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动力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动力电池生态变奏,繁荣与凋敝共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9 19:05
行业格局演变 - 动力电池行业从三年前的供给紧俏、碳酸锂价格高涨阶段进入产能过剩阶段,价格战成为常态 [1] - 行业形成"两超多强"格局,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占据主导地位,二线厂商争夺剩余市场份额 [1] - 2024年中国锂电池进入太瓦时时代,前十家市场集中度超过90%,产能过剩问题有所改善 [2] - 行业加速淘汰,预计2024年底动力电池企业不超过40家,2026-2027年仍将加速洗牌 [2] 头部企业表现 - 宁德时代2024年营收3620亿元(-9.7%),净利润507.45亿元(+15%),毛利率24.44%(+2个百分点) [3] - 比亚迪2024年营收7771亿元(+29%),净利润402.54亿元(+34%),毛利率19.44% [3] - 宁德时代利润增长主要来自成本控制能力,动力电池系统和储能电池系统营业成本降幅大于营收降幅 [4][5] - 比亚迪刀片电池装机量近200GWh,部分产能外供但未单独披露动力电池营收 [5] 二线厂商竞争态势 - 国轩高科2024年净利润12.06亿元(+28.55%),国内装机量市占率4.59%排名第四 [6] - 亿纬锂能2024年营收下降20%,出货量仅增7.87%,但2025Q1出货量10.17GWh(+57.58%) [6] - 欣旺达动力电池出货量25.29GWh(翻倍),收入151.39亿元(+40.24%),但毛利率仅8.8% [6][7] - 孚能科技2024年营收下降近30%,净利润减亏82.22%,国内市占率仅0.63%排名第十二 [7] - 孚能科技过半营收来自海外客户,动力电池出口量全国第三,近期广州工控入主成为实控人 [7][8]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份额加速向龙头集中,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已确立领先地位,剩余30%市场份额由二线厂商争夺 [9] - 上游原材料价格下降后,产业链降本空间有限,主要依靠提升产能利用率 [10] - 车企价格战压力传导至电池厂商,爆款车型带动电池供应商崛起的模式难度加大 [10] - 二线厂商采取差异化策略:亿纬锂能聚焦商用车(市占率13.41%),欣旺达主攻混动市场(HEV电池装机量全球前二) [11] - 行业建议减少对大客户的依赖,构建多元化客户体系以降低经营风险 [11]
新国标严控超快充安全 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率先达标
高工锂电· 2025-05-09 17:58
新国标提升安全门槛 - 中国新版动力电池安全国家标准GB 38031-2025于2024年3月发布,对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提出新要求,要求电池在完成300次快充循环(20%-80% SOC,充电时间≤15分钟)后仍需通过外部短路测试且"不起火、不爆炸"[5][6][7] - 新国标将热扩散测试要求从"着火前5分钟报警"升级为"不起火、不爆炸",并新增底部碰撞测试,要求电池包承受直径30mm撞击头以150J能量进行3次撞击后无泄漏、无破裂、无起火爆炸[7][9] - 标准适用于锂离子、镍氢及钠离子等新型电池,覆盖从单体到系统的全链条安全要求,标志着中国动力电池安全监管进入更严格阶段[5][6] 宁德时代NP技术突破 - 宁德时代麒麟电池成为首款通过新国标认证的高倍率快充产品,搭载NP(无热扩散)技术,最高支持6C充电倍率[3][11] - NP技术已迭代至2.0版本,采用"高压与烟气主动隔离技术",广泛应用于2023年后量产的麒麟电池、磐石底盘等产品,实现"不起火、不扩散"[14] - 公司规划了NP1.0到4.0的技术路线,NP3.0技术已开发成熟,提前三年完成安全升级储备[13][17] 超快充技术发展现状 - 2025年成为超充技术规模化应用元年,乘用车高端车型向5-6C快充迈进,中低端车型普及3-4C快充[20][21] - 快充技术正从纯电拓展至增程、混动车型,商用车领域快充电池瞄准3-4C以上能力,如天行重卡电池超充版具备峰值4C能力[22] - 高性能快充开始进入20万元以下市场,如小鹏G6/G9全系标配5C磷酸铁锂电池[22] 宁德时代战略布局 - 公司应用AI增强的第八代极限制造生产线,设置6800个质量控制点,将电芯安全失效率降至PPB级别[23] - 开发双重高压供电备份和双动力冗余系统架构,确保极端工况下系统供电,为L3/L4自动驾驶预留安全冗余[24] - 推动电池从"零部件"向"能源资产"转变,探索V2G技术和零碳园区等一体化解决方案[25] 行业影响与趋势 - 新国标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强制实施,已获批准车型需在2027年7月1日前满足要求,将加速行业优胜劣汰[26][27] - 极致安全成为不可动摇的前提,电池长期价值与全生命周期可靠性成为头部企业核心竞争力[28][29] - 高倍率快充技术从技术发布进入量产装车阶段,如华为问界与小米旗舰车型搭载麒麟电池[21]
宜宾的下一个十年
虎嗅· 2025-05-09 14:59
宜宾经济增速放缓 - 2025年一季度宜宾GDP实际增速仅为4%,低于绵阳7.2%和德阳7.5%,首次跌破全省5.5%的平均线 [1] - 相比去年同期8.2%的增速,创下非疫情期最低纪录 [2]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低于四川省7.2%的平均水平,明显落后于绵阳11.7%和德阳14% [34] 产业结构分析 传统产业 - 白酒产业增加值仅增长3.3%,五粮液营收增速从2023年12.58%降至2025年一季度6.05% [36][37] - 2024年白酒产业约占宜宾GDP的23% [38] - 采矿业增长8.9%,制造业增长6.3%,电力等基础产业仅增长1.6% [35] 新兴产业 -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增长55.1%,晶硅光伏增长37.5%,动力电池增长20% [41] - "新三样"出口额同比暴增34倍 [42] - 动力电池销量占全国15%以上、全省90%以上,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 [26][27] 投资与基础设施 -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3%,远低于四川省4% [47] -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工业投资1-2月仅增长0.9% [48][49] - 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2.7%,位居全省第一 [50] - 水电资源带来0.3元度电成本,仅为东部沿海一半 [23][60] 转型历程与战略 - 2016年提出"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从"一黑一白"转向多元化 [14] - 通过引入二三线手机品牌完成现代制造业基因首次植入 [16][17][19] - 宁德时代30GWh动力电池项目落地,签约产能扩大至235GWh [22][25] - 大学城建设引入电子科大等名校,7年建成36平方公里教育新高地 [63][64] 未来发展方向 - 深化新能源全产业链优势,打造从材料到应用的完整生态 [66] - 拓展数字经济应用蓝海,发展工业互联网等高附加值数字服务 [67] - 发挥人工智能倍增效应,推动AI技术在各领域应用 [68] - 培育传统产业中的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新兴增长点 [69] - 抢占绿色发展与循环经济高地,打造绿色低碳产业示范区 [70]
长城证券:动力电池安全国标提高 或有利于尾部低效产能出清
智通财经· 2025-05-09 14:19
行业趋势 - 中国锂电企业在全球动力电池产业具备规模生产能力和高端技术领先优势 长期稳定增长趋势可期 主要得益于国内庞大的新能源车市场需求和完善的供应链支持 [1] - 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安全性是行业生产经营质量的核心体现 与燃油车相比影响范围更深远 [2] 政策影响 - 工信部发布《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 将于2026年7月1日实施 新国标对多项关键技术指标进行修订 重点提升安全性 [1] - 新国标从安全性层面直击动力电池核心性能指数 对全行业形成较高约束性要求 有利于通过产品性能标准有序出清尾部低效产能 降低新能源车极端风险 [3] 市场数据 - 2025年4月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规模预计175万辆 同比增长14.4% 环比下降9.8% 其中新能源车零售预计90万辆 渗透率达51.4% [1] - 4月车市整体折扣率约23.7% 反映新能源车价格竞争依然激烈 车企降本增效压力巨大 [1] 竞争格局 - 动力电池行业因技术密集性和制造复杂性长期呈现头部集中格局 但高速增长的新能源车需求延缓了尾部产能出清 [3] - 新国标通过安全性指标强化头部集中效应 助力优质企业提升经营质量 同时排除价格因素对行业竞争的影响 [1][3]
宁德时代联手比亚迪,2打8,胜!
鑫椤锂电· 2025-05-09 11:33
全球动力电池行业一季度表现 - 一季度全球动力电池装机总量达221.8 GWh,同比增长38.8%,增速较去年同期的22%有所回升 [1] - 全球前三名动力电池企业保持不变,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和LG新能源,第四至第九名企业位次发生较大变化 [2] - TOP10公司中,除三星SDI和松下外,其他8家均实现正增长 [3] 主要动力电池企业表现 宁德时代 - 一季度动力电池装车量达84.9 GWh,同比增长40.2% [3] - 市场份额达38.3%,是全球唯一一家市占率超过30%的企业 [3] 比亚迪 - 一季度动力电池装车量37 GWh,同比增长62% [3] - 市场份额16.7%,位居全球第二 [3] - 与第三名LG新能源的差距扩大至6个百分点,上年同期仅领先1.4个百分点 [3] LG新能源 - 一季度装车量23.8GWh,同比增长15.1% [4] - 市场份额10.7%,位列全球第三 [4] SK On - 一季度装车量10.5GWh,同比增长35.6% [4] - 市场份额4.7%,排名同比提升两位至全球第四 [4] 中创新航 - 一季度装车量8.6GWh,同比增长31.5% [5] - 市场份额3.9%,排名同比前进两位至全球第五 [5] 国轩高科 - 一季度装车量7.7GWh,同比增长86.6% [5] - 市场份额3.5%,是榜单中增速第二快的企业 [5] - 排名同比前进三位至全球第六 [5] 三星SDI - 一季度装车量7.3GWh,同比下降17.2% [6] - 市场份额3.3%,位列全球第七 [6] 松下 - 一季度装车量7.2GWh,同比下降6.3% [7] - 市场份额3.3%,位列全球第八 [7] 亿纬锂能 - 一季度装车量5.7GWh,同比增长59.6% [8] - 市场份额2.6%,位列全球第九 [8] 蜂巢能源 - 一季度装车量5.6GWh,同比增长100.2% [8] - 市场份额2.5%,是榜单中唯一一家增速达到三位数的企业 [8] 行业整体格局 - 一季度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公司中,六家中国企业的总市场份额达67.5%,较上年同期的62.3%提高了5.2个百分点 [9]
凝心聚力 实干笃行丨帮外贸企业“找销路”、注入“金融活力” 各地在行动→
央视新闻· 2025-05-09 09:40
中央政策导向 - 中共中央政治局首次提出"稳企业"说法 强调以高质量发展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1] - 超60%中小企业反映当前最大困难是订单不足 [12] - 工信部联合16部门开展中小企业服务行动 推出73项举措解决订单等问题 [18] 外贸企业转型措施 - 广东组织"外贸转内销"对接会 零售商提供线上线下专区和仓储配送一条龙服务 [3] - 山东威海商务局通过海外展会对接帮助迪尚集团开拓非美市场 欧日订单同比增长超10% [7][9] - 河南郑州建立产业链集群供需对接平台 依托龙头企业帮企业融入产业链 [14][16] 金融支持举措 - 四川绵阳锂电企业获专项优惠贷款解决资金周转 稳定生产并拓展市场 [19][21][23] - 长沙初创企业获创业投资基金支持 计划投入800万元研发5款耐磨零件 [25][27] - 苏州发布20亿元转贷资金池 目标实现100亿元转贷规模支持中小微企业 [29][31] - 深圳允许数据资产抵押贷款 人工智能企业以语料数据获得融资 [33][35] - 一季度民营企业贷款新增2.4万亿元 授信户数同比增长7% [37] 技术创新与产学研合作 - 河南铜箔制造企业与高校合作攻关工艺 研发新一代产品 [38][40] - 合肥动力电池企业联动25家电芯商、55家整车厂及高校 获1000多项专利 [44][46] - 合肥建设56家概念验证中心等载体 为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匹配应用场景 [48] - 工信部推进66个城市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 覆盖3万家企业 [50]
孚能科技2024年营收116.8亿元大幅减亏,毛利率稳步提升
经济观察网· 2025-05-09 09:05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16.80亿元,净利润为-3.32亿元,同比大幅减亏82.22% [1] - 2025年一季度亏损幅度进一步缩窄 [1]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扣非每股收益亏损分别收窄82.35%、82.35%、79.02% [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扣非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同比分别增加13.85、12.39个百分点 [2]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36.86% [2] 产品与技术 - SPS大软包产品正式量产,通过创新性软包无模组架构设计优化整车空间布局效率 [3] - 开发超级快充铁锂体系,LFP电池实现超过6C快充能力,循环寿命超5000次,已通过国标认证 [3] - 第二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330Wh/kg,循环次数超4000圈,计划2025年启动量产 [7] - 全固态电池同步研发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复合体系等多条技术路线 [7] 客户与市场 - SPS大软包电池获广汽、东风、吉利、江铃等客户定点,覆盖皮卡、SUV、轿跑等多种车型 [3] - 深化与奔驰、Siro、广汽等战略客户合作,持续拓展新客户 [3] - 2024年动力电池出口销量位居全国第三,过半营收来自海外客户 [4] - 土耳其6GWh产线产能爬坡基本完成,支持欧洲、中东、非洲业务 [4] 战略合作与资本 - 广州工控集团拟成为控股股东,将增强资本实力并推动产业链协同 [1] - 广州工控2021年底资产总额超1600亿元,2024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394位 [6] - 广州工控将助力公司融入广汽供应链,探索与小鹏汽车等合作 [6] - 推动孚能科技参与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布局,加强与亿航智能等企业合作 [6] 行业趋势 - 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548.4GWh,同比增长41.5% [2] - 行业价格进入底部区间,竞争加剧,技术迭代与产能出海提速 [2] - 未来三年SPS解决方案、低空经济、半固态/全固态电池将开启新增长曲线 [7]
“A+H”模式受青睐 A股公司赴港上市步伐加快
中国证券报· 2025-05-09 05:42
A+H上市进展 - 宁德时代于5月6日正式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港股IPO募集资金将用于推进匈牙利项目第一及第二期建设[1] - 恒瑞医药于5月5日正式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最快可能于5月在港交所上市交易[2] - 赛力斯于4月28日向港交所提交主板上市申请,中金公司和中国银河国际证券为其联席保荐人[2] - 兆威机电于4月6日公告拟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2] - 东鹏饮料于4月3日向港交所递交H股主板挂牌上市申请[2] - 百利天恒于2025年1月21日再次提交港股招股书,寻求H股上市[3] - 中伟股份于4月22日正式向港交所递表[4] - 和辉光电于4月23日向港交所递交H股主板上市申请[4] - 晶澳科技于2025年4月28日向港交所提交H股主板上市申请[5] - 截至5月8日,港交所处于排队中的拟上市公司逾150家,其中包括超20家A股上市公司[2] 上市战略意图 - 宁德时代表示欧洲等海外市场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需求增长,建立欧洲本地化生产能力对国际业务布局有重要意义[1] - 赛力斯拟将IPO募资净额用于增加产品研发投入、丰富产品组合、拓展国际市场、加强海外车型研发适配以及增加技术研发投入[2] - 恒瑞医药表示赴港上市可扩大公司国际知名度,利用香港资本市场的国际投资者基础提升全球品牌影响力,并优化资本结构、开拓新融资渠道[3] - 百利天恒寻求H股上市以助力国际化业务发展,更好地利用境内外融资平台,支持全球临床开发[3] - 中伟股份寻求在港上市以推进国际化战略,建立国际股权融资平台,优化全球品牌形象[4] - 和辉光电寻求H股上市以加快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增强境外融资能力,提升高端AMOLED面板产品产能比例[4] - 晶澳科技计划发行H股以推动全球化发展战略,加快市场、供应链、研发三位一体的全球化建设,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5] 海外业务表现 - 中伟股份2024年实现境外收入178.8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44.46%[4] - 和辉光电2024年境外营业收入约13.53亿元,占当年营业收入比例为27.29%[4] - 晶澳科技2024年电池组件出货量79.447GW(含自用1.544GW),其中组件海外出货量占比约49%[6] 香港IPO市场环境 - 2025年第一季度港交所完成15宗IPO,筹资约186亿港元,位列全球交易所第五名[6] - 2025年第一季度共有12宗"A+H"上市新申请,而2024年第四季度有2宗[7] - 正在处理的"A+H"上市申请公司中,工业市场行业企业占比约50%,医疗保健及生命科学行业企业占比约22%,消费品市场行业企业占比约14%[7] - 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维持对2025年香港新股市场的预测,即大约80只新股上市,融资1300亿港元至1500亿港元[7]
“最严动力电池安全令”发布后,首批通关的车企来了
南方都市报· 2025-05-08 22:42
新国标检测认证进展 - 极氪成为国内首批获得GB 38031-2025新国标检测报告的新能源车企 其全系车型电池设计标准完全满足2026年7月实施的新国标要求 [1] - 极氪神盾金砖电池通过220项系统级测试和682项零部件测试 其中15项测试超行业标准 并配备8大热安全防护技术结合AI赋能提升安全等级 [1] - 岚图汽车和吉利汽车同日宣布获得新国标检测报告及认证证书 进入首批达标车企行列 [1] - 宁德时代于4月29日率先获得两张新国标检测报告 成为国内首家正式通过新国标的企业 [3] 新国标技术标准与行业影响 - 新国标较2020版新增多项安全测试项目 首次将"不起火 不爆炸"列为强制性要求 被称为"最严动力电池安全令" [1] - 截至2024年2月 受访的36家整车和电池企业中78%已具备动力电池不起火 不爆炸的技术储备 [3] - 蜂巢能源蜂行短刀电池和亿纬锂能圆柱电子产品已提前满足新国标"不起火 不爆炸"要求 [2][3] 新国标起草单位与行业格局 - 新国标起草单位包括宁德时代 比亚迪 极氪等电池及车企 这些企业已抢占合规化先机 [2] - 蜂巢能源CEO透露许多企业两年前知晓标准起草 大部分已能满足新标要求 [3] - 行业预计将迎来淘汰赛 研发投入少或产品不达标的企业将面临生存压力 [3]
广州工控正式控股孚能科技,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再添一子
广州日报· 2025-05-08 21:11
公司控制权变更 - 孚能科技控股股东由Farasis Energy(Asia Pacific)Limited变更为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广州市人民政府 [2] - 香港孚能放弃5.34%股份表决权,其一致行动人有效表决权降至11.1454%,工控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有效表决权为16.1550%,成为最大表决权股东 [2] - 新控股股东将在战略、市场拓展、研发、融资及管理支持层面提供全方位支持 [2]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孚能科技是中国动力电池龙头企业,以三元软包电池技术领先,主要客户包括梅赛德斯-奔驰和广汽集团 [3] - 2024年动力电池装车量为3.44GWh,市占率0.63%,国内排名第12,三元动力电池企业排名第6 [3] - 动力电池出口量排名国内第三 [3] 生产基地与产能规划 - 广州动力电池生产基地设计产能为年产30GWh,一期项目结项时间为2025年12月 [3] - 该基地由广州工控集团、广汽集团等推动落户,是广州市先进动力电池项目 [3] 战略协同与未来发展 - 广州工控将助力孚能科技融入广州本地产业链,强化与广汽集团合作,并探索与小鹏汽车等整车厂合作 [4] - 广州工控旗下天海电子、万力轮胎等资源将帮助孚能科技对接更多海内外整车厂 [4] - 在低空经济领域,广州工控计划推动孚能科技与小鹏、亿航智能等企业合作,抢占发展先机 [4] 行业与区域布局 - 广州工控组建汽车零部件集团,引入电池龙头企业以强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关键环节 [3] - 孚能科技落户广州有助于完善汽车零部件产业布局,保障动力电池就地化供应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