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ITS

搜索文档
上交所发布“十四五”改革发展情况回顾
新华财经· 2025-10-18 10:26
文章核心观点 - 上交所“十四五”时期在服务新质生产力、发挥市场功能、深化改革及强化投资者保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市场规模、制度创新和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 [1][2][4][7][9] 市场地位与规模 - 上交所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股票市场、全球最大交易所债券市场、亚洲第二大ETF市场,期权交易量稳居全球同类产品前列 [1] - 科创板成为全球第三大生物医药企业上市地 [2] 服务新质生产力 - 沪市科技创新公司数量占比从32%升至41%,市值占比从27%升至32%,期间新上市公司中近7成为科技创新企业 [2] - 沪市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和新能源产业公司数量较“十三五”同比接近翻番,分别达140家、224家、260家和61家 [2] - 沪市公司研发投入从0.64万亿元升至1.07万亿元,增幅66%,占全国企业研发投入规模近4成 [2] - 科创板公司累计形成专利12万项,研发强度中位数12.6% [2] 制度创新与包容性 - 科创板新增上市公司376家,包括37家未盈利企业、6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4家红筹企业和13家适用第五套标准企业 [3] - 22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在上市后实现盈利,比例超4成 [3] - 20家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中19家已有核心产品上市,16家营收超1亿元,其中4家营收超10亿元 [3] 直接融资与市场功能 - 沪市股票首发融资额较“十三五”增长16% [4] - 债券市场发行总规模31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42%,其中产业债、ABS产品发行规模超10万亿元 [4] - REITs市场首发上市及扩募达51单和4单,募集资金1405亿元,市场占比近7成 [4] - 科技创新债券累计发行1.51万亿元,惠及超400家科创企业 [4] - 中小微企业支持债券发行规模超197亿元,为1800余家中小微企业提供支持 [4] - 沪市披露资产重组996单、重大资产重组114单,同比分别增长20%、138% [4] - 科创板2024年以来重大资产重组项目数量超过前五年的总和 [4] 指数化投资与市场生态 - 新编指数约3500条,ETF产品规模从0.9万亿元增至4万亿元,累计增长近3.5倍 [5] - 科创债ETF规模近1600亿元,推出覆盖中证500指数、科创50指数的ETF期权合约品种 [5] - 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9%,较“十三五”下降2.8个百分点 [5] 上市公司质量与责任 - 沪市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3.8%、4.6% [7] - 累计宣告分红金额7.32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51.2%,占全市场分红总额7成以上 [7] - 回购增持金额上限超3662亿元,较“十三五”增长150.4% [7] - 沪市公司2024年单独披露ESG相关报告的覆盖率达57.7%,较2020年提升22个百分点 [7] - 337家公司被纳入MSCI ESG评级,其中104家等级提升,评级全球领先公司数量同比增长62% [7] 市场结构与开放 - 专业机构持有沪市A股流通市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7%,其中各类中长期资金持有市值增长55% [7] - 专业机构交易占比上升12个百分点,科技创新公司成交占比由34%提升至48% [7] - 沪港通累计成交99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275% [8] - 10家公司完成全球存托凭证发行,累计融资33.5亿美元 [8] - 沪市跨境指数产品规模超3200亿元 [8] 投资者保护与监管 - 作出纪律处分近800单,其中3成以上为公开谴责等重型处分 [9] - “零容忍”打击财务造假或占用担保案件170余单,“强威慑”惩治违规减持行为50余单 [9] - 各类退市合计93家,其中强制退市70家、通过主动退市等多元化出清23家 [9] - 沪市年均股息率接近2.5% [9] - 制作音视频投教作品超3000件,组织营业部宣讲等活动近6000场,合作课程覆盖54所高校10万余名学生 [10] - 组织投资者“走进沪市上市公司”超1600场,实现年报业绩说明会全覆盖 [10] 服务优化与数字化转型 - 业务咨询量超15万次,举办“部门负责人接待日”等活动超300场 [11] - 累计减费让利约40亿元,规则体系累计压降131件,同比减少近3成 [11] -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备查文件同比减少超50%,深入上市公司走访2000余家次 [11] - 一网通办门户和移动端实现近500项业务线上集成,上市公司股东会网络投票“一键通”服务使投资者参与数量提高11倍 [11] - 交易服务问题解决率接近100% [11]
上交所:“十四五”时期沪市股票首发融资额较“十三五”增长16%
证券时报网· 2025-10-17 18:51
股票市场表现 - 沪市股票在“十四五”期间的首发融资额相比“十三五”时期增长16% [1] 债券市场发展 - 债券市场在“十四五”期间发行总规模达到31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42% [1] - 产业债和ABS产品发行规模合计超过10万亿元 [1] - 科技创新债券累计发行1.51万亿元,惠及超过400家科创企业 [1] - 中小微企业支持债券发行规模超过197亿元,为1800余家中小微企业提供支持 [1] REITs市场建设 - REITs市场首发上市及扩募分别达到51单和4单,募集资金1405亿元 [1] - REITs市场募集资金规模占整体市场近七成,在盘活存量资产和扩大有效投资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
资本热话 | “十五五”政策预期下,资管行业看好这些投资机会?
搜狐财经· 2025-10-17 15:59
资产配置策略 - 中银理财正大力推出“固收+”产品和策略,在债券、股票等大类资产基础上增加股票、黄金、REITs等,并考虑纳入境外资产[2][4] - 银行理财需在兼顾稳健性的前提下,开发新策略以提供风险清晰、波动可控、未来收益可预期的投资策略,并在产品端设计各种风险水平的产品[4] - 国联证券资管看好三个大类资产方向:长期看好资本市场尤其是科技相关资产、偏小众资产如REITs、以及国际贸易摩擦下的黄金等贵金属长期配置[7] - 对于权益市场,机构关注港股的应用型和投资型上市公司以及内地的硬科技和生产类上市公司,并把握科技企业上市带来的战略配售机会[7] 保险资金投资 - 华泰资管结合保险资金久期长、求稳定现金回报的特点,主要投资于科技基础设施层面,例如电力和算力中心[2][4] - 在利率下行导致利差损风险的背景下,保险机构投资策略需从增量投资向存量盘活转变,从债性投资向股性投资转变以获取分红机会[5] - 保险资金作为耐心资本,投资需注重稳定可持续并与资金特征匹配,战术上关注交易波动但战略上投资大趋势,以穿越周期[7] 股权投资机构策略 - 上海科创基金通过精选和分散来挑选项目,包括布局头部VC基金(白马中选金马,兼顾黑马中的千里马)以及通过行业、基金、地域、阶段、年份的分散来实现多元组合[5] - 定义好项目需形成系统视角,主要考察三个维度:团队的能力和格局、技术和产品的壁垒、以及市场和商业化的能力[6] - 股权投资需要与国家战略同频,与优秀的投资人为伍,并具备强大的自我迭代能力[6][7] 未来投资机会 - 机构坚定看好科创领域,未来主要关注四个细分方向:AI应用和大模型领域、生命健康、集成电路、新材料和新能源[2][6] - 机构最看好境内资本市场,在资产配置中需深入考虑科创因素和行业配置,明确把握风险和回报[7] 行业能力建设 - 行业要保持服务新质生产力的能力,需具备稳定的规模和良好的增长前景,同时提升自身深入研究能力以挖掘良好标的,创造耐心资本[4] - 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需要深入理解国家政策与战略布局,并对行业发展有深入了解,提升自身投资能力是关键内在因素[4][8]
“十五五“政策预期下,资管行业看好这些投资机会
第一财经· 2025-10-16 20:14
如何实现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平衡? 不管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科技资产都是主线,这时间年来投资领域的主要方向。而科技资产的风 险相对更高,如何平衡风险与收益,成为市场和机构的关注点。 10月16日,在第一财经和中国银行联合举办的"2025上海全球资产管理论坛"上,银行理财子公司、保险 公司、资管公司、股权投资机构高管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中银理财副总裁蒋海军称,正大力推出"固收+"产品和策略,比如加股票、黄金、REITS等,随着对外 开放进一步推进,也考虑加境外资产。华泰资管常务副总经理陈敏则称,结合保险资金的特点,主要投 资科技基础设施,比如投电力和算力中心。 展望未来的投资机会,与会人士均称,看好科技类资产。上海科创基金总裁杨斌说,未来,主要关注四 个细分领域:AI应用和大模型领域、生命健康、集成电路、新材料和新能源。 如何平衡风险与收益? 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保险公司、资管公司、股权投资机构而言,应如何实现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平衡? "这是我们发展权益产品相关过程中遇到的核心问题。"蒋海军说,一个行业要保持服务新质生产力的能 力,首先需要保持稳定的规模和良好的增长前景;其次,提升自身能力是创造耐心资本的关键 ...
重塑资管机构竞争力:六大趋势和突围方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4 19:01
行业发展阶段 - 中国资管行业始于1997年《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发展20余年,以"资管新规"为节点进入全面净值化新阶段 [1] - 相比海外市场,中国大资管仍处于成长初期,近8年"后新规"时代面临能力重塑和竞争力再造问题 [1] 产品表现特征 - 中小理财公司凭借固收类产品异军突起,近三年收益前十中7家为城商行/农商行理财公司(6家城商行+1家农商行),但权益类/混合类产品短板突出 [2] - 部分中小公募基金(如国海富兰克林、中航基金、蜂巢基金)纯债型基金表现佳,但主动权益类基金表现弱 [2] - 头部基金公司(如易方达、景顺长城)在主动权益类和纯债类产品上表现均衡 [2] 机构经营格局 - 保险资管三大巨头(国寿资产37.8亿、泰康资产28.35亿、平安资管24.16亿)2024年净利润占行业50.74% [3] - 券商资管3家头部公司(华泰8.82亿、财通5.2亿、中信4.09亿)2024年净利润占行业50.31% [3] - 公募基金4家头部公司2024年净利润超20亿,10家公司亏损,亏损公司普遍规模不足500亿 [3] - 信托行业2024年利润230.87亿同比下跌45.52%,27家公司净利润下滑 [3] 合规监管动态 - 信托公司2024年负面舆情1564条(55家机构),15家公司领20张罚单,涉及违规通道业务、刚性兑付等 [6] - 券商资管负面舆情907条(30家机构),6家机构领29张罚单,处罚频次高于其他类型 [6] - 银行理财8家公司被罚(主要因底层资产穿透不足),保险资管仅2家被罚 [6] 投研能力建设 - 头部机构通过投研能力+人才积累+科技赋能形成核心壁垒,能前瞻性把握行业分化与个券差异 [8] - 理财公司需提升大类资产配置能力,通过多元化配置或衍生工具对冲净值波动风险 [9] 科技应用场景 - 投研环节运用网络爬虫/智能文本分析整合非结构化数据 [10] - 投资环节AI量化模型实现策略生成与组合优化 [10] - 风控环节大数据+AI实现实时风险监测与阈值预警 [11] 产品创新趋势 - 主题创新:养老/ESG/科技主题基金涌现 [12] - 结构创新:理财产品短期化(日开/周开现金管理类),ETF-FOF工具受追捧 [12] - 资产创新:REITs/黄金ETF配置增加,2025年6月"固收+"产品规模占比近60% [13] 竞争力提升建议 - 投研体系构建"三梁三柱":组合管理+策略研发+工具加载为核心,数字化+风控+运营为支撑 [14] - 资管与财富管理融合,银行理财需打造收益高于存款但波动小的净值产品 [15] - 数智化赋能全流程,培养AI投顾提供定制化服务 [16] - 多资产配置需关注全球对冲机会与资产轮动规律 [17][18] - 建立敏捷机制快速响应市场机会,避免流程延误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