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搜索文档
我国已累计培育超千家特色产业集群
央视网· 2025-08-09 20:57
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 浙江杭州视觉智能技术产业集群集聚超万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硬件迭代周期缩短一半 [3] - 安徽蚌埠传感器产业集群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36.5% 产品涵盖温度 光线等环境感知智能终端 [3] - 截至6月底全国建成33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培育80家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300家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超1000家省级特色产业集群 [5] 产业集群覆盖领域 - 产业集群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装备 新材料 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5] 未来政策方向 - 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6] - 引导地方制定财政 金融 人才等专项政策 推动集群向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 [6]
我省公开征集重点领域技能人才岗位需求
郑州日报· 2025-08-08 08:58
此次征集范围包括:围绕我省"7+28+N"产业链群建设,聚焦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 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关键技能岗位;围绕新兴职业与前沿技 术,聚焦新职业(工种)或新就业形态,代表行业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技术含量高、从业人员多、影 响面较大的紧缺技能岗位;围绕现代服务业,聚焦"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需求, 以及其他民生领域需求迫切的技能岗位。 征集对象包括:全省各企业、高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行业协会、职业培训机构等用人单位或 教培机构。同一(或相近)职业(工种)技能人才需求量原则上须超过10人。有意向的单位可登录"河 南省技能人才管理服务信息系统"首页(网址:www.hnrrcz.com)填报项目相关信息。征集时间自通知 发布起至2026年12月30日止。 企业发布用人需求、培训机构承接培训任务、劳动者自愿报名参加、人社部门强化服务监管——8 月7日,记者从省人社厅获悉,该厅印发《关于公开征集重点领域技能人才岗位需求的通知》,实施"岗 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模式,为企业有针对性培训人才,为人才 有针对性提供岗 ...
提升包容性覆盖面精准度 资本市场力挺科创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05:07
资本市场支持科创企业发展 - 资本市场将加力支持科创企业发展 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适用上市融资 并购重组 债券发行"绿色通道" [1] - 引入长期资金和发展耐心资本 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1] - 指导意见突出资本市场与产业升级深度联动 强调IPO 并购 REITs 科创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工具运用 [1] 制度包容性提升 - 资本市场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将从源头上提升制度包容性 进一步畅通并购重组等"绿色通道" [2] - 近期蓝箭航天 江苏屹信等商业航天公司启动上市辅导 显示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不断提升 [2] - 建议完善差异化上市标准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引导长期资本进入市场 [2] - 建议提高科技型企业并购重组估值包容性 支持采用适应新质生产力特征的多元化估值方法 [2] 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 - 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 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 智能(网联)汽车 新能源 新材料 高端装备 时空信息 商业航天 生物医药 网络和数据安全等新兴产业融资 [3] - 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功能覆盖科创企业不同生命周期 应持续优化完善不同板块上市条件 [3] - 推动科创板 创业板等市场发展 拓宽和畅通科创企业股权融资渠道 [3] - 海南省加快构建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和产业保险 [3] - 北京股权交易中心依托北交所 新三板北京服务基地 安排专业团队对专精特新企业进行辅导 加速优质民营企业挂牌上市进程 [3] 长期资金引入 - 加大对科技创新债券投资承销力度 运用融资租赁 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 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拓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 [4] - 建议以债券市场"科技板"为抓手深化机制改革 构建债市支持科技创新长效机制 [4] - 多维度 多层次 多方位提高债券市场对科创企业融资支持的灵活性和适配性 [4] REITs市场发展 - REITs底层资产将逐步覆盖人工智能算力中心 绿色数据中心 智慧城市物联网平台等新兴领域 [5] - 通过科技资产整合证券化可释放万亿级存量价值 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前沿技术领域 [5] - 随着更多"新经济"资产入市 REITs市场规模有望实现指数级扩张 [5]
万润科技:公司董事、战略委员会委员赵海涛辞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7 17:29
公司人事变动 - 赵海涛辞去公司第六届董事会董事及战略委员会委员职务 辞职后不再担任任何职务 原定任期至第六届董事会届满时止 [2] 营业收入构成 - 2024年1至12月营业收入构成:互联网占比58.56% 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占比31.45% 其他业务占比6.77% 能源行业占比3.22% [2]
政策解读】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七部门联合发文!划重点→
搜狐财经· 2025-08-06 11:05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指导意见核心内容 关键技术攻关与金融支持 - 银行需为重点产业链技术攻关提供中长期融资 包括集成电路 工业母机 基础软件等领域 [1] - 突破核心技术的企业可享受上市 发债 并购重组绿色通道 [1] - 首台套装备 首批次材料等三首产品推广将获得更多金融支持 [1] 科技成果转化与资本投入 - 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和千帆百舸上市培育活动 优化硬科技评价体系 [2] - 创业投资可通过直投 服务换股等模式投资在孵企业 [2] - 高层次人才创业可获信贷 财务顾问等一揽子服务 [2] 传统产业升级融资渠道 - 银行加大对制造业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转型的信贷支持 [3] - 企业可通过融资租赁更新智能装备 环保设备 相关债权可证券化 [3] - 上市公司可利用整体上市 定向增发等方式实现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 [3]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布局 - 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能源 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可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4] - 政府投资基金 保险资金等长线资金重点布局未来制造 未来能源等产业 [4] - 创新积分制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工具助力科技企业融资 [4] 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 - 金融机构可基于数据信用 物的信用提供应收账款 订单 仓单融资服务 [5] - 探索供应链脱核模式 不依赖核心企业信用即可获得贷款 [5] - 加快建设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平台 优化首贷户征信服务 [5] 绿色转型金融工具应用 - 银行支持高碳行业符合绿色低碳技改的项目 不搞一刀切 [6] - 绿色信贷 绿色债券向环保 节能 低碳领域倾斜 [6] - 建立专门金融标准体系加大转型资金支持 [6] 数字基建与智能化服务 - 5G 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基建可获中长期贷款及融资租赁 资产证券化支持 [7] - 银行建设数字化产业平台实现融资 结算一站式服务 [7] - 运用大数据 AI技术提升中小企业服务效率 [7] 产业链金融与区域布局 - 深化基于数据信用和物信用的产业金融服务模式 [42] - 推动金融机构为产业向中西部和东北转移提供融资支持 [46] - 全国性银行打造特色支行 地方中小银行提升细分产业专业性 [50] 跨境金融服务与开放合作 - 扩大高新技术企业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 [54] - 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 加强外汇套保业务支持 [52] - 优化QFLP试点业务 完善资本项目收入使用负面清单 [54] 金融机构内部机制优化 - 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 完善尽职免责和激励机制 [56] - 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 加强民营制造业企业金融服务 [57] - 保险机构 银行理财子公司等为先进制造业提供长期资金 [62] 政策协同与人才建设 - 金融管理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加强信息共享和政策协同 [66] - 实施科技创新再贷款及贴息政策 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 [68] - 培养科技产业金融复合型人才 向重点企业派驻金融专员 [64]
金融强国+制造强国!央行等七部门出台新政全面支持新型工业化发展
经济观察网· 2025-08-06 10:01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意见》,旨在通过金融手段助力制造强国建设,推动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1] - 目标到2027年形成成熟的金融支持体系,满足制造业企业信贷需求,提升债券和股权融资水平,防止"内卷式"竞争 [1] - 强调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分类施策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1] 科技金融与产业链竞争力提升 - 首要任务是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重点支持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等产业链 [2] - 建立"绿色通道"机制优化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等服务流程 [2] - 推出"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计划,包括"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和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活动 [2] - 鼓励创业投资基金与科研机构合作,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 [2] - 支持链主企业通过并购贷款开展"补链""延链"型投资,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3] 产业转型升级与现代制造体系构建 - 引导银行优化授信政策,支持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 [4] - 加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金融支持,推进融资租赁债权资产证券化 [4] - 支持上市公司通过整体上市、定向增发等方式进行行业整合 [4] - 打造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务模式,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商业航天等领域 [4] - 完善长线资金考核机制,推动政府基金和保险资金布局未来产业 [4] 绿色低碳转型与数字经济发展 - 加快建设高碳产业绿色转型金融标准体系,强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应用 [5] - 坚持"先立后破"原则,支持绿色技术改造同时保障传统能源平稳过渡 [5] - 鼓励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提升服务效率 [5] - 加强对5G、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的中长期贷款支持 [5] - 推动银行建设数字化产业金融服务平台,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 [6] 区域协调与对外开放 - 提升产业转移金融服务灵活性,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 [7] - 推动全国性银行打造特色支行,地方银行开发区域特色贷款产品 [7] - 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推进优质企业贸易收支便利化 [7] - 支持企业开展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加强外汇套保业务推广 [7] 政策协同与实施保障 - 银行需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 [7] - 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实施科技创新再贷款及贴息政策 [8] - 地方层面建立"一对一"项目辅导机制,完善风险补偿等配套政策 [8] - 培养科技产业金融复合型人才,向重点园区派驻金融专员 [7] 国际经验与长远发展 - 参考日本"窗口指导"和德国"隐形冠军"培育体系经验 [8] - 需探索符合中国发展阶段的金融支持模式,建立市场化长效机制 [9] - 政策落地预计将催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企业 [9]
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辽宁赛区)开赛
辽宁日报· 2025-08-06 09:03
8月5日,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辽宁赛区)启动仪式暨2025年辽宁创新创业大赛高端装备制 造行业赛在沈阳举行。 据介绍,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辽宁赛区)自2013年首办至今,累计吸引5000余家企业和团队参赛, 成功激发了一批科技人才的创业热情,发掘扶持了一批优秀创业项目,培育了众多科技型企业。其中, 大连达利凯普、辽宁春光制药等企业已成功上市。创新创业大赛已成为辽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 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本次大赛以"因创而聚,向新同行"为主题,旨在通过搭建高水平创新创业平台,发现培育一批具有 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企业和项目。大赛启动以来,共吸引全省414家企业报名,最终192家企业脱颖而 出,晋级省级行业赛,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 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启动仪式结束后,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赛同步展开,经过一天的激烈角逐,初创组 与成长组各产生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未来两周,大连、抚顺、丹东、锦州、朝阳等市 将分别举办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行业赛。 ...
七部门出台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指导意见:引入长期资金发展耐心资本 加强上市预期引导和政策激励
中国证券报· 2025-08-06 07:42
● 本报记者 彭扬 中国人民银行8月5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金融监管总 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实 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和"千帆百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 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智能(网联)汽车、商业航天、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符合 条件的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 本报记者 彭扬 中国人民银行8月5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金融监管总 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实 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和"千帆百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 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智能(网联)汽车、商业航天、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符合 条件的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全力推动意见各项举措落实落地,深化产融合 作,完善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体系,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撑。 下一 ...
重磅!七部门印发,大利好!
中国基金报· 2025-08-05 19:43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指导意见核心内容 政策背景与总体目标 - 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旨在构建与新型工业化相适应的金融体制,加快金融强国和制造强国建设[3][12] - 目标到2027年形成成熟金融支持体系,制造业企业信贷需求充分满足,债券发行和股权融资水平显著提升[13] 重点支持产业领域 制造业核心技术攻关 - 引导银行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服务器、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8大领域提供中长期融资[4][14] - 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开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绿色通道[4][14] 数字基础设施与新兴产业 - 加强5G、工业互联网、数据和算力中心建设中长期贷款支持,运用REITs、资产证券化拓宽资金来源[5][20] - 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10大新兴产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6][18] 产业链与资源保障 - 完善并购贷款政策,支持链主企业开展"补链""延链"型投资[7][16] - 推动矿企加快重要矿产增储上产,提高战略性资源保障能力[7][16] 金融工具创新与配套措施 货币政策工具运用 - 实施科技创新再贷款及贴息政策,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定向工具[8][28] 长期资金引导机制 - 推动政府基金、国企基金、保险资金布局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健康等6大未来产业方向[6][18] - 鼓励创投基金与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高校院所等8类机构合作赋能科技成果转化[9][15] 区域与跨境服务 - 支持中西部产业转移,优化跨区域授信管理,加强转出地与承接地金融服务衔接[22] - 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范围[24] 金融机构能力建设 - 银行需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构建差异化授信模型,完善尽职免责机制[25] - 推动金融机构与产业链数据对接,开发基于"数据信用"的供应链"脱核"融资模式[21] 政策协同机制 - 建立重大产业项目"一对一"辅导机制,政府性担保机构为制造业小微企业增信[29] - 强化产业与金融风险联合研判,防范资金挪用和"内卷式"竞争[28][29]
广州蓝皮书建议:2025年努力确保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力提速城市更新
搜狐财经· 2025-08-05 18:02
2024年广州经济总体表现 -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032.50亿元 较上年增长2.1% [5] - 第一产业增加值334.47亿元 增长1.0% 第二产业增加值7839.45亿元 增长0.7% 第三产业增加值22858.58亿元 增长2.6% [5] - 工业投资总额达1710.90亿元 增长13.6%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4.3% 连续四年两位数增长 [6] 经济增长动力与挑战 - 消费基本持平 投资出现分化 出口表现较好 [6] - 工业受汽车制造业制约 服务业受房地产和批发零售业下拉影响 [6] - 国内外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增加 区域竞争激烈 产业转型存在短板 [7] 新动能产业发展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1959.51亿元 增长10.2% [6] - 服务机器人产量增长22.0% 模拟芯片增长23.7% 集成电路圆片增长68.9% 液晶显示屏实现2.3倍增长 [6] -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 新材料 高端电子信息制造等产业快速增长 [6] 2025年经济展望与政策建议 - 预计2025年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好于上年 [1][7] - 宏观经济政策更积极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 [7] - 建议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扩大内外需求 推动城市更新 优化营商环境等六方面措施 [7] 低空经济发展基础与建议 - 广州为低空空域首批开放试点城市 具备交通枢纽和科技市场优势 [8] - 建议完善顶层设计 实施强链补链延链行动 拓宽应用场景 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8] - 需围绕供需管三端和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五链多维谋划 [8] 人形机器人产业现状与规划 - 2024年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产业产值约1800亿元 [9] - 拥有上游企业590家 中游整机制造企业188家 下游系统集成企业235家 [9] - 培育5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9] - 建议聚焦躯体制造 头脑训练 手脚协调和生态培育四方面推动产业发展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