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ONE系列
icon
搜索文档
云知声上市港股最新涨幅60.6%,首周市值破230亿获资本青睐
搜狐财经· 2025-07-09 14:52
公司上市表现 - 云知声成为首家在港股上市的通用人工智能(AGI)公司,发行价为每股205港元 [1] - 首日开盘后股价最高触及319.8港元,涨幅达56%,最终收报296.4港元,较发行价上涨44.59%,市值达210.31亿港元 [1] - 上市第一周股价最高收得338.6港元,最终收报329.4港元,较发行价大涨60.6%,收盘总市值超过233.7亿港元 [1] 技术实力与研发历程 - 公司自2012年成立以来深耕AI领域,是首批将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商业语音识别的企业 [2] - 2014年提出"云端芯一体化"战略,2016年搭建Atlas人工智能基础设施,2017年推出大语言模型UniCore [2] - 2023年发布千亿规模"山海"大模型,2024年升级多模态版本,技术迭代紧跟行业前沿 [2] 财务与市场地位 - 2022至2024年营收从6.01亿元增至9.39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超25% [5] - 按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公司是中国第四大AI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份额0.6% [5] - "消费+医疗"双赛道表现突出,日常生活AI解决方案跻身市场前三,医疗AI解决方案位列第四,覆盖超2亿用户 [5] 商业化策略与场景落地 - 公司构建"技术研发-场景落地-数据反哺"的商业化闭环,技术布局紧扣市场需求 [6] - 2018年推出边缘交互式AI语音芯片UniOne系列,2023年用"山海"大模型取代UniCore算法,2024年推出山海多模态大模型 [6] - 消费端AI产品赋能日常场景,医疗端辅助诊断系统覆盖全国超800家医院 [8] 创始人观点与行业影响 - 创始人黄伟认为生成式AI"能创造完全不同的新世界",公司两年内完成技术跃迁以抢占商业化先机 [8] - 作为跨越两个AI时代的上市企业,公司未来发展或为中国AGI产业的技术转化与商业落地提供重要样本 [8]
消费级3D打印那些事儿
2025-07-08 00:3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消费级 3D 打印、激光雕刻 - **公司**:拓竹、纵横立方、创想 3D、xTool、高通、瑞芯微、欧菲光、胜宇光学、银禧科技、显盈科技、东莞蓝宇光学、杰普特、金橙子、金田公司、华工科技、艾斯凯、新拓 3D、仙林 3D、思看科技、海正新材、三氯、巨富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消费级 3D 打印行业 - **市场增长迅速**:2025 年消费级 3D 打印机出货量增长达 40%,主要得益于拓竹和创想 3D 等品牌的强劲表现,全球 90%以上的消费级 3D 打印机来自中国供应商[2] - **国外市场占比大**:2024 年国外市场约占 68%,国内市场约占 32%,预计 2025 年国外市场份额维持在 70%左右,原因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新技术接受度和购买力较强[3][14] - **海外增速高于国内**:海外 3D 打印行业年复合增长率为 30% - 35%,国内家庭消费市场增速约为 6% - 8%[29] 拓竹公司 - **销售情况良好**:2025 年上半年已售出 72 万台 3D 打印机,预计全年销量达 150 万台;新款 HRD 个人制造中心自 3 月上市以来销量持续增长[1][3] - **营收持续增长**:营收从 2023 年的 27 亿元增长到 2024 年的约 55 亿元,预计 2025 年达 60 - 70 亿元[5] - **市场地位领先**:占据约 35%的消费级 3D 打印市场份额,内部认为出货量达到 300 万台时市场接近饱和,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主要竞争对手为纵横立方和创想 3D[1][6] - **客户结构**:ToB 端用户占比约 70%,包括 DIY 工厂、医疗器械公司等;ToC 端用户占比约 30%,公司通过 Make Word 社区和简化大模型技术提升 ToC 端占比[1][9] - **产品优势**:X One 系列以消费级价格提供工业级性能,打印速度达每秒 500 毫米,精度为 0.01 微米,首次引入激光雷达和支持 16 色多色打印[1][10] - **技术创新**:创始团队将在大疆积累的无人机技术经验应用于 3D 打印,实现高速、高精度、多色打印[1][12] - **未来规划**:未来两年升级现有 3D 打印机系列,推出单品类激光雕刻机,目标年出货量 25 - 30 万台/款,预研工业级 3D 打印技术[3][15] 激光雕刻机市场 - **有成长空间**:市场不如 3D 打印市场成熟,但有一定成长空间,拓竹计划通过单品类激光雕刻机实现 30 万台的出货量规模[16]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供应商情况**:3D 打印机主控芯片高端用高通、中低端用瑞芯微;摄像头模组供应商为欧菲光和胜宇光学;塑料外壳由银禧科技提供;有机钢导轨由显盈科技提供;激光雕刻机激光源用东莞蓝宇光学,未来引入杰普特;激光振镜和控制系统主要供应商是金橙子[19][20] - **耗材情况**:购买打印机赠送三卷约 1.5 公斤的基础耗材,由海正新材、三氯和巨富等公司供应,公司也在自研高端耗材;一台家用 3D 打印机一年平均使用 10 千克耗材,费用约 250 - 300 元[24][32] - **热弹模组情况**:价值约 270 - 280 元,主要供应商是银禧科技;热单模组市场中华工科技占 40%,艾思凯公司占 35%,其他公司占 25%[25][26] - **激光控制模块预期**:杰普特的激光控制模块预计占据不低于 30%的市场份额,价格有望控制在 700 元左右[27] - **供应商降价预期**:金橙子公司表示,若年采购量达二三十万台,H2D 激光器价格可从 550 元降至 430 元左右,激光控制系统价格可从 1100 元降至 800 元左右[28] - **手持 3D 扫描仪计划**:公司计划配备手持 3D 扫描仪,做成标准接口外设形式,内部正在研究,尚无现成产品[21] - **家庭消费级 3D 打印突破时间**:可能需要两年左右形成突破,取决于 3D 扫描仪精度和耗材成本等因素[30]
独家丨对话云知声黄伟:撕掉博士标签,成为真正的CEO
创业邦· 2025-07-02 11:12
公司概况 - 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在港交所挂牌,成为"港股AGI第一股",IPO发行价每股205港元,募资总额3.2亿港元,首日收盘价296.4港元,较发行价上涨44.59%,市值约210亿港元[3] - 公司成立于2012年7月,由中科大博士黄伟与梁家恩联合创立,定位人工智能底层技术与应用研发,从语音识别演进至生成式AI,2024年收入近10亿元[5][7][8] - 成立至今完成至少10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20亿元,投资方包括挚信资本、启明创投、中网投、京东、360、高通创投等30多家机构[4] 商业模式与技术布局 - 采用"云端芯一体化"战略,将AI能力模块化实现快速场景适配,2023年提供约1300万颗消费级AI语音芯片,2024年芯片出货量达3600万颗[8][17] - 构建"一横一纵"业务矩阵:"一横"覆盖消费电子、汽车、家居等物联网场景,"一纵"深耕医疗知识密集型场景,2024年山海大模型收入达7420万元,客户65家[22] - 智慧生活业务为营收主力,2022-2024年收入从4.9亿元增至7.4亿元,占比超78%,客户涵盖大型保险集团、深圳地铁等[19] 医疗领域突破 - 2013年率先布局医疗AI,2022-2024年医疗业务收入从1.1亿元增至2.0亿元,占比提升至21.2%,服务北京协和医院等576家客户[12][14][9] - 通过AI语音技术将医生病历书写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1小时,产品覆盖智能导诊、医学影像辅助诊断及医保支付管理等场景[12] - 医疗业务采用"标杆效应"策略,与协和医院深度合作积累临床经验,形成技术壁垒,2024年在医疗AI服务市场排名第四[12][14][9] 技术演进与行业地位 - 2016年建立Atlas人工智能基础设施,2017年推出基于BERT的大语言模型UniCore,2023年发布600亿参数的山海大模型[8] - 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是中国第四大AI解决方案提供商,生活AI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三,医疗AI服务市场排名第四[9] - 坚持不卖模型只卖解决方案的策略,认为"卖模型是伪命题",专注基于山海大模型的产品化输出[26][27] 创始人特质与创业历程 - 创始人黄伟出身军人家庭,性格坚毅,拥有中科大语音方向博士学位,曾带领团队在NIST声纹识别评测中力压MIT、斯坦福等机构[6] - 2012年创业初期掏空积蓄并借款200万元,拒绝巨头收购,坚持13年将公司带至上市[7][8] - 强调创业者需忘掉博士标签,以商业组织CEO身份思考,将技术、产品、商业深度融合[29][31]
AI终端繁荣的B面,困在价格“围城”里的短期狂欢
钛媒体APP· 2025-06-30 16:05
"从大盘和我们的表现来看,手机、平板等各个品类的表现都有较高的增长,但是生意没有表面数字看到的那么好,下半年的压力很大",某头部手机企业相 关负责人对作者说道,"AI作为刺激市场的希望,目前来看还未到真正的时候,更多的还是期望与溢价的不对等。" 今年上半年,从各个机构交出的季度报告以及618的数据统计来看,中国消费电子市场承接去年增长的势头,多家品牌接连发布喜报。区别于下行周期争夺 有限的份额,这一次则是在更大池子里的内卷。 与此同时,从全球的发展势头来看,抛开处于爬坡的新兴市场,成熟市场在饱和的血海竞争中,很难寻找新的增量,但中国和美国算是唯二例外的市场。 IDC全球及中国副总裁王吉平指出,"大的方向近年来看,主要的带动因素回归到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这两个区域来讲,还是主力的带动。" 只是,区别于过往消费电子行业周期性的波动规律,这一次产业的上行,则是多种因素推动下的结果。简单来说,过去的增长是每一次技术迭代的结果,是 价值体验主导下催生的新需求。对比之下,AI被认为是这一轮革新消费电子产业的新力量,但从终端侧、品牌侧的反馈来看,事实并非如此。 基于国补政策下的"价格战",是主导增长的核心因素。上述负责 ...
多家AI企业“赶考”港股盈利难题仍待解决
上海证券报· 2025-06-28 03:50
6月30日,云知声将登陆港股市场。据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目前港交所共有超20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 正在排队IPO,数量明显高于往年,包括特斯联、卧安机器人、群核科技、云迹科技、深演智能等。 业内人士认为,港交所第18C章等上市制度的优化,为处于快速成长期但尚未实现盈利的AI企业打通了 资本化关键路径。但人工智能行业存在"技术投入高,盈利周期长"的难题,二级市场对其投资逻辑也正 从"概念驱动"向"价值驱动"转变。 今年以来,随着AI大模型的快速迭代和创新应用的广泛落地,全球范围内对算力基础设施的需求呈现 指数级增长,推动终端生态与场景应用迎来变革。在此背景下,众多AI企业寻求赴港上市。 业内人士认为,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企业具有研发投入高、盈利周期长等特点。这类企业若能成功赴港 上市,将有效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进程,助力创新资本积累,从而构建起科技、资本与产业协同发展的 良性生态。 目前,市场倒逼AI企业在技术研发与商业落地之间找到平衡点,投资者也更看重企业将技术优势转化 为商业价值的能力。深圳市海坤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分析师钟汉雄表示,目前人工智能公司面临几大难 题:一是盈利路径不明朗,现金流存在压力,商业化落地较难; ...
募资缩水六成!云知声引商汤为基石 初代AI“玩家”聚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2 14:16
上市计划 - 云知声即将在港交所上市,拟募资最高3.2亿港元,较此前科创板计划缩水65% [1][4] - 公司全球发售156.1万股H股,其中国际发售占比90%,香港发售占比10%,每股发售价区间为165-205港元 [6] - 若超额配股权全额行使,总发行股份将增至179.51万股H股,占上市后总股本的约2.53% [7]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6亿元、7.27亿元、9.3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3% [5] - 同期净亏损分别为3.75亿元、3.76亿元、4.54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12亿元 [5] - 研发支出占营收比重维持在30%-40%区间,2024年研发投入达3.7亿元 [5] 募资用途 - 45.6%用于提升研发能力,包括投资AtlasAI基础设施(30.8%)、升级云知大脑(7.7%)及人才培养(7.1%) [7] - 47%用于拓展商业机会,包括改进现有解决方案(13.9%)及渗透新兴垂直行业(33.1%) [7] - 7.4%补充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7] 业务布局 - 按收入计,2024年在中国日常生活AI解决方案排名第三,医疗AI解决方案排名第四 [4] - 智慧生活领域覆盖家居、商业空间、酒店及交通等场景 [10] - 智慧医疗领域提供病历语音输入、病历质控、单一疾病质控及医疗保险支付管理等解决方案 [10] 战略合作 - 商汤科技成为基石投资人,认购4370万港元,双方将在多模态大模型、行业应用、智能终端等领域深度合作 [9] - 润建股份作为基石投资人认购2000万港元,其AIOps业务与云知声业务或有互补 [10] - 公司智算集群拥有超过184 PFLOPS计算能力和10PB存储容量 [10] 股东结构 - 上市前完成10轮融资,股东包括京东、360、高通、中金、启明创投等 [8] - 启明创投间接持股9.41%,挚信资本持股8.94%,中网投持股6.37% [8] - 京东间接持股3.27%,360子公司持股1.96%,高通持股1.79% [8]
云知声IPO:12亿亏损背后的业务困局与项目制生死考
36氪· 2025-06-20 07:15
公司概况与IPO进展 - 公司于2025年3月30日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并于6月12日披露聆讯后招股书,即将完成IPO [1] - 公司成立于2012年,业务覆盖医疗和日常生活领域,技术从智能语音演变为大模型,经历13年发展 [2] - 2020年曾尝试科创板IPO但因数据争议失败,2023年起三次向港交所递表 [3] 财务表现 - 2024年总营收9.39亿元(同比增长29.16%),其中日常生活业务贡献7.40亿元(占比78.5%,同比+27.81%),医疗业务1.99亿元(同比+28.38%)[4][11][12] - 2024年亏损4.54亿元(同比扩大21.39%),三年累计亏损超12亿元 [4] - 资产负债率355.24%(同比+47.28个百分点),净资产-27.54亿元(同比-18.16%),短期借款1.45亿元(同比+123.08%)[5] - 现金流1.56亿元(同比-58.84%),按2024年现金净流出2.23亿元计算仅能维持不足5个月运营 [11] 客户与业务模式 - 医疗客户数长期停滞在160家左右,日常生活客户仅411家,主要客户数在2024年出现下滑 [1][12][14] - 客户集中度高,2022-2024年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分别为30.8%、27.4%、26.7%,世茂集团爆雷导致2630万元坏账 [4] - 项目制模式导致客户留存率从2022年70.4%暴跌至2024年53.3%,但单客户收入提升(医疗120万元/客户,日常生活180万元/客户)[13][15] 研发与技术布局 - 2022-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为2.87亿、2.86亿、3.70亿元,占营收30%-40%,但2024年外包支出达2.1亿元 [9] - 2018年推出边缘交互式AI芯片UniOne系列,2023年提供1300万颗消费级AI芯片 [7] - 2023年发布600亿参数山海大模型,形成"Atlas AI基础设施+云知大脑+AI应用解决方案"架构,但与头部企业存在差距 [9][10] 融资历史与资本运作 - 10年内完成11轮融资总额超3.4亿美元,投资方包括启明创投、京东科技等30多家机构 [2][3] - 2023年D++轮融资7亿人民币,2021年D+轮融资近1亿美元 [3] - IPO募集资金拟用于Atlas AI基础设施研发、人才培养、国际化扩张等 [11] 行业竞争与战略挑战 - 早期以语音识别为主,2016年后被图像识别技术取代关注度,面临AI四小龙竞争压力 [6] - 大模型领域参数规模、算力支持不足,引入DeepSeek后山海大模型地位尴尬 [10] - 项目制导致高成本、低毛利和技术空心化,需转向产品标准化和垂直领域聚焦 [16][17]
转转集团:618期间运动相机交易单量同比增长300%
新浪科技· 2025-06-19 15:28
二手交易平台转转集团618数据表现 核心品类增长 - 运动相机零售交易订单量同比增长300% [1] - 智能穿戴品类零售交易订单量同比增长50% [1] - 智能手环零售交易订单量同比增长98% [2] - 摄影摄像、智能穿戴、乐器品类的回收订单量分别同比增长78%、52%、80% [1] 消费电子品类表现 - iPhone系列占据二手手机销量榜首,iPhone 13、iPhone 14 Pro、iPhone 13 Pro位列零售业务交易量TOP3 [1] - iPhone 14 Pro交易量同比增长51% [1] - 华为 Mate 60 Pro、小米 13、小米 14位列国货品牌交易量TOP3 [1] - 华为 WATCH GT 4、Apple Watch Series 9、华为 WATCH GT 3位列智能穿戴零售交易订单量TOP3型号产品,交易订单量分别同比增长268%、68%、30% [2] 运动相机及智能穿戴热门商品 - 大疆Pocket系列、Action 4及Action 5 Pro等运动相机在二手市场表现抢手,上架后迅速售罄,平均成交周期仅1小时左右 [2] - 运动相机品类关键词搜索量TOP5分别为:大疆 Osmo Pocket 3、大疆 Osmo Action 4、大疆 Osmo Action 5 Pro、大疆 Pocket 2、大疆 Pocket 2 标配版 [2] - 红米、小米、苹果品牌系列智能手环零售交易订单量分别同比增长75%、63%、29% [2] 二手潮奢品类业务 - 二手潮奢业务零售总交易订单量同比增长14% [3] - 箱包、腕表分别增长63%、42% [3] 消费者行为趋势 - 46%的消费者购买二手运动装备时更看重功能完好程度,而非新旧成色 [2]
台积电美国厂,真的干成了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17 09:34
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进展 - 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已为苹果、NVIDIA和AMD生产首批芯片,首批晶圆产量达2万片[1][2] - 该工厂采用N4制程技术,并生产NVIDIA定制版4NP工艺的Blackwell AI GPU芯片[1][2] - 芯片需运往台湾进行CoWoS先进封装,封装产能预计从2023年7.5万片增至2024年11.5万片[1][2] - 工厂未来计划扩展至3纳米和2纳米工艺,并最终实现美国本土封装[2][5] 客户需求与产能扩张 - 苹果、NVIDIA、AMD、高通、博通等美企已提前锁定台积电美国厂产能[4][5] - 台积电计划在美国追加1000亿美元投资,总金额达1650亿美元,建设6座芯片厂和2座封装厂[5] - 第三座工厂提前动工,预计2028年量产,第四至第六座工厂将采用N2、A16等更先进工艺[5] - 亚利桑那厂未来将承担台积电30%的2纳米以下先进制程产能[5] 行业竞争与供应链动态 - 封装产能成为AI芯片供应链瓶颈,联华电子与高通合作开发晶圆上晶圆(WoW)封装技术[2] - 台积电与美国Amkor合作开发本土先进封装能力,但初期仍依赖台湾封装环节[1][2] - 美国政策推动芯片本土化,台积电美国厂产能成为地缘政治备援需求的关键[4][5]
从极限运动走向日常,“全球智能影像第一股”影石创新明日上市,能否带给投资者极致体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0 17:54
公司概况 - 影石创新被称为"全球智能影像第一股",专业级产品参与好莱坞、央视直播等影视内容制作 [1] - 主营业务为消费级和专业级智能影像设备及配件,产品线包括Nano、ONE、ONEX、ONER、GO、Ace系列(消费级)以及Pro、TITAN、Connect系列(专业级) [1] - 品牌"Insta360影石"全景相机全球市占率连续6年第一,2023年达67.2%,运动相机领域全球排名第二 [2] 行业分析 - 全球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市场规模从2017年164.3亿元增长至2023年364.7亿元,复合增速14.3% [2] - 2023年全球全景相机市场规模50.3亿元(同比+21.79%),预计2027年达78.5亿元(2023-2027复合增速11.8%) [2] - 2023年全球运动相机市场规模314.4亿元,预计2027年达513.5亿元(2023-2027复合增速13.0%) [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41亿元、36.36亿元、55.74亿元,同比增速53.66%、78.16%、53.29% [3]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7亿元、8.30亿元、9.95亿元,同比增速53.30%、103.66%、19.91% [3] - 2025年1-6月预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38%-57.10%,净利润变动-4.65%-12.49% [3] IPO与募资 - 发行新股4100万股,募资19.38亿元,为科创板近一年募资规模最大新股 [3][5] - 募投项目包括智能影像设备生产基地(1.95亿元)和深圳研发中心(2.68亿元) [3] 市场定位与估值 - 发行价47.27元,发行市盈率19.14倍,可比公司安克创新动态市盈率25.66倍 [5] - 近一个月科创板新股首日平均涨幅260.5%,涨幅中位数215.8%,相近发行价新股首日平均涨幅152% [4][5] - 稀缺性显著,A股无完全可比公司,参考估值对应首日涨幅区间34%-152%,价格区间63-119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