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星之低语》
icon
搜索文档
蔡浩宇的疯狂实验,跟游戏没啥关系?
36氪· 2025-08-24 12:18
产品概述 - 米哈游创始人蔡浩宇主导的新公司Anuttacon推出AI对话游戏《星之低语》 采用虚幻5引擎打造科幻外星剧情框架 核心玩法为与AI虚拟人自由对话[1] - 游戏通过远程通讯拯救流落外星球的女主Stella 玩家对话实时影响剧情走向 但缺乏传统游戏玩法元素[1][5] - 目前仅支持英文交互 国内用户覆盖面有限[1][7] 市场表现与用户反馈 - Steam平台首发评价获得86%好评 但用户体量不大 存在两极分化评价[1] - 部分用户认为游戏像"Character AI套壳" 批评其聊天比重过大而故事内容过少[1][6] - 成就系统显示50%玩家未达成初始成就 意味着近半数用户游戏时间不足15分钟[20] 技术实现 - 采用大模型驱动完全自由的对话交互 相比传统预设选项游戏《生命线》有显著技术升级[3][5] - 需要整套工业链路支持:语音识别(ASR)→大模型推理(LLM)→语音合成/表情驱动(TTS/面部动画)[11] - 依赖云端实时推理导致可能出现延迟问题 实际体验中存在音画不同步现象[11] - BosonAI联合创始人确认进行了大量语料微调和手标数据工作[8] 数据隐私争议 - 隐私政策明确收集"Chat Data"和"Voice Data" 玩家所有语音对话可能成为训练语料[8] - 付费玩家对数据收集更加敏感 认为自由对话内容代表个人观点 不应被平台获取[9][10] - 与传统游戏行为数据收集不同 AI对话数据直接反映玩家真实表达[9] 行业定位与发展 - 被视为AI社交1.0向2.0升级的探索 套用游戏外壳提升AI陪伴产品形态[2][6] - 与Character AI等纯聊天产品形成对比 增加了剧情章节结构和目标奖励机制[6] - 在Steam平台获得超过600个好评 被认可为AI互动玩法的先行探索者[21] 行业技术趋势 - 全球游戏行业加速应用AI技术 2025年新发行游戏中AI技术使用率达20% 较去年增长8倍[18] - 主流厂商布局AI NPC:Xbox与Inworld合作 育碧推出NEO NPC原型 网易/腾讯在热门游戏中应用[16] - 深度耦合技术初现雏形:谷歌DeepMind的Genie 3和腾讯Hunyuan-GameCraft探索动态场景生成[19] - 技术路线分化:《动物朋克》采用本地显卡运算 AI推理环节不依赖云端[12] 行业争议与挑战 - 传统游戏玩家认为AI对话作为核心玩法过于单一 缺乏场景变化和游戏性[14][15] - 行业对AI创造性存疑 《博德之门3》总监认为AI缺乏创造性 海量内容仍需人工制作[20] - 技术应用边界受限:AI适合替代随机NPC对话 但难以推动3A大作主线剧情[15] - 艺术性与技术性存在矛盾 业内认为核心叙事与角色灵魂需要人类温度[18]
蔡浩宇试水AI游戏,行业期待能从“破冰”到“破圈”
第一财经· 2025-08-20 16:02
近段时间的游戏圈最热话题是米哈游联合创始人蔡浩宇的AI游戏《星之低语》,该游戏以AI驱动的开放式对话为核心玩法,被视为实验性的AI原生游戏探 索。 近段时间的游戏圈,最热的话题无疑是米哈游联合创始人蔡浩宇的AI游戏《星之低语》(《Whispers from the Star》)。 与传统游戏预设对话不同,这一游戏最大的亮点是AI驱动的开放式对话,玩家可以自由输入任何内容,而主角会根据对话内容作出实时反应,每个选择都 可能导向不同的结局。 区别于将AI作为素材生成工具,这类基于AI才能实现核心玩法的游戏,也被称为AI原生游戏。从不少反馈来看,蔡浩宇的这一游戏更大程度是一款实验性 产品。 在游戏行业,类似AI游戏的探索正零星发生,目前多由创业团队领跑,如腾讯游戏技术策划创业做的AI沙盒游戏,B站游戏高管离职打造AI推理游戏。游戏 研发周期需要2至5年,要等到一款真正破圈的AI原生游戏,或许仍需一两年。 世纪华通首席战略官方辉将当前AI在游戏领域的应用类比于汽车领域的自动驾驶,认为其整体仍处于L1阶段。AI的开放性和游戏的收敛中间还有矛盾,"但 去年大家还不知道怎么和游戏玩法创新结合,现在大家开始探索了,这已经是很 ...
余承东:「遥遥领先」讲得非常少!鸿蒙5.0已度过生死线;徕芬CEO怼前员工潘坚「收钱办事没良心」;影石创新回应创始人向员工撒钱
雷峰网· 2025-08-18 08:52
华为鸿蒙生态发展 - 鸿蒙5.0设备已超1000万,生态度过生死线,今年投入近百亿资金支持开发者迁移[4] - 鸿蒙系统研发投入巨大:六年持续投入1万多人,研发费用达几百亿元,代码量1.3亿行[5] - 预计鸿蒙生态功能完备度将在9月30日与iOS、安卓拉齐[5] 徕芬与前员工纠纷 - 徕芬CEO叶洪新指控前员工潘坚收500万离职后持续打击公司,并涉嫌勾结内部员工虚报50万商单[7] - 潘坚回应称合作合法合规,指责叶洪新用部分事实带节奏[8] 快手AI布局 - 高级副总裁盖坤兼任可灵AI技术部负责人,该部门已推出全球首个用户可用的DiT视频生成模型[10] - 可灵AI累计生成超2亿视频和4亿图片,服务2万企业客户,用户超4500万[10] 鸿蒙智行汽车动态 - 尚界H5汽车官方价格指引18~23万元,配备华为ADS 4智驾系统+鸿蒙座舱,预计四季度上市[11][12] 小米与格力竞争 - 小米空调7月线上销量市占率16.71%,首次超越格力(15.22%)[14] - 小米玄戒O2芯片预计明年Q2亮相,采用Arm最新架构,IPC提升超15%,未来或用于汽车等多终端[19][20] 自动驾驶与机器人 - 文远知行获Grab数千万美元投资,计划在东南亚部署L4级Robotaxi[22] - 宇树机器人包揽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100米障碍赛前三,G1机器人展现强地形适应能力[22][23] 消费电子与AI芯片 - iPhone 17 Air国行版已开始组装,或取消实体SIM卡槽,厚度仅5.5mm[25][26] - 寒武纪定增39.85亿元加码AI芯片研发,2025Q1营收同比增4230%[29] - 摩根士丹利报告显示NVIDIA GB200 AI推理利润率达78%,华为昇腾47.9%,AMD MI300X亏损[38][39][40] 国际科技动态 - OpenAI CEO奥特曼称若谷歌出售Chrome将考虑收购,ChatGPT周活用户超7亿[34] - AMD苏姿丰称其服务器CPU市场份额达27.3%,收入份额41%,创历史新高[36][37] - 特斯拉Model S/X全系强制选装1万美元豪华套装,Model Y L轴距加长150mm[37][31]
AI周报 | OpenAI CEO承认存在 AI 泡沫;消息人士称DeepSeek R2在8月无发布计划
第一财经· 2025-08-17 08:32
AI行业泡沫与投资趋势 - OpenAI CEO奥尔特曼承认当前AI市场存在泡沫,类比90年代互联网泡沫,指出部分初创企业仅凭三人团队和想法就能获得高估值融资的现象不理性 [1] - 奥尔特曼预测市场将出现两极分化结果,部分投资者损失惨重,部分则获利丰厚,同时透露OpenAI未来将在数据中心建设上投入数万亿美元 [1] - 全球AI初创企业融资活跃,例如OpenAI联合创始人伊利亚领导的Safe Superintelligence近期筹得巨额资金 [1] 大模型研发动态 - 深度求索公司内部人士澄清DeepSeek R2模型8月无发布计划,此前市场传言导致人工智能概念股每日互动早盘大涨12% [2] - DeepSeek R2原计划5月推出,但因CEO梁文锋对模型性能不满而推迟,业内预期其将在国内大模型市场形成技术与价格双重竞争力 [3][2] - 百川智能开源医疗增强大模型Baichuan-M2以32B参数规模在HealthBench评测中得分60.1,超越OpenAI gpt-oss 120b(57.6分)及Kimi K2等竞品 [12] AI技术应用与创新 - 米哈游联创蔡浩宇的AI公司Anuttacon推出首款FPT(第一人称对话)游戏《星之低语》,采用实时AI语音对话驱动剧情,Steam国区定价27.19元,开发成本每小时达数美元 [4] - 网易《逆水寒》等游戏已应用AI于NPC行为设计,而《星之低语》尝试通过AI重构游戏形态,行业认为该探索仍处早期阶段 [4] - 腾讯股价突破600港元/股,部分业务受AI驱动增长:广告收入因AI平台改进提升,企业服务收入受益于AI相关需求增加,公司计划进一步探索AI工具变现模式 [7] 企业动态与人事变动 - xAI联合创始人巴布什金离职创业,其曾在120天内主导开发全球最大AI超算Colossus及多模态模型Grok 4,离职后xAI初创团队剩余9人,华人学者占比超20% [5][6] - xAI宣布Grok 4模型免费开放试用,非订阅用户每日限5次查询,马斯克曾称该模型在ARC-AGI基准测试中击败OpenAI GPT-5 [13] - OpenAI拟投资脑机接口公司Merge Labs,后者计划以8.5亿美元估值融资2.5亿美元,将与马斯克旗下Neuralink竞争 [10][11] 开发者生态与行业活动 - 谷歌中国开发者大会数据显示,12家中国开发者团队13款应用/游戏获Google Play全球"年度最佳应用"奖项,谷歌高管称中国开发者创新速度领先全球 [8] - 谷歌开发者大会主题从"出海"转向AI,反映出AI技术正吸引更多中国开发者参与 [8] 科技巨头AI布局 - 苹果计划推出配备革新版Siri的桌面机器人,目标2027年上市,CEO库克称新产品线将扩充现有品类,此前苹果因Siri功能更新滞后被指AI领域落后 [9] - 苹果正研发适配家用设备的AI摄像头等产品,但今年WWDC大会未展示Siri AI功能升级 [9]
一流的水准让人震惊,尺度加大,又一波“烧钱”要来了?
36氪· 2025-05-14 08:55
AI伴侣产品发展现状 - 自然选择公司推出第二代AI伴侣产品《EVE》3D AI男友 建模精细度和材质表现达到一流女性向3D游戏水准 并新增MR设备支持功能 [1] - 该公司首款AI女友产品《EVE》去年10月推出后在B站获超百万播放量 主打"灵魂伴侣"概念 通过拟真情感交互系统和恋爱游戏化设计实现"超级对齐" [1] - 网易《逆水寒手游》接入DeepSeek驱动的智能NPC"沈秋索" 为DeepSeek首次接入游戏产品 [3] - A16Z报告显示移动端生成式AI应用Top100中 AI聊天/伴侣类产品占据主导 反映情感陪伴是强烈刚需 [5] 主要厂商与产品布局 - 自然选择创始人张筱帆曾开发国内首款Galgame手游《奇点时代》 其衍生AI应用《奇点chat》采用订阅制付费 三周iOS营收约3.3万元 [9][13] - 网易推出AI伴侣应用《破次元恋人》下载量超14.3万次 支持用户自定义伴侣角色 采用字节跳动"豆包"和MiniMax的abab模型 [15][19] - MiniMax旗下《星野》整合卡牌/换装玩法 用户量曾冲至iOS社交免费榜第七 创作者可通过卡牌交易获得分成 [19][21] - 蔡浩宇团队Anuttacon推出《星之低语》实现实时语音/视频互动 剧情走向由玩家决策实时影响 突破传统对话树模式 [23][25] 技术实现与市场反馈 - 当前AI伴侣产品技术实现包括:文本对话(《破次元恋人》)、语音交互(《EVE》)、视频通话(《星之低语》) 情感识别能力显著提升 [33] - 商业化模式主要为订阅制(《奇点chat》)和内容分成(《星野》) 但存在Token消耗高与内容监管矛盾 [30] - 用户反馈显示AI伴侣存在输出质量不稳定 情感不连贯 记忆丢失等问题 难以建立深度情感连接 [29][36] 行业挑战与未来方向 - 核心挑战在于技术藩篱(如仿生机器人未实现)与情感体验不足(缺乏专业编剧打磨 配音效果有限) [35][36] - 差异化竞争关键点包括:降低大模型推理成本 提升交互自由度(如《星之低语》的非线性叙事) 强化情感连贯性 [31][35] - 潜在机会在于满足现实无法承载的情感需求 如《逆水寒手游》中玩家将逝去亲人数字化案例 证明虚拟陪伴存在真实市场价值 [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