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陶瓷
icon
搜索文档
新纳科技深主板IPO终止后董事长变更,58岁何军义曾任职兰溪二轻局生产科科长
搜狐财经· 2025-06-06 09:16
上市计划与历史 - 新纳科技在浙江证监局完成北交所IPO辅导备案 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 [2] - 2023年3月公司深主板IPO获受理 但于2024年6月14日因撤回申请被终止审核 [2] - 公司曾于2022年6月申请深交所主板上市 后因政策变化撤回 2024年6月被正式终止审核 [4] 公司基本情况 - 成立于1994年10月12日 注册资本3.8亿元 法定代表人为何军义 [4] - 控股股东为横店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89% [4] - 实际控制人为企业联合会 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控制横店控股70%股权 [5] - 注册地址为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镇江南二路388-9号 [4] 主营业务与行业分类 - 主要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 为高新技术企业 [2] - 主要产品包括二氧化硅和电子陶瓷 [2] - 二氧化硅产品属于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C26) 电子陶瓷产品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 [4]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1.98亿元 同比增长9.27% [3] - 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78亿元 同比下降7.81% [3] - 毛利率24.58% 较上年同期20.36%提升4.22个百分点 [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计算)8.44% 上年同期为10.05% [3] - 基本每股收益0.21元 同比下降4.55% [3] 管理层变动 - 何军义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原董事长任立荣因年龄原因离任 [6] - 新增两名副总经理金蹈和张伟泉 原副总经理王平进和王会忠因年龄原因离任 [6] - 独立董事王会娟离任 张惜丽补选为新任独立董事 [6] - 何军义1966年出生 硕士研究生学历 2020年5月起任总经理 2024年8月接任董事长 [7]
研判2025!中国高级陶瓷‌行业产业链图谱、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市场规模超千亿,技术领航拓新域 [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03 08:52
行业概述 - 高级陶瓷是以高纯度人工合成无机化合物为原料,通过精密工艺制成的新型陶瓷材料,具有高强度、耐高温、电学特性优异等特点 [2] - 按化学成分可分为氧化物陶瓷、氮化物陶瓷、碳化物陶瓷等,按功能特性可分为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 [3][4] - 与传统陶瓷相比,高级陶瓷采用人工合成原料,制备工艺更精密,性能更优越,应用领域更高端,但成本也更高 [4][5] 行业发展历程 - 中国高级陶瓷行业经历了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现已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在5G通信、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 [6] - 行业当前呈现应用高端化、技术集成化和制造绿色化三大发展趋势 [6]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包括陶瓷粉体、化工原料、生产设备等,中游涵盖各类高级陶瓷产品制造,下游应用涉及电子信息、汽车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 [8] 市场现状 - 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约1090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1167亿元 [1][11] - 功能陶瓷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占比约77%,结构陶瓷占比约23% [13] - 5G通信、新能源汽车等终端需求驱动行业规模持续扩张,固态电池隔膜、车规级电子陶瓷等新兴应用场景成为增长新动能 [1][11] 竞争格局 - 行业形成"龙头引领、梯队发展、区域集聚"的竞争格局,分为三大梯队:第一梯队为国瓷材料、风华高科、三环集团等上市公司,第二梯队为中瓷电子、珂玛科技等专精特新企业,第三梯队为数百家中小型企业 [15] - 广东、江苏、山东三省集聚了全国60%以上的产能 [15] 重点企业 - 国瓷材料2024年精密陶瓷板块收入3.51亿元,同比增长41.68% [17] - 珂玛科技2024年营业收入8.57亿元,同比增长78.45%,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48亿元,同比增长54.26% [19] 发展趋势 - 技术革新驱动产业升级,纳米技术、3D打印等前沿科技推动高性能陶瓷材料规模化生产 [21] - 5G通信、新能源汽车及半导体领域需求激增,推动行业向高端化、功能化转型 [22][23] - 政策支持与国际化布局加速行业整合,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升级 [24]
中国高级陶瓷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搜狐财经· 2025-05-29 14:41
高级陶瓷行业概述 - 高级陶瓷又称精密陶瓷或工程陶瓷,以高纯度人工合成的无机化合物为原料,通过精密控制烧结、热压等工艺制成,具备高强度、耐高温、电学/化学/生物相容性优异等综合性能 [3] - 按化学成分可分为氧化物、非氧化物及复合陶瓷,按功能特性分为结构陶瓷(高强耐磨)与功能陶瓷(电子、生物、光学等特殊用途) [3] - 与传统陶瓷相比,高级陶瓷采用Al₂O₃、Si₃N₄等高纯原料及精密工艺,功能多样化,广泛应用于电子、医疗、航天等高端领域,而传统陶瓷以天然矿物为原料,性能单一,主要用于建筑与日用行业 [3]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高级陶瓷行业市场规模约1090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1167亿元 [4] - 行业已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5G通信、新能源汽车等终端需求驱动下持续扩张,固态电池隔膜、车规级电子陶瓷等新兴应用场景加速落地成为增长新动能 [4] - 全球市场规模数据未明确,但报告包含2020-2024年全球增长情况及2025-2031年预测(单位:亿美元) [29]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上游包括陶瓷粉体(如氧化铝、氧化锆)、化工原料、有色金属材料及生产设备(粉碎研磨设备、烧结炉等) [7] - 中游涵盖电子陶瓷、生物陶瓷(人工骨、陶瓷义齿)、热/光学陶瓷等产品制造 [7] - 下游应用涉及电子信息、汽车工业、航空航天、生物医疗、能源环保等领域 [7] 竞争格局 - 行业呈现梯队化竞争,头部企业如潮州三环、国瓷材料、风华高科占据高端市场,中小企业聚焦细分领域 [10] - 区域分布上,广东在功能陶瓷领先,山东在工业陶瓷突出,江苏在精密与环保陶瓷具优势 [10] - 国际领先企业包括日本京瓷、德国赛琅泰克、美国阔斯泰等,国内代表企业有山东国瓷、淄博百灵电子等 [23][24] 技术与发展趋势 - 制备工艺需精密控制(如热压烧结、CVD、HIP等),烧结温度通常>1500℃,部分需气氛保护,微观结构高致密、晶粒细小 [3] - 未来将向智能化生产、绿色化制造方向升级,构建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生态 [4] - 技术发展趋势包括市场、产品及竞争层面的创新,如电子陶瓷、生物陶瓷等细分领域技术突破 [26] 应用领域分析 - 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电气电子(绝缘、压电材料)、交通运输(新能源汽车部件)、国防安全(耐高温部件)、医疗健康(人工骨、义齿)、化工(耐腐蚀材料)、环保(过滤材料)等 [22] - 电气电子领域应用需求受5G通信驱动,交通运输领域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增长,医疗健康领域依赖生物相容性特性 [22] 数据来源与方法论 - 报告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行业协会、上市公司公开报告及一手企业访谈(高管、行业专家、供应商等) [15] - 核心数据更新至2024年12月,覆盖中国大陆为主,含少量全球数据,经严格采集、筛选、加工及自主测算模型验证 [14][15]
中商产业研究院晨会-20250516
华源证券· 2025-05-16 07:30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年4月金融数据显示新增贷款、M2、社融等指标有不同表现,建议债市全面防守,关注股票及转债机会;交通运输行业一季报呈现内需量增价减、红利稳健态势;伟仕佳杰1Q25业绩超预期,受益于业务优化和国产品牌市占率提升;富士达是国内射频连接器行业领军者,聚焦前沿领域布局,未来市场占有率有提升潜力 [2][7][12][16][18] 固定收益 - 2025年4月金融数据:新增贷款2800亿元,社融1.16万亿元,4月末M2达325.2万亿,YoY+8.0%;M1YoY+1.5%;社融增速8.7% [2][7] - 4月新增贷款同比少增,但前4个月同比接近,未来几个月新增贷款易同比多增 [7] - 4月M2增速明显回升,M1增速平稳,新旧口径M1增速均回升反映经济活性提升 [8] - 4月社融同比大幅多增,社融增速明显回升,预计2025年新增贷款、社融同比多增,社融增速先升后降 [9] - 建议债市全面防守,降准降息落地债市利好或出尽,关注股票及转债机会 [2][10] 交运 - 快递:加盟制快递价格战加剧经营分化,直营制快递业绩稳健增长 [12] - 航空机场:量增价减经营承压,供需关系缓慢改善,看好板块全年上行 [12] - 高速:车流量回升促盈利修复,多数龙头利润增长,配置性价比较高 [13] - 航运:集运外调内稳,油运市场复苏,散运市场低迷 [13] - 船舶:新船价格同比上涨,环比松动,造船市场景气度回调 [13] - 港口:吞吐量表现平稳,2025Q1全国主要港口货物、外贸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均有增长 [14] - 大宗供应链:需求承压量价两难,龙头积极应对彰显韧性,关注宏观需求复苏下的右侧机会 [14] 海外/教育研究 - 伟仕佳杰1Q25业绩超预期,营业收入、毛利、归属于股东净利同比增长,受益于分销业务结构优化及国产品牌市占率提升 [16] - 国产品牌市占率或将提升,AI驱动带动需求释放,国内业务和东南亚市场有发展潜力 [16] - 公司拓宽产品序列,构建广泛产品生态体系,上调2025 - 2027归母净利润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17] 北交所 - 富士达是国内射频连接器行业领军者,2024年归母净利润5113万元,产品应用于多高端领域 [18] - 受下游驱使射频链路解决方案变革,2024年中国连接器市场规模达1851亿元,公司产品需求有望增加 [19] - 公司主导14项IEC国际标准,服务优质客户,客户集中度较高 [20] - 商业卫星、6G等业务产品配套布局加速,HTCC产线具备小批量生产能力 [21]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1.45/1.71亿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22]
富士达(835640):国内射频连接器行业领军者,聚焦5G-A、6G、商业卫星前沿领域布局
华源证券· 2025-05-15 14:3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5][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国内射频连接器行业领军者,2024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5113 万元,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预计分别为 1.00/1.45/1.71 亿元,看好其未来大特种电缆、复合式多功能集成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升潜力 [7][9][10] 市场表现 - 2025 年 5 月 14 日收盘价 28.68 元,总市值 53.84 亿元,流通市值 51.79 亿元,总股本 1.88 亿股,资产负债率 34.09%,每股净资产 4.73 元 [3] 投资要点 - 商业卫星、6G 等业务产品配套布局加速,HTCC 产线已具备小批量生产能力,2025 年有四大看点:为低轨卫星项目提供关键部件,商业卫星业务增长;民用通讯领域延伸大客户配套;高速铜缆组件研发生产取得进展;HTCC 技术拓展产品品类 [6][8] 公司概况 - 专注于射频同轴连接器等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主导并参与 14 项 IEC 国际标准制定,产品应用于多高端领域,2024 年营收 7.63 亿元、归母净利润 5112.67 万元,2025Q1 营收 1.90 亿元、归母净利润 1237.06 万元 [7] 行业趋势 - 通信技术革新等因素驱动,射频链路解决方案迎来系统性变革,2024 年中国连接器市场规模达 1851 亿元,2025 年下游产业转型,连接器及线缆行业朝高精尖发展,新兴技术带来更多市场机遇 [7] 技术与客户 - 截至 2024 年末发布多项标准,拥有有效专利 179 项,2024 年研发费用率达 11.33%;核心客户包括华为等知名企业,2024 年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占总营收比例为 78% [7] 盈利预测与估值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815|763|886|1058|1228| |同比增长率(%)|0.82%|-6.42%|16.16%|19.43%|16.07%|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46|51|100|145|171| |同比增长率(%)|2.34%|-65.02%|96.18%|44.30%|18.43%| |每股收益(元/股)|0.78|0.27|0.53|0.77|0.91| |ROE(%)|16.97%|5.86%|10.59%|13.73%|14.52%| |市盈率(P/E)|36.83|105.31|53.68|37.20|31.41|[9] 附录:财务预测摘要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会计年度|2024|2025E|2026E|2027E| |----|----|----|----|----| |货币资金|192|251|340|453| |应收票据及账款|689|705|813|911| |预付账款|2|2|3|3| |其他应收款|3|4|4|5| |存货|124|138|145|157| |其他流动资产|2|2|2|2| |流动资产总计|1012|1102|1306|1530| |长期股权投资|13|13|14|14| |固定资产|363|376|413|418| |在建工程|2|61|30|35| |无形资产|12|12|12|12| |长期待摊费用|0|0|0|0| |其他非流动资产|25|26|25|24| |非流动资产合计|415|488|493|503| |资产总计|1427|1590|1800|2033| |短期借款|21|15|10|2| |应付票据及账款|394|451|535|620| |其他流动负债|63|99|116|135| |流动负债合计|478|564|661|757| |长期借款|30|27|21|17| |其他非流动负债|12|9|8|7| |非流动负债合计|42|36|29|23| |负债合计|520|601|689|780| |股本|188|188|188|188| |资本公积|187|187|187|187| |留存收益|498|572|679|806| |归属母公司权益|873|947|1054|1181| |少数股东权益|34|43|56|72| |股东权益合计|906|990|1110|1253| |负债和股东权益合计|1427|1590|1800|2033|[11] 利润表(百万元) |会计年度|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763|886|1058|1228| |营业成本|513|593|704|817| |税金及附加|9|10|12|14| |销售费用|20|18|18|21| |管理费用|64|66|69|77| |研发费用|86|83|88|98| |财务费用|1|1|1|0| |资产减值损失|-4|-3|-3|-4| |信用减值损失|-23|-14|-17|-20| |其他经营损益|0|0|0|0| |投资收益|1|1|1|1|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0|0|0|0| |资产处置收益|0|0|0|0| |其他收益|13|15|16|15| |营业利润|55|113|163|193| |营业外收入|0|0|0|0| |营业外支出|0|0|0|0| |其他非经营损益|0|0|0|0| |利润总额|55|113|162|192| |所得税|-4|3|4|5| |净利润|59|110|158|187| |少数股东损益|8|9|13|16|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51|100|145|171| |EPS(元)|0.27|0.53|0.77|0.91|[11]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会计年度|2024|2025E|2026E|2027E| |----|----|----|----|----| |税后经营利润|59|95|142|172| |折旧与摊销|43|49|56|62| |财务费用|1|1|1|0| |投资损失|-1|-1|-1|-1| |营运资金变动|-46|61|-14|-6| |其他经营现金流|52|15|16|15| |经营性现金净流量|108|221|201|242| |投资性现金净流量|-27|-126|-62|-72| |筹资性现金净流量|-92|-36|-50|-57| |现金流量净额|-11|59|89|113|[11] 主要财务比率 |会计年度|2024|2025E|2026E|2027E| |----|----|----|----|----| |成长能力| | | | | |营收增长率|-6.42%|16.16%|19.43%|16.07%| |营业利润增长率|-66.38%|104.98%|44.25%|18.41%|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65.02%|96.18%|44.30%|18.43%| |经营现金流增长率|-14.03%|105.05%|-9.28%|20.67%| |盈利能力| | | | | |毛利率|32.70%|33.02%|33.48%|33.50%| |净利率|7.74%|12.36%|14.93%|15.24%| |ROE|5.86%|10.59%|13.73%|14.52%| |ROA|3.58%|6.31%|8.04%|8.43%| |ROIC|7.10%|13.19%|18.27%|20.63%| |估值倍数| | | | | |P/E|105.31|53.68|37.20|31.41| |P/S|7.06|6.08|5.09|4.38| |P/B|6.17|5.69|5.11|4.56| |股息率|0.00%|0.48%|0.70%|0.83%| |EV/EBITDA|51|33|24|20|[11]
中瓷电子25Q1扣非净利1.14亿元 同比增长68.76%
全景网· 2025-04-28 15:16
文章核心观点 - 中瓷电子作为电子陶瓷行业领跑者,2024年着力发展主营业务与创新核心技术,2025年经营持续稳健增长,在行业有重要影响力且估值有望提振 [1][2]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年公司着力主营业务发展和核心技术创新,加强研发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积极开拓新市场、扩展新产品,扣非净利同比近60%增长 [1] - 2025年1 - 3月,公司营收6.14亿元,同比增长12.01%;净利润同比增长48.81%至1.23亿元;扣非净利同比大幅增长68.76%至1.14亿元 [1] 公司业务与地位 - 公司是拥有氮化镓通信基站射频芯片与器件、碳化硅功率模块及其应用、电子陶瓷等核心业务能力的高科技企业,业务涵盖第三代半导体器件及模块,电子陶瓷材料及元件两大方面 [1] - 公司电子陶瓷市场份额居国内行业前列,是国内能与国际知名企业竞争的少数陶瓷外壳系列产品厂商之一,是我国电子陶瓷外壳主要代表企业 [1][2] - 公司是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工信部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国内电子陶瓷行业有重要影响力 [2] 公司发展前景 - 浙商证券研报指出公司深耕国产自主可控核心赛道,精密陶瓷零部件实现批量供货,解决“卡脖子”问题,估值有望提振,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