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

搜索文档
MSCI加减了哪些AH股?名单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8-11 21:16
MSCI指数调整核心观点 - 大中华区成为2025年8月MSCI指数调整的主要区域,内地新增14支股票、剔除17支,中国台湾2进2出 [1] - 调整直接影响全球数万亿美元跟踪资金的流向,成分股变动可能引发股价波动 [1] - MSCI ACWI指数覆盖全球85%可投资股票市场,包含2,524只成分股,是万亿级金融产品的基准指标 [2][3] MSCI指数重要性 - MSCI与标普道琼斯、富时罗素并称全球三大指数编制公司,指数业务占比最大 [2] - MSCI ACWI指数涵盖23个发达市场和24个新兴市场,截至2025年7月31日市值85.16万亿美元 [3][4] - 新兴市场2025年初至7月31日回报率17.90%,显著高于发达市场的11.19% [5] 指数成分与权重分布 - 十大成分股均为美国公司(除台积电),合计权重23.94%,信息科技产业占比最高(26.63%) [7] - 地区权重:美国64.93%、日本4.74%、英国3.26%、中国3.06% [9] - 本次调整新增42支股票、剔除56支,新兴市场新增市值前三为中信银行A股(638亿美元)、Dian Swastatika Sentosa(299.4亿美元)、老铺黄金(165亿美元) [11][12] 大中华区调整详情 - 新增14支股票:三生制药(年内涨幅399%)、中信银行A股(20.33%)、老铺黄金(214%)、美图(280%)等 [14] - 剔除17支股票:迎驾贡酒、东方雨虹等,多数年内表现下跌或涨幅不足5% [15] - 生物医药、科技及消费行业在新纳入股票中表现突出,如地平线机器人(105%)、科伦博泰生物(145%) [14] 市场与行业表现 - 新兴市场长期年化回报率9.80%,但近十年仅6.19%,落后于发达市场的11.17% [4] - 信息科技产业在指数中权重最大(26.63%),金融类次之(17.68%) [7] - 新增发达市场成分股以科技为主,如Rocket Lab(75.46%)、SoFi Technologies(43.51%) [12]
诺诚健华-U股价微跌 创新药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搜狐财经· 2025-08-11 21:12
公司股价与交易表现 - 股价28.57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03% [1] - 成交量53193手 成交金额1.52亿元 [1] - 8月11日主力资金净流入357.58万元 占流通市值0.05%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275.03万元 占流通市值0.56% [1]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专注于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创新药物研发 [1] - 已实现A+H两地上市 [1] - 2025年一季度总收入3.8亿元 同比增长129.9% [1] - 当季度实现盈利0.14亿元 [1] 行业政策环境 - 国家药监局上半年批准43款创新药上市 其中40款由中国企业研发 [1] - 国家医保局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加快创新药进医保 [1] - 药监局推出"30日快速审批通道"优化临床试验审评流程 [1]
科创综指年内上涨22%!资本市场“科特估”逻辑逐步深化
中国经营报· 2025-08-11 20:51
中经实习记者 孙汝祥 记者 夏欣 北京报道 2025年以来,A股市场科技股行情表现亮眼,科创板凭借政策扶持与技术突破的双重优势,成为本轮科 技股上涨的核心载体。 截至8月11日,科创综指年内涨幅达22%,大幅领先沪深300、上证50、创业板指数等宽基指数;科创综 指、科创100、科创成长等指数近期更率先创造去年"9・24"以来的新高点。 上市公司及行业的成长性是估值的重要依据。以科创芯片指数重要成分股寒武纪、海光信息为例,凭借 在芯片设计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两家公司迎来业绩兑现。 寒武纪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已连续第二个季度实现盈利,库存规模亦攀升至近28亿元。 海光信息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首次突破10亿元关口,期末合同负债超30亿元,较上年年末增长2.4 倍,对日益旺盛的国内高端芯片市场需求形成了有效供给。 市场分析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今年科创板相关指数整体的上行行情,是资本市 场对"科特估"逻辑的积极投票,显示市场资金正坚定看好这片"硬科技"的"新蓝海"。 科创板成为本轮科技股行情的中流砥柱 自开板以来,科创板坚守"硬科技"定位,历经六年磨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上市公司数量攀 ...
科创板投资吸引力跃升 与投资者共享科技资产发展红利
证券日报网· 2025-08-11 20:49
科创板创新药企的股价表现也成为今年科技股行情中的一大亮点。数据显示,科创新药指数自年初以来 涨幅已突破75%,是上证生物医药指数年内涨幅的3倍多;成分股百利天恒、特宝生物、艾力斯相对发 行价涨幅分别达到11倍、9倍和3倍。 资本市场"科特估"逻辑逐步深化 "改革、创新、出海、并购"多线并进的发展优势,让科创板公司始终保有强劲有力的成长动能,也为科 技资产定价提供更为丰富的估值锚。 本报讯(记者毛艺融)在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与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已然成为驱动经济增 长与产业变革的核心动力。资本市场作为经济的"晴雨表",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趋势。 2025年以来,A股市场科技股行情表现亮眼,科创板凭借政策扶持与技术突破的双重优势,成为本轮科 技股上涨的核心载体。 截至2025年8月11日,科创综指年内涨幅达22%,大幅领先沪深300、上证50、创业板指数等宽基指数; 科创综指、科创100、科创成长等指数近期更率先创造去年9月24日以来的新高点,市场资金正坚定看好 这片"硬科技"的"新蓝海"。 科创板成为本轮科技股行情的中流砥柱 自开板以来,科创板坚守"硬科技"定位,历经六年磨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上市公 ...
医药行业周报:本周医药下跌0.8%,短期承压不改长期产业趋势,仍坚定推荐创新药板块-20250811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11 20:37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医药行业维持"看好"评级,强调短期承压不改长期产业趋势,坚定推荐创新药板块 [1][2] 核心观点 - 创新药板块近三年保持快速增长,大额BD交易频现,行情呈现向整体板块扩散趋势 [2] - 医保目录调整将首次纳入商保创新药目录,建议关注具备大品种放量潜力及BD预期的创新药公司及CXO产业链企业 [2] - 重点推荐标的包括恒瑞医药、药明康德、凯莱英等12家上市公司 [2] 市场表现 - 本周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下跌0.8%,跑输上证指数(+2.1%)和万得全A(除金融石油石化 +2.0%),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垫底 [3][6] - 子板块分化明显:医疗耗材(+3.9%)、体外诊断(+2.5%)、医疗设备(+1.9%)涨幅居前;医疗研发外包(-3.6%)、化学制剂(-2.0%)、中药(-1.9%)跌幅较大 [6] - 当前医药板块整体估值32.2倍(PE-2025E),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6 [6][9] 重点公司业绩 - 百济神州25H1营收175.2亿元(+46%),归母净利润4.5亿元实现扭亏,百悦泽全球销售额达125.27亿元(占营收72%),其中美国市场增长51.7%至89.58亿元 [2] - 和誉-B 25H1收入6.12亿元(+21.5%),净利润3.28亿元(+58.8%);再鼎医药25Q2收入1.1亿美元(+9%),经营亏损收窄28% [2] - 上海谊众25H1营收1.6亿元(+31.48%),净利润3800万元(+10.13%) [2] 行业动态 - 七部门印发脑机接口产业发展意见,目标2027年形成2-3个产业集聚区,2030年培育全球领军企业 [11] - 晶泰科技达成59.9亿美元AI制药合作,含5100万美元预付款及58.9亿美元里程碑款项 [12] - 艾博生物KRAS突变mRNA肿瘤疫苗获中美双临床批件,系国内首个多KRAS突变治疗性疫苗 [12] - 礼来小分子GLP-1R激动剂orforglipron减重III期成功,最高剂量组72周平均减重12.4kg(12.4%) [15] 资本市场表现 - 港股医药涨幅前三:北海康成-B(+73%)、华检医疗(+73%)、中生北控生物科技(+47%) [16] - 美股医药涨幅前三:BIOXCEL THERAPEUTICS(+195%)、Y-MABS THERAPEUTICS(+88%)、PORTAGE BIOTECH(+72%) [16] - 重点公司估值:恒瑞医药2025E PE 55倍,药明康德21倍,迈瑞医疗22倍 [18][19]
锂电产业链爆发!这类ETF大涨
中国证券报· 2025-08-11 20:25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实现6连阳 锂电产业链全线爆发 PEEK材料 PCB等TMT题材持续活跃 医药股午后回升 黄金 银行 电力板块下跌 [1] - 锂矿股集体拉升带动新能源车相关ETF大涨 多只新能源车相关ETF涨超3% [2] - 新能源车ETF(515030)涨幅达3.68% 居全市场ETF涨幅首位 稀有金属ETF(159608)涨幅3.61% 近3个月涨幅超30% [3] - 新能源车相关ETF领涨市场 包括新能源车ETF(515030)涨3.68% 新能源汽车ETF(516390)涨3.67% 新能车ETF(159824)涨3.67% 稀有金属ETF(159608)涨3.61% [4] 交易活跃度 - ETF两市成交额3170.42亿元 短融ETF(511360)成交额226.19亿元 居全市场首位 香港证券ETF(513090)成交额157.78亿元 [4] - 香港证券ETF(513090)上周日均成交额125亿元 居股票型ETF首位 最新规模236.81亿元 [5] -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成交额突破80亿元 成交额居前的ETF多为债券型或货币型ETF [6] - 短融ETF(511360)成交226.19亿元 香港证券ETF(513090)成交157.78亿元 银华日利ETF(511880)成交143.25亿元 华宝添益ETF(511990)成交128.87亿元 [7] 资金流向 - 股票型ETF中科创芯片ETF(588200)半导体ETF(512480)资金净流入居前 多只港股相关ETF获资金净流入 包括港股创新药ETF和港股通互联网ETF [8] - 上周港股科技和互联网板块受资金关注 港股通互联网ETF(513040)恒生科技ETF易方达(513010)净流入额居前 多只港股创新药ETF进入资金净流入前十 [8]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修订规则生效 剔除CXO公司 聚焦创新药核心公司 成为纯度100%的创新药指数 [8] - 前一交易日短融ETF(511360)资金净流入22.74亿元 300现金流ETF(562080)净流入18.17亿元 科创债ETF嘉实(159600)净流入5.99亿元 科创芯片ETF(588200)净流入5.61亿元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净流入5.37亿元 [9] 行业动态 - 宁德时代宜春项目采矿许可证8月9日到期后暂停开采作业 正办理采矿证延续申请 待批复后恢复生产 [3] - 新能源巨头锂矿停产时间超市场预期 市场短期供需格局偏紧 长期稀有金属供给持续收缩 行业供需格局改善 科技发展提升稀有金属地位 各国重视程度增加 [10] - 市场有望维持偏强格局 重视风险偏好抬升 微观增量流动性充裕 资本市场积极定调 中报期重视业绩景气 把握市场轮动补涨特征 [10]
资金动向 | 北水小幅加仓港股,连续买入小米、康方生物
格隆汇APP· 2025-08-11 20:01
南下资金流向 - 8月11日南下资金净买入港股3834.39万港元 [1] - 净买入小米集团-W 5.62亿港元、康方生物3.05亿港元、东方甄选1.87亿港元、晶泰控股1.16亿港元 [1] - 净卖出小鹏汽车-W 6.64亿港元、信达生物5.27亿港元、腾讯控股3.39亿港元、美团-W 2.64亿港元、阿里巴巴-W 2.33亿港元、中芯国际2.37亿港元 [1] - 南下资金连续3日净买入小米集团累计27.5701亿港元 [1] - 连续5日净买入康方生物累计11.8185亿港元 [1] 小米集团表现与预期 - 当日股价微跌0.88%且连续5个交易日下跌 [2] - 中金预计公司第二季度收入达1179.7亿元(同比增长32.71%) [2] - 预计经调整净利润101.8亿元(同比增长64.84%) [2] - 电动车及创新业务亏损3.6亿元 [2] - 中金下调目标价9%至70港元 [2] - 对应2025年市盈率34.4倍、2026年25.1倍 [2] - 潜在上行空间29.6% [2] 小鹏汽车动态 - 当日股价大涨5.36% [2] - 首款增程车型小鹏X9增程版MPV于8月8日进入工信部新车公示清单 [2] - CEO何小鹏宣布首款"超级电动车型"小鹏X9将于第四季度正式推出 [2] 信达生物与医药行业 - 当日股价下跌1.42% [2] - 中信证券认为2025年下半年医疗健康产业将出现业绩和估值修复 [2] - 创新驱动、国际化、自主可控及院外营销模式改革成为确定性布局方向 [2] - 创新药板块获国内政策支持 [2] - 医药真创新与国际化时代有望带动板块稳步向上 [2]
礼来一周市值少了1300亿美元;联环药业预告上半年由盈转亏,LH-1801项目真是业绩“解药”? | 掘金创新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1 19:55
医药生物指数表现 - 医药生物指数周内下跌0.10%,跑赢上证指数0.02个百分点 [3] - 创新药指数周内上涨0.07%,个股表现分化 [3] - 恒生医疗保健业指数周内下跌1.10%,港股创新药出现回落 [3] A股创新药个股表现 - A股创新药概念140只个股中34只上涨,较前一周减少72只 [4] - 近6个交易日涨幅超过20%的公司仅1家,前一周为10家 [4] - 联环药业周涨幅31.41%,总市值66.2亿元,LH-1801项目处于研发阶段 [5] - 博瑞医药周涨幅17.44%,总市值485亿元,将BGM0504授权给华润三九 [5] - 阳光诺和周涨幅16.21%,总市值709亿元,市场关注ST007用于术后疼痛治疗 [5] - 益方生物周跌幅16.91%,总市值230亿元,发生200万股折价大宗交易成交8000.01万元 [5] - 南新制药周跌幅16.45%,总市值39.3亿元,因上周涨幅过大回调 [5] - 振东制药周跌幅15.89%,总市值72.9亿元,因上周涨幅过大回调 [5] 港股创新药个股表现 - 港股39只创新药个股中22只上涨 [4] - 歌礼制药周涨幅30.29%,总市值131.83亿港元 [6] - 晶泰控股周涨幅24.74%,总市值285.61亿港元 [6] - 云顶新耀周涨幅14.81%,总市值250.21亿港元 [6] - 和黄医药周跌幅13.77%,总市值205.3亿港元 [6] - 再鼎医药周跌幅6.35%,总市值302.12亿港元 [6] - 百济神州周跌幅3.22%,总市值2637.8亿港元 [6] 银诺医药IPO动态 - 银诺医药开启招股,预计8月15日登陆港交所 [7] - 计划全球发售3655.64万股H股,发售价每股18.68港元 [8] - 核心产品依苏帕格鲁肽α2025年1月获批治疗2型糖尿病,2025年前五个月销售收入3814.4万元 [8] - 2023年净亏损7.33亿元,2024年净亏损1.75亿元,截至5月底现金储备5.57亿元 [8] 减肥药市场竞争 - 礼来市值一周蒸发1300亿美元,因口服减肥药减重数据未达预期 [10] - 诺和诺德市值较高点蒸发超4000亿美元,股价回到2022年11月水平 [10] - 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上半年销售额166亿美元,礼来替尔泊肽销售额147亿美元增长171.99% [10] - 中国GLP-1药物聚焦减重效果提升(10%至20%以上)、降低用药频次、减脂不减肌等差异化需求 [11] - 信达生物玛仕度肽注射液上市,为全球首个GCG/GLP-1双受体激动减重药物 [11] - 先为达生物埃诺格鲁肽Ⅲ期临床试验减重幅度15.1%,创中国人群48周最高纪录 [11] - 博瑞医药BGM0504Ⅱ期研究显示初步优于司美格鲁肽的临床疗效 [12] - 众生药业RAY1225注射液Ⅱ期临床试验减重效果和胃肠反应优于替尔泊肽 [12] - 甘李药业GZR18注射液体重降幅高于司美格鲁肽 [12] 联环药业业绩与项目进展 - 联环药业上半年预计净亏损3800万元至4500万元,同比由盈转亏减少约1亿元 [16] - 一季度营收6.28亿元同比增长18.78%,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9.15%至2305.96万元 [16] - LH-1801项目为SGLT2抑制剂,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预计2026年提交上市申请 [15] - 7月中旬6个交易日内录得5个涨停板,累计换手率95.11% [15] 创新药行业趋势 - 中国创新药交易总金额占全球52.5%,成为全球新药交易第一大国 [17] - 行业扎堆内卷因市场准入效率较低及未形成奖励创新机制,需解决新药准入障碍和保护先行创新者 [18] - 行业需坚持长期主义、保持战略定力、勇于差异化创新以规避内卷 [17]
科创板指数产品“百花齐放” 吸引长期资金加速配置
证券日报网· 2025-08-11 19:43
科创板指数产品发展现状 - 科创板指数达32条 构建覆盖宽基/行业主题/策略的多层次产品矩阵 [1] - 境内科创板ETF上市超80只 总规模超2500亿元 成为A股指数化投资比例最高板块 [1] - 吸引约200万投资者参与配置 [1] 指数产品结构与特征 - 科创综指为首只全面刻画科创板生态指数 覆盖科技产业链多个关键环节 [1] - 科创民企指数凸显民营企业占比超七成特征 [1] - 科创板专精特新指数反映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六成特点 [1] 政策推动与规模增长 - 2024年"科创板八条"发布后新增57只科创板ETF 较政策前数量增加近两倍 [1] - 基金产品规模涨幅超60% [1] - 2025年6月底中长期资金配置科创板ETF规模超400亿元 保险和企业年金持仓占比增长迅速 [2] 投资配置偏好 - 中长期投资者对跟踪科创50指数的ETF配置意愿较强 [2] - 科创50ETF持仓市值和持仓户数连续五年实现正增长 [2] 行业投资热点 - AI/芯片/创新药/机器人等细分领域持续火热 [2] - 指数产品成为锚定科技创新风口和抢占产业升级先机的重要渠道 [1]
科创板投资吸引力跃升 科创综指年内涨幅已逾20%
证券时报网· 2025-08-11 19:29
在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与科技革命加速推进背景下,科技创新已成为驱动经济增长与产业变革的核心动 力。2025年以来,科创板凭借政策扶持与技术突破的双重优势,成为本轮科技股上涨的核心载体。截至 8月11日,科创综指年内涨幅达22%,大幅领先沪深300、上证50等宽基指数;科创综指、科创100、科 创成长等指数近期更是率先创造去年"9 24"以来的新高点,市场资金坚定看好这片"硬科技"的"新蓝 海"。 科创板成为本轮科技股行情的中流砥柱 一方面,科创板公司以研发创新作为立身之本,业绩表现日益亮眼。自开板以来,科创板企业6年累计 研发投入达到7090亿元,自2022年起已连续三年研发投入突破1000亿元。截至目前,板块合计形成研发 专利超12万项,累计138家次公司牵头或参与的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重要奖项。众多科创板 企业凭借核心技术突破,不断拓展市场份额,实现营收与利润的双增长。以半导体行业为例,随着国产 替代进程的加速,中芯国际等晶圆代工企业产能利用率不断提升,中微公司等国产设备企业订单饱满, 业绩稳步提升,估值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 另一方面,科创板推出了一系列增强优质科技型企业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改革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