17] - 主要产品:光伏并网逆变器(住宅、工商业屋顶)、光伏储能逆变器(2015年布局)[16] - 正在开发全场景系统解决方案(集成微型逆变器、储能系统)[19] 合作伙伴 - 宁德时代、明尼达等产业链伙伴持股(明尼达持股3%)[18]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14.5亿、37.4亿、27.1亿人民币[20] - 2025年一季度收入预计同比-5%至0%,净利润预计-0%至12%[20] 风险提示 - 光伏行业供过于求现状[21] - 欧洲市场政策变化风险[21] - 价格波动风险[21]
A股光刻机概念拉升,康鹏科技涨逾10%,华融化学、高盟新材等大涨。
快讯· 2025-04-15 09:58
A股光刻机概念股表现 - 光刻机概念板块整体呈现拉升态势 [1] - 康鹏科技股价涨幅超过10% [1] - 华融化学、高盟新材等相关个股同步大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