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nm芯片
搜索文档
加价100%!台积电3nm客户抢单!
国芯网· 2025-11-12 21:22
台积电3nm产能状况 - 台积电3nm先进制程产能面临全面紧张 [2] - 预计到2026年底3nm月产能仅能提升至14万至14.5万片,仍无法满足全部订单 [2] 需求驱动因素 - 以英伟达为代表的AI芯片巨头需求爆发是产能紧张的主要推手 [2] - 核心客户包括英伟达、苹果、高通、联发科、谷歌、亚马逊、Meta与微软已基本将3nm产能预订一空 [4] - 相关产品覆盖AI训练芯片、旗舰手机处理器及基带芯片等多个关键领域 [4] - 加密货币矿机芯片等次要需求在2026年将难以获得供应 [5] 财务影响 - 部分客户为确保交付,愿意支付高出正常价格50%至100%的加急订单 [4] - 供需缺口有望推动台积电整体毛利率突破60% [2] - 若趋势延续,叠加2026年计划中的价格上调,台积电毛利率将稳居60%以上 [4] 产能扩充措施 - 将台南Fab18厂部分4nm产线转为3nm,月增约2.5万片产能 [5] - 利用新竹与高雄工厂为更先进制程预留空间 [5] - 通过跨厂协作,在Fab14以6nm/7nm产线承接3nm后段工序,预计2026年下半年可再释放5000至1万片月产能 [5] - 美国亚利桑那工厂的3nm产能预计要到2027年初才能初步贡献 [5]
3nm芯片凭什么卖两万美元?技术博弈、市场逻辑和中国机遇分析
材料汇· 2025-10-23 21:43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半导体行业正从"先进制程独舞"转向"先进制程与成熟制程并行的双轨竞赛" [2] - 制程价格受产能稀缺性和技术复杂度双重驱动,呈现"越小越贵"趋势 [5][6] - 台积电通过产能规划和技术路线定义行业节奏,三星和英特尔面临各自挑战 [10][19][21] - 中国大陆在成熟制程领域取得进展,但面临成本竞争力和设备依赖等挑战 [25][26] - 未来技术突破将依赖背面供电、CFET架构和二维材料等创新 [28] 一、制程越小越贵?价格里藏着技术密码 - 3nm芯片价格已达2万美元/片,预计2nm将突破3万美元 [5] - 采用背面供电技术的16Å工艺芯片售价接近3万美元,体现"新技术溢价" [5] - 5nm芯片价格稳定在1.6万美元,受CoWoS先进封装产能不足限制 [6] - 2nm工艺比3nm多250道工序,其中ALD工序超100道 [6] - 苹果采用分层策略:iPhone 17高端版用N2E工艺(比N3P贵10%-15%),普通版用N3P [7] - 英伟达选择N3P平衡成本,高通和联发科积极跟进N2流片 [8] 二、台积电的产能"王炸":定义行业节奏的男人 - 2024年3nm产量预计9万-10万片,年底达12万-15万片,占年收入近30% [10] - 5nm月产量从2.4万片提升至4.2万片,苹果年消耗20万-30万片 [10] - 2025年3nm产量突破20万片,2nm预计7万-8万片 [10] - 2nm生产线总投资100亿美元,为3nm的1.4倍、5nm的2.5倍 [10] - 2nm生产线需1450台设备,较28nm的450台暴增3倍以上 [11] - 光刻设备12台占总投资50%,蚀刻设备150台,沉积设备160-180台 [11] 三、技术攻坚战:光刻、架构、DTCO一个都不能少 - EUV光刻效率远超DUV:DUV需4次工序,EUV仅需1-2次 [14] - 3nm制程中40层用EUV,15-20层需双重曝光技术 [14] - High-NA光刻分辨率达8nm,但台积电因现有技术够用和配套不成熟暂不采用 [14] - 架构从FinFET转向GAA,推动ALD设备需求激增 [16] - 2nm生产线ALD设备数量较3nm增加数十台 [16] - DTCO优化贡献3nm晶圆面积缩小的50%,通过调整晶体管布局实现能效提升 [17] 四、全球"争霸赛":台积电领跑,三星、英特尔各有难题 - 台积电凭借成熟设备策略在3nm/5nm良率和成本控制上领先三星 [20] - 英特尔2023年亏损70亿美元,2024年预计超120亿美元,代工业务面临风险 [21] - 蚀刻设备市场呈双寡头格局:拉姆研究占台积电55%份额,东京电子凭借整合方案具竞争力 [22][23] - 东京电子独家生产clean track设备,形成技术护城河 [23] 五、双轨竞赛:成熟制程的中国机遇与坎 - 中芯国际28nm良率达95%,7nm(N+1)良率超90%,承接华为昇腾910D订单 [25] - 中国大陆28nm工艺ASP为924美元/片,但客户较少导致售价偏低 [25] - 成熟制程面临成本压力:40nm生产成本高于中国台湾地区 [25] - 台积电28nm工艺通过汽车芯片AEC-Q100认证,覆盖CMOS图像传感器,客户质量更优 [25] - 国产设备良率低且试错成本高,依赖国际设备但受ASML等服务限制 [25] 六、未来已来:1nm以下靠什么? - 2026年背面供电技术将应用于A16芯片,2027年14Å(1.4nm)制程成熟 [28] - 2029年CFET技术将用于1nm以下制程,引入二维材料和铬、钒、铝等稀有金属 [28] - 摩尔定律保持每2-3年一代的进步速度,技术难度持续增加 [28] - 中国大陆需在成熟制程夯实基础,逐步突破设备、材料等核心技术短板 [28]
消费电子暴涨18%,我却看到危险信号!
搜狐财经· 2025-10-22 05:46
消费电子板块市场表现 - 近期消费电子板块股价表现强劲,例如昀冢科技上涨18%、雅创电子上涨14%、英创激光上涨12% [1] - 市场热度由苹果、华为、小米等巨头集中发布新品驱动,新品聚焦于3nm芯片、折叠屏和AI功能等创新点 [1] 行业历史经验与当前风险 - 当前消费电子热潮与2007年诺基亚N95发布时的市场盛况相似,但历史表明行业格局可能发生颠覆性变化 [3] - 当市场过度关注新产品的炫酷功能时,容易忽略最本质的资金动向等核心因素 [3] 投资分析的关键工具与指标 - 散户与机构投资者的关键差距在于数据处理能力,而非消息灵通程度 [3] - 表面看是新品驱动的普涨行情,但专业工具分析可能揭示完全不同的故事 [3] - “机构库存”数据是判断股价下跌是“真破位”还是“假摔”的关键指标,持续活跃的机构库存可能预示报复性反弹 [5] - 股价破位后强势反弹但机构库存数据归零,表明缺乏大资金参与,后续可能持续阴跌 [7] - 在信息过载的时代,真正有价值的数据往往藏在被大多数人忽略的量化指标中 [8] 投资策略的核心原则 - 不应被新品发布和概念炒作等表象迷惑,这些可能成为烟雾弹 [9] - 关注本质数据,“机构库存”指标比K线图更可靠 [9] - 建立量化分析工具箱对于理性投资至关重要,缺乏工具如同蒙眼驾驶 [9] - 保持独立思考,市场往往会奖励少数派的理性决策 [9]
台积电2nm芯片即将涨价!AI需求非常强劲 汽车芯片复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9 08:02
财务业绩表现 - 第三季度营收331亿美元,同比增长40.8%,环比增长10.1% [2][3] - 毛利率达59.5%,超过55.5%-57.5%的指引,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9个百分点 [2][3] - 营业利润率50.6%,超过45.5%-47.5%的指引,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环比提升1.0个百分点 [2][3] - 净利润率45.7%,同比提升2.9个百分点,环比提升3.0个百分点 [3] - 股东应占净利4523亿新台币,同比增长39.1%,环比增长13.6% [3] - 每股收益17.44新台币,同比增长39.0%,环比增长13.6% [3] - 净资产收益率37.8%,同比提升4.4个百分点,环比提升3.0个百分点 [3] 技术与制程收入 - 3纳米工艺收入占比23%,5纳米工艺收入占比37%,两者合计贡献60%收入 [5][6] - 高性能计算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57%-60%,去年同期为51% [3] - 晶圆出货量408.5万片(12英寸约当),同比增长22.4%,环比增长9.9% [3] 市场需求与终端应用 - AI需求非常强劲,未来五年复合年增长率预计高于45% [6] - 智能手机市场季度收入环比提升19% [9] - 汽车芯片市场进入复苏区间,季度收入环比上涨18% [9] - IoT业务收入环比提升20% [9] - 先进封装CoWoS产能依然紧俏,公司正努力提升2026年产能 [6] 价格与成本动态 - 公司正酝酿对2纳米先进工艺涨价,预计2纳米代工价格比3纳米高20%左右 [5][7] - 成本优化举措及产能利用率提升推动毛利率增长,但部分被汇率因素及海外工厂利润稀释所抵消 [2] - 2025年下半年海外工厂产能提升对毛利率稀释幅度约2%,全年稀释约1%-2% [7] 行业竞争与格局 - 英伟达与英特尔合作不涉及代工服务,AI芯片仍由台积电代工,不影响晶圆代工行业格局 [13] - 部分晶圆厂计划对BCD、Power等紧缺制程平台进行涨价 [8] - 半导体供应链暂时脱离库存修正周期,成熟制程低价竞争态势趋缓 [13][14] 公司市值表现 - 第三季度公司美股股价涨幅超45% [4] - 截至10月17日收盘,股价报295.08美元/股,市值达15304亿美元 [4]
台积电2nm芯片即将涨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8 21:15
财务业绩 - 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收331亿美元,同比增长40.8%,环比增长10.1%,超过业绩指引区间上限[1][2] - 第三季度毛利率达59.5%,大幅超过55.5%-57.5%的指引,主要得益于成本优化和产能利用率提升[1][2] - 营业利润率为50.6%,超过45.5%-47.5%的指引,净利润率为45.7%[1][2] - 每股收益为17.44新台币,同比增长39.0%,净资产收益率为37.8%[2] - 第三季度美股股价涨幅超45%,市值达15304亿美元[3] 技术与制程收入 - 3nm工艺收入占比23%,5nm工艺收入占比37%,两者合计贡献60%的收入,较去年的52%显著提升[6][7] - 高性能计算业务收入占比从去年同期的51%提升至57%-60%[2] - 晶圆出货量达4,085千片,同比增长22.4%[2] 人工智能需求与产能 - AI需求非常强劲,未来五年复合年增长率预计高于45%[8] - 先进封装CoWoS产能持续紧俏,公司正努力提升2026年产能以缩小供需差距[8] - 公司正酝酿对2nm先进工艺涨价,2026年2nm代工价格预计比3nm高20%左右[6][8][9] 终端市场表现 - 智能手机市场在旺季驱动下季度收入环比提升19%[11] - 汽车芯片市场进入复苏区间,收入环比上涨18%,IoT业务收入环比提升20%[11] - 汽车功率芯片在二季度完成库存去化,MCU等其他芯片在四季度将回归健康库存水位[14] 行业动态与竞争格局 - 英伟达与英特尔合作不涉及代工服务,AI芯片仍由台积电代工,不影响晶圆代工行业格局[15] - 部分晶圆厂受AI带动需求,已规划2026年全面上调代工价格,成熟制程低价竞争态势趋缓[15][16] - 消费性产品缺乏创新应用和换机周期延长可能成为2026年市场隐忧[16]
台积电、三星3nm之争,再现工艺突破的制胜法宝
36氪· 2025-09-16 19:11
台积电2025年第二季度财务与市场表现 - 台积电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达30239百万美元,环比增长18.5%,同比增长超过40% [1] - 台积电市场份额从2025年第一季度的67.6%进一步扩大至70.2%,在晶圆代工行业中遥遥领先 [1][2] - 同期,行业前十名晶圆代工厂总营收环比增长14.6%,台积电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1][2] 关键制程节点技术选择与竞争结果 - 在7nm节点,台积电选择切换至EUV光刻机,成本更低、良率更高;而英特尔因选择DUV光刻机遭遇良率问题,量产困难,耗时三年解决,但已错过市场窗口 [3] - 在3nm节点,台积电选择沿用并优化FinFET架构,率先实现量产;三星选择转向GAA晶体管,但面临性能不及预期和良率低(曾低于20%)的困境,难以获得大客户 [3] - 凭借3nm工艺,台积电在2024年获得162亿美元收入,该工艺占其全年总营收的18%,至2025年第一季度占比攀升至22%;三星3nm工艺市占率近乎为零 [3] - 台积电和三星各自在3nm工艺节点的研发投入均超过100亿美元 [3] 技术决策优势的核心驱动因素 - 台积电工艺研发部门搭建了数字孪生系统,通过仿真环境探索海量材料和工艺组合,量化评估性能收益和良率风险,从而在技术路线选择上做出正确决策 [6] - 该数字孪生系统的核心是TCAD仿真软件,它能将半导体制造工艺和器件物理特性总结为偏微分方程组并数值求解 [8] - 据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数据,TCAD可帮助晶圆厂缩短工艺研发周期30%以上,降低流片成本超50%,在先进工艺节点研发中对器件结构优化的贡献率超70% [8] TCAD仿真软件的市场格局与重要性 - 全球TCAD仿真工具市场主要由两家美国公司垄断:新思科技专注于最先进工艺节点及复杂三维器件模拟;芯师电子在功率器件和化合物半导体领域具有优势 [9] - 后起之秀包括奥地利的GlobalTCAD Solutions和中国的苏州培风图南半导体有限公司,后者以能全面对标新思科技和拥有虚拟晶圆厂工具Emulator而闻名 [9] - TCAD被视为连接工艺理论与生产实践、器件物理与电路设计的桥梁,是驱动半导体制造设备高效工作的“大脑” [13]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挑战与转型 - 美国对EDA工具实施出口限制,针对先进制程,虽对成熟通用芯片企业影响不大,但对中国先进制程发展造成冲击 [12] - 中国半导体产业正从“强设计、弱制造”向“设计与制造协同发展”转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更注重产业链协同增强,形成“设备-制造”联动 [12] - 行业龙头企业华大九天在存储芯片领域实现突破,推出了“存储全流程EDA解决方案” [13] - 对于中国产业,TCAD的作用包括:在无法获得最先进设备时挖掘现有工艺潜力、加速技术积累、支撑国内设计公司与代工厂高效合作以减少流片风险 [13] TCAD在未来先进制程竞争中的前景 - 在已发生的3nm竞争中,TCAD已从辅助工具升级为战略胜负手 [14] - 随着2nm制程引入CFET等新技术,TCAD需解决三维异质集成与量子效应耦合等新挑战,其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 [14] - 未来,谁能更高效地利用TCAD优化工艺、缩短研发周期,谁就能在先进制程的竞争中占据先机 [14]
晶圆代工,分化加剧
36氪· 2025-09-15 08:21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前十大晶圆代工厂合计营收417.2亿美元,环比大幅增长14.6%,表明半导体行业已走出周期底部并进入复苏阶段[1][2] - 行业分化加剧,台积电独占70.2%市场份额,其他厂商份额被稀释,形成"一超多强"格局[1][4][5] - 上半年行业呈现三大趋势:AI驱动先进制程与封装需求、成熟制程结构性修复、地缘政治重塑全球产能布局[8][12][13] 台积电(TSMC)表现 - 第二季度营收302.39亿美元,环比增长18.5%,市场份额达70.2%创历史新高[1][2][5] - 上半年合计营收556亿美元,毛利率58.7%,净利润240亿美元,利润规模超过其他九家厂商总和[5][19] - 3nm制程在第二季度贡献24%营收,7nm以下节点合计占比超七成,N2制程预计2025年底量产[9][11] - CoWoS先进封装产能严重紧张,月产能约2.5-3万片晶圆当量,订单已排至2026年,成为AI芯片出货瓶颈[9][16] - 公司已通知客户对5nm、4nm、3nm和2nm芯片涨价5-10%[16] 三星(Samsung)表现 - 第二季度营收31.59亿美元,环比增长9.2%,但市场份额从7.7%下滑至7.3%[2][6] - 上半年营收不足62亿美元,面临成熟节点利用率偏低、对华出口限制、3nm GAA工艺良率爬坡缓慢三重挑战[6][11] - 计划下半年量产2nm手机SoC,客户包括部分Android阵营旗舰芯片,此举被视为保住"世界第二代工厂"地位的生死战[17] 中国大陆厂商表现 - 中芯国际第二季度营收22.09亿美元,环比下降1.7%,市场份额从6.0%降至5.1%;上半年营收44.6亿美元,毛利率21.4%,稼动率达92.5%但面临折旧压力[2][6][17] - 华虹集团第二季度营收10.61亿美元,环比增长5.0%;上半年营收11.1亿美元,毛利率仅10.1%,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6][18] - 晶合集成上半年营收52亿元人民币,净利润3.3亿元实现扭亏为盈,净利率约6.4%,展现出成长性特征[7][18] - 力积电上半年净亏损44亿新台币,仍在亏损状态[7][18] 特色工艺厂商表现 - 联电第二季度营收19.03亿美元,环比增长8.2%;上半年营收1166亿新台币,毛利率27.7%,28/22nm占比四成[2][6] - 格芯第二季度营收16.88亿美元,环比增长6.5%;上半年营收32.7亿美元,毛利率23.3%,依靠RF、FD-SOI、车规工艺保持稳定[2][6] - 世界先进第二季度营收3.79亿美元,环比增长4.3%;上半年营收236亿新台币,毛利率29.1%[2][6] - 高塔半导体上半年营收7.3亿美元,毛利率约21%,受益于光通信与车规需求[6][7] 技术发展态势 - 先进制程竞争焦点从晶体管尺寸转向先进封装能力,CoWoS、SoIC等三维封装方案成为AI芯片标配[9][19] - 成熟制程进入结构性修复阶段,库存出清基本完成,UMC、VIS、华虹等厂商毛利率维持或环比改善[12] - SEMI预测到2028年先进制造技术产能将大幅增长69%[9] 地缘政治影响 - 美国系厂商(格芯、Tower)强调本土化制造与长期合约,获得政策支持[13] - 中国大陆系厂商在国产替代和内需支撑下保持修复,但面临折旧和定价压力[13] - 三星受对华出口管制影响,经营直接受到冲击[13] - 全球"在地化生产"趋势加速,台积电在美日建厂,格芯在美国扩大投资,中国厂商强化自主化[13]
晶圆代工,台积电吃下全部增长
虎嗅· 2025-09-14 13:35
行业整体格局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合计营收417.2亿美元 环比大幅增长 表明半导体行业底部已过且复苏斜率显著[1] - 行业呈现"一超多强"格局 台积电以70.2%的全球市场份额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其他厂商份额被稀释[1][2][5] - 上半年行业三大核心趋势为AI驱动先进制程与封装极化、成熟制程结构性修复、地缘政治重塑全球供给版图[14][22] 台积电表现 - 第二季度营收达302.39亿美元 环比增长18.5% 市场份额创70.2%历史新高[2][4][6] - 上半年合计营收556亿美元 毛利率58.7% 净利润240亿美元 独享行业超额利润[6][9] - 3nm制程在第二季度贡献24%营收 7nm以下节点合计占比超七成 N2制程预计2025年底量产[17][19] - CoWoS先进封装产能供不应求 月产能约2.5-3万片晶圆当量 订单排至2026年 成为AI芯片出货瓶颈[8][17][26] - 人工智能相关业务贡献约三分之一收入 通过"先进制程+先进封装+头部客户绑定"构筑双护城河[7][8][9] 三星电子表现 - 第二季度营收31.59亿美元 环比增长9.2% 但市场份额降至7.3%[4][10] - 上半年营收不足62亿美元 与台积电差距持续扩大[10] - 面临三大挑战:成熟节点利用率偏低、对华出口限制影响高端AI芯片订单、3nm GAA工艺良率爬坡缓慢[10] - 计划下半年量产2nm手机SoC 该节点对其保持"世界第二代工厂"地位具有战略意义[27][28] 中国大陆厂商表现 - 中芯国际第二季度营收22.09亿美元 环比下降1.7% 市场份额从6.0%降至5.1%[4][11] - 上半年营收44.6亿美元 毛利率21.4% 稼动率达92.5% 但受折旧开支和ASP提升有限制约[11] - 华虹集团第二季度营收10.61亿美元 环比增长5.0% 上半年营收11.1亿美元 毛利率仅10.1%[4][13] - 晶合集成上半年营收52亿元人民币 净利润3.3亿元 实现扭亏为盈 净利率约6.4%[13][32] - 力积电上半年营收224亿新台币 净亏损44亿新台币 仍处亏损状态[13][33] 特色工艺厂商表现 - 联电第二季度营收19.03亿美元 环比增长8.2% 上半年营收1166亿新台币 毛利率27.7% 28/22nm占比四成[4][12][16] - 格芯第二季度营收16.88亿美元 环比增长6.5% 上半年营收32.7亿美元 毛利率23.3%[4][16] - 世界先进第二季度营收3.79亿美元 环比增长4.3% 上半年营收236亿新台币 毛利率29.1%[4][16] - 高塔半导体第二季度营收3.72亿美元 环比增长3.9% 上半年营收7.3亿美元 毛利率约21%[4][16] 技术发展态势 - 先进制程竞争焦点从晶体管尺寸转向先进封装能力 CoWoS、SoIC等三维封装方案成为AI芯片标配[15][26] - 成熟制程进入库存出清后的结构性修复阶段 28/40/55nm平台订单回暖 但价格弹性有限[21] - SEMI预测到2028年先进制造技术产能将大幅增长69%[15] 地缘政治影响 - 全球产能配置呈现"美国阵营-中国阵营-韩国困境"三分格局[22] - 美国系厂商(格芯、高塔)强调本土化制造与长期合约 获得政策支持[24] - 中国大陆系厂商在国产替代和内需支撑下保持修复 但面临折旧和定价压力[24] - 三星受对华出口管制影响 凸显地缘政策对经营的直接冲击[10][24] - 全球"在地化生产"趋势加速 台积电在美日在建厂 格芯在美扩大投资[23] 下半年展望 - 台积电计划扩充CoWoS产能 已通知客户对5nm、4nm、3nm和2nm芯片涨价5%-10%[26] - 三星2nm工艺量产成败将决定其能否保住第二代工厂地位[27][28] - 大陆厂商需通过产品结构升级改善盈利质量 中芯国际重点提升ASP 华虹控制折旧压力 晶合保持出货增长 力积电需依靠需求复苏止损[29][30][31][32][33]
晶圆代工,分化加剧!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14 10:55
行业整体格局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合计营收417.2亿美元,环比增长14.6%,表明半导体行业已走出周期底部并进入复苏阶段 [1][2] - 行业呈现“一超多强”格局,台积电以70.2%的全球市场份额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其他厂商份额被稀释 [1][2][3] - 行业分化加剧:先进制程厂商独享超额利润,成熟工艺厂商处于修复周期,地缘政治因素重塑全球供给版图 [1][3][13] 台积电表现 - 第二季度营收302.39亿美元,环比增长18.5%,市场份额达70.2%创历史新高 [1][2][4] - 上半年合计营收556亿美元,毛利率58.7%,净利润240亿美元,利润规模超过其他九大厂商总和 [4][18] - 增长动力来自3nm制程(Q2贡献24%营收)和先进封装(CoWoS产能紧缺),7nm以下节点合计营收占比超70% [4][11][15] - 人工智能相关业务贡献约三分之一收入,CoWoS产能成为AI芯片出货瓶颈,订单已排至2026年 [4][15][16] 其他厂商表现 - 三星Foundry第二季度营收31.59亿美元(环比增9.2%),但市场份额降至7.3%,受困于3nm GAA良率问题和对华出口限制 [2][5][11] - 中芯国际第二季度营收22.09亿美元(环比降1.7%),市场份额从6.0%降至5.1%,虽稼动率达92.5%但面临折旧与定价压力 [2][5][17] - 联电、格芯等特色工艺厂商保持稳健:联电毛利率27.7%,格芯毛利率23.3%,依靠特定工艺维持现金流 [5][7] - 大陆二线厂商分化:晶合集成扭亏为盈(上半年净利3.3亿元),华虹毛利率10.1%,力积电亏损44亿新台币 [6][17] 技术发展趋势 - 行业竞争焦点从晶体管尺寸转向先进封装能力,CoWoS、SoIC等三维封装方案成为AI芯片标配 [9][15] - 3nm制程快速渗透,2nm制程将于2025年底量产(台积电)和2025年下半年量产(三星) [11][15][16] - 成熟制程进入结构性修复阶段,28/40/55nm平台订单回暖,但价格弹性有限 [12] 地缘政治影响 - 全球产能配置呈现“美国阵营-中国阵营-韩国困境”三分格局:美国系厂商(格芯、Tower)强调本土化制造,中国大陆系厂商受国产替代支撑但面临盈利压力,三星受对华出口限制冲击 [13] - 在地化生产趋势加速:台积电在美日建厂,格芯在美扩大投资,中国厂商强化自主化 [13] 未来展望 - 下半年三大看点:台积电CoWoS产能扩充(计划涨价5-10%)、三星2nm工艺量产赌注、大陆厂商盈利拐点 [15][16][17] - 台积电统治力将持续强化,行业格局演变为“台积电+若干特色工艺厂”模式 [18] - 成功企业需具备“先进制程+先进封装+客户绑定”的综合能力,而非单一技术优势 [18]
中芯暴跌8%!帮主拆骨:三大毒瘤不除,万亿市值梦要黄?
搜狐财经· 2025-08-09 10:29
财务表现 - 公司二季度营收22亿美元但净利润同比下滑19% 呈现增收不增利态势 [3] - 上半年新增产能折旧成本高达230亿元人民币 折合日均折旧1.3亿元 [3] - 当前毛利率23.1%显著低于行业龙头58.8%的水平 [4] 产能与技术瓶颈 - 12英寸新投产工厂面临产能闲置问题 6-7万片新产能等待客户验证 [3] - 14nm工艺良率问题未解决 N+2工艺良率较竞品低15%且成本高20% [3] - 技术代差持续扩大 台积电已实现3nm量产而公司仍困于成熟制程 [3] 外部风险 - 美国可能实施的100%芯片关税将直接影响公司12.9%的美国市场收入 [3] - 华为订单缩水传闻引发市场担忧 历史显示断供华为曾导致市值蒸发千亿 [3] - 海外客户存在转移订单风险 部分客户已开始联系台积电等替代供应商 [3] 市场估值 - 3800亿市值中包含约500亿"国产替代"概念带来的估值溢价 [4] - 资本市场对政策支持的预期过高 实际技术差距难以快速弥补 [4] - 股价单日跌幅达A股4%港股8% 反映市场对基本面恶化的担忧 [1] 投资观察要点 - 三季度毛利率若跌破18%将触发重大风险信号 [6] - N+2制程验证进度是技术突破的关键观测点 延期将影响市场信心 [6] - 华为海思实质性订单及台积电海外工厂突发事件可能带来交易机会 [7] 行业竞争格局 - 公司在AI芯片等高端领域订单获取困难 主要市场份额被台积电垄断 [3] - 摩根大通指出公司存在"叙事权流失"问题 技术话语权持续弱化 [3] - 行业呈现强者恒强态势 代工领域技术差距导致降维打击现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