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公司 -来自 TMT私募领域的反馈,人形机器人热潮,光子竞赛
2025-03-10 11:11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行业:Autos & Shared Mobility(汽车与共享出行) - 公司:Tesla Inc、Rivian、Adient PLC、American Axle & Manufacturing Holdings Inc、Aptiv Plc、Asbury Automotive Group Inc、AutoNation Inc.、Avis Budget Group Inc、BorgWarner Inc.、Carmax Inc、Carvana Co、Ferrari NV、Ford Motor Company、General Motors Company、Group 1 Automotive, Inc、Hertz Global Holdings Inc、Lear Corporation、Lithia Motors Inc.、Lucid Group Inc、Magna International Inc.、Mobileye Global Inc、Penske Automotive Group, Inc、PHINIA INC、Quantumscape Corp、Sonic Automotive Inc、Visteon Corporation、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1][3][68]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行业趋势 - 预计AI将推动电动汽车渗透率出现拐点,而非激励措施或气候目标 [5] - 客户对实体/物理AI领域的私营公司关注度增加,预计随着生成式AI机器人技术的传播,这一趋势将持续 [5] - 投资者对人形机器人的兴趣同比和自去年年底以来大幅增加,兴趣从科技和通才投资者扩展到工业(甚至汽车)投资者 [5] - 为训练端到端VLA模型,各类公司将收集高清物理数据,在光子领域展开竞争 [5] 特斯拉评级与目标价 - 给予特斯拉“Overweight”(增持)评级,目标价为430美元,2025年3月5日收盘价为279.10美元,当前市值为986,653百万美元,52周股价范围为138.80 - 488.54美元 [3] 特斯拉估值构成 - 核心特斯拉汽车业务:2030年520万辆,加权平均资本成本9.0%,2030年退出EBITDA倍数14倍,退出EBITDA利润率16.1%,对应每股86美元 [9] - 网络服务:到2040年附加率65%,每用户平均收入200美元,对应每股172美元 [9] - 特斯拉出行:到2040年约750万辆汽车,每英里约1.46美元,通过现金流折现估值为每股90美元 [9] - 能源业务:每股65美元 [9] - 第三方供应商业务:每股17美元 [9] 特斯拉风险因素 - 上行风险:服务收入披露、FSD附加率提高、新电池成本里程碑达成、新车型推出(Cybertruck、多用途货车、半挂卡车)、第三方电池业务获胜、地理市场渗透与新产能扩张 [12] - 下行风险:竞争(传统汽车制造商、中国企业、大型科技公司)、执行风险(多个工厂投产)、市场不认可Dojo赋能服务业务、附加率和每用户收入低于预期、中国市场风险、股权稀释、估值问题 [1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摩根士丹利与多家公司存在业务关系,包括拥有股权、提供投资银行服务、获得补偿等 [18][19][20][21][22][23] - 摩根士丹利研究报告的评级体系、行业观点定义及相关基准 [29][34][35][37][38] - 摩根士丹利研究报告的更新政策、分发方式、使用条款、隐私政策等 [45][48][49] - 不同地区摩根士丹利研究报告的传播主体、监管机构及适用对象 [59][60][61][62] - 投资相关的重要提示,如不提供个性化投资建议、投资风险等 [52]
日本股票策略及主题研究_日本股票策略
2025-03-10 11:11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金融、IT与服务、房地产、零售、食品、汽车、电子、医药、化工、机械、运输物流、商业批发等 - **公司**:铃木、丰田、电装、东洋水产、日清食品、中外制药、大冢控股、东丽工业、旭化成、贝亲、TDK、揖斐电、广濑电机、瑞萨电子、日立、索尼、东京电子、爱德万测试、世嘉飒美、科乐美、泰尔茂、日本光电、UACJ、藤仓、神户制钢、丸红、伊藤忠、MODEC、阿自倍尔、东京建物、泛太平洋国际控股、食品生活公司、日本航空、日产、马自达、斯巴鲁、五十铃、日野、明治控股、森永乳业、住友制药、小林制药、京瓷、罗姆、三菱电机、夏普、迪睿合、任天堂、史克威尔艾尼克斯、H.U.集团控股、M3、DOWA控股、三菱材料、三菱商事、H.I.S.、FP、日本房地产、ZOZO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日本股票市场概述 - **估值与前景**:日本股票估值相对便宜,有资金流入空间,TOPIX远期市盈率和相对全球平均市盈率均低于历史平均,2025 - 2026年基础情景下有5%的上行空间,预计TOPIX和日经225指数将逐步上升,政策利率和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也将上升,美元兑日元和欧元兑日元汇率将下降 [5][7][10][15] - **全球经济影响**:全球经济基本面改善,但增长预计放缓,2024 - 2026年全球GDP增速将从3.1%降至2.6%,美国经济难以维持当前增速,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将对全球和日本实际GDP产生负面影响,2026年分别约为 - 0.4%和 - 1.0% [17][20] - **情景分析**:关税上调和美国衰退情景下,全球股市预计走弱,日本股市估值可能因盈利受负面影响而软化;“不着陆”情景下,全球经济加速增长,日元适度贬值和美元走强,日本股市可能表现出色 [29] 日本的结构性变化 - **通胀与消费**:企业通胀预期升至 + 2%,2025年春季工资谈判基本工资预计增长 + 3.3%,实际工资将在未来几个月加速增长并转正,消费有望随实际工资改善而适度扩张,家庭金融资产中超过50%为现金和存款,NISA扩大后股票投资比例增至20% [37][41] - **公司治理改革**:日本公司治理改革稳步推进,约20%的东京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公司自主采取有效举措,约80%需改进或披露行动,多重驱动因素推动改革,ROE中期有望从约9%升至12%,股东回报扩大,交叉持股解除自2016年以来增加了2倍,并购和管理层收购可能继续增加 [46][58][66] 投资建议 - **行业选择**:关注国内行业,包括金融、IT与服务、房地产、零售、食品,因日元贬值停止、实际工资上升和预期加息 [73][75] - **风格偏好**:关注价值和
中国股票策略_会议的影响 —— 消费重新成为首要任务
2025-03-10 11:11
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消费、科技、金融、房地产、交通运输、能源、医疗保健、工业、基础材料等 - **公司**:腾讯、ASMPT、Trip.com、比亚迪、AIA、海尔、安踏、康师傅、徽商银行、碧桂园、中国燃气、港铁、平高电气、华泰证券、平安保险、紫金矿业、格力电器、绝味食品、华熙生物、360安全、欧菲光、深信服、上海万业、通威等 核心观点和论据 宏观政策与经济目标 - **政府工作任务调整**: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中,提振国内消费重回首要任务,科技发展仍重要,新增供应侧改革任务以应对产能过剩 [1][5][11] - **经济目标设定**:2025年10个经济和金融目标中,5个与去年相同,4个更具雄心,1个(CPI)低于2024年,显示中国采取更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2][6][7] 市场估值与投资机会 - **指数估值**:香港/中国主要指数估值与历史均值相比不贵,中国对标美国“神奇七股”的股票估值有较大折扣,市盈率折价41%,市净率折价72%,收益率高160%,2025 - 2026年预期每股收益平均方差不超过10% [3][18][26] - **行业配置**:基于政府政策支持,将消费板块权重提高0.4个百分点至8.7%,维持对互联网、科技和交通运输(主要是旅游相关)三个板块的超配,减持一些与收益率相关的板块,如公用事业、石油和天然气以及电信 [12][13] - **个股推荐**:将安踏加入H股首选买入名单,同时列出了H股、A股的首选买入和卖出股票名单,并给出相应理由 [33][34][37][38] 其他观点 - **收益率投资**:随着中国国债收益率下降,A股市场的收益率投资更具吸引力,因为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远高于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 [28][2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利益冲突披露**:花旗集团及其附属公司与报告中提及的多家公司存在多种业务关系,包括做市、拥有股权或债权、提供投资银行服务等,可能存在利益冲突 [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 - **投资评级说明**:详细说明了花旗研究的投资评级(买入、中性、卖出)和催化剂观察/短期观点评级的定义和规则 [58][59][60] - **合规与监管披露**:报告在不同司法管辖区的分发和使用受到各种法规限制,包括投资建议的合规性、信息披露要求、投资者资格限制等 [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
中国汽车行业_欧盟最新汽车政策_对中国汽车制造商意味着什么?
2025-03-10 11:11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中国汽车行业、欧盟汽车行业 [1] - **公司**:上汽集团(SAIC)、特斯拉(Tesla)、比亚迪(BYD)、小鹏汽车(XPeng)、吉利汽车(Geely)、北汽蓝谷(BAIC Motor)、长安汽车(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东风汽车(DongFeng Motor)、长城汽车(Great Wall Motor)、广汽集团(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理想汽车(Li Auto)、蔚来汽车(NIO)、中国重汽(Sinotruk)、永达汽车(Yongda Auto)、零跑汽车(Zhejiang Leapmotor Technology)、中升集团(Zhongsheng Group Holdings)等 [1][16]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欧盟最新政策对中国汽车制造商的总体影响 - **核心观点**:欧盟新政策对中国汽车制造商而言既是商机也需战略考量,目前净影响为中性,需关注实施计划发展 [1] - **论据**:欧盟公布汽车行业政策指南,后续会有详细实施计划,2024 年中国出口 500 万辆乘用车,欧盟占比约 15%,主要出口企业有上汽、特斯拉和比亚迪 [1] 五项关键欧盟政策举措及影响 1. **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合规灵活性提升** - **核心观点**:欧盟将允许汽车制造商在 2025 - 2027 年平均计算排放表现以满足目标,可能使欧盟新能源汽车增长较预期温和,但长期渗透和增长态势不变 [1] - **论据**:此前车企担心 2025 年排放目标带来罚款和经济成本,新规定可让车企用其他年份超额完成量弥补某 1 - 2 年的不足;欧盟汽车研究主管预计欧盟纯电动汽车渗透率每年稳定增长 2 - 3%,多数欧盟车企可通过生产更多新能源汽车或与同行信用池机制达标 [1] 2. **提升欧盟汽车行业全球竞争力** - **核心观点**:欧盟可能对外国汽车制造商或供应商进入欧盟市场设置条件,比亚迪可能面临技术许可和参与排放池系统的考量 [4][5][6] - **论据**:虽未明确立法,但欧盟会敦促成员国考虑合资要求、高管要求、特许权使用费、技术或知识产权许可以及供应关键材料等条件;比亚迪在土耳其和匈牙利的工厂预计 2025 年底/2026 年初建成,作为中国顶尖电池供应商和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可能需向欧盟公司许可电池或自动驾驶技术,建成后能否参与欧盟排放池系统也不确定 [4][5][6] 3. **加速创新和清洁出行转型** - **核心观点**:欧盟举措将推动新能源汽车采用,中国汽车制造商可凭借产品优势受益,企业买家可能成为新市场 [6][8] - **论据**:欧盟提出相关倡议和投资,包括建设充电网络、鼓励社会租赁计划和企业车队电动化;中国汽车制造商如小鹏、比亚迪和理想在国内积极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海外市场功能相对基础,需关注欧盟车企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进展 [6][7][8] 4. **数字化和促进技术创新** - **核心观点**:支持欧盟公司开发软件定义汽车的软件平台,包括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计算架构、自动驾驶路线图和相关监管支持 [8] - **论据**:基于“欧洲未来汽车倡议”,旨在提升欧盟汽车行业在软件和技术方面的竞争力 [8] 5. **确保竞争力和供应链弹性** - **核心观点**:欧盟电池行业的竞争力提升可能使未来在当地生产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受益 [7] - **论据**:欧盟提出“电池助推包”计划,关注电池行业成本、关键材料采购安全和生产支持;目前比亚迪欧洲工厂仍计划从中国采购电池 [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分析师覆盖范围**:Nick Lai 覆盖北汽蓝谷、比亚迪、华晨中国汽车、长安汽车、东风汽车、吉利汽车、长城汽车、广汽集团、理想汽车、蔚来汽车、上汽集团、中国重汽、小鹏汽车、永达汽车、零跑汽车、中升集团等公司 [16] - **评级系统说明**:摩根大通采用超重、中性、减持评级,NR 为未评级,不同地区评级比较基准不同 [15] - **研究报告相关信息**:可通过摩根大通研究网站获取公司估值方法、风险、投资建议历史等信息,分析师薪酬受多种因素影响,非美国分析师可能不受 FINRA 规则限制 [20][22][23] - **法律实体和地区披露**:详细介绍了摩根大通在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实体、监管机构、研究分发对象等信息 [34][35] - **一般信息和免责声明**:信息来源可靠但不保证完整性和准确性,意见和预测可能变化,投资有风险,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摩根大通可能进行与报告观点不一致的交易等 [36][37]
中国AI 智能体 ——AI 应用的前沿领域
2025-03-10 11:11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中国人工智能、互联网服务 - **公司**: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用友、vivo、Salesforce、Kingsoft Office、HONOR、联想、Apple、Samsung、OpenAI、上海高等研究院、比亚迪、Fujitsu、ADT、Yusys、恒生电子、Guotai Epoint Software、Supcon、SIE、Digiwin、明源云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中国人工智能代理发展阶段 - **观点**:中国大语言模型(LLM)发展进入推理主导阶段,AI代理产品推出将增加,能力和用户采用率将提升 [1] - **论据**:DeepSeek - R1强调迭代解决问题能力且成本效益高,通用AI代理Manus近期推出,与微软关于AI投资受实际应用需求驱动的观点相呼应,且AI基础设施和基础模型性能快速发展 中国AI代理的参与者类型 - **观点**:中国有四类主要公司推动AI代理发展 [2] - **论据**: - 互联网/科技巨头专注通用AI代理并融入其大生态,如百度搜索启用AI代理,阿里巴巴和百度推出代理构建平台 - 拥有大量企业客户的软件公司将AI代理嵌入产品套件,如用友的招聘管理解决方案 - 个人设备原始设备制造商(OEM)推出类似AI代理的智能助手功能,如vivo - 其他参与者如AI初创公司和垂直领域领导者专注技术创新和特定行业用例 美国AI代理发展趋势 - **观点**:美国AI代理发展呈现特定趋势,虽采用意愿强但规模化需时间 [3] - **论据**: - 早期用例主要集中在涉及文本/人力密集型工作流或流程自动化领域,如编码和客户服务 - 技术路径上,除后端API集成开发的AI代理外,新兴基于图形用户界面(GUI)的代理出现,如OpenAI新推出的AI代理Operator - UBS Evidence Lab的美国企业调查显示,企业对AI采用持积极态度,但仅11%的组织大规模投入生产,原因是缺乏杀手级用例和明确投资回报率,如Salesforce的Agentforce预计2025年营收有限 AI代理的投资机会 - **观点**:AI代理处于早期阶段,特定用例和行业有投资机会 [4] - **论据**: - 具有明确工作流的用例有助于提高AI代理渗透率,如客户服务、编码 - 高价值和特定专业知识的行业有更大商业化潜力,如法律、金融 - 近期投资者关注中国软件行业,长期看好拥有大量粘性用户、丰富计算资源、数据和综合生态系统的科技巨头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风险提示 - **中国互联网行业**:包括竞争格局演变和加剧、技术和用户需求快速变化、货币化不确定、流量获取和推广成本上升、IT系统维护、国际市场拓展、市场情绪不利变化、监管变化等风险 [18] - **腾讯**:除上述互联网行业风险外,还包括新业务执行、投资公司和业务整合、知识产权侵权、关键管理离职等风险 [19] 估值方法 中国互联网行业估值方法包括分部加总法(SOTP)分析 [18] 评级定义 - **12个月评级**:买入(FSR高于MRA超过6%)、中性(FSR在MRA的 - 6%至6%之间)、卖出(FSR低于MRA超过6%) - **短期评级**:买入(预计股价在评级分配后三个月内因特定催化剂或事件上涨)、卖出(预计股价在评级分配后三个月内因特定催化剂或事件下跌) [24] 全球各地区分发说明 详细说明了报告在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分发情况、适用对象、监管要求等信息,如美国、英国、中国、日本、澳大利亚等 [64][90][92]
特斯拉_关于车辆交付和完全自动驾驶(FSD)的最新观点
2025-03-10 11:11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汽车行业(电动汽车细分领域) - 公司:特斯拉(Tesla Inc.),以及其在中国的竞争对手如比亚迪(BYD)、理想汽车(Li Auto)、小鹏汽车(Xpeng)、蔚来(Nio)、华为(Huawei)、小米(Xiaomi)等 [31][40]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交付情况 - **观点**:下调特斯拉交付量预期,1Q25交付量预计为37.5万辆,低于此前预期的39.9万辆和Visible Alpha共识的42.6万辆;2025 - 2027年交付量分别下调至191万辆、225万辆、250万辆,低于Visible Alpha共识的198万辆、237万辆、268万辆 [18][35] - **论据**:1 - 2月关键地区交付数据疲软,部分原因是Model Y过渡和需求弱于预期;美国交付同比持平但环比大幅下降,欧洲1月注册数据同比下降超40%,2月部分国家数据显示下降20% - 30%,中国1 - 2月零售销售同比个位数下降;HundredX调查显示特斯拉净购买意向和品牌价值信任度下降;谷歌搜索趋势显示Model Y搜索量在1月发布新款后已正常化;中国市场竞争激烈,如小米SU7需求强劲 [18][19][21][28][31] FSD情况 - **观点**:FSD v13在美国表现良好,但要超越人类表现还需时间,短期内不会广泛发布无监督FSD;在中国,特斯拉FSD货币化难度大 [2][43] - **论据**:美国FSD v13在AI4车辆上每400 - 500英里有一次关键干预,约98%的驾驶无关键干预,但仍远低于美国人类驾驶员平均每700k英里一次事故;中国竞争对手大多不要求单独购买软件即可获得智能驾驶功能,特斯拉FSD-like功能在中国评价不一,存在特定地区问题 [40][43][37] 财务情况 - **观点**:下调2025 - 2027年EPS估计,包括SBC的EPS分别降至2.05美元、3.20美元、3.95美元;降低能源毛利率假设 [35][36] - **论据**:车辆交付量降低和能源业务利润率下降 [35][36] 评级和目标价 - **观点**:维持对特斯拉股票的中性评级,将12个月目标价从345美元下调至320美元 [3][46] - **论据**:特斯拉短期内基本面状况困难,长期盈利增长有望改善,但对其货币化潜力看法更平衡 [3] 风险情况 - **观点**:存在下行和上行风险 [46] - **论据**:下行风险包括车辆降价幅度超预期、电动汽车竞争加剧、需求放缓、产品/功能延迟、关键人员风险、内部控制环境、利润率和运营风险等;上行风险包括电动汽车更快采用/特斯拉份额增加、宏观经济环境改善、新产品提前推出、AI产品更早/更大影响等 [4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数据**:市值9568亿美元,企业价值9414亿美元,3个月平均每日交易量330亿美元,并购排名3 [5] - **财务预测数据**:提供了2024 - 2027年的营收、EBITDA、EBIT、EPS、P/E、股息收益率、净债务/EBITDA等多项财务指标的预测数据 [6][12][15] - **风险披露**:高盛与特斯拉存在多种业务关系,可能存在利益冲突;研究报告受多种法规约束,不同地区有不同披露要求 [9][55][61] - **评级和目标价计算方法**:评级基于股票相对于覆盖范围的总回报潜力,目标价基于100倍应用于更新后的Q5 - Q8E EPS(包括SBC) [46][65] - **GS Factor Profile和M&A Rank说明**:GS Factor Profile通过比较关键属性提供投资背景,M&A Rank用于评估公司被收购的可能性 [50][52]
中国经济_走出困境
2025-03-10 11:11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涉及中国宏观经济,涵盖新经济(AI相关行业)、旧经济(房地产、消费、制造业等传统行业),以及中美贸易相关内容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宏观经济趋势 - **经济见底回升**:预计中国经济在2025 - 2026年实际和名义层面见底,2025年可能是转折点,新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旧经济也出现转机,将带动整体经济企稳回升[1][3] - **GDP预测上调**:将2025年和2026年实际GDP预测分别上调至4.7%和4.8%,此前分别为4.2%和4.1%;预计2025年GDP平减指数为 - 0.1%,2026年为 + 0.7%,从2024年的 - 0.7%低谷回升[4] - **PPI走势**:预计2025年下半年负PPI读数将收窄至接近零,并在2026年转正[4][7] - **政策利率调整**:预计今年政策利率仅下调20个基点,此前预计下调50个基点;RRR下调预期维持在100个基点[4][52] 新经济发展 - **AI推动经济增长**:AI发展对宏观经济有重要影响,预计2025年AI + 对GDP的推动作用约为5000亿元,占GDP的0.4%。其中,AI资本支出约1800亿元,上游行业(数据中心和电网投资)约2300亿元,下游应用约1000亿元,研发支出可能额外增加约1000亿元或0.1个百分点的GDP[9][15] - **AI对就业影响有限**:目前AI对就业市场的负面影响较小,自2022年底ChatGPT推出以来,美国AI相关岗位招聘量大幅增长68%,中国AI研究和部署目前仍与劳动力互补[11] 旧经济改善 - **房地产市场企稳**:房地产五年下行周期接近尾声,自去年9月刺激政策以来,房屋销售企稳,今年开局良好,一线城市新房价格去年12月恢复环比增长,二线城市1月首次增长,二手房价格也普遍改善,土地市场开始出现活跃迹象,预计2025年下半年高端城市住房市场将企稳,房地产对经济的拖累将缩小并逆转[21] - **消费有望复苏**:消费可能处于底部,房地产市场企稳后消费者信心有望恢复,住房稳定将避免过去几年的负财富效应,股市上涨也有助于中产阶级家庭,但恢复收入增长预期需要更多努力,近期公务员加薪是第一步,若消费者信心恢复,家庭可能动用约29万亿元的超额存款,推动消费活动改善[21][34] - **PPI通缩缓解**:认为供给侧改革2.0即将到来,以解决企业盈利能力问题,产能过剩问题可能不如2012 - 2016年长周期PPI通缩时严重,但企业盈利能力处于至少201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政策制定者可能采取一系列措施,PPI通缩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逐渐见底并向零回升,若需求侧响应供给侧努力,2026年PPI和GDP平减指数有望转正[40] 贸易争端影响 - **关税假设及影响**:假设美国今年对中国加征15%的关税,并在2025年下半年达成第二阶段协议,这可能使中国出口减少6%,GDP减少0.9%,主要影响在2025年[45] - **不确定性与可能性**:存在下行和上行两种不确定性。下行风险包括进一步的关税和非关税讨论,以及中美谈判可能不顺利;上行风险在于美国面临通胀担忧,供应链调整需要时间,且需考虑中国报复成本,中美有可能提前达成协议[46]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政策应对**:货币政策方面,预计今年政策利率下调20个基点,RRR下调100个基点,若经济疲软,2025年第三季度可能进行20个基点的降息;财政政策方面,将更及时地落实全国人大批准的2.4万亿元额外刺激措施。预计4月政治局会议如有必要仅进行微调,年中政治局会议可能进行更全面的评估[52][53] - **利益冲突披露**:花旗集团全球市场公司在中美有多项业务往来,可能存在利益冲突,包括持有美国债务证券、从中国和美国获得投资银行服务补偿、与中美有多种业务关系等[57][58][59] - **不同地区合规说明**:详细说明了报告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布主体、监管机构以及相关合规要求,如美国、澳大利亚、巴西、智利等[79][80][81]