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储能
搜索文档
新能源消纳明确底线:每年新增至少2亿千瓦,算力、储能成破局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1 21:01
政策核心目标 - 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联合发布指导意见,明确到2030年基本建立协同高效的多层次新能源消纳调控体系,满足全国每年新增2亿千瓦以上新能源合理消纳需求[1][2] - 政策旨在为2035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6亿千瓦的目标提供实施路径,确保“十五五”期间每年具备新增2亿千瓦风光电的消纳能力[1][2] - 政策提出分类引导新能源开发与消纳、推动新能源消纳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发展、增强新型电力系统适配能力等多项重点任务[1] 新能源装机规模与消纳压力 - 中国风光电装机容量已超过17亿千瓦,2023年风光新增装机2.93亿千瓦,2024年新增3.57亿千瓦,2025年1-10月新增3亿千瓦[2][3] - 2026至2035年间每年新增风光电装机规模平均约1.8亿至2亿千瓦,未来5年总计需提升10亿千瓦风光电消纳能力[2][3] - 截至9月底,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过1亿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达到39%,风光电电量占比相比去年增长4个百分点[4] 调节能力与电价机制 - 政策提出健全完善煤电、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调节性资源容量电价机制,促使煤电向支撑调节性电源转变[3][4] - 容量电价机制将显著提升煤电、储能等资源的经济性和投资吸引力,推动整个产业链发展[4] - 政策执行层面由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制定整体规划,地方政府决定具体细节,电网公司为容量电价执行主体[5] 算力设施协同发展 - 政策重点提出加强新能源与算力设施协同规划布局及优化运行,推动算力设施绿色发展[5] - 算力项目需在选址规划阶段考量区域新能源布局,优先考虑可获得稳定绿电或具备灵活接入能力的区域[5] - 算力企业需具备分钟级甚至秒级负荷调节能力以参与需求响应和电力市场,绿色电力合约与碳核算将成为融资与竞争关键[5][6] 储能技术路线与市场机遇 - 政策明确支持创新应用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等多种技术路线,加快突破大容量长时储能技术[6][7] - 锂离子电池适合快速调频与短时调峰,液流电池适用于中长时削峰填谷,抽水蓄能等适合区域性基础调峰与跨日跨季能量平衡[7] - 建议储能企业短期应用锂电储能提升安全与成本效率,同时布局长时储能技术示范与规模化路径[7]
光伏设备大爆发,中来股份10分钟20cm涨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1 17:06
光伏设备板块市场表现 - 11月11日光伏设备板块大爆发,中来股份开盘10分钟实现20cm涨停 [2] - 快可电子涨超10%领涨,亿晶光电、协鑫集成、金辰股份、国晟科技等多只概念股涨停 [2] 政策面利好 - 11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促进新能源消纳和调控的指导意见 [2] - 政策指出要增强新型电力系统对新能源适配能力,大力推进技术先进、安全高效的新型储能建设 [2] - 政策要求挖掘新能源配建储能调节潜力,创新应用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等多种技术路线,加快突破大容量长时储能技术 [2] 储能行业景气度与市场预期 - 储能仍保持高景气度,近期国内储能电芯及系统价格均稳定上涨 [2] - 价格上涨主要由于集成厂商海外订单持续增长推动需求保持强劲,以及电芯原材料成本显著上升 [2] - 碳酸锂及正极材料价格回暖,六氟磷酸锂与电解液在产能收缩与需求扩张下供应趋紧,带动单位成本上涨 [2] - 预计11月部分厂商报价重心进一步上移,短期内成交价格或将继续小幅攀升 [2] - 展望后市,明年全球增速预计仍将保持在40%以上,而此前市场预计今年增速为40%-50%,明年为10%-20% [2] - 国内独立储能爆发力增强,预计明年总量可能增长至200吉瓦时以上,非美国海外市场也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 [2]
影响市场重大事件:国家发改委支持建设一批综合性重大场景、高价值的小切口场景;两部门研究推动新能源、用户等主体参与跨省跨区电力市场直接交易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1 06:47
新能源消纳与调控技术 - 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在电网协同中的应用,提升对分散资源的动态感知能力[1] - 攻关灵活调节技术,创新应用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多种路线,加快突破大容量长时储能技术[2] - 推广应用状态感知技术和海量源网荷储资源聚合控制技术,完善新能源基地协同调控[1] - 推动新建抽水蓄能电站具备变速调节能力,深化虚拟电厂协调运行控制技术应用[2] 电力市场机制建设 - 研究推动新能源、用户等主体参与跨省跨区电力市场直接交易,完善适应新能源参与的市场规则体系[3] - 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型主体通过聚合、直接交易等模式参与电力市场[3] - 完善电力市场限价等机制,充分发挥价格信号引导新能源消纳的作用[3] - 积极推动绿证市场高质量发展,推进“电—证—碳”市场协同,科学反映新能源环境价值[3] 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目标 - 到2030年,协同高效的多层次新能源消纳调控体系基本建立,新增用电量需求主要由新增新能源发电满足[4] - 满足全国每年新增2亿千瓦以上新能源合理消纳需求,助力实现碳达峰目标[4] - 到2035年,适配高比例新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基本建成,新能源消纳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4] 重大应用场景培育 - 广东省将在全空间无人体系、深海资源开发、智能制造等领域拓展重大应用场景[5] - 科技部将全链条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对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标准研制、产业培育实行同设计、同推进、同考核[6] - 安徽省推动实施量子信息千家场景行动,到2025年年底落地近300个应用场景,到2027年落地1000个应用场景[7][8] - 国家发改委将推出应用场景清单,支持建设一批综合性重大场景和行业领域集成式场景[10] 场景应用协同与保障 - 国务院国资委将推动中央企业强化高价值场景供给,拓宽场景开放广度深度,提升场景应用保障能力[9] - 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需加强协同,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现多场景融合[11] - 以多式联运为例,通过实现海运、铁路、内河航运集装箱标准一致,可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11]
两部委发文疏通新能源消纳堵点,算力、储能技术成为突破方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0 22:24
政策核心内容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新能源消纳和调控的指导意见》,为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实施路径 [1] - 重点任务包括分类引导新能源开发与消纳、推动消纳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增强新型电力系统适配能力、完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强化技术创新支撑 [1] - 政策明确提出加强新能源与算力设施协同规划布局及优化运行,推动算力设施绿色发展 [1] 储能技术创新 - 储能技术的创新突破被置于关键位置,重点提出创新应用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等多种技术路线 [1] - 加快突破大容量长时储能技术是强化新能源消纳技术创新支撑的重点 [1] - 专家指出抽水蓄能是最便宜的储能方式但受地理条件限制,电化学储能等其他技术各具特点但目前规模较小,受限于成本、寿命和安全问题 [2] - 储能系统对支持新能源系统至关重要,能有效平衡风能、太阳能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提升电网可靠性和效率 [2] 新能源开发分类引导 - 面对多元化开发模式,《指导意见》将新能源开发消纳划分为5类,进行分类引导和科学消纳 [3] - 分类包括统筹“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外送与就地消纳、优化水风光基地一体化开发消纳、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开发消纳、科学高效推动省内集中式新能源开发消纳、积极拓展分布式新能源开发与消纳空间 [3] 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 政策梳理归纳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新模式新业态,创新新能源集成发展模式,推动新能源与产业融合发展 [3] - 支持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直连、智能微电网和新能源接入增量配电网4类新能源就近消纳新业态发展 [3] - 政策导向正朝着综合化与系统整合方向发展,关键方向包括就近消纳机制建设和融合发展的推进 [4] 数字化与智能化应用 - 在应对新能源不稳定性过程中,AI能够提供更准确的预测和更灵活的调度,实现电力供需的瞬间平衡 [2] - AI可准确预测需求侧,为供给侧提供应对策略,在高峰时段提前启动调峰、需求响应等机制,有效防范电力缺口,提升系统韧性与供电可靠性 [2] - 供求侧和需求侧的稳定运行需依赖高效、智能的数字连接机制 [2]
大力推进储能建设!两部门重磅发文
行家说储能· 2025-11-10 18:14
政策核心目标 - 到2030年基本建立协同高效的多层次新能源消纳调控体系,新增用电量需求主要由新增新能源发电满足,满足全国每年新增2亿千瓦以上新能源合理消纳需求[2][10] - 到2035年基本建成适配高比例新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消纳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2][10] - 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直连、智能微电网等新能源就近消纳新业态健康可持续发展[2][14] 储能行业定位与发展机遇 - 文件从顶层设计入手,为新型储能产业创造清晰的价值定位和盈利模式,推动储能角色从“消纳工具”升维为能源体系的“灵活性核心”[3] - 新型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直连、智能微电网等领域将迎来巨大发展空间[3] - 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截至2024年底新型储能装机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是2020年的20倍,装机规模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过40%[4] 新能源开发与消纳引导 - 统筹“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外送与就地消纳,通过新能源集成发展、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等方式促进规模化就地消纳[11] - 优化水风光基地一体化开发与消纳,依托西南大型水电基地优化配置新能源,对存量水电外送通道合理增配新能源[11] - 科学布局海上风电,推动近海开发与深远海基地建设,主要在沿海地区就近消纳[11] - 积极拓展分布式新能源开发与消纳空间,挖掘资源潜力,提高自发自用比例,释放公共电网可开放容量[12] 技术创新重点方向 - 创新应用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飞轮储能等多种技术路线,加快突破大容量长时储能技术[4][19] - 大力推进技术先进、安全高效的新型储能建设,挖掘新能源配建储能调节潜力[5][15] - 推广构网型控制技术,提高新能源涉网性能和主动支撑能力[5][19] - 加快应用海量源网荷储资源聚合控制技术,完善新能源基地协同调控技术[5][19] 电力市场机制建设 - 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型主体通过聚合、直接交易等模式参与电力市场[5][18] - 健全完善煤电、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调节性资源容量电价机制[5][18] - 拓展多层次新能源消纳市场化体系,缩短中长期交易周期,推广多年期购电协议机制[17] - 完善适应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的规则体系,推动构建符合新能源发电特性的市场报价方式[18]
两部门:挖掘新能源配建储能调节潜力,加快突破大容量长时储能技术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11-10 17:07
政策总体目标 - 到2030年基本建立协同高效的多层次新能源消纳调控体系,新增用电量需求主要由新增新能源发电满足,满足全国每年新增2亿千瓦以上新能源合理消纳需求[6] - 到2035年基本建成适配高比例新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消纳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在新能源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2][6] 新能源开发与消纳分类引导 - 统筹"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外送与就地消纳,通过新能源集成发展、东部产业梯度转移、西部挖掘消纳潜力促进规模化就地消纳[7] - 优化水风光基地一体化开发与消纳,依托西南大型水电基地优化配置新能源,对存量水电外送通道合理增配新能源[7] - 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开发,集约化布局海缆廊道和登陆点实现集中送出,主要在沿海地区就近消纳[8] - 科学布局省内集中式新能源,加强调节能力建设和电网承载力确保高效消纳[8] - 拓展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场景,增强自调节能力提高自发自用比例,释放公共电网可开放容量[8] 新能源消纳新模式新业态 - 创新新能源集成发展模式,支持新能源资源富集地区建立集成发展产业体系,提升装备制造绿电应用水平实现"以绿造绿"[9] - 推动新能源与产业融合发展,鼓励高载能产业向西部清洁能源优势地区转移,鼓励传统产业提升负荷灵活性更多使用新能源[9] - 支持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直连、智能微电网等就近消纳新业态发展,提升工业园区、高载能企业绿电消费水平[3][10] 新型电力系统适配能力建设 - 加快提升系统调节能力,积极推进流域龙头水库电站建设和水电扩机增容改造,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11] - 大力推进技术先进、安全高效的新型储能建设,挖掘新能源配建储能调节潜力,适度布局调峰气电,因地制宜建设光热电站[11] - 提高电网对新能源接纳能力,加快构建主配微协同新型电网平台,扩大新能源资源配置范围,提升跨省跨区输电通道规模[11] - 优化新能源调控模式,构建新型电力调度体系,探索新能源基地集群协同调控模式,加快推动新能源与配建储能一体化出力曲线调用[12]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 - 拓展多层次新能源消纳市场化体系,缩短中长期交易周期推广多年期购电协议机制,充分发挥现货市场功能完善用户侧参与机制[14] - 完善适应新能源参与市场的规则体系,推动新能源基地一体化模式参与市场交易,支持分布式新能源等新型主体通过聚合参与市场[14] - 创新促进新能源消纳的价格机制,建立完善跨省跨区新能源送电价格形成机制,健全煤电、抽水蓄能等调节性资源容量电价机制[15] 技术创新支撑 - 突破新能源高效发电利用技术,加强高效低成本光伏风电技术研发,提升新能源功率预测精度[16] - 攻关系统灵活调节技术,创新应用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多种技术路线,加快突破大容量长时储能技术[16][17] - 强化电网运行技术,加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控制研究,试点试验高比例新能源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16] - 升级智能化调控技术,加快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主配微网协同中的应用,提升电网对分散资源的动态感知能力[17]
两部门:加快突破大容量长时储能技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0 16:27
政策核心观点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促进新能源消纳和调控的指导意见 [1] 储能技术发展 - 攻关系统灵活调节技术 创新应用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等多种技术路线 [1] - 加快突破大容量长时储能技术 [1] - 推动新建抽水蓄能电站具备变速调节能力 [1] 电力系统调控与负荷管理 - 深化虚拟电厂协调运行控制技术、多元交易技术应用 [1] - 扩大新型负荷灵活调节技术应用 [1] 煤电技术升级 - 加快新一代煤电试点应用及推广 [1]
晚报 | 11月10日主题前瞻
选股宝· 2025-11-09 22:19
碳中和与储能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提出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 [1] - 推动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飞轮储能等技术多元化应用 [1] - 截至2024年底,新型储能装机达到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是2020年的20倍,装机规模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过40% [1] - 华泰证券认为,电力需求增长与电气化率提升主线不变,新能源+储能系统、电网智能化与改造升级、传统电源新定位/新技术等三大方向值得关注 [1] 太空算力 - 多家美国太空企业推进轨道数据中心计划,利用太阳能解决AI能耗问题,埃隆·马斯克宣布星舰将为部署太阳能人工智能卫星铺平道路,称这是实现年1太瓦AI算力的唯一可行方案 [2] - SpaceX目前承担全球90%的轨道发射任务,预计星舰高频次发射后该比例将升至99% [2] - Starcloud携手Crusoe将NVIDIA H100送入轨道,目标2027年推出“太空GPU云服务”;谷歌宣布“捕光者计划”,计划2027年初发射两颗搭载Trillium代TPU的原型卫星 [2] - 太空算力中心相较地面算力中心具有PUE低及发电效率高等显著优势,可从根本缓解AIDC的电力与散热瓶颈 [3] - 中国之江实验室“三体计算星座”已发射首批12星,星间激光最高100Gbps,12星互联具备5POPS算力,计划2025年完成50+颗,2030年前后达千星规模,“星算计划”远期规划2800颗算力星座 [3] 超高清视频 - 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会员大会发布三项重要成果:4K超高清频道全链路技术、全球首款原生集成Audio Vivid的制作工具、菁彩视听车载应用落地超百万辆 [4] - 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已形成以消费电子为主导、行业应用快速拓展的格局,未来将向“技术+内容+场景”深度融合方向发展 [4] - 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5-6万亿元,在5G和超高清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产业前景可观 [4] 质子治疗与智慧农业 - 国际标准《辐射防护—医用质子加速器—屏蔽设计与评估的要求和建议》正式发布,由我国牵头制定,质子治疗是全球范围治疗癌症新选择,全球已建成质子治疗中心超过120家 [5] - 农业农村部发布《智慧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满足智慧农业发展需求的智慧农业标准体系 [5] - 2024年中国智能农业市场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50亿元,同比增长11.7%,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200亿元 [6] 游戏与电竞 - 2025年王者荣耀职业联赛KPL年度总决赛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到场人数62196人,成为现场观众人数最多的单场电竞赛事,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6] - 本次年度总决赛同步设置7000万人民币总奖金池,其中冠军2000万,亚军1000万,季军800万 [6] - 电子竞技正逐步转变为引起全球社交网络关注的公共文化现象,成为跨国界、跨文化的互动平台,电竞与娱乐行业的融合加速 [6] 商业航天 - 中科宇航力箭一号遥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以“一箭双星”方式将楚天二号技术试验01星、02星送入预定轨道,截至日前已累计将75颗卫星、10吨级载荷送入太空 [7] - 蓝箭航天朱雀三号遥一运载火箭完成首飞任务第一阶段加注合练及静态点火试验,为今年正式入轨发射和一级回收做准备 [7] - 马斯克表示,中国民营航天企业研制的可回收火箭朱雀三号若顺利,其性能可能在“5年内”超越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 [7] 宏观与行业政策 - 国办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提出人工智能领域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探索创新空天、深海、频谱轨道等新型要素市场化配置方式 [7] - 国家能源局出台《关于推进煤炭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发展矿区光伏风电产业,积极推动矿区用能清洁替代 [8] - 财政部发布报告,继续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对重点领域的个人消费贷款和相关行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继续实施一揽子化债政策 [8] - 福建省印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措施,遴选人工智能优质产品每个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励,对年度购买算力服务总额达10万元以上的企业按实际费用不超过50%比例补助 [8] 其他行业动态 - 我国第一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入列 [9] - 新能源车迎消费高峰,购置税明年起将从全免调为减半 [14] - 华为预计2027年实现城区L4规模商用 [14] - 闪迪预计NAND供不应求持续至2026年底,数据中心将成为NAND最大应用市场 [14] - 焦炭开启第四轮提涨,市场进入新一轮价格博弈窗口期 [14]
逐光驭风 澎湃绿能点亮万家灯火
经济观察报· 2025-10-20 15:22
能源绿色变革总体图景 - 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格局正在改写,逐光驭风展开能源绿色变革壮阔图景 [1] - 年发电量超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总发电量三分之一 [1] - 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就有1度来自可再生能源(风、光、水) [1] 清洁能源项目规模与效益 - 沙漠戈壁滩太阳能项目:2.7万面定日镜,年发电量相当于替代56万吨燃煤 [1] - 高原风电项目:单台风机93米长叶片每转一圈发电量可供三口之家使用2天 [1] - 重力储能项目:25吨重力块升降,单个模块可充放电10万度 [1] 清洁能源基地与基础设施建设 - 长江干流六座大型水电站串联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2] - “十四五”规划九大清洁能源基地中有七个位于西部地区 [2] - “十四五”期间新增光伏板总面积可覆盖53万座足球场,新增风机叶片连接长度相当于中国东西跨度距离 [2] 特高压电网建设与跨区域输送 - 五年间开工建设19条特高压线路,总里程突破5万公里,可绕赤道一周 [2] - 中西部风电光伏累计并网容量扩大至原来三倍 [2] - 西电东送清洁能源电量增长70%,支撑东中部地区五分之一用电需求 [2] 新型储能发展与应用 - 新型储能首次纳入五年规划,五年间规模增长近30倍,达到9500万千瓦 [3] - 锂电、压缩空气等“巨型充电宝”化解新能源“靠天吃饭”难题 [3] - 极端高温天气中,10多个省份开展大规模新型储能集中调用,实现削峰填谷 [3] 新能源产业链与消费目标 - 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4]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20%的“十四五”目标如期完成 [4]
第一创业晨会纪要-20250919
第一创业· 2025-09-19 10:55
核心观点 - 中东三国与巴基斯坦签署防御协议 可能推动巴基斯坦扩大中国武器采购 利好军工行业 [2] - 华为昇腾芯片路线图显示算力集群规模将成倍增长 将带动高速光互联 高端PCB和芯片产业链景气度提升 [3] - 电力系统进入第三阶段 长时储能(超过4h)将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全钒液流电池 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路线将迎来机遇 表前储能仍将是绝对主力并保持快速增长 [6] - 老板电器2025年上半年营收46.08亿元同比下滑2.58% 归母净利润7.12亿元同比下降6.28% 厨电行业与房地产关联度高 面临压力 [8] 产业综合组 - 沙特阿拉伯与巴基斯坦签署防御协议后 阿联酋和卡塔尔也准备加入 协议规定任何对其中一国的攻击将被视为对双方的攻击 [2] - 中东三个最富裕的国家与巴基斯坦签署防务协议 更多是向中国武器体系寻求安全保障 巴基斯坦武器采购能力将显著增强 [2] - 巴基斯坦总理访问了中航工业并登上歼10战机 在中东三国的资金支持下 巴基斯坦大概率会显著扩大中国武器的采购 [2] 先进制造组 - 2025世界储能大会上提出"十五五"电力系统进入第三阶段 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超过50%时需要跨月 跨季度长周期电量调节 [6] - 长时储能(超过4h)将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全钒液流电池 压缩空气储能 储氢/氨 重力储能等技术路线将迎来发展机遇 [6] - 表前储能仍将是绝对主力并保持快速增长 储能领域可保持较长期的高景气度 [6] 消费组 - 老板电器2025年上半年营收46.08亿元同比下滑2.58% 归母净利润7.12亿元同比下降6.28% [8] - 烟灶产品增长乏力 吸油烟机收入同比下滑2.36% 燃气灶收入同比增长1.11% 部分新兴品类收入同样下滑 [8] - 2025年1-6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5% 销售额同比下降5.5% 房地产景气度处于低位 [8] - 2025年上半年全国精装修新开盘项目1088个同比下降31.8% 市场收缩趋势未改 [8] - 老板品牌吸油烟机零售额市场占有率31.2%同比下滑0.7个百分点 零售量市场占有率25.3%同比下滑0.8个百分点 [8] - 线上市场老板品牌吸油烟机零售额占有率19.6% 行业排名由去年同期第一名降至第二名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