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

搜索文档
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资本市场护航很关键
证券日报· 2025-06-30 00:59
科技强国建设与资本市场支持 - 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以"十年磨一剑"的决心推动科技强国建设 [1] - 资本市场成为贯通"科技—资本—产业"循环的关键引擎 形成螺旋上升生态 [1] 多层次资本市场对科技企业的融资支持 - 科创板累计588家企业上市 总市值近7万亿元 IPO募资9232亿元 再融资1893.62亿元 研发投入占比中位数12.6% [2] - 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为不同阶段科技企业提供定制化融资渠道 [1]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研发投入1.88万亿元 占全社会研发投入超50% 专利数量占全国1/3 [3] 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机制创新 - 创业板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未盈利创新企业 深市首个未盈利企业大普微电子IPO获受理 [3] - 科创板将审议首家重启第五套标准企业禾元生物 体现对长期研发的包容性 [3] - 证监会深化发行上市/并购重组/股权激励改革 引导资源向创新领域集聚 [3] 资本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 - 通过并购重组加速科技成果产品化/市场化 推动实验室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2] - 构建"孵化—成长—扩张—引领"全周期培育体系 助力科技企业全球竞争力提升 [2] - 成功上市案例激发全社会创新热情 为科技强国奠定人才和社会基础 [4] 未来资本市场优化方向 - 需持续完善基础制度体系 加强重点领域监管 优化市场环境 [5] - 提升对科技企业支持精度 强化投资者保护 营造公平透明环境 [5]
上交所从源头把好IPO“质量关” 科创板试点引入预先审阅制度
上海证券报· 2025-06-19 12:58
科创板科创成长层配套业务规则 - 上交所起草《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科创成长层(征求意见稿)》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7号——预先审阅(征求意见稿)》,旨在提升科创板服务科技创新能级,支持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 [6] - 政策背景源于证监会《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通过预先审阅机制优化IPO流程 [6][7] 预先审阅制度核心要求 - **适用情形**:允许因过早披露业务技术信息或上市计划可能对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科技企业申请预先审阅 [8] - **申请文件**:需提交标有"预先审阅文件"字样的申请材料,保荐人需核查发行人是否符合适用情形并发表意见 [9] - **工作机制**:参照《审核规则》开展问询与回复流程,审阅结果不影响正式申报审核结论 [9] - **保密要求**:预先审阅阶段信息不公开,正式申报后需同步披露审阅问询回复文件 [10] - **责任约束**:发行人及中介机构需保证文件真实性,违规可能导致终止审阅程序或监管处罚 [10] 制度创新背景与目标 - 预先审阅机制回应科技企业诉求,减少敏感信息在上市阶段的"曝光"时间,降低对生产经营的干扰 [12] - 结合现有信息披露豁免制度,保护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平衡信息披露与企业利益 [11] - 通过"开门办审核"咨询沟通机制,已有效帮助企业降低上市筹备成本,增强发行预期性 [11]
上交所就科创成长层将配套两项业务规则 持续提升科创板服务科技创新能级
证券时报· 2025-06-19 02:34
科创板科创成长层制度 - 科创成长层定位为服务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且未盈利的科技型企业 [1] - 增量公司调出条件为符合科创板第一套上市标准 存量公司调出条件为上市后首次实现盈利 [1] - 科创成长层调整机制要求公司在披露年报时同步披露调出公告 上交所及时执行调出 [1] 投资者管理与信息披露 - 科创成长层公司股票简称后增加特殊标识"U" 新注册企业投资者需签署专项风险揭示书 [2] - 科创成长层公司需在定期和临时报告中披露未盈利情况及风险 核查股票异常波动 [2] 预先审阅机制 - 发行人可申请预先审阅发行上市申请文件 上交所参照正式审核程序反馈意见 [2] - 预先审阅不是必经程序 不替代正式审核 审阅意见不构成对发行条件的确认 [2] - 发行人可自行决定是否正式申报 正式审核标准不会因预先审阅而降低 [3]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 - 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发行人可自主认定并披露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信息 [3] -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需满足投资经验、合规运作、独立性等要求 [3] - 披露信息作为审核参考因素 但不作为硬性上市条件 [3] 后续工作安排 - 上交所将尽快发布实施相关业务规则 推动改革举措落地 [3] - 持续提升科创板服务科技创新能级 [3]
上交所理事长邱勇:加快构建投融资,协调市场生态,进一步巩固市场回稳向好态势
新浪证券· 2025-06-18 16:47
资本市场枢纽功能与上交所成效 - 资本市场需持续强化枢纽功能,通过深化科创板改革、优化并购重组机制、引入长期资金等举措巩固市场回稳向好态势[1] - 上交所债券托管量达18万亿,为全球最大交易所债券市场[3] - 科创板2024年研发投入总额1681亿元,超净利润2.5倍,同比增长6.4%,近3年复合增速10.7%,研发强度中位数12.6%[3] - 科创板新增发明专利2万项,6年累计发明专利超12万项,科创债规模增至1.1万亿元,占公司债比例由5.2%提升至9.2%[3] 并购重组与市场活跃度 - 2024年沪市披露资产重组方案700余单,重大资产重组60单同比增长50%,70%并购标的属半导体、新能源等新兴产业[4] - 2024年以来披露资产重组方案341单同比增长25%,重大资产重组49单同比增加206%[4] - 沪市上市公司营收占全市场70%,净利润占80%,2024年主板营收49.6万亿元,净利润及扣非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和2.4%[4] - 科创板营收同比增长0.2%,近70%公司营收增长同比提升3.09百分点,净利润475.2亿元,50%公司净利润增长同比提升7.17百分点[4] 投资端建设与分红回购 - 沪市公司分红超1.9万亿元,春节前分红超3000亿元创历史新高,增持回购超1100亿元[5] - 近3年股息平均增长15%,股息率3.5%居全球前列[5] - 2024年ETF市值突破3万亿元,较年初翻番,社保保险等长期资金A股持仓金额增加33%[5] 下一步改革重点 - 深化科创板改革,提升包容性,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促进资源向新产业、新技术领域集聚[5] - 落实并购重组政策,提高审核时效,推动优质未盈利资产收购及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案例落地[6] - 引入长期资金,丰富ETF产品布局,推动科创债、绿色债市场建设,健全股票期权产品体系[6]
中美关税战或进入拉锯战阶段,沿政策发力方向布局会
中航证券· 2025-05-12 15:15
市场表现 - 本周上证指数涨1.92%、深证成指涨2.29%、沪深300涨2.00%、创业板指涨3.27%、中证500涨1.60%、中证1000涨2.22%,科创50跌0.60%[7] - 本周金融风格涨2.79%,申万一级行业中国防军工、通信、电力设备分别涨6.33%、4.96%、4.02%[7] - 本周市场日均成交金额13534.26亿元,较上周增加2495.56亿元,A股整体市盈率18.92倍,较上周上涨2.17%[7] 汇率与资金流向 - 美国滥用关税政策后美元震荡走弱,上周后半周至本周初美元指数下跌,人民币、港币升值,触发香港联系汇率机制强方兑换保证,截至5月6日,香港金管局卖出1166亿港元买入美元[2][8] - 复盘显示港币升值触发强方兑换保证期间,A股和港股均上涨,港币是否继续触发是观测全球资金对中国资产多空观点的指标[2][8] 政策与经济 - 4月出口数据超预期,或因美国对部分国家暂缓90天实施“对等关税”,转出口缓冲了对中国出口的影响[2][10] - 5月7日国新办发布会后,货币政策宽松、两新政策扩围等或只是既定政策提速的开始,二季度扩内需政策提速或支撑A股业绩,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政策维护流动性与风险偏好[2][13] 市场趋势与投资建议 - 中美关税战最差阶段已过,但或进入“边打边谈”拉锯战阶段,二季度市场震荡整理[2][21] - 5月市场风险偏好回升,科技板块催化事件多,前期回调利空缓解,有望迎来阶段性机会[20] - 建议沿政策发力方向布局,红利、内需消费和自主可控有望贡献超额收益[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