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任天堂Switch
icon
搜索文档
英伟达H20有漏洞应该不是故意的 毕竟Switch刚出来就被破解了
新浪财经· 2025-08-03 20:33
英伟达芯片安全事件 - 公司H20算力芯片被曝存在安全漏洞 引发"后门"争议 随后紧急发布声明否认相关传闻 [1] - 国家网信办约谈公司要求提交漏洞说明 其中涉及被美议员点名的"追踪定位"功能 可能仅为调试留下的快捷入口而非故意设置的间谍工具 [3] - 公司历史上为任天堂Switch定制的Tegra X1芯片曾出现重大安全漏洞"Fusée Gelée" 黑客可利用简单物理工具触发漏洞使设备秒变破解版 [3] 芯片安全行业现状 - 芯片设计属于持续攻防的领域 当前AI算力芯片复杂度极高 隐藏漏洞难以避免 行业存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常态挑战 [5] - 公司在算力赛道发展迅猛 但安全防护存在滞后 被调侃"性能强到能模拟宇宙 安全性能被小学生用橡皮筋破解" [5] - 行业需要平衡算力发展与安全保障 建议加强安全团队资源配置 类似"给安全团队多配几双跑鞋"的比喻 [5] 公司技术管理特点 - 公司技术实力顶尖 但存在细节处理粗糙的问题 类似"学霸考试忘写名字"的比喻 [3] - 历史上对Tegra芯片漏洞采取先封堵后放任的态度 显示安全管理存在改进空间 [3] - 当前事件反映公司可能存在"技术宅式粗心"而非故意设置后门的行为模式 [5]
Switch 2被指太贵,任天堂社长回应
搜狐财经· 2025-07-04 11:36
产品定价与市场反应 - Switch 2基础版日本售价49980日元(约2503元),多语言版69980日元(约3504元),中国电商平台售价近4000元 [1] - 相比初代Switch起售价299美元(约2100元),Switch 2起售价449.99美元(约3224元),价格涨幅超50% [2] - 公司认为定价与游戏体验相符,强调持续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并承认价格较前代更高,但正努力为儿童创造接触机会 [1] 销售表现与市场数据 - Switch 2全球首月销量达500万台,远超初代Switch首月274万台的纪录 [5] - 日本首周销量14万台(全球累计124万台),美国上市四天内销售速度创纪录,日本首周销量为初代三倍 [4][5] - 分地区销量:日本147万台、北美180万台、欧洲118万台、其他地区55万台 [5] 产品历史对比与生命周期 - Switch系列累计销量:初代超1.52亿台,Lite版659万台,OLED版907万台 [4] - 公司计划Switch 2与前代并行运营,新作将同时支持两代机型,参考FC生命周期20年、Wii 7年、Switch超8年 [6] - 对比历史主机定价:SFC/N64等均为25000日元(约1239元),Wii U为26250日元(约1301元),Switch 2价格显著更高 [5] 产能与供应链 - 全球需求远超预期,初期抽签销售吸引超220万申请者,产能吃紧导致部分玩家不便 [6] - 公司已增加生产并优化供应链,计划7月上旬开启第五轮抽签并逐步恢复线下供货 [6] 财务影响 - 2025财年前三季销售额同比下降31.4%至9562亿日元(约472.53亿元),营业利润同比下滑46.7%至2475亿日元(约122.31亿元) [6] - Switch 2被视为扭转业绩颓势的关键,公司预计2026财年销量达1500万台 [5][6]
游戏的后主机时代
经济观察网· 2025-06-13 23:10
Switch 2发布与市场定位 - 任天堂新一代游戏主机Switch 2于2025年6月5日发布,距离上一代Switch发布已八年,标志着"主机战争"时代的转折 [1] - 新主机定价449.99美元,较初代Switch的299美元显著上涨,反映硬件升级与成本压力 [2] - Switch 2延续混合主机形态,性能大幅提升,屏幕更大,图形处理能力更强,有望吸引更多第三方3A大作跨平台登陆 [2] 财务与销售预期 - 公司计划2025财年销售1500万台Switch 2,带动营业利润增长13%至3200亿日元,分析人士认为目标保守,首年销量或接近2000万台 [2] - 2024财年因缺乏新硬件拉动,公司营收同比下降30.3%,营业利润下滑46.6%至2825亿日元,Switch年销量从巅峰2883万台降至1080万台 [5] 游戏内容策略 - 公司吸取Wii U首发游戏匮乏教训,为Switch 2准备强力首发阵容,包括《马里奥赛车:世界》等王牌IP新作 [3] - 2025年适逢多款第一方IP诞生30周年,预计推出《塞尔达传说》升级版、《大金刚》新作和《宝可梦》系列新作 [3] - 公司构建代际传承游戏生态,Switch 2定位为"家庭娱乐中枢",覆盖祖父母、父母和孩子三代用户 [3][4]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传统"主机战争"模式走向拐点,索尼坚守高性能主机路线,微软转向订阅服务与跨平台策略,任天堂坚持差异化定位 [6][7][11] - 2024年全球游戏市场总营收1843亿美元,移动游戏占比过半达925亿美元,主机游戏营收503亿美元同比下滑4% [12] - 主机业务对任天堂等公司仍是命脉,但对行业整体影响力减弱,移动端和跨平台巨头主导新格局 [13] 任天堂长期战略 - 公司确保Switch 2向下兼容初代Switch超过一万款游戏,保留用户数字资产 [15] - 通过《超级马里奥兄弟大电影》等跨媒体项目拓展IP价值,2024财年移动与IP相关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1.6%至927亿日元 [17] - 公司探索订阅服务与云游戏技术,但保持谨慎态度,未来可能逐步强化相关布局 [19] 历史定位与未来展望 - Switch 2被视为"主机战争的终章",未来竞争将聚焦生态体系、粉丝文化和服务能力,而非硬件机能 [20] - 任天堂136年历史中多次革新,从纸牌到电子娱乐,Switch 2体现公司坚守游戏本源与拥抱新趋势的平衡 [21] - 在"后主机战争"时代,游戏产业更关注家庭凝聚、文化包容等社会价值,任天堂通过跨代际体验实现差异化 [22]
TechInsights:预计任天堂Switch 2将在今年重振游戏主机市场
智通财经网· 2025-06-05 14:19
任天堂Switch 2产品定位与技术升级 - Switch 2预计2025年推出 将重振游戏主机市场 通过英伟达驱动的AI图形技术、光线追踪和4K输出实现性能飞跃 [1] - 设备搭载定制英伟达SoC 配备RT核心和Tensor核心 支持实时光线追踪、HDR渲染和DLSS技术 [1] - 图形性能较初代提升10倍 底座模式支持4K分辨率 掌机模式最高120帧1080p画面 [1] 市场竞争格局与消费者需求 - 初代Switch累计出货1.25亿台 但面临掌上游戏PC(如Steam Deck和ROG Ally)的竞争压力 [1] - 尽管定价449.99美元(较前代上涨50%) 游戏价格同步提升(如《马里奥赛车世界》达80美元) 早期需求仍强劲 [2] - 公司战略定位为最先进便携主机 在保持混合架构优势的同时缩小与x86掌机性能差距 [2] 新功能与生态系统建设 - 向后兼容现有Switch游戏 新增"GameChat"功能支持12人实时语音聊天及跨游戏屏幕共享 [2] - GameChat功能2026年3月前免费 后续需订阅Switch Online服务 直接对标微软/索尼在线生态 [2] - 行业建议游戏主机厂商评估采用先进芯片和AI功能的高端设备可行性 特别是便携/混合架构领域 [2]
任天堂Switch2将于6月发售,多语言版约合3435元
日经中文网· 2025-04-03 11:45
产品发布 - 公司将于6月5日发售新款游戏机"任天堂Switch2",这是自2017年3月推出Switch以来首次发售新款游戏机 [1][3] - 新款游戏机以现有Switch为基础,提高了画质和数据读取速度,并增加了远程对话功能 [1][3] - 主机的液晶显示屏为7.9英寸,比Switch的标准型号(6.2英寸)更大,支持HDR技术 [3] 产品定价 - 日语、日本专用版价格为49980日元(约合人民币2455元) [1] - 多语言版价格预计达到69980日元(约合3435元) [1][3] - 与现有Switch(标准型号、32978日元)相比,价格提高约1.7万日元,与PS5(79980日元)相比价格较低 [3] 产品功能 - 新增"游戏聊天"功能,通过手柄上的"C按钮"可与正在玩同一游戏的人进行远程对话 [3] - 连接专用摄像头后可与对方共享游戏中的表情,实现"仿佛在同一空间"的游戏体验 [3] 软件支持 - 公司将在Switch2上市同时发布专用软件《马里奥赛车:世界》,并陆续推出《大金刚》和《星之卡比》全新软件 [4] - 游戏软件企业卡普空将把《街头霸王6》移植到Switch2上 [4] - 公司表示将开发可以在Switch2上玩的面向Switch的软件 [5] 市场表现 - 截至2024年12月底,Switch累计销量已超过1.5亿台 [5] - 在Switch带动下,公司合并营业收入从2015财年5044亿日元增长到2023财年1.6718万亿日元,8年间增至逾3倍 [5] - 2024财年营业收入预计为1.19万亿日元,比上一财年减少29% [5] 战略发展 - 公司正在推进培育游戏以外的盈利来源,如与美国企业联合制作由自家软件中人气角色主演的电影 [5] - 公司未来增长轨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Switch2的销售情况 [5]
英伟达对机器人下手了
远川研究所· 2025-03-20 20:35
英伟达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 - 公司通过CES展和GTC大会展示机器人战略,发布仿真平台Cosmos和基础模型Isaac GR00T N1,构建从训练算力(DGX)、仿真数据(Omniverse)到终端芯片(Jetson Thor)的全套解决方案[1][3][4][19] - 物理AI被视为AI新浪潮,人形机器人是核心载体,需通过仿真数据训练算法理解物理规则[7][8][16] - 公司未直接造机器人,而是提供底层技术设施,类比"修建收费站"商业模式[5][20][44] 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方向 - 智能化是核心差异点,需具备理解语言、自主决策能力,案例显示RT-2模型机器人可识别"灭绝动物"并执行操作[10][11][12] - 仿真数据填补真实数据缺口,特斯拉已应用37.1亿张仿真图片训练模型,自动驾驶依赖真实数据而机器人更依赖仿真[16][17] - 传统工业机器人仅执行预设任务,人形机器人需模拟人类思考过程[9][13] 英伟达技术积累路径 - 通过游戏业务沉淀物理引擎技术,收购Ageia后整合PhysX至GPU,应用于医疗、影视等工业场景[22][25][27][28] - 光线追踪技术展示实时物理模拟能力,为机器人/自动驾驶场景奠定基础[29][30] - Omniverse平台延续"虚拟世界物理规则模拟"逻辑,形成技术复用闭环[24][31] 公司业务扩张战略 - 经营逻辑为覆盖高价值场景:游戏(2010前)→移动设备(Tegra失败)→自动驾驶(占比<5%)→AI(ChatGPT引爆需求)→物理AI(机器人)[32][34][37][39][41] - 软硬件绑定模式:提供芯片+软件工具箱(CUDA/NVLink/Cosmos),形成生态壁垒[42][43] - 黄仁勋提出技术演进三阶段:生成式AI→智能体AI→物理AI,机器人属于第三阶段[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