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油

搜索文档
自研费托合成制取SAF工艺,「绿碳合成能源」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36氪首发
36氪· 2025-07-21 18:00
融资与资金用途 - 绿碳合成能源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 由熔拓资本领投 德联资本和线性资本跟投 云道资本担任财务顾问 [2] - 所筹资金用于首家自营工厂建设和企业日常运营现金流补充 [2] 公司背景与技术路线 - 公司成立于2023年7月 专注于通过自研费托合成技术从农林废弃物和城市固废中制取绿色航空燃油(SAF)等绿色燃料 [2] - 创始人肖立峰博士曾就职国际顶尖纳米催化实验室 团队核心成员来自国际实验室和国内头部能源企业 [2] - 对比HEFA FT和ATJ工艺后 公司选择自研费托合成技术路线 因其原材料(农业废弃物)产量大且成本低 不受原料制约 [8][9][10] - 自主研发的核心工艺包实现100%国产化 催化剂性能和生产工艺达全球第一梯队 产率是友商1.5-2倍 [10] 产品与产能规划 - 主要产品包括费托蜡和轻油 [4][6][8] - 首家自营工厂正在内蒙建设 投产后SAF年产能将达数千吨 [2][11] - 工厂投产后将开启下一轮融资 筹建万吨级示范工厂 同时提供千吨级工艺包技术授权服务 [12]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遇 - 欧盟和美国将航空业碳减排纳入国家战略 设定SAF掺混比例目标 航空公司采购SAF目标达10%-30% [8] - 2024年中国SAF应用试点启动 2025年第二阶段试点在四个机场实施1%SAF掺混 [11] - 2025年全球SAF市场空间约千亿元 当前产能仅满足40%-50%需求 供需缺口显著 [11] 投资方观点 - 熔拓资本认为费托合成凭借原料广泛和工艺成熟优势 是最具潜力的SAF规模化路径 [13] - 德联资本看好公司创新催化技术与工艺优化 打造高效低成本生物质合成解决方案 [13] - 线性资本认可团队技术落地能力和商业化思考 看好其全球工程化复制能力 [14] - 云道资本认为公司费托全产业链工艺具备稀缺性 对全球绿色能源转型有重要意义 [14]
利好出尽?牛股两年大涨近3000%!今天突然凶猛杀跌!人形机器人又接大单,产业化提速?
雪球· 2025-07-14 16:25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涨0.27%,深成指跌0.11%,创业板指跌0.45%,沪深两市成交额1.46万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2534亿 [1] - 市场个股涨多跌少,超3100只个股上涨 [2] 惠城环保股价异动 - 惠城环保股价从2022年4月最低8.17元涨至251元,涨幅接近30倍,但今日开盘后大幅杀跌 [4] - 公司宣布20万吨/年废塑料裂解项目成功试产,该项目为全球首个连续化、规模化废塑料化学循环利用示范项目,设计年处理混合废塑料20万吨 [6] - 公司市盈率高达3162倍,近三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63亿元、10.71亿元和11.49亿元,归属股东净利润分别为247.36万、1.39亿和4259.97万元,今年一季度营收2.85亿元,同比下滑,净利润亏损922.43万元 [6] 人形机器人行业动态 - 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中标中移(杭州)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项目,总预算1.24亿元(含税),为国内人形机器人企业最大订单 [13] - 国泰海通证券认为此次采购是行业商业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东方证券预计整机制造扩张将带动零部件产业链景气度上升 [13] 创新药行业动态 - 创新药概念股延续涨势,莱美药业20%涨停,联环药业、康辰药业涨停 [15] - 国家医保局启动2025年药品目录调整申报工作,并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创新药及产业链发展 [19] - 国金证券指出创新药维持高景气,biotech投融资改善及政策支持带动药企临床前研究需求提升 [20] 锂矿行业动态 - 锂矿股表现活跃,赣锋锂业涨2.67%,天齐锂业涨2.92%,永杉锂业涨停 [22] - 碳酸锂主力合约一度涨超6%,现报66720元/吨,中信建投期货认为短期价格可能因供应紧张推高,但需求端增速放缓抑制上行空间 [24] - 中泰期货认为碳酸锂基本面过剩压力较大,价格将回归弱势运行 [24]
惠城环保(300779):废塑料项目试生产成功,开启高增长赛道
国盛证券· 2025-07-14 14:3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惠城环保全球首创的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试生产成功,其CPDCC技术突破传统废塑料处理难题,产品收率达92%以上,具有高度创新性,破解全球塑料污染困局,后续复制、推广成长空间巨大 [1][2] - 因公司废塑料项目25年开工时间较短,27年废塑料业务推广预期提高,下调公司25年利润、上调公司27年利润,预计2025 - 2027年实现营收17.7/27.5/42.0亿元,归母净利润1.7/5.0/8.8亿元,对应PE为278.4/95.7/54.4x,公司深耕危废循环技术,废塑料业务空间广阔,利润空间成长可期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项目情况 - 7月11日公司公告东粤化学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性项目试生产成功,装置运行平稳,标志全球首创的混合废塑料深度催化裂解(CPDCC)技术成功通过工业化验证,实现全流程贯通 [1] - 传统废塑料处理技术面临物理回收对原料纯度要求高、化学回收技术能耗高转化率低等难题,公司CPDCC技术首创“一步法”工艺,无需复杂分选,直接将低值混合废塑料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工原料,产品收率达92%以上 [1] - CPDCC技术创新性体现在通过气固两相差压输送技术实现工业化装置大型化规模化、跨相裂解克服传统塑料化学循环矛盾、采用逆流床反应器设计提供匹配反应活化能、跨相深度裂解和高温氯捕集克服PVC裂解腐蚀难题 [2] - 项目产出产品将形成绿色化工产业链条,全国每年约6000万吨废塑料,若用该技术回收处理5000万吨,可替代1亿吨原油,约占我国年均原油进口量的20%,极具经济与环保价值 [2] 财务指标预测 |财务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1,071|1,149|1,767|2,745|4,200| |增长率yoy(%)|194.8|7.3|53.7|55.4|53.0|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39|43|173|502|883| |增长率yoy(%)|5,499.8|-69.2|305.0|190.9|75.9| |EPS最新摊薄(元/股)|0.71|0.22|0.88|2.56|4.50| |净资产收益率(%)|11.2|3.1|10.9|24.3|30.2| |P/E(倍)|346.8|1,127.6|278.4|95.7|54.4| |P/B(倍)|37.2|36.6|32.8|24.5|17.0|[4] 股票信息 - 行业为环境治理,前次评级买入,7月11日收盘价245.02元,总市值48,035.43百万元,总股本196.05百万股,自由流通股占比79.85%,30日日均成交量2.93百万股 [5]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 资产负债表显示2023 - 2027年公司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等有不同程度变化,负债合计也呈上升趋势 [9] - 利润表显示2023 - 2027年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逐年变化,归属母公司净利润预计2025 - 2027年有较大增长 [9] - 现金流量表显示经营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现金流、筹资活动现金流在不同年份有不同表现 [9] - 主要财务比率方面,成长能力指标如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增长率有较大波动;获利能力指标如毛利率、净利率、ROE等预计呈上升趋势;偿债能力指标如资产负债率、净负债比率等有一定变化;营运能力指标如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相对稳定;每股指标如每股收益、每股经营现金流等预计增长;估值比率如P/E、P/B、EV/EBITDA预计下降 [9]
广东万亿石化产业再突破:一个全球首创项目激起“价值革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1 21:43
项目突破 - 东粤化学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性项目试产成功,工艺指标均达预期,全球首创连续化、规模化废塑料化学循环项目通过工业化验证[1] - 项目首创"一步法"工艺(CPDCC技术),将混合废塑料直接转化为液化塑料裂解气(LPCG)、塑料裂解轻油(PCLO)等高附加值产品,产品收率高达92%以上[9] - 项目攻克混合废塑料回收行业难题,自主研发全量废塑料分选技术、连续恒温差压输送进料系统等核心技术,产品收率较传统工艺提高至少40%[13] 行业转型 - 中国石化产业正经历从"炼油主导"向"化工新材料驱动"的转型,炼化一体化成为各省争夺产业高地的核心战略[3] - 新能源车渗透率加速导致炼厂面临油品产能过剩压力,需向化工品转型消化过剩产能[2] - 石化行业需合理控制基础产品新增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业集中度,推动炼化一体化,实现"减油增化"[11] 广东石化产业布局 - 广东提出到2025年石化产业规模超过2万亿元,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绿色石化产业集群[2][6] - 广东已形成"一带、两翼、五基地、多园区"战略布局,包括茂湛、广州、大亚湾、汕潮揭等石化基地[7] - 广东石化产业布局高度集中和集聚,"一体两翼"特征明显,历史包袱少,技术装备先进[13] 国际投资与技术 - 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是巴斯夫最大单笔投资项目,总投资额约100亿欧元[10] - 埃克森美孚在惠州大亚湾石化区投资约100亿美元建设乙烯项目[10] - 广东石化产业国际化基因显著,成为全球化工产业转移核心战场[10][13] 废塑料回收市场 - 全球每年产生超过3亿吨塑料垃圾,仅9%被回收,12%被焚烧,剩余79%进入自然环境[9] - 东粤化学项目无需对混合废塑料进行复杂分选,直接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工原料,降低分选成本[9] - 项目与下游企业形成隔墙供应关系,共享公共设施,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产业链效率[9]
永东股份(002753) - 002753永东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20
2025-05-20 17:18
会议基本信息 - 会议类别为业绩说明会,于2025年5月20日15:00 - 17:00通过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以网络远程方式召开 [1] - 参与人员包括山西辖区上市公司2025年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暨年报业绩说明会活动参与者,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长刘东杰等 [1] 经营目标与可转债事宜 - 2025年公司密切关注炭黑市场动态,秉持“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理念,专注煤焦油深加工产业链延伸与高效利用,巩固炭黑主业,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向高技术含量领域扩展 [1][2] - 公司将综合考虑3.8亿元可转债后续事宜,按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努力实现股债双赢 [1][2] 未来发展战略 - 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下,关注全球炭黑市场趋势,以“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理念,通过“煤焦油加工 + 炭黑生产 + 尾气发电 + 精细化工新材料”结合形成可持续循环产业模式,向高技术含量领域拓展 [3] 生产模式优势 产业链条 - 形成“煤焦油加工 + 炭黑生产 + 尾气发电 + 精细化工新材料”完整可持续循环产业模式,推动炭黑产品高端化、差异化和规模化,增加高附加值煤焦油精细化工产品种类 [3] 产品品种 - 炭黑产品包括轮胎用炭黑、橡胶制品炭黑等特种炭黑,煤化产品有工业萘等煤焦油加工产品,产品结构丰富 [4] 能源综合利用率 - 建有炭黑尾气发电装置,自供生产及办公生活用电;利用炭黑生产尾气产生蒸汽推动汽轮机、驱动风机;对焦油加工管式炉烟道气余热再利用;利用富余蒸汽加热油品、设备管道保温吹扫及生活采暖,提高能源利用率 [5] 新材料布局 - 7万吨/年特种炭黑生产线已建成,涵盖高性能低滚动阻力炭黑等高端品种,4万吨/年炭黑项目在建,投产后炭黑总产能将突破45万吨/年,特种炭黑占比显著提升 [6] - 50万吨/年煤焦油深加工项目与2×10万吨/年蒽油深加工项目已取得环评批复,达产后将形成百万吨级煤焦油深加工能力 [6] 燃料成本情况 - 公司位于稷山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周边焦化企业焦炉煤气资源充足且利用率低,公司采购焦炉煤气并铺设管道引入生产线,降低燃料成本 [7] 中高端炭黑领域竞争力 - 我国中高端炭黑市场前景良好,存在结构化需求缺口,低端炭黑同质化竞争严重,中高端炭黑供给不足、依赖进口 [7] - 公司深耕相关领域多年,市场占有率高,获“中国炭黑十强企业”“山西省碳基新材料产业链链主”称号,产品有循环经济产业链、技术、成本和品牌优势 [7]
【国泰君安期货能化联合调研】金十期货特约国泰君安期货分析:国内炼厂在经历3-4月油价下跌后利润持续修复,均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点价备货,原料库存从此前低位有一定回升,装置复工预期小幅增强。从原油采购渠道看,近期地缘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明显,或削弱中长期行业利润。分产业链和品种看,山东、东北、华东地炼短期 开工 稳定,但成品油需求疲软及原料扰动抑制中长期产能利用率。华北方面有所不同,受原料消费税、地缘等影响相对更谨慎。化工轻油加工方面,芳烃估值回归基本面,内外盘套利窗口收窄;烯烃方面,关税政策波动下乙烷采购谨
快讯· 2025-05-09 18:18
炼厂利润与库存 - 国内炼厂在经历3-4月油价下跌后利润持续修复,均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点价备货 [1] - 原料库存从此前低位有一定回升,装置复工预期小幅增强 [1] 原油采购与地缘风险 - 近期地缘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明显,或削弱中长期行业利润 [1] 区域炼厂开工情况 - 山东、东北、华东地炼短期开工稳定,但成品油需求疲软及原料扰动抑制中长期产能利用率 [1] - 华北受原料消费税、地缘等影响相对更谨慎 [1] 化工轻油加工 - 芳烃估值回归基本面,内外盘套利窗口收窄 [1] - 烯烃方面,关税政策波动下乙烷采购谨慎,丙烷或转向中东货源 [1] - 政策整合及配额分配仍是未来关注重点 [1]
中国石化(600028):短期盈利仍承压,炼化板块静待修复
信达证券· 2025-04-29 19:5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1][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一季度中国石化经营业绩环比改善,炼化板块弹性待释放,虽业绩同比下滑但下游盈利修复,化工板块减亏明显 [3] - 公司推进高质量勘探开发,油气当量产量提升,一季度达130.97百万桶,天然气产量增长5.1% [3] - 炼化板块降本增效,化工装置负荷提升,主要化工产品产量增加,乙烯产量同比增17.7% [3]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9.87、538.57和570.13亿元,增速分别为3.3%、3.6%和5.9%,维持“买入”评级 [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2025年4月28日晚中国石化发布一季度报告,一季度营收7353.56亿元,同比降6.91%,归母净利润132.64亿元,同比降27.58% [1] 点评 经营业绩 - 2025年一季度国际油价先跌后涨,布伦特均价75美元/桶,同比降8%,环比增1% [3] - 各板块经营收益同比有降有升,环比明显改善,业绩主要来自上游,下游盈利修复 [3] 勘探开发 - 2025年一季度全力拓矿权、增储量,在多盆地勘探突破,油气当量产量130.97百万桶,同比增1.7% [3] 炼化板块 - 炼油板块坚持“油转化”“油转特”,加工原油6213万吨,同比降1.8%,化工轻油产量增11.3% [3] - 成品油销售受需求疲软影响销量萎缩,总经销量5559万吨,同比降7.1%,加气和充换电量提升 [3] - 化工板块以效益为导向优化结构,提升装置负荷,乙烯产量386.1万吨,同比增17.7% [3]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9.87、538.57和570.13亿元,增速3.3%、3.6%和5.9% [3][4] - 对应2025 - 2027年PE分别为13.13、12.68和11.98倍,维持“买入”评级 [3][4] 重要财务指标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3,212,215|3,074,562|3,255,302|3,336,062|3,423,656| |增长率YoY %|-3.2%|-4.3%|5.9%|2.5%|2.6%|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60,463|50,313|51,987|53,857|57,013| |增长率YoY%|-9.9%|-16.8%|3.3%|3.6%|5.9%| |毛利率%|15.6%|15.5%|15.3%|15.2%|15.2%| |净资产收益率ROE%|7.5%|6.1%|5.3%|5.3%|5.6%| |EPS(摊薄)(元)|0.50|0.41|0.43|0.44|0.47| |市盈率P/E(倍)|11.29|13.57|13.13|12.68|11.98| |市净率P/B(倍)|0.85|0.83|0.70|0.67|0.67| [4]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 包含各年度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负债、股东权益、营收、成本、利润、现金流等详细数据 [5][6]
永东股份(002753) - 002753永东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29
2025-04-29 16:32
经营情况 - 2024 年度营业收入 42.28 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 7.35%;利润总额 1.26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2.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11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9.90% [1] - 2025 年一季度营业收入 8.70 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 9.34%;利润总额 3491.14 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 6.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966.33 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 6.16% [1] 利润分配 - 2025 年 4 月 24 日相关会议审议通过 2024 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拟以相关股本为基数,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1.50 元(含税),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议案需提交 2024 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2] 业务拓展战略 - 煤化深加工产品向新材料领域拓展,现有改质沥青产能 20 万吨/年,“2×10 万吨/年蒽油深加工项目”与“50 万吨/年煤焦油深加工项目”已通过股东大会审议 [3] - 推动炭黑产品向高端延伸,“煤焦油精细加工及特种炭黑综合利用项目”含特种炭黑 7 万吨/年 [3] - 打造百万吨煤焦油加工工厂,50 万吨/年煤焦油深加工项目已获股东大会通过,完工后加工能力达百万吨级别 [3] 未来业绩增长点 - 可转债“永东转 2”募投项目 2024 年陆续完工投产,2025 年产能释放 [4] - 自有资金建设的 50 万吨煤焦油深加工项目和 4 万吨/年炭黑生产线正在建设中 [5] - 2024 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募投项目 2×10 万吨蒽油深加工项目 [5] 主要产品产销量(2024 年) - 炭黑产量 36.03 万吨,销量 36.06 万吨 [6] - 改质沥青产量 18.38 万吨,销量 18.47 万吨 [6] - 工业萘产量 8.04 万吨,销量 7.97 万吨 [6] 循环经济产业链优势 - 依托当地资源优势,通过“煤焦油加工 + 炭黑生产 + 尾气发电 + 精细化工新材料”形成可持续循环产业模式,对向新材料领域拓展及产品结构转型升级有重要意义 [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4-29 16:14
主要财务数据 - 2025年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32.64亿元(中国企业会计准则),股东应占利润为人民币139.75亿元(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5] - 一季度资本支出人民币182.48亿元,其中勘探及开发板块占比最大(125.95亿元),其次为化工板块(25.63亿元)[10] - 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与按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存在三项主要差异:政府补助处理、安全生产费计提方式及专项借款汇兑损益资本化调整[16][17][18] 经营业绩回顾 - 一季度中国经济GDP同比增长5.4%,但成品油需求同比下降4.0%,化工产品需求增长(乙烯当量消费量同比+3.1%)[5] - 国际原油价格普氏布伦特现货均价75.7美元/桶,同比下降9.0%[5] - 公司通过一体化优化和成本管控实现平稳运营,勘探及开发板块息税前利润136.31亿元,炼油板块23.93亿元,营销及分销板块48.67亿元,化工板块亏损13.21亿元[6][7][8][9] 业务板块表现 - **勘探及开发**:油气当量产量130.97百万桶(+1.7%),天然气产量3,684.3亿立方英尺(+5.1%),北部湾/塔里木/四川盆地取得勘探突破[6] - **炼油**:加工原油6,213万吨,生产成品油3,719万吨,化工轻油1,133万吨(+11.3%),持续优化柴汽比并推进高端碳材料发展[7] - **营销及分销**:成品油总经销量5,559万吨,车用LNG零售量20.5亿方(+116%),加速布局"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网络[8] - **化工**:乙烯产量386.1万吨(+17.7%),化工产品经营总量1,997万吨(+2.4%),但受行业毛利低迷影响整体亏损[9] 重大事项 - 控股股东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自2025年4月8日起12个月内计划增持A股/H股股份,截至4月25日已累计增持24,727,400股[11] - 公司与福建炼化、新加坡阿美设立合资公司开发古雷二期项目,注册资本288.01亿元,公司按50%持股比例为福建炼化提供最高72亿元的履约支持[20][21][25] - 董事会通过塔河炼化一体化项目投资及向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有限公司增资等议案[35] 股东与股权结构 - 截至报告期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通过盛骏国际持有0.86%H股(1.04亿股),前十名股东未参与转融通出借股份[2][3] - 2024年9月至12月公司回购并注销A股1.30亿股、H股2.88亿股,2025年一季度继续回购H股3,618万股[10]
中国石化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
证券日报· 2025-04-28 21:40
本报讯 (记者向炎涛)4月28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发布2025年第一 季度报告。按照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53.56亿元,实现本公司股东 应占利润139.75亿元。 勘探及开发方面,公司全力拓矿权、增储量,加强高质量勘探和效益开发,在北部湾盆地、塔里木盆 地、四川盆地等勘探取得重要突破,高质量推进胜利济阳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加强天然气产供储销一体 协同创效。第一季度,油气当量产量130.97百万桶,同比增长1.7%,其中,天然气产量3684.3亿立方英 尺,同比增长5.1%。 炼油化工方面,公司紧贴市场需求,全力优化生产组织运行,大力降本减费,推动优势产能高效利用。 炼油方面,公司坚持低成本"油转化"、高价值"油转特",持续优化装置负荷和产品结构,增产化工原料 和航煤,大力推进高端碳材料、特种油品等产品发展;化工方面,公司紧贴市场需求,以效益为导向优 化原料、装置、产品结构,大幅提升装置负荷,增产盈利产品,密切产销研用结合,加大新产品、高附 加值产品开发力度。第一季度,加工原油6213万吨,生产化工轻油1133万吨,同比增加11.3%,乙烯产 量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