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地热供暖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石油股份(00857)发布中期业绩,归母净利润840.07亿元 同比减少5.4%
智通财经网· 2025-08-26 17:01
财务业绩 - 营业收入14500.99亿元,同比减少6.7% [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0.07亿元,同比减少5.4% [1] - 基本每股收益0.46元 [1] 国内油气业务 - 原油产量395.2百万桶,同比增长0.6% [1] - 可销售天然气产量2602.6十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4.7% [1] - 油气当量产量828.9百万桶,同比增长2.7% [1] - 重点推进吉木萨尔、古龙页岩油示范区和鄂东大宁—吉县煤岩气示范项目 [1] 海外油气业务 - 原油产量81.2百万桶,同比下降1.0% [2] - 可销售天然气产量81.0十亿立方英尺,同比下降16.8% [2] - 油气当量产量94.7百万桶,同比下降3.6%,占总产量的10.3% [2] - 推动低效资产转让退出,优化资产结构 [2] 整体油气产量 - 原油总产量476.4百万桶,同比增长0.3% [2] - 可销售天然气总产量2683.6十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3.8% [2] - 油气当量总产量923.6百万桶,同比增长2.0% [2] - 天然气产量占比持续提升,结构进一步优化 [2] 新能源业务 - 新获风光发电指标1638万千瓦,新签地热供暖合同面积5542万平方米 [3] - 风光发电量3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0.0% [3] - 碳捕集、利用及封存业务捕集二氧化碳130.5万吨,实现驱油30万吨 [3] - 塔里木上库光伏项目并网发电,吉林昂格风电项目高效运营 [3]
如何推动地热供暖持续高质量发展?
中国环境报· 2025-08-22 16:19
行业政策与战略意义 - 地热能被列为国家六大可再生能源之一 具有储量丰富 分布广泛和可持续循环利用的特点 对保障能源安全和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1] - 国家能源局提出到2035年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及发电装机容量比2025年翻一番的目标[1] - 需加强顶层设计 制定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 纳入十五五规划 明确资源开发红线和保障措施[1] 行业发展现状 - 河北雄县实现地热供暖全覆盖 建成全国首座清洁供暖无烟城 南京苏州等地示范项目已投入使用[1] - 行业面临管理体制不健全 资源勘查不足 开发成本高和技术瓶颈等挑战 导致推广应用程度低[1] 政策支持体系 - 需出台财税 价格 金融等支持政策 优化矿权出让 项目环评 备案登记 取水许可等审批服务[2] - 对先进技术项目提供财政补贴 绿色信贷 差别化电价和优先用地指标等要素保障[2] - 探索建立地热碳减排核算体系 准许项目参与碳市场交易获取收益[2] 产业协调机制 - 需建立多部门协调推进机制 加强部门会商 完善配套政策 细化推进措施[2] - 及时解决困难问题 协同推动地热供暖行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2] 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 加大研发投入 开展地热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关键技术攻关 将重点项目纳入科技计划支持[3] - 对取得重大突破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加快人才培养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3] - 积极推进产学研基地建设 促进关键技术装备推广应用[3] 市场环境建设 - 培育规范市场秩序 创造公平发展环境 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元化投资模式[3] - 支持企业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 建立覆盖勘探 开发 装备制造 监测运维的全产业链格局[3] 宣传推广措施 - 运用新媒体 电视 报刊等媒介普及地热能知识 提升公众认知水平[3] - 通过高峰论坛 科技展览 示范项目参观等方式加强行业交流和社会宣传[3]
心向地热 温暖藏区
新华网· 2025-08-12 14:14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2013年响应国家援藏号召布局西藏地热资源勘查开发[3] - 在西藏开展地热发电、地热供暖及盐湖资源勘查施工项目[3] - 2021年分公司总经理主动承揽项目开发地热地质市场[8] - 2023年7月承接那曲市区地热供暖首个总包项目[8] - 主持完成50多个地质工程项目并提交48份钻探成果资料[9]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在错那县地热项目中应用高温地热钻井回灌技术[5] - 通过安装回灌井放气阀解决空气堵塞热储层问题[5] - 形成一整套地热钻探工艺新方法和钻机利用新技术[9] - 最终打出6口64摄氏度高温钻井[5] - 开发地热能源新技术并形成创新技术体系[9] 项目成果与效益 - 错那县地热供暖项目成为西藏首个县城地热供暖示范工程[6] - 项目每年可节约1000多万元电费[6] - 为错那城区35万平方米用户提供供暖服务[5] - 室内温度可达26摄氏度[5] - 项目多年运行情况良好并获得院士肯定[6] 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 - 团队平均年龄35岁并在西藏地热行业建立较高知名度[9] - 实行老技术员传帮带机制培养青年职工[9] - 分公司总经理分享工作生活经验带领团队成长[9] - 公司党支部书记承担职工家庭困难调解工作[9] 工作环境与挑战 - 西藏平均海拔4300米且天气变化剧烈[4] - 高寒缺氧环境被称为"生命禁区"[3] - 那曲项目闭井压力达1.2兆帕且水温130摄氏度[8] - 水汽喷涌形成15-20米汽柱并迅速结冰[8] - 职工常需一年才能回家一次[9]
中国石化积极服务保障雄安新区建设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石化积极践行央企责任服务保障雄安新区建设,旗下河北石油、新星公司、化销华北等子公司分别从综合能源服务、地热清洁供暖、化工新材料供应等方面助力雄安新区发展 [1] 各公司举措 河北石油 - 为雄安新区工程建设精准保供成品油,推进新能源业务发展 [2] - 2021 年 6 月建成投运雄安新区首座智慧综合加能站,2024 年 9 月投运首座光储充一体加能站 [2] - 已在雄安新区建设 15 座充电站、180 个充电桩,服务电动汽车 9.3 万车次;建设 6 个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达 228.93 千瓦 [2] - 推进爱心驿站建设,2 座爱心驿站获相关称号 [2] 新星公司 - 在雄安新区运营和代运营地热供暖面积达 3200 万平方米,服务 25 万居民 [3] - 完成部分地区地热代煤改造,承建多个项目,建成全国首个长距离“集采集输集灌”地热示范项目 [3] - 推进地热产业数字化转型,构建多能互补和智能化运维体系 [3] - 与 13 所高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获授牌并设立教学实践点 [3] 化销华北 - 组建产销研用一体化项目团队,构建闭环服务体系保障化工新材料供应 [4] - 开展需求调研,与企业、科研院所协同合作开发高端新材料 [4] - 已累计为雄安重点工程供应化工产品近 40 万吨,服务多数市政基础设施项目 [4] 中国石化整体成果 - 8 年来累计供应成品油超 24.3 万吨、化工产品近 40 万吨 [1] - 运营和代运营地热供暖面积达 3200 万平方米 [1][3] - 建设充电站 15 座,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达 228.93 千瓦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