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宝股份(002705) - 2025年11月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1-04 09:20
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122.84亿元,同比下降3.20% [1] - 国外营业收入97.65亿元,同比下降3.46%;国内营业收入25.19亿元,同比下降2.18% [1] - 利润总额10.49亿元,同比增长1.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1亿元,同比增长7.13% [1] - 基本每股收益1.0418元/股,同比增长8.49%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37亿元,同比增长69.35%,主要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加 [3] - 销售费用4.41亿元,同比增长2.16%;管理费用6.08亿元,同比下降7.10%;研发费用4.30亿元,同比下降4.30% [3] - 财务费用1399.07万元,同比增长232.67%,主要因汇兑收益减少 [3] 外销市场与订单 - 第四季度外销订单总体偏弱,预计外销需求低迷状态会持续一段时间 [4] - 销售区域以欧洲和北美为主,受美国关税政策及全球经济环境影响,该区域表现偏弱 [5] - 部分新兴市场增速较快,但目前体量贡献较小 [5] 产能布局与制造基地 - 印尼制造基地二期在建设中,已形成一定规模产能 [6] - 印尼基地设计产能达产后,预计能满足公司现有美国目标客户的大部分需求 [6] - 美国客户订单目前仍以在国内生产为主 [6] 产品与业务发展 - 商用电器是未来品类拓展方向之一,目前主要以商用咖啡机为主,销售规模占比不大 [7] - 公司未来会持续加强研发投入,扩展核心研究领域,逐步开拓更多商用电器产品 [7] - 国内ODM/OEM业务表现较为稳健,受益于海外ODM业务能力的反哺 [7] 国内市场与品牌策略 - 国内小家电市场需求处于底部盘整阶段,公司对未来内销业务有更加充足的信心 [7] - 公司会继续坚定每个自主品牌的定位,根据各品牌发展需要制定及调整销售策略 [7] - 国内自主品牌在推新力度及营销投放等方面会更加积极 [7]
浩物股份(000757) - 2025年11月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1-04 09:12
2024年及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95亿元,同比下降6.73% [2]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000.57万元,较去年同期减亏84.05% [2]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83亿元,同比下降16.98% [3] - 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77.52万元,同比增长279.04% [3]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务 - 2024年曲轴产量254.9万件,同比增长43.89% [2] - 2024年曲轴销量253.1万件,同比增长40.84% [2] - 2024年汽车零部件业务主营收入9.04亿元,同比增长30.51%,占营业收入比例25.15% [2] - 曲轴产品2024年毛利率23.47%,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21.94% [4] - 2025年上半年制造业务实现收入4.1亿元 [4] - 2025年上半年年产能已提升至300万件 [4] - 产品布局采用"361"方式:传统燃油车曲轴收入占比30%,新能源汽车曲轴占比60%,其他新型零部件占比10% [4][5] - 2025年投资2亿元新建年产能60万件的新能源汽车曲轴生产线 [8] - 主要客户包括奇瑞、理想汽车、东风小康(赛力斯)、比亚迪等 [2][4] 汽车销售及服务业务 - 2024年完成整车销量20219辆,同比增长0.52% [2] - 2024年汽车销售及服务业务营业收入26.77亿元,同比下降14.79%,占营业收入比例74.47% [2] - 利润来源包括厂家返利和售后维修保养利润 [6] - 经销品牌包括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东风日产等中端合资品牌,以及小米、阿维塔、荣威等新能源品牌 [2] - 2025年10月25日小米汽车天津市西青区授权服务中心正式建店落地 [2] 业务发展策略与未来规划 - 通过直播策略促进客户转化,增加订单成功率 [7] - 汽车销售业务采取主店+卫星店模式,深化降本控费 [8] - 致力于新能源插电混动、增程式汽车曲轴领域客户开发 [8] - 未来将依托零部件制造优势,积极布局精密制造等新产业 [8] - 目前暂无生产大型商用车曲轴计划 [3] - 控股股东天津融诚物产集团暂无资产注入上市公司计划 [8]
温氏股份(300498) - 2025年11月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1-04 09:12
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约54亿元,其中猪业盈利65亿元,鸡业亏损7亿元,水禽亏损约2亿元 [2] - 2025年第三季度净利润19亿元,其中猪业盈利15亿元,鸡业盈利5亿元,水禽基本盈亏平衡 [2] - 2025年第三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降至49.4% [9] - 2025年第三季度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含税),合计派现19.9亿元,占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的38% [10][11] - 2024年9月至2025年9月,公司共回购股票9亿元(不含交易费用) [12] 生产与销售数据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销售生猪2767万头(毛猪和鲜品2499万头,仔猪268万头) [2]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销售肉鸡9.45亿只,其中鲜品1.6亿只,鲜销比例达17%,熟食超1100万只 [2]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销售肉鸭超3700万只 [2] - 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优质仔猪外销约200万头 [3] - 2025年第三季度肉猪上市率约93% [5] - 2025年第三季度肉鸡上市率约95% [6] 成本与价格 - 2025年第三季度猪苗生产成本降至约260元/头 [5] - 2025年第三季度肉猪养殖综合成本为6.2元/斤,9月账面成本为6.2-6.3元/斤 [5] - 2025年第三季度毛鸡出栏完全成本为5.8元/斤 [7] - 2025年8月后鸡价快速反弹,9月和10月延续较好价格水平 [4][8] - 2025年10月以来猪价快速下跌,全行业面临阶段性亏损 [9] 业务战略与目标 - 猪业未来目标PSY(每头母猪每年断奶仔猪数)全面突破32头,当前PSY为27头 [16] - 未来仔猪销售规模目标占生猪总销售规模的5%-10% [17] - 未来黑猪出栏占比目标约5%,长远目标是打造"中国第一黑猪品牌" [17] - 当前肉鸡屠宰及深加工业务占肉鸡总销售量约18%,未来目标提升至40%以上 [19] - 公司现已实现5000万羽一体化白羽鸡公司布局 [20] - 公司新增"温氏畜禽""温氏食材"两个业务品牌,细分畜禽、食材和食品三大业务品类 [14] 风险应对与未来发展 - 公司坚持鸡猪双主业运营,鸡业盈利可有效对冲猪业阶段性亏损风险 [9] - 公司优先推进肉鸡业务出海,再逐步将猪业、鸭业推向海外市场 [21][29] - 公司通过政企合作建立"中华土鸡产业基地"、主办中华土鸡长城夜宴活动等方式推广中华土鸡文化 [13][31] - 公司未来将通过"合作共赢"模式拓展终端,如与双汇集团战略合作直接供应生猪 [28] - 公司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为聚焦"高质量增长",从"规模增长"转向"质量提升" [15][23]
唯特偶(301319) - 2025年11月0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1-04 09:00
核心技术优势 - 掌握免冷藏锡膏、超细粉锡膏、零卤锡膏、少空洞锡膏、低温锡膏、水基清洗剂、光伏组件助焊剂、免清洗助焊剂、水基助焊剂等多项核心配方技术 [1] - 在工艺制程方面取得关键突破,涵盖助焊膏体研磨技术、自动化真空膏体搅拌技术、超细焊锡丝不断芯技术、低银无铅锡合金粉制粉技术等 [1] - 依托广东省电子焊接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台,建立锡膏性能测试室、印刷贴装实验室、锡合金粉实验室、有害物质检测室、可靠性实验室及理化实验室等多个研发检测实验室 [2] 海外市场布局 - 已在中国香港、新加坡、美国、越南、泰国、墨西哥等地设立子、孙公司,并在墨西哥建立工厂以加强海外本地化生产交付能力 [3] - 海外营收占比仅1.38%,主要因海外布局处于初期阶段且面临外资竞争压力 [4] - 2024年海外业务实现40.84%的增长,未来将通过深化布局提升国际市场份额 [4] 供应链管理 - 锡、银金属采购不依赖单一供应商,2024年前五大供应商采购比例均未超过50% [4] - 通过与国内大型锡矿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锁定基础采购量,稳定供应成本 [4] - 完善与原材料价格联动的产品调价机制,并利用期货套期保值业务降低价格波动风险 [4] 财务表现与成本控制 - 第三季度净利润回升主要基于产品销量增加及费用把控策略的有效实施 [6] - 原材料锡价和银价较去年同期分别上涨约7%和23%,但通过长协+期货双对冲机制保障利润稳定性 [6] 国产替代进展 - 部分核心产品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功实现对国外同类产品的替代 [8] - 产品已应用于半导体、汽车电子、储能、新能源、AI算力等关键领域,帮助公司建立品牌影响力并占据市场份额 [8] - 未来将聚焦技术突破提升产品稳定性与性价比,深化与下游客户合作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8]
百诚医药(301096) - 301096百诚医药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04
2025-11-04 03:06
子公司赛默制药进展与集采影响 - 子公司赛默制药建设面积约260余亩,已建成药品GMP标准厂房及配套实验室16.3万平方米 [2] - 累计已完成项目落地验证617个项目,申报注册461个项目,位居全国前列 [2] - 第十一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中,赛默制药有12个品种拟中标,其中4个产品作为上市许可持有人,8个产品作为受托生产方 [2] 合作研发 - 公司与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自2022年开始共同设立生物医药联合研发中心,双方共建的"全省糖类药物重点实验室"被评为2024年浙江省重点实验室 [2] - 合作聚焦于肿瘤、免疫、神经系统调节、抗感染和呼吸道等多个领域创新药研发 [2] - 公司正与张夏衡研究员团队探讨芳香胺相关技术在产业端应用的可能性 [2] 核心技术平台 - 公司核心技术平台包括创新药研发中心、高端复杂制剂平台及中药与天然药物研发中心 [3] - 创新药研发中心由苗雷博士和王江海博士领衔,目前已布局超过15条新药管线,覆盖神经生物学、自身免疫和肿瘤三大方向 [3] - 高端复杂制剂平台聚焦缓控释技术、靶向给药技术及难溶药物增溶技术等 [3] - 中药与天然药物研发中心在研项目超过40个,包括在澳门上市的首个同名同方药"稳心颗粒" [3] 创新药研发进展 - 公司已布局超过15条自主研发的新药管线,涵盖大分子和小分子领域 [3] - 治疗OSA引起的日间嗜睡症药物Bios-0618正处于临床二期入组阶段 [3] - 治疗自免炎症的药物Bios-0625正处于IND申报阶段 [3] - 治疗肿瘤的药物Bios-0635正处于IND研究阶段 [3] - 公司目前1类新药已取得3个IND批件 [3] - 公司正在积极布局AI智药平台与类器官平台建设 [3]
豪鹏科技(001283) - 2025年11月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1-03 23:32
经营战略与财务表现 - 公司正从“规模优先”转向“质量为王”,盈利质量实现渐进式修复 [2] - 2026年基于新技术的量产项目储备及出货量可期,订单能见度提升 [3] - 随着高端AI产品占比提升及惠州马安、潼湖工业园规模化效应释放,整体盈利水平将进一步修复提升 [3] - 储能业务已实现盈利,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3] 产品与技术布局 - 公司聚焦AI端侧能源方案主航道,新兴产品矩阵已成型,量产节奏明确 [3] - 在固态、高硅、钢壳、钠电等前瞻和创新技术上持续投入,以保障技术溢价和利润空间 [4] - 固液态电池已实现量产交付,100%纯硅负极电池实验室样品获得优异测试表现 [12] - 公司定位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算力中心等细分赛道,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7] 市场拓展与客户合作 - 参与本次投资者关系活动的机构达106家,投资者130位 [2] - 公司与多家全球头部AI端侧科技品牌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3] - 在AI眼镜领域,公司已深度嵌入某北美知名穿戴品牌客户供应链,并积极拓展更多品牌客户 [9] - 在AI玩具领域,公司积极匹配传统玩具巨头AI化转型需求,并服务于新兴AI硬件创业公司 [10] - 公司已成为全球领先服务器厂商的合格供应商,在数据中心备用电源(BBU)领域实现批量出货 [7] 产能与供应链管理 - 公司构建以惠州马安基地、惠州潼湖基地为研发制造中枢,越南海防基地为国际化跳板的“双核”产能布局 [4] - 面对钴酸锂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采取短期定价调整、中期产品升维、长期技术溢价的三重举措 [5] - 价格传导具有结构性且存在滞后性,三季度财报尚未体现提价效果,后续客户议价工作已陆续展开 [5] - 通过潼湖工业园的集约化生产和智能化改造,以及越南生产基地的运营,提升效率并优化成本 [12] 竞争优势 - 公司与全球头部品牌客户建立了长达十几年甚至二十余年的战略合作关系,基于对SQDC(安全、质量、交付、成本)理念的坚守 [10] - 公司凭借对应用场景的深刻理解,能够与客户共同定义产品规格,从电芯供应商升维为AI端侧能源解决方案商 [12] - 公司的竞争力是集长期信誉、技术前瞻性和运营韧性于一体的动态发展系统 [12]
贝泰妮(300957) - 2025年10月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1-03 23:00
财务表现 - 经营性现金流表现亮眼,前三季度达到4.42亿元,同比增长6772.14% [2] - 研发费用同比减少14.17%,属于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正常波动 [1] 战略与运营 - 公司通过聚焦核心产品、优化业务结构的策略,夯实产品竞争力与渠道渗透力 [1] - 线上和中台重要岗位有新鲜血液的加入 [1] - 进行了积极的库存和渠道管理,为长期价值增长构筑更坚实底盘 [2] 研发与技术 - 公司依托云南省特色植物提取实验室平台和遍布全球(包括日本、法国)的研发中心,系统性开展研发项目 [1] - 研发投入始终与公司的战略方向和研发进度相匹配,致力于打造长期的技术竞争力 [1][2] - 完成对初普(TriPollar)品牌相关商标权、专利权及非专利技术的收购,无形资产大幅增加116% [2] 品牌与市场拓展 - 收购TriPollar高端科技美容品牌,与核心品牌薇诺娜形成协同与互补 [2] - 通过TriPollar宝贵的射频美容技术知识产权,强化公司在研发和技术上的护城河 [2] - 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军千亿级的美容仪器市场,为未来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2] - 与全球医美技术巨头科医人携手,以Tripollar初普为核心推动深度合作,与瑷科缦形成"功效护肤+美容仪"的高端协同 [2]
盈趣科技(002925) - 2025年11月0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1-03 23:00
财务表现与展望 - 2025年第三季度利润增幅低于预期,主要由于产品结构变化、海外生产成本较高导致毛利率下降,以及研发投入、销售费用和股份支付费用增加 [3] - 预计随着收入增长,2026年研发费用率将相对略降低 [1] 研发投入与战略 - 公司基于未来战略布局,将继续保持高水平研发投入以维持竞争优势,重点领域包括温度精密控制、卫星地面终端及模组、工业二次料及可降解等新材料开发、生物体态传感及感知 [1] 汽车电子业务 - 汽车电子行业竞争加剧,对盈利能力产生影响 [2] - 深化明星产品技术壁垒,如电子防眩镜、电动可翻转屏、汽车控制部件,新产品电动可翻转屏已获多家车企定点 [2] - 加速全球化布局,依托墨西哥智造基地的区位优势深度绑定北美头部客户,并拓展欧洲及亚太市场 [2] - 突破增量赛道,基于现有精密制造能力向汽车线束等新品类延伸 [2] 健康环境业务 - 得益于与重要客户项目的量产,2025年第三季度健康环境业务实现快速增长 [2] - 正深化与该客户的合作,加快新项目研发量产落地,保证订单及时交付,并积极拓展其他产品线合作 [2] - 看好健康环境业务未来几年的发展前景 [2] E-bike业务 - 2025年第三季度E-bike产品收入略有下滑,但前三季度整体同比增长 [3] - 长期看好E-bike产品发展,因其属于环保、绿色、健康、时尚产品,市场趋势处于上升周期 [3] - 过去三年该产品处于去库存周期,目前库存水平已回归健康,叠加需求端逐步回暖,预计2026年该业务表现将更好 [3][4] - 公司与客户的战略合作持续深化,从客户全球3.5万家供应商中脱颖而出,成为49家获奖企业之一,荣获"2023/2024年度全球供应商奖" [4] - 除E-bike外,与客户的新项目也在持续开发拓展,期望通过深化合作带来业绩增量并提升核心能力 [4]
美的集团(000333) - 2025年11月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1-03 22:48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 - 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总收入3,647亿元,同比增长20% [2] - 归母净利润379亿元,同比增长14% [2] - 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收入306亿元,同比增长21% [2] - 智能建筑科技收入281亿元,同比增长25% [2] - 机器人与自动化收入226亿元,同比增长9% [2] 储能业务发展 - 发布美的能源战略,围绕"储能+热泵+AI"三维驱动 [3] - 科陆推出新一代Aqua-C3.0 Pro直冷式液冷储能系统,总拥有成本降低10.63% [3] - 推出超高温单机双级变频离心工业热泵,最高温度130°C,COP最高4.2 [3] - AI助力Energy+电力聚合平台,虚拟电厂接入分布式光伏超过1.5GW [3] - 电价预算精度达92%,负荷预测精度高达97% [3] 机器人业务发展 - 机器人战略聚焦AI+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整机开发、核心零部件三大方向 [4] - 库卡推出五大战略级智能体产品,构建全链路智能生态 [4] - 工业用人形机器人"美罗"进入荆州工厂参与信息收集、设备维护等任务 [4] - 家用机器人"美拉"在2025年WAIC完成全球首秀,并在德国IFA展亮相 [5] - 谐波减速机产能达8万台(2024年底数据) [5] 应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策略 - 业务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2个海外研发中心和41个主要制造基地 [5] - 通过产品结构升级、全价值链提效、供应链管理优化应对原材料波动 [5] - 开展大宗套保业务,采用集采形式获得价格优势 [5] - 2021年铜价增长约40%时,公司净利率下降不到1个百分点,2022年已恢复同比提升 [5] - 深化DTC改革实现降本增效 [5]
兴蓉环境(000598) - 2025年11月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1-03 22:14
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业绩 - 实现营业收入65.48亿元,同比增长5.39% [3] - 利润总额21.72亿元,同比增长11.31% [3] - 归母净利润17.64亿元,同比增长8.49% [3] - 截至2025年9月底,公司资产总额493.7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0% [3] - 归母净资产194.8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28% [3]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供排水等业务量增加 [3] - 污水处理费结算单价调整 [3] - 增值税即征即退款增加 [3] - 部分地区回款改善带来信用减值转回 [3] - 新投运项目贡献新增产能(如洗瓦堰再生水厂、污泥处理厂三期、邛崃餐厨废弃物处置厂等) [3] 盈利能力与成本控制 - 主营业务毛利率为47.90%,较去年同期44.76%有所提高 [3] - 自来水制售业务毛利率提升因售水量增加及水资源税核算调整 [3] - 污水处理业务毛利率提升因处理量增加和服务费结算单价提高 [3] - 污泥处置板块毛利率因三期项目投运而提高 [3] 项目进展与产能扩张 - 第六再生水厂二期、第八再生水厂二期进入调试阶段,预计明年投运 [4] - 第五再生水厂二期项目有序推进 [4] 运营管理与费用 - 公司通过工作专班加强应收账款催收,回款情况较上年稳定 [5] - 销售费用同比增加44.04%,主要因水表检测费用增加 [6] 未来战略与发展规划 - 坚持“内生增长和外延并购”并重的发展思路 [7] - 推进供排净治一体化,拓展成都市及周边区域市场 [7] - 延伸产业链至再生水利用、直饮水、瓶装饮用水、餐厨垃圾处置、废弃油脂资源化等领域 [7] - 发展轻资产业务,如委托运营、管网探测等 [7] 价格机制与资本规划 - 供水价格调整需经成本监审、听证会等程序,可同步联动上游水价调整 [8] - 污水处理服务费每2年或3年定期调价,成本重大变化时可申请临时调整 [8] - 未来1-2年资本开支因项目建设较大,投运后自由现金流将更充裕 [8] - 公司正研究提升分红水平,构建可持续利润分配机制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