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P7
icon
搜索文档
何小鹏回应:与特斯拉市值差50倍合理吗?劝雷军造车是“害”他吗?
36氪· 2025-08-28 17:43
产品战略与定位 - 新P7全系标配Ultra配置 定位为品牌图腾产品 强调简单纯粹和尖端特性[3] - 新P7驾控体验突出 试驾中驾驶比例最高 具备肾上腺素分泌级别的操控加速感[5] - 销量目标设定为纯电动轿车市场前三 产能准备按前三标准推进 重点在于三个月后销量稳定性[4][13] - 产品定义侧重颜值与科技属性 MONA 03在价格区间具备断档领先的智能辅助驾驶能力[15] 技术研发与投入 - VLA(视觉语言行动)技术仅小鹏实现真正落地 需多维非结构化数据建模 年投入约50亿元[16][18] - VLA与VLM(视觉语言模型)协同发展 VLA为快模型(小脑) VLM为慢模型(大脑) 年底将形成双模型共识[20][22] - 端到端方案为二维结构化逻辑 VLA要求体验提升10倍才达标 技术分化将导致明年阵营重组[18][19][22] - GPU总量超3万个 混合使用英伟达与国产芯片 云端与本地端推理算力大幅提升[24] 成本结构与盈利展望 - 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占成本40%-50% 传统10万台年销量盈利模型不适用[7] - 软硬全栈自研与跨域融合构成差异化优势 预计一至两年内收回历史亏损[10] - 五年后汽车公司将厚积薄发 实现高盈利 现阶段积累研发制造与质量能力[7][10] 市场竞争与估值 - 与特斯拉产品相似但市值差50倍 中国科技公司估值普遍为美国同行的1/7[26] - Robotaxi计划半年内上线 预计将改变市场价值认知[26] - 硬件叠加软件的实体科技公司具备规模效应 挑战高于纯软件企业[27] 技术演进路径 - 智能驾驶从单体智能向2026年群体智能演进 当前布局已延伸至2027-2028年规划[10] - VLM增强隐私保护 数据可完全不上网 保障网络异常或公司退出后的车辆正常运行[24][25] - 技术投入需长期基础性投入 短期取巧方案无法持续领先[22] 产能与供应链 - 模块化提升产能能力 后续造车企业产能准备更充分[4] - 一代P7销量约20万辆 模具与研发费用通过互联网式一次性摊销[7] 产品差异化逻辑 - 电车与油车成本结构差异 SUV因风阻与质量导致电池成本增加[11] - 同平台车型定价差异源于产品定位而非成本倒挂[11] 行业生态认知 - 造车被形容为永不停止的马拉松 需应对全方位竞争 与互联网行业天然壁垒形成对比[30][32] - 小米造车具备互联网软硬件基因 与智能汽车高度关联[35]
小鹏汽车-W(09868.HK):销量结构改善 毛利率超预期
格隆汇· 2025-08-28 10:53
财务表现 - 2025H实现销量197千辆同比+278% 总收入3409亿元同比+133% 净亏损114亿元同比减亏151亿元 [1] - 2025Q2实现销量103千辆同环比+242%/+10% 总收入1827亿元同环比+125%/+16% 单车收入164千元同环比-275%/+71% 净亏损48亿元同环比减亏80/18亿元 [1] - 2025Q2毛利率173%同环比+33/+18个百分点 因高定价高毛利率车型占比上升及纯视觉方案降本效果显著 [1] 销量与产品结构 - Q3交付指引113-118千辆再创新高 新P7及海外增长有望带动毛利率进一步提升并实现单季度扭亏为盈 [1] - MONA系列占总销量比重环比下滑 X9及海外销量占比环比提升 [1] - 增程平台将满足更多消费者需求 X9增程版工信部已公示 预计四季度推出成为新增长点 [2] 技术合作与业务拓展 - 与大众汽车集团扩大电子电气架构合作范围 从纯电平台扩展至燃油/混动/纯电全平台 [2] - 技术服务收入规模及持续性增强 为后续智驾层面合作奠定基础 [2] - 机器人+飞行汽车2026年将大规模量产 值得重点关注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下调2025年营业收入至814亿元 上调2026/27年营业收入至1292/1660亿元 [3] - 下调2025/26年归母净利润至-18/24亿元 上调2027年归母净利润至64亿元 [3] - 给予2026年16倍目标PS 相较目前涨幅空间26% [3] 产品与技术进展 - MONA M03及P7+将月销从10千辆提升至30千辆 [2] - G7将智驾能力推入L3级别 新P7延续G7智驾定位销量有望显著改善 [2] - 新款G6、G9均迭代至纯视觉方案降本效果显著 [1]
小鹏汽车-W(09868):销量结构改善,毛利率超预期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27 16:1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预期相较目前涨幅空间26% [1][6] 核心观点 - 销量结构改善与持续降本推动毛利率超预期提升 2025Q2毛利率达17.3% 同比+3.3pct 环比+1.8pct [4][6] - 增程平台有望扩容用户群体 四季度X9增程版推出将满足更多消费者需求 [6] - 非车业务贡献显著 与大众汽车合作扩展至全平台 机器人及飞行汽车业务2026年大规模量产 [6] - 盈利预测调整 2025年营收下调至814亿元 2026/2027年营收上调至1292/1660亿元 [6] 财务表现 - 2025H销量19.7万辆 同比+278% 总收入340.9亿元 同比+133% 单车收入15.9万元 同比-33% [4] - 2025Q2销量10.3万辆 同比+242% 环比+10% 总收入182.7亿元 同比+125% 环比+16% [4] - 2025H净亏损11.4亿元 同比减亏15.1亿元 2025Q2净亏损4.8亿元 同比减亏8.0亿元 环比减亏1.8亿元 [4] - 2025E归母净利润预测-18.0亿元 2026E转为正盈利24.0亿元 2027E提升至63.8亿元 [5][6] 业务进展 - MONA系列销量占比环比下滑 X9及海外销量占比提升带动毛利率改善 [6] - 新款G6、G9迭代至纯视觉方案降本效果显著 [6] - Q3交付指引11.3-11.8万辆再创新高 新P7及海外增长有望推动单季度扭亏 [6] - MONA M03及P7+推动月销从1万辆提升至3万辆 G7智驾能力进入L3级别 [6] 估值依据 - 基于2026年1.6倍目标PS估值 考虑机器人、飞行汽车及robotaxi业务突破潜力 [6]
小鹏汽车-W(09868.HK):产品大周期势能有望向上 大众合作或增厚长期业绩
格隆汇· 2025-08-23 10:51
财务预测调整 - 2025年营业收入从820.1亿元下调至804.4亿元 2026年收入从1272.4亿元上调至1291.1亿元 2027年收入从1418.5亿元上调至1431.3亿元 [1] - 2025-2027年Non-GAAP净利润从-19.4/5.3/22.3亿元上调至-10.7/10.5/36.8亿元 对应调整后EPS为-0.6/0.5/1.9元 [1]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1.8/1.1/1.0倍PS 2026-2027年136.2/39.3倍PE [1] 季度业绩表现 - 2025Q2收入183亿元同比增长125% 符合指引 季度交付10.3万辆 ASP环比提升1.1万元至16.4万元 [1] - 2025Q2 Non-GAAP净利润-3.9亿元较Q1减亏0.4亿元 汽车毛利率环比提升3.8个百分点至14.3% [1] - 经营费用率环比改善0.9个百分点至23.9% 抵消其他收入下滑3.1亿元的负面影响 [1] 产品与交付指引 - 2025Q3收入指引196-210亿元 交付指引11.3-11.8万辆 ASP约17.3-17.8万元 [2] - 2025年9-12月销量有望突破4万辆/月 受益于新P7放量及鲲鹏超电X9上市交付 [2] - 高ASP产品占比提升驱动汽车毛利持续提升 支撑2025Q4盈亏平衡目标 [2] 技术与发展战略 - 外观投入加码 VLA+VLM大模型 自研2250TOPS图灵芯片赋能造车主业势能向上 [1][2] - 2026年开启"一车双能"全新车型及海外市场产品周期 强化智能驾驶产品力 [2] - 大众EEA架构合作扩展至中国区全部ICEV和PHEV 贡献第三大经常性收入流 [2]
小鹏汽车-W(09868):港股公司信息更新报告:产品大周期势能有望向上,大众合作或增厚长期业绩
开源证券· 2025-08-21 15:01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买入(维持)[1] 核心观点 - 2025H2往后产品大周期势能有望向上,大众合作或增厚长期业绩[5] - 2025Q2收入符合指引,汽车毛利大幅提升、经营费用率改善驱动持续减亏[5] - 2026年产品大周期有望驱动主业向上,大众合作深化或增厚长期业绩[5] 财务数据与预测 - 2025Q2收入183亿元,同比增长125%,季度交付10.3万辆,ASP环比提升1.1万元至16.4万元[5] - 2025Q2 Non-GAAP净利润-3.9亿元,较2025Q1减亏0.4亿元,汽车毛利率环比提升3.8pct至14.3%[5] - 2025年营业收入预测由820.1亿元下调至804.4亿元,2026-2027年收入预测上调至1291.1/1431.3亿元[5] - 2025-2027年Non-GAAP净利润预测上调至-10.7/10.5/36.8亿元,对应EPS为-0.6/0.5/1.9元[5]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S为1.8/1.1/1.0倍,2026-2027年PE为136.2/39.3倍[5] 产品与市场表现 - 2025Q2 ASP提升主要受益于G6、G9改款放量,平价车型M03占比下降[5] - 2025Q3收入指引196-210亿元,交付指引11.3-11.8万辆,ASP约17.3-17.8万元[5] - 2025年9-12月销量有望突破4万辆/月,受益于新P7放量、鲲鹏超电X9上市交付[5] - 2026年往后"一车双能"、全新车型、海外市场产品周期有望同步启动[5] 技术与合作 - 端侧VLA+VLM大模型、2250TOPS有效算力图灵芯片有望扩大Ultra版本智驾体验优势[5] - 与大众EEA架构合作扩展至中国区全部ICEV、PHEV,相关车型SOP后有望贡献第三大经常性收入流[5] 股价与市值 - 当前股价80.450港元,总市值1533.78亿港元,流通市值1533.76亿港元[1] - 近3个月换手率73.0%[1]
华润啤酒(00291):1H25净利超预期,效率提升及成本红利加持显著(看好
中银国际· 2025-08-20 17:10
投资评级 - 华润啤酒评级为买入 目标价33.50港元 [7][10][12] - 小米集团评级为买入 目标价74.40港元 [13][15][17] - 小鹏汽车评级为买入 目标价31.00美元/120.00港元 [18][20][22] - 龙源电力评级为买入 目标价10.80港元 [23][25][26] 核心财务表现 - 华润啤酒1H25总收入239.4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0.8% 啤酒销售额231.61亿元 同比增长2.6% 毛利率提升2.5个百分点至48.3% [8][9][11] - 小米集团2Q25收入1160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0% 调整后净利润109亿元 同比增长75% [13][16] - 小鹏汽车2Q25整车毛利率显著提升3.9个百分点至14.3% non-GAAP净亏损收窄至3.85亿元 [18][21] - 龙源电力1H25净利润同比下降14% 2Q25中国会计准则下净利润同比持平 [23][24][26] 业务运营亮点 - 华润啤酒啤酒销量同比增长2.2% 吨成本同比下降4.1% 白酒销售额下降34%至7.81亿元 [9][11] - 小米智能手机面临ASP和毛利率压力 但IoT业务因大家电/平板/可穿戴设备保持强劲增长 [13][16] - 小米汽车2Q25收入环比增长14.4% SU7 Ultra车型推动均价环比提升6.4% 经营亏损收窄至2.79亿元 [14][17] - 小鹏汽车产品结构优化 G6/G9新品占比提升推动ASP环比增长超1万元 [18][21] 未来展望 - 华润啤酒估值14倍2025年预期市盈率 目标价基于17倍2025-26年平均市盈率 [10][12] - 小米汽车预计2025年下半年实现盈利 现有产能可支持全年35万辆销售目标 [14][17] - 小鹏汽车预计4Q25实现盈亏平衡 2025-26年销量预测46万/63万辆 收入预测825亿/1181亿元 [19][20][22] - 龙源电力首度宣派中期股息0.10元/股 展示公司治理进步 [25][26] 产品与产能 - 小米16系列即将发布 预计推动智能手机业务复苏 [13][16] - 小鹏汽车新一代P7及鲲鹏增程式X9车型将于4Q25交付 对品牌高端化至关重要 [19][20][22] - 小米二期工厂预计3Q25末或4Q25初投产 产能爬坡速度将影响交付量 [14][17] - 小鹏汽车在L4级Robotaxi和自动驾驶芯片外供方面取得技术突破 [20][22]
小鹏Q2全线暴涨:交付200%营收125%,何小鹏剧透纯视觉Robotaxi
36氪· 2025-08-20 16:03
核心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交付新车103,181台 同比增长241.6% [1][7] - 汽车销售收入达182.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25.3% [1][7][9] - 总体毛利率提升至17.3% 较2024年同期14%增长3.3个百分点 [1][18] - 净亏损收窄至4.8亿元人民币 较2024年同期12.8亿元减亏62.5% [1][16] - 单车亏损约4600元 亏损额连续两个季度大幅收窄 [16] - 现金储备达475.7亿元人民币 可支撑约10年运营 [18] 运营指标与目标达成 - 上半年累计交付19.72万台 持平2024年全年交付量 [7] - 年度38万辆销量目标完成率56% 超出行业平均水平 [7] - 三季度交付指引11.3-11.8万辆 略低于分析师预期11.9万辆 [32] - 三季度营收指引196-210亿元 低于分析师预期210.6亿元 [32] 产品与技术进展 - MONA 03、P7+等新车型成为爆款产品 [19] - 新款G6、G9、G7市场反响积极 [18][19] - 高端车型P7获得意外成功 [19][34] - Ultra车型算力达2250TOPS 超行业旗舰车型3-22倍 [21] - VLA模型规模达竞争对手10倍 运行帧率提升2倍 [21] 战略转型与技术创新 - 产品开发策略转向"设计优先" 造型主导工程适配 [26][28] - L4级自动驾驶量产版本计划2026年下半年推出 [23] - Robotaxi试点将于2026年启动 采用前装车方案且无区域限制 [23][25] - 与大众汽车合作扩展至电子电气架构 覆盖全动力总成车型 [28] - 技术出海成果显著 成为国内智能化技术输出标杆企业 [28] 收入结构优化 - 服务及其他收入达13.9亿元 较2024年同期12.9亿元增长7.8% [30] - 知识产权授权收入成为第三大经常性收入来源 [28][30] - 与大众合作项目将带来持续性技术收入 [28][30] 市场反应与估值 - 美股盘前股价下跌0.25%至19.85美元 [31] - 营收182.7亿元略超管理层指引中值 但低于分析师预期183.8亿元 [31][32] - 单车收入16.4万元 同比下降27.5% [32] - 开盘后股价回升至20.49美元 成交额4.12亿元 [35]
重磅产品G7终上市,小鹏迎来关键之战|车圈脉动 Vol.2
虎嗅· 2025-07-05 10:30
小鹏G7产品定位与战略 - G7是小鹏"智能驾驶2.0"战略下的关键新车,承载提振品牌与销量的双重使命,被视为翻转局势的关键一役[1] - 共推出3款车型,售价19.58-22.58万元,最高续航702km,核心配置一致,主要区别在于图灵AI芯片及智能驾驶能力等级[5] - 产品策略采用错位竞争,定价比同级竞品低1-3万元,主打"价格类似的配置更高,配置一样的价格更低"[22][23] - 设置602公里续航版本将价格杀入20万元以内,为销量上保险[22] 产品核心配置与技术 - Ultra版搭载3颗自研图灵AI芯片,构建2250+TOPS本地算力平台,具备L3级智驾能力基础[9] - 智能座舱采用8295P芯片+专用AI芯片组合,支持本地语义理解与跨语言交互,配备与华为联合开发的AR-HUD[12] - 轴距2890mm,后排空间与储物设计大幅提升,全系标配太极AI底盘,包含DCC智能减振器[15] - 采用800V高压平台+5C电池,支持10%-80%电量12分钟超快充,CLTC续航最大702km[20] 市场竞争环境 - 主要对手包括特斯拉Model Y、小米YU7、极氪007、阿维塔07等[24] - 在19-25万元中型纯电SUV市场,竞品5月销量:乐道L60(6281辆)、极氪7X(4651辆)、阿维塔07(3440辆)[22] - 自主传统车企在价格方面施压,新势力车企在"特点"上形成PK[24] - 公司明确"主流市场中卖智能领先+性价比"策略应对多维竞争[25] 财务与经营状况 - 1Q24毛利率提升至24.6%,纯卖车毛利率达10.5%[29] - 单车收入从1Q23的19.3万元降至1Q24的15.3万元,但毛利率显著改善[26] - 供应链降本成效显著,单车售价降至15万元仍实现低双位数毛利率[29] - 2025年四季度扭亏为盈的目标依赖G7等新品市场表现[1][30] 未来产品规划 - 2025年下半年将推出全新款P7(20-30万元)、G9增程版、X9 MPV增程版等新品[31] - G7需首先在20万元档口取得出色成绩,为后续更贵产品铺路[30] 后续关注重点 - G7在中型SUV市场的销量位次及口碑建立[34] - 智驾VLA-OL模型和智舱VLM模型的实际体验效果[34] - 图灵AI芯片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体现[34] - 面对竞品调整时维持G7竞争力的能力[34]
一周一刻钟,大事快评(W108):金固股份,隆盛科技,小鹏、长城更新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28 18: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金固股份业务模式匹配“工艺流程一体化”需求,自主化程度高,规划未来3 - 4年出货量近三倍增长,短期靠机器人业务,中期看出海扩张 [2] - 隆盛科技传统主业三大梯队明确,机器人领域卡位关键产品和客户端,绑定主力客户,当前市值约100亿对应2025年约30倍PE,投资价值显著 [2] - 长城汽车启动坦克300“月交付破万”挑战,二季度是业绩拐点,下半年新车型集中发布并搭载智能驾驶平台,有望业绩转折 [2] - 小鹏汽车M03和P7+带动穿越淡季,Q2交付指引创新高,预计2025年销量同比+190%,自研芯片Q2上车,成长性突出 [2] - 基于科技和国央企改革两条主线给出投资分析意见,推荐不同类型的主机厂、智能化相关企业、国央企整合企业及零部件企业 [2] 各公司总结 金固股份 - 业务模式匹配“工艺流程一体化”,产线内完成一体化工艺,降低出海摩擦成本,自主化程度较高,适合出海战略 [3] - 基本面与市场沟通充分,短期增长依赖机器人业务,中期靠出海扩大收入规模,可规避欧美关税影响 [4] - 需关注资本开支带来的重资产投入压力,业务扩张需持续投入资本,经营周期把控要谨慎 [4] 隆盛科技 - 市场关注点转向产品及客户兑现,隆盛科技业务布局契合市场诉求,传统主业和机器人领域均有优势 [5] - 传统主业分三大梯队,EGR业务向PHEV转型,马达铁芯成主力业务绑定赛力斯,精密零部件业务盈利能力强有望受益军工及低空经济 [5][7] - 机器人领域卡位灵巧手、谐波减速器、驱动电机三大件,技术和客户复用性高,自主开发人形机器人本体强化系统能力 [7] - 有望复用传统主业客户关系,与特斯拉、赛力斯有合作,当前市值对应2025年约30倍PE,机器人业务有望提升估值 [8] 长城汽车 - 启动坦克300月交付量破万挑战,体现对坦克品牌销量提升的决心和信心 [9] - 二季度是业绩重要拐点,坦克和哈弗品牌销量增长预计带来约9亿元净利润增量,俄罗斯报废税到账将提高利润表现 [9] - 下半年欧拉、长城炮、哈弗、魏牌有新车型或改款,多个车型将大规模应用智能驾驶平台,提升品牌形象和竞争力 [10][12] 小鹏汽车 - M03和P7+带动公司穿越行业淡季,2025Q1销量合计占比75.5%,推动Q1汽车毛利率提升0.5pct,Q2交付指引创历史新高 [13] - 新车型周期开启,预计2025年实现55万辆总销量,同比+190% [14] - 自研图灵芯片二季度上车,等效算力强,可降低车型成本,还将应用于机器人业务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