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

搜索文档
图解清源股份中报:第二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增长29.03%
证券之星· 2025-08-30 04:3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主营收入12.05亿元,同比增长37.98% [1] - 归母净利润8677.77万元,同比增长62.44%;扣非净利润8597.22万元,同比增长67.18% [1] - 第二季度单季收入8.44亿元,同比增长60.55%;单季归母净利润5478.94万元,同比增长29.03% [1] 盈利能力指标 - 销售毛利率17.46%,同比下降20.77个百分点 [7] - 每股收益0.32元,同比增长62.53%;每股营业收入4.40元,同比增长37.97% [7] - 净资产收益率6.58%,同比提升56.66% [7] 现金流与资本结构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58元,同比大幅下降1189.95% [7] - 资产负债率62.94%,财务费用为-2789.27万元 [1] - 投资收益236.7万元,每股净资产4.85元,同比增长4.89% [1][7] 股东结构变化 - 第一大流通股东HONG DANIEL持股8141万股(占比29.91%),厦门金控持股4126万股(占比15.16%) [11] - 巴克莱银行、摩根大通证券新进前十大股东,分别持股93万股和88万股 [12] - 股东户数从2024Q3的3.78万户下降至2025Q2的3.49万户 [13]
陕西西咸新区“十四五”:锚定千亿级产业冲刺发展新高
中国经营报· 2025-08-30 03:37
中经记者 王登海 西安报道 作为国家级新区,陕西西咸新区在"十四五"期间以创新驱动发展,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 2024年西咸新区GDP突破1030亿元(含共管区),较"十三五"末增长68.4%,人均GDP从4.71万元跃升 至7.54万元,常住人口增至136.66万人,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的同频共振。2025年,作为"十四 五"收官之年,西咸新区更是锚定"GDP超千亿、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固定资产投资超千亿"的"三个千 亿"目标冲刺。 《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在经济总量突破的背后,科技创新的强劲动能成为关键支撑。"十四 五"期间,西咸新区通过创新投融资模式、改革人才评价体系,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痛点,一系列举措推 动科创生态持续繁荣,不仅培育出大批科创型企业,2024年年底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更达4100家,较"十 三五"末增长17倍,累计引进各类人才11.4万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格局加速成型。 与此同时,西咸新区围绕"4+1"主导产业方向持续发力。氢能产业聚集87家企业,占陕西省半数以上, 完整产业链雏形初现。光伏产业更成长为"百亿级支柱",今年上半年产值达197.3亿元,同比增幅65% ...
固德威: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30 01:2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0.86亿元,同比增长29.80%,主要受益于光伏行业良好发展态势及境内外光伏市场拓展[3][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59.8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723.26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883.6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08.02万元[3][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385.1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64亿元,主要因销售商品收款和采购付款现金流同步增加[3][6] - 研发投入总额2.94亿元,同比增长10.88%,占营业收入比例7.19%,较上年同期减少1.23个百分点[3][27] 产品与业务 - 逆变器总销量约为39.95万台,其中并网逆变器36.63万台(占比91.69%),储能逆变器3.32万台(占比8.31%)[10] - 境外逆变器销量16.23万台(占比40.63%),境内销量23.72万台(占比59.37%)[10] - 储能电池销量214.47MWH,国内户用分布式系统销量647.91MW[10] - 产品覆盖0.7kW~350kW组串式光伏并网逆变器及3kW~200kW光伏储能逆变器,满足户用、工商业及大型电站场景[21] - 新增光电建材产品包括超轻阳台光伏系列及首款立面光电建材天玑系列,应用于建筑节能领域[14][15] 技术与研发 - 截至报告期末拥有已授权知识产权687项,包括发明专利105项、实用新型专利369项、外观设计专利100项、软件著作权95项[12][18] - 报告期内新增授权知识产权72项,包括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45项、外观设计专利14项[12][27] - 掌握并离网无缝切换技术(毫秒级)、能源互联网平台、虚拟电厂运营管理等核心技术[12][25][26] - 推出新一代SDT G4系列光伏逆变器,并获得TÜV莱茵全球首张工商业光伏逆变器低噪音性能认证[11] 市场与全球化 - 产品销往德国、澳大利亚、荷兰、美国、日本、波兰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海外设立多家子公司[10][18][20] - 被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评为全球一级逆变器制造商,入选"全球新能源ESG百强榜"[10] - 境内营销以区域划分,境外以洲为单位建立业务渠道,并在意大利、巴西等地设置本地服务点[20] 战略与合作 - 战略聚焦"源网荷储智"一体化,致力成为智慧能源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8] - 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基于智慧能源WE平台和通义大模型探索新能源数字化大模型技术[14] - 合资成立安徽省捷能通电力有限公司,推进广德市虚拟电厂建设,助力区域新型电力系统发展[13][14] 行业环境 - 国内光伏新增装机211.61GW,同比增长约106.49%,行业增长势头强劲[7] - 行业面临政策变动、市场需求变化及技术迭代等多重因素影响,呈现"先扬后抑"发展态势[7] - 欧盟执行《净零工业法案》及《欧盟市场禁止强迫劳动产品条例》提案,可能限制中国光伏产品出口[32]
京运通: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30 01:15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25亿元,同比下降47.25%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12亿元,同比减亏8.73亿元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20亿元,同比由负转正(上年同期为-5.74亿元) [2] - 基本每股收益-0.09元,上年同期为-0.45元 [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38%,同比提升7.61个百分点 [2] 业务板块表现 - 高端装备业务收入0.11亿元,同比下降42.11% [4] - 新能源发电业务收入5.50亿元,基本持平,毛利率53% [5] - 新材料业务收入8.55亿元,同比下降61.38% [5] - 节能环保业务收入0.91亿元,同比上升62.50%,毛利率21.23% [5] - 新能源累计装机容量1,344.73MW(光伏1,196.23MW,风电148.50MW) [5] 行业环境 - 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21.59亿千瓦,同比增长30.6% [3] - 光伏新增装机2.12亿千瓦(集中式1亿千瓦,分布式1.13亿千瓦) [3] - 光伏发电量5,5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7% [3] - 多晶硅产量59.6万吨,同比下降43.8%;硅片产量316.0GW,同比下降21.4% [4] - 光伏产品出口总额138.2亿美元,同比下降26.0% [4] 产能与技术 - 新材料业务光伏单晶硅产能约40GW,全部可生产大尺寸N型硅片 [3] - 完成连续渗硅炉等设备研发,半导体设备研发持续推进 [7] - 乐山基地采用自主研发全自动软轴单晶炉,实现智能化生产管理 [7] 资产与融资 - 总资产187.25亿元,较上年末下降3.37% [2] - 货币资金1.39亿元,较上年末下降70.39% [9] - 受限资产合计130.34亿元(含质押的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 [9] - 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负债18.27亿元,现金及等价物1.03亿元 [25] - 报告期内完成12.22亿元银行借款续授信、展期或借新还旧 [26] 诉讼与承诺 - 累计诉讼仲裁涉案金额约10亿元,超过净资产10% [26] - 控股股东及实控人持续履行避免同业竞争、保持独立性等承诺 [17][18][19]
固德威: 固德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的半年度评估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30 01:11
核心观点 公司基于行动方案积极提升经营效率、强化市场竞争力和保障投资者权益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723万元 总资产较上年末略增0.80% 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市场拓展实现业务增长 并注重ESG管理和投资者回报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财务表现 - 2025年半年度营业收入为-1659.80万元 较上年同期增加723.26万元 [1] - 报告期末总资产额为80.16亿元 较上年末略增0.80%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27.11亿元 较上年末略降1.43% [1] 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拥有已授权知识产权687项 其中发明专利18项 [2] - 报告期内新增已授权知识产权72项 包括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45项、外观设计专利14项和软件著作权5项 [2] - 研发人员共1176人 占公司总人数28.24% 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1035人占研发人员总数88.01% [12] 产品开发与升级 - 全新升级SDT G4系列光伏逆变器在性能、设计、兼容性及智能化维度实现突破 [2] - 成为全球首家获得TÜV莱茵工商业光伏逆变器低噪音性能专项认证的企业 [2] - 智慧能源WE平台新增功能7项 优化功能22项 并升级为光储融合版本 [3] - 发布原装绿电解决方案 推动家庭能源结构优化升级 [3] - 自主研发虚拟电厂运营管理平台 采用云边端架构 支持秒级实时调控 [4] - 推出北极系列、银河系列、旭日系列和天玑系列等光电建材产品 [6][7] - 天玑系列是首款立面光电建材产品 实现建筑节能和高效产能融合 [6] - 热泵产品荣获中国供热展热泵产品创新奖等多项奖项 [8] 项目与合作伙伴 - 方厅水院项目采用旭日系列光电建材 总建筑面积约10.4万平方米 全年发电量可覆盖建筑群自身用电需求 [7] - 与广德市交通投资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 推进城市级虚拟电厂建设 [5] - 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 基于智慧能源WE平台和通义大模型探索新能源数字化大模型关键技术 [5][6] 市场拓展与销售 - 逆变器销量约为39.95万台 其中并网逆变器销量约为36.63万台 储能逆变器销量约为16.23万台占比40.63% [9] - 境内逆变器销量约为23.72万台占比59.37% 境外销量约为16.23万台占比40.63% [9] - 储能电池销量约为214.47MWH 国内户用分布式系统销量约为647.91MW [9] - 产品覆盖户用、工商业及大型电站等场景 组串式光伏并网逆变器功率范围0.7kW~350kW 光伏储能逆变器单机功率3kW~200kW [11] 荣誉与认证 - 被彭博新能源财经评为全球一级逆变器制造商 [10] - 入选全球新能源ESG百强榜 [10] - 荣获北极星杯虚拟电厂优秀案例奖、智能微电网应用实践奖等奖项 [5][6] - ESA系列工商储户外一体柜产品荣获2024年度新型储能优秀产品奖 [10] - 天玑系列光电遮阳产品及智慧能源大厦分别荣获2024年度建筑节能行业创新型产品和项目奖项 [7] 公司治理与ESG - 修订新增数项公司制度 完善治理结构 [13] - 连续四年发布中英文ESG报告 展现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实践成果 [14] - 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推进ESG管理创新实践 [14] 投资者关系 - 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882246股 占总股本0.36% 回购成交最高价42.00元/股 最低价40.49元/股 成交总金额3633.73万元 [16] - 举办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 并通过多种渠道与投资者沟通 [15] - 制定合理利润分配方案 保障股东利益 [15]
成都高新区这两家企业上榜“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搜狐财经· 2025-08-30 00:03
全国工商联发布 "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其中,成都高新区 近日, 此外,全国工商联还发布了"2025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榜单,通威集团、四川冶控集团分别位列19位、164位。 快来了解成都高新区上榜企业▼ 通威集团 通威集团是深耕绿色农业、绿色能源的大型跨国集团公司,现拥有遍布全国各地及海外地区近400家分、子公司,实现了水产饲料、高纯晶硅、高效电池 三大领域全球领先,连续三年成为全球光伏和水产行业上榜《财富》世界500强企业。 通威集团、四川冶控集团 2家民营企业上榜! 分别位列25位、228位。 ● 在新能源产业链上游 通威旗下永祥股份已形成四川乐山、内蒙古包头、云南保山、四川广元四大生产基地,已打造出了全球单体规模大、综合能耗低、技术集成新、品质优的 生产线,高纯晶硅年产能超90万吨,公司产品质量、综合技术指标、生产成本行业领先,目前电子级多晶硅批量出口海外,实现了高纯晶硅"中国智造"。 ● 在新能源产业链中游 通威太阳能深度切入太阳能发电核心产品的研发、制造和推广。公司已成为全球光伏行业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最先进、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最高、规模最 大的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与此同时, ...
阳光能源(00757.HK)上半年营收10.22亿元 净亏损1.09亿元
格隆汇· 2025-08-30 00:01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益录得人民币10.22亿元 同比减少39.6% [1] - 毛利率转为负0.9% 2024年同期为1.3% [1] - 毛亏约人民币880万元 2024年同期毛利约人民币2200万元 [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约人民币1.09亿元 2024年同期净亏损约人民币1.01亿元 [1] 收益变动原因 - 光伏组件对外付运量减少导致收益下降 [1] - 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光伏组件价格持续下降 [1] 毛利率变动因素 - 光伏组件平均售价下降对毛利率产生负面影响 [1] - 产量下降导致单位固定成本上升 [1] - 实施更严格的成本控制使部分直接营运成本节省 [1] 亏损构成分析 - 毛亏及重大的应收贸易账款及合约资产减值导致期内亏损 [1] - 行政开支减少部分抵销亏损 [1] - 销售开支及融资成本减少部分抵销亏损 [1] - 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较低部分抵销亏损 [1]
中环新能源(01735.HK)中期收益约40.49亿港元 同比增加约59.9%
格隆汇· 2025-08-29 23:49
中期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收益40.49亿港元 同比增加59.9%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2330万港元 较上一期间4060万港元下降 [1]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0.55港仙 上一期间为0.96港仙 [1] 收益增长驱动因素 - 新能源及EPC分部收益增至约33.1亿港元 主要因光伏组件及高效N型电池销量增长 [1] - 健康及医疗分部收益增至约6.9亿港元 [1] 股息政策 - 董事不建议就报告期间派付中期股息 与上一期间政策一致 [1]
*ST海源: 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证券之星· 2025-08-29 23:1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2.06亿元,同比增长98.38%,主要由于客户订单增加及复合材料与光伏业务销售规模上升 [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574.85万元,同比下降31.0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5443.38万元,同比小幅下降2.45%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280.91万元,同比下降1362.98%,主要因购买商品支付现金增加及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减少 [2][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5.44%,同比下降13.63个百分点,反映盈利能力承压 [2] 业务结构分析 - 光伏业务收入1.3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87.52%,占总收入比重达62.88%,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3] - 机械装备业务收入425.93万元,同比下降87.53%,收入占比降至2.07% [3] - 复合材料制品业务收入未单独披露,但子公司海源新材料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1.28% [8] - 国外市场收入降为零,全部收入来自国内市场 [3] 资产与负债状况 - 总资产8.78亿元,较上年末微增0.74% [2] - 应收账款1.5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77个百分点,占总资产17.73%,主要因销售规模上升 [3] - 货币资金1524.27万元,其中1212.55万元因涉诉被冻结 [3] - 短期借款2359.81万元,较上年末下降5.84个百分点,长期借款920万元,下降0.53个百分点 [3] 研发与创新能力 - 研发投入796.31万元,同比增长10.43% [3] - 公司及子公司拥有有效申请专利308项,已授权269项,其中发明专利130项(已授权91项) [3] - 曾获得国家优秀专利奖2项、省优秀专利奖6项,LFT-D全自动模压生产线获建材机械行业科技奖一等奖 [3] 投资与子公司表现 - 新设全资子公司江西省紫源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从事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等业务 [7][8] - 主要子公司中,新余海源电源科技光伏业务收入同比增387.52%,但净利润为-2371.68万元;福建海源新材料净利润为-796.48万元 [8]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4.30万元,同比改善91%,主要因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现金减少 [3] 诉讼与或有事项 - 存在多起重大诉讼案件,包括与釜川智能科技买卖合同纠纷(涉案金额3126.12万元)、深之蓝建设集团建设工程合同纠纷(1307.46万元)等 [16][17] - 部分货币资金因涉诉被冻结,金额达1212.55万元 [3] - 固定资产中2.19亿元、无形资产中288.48万元用于借款抵押 [3]
协鑫科技发布中期业绩 收入57.35亿元 市占率显著提升
智通财经· 2025-08-29 22:36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收入达57.35亿元人民币 [1] - 研发费用为3.53亿元人民币 [1] 技术优势 - 公司凭借颗粒硅技术拥有核心竞争力并在行业中展现显著生存优势 [1] - 通过工艺优化、技术提升及材料迭代使颗粒硅质量稳中有升并不断解码极限 [1] - 基于颗粒硅产品纯度的优异性和稳定性 客户粘附力不断增强且合作关系更紧密稳固 [1] 市场地位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市占率达到24.32% 较2024年约14.58%显著提升 [1] - 2025年7月颗粒硅成交价格首次超过传统N型緻密块料 [1] 发展态势 - 公司产品力持续提升且客户粘性不断加强 迎来发展新阶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