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测量单元

搜索文档
汉威科技(300007) - 300007汉威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23
2025-05-23 13:39
公司业务布局与合作 - 面向机器人领域布局多种传感器,构建多维产品矩阵,为机器人智能化提供感知解决方案 [2][5] - 参股泰瑞数创,其经营良好,IPO 计划有序推进 [3] - 苏州能斯达业务持续快速增长,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研发处于前期阶段 [3] - 苏州能斯达以副主编单位参编相关标准,体现行业认可 [7] - 嘉兴纳杰以 MEMS 器件和硬件产品为核心,浙江芯动科技业务正常 [10][11] - 已与近 30 家机器人整机厂及零部件厂商建立联系及合作 [12] - 柔性传感器可用于外骨骼产品,正在对接客户需求 [21] - 配合机器人厂家为养老机器人进行方案定制 [22] - 电子鼻在多行业有广阔市场增量空间,将结合需求定制产品 [22] 公司业绩情况 - 2025 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54%,净利润增长 16.91%,扣非净利润大增 66.22% [6] - 2024 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2.61%,净利润大幅下降 41.38% [18] - 2024 年基本每股收益为 0.23 元/股,较 2023 年的 0.40 元/股下降 42.50% [19] - 2024 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 11.19%,2025 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 86.21% [11][21] - 2024 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去年减少 138.05% [3] - 2024 年财务费用同比增长 86.18% [23] - 2024 年应收账款余额增长至 14.14 亿元,同比增长 11.49%,占归母净利润的比例高达 1844.41% [24] 公司业务发展与规划 - 坚持“内生增长 + 外延并购”战略,围绕核心业务开展,推进物联网产业生态建设 [3][7][18] - 聚焦传感器、智能仪表等核心业务,重视机器人等应用场景,将倾注更多资源 [2][3][9][27] - 新扩建产线预计下半年投入使用,提升柔性传感器产能 [6][9] - 成功搭建激光器封测产线,部分产品已批量出货,力争贡献业绩增量 [8][9][17][18][23][28] - 电池新规有望带动相关产品市场需求提升 [4] - 车用传感器业务进展顺利,获多家主机厂定点,订单转化出货持续进行 [12] - 激光家用燃气报警器已批量出货,市场需求和出货量将增加 [11] - 头部电池企业热失控监测模组及储能消防业务已有批量订单 [18] - “两重两新”政策将助力相关业务增长 [23] 公司业务面临的问题与应对 - 2024 年业绩承压,受市场竞争、研发投入、新业务未有效产出等因素影响 [15][18][19][20] - 通过拓展业务、加强货款管理、严控支出、降本增效、优化财务结构等措施优化现金流管理 [11] - 对研发项目实行全链条管理,关注市场以转化研发投入为业绩增长 [8] - 物联网业务聚焦垂直赛道,打磨产品方案,提升竞争力 [8] - 应收账款总体风险可控,将加强货款风险管理 [24] 公司其他事项 - 年报提及的增发为预授权决议,暂无具体预案及时间表 [6] - 嘉园环保业绩好转,长期有发展空间,后续择机处理 [6][20] - 汉威智源转让工作在推进中 [7] - 安然测控业务好转,出货量增加 [9] - 外贸业务营收占比约 6%,增速较快,布局力度加大 [12] - 电子皮肤在机器人上应用以个性化方案定制为主,价格因方案而异 [14]
均胜电子20250515
2025-05-15 23:05
纪要涉及的公司 均胜电子[1]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财务表现**:2025年一季度营收146亿元,同比增长10%;归母净利润3.4亿元,同比增长11%;毛利率达17.9%,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盈利能力显著改善[2][3][7] - **业务盈利能力**:汽车安全业务和汽车电子业务毛利率分别提升至15.6%和21.2%,核心业务盈利能力持续增强[2] - **海外市场优势**:海外市场表现优于国内,得益于全球布局和local for local供应模式,有效抵御关税壁垒,并持续推进成本改善措施[2] - **新兴业务布局**:积极布局机器人业务,展示多种零部件解决方案,与潜在机器人整机厂商合作,有望打开新成长曲线[2][4][11] - **订单情况**: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新增订单157亿元,24年新增订单金额840亿元,其中汽车安全订单574亿元创历史新高,订单将在未来五年逐步释放[2][8] - **业绩展望**:受益于香山并表及核心海外业务盈利能力改善,预计2025年扣非利润达16亿元左右[2][8] - **关税影响**:短期关税战影响大幅缓解,采用local for local生产经营模式抵御关税冲击,但需关注美加墨协议对额外关税豁免的可持续性[2][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均胜电子是全球汽车安全领域的龙头企业,安全业务经营能力显著改善,新增订单超收购前水平,收入回归增长轨道[3] - 2025年一季度汽车安全业务毛利率提升1.9个百分点,汽车电子业务毛利率提升2.1个百分点[7] - 均胜电子在上海车展展示机器人事业部零部件解决方案,包括6AD传感器等,还有能量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及轻量化产品、机械臂等[11] - 均胜电子2025年一季度业绩创新高,目前估值对应扣非业绩表现约为15倍,建议关注该公司及可能发生的事件性催化因素[12]
未知机构:【狙击龙虎榜】指数高开回落不改情绪上升走势泛科技仍-有望持续主导盘面-20250508
未知机构· 2025-05-08 09:5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泛科技(机器人、泛AI、算力、芯片等)、军工、种业、大消费(电商、影视、宠物、零售等)、化工、农业、电力、贸易(跨境支付、商贸代理、港口航运等)、黄金、医药、环保、多胎概念、固态电池、核聚变、低空经济等 [2][3][4][9][12][14][16] - **公司**:亚联机械、大叶股份、精进电动、红宝丽、敏芯股份、振芯科技、国芳集团、银之杰 [1][6][7][17]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市场整体走势** - 指数走势波动,有高开回落、低开低走、冲高回落等情况,但情绪端整体呈上升走势,市场处于良性分化或新老周期交替阶段 [2][9][12] - 量能方面,有重回1.5万亿、持续萎缩、放大至2万亿等不同表现 [2][4][12] - **板块表现** - 泛科技(机器人、泛AI)是关注焦点,有望持续主导盘面,机器人板块有望反复活跃,细分领域如轻量化、灵巧手、减速器等受资金关注 [2][9][12] - 军工股受消息刺激涨幅居前,但持续性待观察,军工叠加AI方向可能有突破 [2] - 种业涨幅居前,但持续性可能不佳 [2] - 大消费股(电商、影视、宠物、零售等)时有活跃,在市场热点轮动中表现 [3][16][17] - 化工股在涨价题材卷土重来时表现活跃 [9] - 农业股(养鸡、种业等)逆势大涨 [3] - 电力股作为弹性方向时有走强 [13] - 贸易相关方向(跨境支付、商贸代理、港口航运等)强度有时压过消费 [16] - 黄金股集体大涨 [16][17] - **个股分析** - 红宝丽在指数跳水环境下最先主动上攻,涨停后稳住新老龙头,上方无套牢筹码,压力小,或有望开始第三波走势 [6] - 敏芯股份可提供多种传感器解决方案,产品在机器人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预计到2028年带集成语音助手的设备市场总销量将增至每年30亿台 [6] - 振芯科技提前布局智能化技术及产品,以“特定行业 + AI”为核心,有望打造中国版Palantir [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特斯拉Optimus Gen2的轻量化突破,使PEEK材料在电机、轴承、减速器等核心部件加速渗透,单台人形机器人PEEK材料价值量可达万元,全球市场空间有望突破千亿 [13] - 4月22日起台州海盛将饲料级维生素D3国内报价大幅上调至600元/公斤(此前约450元/公斤),龙头壁垒深厚铸就高成长 [14] - 韶关打造“算力之城”支撑用电需求,本地企业有望获得较高规模的新能源项目 [13] - 我国醋酸纤维素市场基本依赖进口,某公司纤维素衍生物及其配套装置改造提升项目稳步推进中 [13]
车展现场揭秘:均胜电子如何用“汽车基因”切入机器人赛道
江南时报· 2025-05-06 19:16
核心观点 - 均胜电子在2025上海车展推出多款机器人传感器套件及解决方案,计划将机器人业务打造为"第二曲线"[1] - 公司利用汽车电子领域技术积累实现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突破,特别是在电池管理系统和传感器领域[2][3] - 机器人与汽车电子具有高度技术同源性,公司通过技术迁移快速布局机器人领域[6] - 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2035年达380-2050亿美元,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8] - 公司规划机器人业务分5阶段发展,并已启动港股上市计划重点押注该领域[8][9] 产品技术突破 - 推出"星驰"机器人动力电池智能管理系统,充电效率提升40%,能量失控风险降低70%[2] - 电池系统实现-20℃至60℃宽温环境适应,具备快充功能[3] - 开发轻量化机甲减少能量消耗,无线充电系统效率达90%以上,续航提升30%[3] - 传感器套件包含六维力传感器、电子皮肤、双目深度相机等产品[1] - 自主研发嗅觉传感器可检测食物氧化、预警燃气泄漏等[9] 技术协同优势 - 将汽车800V高压平台、仿生液冷温控(±1.5℃)等技术迁移至机器人领域[2] - 汽车自动驾驶传感器技术(激光雷达、摄像头等)可应用于机器人环境感知[4] - 乘员监测系统(OMS)核心算法可用于机器人环境感知[4] - 全电动安全带(DMR)技术与机器人运动平衡调节相似[5] - 智能汽车视觉神经网络算法可应用于机器人路线规划[4] 业务发展规划 - 机器人业务分5阶段:核心零部件研发→工业场景数据空间→商业化应用→产业生态→全球化布局[8] - 2024年营收558.64亿元,过去五年累计研发投入超165亿元[9] - 已向知名人形机器人公司送样核心零部件[7] - 与智元机器人合作开发"大小脑"及关键零部件,共同开拓海内外市场[9] - 下游客户覆盖全球100多个汽车品牌,为业务拓展提供渠道支持[7] 行业前景 - 全球近20家车企进入人形机器人赛道[8] - 2025年Q1具身智能赛道投融资达33起[8] - 激光雷达成本已降至3000元/颗,机器人成本有望再降1/3[7] - 汽车产业链成熟度有助于降低机器人生产成本[6] - 人形机器人在环境监测、食品检测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潜力[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