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制药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特朗普一句话,让莫迪心碎了!中俄的反应,让印度彻底凉凉!
搜狐财经· 2025-08-19 01:01
2025年8月6日,特朗普直接签了道执行令,针对印度从俄罗斯买石油的事儿,加征25%的关税,加上原有的,总税率蹦到50%。这不是小数目,印度出口到 美国的货品,比如纺织、钢铁和制药产品,预计会缩水80%,直接砸到印度经济头上。 印度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对美出口本来就占印度总出口的17%左右,这下子企业得头疼了,工厂订单减少,工人就业压力山大。 特朗普为什么单挑印度呢?因为印度从2022年乌克兰冲突爆发后,成了俄罗斯石油的二号买家,进口量从原来的1.7%飙到35%。俄罗斯石油便宜,印度省了 不少钱,还帮着稳定国内油价。 但特朗普看不顺眼,他想用关税逼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让步。8月15日,特朗普在阿拉斯加跟普京见面后,对媒体甩出一句:目前没计划因为中国买俄罗 斯石油加征关税,也许两三周后再说。 这话一出,印度那边直接炸锅。为什么中国买的更多,却没事?中国去年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超1亿吨,是印度的好几倍,美国却给中国开了绿灯。特朗普的 逻辑很简单,美国不敢轻易惹中国,因为中国有反制手段,全球油价一乱套,美国自己也吃亏。 莫迪这边呢,8月7日公开表态,说印度不会在农民利益上让步,就算个人付出大代价,也得扛住。 印度农民靠出 ...
马来西亚贸易部长:制药和半导体产品免受美国关税影响。
快讯· 2025-08-01 16:16
行业影响 - 马来西亚制药行业产品免受美国关税影响 [1] - 马来西亚半导体行业产品免受美国关税影响 [1] 贸易政策 - 马来西亚贸易部长确认制药和半导体产品获得美国关税豁免 [1]
欧盟和美签了,协议比日本还狠,特朗普又赢了,幸亏中国早有准备
搜狐财经· 2025-07-28 07:56
美欧关税协议 - 欧盟与美国达成关税协议 美国对欧盟征收15%税率 欧盟同意增加对美6000亿美元投资 购买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产品 钢铁和铝关税保持现状 [3] - 协议涵盖汽车在内的各类商品 欧盟成员国将对美国商品实行0税率 [6] - 欧盟与美国协议将为国际市场带来稳定性 [6] 行业影响 - 钢铁 汽车和制药行业是美欧关税谈判焦点 双方围绕最终关税水平展开激烈争论 [1] - 芯片 制药和航空航天零部件可能面临美国加征关税 [3] 其他国家和地区反应 - 日本与美国仅达成5500亿美元投资的口头协议 尚未形成纸质文件 [4] - 印度 巴西和韩国可能在未来妥协于美国关税要求 [6] - 中国未在欧盟峰会做出让步 仅达成气候协议 [8] 中美贸易关系 - 美国将中美谈判日期延后90天 第三轮谈判将讨论产能过剩问题 [6] - 美国将派高级别贸易团队赴华进行商业重启洽谈 [8] - 中国连续三个月抛售美债 手握稀土等谈判筹码 [9]
突然爆雷!暴跌19%!关税,突传大消息
券商中国· 2025-07-27 10:17
美欧关税谈判进展 -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将于7月27日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面讨论贸易问题,双方有望达成框架性协议 [2] - 谈判团队围绕欧盟钢铁、汽车和制药产品的关税最终水平展开激烈争论,持续到26日深夜 [2][22] - 特朗普表示达成协议的可能性为"五五开,甚至更低",强调欧盟需"降低关税" [24] - 欧盟方面乐观预计可以达成15%的基准税率,并争取该税率适用于汽车等类别 [26] 彪马业绩受关税冲击 - 彪马股价7月25日盘中暴跌超19%,收盘跌幅达15.96%,报20.7欧元 [4] - 二季度经汇率调整后销售额为19.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63亿元),不及预期,北美地区销售额下降9.1%,欧洲地区下降3.9% [6] - 公司预计全年销售额将出现10%-13%的降幅,此前预期为增长3%-6% [8] - 预计全年息税前利润(EBIT)将出现亏损,此前预期盈利4.45亿-5.25亿欧元 [9] - 关税预计将在2025年对毛利润造成约80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6.7亿元)的负面影响 [11] - 2025年年初至今,彪马股价已累计暴跌超53% [13] 欧洲汽车行业受关税影响 - 大众汽车集团表示,2025年上半年关税给公司造成1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10亿元)的损失 [2] 行业应对措施 - 彪马表示行业整体可能因关税而提价,但主导提价的将是那些在美国市场占据更强主导地位的品牌 [15] - 彪马首席财务官表示不希望成为在美国市场率先涨价的公司 [16] - 公司新上任CEO承认存在内部问题,表示需要从产品层面入手进行全面品牌重塑 [12]
美日达成“大规模”贸易协议,特朗普夸耀成绩,日本国内情绪复杂
环球时报· 2025-07-24 06:56
美日贸易协议核心内容 - 日本输美商品关税从25%降至15%,钢铝关税仍保持50% [1][3][4] - 日本同意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涉及制药、半导体等关键领域 [1][3][4] - 美国将获得日本投资中90%的利润,预计创造数十万个就业岗位 [3] - 日本向美国开放汽车、卡车、大米及部分农产品市场,美国汽车进口日本免额外测试 [3][4] 行业影响分析 汽车行业 - 日本对美汽车出口关税从27.5%(原2.5%+25%附加)降至15%,但加拿大和墨西哥工厂产品仍面临25%关税 [4][5] - 2024年日本对美汽车出口占其总出口28.3%,但2024年6月同比暴跌26.7% [4] - 美国汽车制造商反对协议,认为对含高比例美国零部件的北美制造汽车不公平 [5] 农业 - 日本增加美国大米进口份额,农民担忧冲击本土农业 [4][6] - 日本稻农批评政府牺牲农业,可能进一步降低粮食自给率 [6] 能源与基建 - 美日将组建合资企业共建阿拉斯加天然气管道项目 [3] - 附加协议涉及液化天然气贸易合作 [3] 宏观经济影响 - 协议推动日经225指数上涨3.5%,汽车股领涨 [6] - 野村研究所估算协议将导致日本GDP一年内下降0.55% [6] - 日本企业可能放缓对美投资,转向欧洲等其他地区 [6] 其他贸易动态 - 美国与菲律宾、印尼达成协议,对两国进口商品征收19%关税 [7] - 欧盟考虑对亚马逊、微软等美国服务企业采取投资限制等反制措施 [8] - 美欧谈判进展缓慢,德国法国主张强硬应对 [8]
特朗普30%关税威胁下欧盟为何暂缓反制?专家:一场“心知肚明”的较量|特朗普关税风云第二季
第一财经· 2025-07-14 18:48
欧盟对美关税反制措施延期 -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将针对美国30%关税威胁的反制措施暂停期限延长至8月初 [1] -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12日致欧盟信件中明确表示将于8月1日起对欧盟进口商品征收30%关税,并警告欧盟不要报复 [1] - 特朗普在信中暗示若欧盟配合可能调整税率,同时鼓励欧盟企业迁入美国 [1] 美欧贸易矛盾分析 - 美欧均为发达经济体,经济互补性差,难以找到平衡贸易的手段 [1] - 美欧贸易矛盾历史深远,双方熟悉彼此策略,形成"心知肚明"的较量 [1] - 特朗普政府聚焦货物贸易逆差,目标明确要降低欧盟对美1982亿欧元顺差 [7] 欧盟内部反应 - 欧盟委员会强调优先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但已准备反制措施 [3] - 法国总统马克龙强烈反对美国加税,呼吁欧盟团结并启动反胁迫机制 [4][5] - 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朗格质疑延期反制的合理性,主张立即启动报复性措施 [4] 美欧贸易数据 - 2024年美欧商品和服务贸易总额达1.7万亿欧元,日均46亿欧元 [7] - 欧盟对美商品出口5316亿欧元(同比+5.5%),进口3334亿欧元(同比-4.0%),顺差1982亿欧元 [7] - 历史平均关税水平:美国对欧盟1.47%,欧盟对美国1.35% [7] 谈判底线与挑战 - 特朗普对7月9日前谈判结果不满,通过加码关税施压(20%→30%) [8] - 欧盟在"总量控制"谈判框架下回旋空间有限,难以通过投资、采购或农产品标准让步满足美方要求 [8][9] - 欧盟农业群体是强势游说团体,农副产品市场准入让步将引发内部强烈反弹 [9] 长期贸易策略 - 欧盟正寻求与发达经济体及新兴市场重启贸易投资谈判,推动贸易关系多元化 [10] - 空客与波音竞争关系使飞机采购成为公共采购领域的关键矛盾点 [9] - 欧盟对美油气采购增量空间有限,已接近俄乌冲突前水平 [9]
反击美国关税,欧洲想要跟加拿大和日本联手
华尔街见闻· 2025-07-14 11:10
特朗普关税政策及欧盟应对措施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自2025年8月1日起对来自墨西哥和欧盟的输美产品征收30%关税 [1] - 欧盟计划联合加拿大、日本等国协调行动对抗美国关税威胁 [1] - 欧盟暂停对美贸易反制措施至8月1日 但准备进一步反制措施清单 [1] - 高盛警告30%关税实施后美国对欧盟有效关税税率将升至26个百分点 可能导致2026年底欧元区GDP累计下降1.2% [1] 欧盟反制措施准备情况 - 欧盟反制措施清单将影响约210亿欧元(245亿美元)美国商品 [2] - 欧盟另准备约720亿欧元反制清单及出口管制措施 [2] - 欧盟委员会主席表示暂不使用反胁迫工具(ACI) [3] - 法国总统马克龙呼吁若8月1日前未达成协议 欧盟应加速准备包括反经济胁迫工具在内的反制措施 [4] 美欧谈判焦点 - 美欧谈判焦点集中在汽车和农业关税 [5] - 美方提议对大多数欧盟出口商品征收10%关税 并为航空和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有限豁免 [5] - 美国提议对农产品征收17%关税 欧盟希望不超过10% [5] - 欧盟反对通过投资换关税减免的"抵消机制" [5] - 欧盟希望通过配额缓解特朗普对钢铝征收的50%关税 [5] - 特朗普还对汽车及零部件征收25%关税 对金属征收50%关税 [5]
刚刚,集体跳水!特朗普突然宣布:30%关税!
券商中国· 2025-07-12 21:31
特朗普关税政策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自2025年8月1日起对墨西哥和欧盟输美产品征收30%关税 [1][3] - 特朗普表示若墨西哥在打击贩毒集团和芬太尼流入方面取得成效,或欧盟开放市场取消贸易壁垒,可能调整关税政策 [4] - 特朗普已向20多个国家发出关税信函,税率从25%到50%不等,包括对巴西产品征收50%关税,对加拿大商品加征35%关税 [5][6] 市场反应 - 比特币跌0.50%,以太坊跌超2%,Solana跌超4%,艾达币跌超5% [2] - 美国番茄经销商自然甜公司表示若美墨"番茄协议"终止将提价近10% [10] - 美国约72%新鲜番茄来自进口,其中90%来自墨西哥,关税可能导致全国番茄价格上涨 [10] 墨西哥回应 - 墨西哥总统辛鲍姆反对美国加征关税,呼吁通过区域合作提升北美竞争力 [7][8] - 墨美双方将于下周在美国举行谈判,议题包括安全、移民和贸易合作 [9] - 美墨"番茄协议"将于7月14日终止,可能导致墨西哥番茄被征收约17%关税 [9] 欧盟立场 - 欧盟已准备好反制措施,第一阶段将于7月14日自动生效 [11] - 欧盟主要出口药品、汽车和机械设备,希望尽快与美方达成协议 [11] - 当前美国对欧盟钢铝产品征收50%关税,汽车领域25%关税,其他商品10%关税 [14] - 欧盟曾决定对210亿欧元美国产品加征最高50%关税,但推迟至7月14日生效 [14]
突然!降息25个基点!
中国基金报· 2025-07-09 17:26
马来西亚央行降息决策 - 马来西亚央行自2020年以来首次下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2 75% [1][2] - 降息主要应对全球贸易放缓、市场情绪疲弱及大宗商品产量低于预期等下行风险 [2] - 货币政策转向宽松旨在维护经济稳健增长路径 同时通胀前景保持温和 [2][6] 货币政策调整背景 - 2023年5月结束持续12个月的加息周期 本次为2023年5月以来首次政策调整 [2] - 2024年5月将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2%下调至1% 释放约190亿林吉特(45亿美元)流动性 [2] - 林吉特兑美元年内已上涨逾5% 主要受企业海外收入汇回政策推动 [3] 经济基本面分析 - 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由国内需求和出口共同推动 预计全年将保持稳健 [6] - 前五个月整体通胀率1 4% 核心通胀1 9% 预计2025年通胀低于3% [2][6] - 就业和工资增长支撑家庭支出 私营和公共部门投资活动持续扩张 [6] 外部环境影响 - 美国拟将关税从24%提高至25% 暂停执行期至8月1日 [3][4] - 林吉特短期可能承压 受半导体、铜和制药产品关税担忧影响 [4] - 全球经济增长面临关税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挑战 [5] 市场反应与机构观点 - 林吉特兑美元在决议公布后下跌0 3% 但三个月累计升值5 7% [4] - 华侨银行预计9月或11月可能再次降息25个基点 [3] - 央行认为结构性改革和资金流动措施将为林吉特提供持久支撑 [3][6]
钱峰:探索构建“龙象共处”的竞融新生态
搜狐财经· 2025-07-05 06:42
中印经贸关系现状 - 中印两国经济总量占全球比重超20%,双边贸易额突破1300亿美元大关,承载着两国实现现代化的共同愿景 [1] - 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1384.78亿美元,但印度对华贸易逆差接近1000亿美元,贸易结构失衡明显 [1] - 中国出口以机电设备、电子产品、化学品等工业制成品为主,印度对华出口则集中于铁矿石、棉纱等初级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不足10% [1] 投资合作现状 - 中国对印投资存量在2022年达到约80亿美元的历史峰值后逐步下降,目前仅为40亿至50亿美元,占印度吸引外资总额的0.5%至1% [2] - 中国对东盟投资比重为12.3%,远高于对印投资比重 [2] - 地缘政治因素导致中国企业在印项目平均延误周期大幅延长,运营和维护成本激增 [2] 贸易结构特点 - 印度从中国进口的制成品、中间品和零部件不降反升,继续增加,反映出印度在关键生产领域对中国供应链的巨大需求 [2] - 贸易模式需要通过两国在经济互补以及产供链位置变化中逐渐调整,难以在短期内通过行政手段解决 [1] 未来合作方向 - 中国可以适当扩大从印度进口农产品、制药产品等,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 [3] - 印度可借鉴东盟"梯度开放"经验,在医药、IT服务等优势领域对中国实施"精准开放" [3] - 中印可共建"数字丝绸之路",在5G应用、跨境电商、人工智能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 [3] 投资合作建议 - 印度可考虑在金奈、孟买等工业走廊设立"中印合作示范区",试行"负面清单+准入前国民待遇"制度 [3] - 建立中印企业互认机制,提高供应链衔接效率,释放资本和技术的溢出效应 [3] 地缘经济合作 - 探索"第三方市场合作"模式,在非洲基础设施、中东能源转型等领域加强利益捆绑 [4] - 中国企业的工程承包能力与印度的软件服务优势结合,共同降低海外运营项目成本 [4] - 这种合作范式转换能规避不良竞争,培育新的增长极 [4] 战略价值 - 中印经贸关系的战略价值已经超越双边范畴,中国是印度技术溢出的"关键先生"和消费市场的"超级入口" [5] - 印度应走出"脱钩""替代"的思维定式,在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新兴领域与中国共同构建"竞融新生态" [5] - 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将成为两国经济发展的坚实阶梯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