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DC(抗体药物偶联物)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创新药商业化井喷,谁将命中“下一个靶点”
财联社· 2025-07-28 08:47
中国创新药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创新药海外授权交易金额快速增长,2023年380亿美元,2024年519亿美元(同比增长36%),2025年上半年已达608亿美元,超2024年全年 [1][6] - 行业预计2025-2026年将迎来三重拐点:已获批药物销售爆发、海外收入大幅上升、行业整体盈利模型升级 [1][8]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创新药获批数量达43款(同比增59%),其中国产药占比93%,创近五年新高 [9] 商业化与资本市场表现 - 创新药ETF表现强劲:A股创新药50ETF累计涨21%,港股恒生创新药ETF涨56%,国证创新药指数涨48% [4] - 头部药企海外授权案例密集:2025年上半年10亿美元级交易包括启德医药(130亿美元)、和铂医药(45.75亿美元)、石药集团(53.3亿美元)等 [7] - 翰森制药2024年创新药收入94.77亿元(同比增38.1%),占总收入77.3%,反映商业化加速 [8] 技术革新与研发效率 - AI显著降低研发成本:英矽智能AI药物Rentosertib研发耗时18个月(传统需4.5年),费用260万美元(传统需数千万美元) [17][18] - 脑机接口技术突破:上海脑虎科技完成10例侵入式BCI临床试验,柔性电极厚度仅2毫米,实现癫痫患者脑控操作 [20][22] - 研发靶点前移:行业立项标准转向first-in-class或best-in-class,需全球前三进度才有竞争力 [26] 政策与产业生态支持 - 审评审批改革成效显著:2024年国内创新药获批数量较2015年增长近10倍,临床试验项目从不足200项增至4900余项 [24] - 上海张江形成产业集群:聚集2300家生物医药企业,全球医药10强中2/3入驻,近五年风险融资超1100亿元 [28] - 政策全链条支持:包括MAH制度、特殊物品进出境监管机制(如科济药业CAR-T疗法)、商保目录创新等 [27][28] 重点领域与未来催化剂 - 潜力赛道:ADC、IO迭代、GLP-1迭代、TCE、通用型细胞治疗、IBD等领域处于临床I/Ⅱ/Ⅲ期,预计2025年下半年进入商业化井喷 [9] - 企业管线进展:恒瑞医药CDK4/6数据读出、康方生物卡度尼利肝癌辅助治疗、信达生物IBI363治疗IO耐药等成关键催化剂 [10] - 自主出海案例涌现:和黄医药呋喹替尼、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翰森制药阿美替尼等通过FDA或EMA获批 [15]
一文读懂:创新药投资常见的洋词汇
搜狐财经· 2025-07-03 09:46
创新药出海 - 国产创新药通过License-out模式将海外权益授权给跨国药企,获得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和销售分成 [2] - 2024年中国药企License-out总交易金额达523亿美元,首付款41亿美元,2025年前5个月已超455亿美元 [5] - 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BD合作,获得12.5亿美元首付款+最高48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刷新国产创新药License-out首付款纪录 [7] - New-Co模式通过成立新公司吸引外部投资者共同推动药物研发和商业化,如信达生物与赛诺菲合资成立公司研发肿瘤药 [8] 国际会议与行业风向 - ASCO、AACR、ESMO是全球药企展示实力的重要平台和行业风向标 [9] - 2025年ASCO会议上中国学者主导的研究摘要达70多项,创历史新高 [11] 创新药分类与研发 - FIC(首创药)是创新药价值最高的细分种类,中国已在双抗、ADC等领域完成FIC突破 [12] - Bio-tech侧重核心产品研发,Big-pharma侧重商业化生产和市场推广 [13] - 全球制药行业进入"大单品稀缺"时代,Big-pharma与Bio-tech相互依赖 [14] 药品审批与上市 - NDA、IND等是新药申请的不同阶段,2015-2024年国产创新药NDA占比不断提升 [15] CXO产业链 - CXO包括CRO、CMO、CDMO、CSO等细分领域,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外包服务 [20] - 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康龙化成等是CXO领域龙头企业 [22][23] - AI技术为CXO赛道提供新的增长动能,AI制药能力成为未来竞争关键 [24] 热门药物品种 - ADC药物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达130亿美元,最大单品Enhertu达37亿美元 [25] - GLP-1靶点药品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超900亿美元 [25] - 国内ADC龙头包括科伦博泰、百利天恒、复宏汉霖等 [25] - 国内GLP-1产业链龙头包括信达生物、博瑞医药、华东医药等 [26] 资本市场与上市 - 港交所18A章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吸引大量内地创新药企 [27] - 恒瑞医药赴港股二次上市,百利天恒也将赴港上市 [28] - 科创板未盈利医药公司股票代码带U,如百济神州-U、泽璟制药-U等 [30]
创新药迎投资元年!如何穿越周期迷雾?两大绩优基金经理最新研判
券商中国· 2025-06-30 17:58
创新药投资机会 - 创新药赛道进入"大病种赛道+临床数据验证+全球化竞争"三维筛选时代,2025年有望成为收入放量、盈利突破、估值抬升的元年[4] - 2025年将是中国创新药行业的"三个元年":收入放量元年(80%的A股和港股创新药公司迎来产品收入放量期)、盈利跨越元年(2025-2028年大批企业同步进入盈利周期)、估值抬升元年(商业保险推进是核心变量)[5] - 重点布局四大方向:双抗(中国首款双抗获批,多款产品进入临床三期或获海外高额授权)、ADC(全球新一代ADC在研国产占比领先)、靶向药(2030年中国靶向+免疫治疗预计占比85.8%)、自身免疫病(与癌症并列最大创新药细分方向)[8] - 肾病创新药公司云顶新耀自2022年四季度以来涨幅超7倍,在平安核心优势基金中个股仓位超8%[8] - AI与药物研发的高关联性将显著提升制药行业效率,尤其利好CXO领域[9] 基金经理周思聪的投资策略 - 医药投资三大筛选标准:聚焦大市场空间(如肿瘤、代谢疾病)、优选竞争格局清晰赛道(3年内无竞品或临床进度全球前三)、锁定临床数据最优产品[10] - 创新药投资核心是概率判断,需通过深度研究降低风险,"从0到1"阶段公司股价弹性更大[9] 基金经理吴清宇的投资策略 - 践行"绝对收益思维",采用GARP策略(合理价格增长策略)平衡估值与成长的性价比[12] - 不刻意控制回撤,关注公司长期价值,敢于在市场左侧布局[13] - 善于通过制造业非线性发展引发的供需错配捕捉结构性机会(如2020年疫情医疗、2021年新能源汽车、2022年欧洲光伏、2023年AI服务器等)[15] - 行业选择以成长板块为主线,优选价值边际突出的成长行业,遵循"同估值选增速、同增速选估值"原则[15] - 持仓集中度高,认为扎实研究可化解持仓集中风险并获取更高超额收益[17] 吴清宇看好的投资方向 - 重点关注三大领域:国内算力需求提升(服务器升级、字节跳动等厂商增加资本开支)、"AI新硬件"(AI大模型与下游硬件结合)、汽车智能化(国内整车厂市场份额提升)[19] - 深耕大制造领域,关注中国制造业特有的"需求爆发—产能供不应求—产能集中投建—供过于求"周期轮回[18]
平安基金周思聪——创新药投资有望迎来收入放量盈利突破估值抬升元年
证券时报· 2025-06-30 01:55
创新药行业投资前景 - 创新药赛道正迎来黄金投资窗口,2025年有望成为行业收入放量、盈利突破、估值抬升的元年,行业有望开启系统性投资机会 [1] - 2025年是中国创新药行业的"三个元年"——收入放量元年、盈利跨越元年和估值抬升元年,80%的A股和港股创新药公司在2024年医保谈判后迎来产品收入放量期 [2] - 2025年至2028年将成为中国创新药企业集体迈入盈利期的关键阶段,商业保险的推进是长期估值提升的核心变量 [2] 创新药细分赛道布局方向 - 重点布局大病种领域,核心关注四大方向:双抗、ADC(抗体药物偶联物)、靶向药、自身免疫病 [3] - 双抗领域:中国首款双抗获批,多款产品进入临床三期或获海外高额授权,中国企业从"靶点发现"转向"组合实验" [3] - ADC领域:全球新一代ADC在研国产占比领先,亚洲企业从"机制发掘"转向"工艺探索" [3] - 靶向药领域:全球肿瘤药市场规模超1500亿美元,2030年中国靶向+免疫治疗预计占比85.8% [3] - 自身免疫病领域:与癌症并列最大创新药细分方向,肾病创新药公司云顶新耀自2022年四季度以来涨幅超7倍 [4] 创新药投资筛选标准 - 聚焦大市场空间如肿瘤、代谢疾病,商业价值覆盖研发风险 [6] - 优选竞争格局清晰赛道如孤儿药/罕见病用药,要求3年内无竞品或临床进度全球前三 [6] - 锁定临床数据最优产品,未达顶尖水平则不考虑,投资需聚焦"最快"或"最好"的"优等生" [6] AI与创新药融合 - AI与药物研发的高关联性将显著提升制药行业效率,尤其利好医药外包(CXO)领域 [5] - AI在影像识别、病理分析等场景应用落地性较强,慢病管理、早癌筛查等领域高度依赖AI数据分析 [5] - 创新药投资的核心是概率判断,评估药物成功可能性,"从0到1"阶段公司股价弹性更大 [5]
扩投资增动能,拱墅产业提质向新
杭州日报· 2025-06-19 10:31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 - 拱墅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5月同比增长49%,增速位居全市第一 [3] - 华东医药生物创新智造中心、杭叉云瑞、罗莱智慧照明总部等优质产业项目相继落地 [3] - 蓝奥科技园、新中大科技园、高信科创、货拉拉智汇云谷等重点产业项目加快进程 [3] 华东医药生物创新智造中心项目 - 项目总投资20亿元,分阶段实施,定位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质量管理 [4] - 1-5月一期投资完成1.4亿元,累计投资3.2亿元,预计一期总投资达10亿元 [4] - 将建设ADC(抗体药物偶联物)、抗体产品商业化生产场地及配套设施,兼顾中美华东仓储需求 [4] - 项目可解决公司在生物医药领域的临床样品制备及生产等产业化发展需求 [4] 生物医药产业生态 - 项目将撬动生物医药产业核心要素集聚,深化创新研发生态圈和技术平台建设 [5] - 拱墅区目标到2035年再造一个"中美华东",重点推进抗体偶联产业化、合成生物学产业化等平台建设 [5] - 拱墅区已形成"一谷五园"生物医药产业链体系,规模达百亿级并持续壮大 [5] - 生命健康产业纳入"1+4"产业主赛道,涵盖生物医药、数字医疗、医药流通、医美健康等细分领域 [5] 政府投资与产业生态 - 拱墅区今年计划安排政府投资项目558个,当年投资75.7亿元以上 [6] - 开工浙江英特石塘医药产业园等14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货拉拉智汇云谷等64个项目,投用华东医药生物创新智造中心等30个项目 [6] - 构建以浙大全息智能技术研究院、港理大杭州技术创新研究院等为代表的高能级科创平台矩阵 [6] 环高校创新生态圈 - 拱墅区构建"环浙大科创圈""环工大科创圈""环城市学院科创圈"三圈联动创新生态 [7] - 依托重点产业平台串联众创空间、孵化器、科创园等形成创新"毛细血管" [7] - 区内有浙江工业大学、浙大城市学院等多所学府,毗邻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 [7]
港股创新药ETF年初至今涨幅已超60% 从估值洼地到交易热土:创新药板块行情还能走多远?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0 23:04
创新药板块市场表现 - 2025年以来创新药板块成为成长赛道最大黑马,港股创新药ETF(513120)年初至今涨幅超60%,日内成交额突破130亿元,刷新历史纪录并稳居全市场ETF成交额榜首 [1] - 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12.5亿美元重磅合作交易,成为本轮行情重要催化剂,市场聚焦具备Best-in-Class潜力、关键临床进展或国际BD交易可能性的项目 [2] - 2025年ASCO中国研究成果显著:73项口头报告创历史新高,ADC管线研究中中国占比48.4%(89/184项),双抗研究占比49%(34项) [2] 创新药行业竞争力分析 - 中国肿瘤领域临床试验全球占比从10年前5%-10%提升至2024年40%,国产创新药正实现从"跟跑"到"领跑"跨越 [3] - 竞争力驱动因素包括高质量临床数据(如实体瘤/血液瘤突破)、跨境合作规模(如License out交易)、原创分子突破(FIC/BIC阶段) [3] - 东吴证券指出国产创新药全球竞争力提升,国际投资者信心增强,但行业仍面临融资环境未全面改善、企业商业化能力偏弱等挑战 [2][3] 政策支持与商业化路径 - 中共中央办公厅提出制定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完善多层次用药保障体系,解决创新药"落地难"问题 [4][5] - 供给侧通过医疗资源下沉扩大基层创新药应用,支付侧建立"基本医保+商保"体系,商保目录可针对性覆盖高性价比药品 [5] - 医保丙类目录因定义和执行细则未明确暂未落地,商保创新药品目录被视为更操作性强的制度创新,可积累真实世界证据为医保准入铺垫 [6]
弘则研究 :ADC不同payload特征及安全性
2025-05-27 23:2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ADC(抗体药物偶联物)药物行业 - **公司**:西雅图遗传学公司、第一三共公司、ImmunoMedics 公司、科伦药业、恒瑞、默克、Netlist、顺药、百丽、阿斯利康、白奥赛图、宜联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常用 ADC payload 类型及肿瘤敏感度 - **类型**:常见分为微管抑制剂(如 MMAE)和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如 DM1),还有公司使用贝罗替康或伊立替康及其类似物[1][2] - **敏感度**:拓扑异构酶 I 毒素对乳腺癌和卵巢癌敏感,对结直肠癌效果不明显;微管抑制剂在头颈鳞癌、食管鳞癌等实体瘤中表现良好,但个体差异大[1][2][3] ADC payload 安全性问题 - **拓扑异构酶抑制剂**:易引发口腔黏膜炎,部分早期 ADC 药物出现间质性肺炎,可能与 IgG1 Fc 段与肺部巨噬细胞结合有关,但非所有同机制 ADC 都会出现[1][3] - **微管抑制剂**:常见眼毒性、外周神经炎和胃肠道毒性,眼毒性因亲水性微管抑制剂易进入眼睛组织[1][5] 不同药物对比 - **Topotecan 比 MMAE 受欢迎原因**:耐受效果优于 MMAE,安全窗更大;耐药情况比 MMAE 罕见,多数 MMAE 类型化合物是 P - 糖蛋白泵底物,易耐药,而 Topotecan 多数不是[6][7] - **MMAE 发展空间**:未来在 ADC 领域发展空间有限,存在耐药和眼毒性问题[2][8] - **微管抑制剂与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微管抑制剂与 PD - 1 联用时表现出更好的协同作用[2][11] 各类 ADC 研发趋势及潜力 - **多毒素 ADC**:研发主要为克服耐药问题,如顺药的 due payload 组合基于临床验证而非初始研发目的为解决耐药[13] - **双抗 ADC**:结合两个靶点提供额外毒性窗口,但选择病人要求两个靶点都高表达;部分产品有显著效果,如百丽研发的 EGFR 单抗 ADC、阿斯利康研发的 EGFR 突变型以 c - Met 为驱动因素的产品[16] - **新一代 ADC 产品**:恒瑞 1,811 通过优化疏水性和降低大值,在 8,201 框架上寻求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平衡,但具体效果需临床验证[2][19] 其他要点 - **Linker 作用**:影响 ADC 大分子理化性质和药代动力学特征,决定药物释放机制和释放速度[22] - **配置对安全窗影响**:配置是决定 ADC 产品安全窗的重要因素,若不如现有标准,新产品需显著优于才能获竞争优势;未来某些小分子克服新机制可能展现额外潜力[23]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判断中国 ADC 公司产品方法**:临床数据出来前,可评估 LD 解决的问题、公司技术平台及其宣称的优化措施,但最终依赖临床数据[20] - **宜联技术平台评价**:虽 B7H3 ADC 产品不良反应率高,有血液毒性,但血液学毒性相对易管理;DL3 ADC 在小细胞肺癌上效果好,评价需综合多因素,横向比较多个项目数据[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